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策略
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困境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b4d5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0.png)
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品德教育也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中小学生的品德评价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困境
1.评价标准不够明确
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标准往往不够明确,评价对象过于笼统,难以量化。
如何界定好中小学生的品德素养,如何衡量品德素养的高低,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2.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中小学生品德的评价都采用考试、测验等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虽然能够简单地反映学生的品德素养水平,但并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品德。
3.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中小学生的品德评价中,常常存在人为因素和某些单方面的评价标准,会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解决方案
1.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中小学生的品德评价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
学校要制定能够反映学生品德素养、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的详细规定,以便能够客观、科学地对学生品德进行评价。
小学德育的困境及措施
![小学德育的困境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550609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d.png)
小学德育的困境及措施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人格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困境1.课程内容单一、当前小学德育课程重点放在教育学生的基本道德知识,但过多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德育教育显得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2.缺乏家庭支持。
德育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还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
然而,现实情况下,家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小学德育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这种方式容易让教师和学生重视知识而忽略品德。
缺乏科学、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措施1.丰富课程内容。
可以增加小学德育课程的多样性,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更好地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将德育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中。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共同活动等途径增进家长对德育教育的了解和参与,提高家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支持程度。
3.改进评价方式。
德育评价应该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评价体系。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评价、实践报告、学生自我评价等,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以鼓励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培养专业德育教师。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和选拔专业的德育教师,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发现学生的潜能并辅导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师资培训和专业的德育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质量。
5.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在课堂上教授道德知识,还要注重实践环节。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道德准则,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6.建立学校德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6a6971e5f0e7cd1842536c4.png)
功能。道德理想教育主要起激励作
用, 道德原则教育 主要起指导作用 , 道德规 则教育主要起 约束 作用 。 学 校德育 应提倡高 尚的道德 风 尚, 高 举理想主义旗帜 ,把高标准 和低起 点结合起来 ,体现层7 欠陛和可操作
通过参 与活动领悟所 学习的 内容 , 并从实际体验 中受到教育。 ( )情景陶冶法 。这是一种 隐 4 性 的德育方法 ,表面上 “ 无言 、无 形 、无求” ,但实际上却通过渗透 ,
过讲座讨论道德两难的问题, 了解学 生的道德认知发展 隋况, 并将学生的 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在教学
上 , 用 道 德两 难 困境 的讨 论 , 使 采 促 学生 多方 面考 虑 ,提 出解 决 的方法 ,
并 听取 、 参考其他 同学的意见 , 以便
和 自己 的想 法 相 比较 ,然 后 做 出 选
构 成 揭示 各种 道德 内容 的直 观课
如黄赌毒 、封建迷信活动、贪污腐 败 等不 良风气 直 接影
力 、自制力都较弱 ,容易经不住利
诱 而 走 上歧 途 。
4 家庭 教 育 走进 误 区 .
性, 要理论联系实际 , 让德育更多地
整 洁 的校 园等 。
目前 , 部分家庭 还坚持着“ 养儿 不读书 , 官从何处来” 的所谓古训 ,
对 孩子 的成 绩过 问多 ,对孩 子 的身
1 6
( )价值澄清法 。它强调道德 1
观或价值观不是靠灌输获得的 ,而
自己 的选 择 采 取行 动 。 () 德认 知 发 展 法 。 2道 主要 是 通
与 分 析 1对金 钱 和物 质缺 乏 正 确 引导 .
