八年级生物上册 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案(新版)苏科版
(5)课堂反馈:通过提问、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对人体反射机制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学生将能够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理解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生理机制,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学生将能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的特性和重要性。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相关书籍,如《神经科学原理》、《人体生理学》等,以加深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关于人体对信息感知的科普视频,如BBC纪录片《人体的秘密》、《生命科学》系列等,以形象直观地了解人体感知的科学原理。
2.拓展要求:
(2)感觉器官的感知功能:介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的感知功能。
(3)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生理机制:介绍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定义、组成部分和功能。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教案
第二节感知信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描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2、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说出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同桌的眼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随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从而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耳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耳的结构。
2、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描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情境导入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到:如果上帝给我一天明亮的眼睛,我会以最珍惜的心欣赏这美丽而陌生的世界。
诗人顾城曾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眼睛是我们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让我们看到阳光下美好的事物。
据统计,大脑中约有90%的信息来自于眼。
你知道眼有哪些结构?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眼的结构角膜——有聚光的作用。
(中国每年仅有6000个角膜捐献者,而我国到目前为止需要帮助的眼病患者将近两百万个。
一对角膜平均可以帮助6到8人恢复光明,很多人为了等到角膜移植要面对黑暗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他去世时留下了捐赠角膜的遗言,为我们做出了关爱社会的榜样。
期望大家都能意识到,我们很小的一点奉献对于别人就是莫大的帮助。
) 脉络膜——富含血管视网膜——具有感光作用晶状体——透明、富有弹性,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根据物体的不同距离而改变,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同桌同学的虹膜和瞳孔。
用手电照射右眼。
引导观察:右眼的瞳孔有什么变化?瞳孔有什么作用?结论:在光亮的环境里,瞳孔能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
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
虹膜——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
眼睛的颜色实际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存在着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形成黑眼睛;稍微减少的,就成为褐色眼睛,色素最少的就形成蓝眼睛。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体对信息的感知》2课时教案
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眼球的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描述近视与远视的形成和矫正的方法,举例说出用眼卫生的重要性;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
b5E2RGbCAP2•能力目标: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一一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
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
(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 |闻)plEanqFDPw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
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DXDiTa9E3d教师:眼由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组成。
(同桌互相观察眼睛,认识眼的结构)组成功能眼球的附属结构眼睑对眼球有保护作用(泪腺分泌眼泪里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和润滑眼球的作用,结膜衬在眼睑的内表面和贴在眼球的前面,能分泌黏液,润滑眼球)RTCrpUDGiT 睫毛结膜泪器眼肌眼球角膜无色透明,光线容易透过房水瞳孔光线进入的通道,能随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晶状体有弹性的透明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巩膜白色坚固,具有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的作用脉络膜视神经把与视觉有关的信息传到大脑视网膜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玻璃体教师:了解了眼的基本结构,那么在平时我们应该如何注意用眼卫生呢?学生:沙眼和急性结膜炎(不要用手揉眼,不要与别人合用毛巾和脸盆)讨论:P42问题第二课时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教师:让我们先拉上窗帘,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瞳孔;然后打开窗帘和灯,再次观察一下。
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二课时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苏科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感官功能进行总结和概括,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感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学生对感官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感官功能障碍的认识。
3.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
4.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如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官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其生物学素养。
3.请学生观察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了解他们的感官健康状况,如视力、听力等。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和帮助感官功能障碍者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4.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感官功能障碍会给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你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感官功能的?
-你认为在未来,科技如何帮助感官功能障碍者改善生活质量?
4.通过学习人体感官的奇妙之处,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奥秘和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生物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描述其器官结构、功能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该感官功能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提交。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学习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学习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学习难点:听觉的形成学习过程:一、耳的结构学法建议同学互相观察耳,观察“人耳的结构”图并阅读信息库1、耳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它包括、和三部分。
2、外耳包括和,收集声波,将声波传入中耳。
3、中耳由、、和三块组成。
通过一条咽鼓管与咽部相通。
4、内耳由、和三部分组成。
和与身体平衡有关;有听觉感受器,能把由声波引起的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5、如果鼓膜受到一定的损伤,就会影响到的振动效果,使声波的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的下降或消失。
二、听觉的形成学法建议阅读“听觉形成示意图”及课文并思考回答1、声音是以的形式传导的。
2、外界的声波经过的收集,由传到中耳,引起的振动。
鼓膜的振动经过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的中枢,形成听觉。
阅读资料1、如果一个人的受到损伤,将严重影响他的听力。
2、分析耳毒性药物对人体听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如果一个孩子丧失了听力,孩子就会致辞哑。
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保护耳与听觉,试举例说明?随堂反馈:1、鼓膜的作用是()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耳传递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耳传递2、听觉感受器位于()A、鼓膜内B、半规管内C、前庭内D、耳蜗内3、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内耳组成部分的是()A、听小骨B、前庭C、耳蜗D、半规管4、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A、耳蜗B、鼓膜C、听觉中枢D、半规管5、人的听觉产生于()A、听觉感受器B、耳蜗C、听觉中枢D、鼓膜6、在耳的结构中,具有收集声波作用的是()A、耳蜗B、耳廓C、鼓膜D、外耳道7、我们可以用简短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上册 第6单元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案
眼球成像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一、使用教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6单元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二、实验器材:眼球仪、焦距5cm、7cm、9cm玻璃双凸透镜、可调节曲度的胶膜凸透镜、注射器、“F”光源、转盘等。
三、实验创新:介于教材实验的有如下不足之处:1.晶状体不可调节 2.视网膜不可动 3.难以测量晶状体凸度 4.观察角度受限 5.物像难找 6.实验耗材多。
创新改进:(一)更换晶状体将原来的“晶状体”换成三种不同焦距的双凸透镜,经研究焦距最好为5厘米、7厘米、9厘米的玻璃凸透镜,另一个是用胶膜制成的双凸透镜。
(图1)(二)制作活动视网膜取直径5厘米的PVC落水管约10厘米,中间横切开口,将半透明屏板安装在PVC管内用胶水固定,在PVC管的一端打孔,作为活动视网膜,再用PVC管,剪成宽2厘米,长约15厘米的一段,从中开槽,制成活动轨道,用螺丝把作为屏板的PVC管安装到活动轨道内,让视网膜在轨道上能前后自由活动。
(图2)(三)添加转盘为了解决不同位置学生观察的不便,在演示仪的底座下用双面胶固定一转盘,实验时,轻轻转动转盘,即可让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学生看到视网膜上的物像。
(图3)图1几种凸透镜图2活动视网膜图3转盘四、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说明眼球的结构与视觉形成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描述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关注生命和健康,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六、实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其矫正。
七、实验教学内容:通过眼球仪模型,演示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接着运用可调节凸透镜,模拟远、近不同物体眼球成像的过程,理解正常人眼既能看清近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然后通过创新模型,让学生自主探究近视成因及矫正方法,轻松的探究远视成因及矫正方法;最后根据学生自身体验,运用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如何预防近视。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学设计中宁县第二中学李薇一、教材分析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不同的感受器对外界的刺激有不同的感知。
“耳与听觉”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中的第二部分内容。
由于耳是人体从外界接收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突出的作用,有关耳的知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在这前面学生刚学习过“眼与视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耳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材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的结构。
课本安排了观察耳的结构,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插图,阐明外耳、中耳、内耳各部分构造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
教材还针对青少年的实际,提倡注意用耳卫生,认同耳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耳和听觉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有帮助的。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以模型的形式展现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掌握。
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爱心和责任心教育非常必要。
教师在设臵课堂教学时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学习实用文档兴趣,用创设情景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汲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②.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
2、能力目标:①.通过分析“耳的结构”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通过对比学习“眼与视觉”与“耳与听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③.通过分组讨论“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第2/6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1.耳的结构与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难点1.内耳的结构及功能;2.听觉的形成。
六、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组装模型,探究法、讨论归纳法七、教学准备教师活动:耳的结构模型、听觉形成挂图学生活动:预习并搜集有关耳的卫生保健资料八、教学过程实用文档第3/6页第4/6页九、板书设计§15.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一、耳的结构与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第5/6页鼓膜:随声波产生振动并带动听小骨振动中耳鼓室:内悬听小骨,并有咽鼓管连通与咽听小骨:放大振动并将振动传至内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实用文档前庭半规管内有位觉感受器二、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三、耳的卫生保健1.保护好外耳道和鼓膜2.遇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3.预防中耳炎十、教学反思《耳和听觉》这节课的重点是耳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听觉的形成。
八年级生物上册 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教案
1.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要求学生根
分组制订实验计划,
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据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假设,并制定相
并实施。
应的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并交流试验结
果。
2.参照上节课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作出
一些相应的变动。如更换凸透镜,移动蜡烛或
白纸板,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活动】1.你们小组制订实验方案时是如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用眼不
思疑。
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关
当,不注意保护,很容易导致近视。那么,近
注的问题导入课题,切
视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改如何矫正呢?