( )对学校德育内容进行分类 1
和 分层 ,使 之循 序渐 进 、相互 连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98dd96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7.png)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既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德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就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困境1. 学生行为问题增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行为问题也逐渐增多。
一些学生缺乏自律意识,不尊重师长,缺乏公德心和责任感。
这给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2. 家长教育观念差异一些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有的过分溺爱孩子,有的过分苛刻,这使得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混乱,也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难度。
3. 学科压力大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明显增大,有些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不择手段,甚至出现作弊、重视功利的现象,这使得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面临更大挑战。
二、对策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及成长环境,主动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德育合力。
2. 强化学校德育建设学校可以加强德育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设置一些德育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
3. 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班主任可以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德育管理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心理观察和分析能力,灵活运用德育方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4. 建立学生奖惩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学生奖惩制度,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良行为及时予以批评和处罚,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并愿意自觉遵守。
5. 增设心理辅导教育学校可以增设心理辅导教育,帮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绪,重塑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更好地应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困境,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困境分析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困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95c1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c.png)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地考察、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习和体验职业道德规范。
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主体
构建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化的教育主体,各方共同参与职业道德教育,形成有效 的教育合力。同时,建立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确保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REPORT
评估方法不科学
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评估方法往往以考试或问卷调查为主,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难 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反馈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但当前高校往往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和 机制,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REPORT
0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困境分 析
03
部分大学生在职业道德认知上存在知行脱节现象,即
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做不到。
REPORT
04
国内外职业道德教育比较研 究
国外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与实践
1 2 3
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国外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 职业道德素养,强调职业道德在个人职业发展和 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教师的道德觉悟和职业素养。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积极引进企业、行业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增 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
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 注重自身道德修养。
05
改进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 策建议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实践环节
01
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
教师师德中的道德困境与解决办法
![教师师德中的道德困境与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b406c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5.png)
教师师德中的道德困境与解决办法教师作为社会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培养人才、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的发展,教师们也经常面临道德困境。
本文将探讨教师师德中的道德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一、道德困境的背景1. 教育制度的压力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制度的压力成为教师们面临的首要困境之一。
由于教育评估的普遍存在,教师们常常面临着追求升学率、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压力。
这种压力很容易让教师们陷入道德困境,例如偏向于偏重应试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等。
2. 个体利益的冲突教师个体利益与学校或学生的利益之间的冲突也是道德困境的一个重要成因。
一方面,教师们需要获取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满足自己的温饱和生活需求。
另一方面,为了学生的利益和发展,教师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抉择中,教师们很容易产生困惑和矛盾。
3. 伦理观念的冲突不同的教师可能拥有不同的伦理观念,这在职业实践中往往会引发道德困境。
例如,某教师认为过度关注学生成绩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而另一位教师则认为应该通过严格要求来提高学生成绩。
这种伦理观念的冲突导致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难以统一标准和方式,从而陷入道德困境。
二、解决道德困境的办法1. 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评价机制是解决教师道德困境的根本途径。
教育部门应该倡导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改变单一的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体系。
同时,鼓励学校和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自主权。
2. 建立良好的职业伦理规范教师作为职业群体,应该建立和遵守一系列的职业伦理规范。