入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探究活动】近视形成的原因
根据老师要求,参考
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
要求:
教材中相应的内容,
观看了解近视形成的
巩固所学知识。
原因及矫正的方法原
理。
【课堂训练】见补充习题中本节相关内容。
做题,并听老师讲解。
【课堂作业】见同步练习中本节相关内容。
授后小记: 通过对双凸透镜成像活动的探究,让学生理解近视形成的主要生理原因,解决本节
的重难点内容。为得出预防近视的措施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授课日期 月 日
根据探究实验的设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选择和确定实验变量的?
计,实施等分析讨论
力,热爱科学的情感,
回答。
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
度。
2.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实验方案
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
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球前后径过长,物像
落在视网膜前方。
八年级生物上册 16_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二)学案(新版)苏科版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二)【学习目标】描述近视与远视的形成和矫正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近视形成的原因和矫正方法。
【学习内容】知识点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自主探究】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
3.制订计划:4人一组,根据做出的假设,制订探究计划,并实施探究。
4.实施计划:根据小组制订的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5.得出结论: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演练展示】某人设计了一个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右图。
在C处点燃蜡烛,AB距离一定,在A处立一块白纸板,当C处蜡烛在适当位置上时,便成像在白纸板上,如果B处换为倍数较大或较小的双凸透镜,则纸上的成像就不清晰。
请问:(1) B处凸透镜代表眼球的,A处白纸板代表眼球的,C处的蜡烛代表。
(2)换成较高倍透镜时,则成像在白纸板的方,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表示眼视物体;换成低倍透镜时,则成像在白纸板的方,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表示眼视物体。
(3)由此可知,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依靠调节的曲度来实现的。
(4)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像。
【质疑拓展】造成近视的原因有: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得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会模糊不清,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而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青少年为预防近视的形成,应当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当堂检测】1. 视觉模糊不清的原因是()A. 近视B. 内容物不能透过光线C. 远视D. 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晰2. 下列关于远视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视物时,物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B.需配戴凸透镜才能矫正视力C.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经过短造成的 D.晶状体的弹性大3. 某人正在看书,远处有人叫他,他戴上眼镜看清此人面孔,请问这个人戴的是()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太阳镜4. 据调查统计,山东省初中学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检出率为78.62%,比全国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眼与视觉)课件2 (新版)苏科版
脉络膜
内膜 视网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真题达标测试
1.(湖南湘潭)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物像并产 生神经冲动的是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角膜 D.玻璃体
解析:此题考查视觉的形成。当外界物质反射的光线通过角 膜、瞳孔进入眼球后,经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 网膜上形成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 再经视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故形成物像并产 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视网膜。 答案:B
视网膜上的像是正像还是倒像?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 过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 方引起的。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远处来的光线 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引起的。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纠正。
近 视
远 视
近视的原因不外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 素是形成中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用眼时间过长、心理负 担过重、采光不规范、课桌椅高度不合适、缺乏户外活动 等,都是形成近视的重要的环境因素。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科版
提示:当你想听的声音来自很远的地方、声音又比较小时。如果把手掌放在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就会听得比较清楚些。这可以启示我们推想耳廓有什么作用?
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讲解: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猜一猜,鼓膜有什么作用?
演示:为了弄清鼓膜有什么作用,我们来 做个实验。用一个纸筒作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一块薄橡皮膜当作鼓膜,在橡皮膜上绷着一根细线,在线的中部拴一根火柴棍。对着镜子,在纸筒末蒙膜的一端,向着纸筒大声发“ b、p、m、f、d t、n、l”等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
小结:鼓膜非常薄,在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相应地振动起来:声音高,振动得快;声音低,振动得慢;声音大,振动的范围大;声音小,振动的范围小。
提问:引起鼓膜振动后,声波又是如何进一步传递,直至大脑形成听觉呢?
学生观察,然后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完成对课本的填写。
]
讨论:耳廓有什么作用?
讨论:你认为外耳道有什么作用?