通过制定教师职业道德守则,明确教师工作中的职责和权益,规范教师的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和引导,提升教师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
3. 促进教师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为了解决教师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学校和政府应该为教师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实际困境与解决建议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实际困境与解决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87b02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a.png)
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实际困境与解决建议引言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其关系到教师的形象、学校的声誉以及学生的成长。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实际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I. 师德师风工作面临的实际困境1. 诱惑与挑战现代社会中,师德师风工作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诱惑与挑战。
例如,不良网络信息、商业广告对学生的影响,使得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适应这些新环境。
2. 老师自身压力教师工作的压力很大,这不仅来自于教学任务的要求,还有来自家长、学生、社会的期望。
在应对这些压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忽略了自己师德师风的建设,导致道德行为的放任与偏失。
II. 解决教师师德师风工作的建议1. 强化道德教育学校应该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道德课程以及将道德教育融入不同学科中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同时,通过组织自愿参与的道德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学校领导及教师自身应更加重视教师的师德意识培养,建立良好的师德导向。
通过开展定期的教师师德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教师重视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学校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行为的评估与监督。
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对教师师风的评价,提高监督的全面性与公正性。
4.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学校应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提供家长教育,增强家庭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支持与配合,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协同育人。
5. 倡导正能量传播学校应积极倡导正能量的传播,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
建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引导学生发挥积极作用,传递正能量,带动整个学校师生形成正向循环。
结论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是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面对实际困境,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工作。
道德困境高校生道德困境及策略透析
![道德困境高校生道德困境及策略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5bfb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2.png)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高校生道德困境概述•高校生道德困境的来源与成因分析•高校生道德困境的解决策略与方法•高校生道德困境的应对案例与启示•结论与展望01引言道德困境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高校生这一特定群体中道德困境对高校生的思想、行为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探讨高校生道德困境及其解决策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高校生面临的道德困境类型及其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高校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目的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了解其面临的道德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高校生道德困境概述道德困境的定义与类型道德困境是指个体在面临两种或多种道德价值冲突时,难以做出符合自身道德原则的决策和行动的困境。
道德困境的类型常见的道德困境包括权利冲突、义务冲突、原则冲突等。
高校生道德困境的普遍性高校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各种道德困境。
例如,在学术研究中,学生可能面临学术诚信与研究成果之间的冲突;在社交生活中,学生可能面临个人利益与他人权益的冲突等。
高校生道德困境的影响道德困境对高校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道德焦虑、压力和困惑,甚至导致行为失范和违法。
高校生道德困境的普遍性及其影响03高校生道德困境的来源与成因分析有些家庭可能过于强调学术成绩,而忽略了道德教育,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未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或离异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发展。
家庭关系不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可能使学生产生过大压力,影响其道德判断能力。
家庭期望过高家庭因素教育制度过于注重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教育制度不完善教师榜样作用不足学生评价体系偏颇某些教师可能存在不当行为,如学术不端、言行不当等,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创新应对教育领域的道德困境
![创新应对教育领域的道德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f932a05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f.png)
创新应对教育领域的道德困境教育一直被视为塑造社会未来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现实中,教育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道德困境。
这些困境涉及到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学生的道德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道德要求等方面。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困境,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本文将讨论创新应对教育领域的道德困境的各种方法和策略,通过这些创新的实践,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育系统的道德性。
一、发展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养教师是教育系统的中坚力量,其职业道德的发展对整个教育领域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应对教育领域的道德困境,我们应该注重培养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养。
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接受职业道德的培训与教育。
建立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理解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其次,建立起良好的内外部激励机制。
通过对道德行为的认可和奖励,激励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道德规范。
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对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和惩罚。
最后,加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建立教师道德倡导团队或专业交流平台,通过分享道德教育经验和实践案例,促进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互相学习与成长。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受益者,对于他们的道德发展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引导。
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首先,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渗透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以及道德问题的讨论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准则。
其次,注重实践与反思。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体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同时,通过反思与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自身的道德成长与改善。
最后,建立起家校合作的机制。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与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发展。
家庭要注重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关注与引导,学校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
如何解决师德师风问题中的道德困境
![如何解决师德师风问题中的道德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cd19c2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1.png)
如何解决师德师风问题中的道德困境在教育领域中,师德师风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教师作为社会的引路人和学生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
然而,道德困境时常出现,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解决师德师风问题中的道德困境呢?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廉洁奉公、忠诚教育、以身作则。
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1.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明确教师的行为准则和责任。
同时,制定奖惩制度,对于遵守师德师风的教师予以奖励,对于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进行相应处理。
2. 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和讲座,加强教师的法律、道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3. 建立互助平台:教师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遇到的道德困境。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教师评估制度,通过对教师的岗位责任和教育教学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表彰,对于存在道德困境的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辅导。
三、应对师德师风中的道德困境的具体策略1. 建立榜样教师:校园中应该树立一批师德高尚、品行端正的榜样教师,以他们的行动影响和感染其他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加强道德教育:在课程中加入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3. 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合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4. 借鉴成熟经验:在解决师德师风问题中遇到困境时,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或国家的成功经验。
风雨校园: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
![风雨校园: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https://img.taocdn.com/s3/m/b53698462e3f5727a5e9620f.png)
1 升学 为圭臬 : . 教育丧失 本义 本来 意义 上的“ 育” 是 指“ ” 教 , 善 的影 响 , 可视 也
从城 市家庭 生活 的结构来 看 , 心家庭 、 核 单亲家
庭 的数 量不断 增加 。家庭关 系与社会 关系 的缺损导
为“ 道德 教 育 ” 同义 语 。制 度 化 学 校 教 育 出现 之 的 前, 教育 的价值 追求在 于发展 学生 的个性 , 使学生 形
巨大的反差 , 教师 对学 生 的道 德 教 导在 残 酷 的社 会
学生亚 文化群体 中出现的偶 像崇拜 就可能 与学
校 的榜 样教 育存在着 矛盾 与冲 突 。学 生心 目中的英
现实 面前 日益变得 软弱无 力 。学校 教育在 与大众传
媒 的对 抗 中 , 其教 育效果不 断受 到削弱 。
・
今天, 在急 功近利 的文化 影响之 下 , 无论 是重 点
42 ・
教 育 科 学 文 摘
21 0 0年 第 4期
德 育研 究
学校还 是普 通学 校 , 迫 切需 要 一 个 好 的 升 学率 提 都
升其社会 知名 度 , 进而 获取各 种利 益 。因此 , 校生 学 活 中的一 切都 以升 学为 圭臬 。从 知识 学 习到特 长培 养 , 以升学 为第 一 要 务 。升 学 总 是 以选 拔 性 考 试 都 为依据 。学生 为 了摆 脱 被 淘 汰 的命 运 , 只能 拚 命 地
育 的 影 响
滥 。 由此造 成 了整 个 社 会传 统 价值 观 体 系 的瓦 解 ,
原本 相对稳 定 的社 会 道 德生 态 环 境也 失 去 了平 衡 。 诸 多社 会 问题 都使 得学校 教育 的社 会道德 资源 变得 十分 匮乏 , 教师和 学 生也 因此 陷入 了不 同 程 度 的无
道德困境高校生道德困境及策略透析
![道德困境高校生道德困境及策略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5ee1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a.png)
2023道德困境高校生道德困境及策略透析CATALOGUE目录•引言•高校生道德困境概述•高校生道德困境的成因分析•高校生道德困境的解决策略•实际案例分析•结论和建议01引言道德困境是指在不同道德准则之间难以抉择的矛盾情境。
道德困境的概念高校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道德困境,如学术不端、网络道德、人际关系等问题。
高校生道德困境的特点主题简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生面临的道德困境日益增多,部分学生出现道德失范行为。
意义研究高校生的道德困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研究背景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生道德困境的影响因素、常见类型及应对策略,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和案例研究,总结归纳出高校生道德困境的解决策略。
目的研究目的和方法VS02高校生道德困境概述道德困境的定义定义道德困境是指个体在道德选择和决策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和矛盾的情况,这些情况通常涉及到道德价值观、行为后果、责任和义务等方面的冲突。
特点多准则性、不可公度性、内在冲突性、非确定性。
1高校生道德困境的表现形式23例如,在一段恋爱关系中,个体可能会面临忠诚和责任的冲突,以及个人欲望和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
恋爱关系中的道德困境例如,在学术研究中,个体可能会面临诚实和创新的矛盾,以及个人成就和团队协作之间的冲突。
学术道德困境例如,在与朋友、家人或同事交往时,个体可能会面临公平和偏心的矛盾,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困境03社会问题个体的道德困境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例如学术不端、考场作弊、网络暴力等。
高校生道德困境的影响01心理压力道德困境会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导致焦虑、矛盾和自我怀疑。
02行为失范个体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可能会出现行为失范的情况,例如撒谎、欺骗、偷盗等不道德行为。
03高校生道德困境的成因分析价值观念多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和价值观念相互交融,高校生容易受到不同道德观念的影响,产生道德困境。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是什么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e06cfb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2.png)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是什么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教师的师德师风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一、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困境1、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思想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