我们常常说起晕船和晕车,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与上述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感受器过于 敏感的人常常会出现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学生回答。
从晕船和晕车的实际事例中说起,让学生去学习和体会位觉感受器的知识。
提问:为什么人要用两只耳朵听呢?提出你的假设,然后进行相应的实验方案设计,然后得出你的实验结论。下节课进行交流。
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课时2ຫໍສະໝຸດ 2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在没有空气的宇宙空间能传播吗?
小结,然后提问: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难点:探究听觉的形成。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耳朵长在头部的两侧,收集声音的本领是不可小看的。
说的形象点,我们的两只耳朵很像是架在脑袋上的“收音机”,用它可以接收到各种声音信息。
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是“听”来的呢?举例:1 闹钟叫你起床2 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咔咔地拆桥声3 老师讲课;4 体育课上的口令声、紧急疏散的哨声、上下课的铃声5 美妙的音乐;上课时来自于其他同学的很难排除的干扰声(二)学习新课其实,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是仅次于视觉的,所以很重要。
那么,感知一定的声波信息,引起听觉的器官是耳。
耳有哪些结构使它具有“听”的功能呢?请大家把书翻到94页,结合耳的结构模式图,阅读第一段文字,总结一下耳的结构并找到描述耳的各部分结构的语句。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展示:耳的结构示意图。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传导和放大声波咽鼓管:外界空气由此进入鼓室鼓室:有与外界压力相等的气体半规管和前庭:有位觉感受器耳蜗:形状像蜗牛壳。
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
通向耳蜗的长长的耳道的结构可以将外界细微的声音放大。
二、听觉形成的过程:了解了耳的结构和功能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听觉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回想一下视觉形成的过程:光线透过角膜,通过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通过听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听觉形成的过程与此相类似。
归纳:耳廓(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大脑皮层)→产生听觉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经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接收信息,并沿着与听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苏科初中生物八上《6.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word教案 (2)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眼与视觉的形成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1.1说出眼球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1.1.2理解眼球的成像过程,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1.1.3描述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
1.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学重点2.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3、教学难点3.1眼球的成像过程3.2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4、教学方法:4.1“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4.2探究法、游戏法、讨论归纳法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导入小游戏:邀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将眼睛蒙起来,试一试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观察思考:该同学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原因?人的眼睛有何作用?反馈:眼是人体观察事物并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来源,有了明亮的双眼,才能欣赏到外界美丽的世界。
教师引入课题:那么,你想知道眼睛内部的结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视觉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眼与视觉的形成(一)眼的结构1、认识眼的附属结构图片展示眼的附属结构,教师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2、眼球的结构(多媒体演示)外膜角膜 (无色透明,光线易通过)、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内部结构)眼球壁中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内膜:视网膜(含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眼球房水内容物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玻璃体教师分别介绍各结构的特征和功能,重点演示讲解瞳孔、晶状体的作用。
瞳孔: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
当光线变强时,瞳孔缩小;反之,当光线变弱时,瞳孔扩大。
(动画演示)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多媒体演示晶状体的收缩和舒张的过程)知识反馈:(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眼球附属结构的是()A、眼睑B、睫毛C、泪器D、玻璃体(2)、当你从暗室中走出来的时候,瞳孔的变化是()A、由大变小B、由小变大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3)、下列结构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A、角膜B、巩膜C、视网膜D、脉络膜(4)青少年经常上网,会使眼球发生的变化是()A、晶状体凸度过大B、晶状体凸度过小C、晶状体浑浊D、视网膜发炎(二)视觉的形成1、多媒体演示眼球成像的过程学生观察,分组讨论:(1)、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2)、物像最终落在什么结构上?2、多媒体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1)蜡烛和凸透镜的变化(2)白纸版上出现的物像的特点想一想:白纸板和凸透镜分别相当与眼球的什么结构?【小结】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折射成像于视网膜,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最终形成视觉。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6单元 第16章 第2节 体对信息的感知案 苏科
《第 2 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视觉卫生,逐步养成认真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关注和爱护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的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难点:了解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 情景创 视频展示 设观看视频设疑:球场上的运动员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获取信息的? 学生思考 引入课题: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讨论回答1、眼与视觉 师: 我们从外界感知的信息有 80%来自视觉, 视觉是怎样形成 二、 引导探 究 的呢?我们先来了解眼的结构。