一些教师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将教学工作仅仅视为一种谋生手段,忽视了教育的育人本质。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可能会出现敷衍教学、收受家长贿赂等不良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师德师风。
2、教育压力与职业倦怠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师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压力。
同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复杂的教育环境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表现出对工作的消极态度、缺乏热情和耐心,进而影响师德师风的展现。
3、缺乏有效的师德师风教育机制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强调师德师风建设,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系统、深入和持续的师德师风教育。
一些培训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无法真正触动教师的内心,使师德师风教育流于表面,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4、监督与评价体系不完善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目前的监督与评价体系还存在诸多漏洞。
一方面,监督渠道不够畅通,家长和学生的反馈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另一方面,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全面,过于注重教学成绩等量化指标,而对师德师风等难以量化的方面重视不足,导致一些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问题却得不到及时纠正。
5、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
一些不良信息可能会对教师的思想观念产生误导,削弱其道德判断力。
此外,网络上对教师的负面评价和不实报道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进而影响其师德师风的建设。
二、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1、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师德楷模事迹报告等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增强其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德育教学中的道德困境探析
![学校德育教学中的道德困境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28d6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f.png)
学校德育教学中的道德困境探析
日益激烈的学术竞争以及学校德育教学所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教育的蓬勃发展,学校越来越注重德育教学,而学校德育教学现面临着诸多难题。
首先,日益激烈的学术竞争使得学生们把学习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却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
很多学生为了装聋作哑,在课堂上不去注重道德教育,不守规矩,而加重老师的教学负担,从而影响学校德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其次,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学校德育教学淡化。
现在的学校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所以大多数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而很少把精力放在德育教学上,从而影响学校德育教学的发展。
同时,很多老师也存在着德育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他们不熟悉道德教育的理论,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
这些也给学校德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总之,日益激烈的学术竞争以及学校德育教学所面临的难题,都是德育教育发展的压力所致,因此,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其共同责任,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道德环境。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371447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2.png)
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期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困境。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不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现实中,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如家庭教育的不足、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学生行为规范的习得等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困境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德育工作的困境1.家庭教育的不足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道德引导和教育。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时间不足或教育理念的偏差,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甚至出现纵容孩子,溺爱孩子的现象。
这让德育教育的责任落到了学校身上。
2.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不同的家庭、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学校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思考如何统一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
3.学生行为规范的习得在新时期下,学生在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影响下,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引导。
许多学生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遵守规则等。
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困扰,需要寻找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习得正确的行为规范。
三、应对策略1.加强家校合作,推进德育共育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德育的责任。
学校可以开展家长教育讲座,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
同时,学校也可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德育问题。
2.建立德育教育导师制度学校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或社会兼职人员担任学生的德育教育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导。
导师不仅可以传授学生德育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导师可以通过讲座、访谈、辅导等形式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困难与挑战研究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困难与挑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2aea4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7.png)
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困难与挑战研究引言: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应对挑战的建议。
一、道德教育缺乏载体道德教育的有效传达需要适当的载体。
然而,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着许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压力,道德教育常常被其他学科挤占时间。
此外,传统的一课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容易遭遇冷场。
因此,寻找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变得十分重要。
二、道德课程内容冗杂目前中学道德教育课程中,往往涵盖了大量的内容,包括个人道德、社会伦理、法律法规等。
这种冗杂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生流于表面,无法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本质。
因此,优化课程内容是解决道德教育困境的一项关键任务。
三、教师能力与素质不足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与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密切相关。
然而,目前许多中学教师在道德教育方面缺乏专业培训,对教学方法和资源也不够熟悉。
此外,教师个体的道德水准和认知偏差也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实施效果。
因此,加强教师培训和提升教师素质是关键。
四、家庭环境的复杂性家庭环境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现今社会家庭结构多样化,家庭教育的方式和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缺乏良好的道德引导,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与家庭合作的渠道、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是中学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五、法治教育与学科融合难度大法治教育是中学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将法治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难度不可忽视。
法律知识往往复杂、抽象,难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此外,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时也常常面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多元化的法治教育资源。
六、评价体系不完善中学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相对不完善,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这导致学生对道德学习的动力不足,教师也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浅谈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困境及解决方案
![浅谈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困境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9071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6.png)
浅谈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困境及解决方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中学的规模和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面临一些困境,制约了教育的质量提升。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资源匮乏农村地区资源匮乏是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主要困境。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学校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陈旧、教学用书不足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
2. 师资水平不高相比城市中学,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普遍偏低。
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导致的教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相对较为薄弱。
师资水平不高直接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
3. 学生家庭背景复杂农村中学的学生家庭背景普遍较为复杂,许多学生来自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等特殊群体。
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道德观念不够健全,法治意识薄弱,给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1. 提高投入,改善教育资源为了解决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困境,首先应该提高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中学的教学资源投入,提高教育经费,改善校舍设施,购置教学用书,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为农村中学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
提高农村中学师资水平是解决道德与法治教学困境的关键。
教育部门可以在教师招聘、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引导优秀的教师到农村中学工作,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加强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力。
3. 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必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加强学校纪律建设,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
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应对师德师风中的道德困境与挑战
![如何应对师德师风中的道德困境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f26f4c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6.png)
如何应对师德师风中的道德困境与挑战教育是一项光荣而重要的事业,而教师的师德师风更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和灵魂。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常常面临着各种道德困境与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困境和挑战,提高教师专业道德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师德师风中如何应对道德困境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道德困境与挑战道德困境与挑战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它们常常出现在教育实践中。
教师应该明确,道德困境并不是一种难以避免的局面,而是一种自然而然会出现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所面对的课堂纪律问题、学生个性差异导致的教学难题、考试作弊等一系列现象,都是道德困境与挑战的具体体现。
正确认识道德困境与挑战的存在,可以使教师更理性地对待教育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避免抱怨与消极情绪的产生。
只有正确认识了道德困境与挑战的存在,教师才能更好地面对并应对这些问题,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应对道德困境与挑战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始终以“做一个德高望重的好老师”为目标,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首先,教师应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明确职业道德规范,时刻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
他们应该保持对教育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有所奉献。
其次,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以更好地应对道德困境与挑战。
三、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学习环境的营造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公平、宽松的教育教学环境。
首先,学校领导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学校纪律,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师生家长关系。
教师德育工作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教师德育工作的困境及解决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a78d7e5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2.png)