图片展示“眼的结构”,提问:眼的结构组成?观察图片,归归纳:人的眼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结构构成的,主要部分是 纳眼的结构。
眼球。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生自学,然展示眼球结构模型,指导学生自学。
(注意:观察的顺序是 后利用眼球模型 从外到内,由前向后) 提问:眼球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从外到内说出眼 球各个结构名称 并说明其功能, 课件展示“眼球的结构”,完成填图,进一步检验学生掌握 不足之处由学生 情况。
引导学生归纳眼球的结构。
(板书) 提问:为什么会有黑眼睛和蓝眼睛? 要求学生对视虹膜,看是什么颜色,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 指出虹膜含色素,色素深浅影响虹膜颜色。
介绍常见的眼病:沙眼和“红眼病”。
2、视觉的形成 师:我们了解了人的眼球结构,那么人的视觉是如何形成的 呢?大家猜想一下,眼球是怎样成像的呢? 补充说明。
阅读小资料:黑 眼睛和蓝眼睛 了解致病原 因、症状及预防 带着问题观看 课件,尝试描述 成像过程。
八年级生物上册 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学案2(无答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生物上册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生物上册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生物上册16.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16。
2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耳的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听觉的重要性,保护耳朵,热爱生命.【学习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学习难点】听觉的形成。
【知识疏理】1、耳的结构(1)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部分。
(2)外耳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外耳_________声波.(3)中耳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中耳_________声波。
(4)___________是鼓室到咽的通道.(5)内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部分组成.(6)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与晕车晕船有关.(7)耳蜗内有_________________,能把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2、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_________的收集,由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引起_________的振动.____________的振动经过_____________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__________,刺激__________内的________________产生与___________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____________传递到大脑皮质的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学课题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教学目的1.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听觉形成的过程。
2.通过对收集的资料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难点:探究听觉的形成。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2/2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在没有空气的宇宙空间能传播吗?
小结,然后提问: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生答:物体的振动产生
生答:声波
生答:不能
生答:耳
通过复习引入,形成对原有
知识的迁移,同时也体现了
教材中对知识的整合精神,
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新课
堂的学习。
2、讲述:那么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讲述:耳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有能收听声音的构造。
要知道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要了解的构
造。
使用多媒体展示耳的
构造图。
观察: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
的?
小结::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鼓室等部分构成,内耳由耳蜗,前庭,半规管等构成,耳蜗与连着大脑的位听神经相连。
这些构造都与收听声音有关系。
指导学生认识耳各部分的功能
提示:当你想听的声音来自很远的地方、声音又比较小时。
如果把手掌放在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就会听得比较清楚些。
这可以启示我学生观察,然后汇报观察结
果。
学生完成对课本的填写。
]
设计情景先让学生自己观
察,讨论,总结,然后进行
汇报,形成对耳朵结构的初
步认识。
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进行
小结,归纳,加深学生的印
象。
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讲解: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猜一猜,鼓膜有什么作用?
演示:为了弄清鼓膜有什么作用,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一个纸筒作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一块薄橡皮膜当
作鼓膜,在橡皮膜上绷着一根细线,在线的中部拴一根火柴棍。
对着镜子,在纸筒末蒙膜的一端,向着纸筒大声发“ b、p、m、f、d t、n、l ”等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
小结:鼓膜非常薄,在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相应地振动
起来:声音高,振动得快;声音低,振动得慢;声音大,振动的范围大;声音小,振动的范围小。
讨论:耳廓有什么作用?
讨论:你认为外耳道有什么
作用?
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原因。
学生汇报结果。
(也可以让
学生自己操作)
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去
了解和掌握耳的各个部分
的功能。
提问:引起鼓膜振动后,声
波又是如何进一步传递,直
至大脑形成听觉呢?
学生回答,然后由教师总
结。
讲述:刚才我们在学习的过
程中,知道了内耳还有前庭
和半规管,那么它们又是有
什么作用呢?
我们常常说起晕船和晕车,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与上述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常常会出现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学生回答。
从晕船和晕车的实际事例
中说起,让学生去学习和体
会位觉感受器的知识。
提问:为什么人要用两只耳朵听呢?提出你的假设,然后进行相应的实验方案设计,然后得出你的实验结论。
下节课进行交流。
小结:学习了有关耳和听觉
的知识,你来谈谈听力的形成过程?学生复述。
及时的复习,巩固。
作
业
布
置
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通过模型或挂图,结合流程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