教师德育工作的困境及解决途径教师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精神生活,同时对于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困境,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工作的困境1.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教师德育工作常常受到教育体制问题的制约。
如目前教育体制重视考试,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教育的目的理解不足,教育成了唯分数论,德育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教师个人素质问题教师个人素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教师具备道德、科学和技能素质的综合能力,才能够很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然而,现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教师存在素质问题,因而对教育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3.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孩子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习惯有着很深的影响。
然而,现在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忽视教育或者过度关注学习成绩而缺乏道德教育,所以一些学生转到学校后,德育教育方面缺少了一个好的基础。
4.缺乏教育家长的支持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一定程度上需要家长的支持。
但是,现实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家长缺乏对教育的认识,不重视教育,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这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解决教师德育工作的困境的途径1.转变教育观念要解决教师德育工作中的困境,就需要加强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应该是从唯分数论转向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素质,并从价值观的高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是解决教师德育工作中困境的重要方法。
学校应该建立适当的师德教育制度,对于教师每年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让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方法,以所学为指导,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3.加强家庭教育,并强化家校沟通解决教师德育工作的困境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健全家教辅导机制,让父母在家庭中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与策略摘要: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道德教育和学校应试教育又有很大的差别。
目前学校对道德教育的漠视,使学校道德教育陷入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
主要原因:1、教育功利性2、教育主体缺失性3、教育不协调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不协调)4、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道德教育困境策略道德教育在每个人全面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韩愈在唐·韩愈《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中把”传道”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足见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道德教育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这直接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鉴于此,本文旨在分析导致道德教育处于困境的因素,以期让道德教育回归生命教育的本源。
1 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因素分析1.1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的功利性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而优则仕”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指导思想。
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学校教育等同于应试教学,学生的成长等同于分数的提高,对学生道德教育日趋疲软;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沉重的学业负担,学生与家长的冲突主要是分数的高低。
由于学生面临升学竞争的压力,学生不重视考试,就进不了好学校;教师不重视考试,就完不成教育任务;学校不重视考试,就会降低升学率和学校声誉。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学生、老师、学校的价值评价标准倾向于如何得到一个更高的分数。
学校一切以考试为中心,学校和教师以”教学--考试--升学率”为教学模式;学生以“读书--考试--升学”为学习方法。
”考分定成败”强调了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人的道德水平,忽视了学生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不利于基础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基于这样的功利性的教育模式,道德教育被长期漠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1.2基于传统道德教育的认识,道德教育过程中对教育主体的缺失道德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往往采用单一的灌输式、说教式的应试教育的方法, 把已有的规范教条式地传授给受教育者, 很难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受教育者获得道德知识的同时,他们难以有体验, 更何谈情感的激发与强化, 从而被动的接受,造成知行分离, 道德教育效率低下。
众所周知,外化的知识只有通过内化才能转化成行为。
道德教育也是一样,道德认识也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判断和吸收才能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从而形成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完成真正的道德教育。
主体体验和感知是产生情感的中介。
失去了体验和感知这个中间环节, 道德需要就难以转化成道德情感, 因而也就难以有道德行为的践履。
所以, 学生主体性是引发道德行为的内因和原动力。
而作为传授道德知识的教育者是道德教育的外部因素,也就是说道德行为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什么是体验? 胡塞尔在研究事物的”本质”概念时提到了体验。
他认为每个人心中的纯粹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都要经过自己的创造。
既不能简单地接受外物的印象, 也不能简单地接受别人的”意见”, 而必须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体验,才能成为自己的”内在的世界”, 成为自己的”精神世界”。
[2]道德问题需要受教育者在教育和生活中感受、体悟, 仅仅通过说教式、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只能让道德教育流于形式。
1.3教育的不协调性狭义的教育仅仅指的是学校教育,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往往被人忽视。
即使是在一个大背景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互相孤立,不能得到协调。
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模式,必须把家庭教育纳入道德教育范围,统筹协调。
人的品格形成有三个关键时期:第一个关键时期是;3岁左右是人性格初步形成的时候所以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0---6岁是人的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第二关键时期:11---12岁左右,是人意志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第三阶段:人的青春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这三个阶段如果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那他将来会是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品质健全的人。
[3]在0~6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对孱弱,家庭素质教育的作用便显得更为重要。
家庭素质教育的成与败,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前程和未来,还决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强弱与存亡。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为国家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
家庭是永远的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留给孩子最重要的遗产,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是家庭和学校的扩大,社会道德风气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孩子道德水平的高低。
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 学校注重用”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来进行引导, 往往推荐的道德是好的、理想的, 把真实的世界替换成一个概念里的世界, 从而建立一种理想主义的道德, 推崇一种理想主义的人格,最终难免造成道德教育上的病态。
因此,在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纳入其中,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
1.4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在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完全借鉴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多以知识记忆、知识考查为主要途径。
道德知识的记忆完全等同于道德教育,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完全被忽视。
这是科学主义的膨胀在道德教育中的表现,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对人的德性培养的无力是有目共睹的。
道德教育和和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完全不是同一概念,因此两种评价机制也有所区别。
考试是一种应试教育的具体方法,是检验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教育教学效果必须经过考试来检验。
而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意志力和行为。
道德教育的评价机制仅仅针对知识的考察是不全面的,更是不合理的。
2 解决策略2.1道德教育应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摆脱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的束缚道德教育是社会的,也是历史的,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与逻辑性, 道德教育应当遵循而不应当与其背离其自身的规律性。
按照我国对品德结构的一般理解,它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大家通常所说的知情意行四要素。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的概念、命题、规则等。
道德认识的产物是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发展……个人是按照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
[4]在一个道德事件中,道德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生活中只有当一个人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支配之下实施某种道德行为,当他的”道德行为涉及道德的实质、意向和理由,其行为才能称得上为道德行为”。
[5]无意中做了好事是不能称其为道德行为的。
但现实状况是, 学校道德教育由于没有遵循道德自身的规律, 而陷入了功利性的病态境地。
道德教育依附于经济规律,道德教育依附于应试教育,失去了道德发展的自由土壤。
道德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终其一生的精神追求,也是受用一生的精神产品,应该从功利性的教育中独立出来,摆脱经济规律的左右,让道德教育返璞归真。
2.2道德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受教育者这个主体,把道德体验放在突出的位置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育的主体性是以老师为主体的说教式教育模式,老师说,学生记;老师讲,学生背。
学生成为教学的附属,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道德教育也是一样。
在道德教育中, 增加道德知识, 有助于理解和领悟道德价值, 但”知识”不等于”价值”, 更不等同于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低效、失效、无效的症结亦在于学校把道德教育变成了”以知识内容为本”的”智育” --自上而下地传授、灌输道德知识的”智育化”道德教育。
”这种倾向无意中培养出来的大都是某种被动型、依赖型、服从型,甚至强迫型的道德人格。
这种教育取向或许可一时见效,但从长远看,必然导致麻木、脆弱,甚至虚假、逆反的人格”。
[6]道德知识只有依凭学生主体自主思考、判断, 在经过“道德实践”之后才有可能成为植根于受教育者血液的个性品质。
因此, 学校道德教育要遵循道德行为发生的内在规律, 要创设情境, 引起受教育者产生体验, 通过体验激发和强化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 使其转化为道德意志, 最后付诸于道德实践。
2.3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促进道德教育健康发展毋庸质疑, 学校道德教育在人的道德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从道德影响来看, 社会的作用相对于学校来说,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现实的矛盾是, 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道德起源于他律, 起源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是维持社会活动秩序从而保障其存在与发展的手段。
一个人, 如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存在, 不与他人或某一社会群体发生交往和联系, 那么, 也不可能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 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 其行为也不会具有任何道德意义。
正如爱尔维修所说: “如果我生在一个孤岛上, 孑然一生, 我的生活中就没有什么罪恶和道德了。
”可以说, 社会性是道德的典型特征。
人的一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包括道德行为的形成也是如此。
新生儿没有道德,只有本能, 使他们成为一种本能性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只有在儿童不断地同双亲、同更多的人发生交往和对话时, 儿童的自我中心感才渐渐让位于“他人感”, 即从仅仅意识到自己的需要, 转变为意识到他人的需要。
只有在这时, 在需要一种”东西”来调节儿童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时, 儿童才可能萌发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外在的要求和个人的自觉体验。
既然道德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 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交往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那么目的在于使人在道德上成人的道德教育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学校道德教育应遵循道德与生俱来的特征--社会性。
道德的社会性决定了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归实践。
[7]失去了生活、社会、实践的依托,道德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
只有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实践的道德教育才是真实的、具体的,才可能从生活和社会中汲取养分,也才有可能使学校道德教育摆脱苍白无力的困境。
2.4健全和完善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应试教育中,考试的内容比较片面,形式单调,手段落后,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的水平。
道德评价机制在吸收考试制度精华的同时应从一下几方面去努力:知识考核和情感体验相结合。
如果忽视了知识的考核道德评价机制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果仅仅是知识的考核,道德评价机制往往就流于形式。
在实际的考核中考题中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道德教育只有引发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算成功的道德教育。
所以在考核中,应该注重实践的考核。
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考核。
偶尔的道德行为还不能准确的说明其道德水平的高低,只有具备顽强道德意志力的人才能算得上真正得道。
学校考核和家庭考核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