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小学道德教育困境的对策
中小学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中小学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摘要: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优良道德品质、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因此,学校必须要重视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本文是以中小学德育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有效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教育;问题原因;对策引言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初步阶段,也是一个人形成人生价值观以及良好品质的起始阶段。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并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学生方面1.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等方面正处于不断发展中,并且还没有成熟,所以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正确观念,缺乏道德评价能力。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只能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好坏,这就是所谓的“有错不知错”。
2.不良的行为习惯有时候一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刚开始可能是偶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是错误的,面对类似的情况,就会采取同样的行为。
久而久之,就会在无形中形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使他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采取这些行为,明知道是错的,但是还是很难改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就是所谓的“知错还犯错”。
(二)家庭方面1.重智育,轻德育由于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家长都会花很多钱给孩子报“语数外”等科目进行补习,却少有家长给孩子报“德育教育课”。
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孩子,对自己道德品质的养成一点也不在乎。
2.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每个孩子出生后就如同一张白纸,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部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却忽视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们认为饭前洗手睡前刷牙、礼貌待人、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优秀品质,在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明白的。
小学德育的困境及措施
小学德育的困境及措施小学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人格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探讨小学德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困境1.课程内容单一、当前小学德育课程重点放在教育学生的基本道德知识,但过多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德育教育显得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2.缺乏家庭支持。
德育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还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
然而,现实情况下,家庭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小学德育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这种方式容易让教师和学生重视知识而忽略品德。
缺乏科学、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措施1.丰富课程内容。
可以增加小学德育课程的多样性,设计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更好地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将德育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中。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共同活动等途径增进家长对德育教育的了解和参与,提高家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支持程度。
3.改进评价方式。
德育评价应该从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评价体系。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评价、实践报告、学生自我评价等,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以鼓励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培养专业德育教师。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和选拔专业的德育教师,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发现学生的潜能并辅导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师资培训和专业的德育教师团队建设,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质量。
5.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在课堂上教授道德知识,还要注重实践环节。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道德准则,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6.建立学校德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智轻德现象严重,德育思想观念落后。
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软弱无力的当代中国教育现实,为小学、初中、高中等各级学校“智育首位”的做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这种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学生家长方面,农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上大学”告别祖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
许多农民家长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就是砸锅卖铁、要饭,也要供孩子上学”。
因此,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有了更高的期望,不论是学校开家长会还是家长单独校访,家长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子女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在班、在年级排列多少名,问得最少的是思想道德情况。
甚至出现开家长会时,极个别家长拿了子女的成绩单后就离开学校的现象。
在学校方面,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将学科教学工作视为中心工作,视学科教学为学校生命,学校一切安排都要为学生成绩让路,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评价,过分强调学业成绩,甚至只强调学业成绩而忽略其他。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即使思想认识、道德意识等力一血出现问题,也会一味迁就。
2.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基础道德欠缺,对德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转型时期,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这一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网络等大众传媒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了黄、赌、毒,以及暴力等负面信息,对小学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又如,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混乱、贫富悬殊、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工作。
农村小学,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周边环境对学校的德育非常不利。
例如,一些黑网吧、黑游戏厅等违法对小学开放,对学生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
而在学生基础道德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
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
二是“攀比”思想严重,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
三是劳动观念淡薄,这部分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要么表里不一。
简析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育 工 作 不 只 是 德 育 处 、德 育 课 教 师 和班 主任 的 事 , 而 是 全 体 师 生 共 同 的 事 ; 仅 是 学 校 的 事 , 是 学校 、 不 还 家 庭 、 会共 同的事。 社 ( ) 赞 赏 中树 立 平 等 的 师 生 关 系 一 从
目的 吗 ?针 对 这 些 不 良行 为 带 来 的影 响 , 教 学 中 我 在
为 学 生 的朋 友 ” 要 使 学 生 成 为 朋 友 不 难 , 。 只要 教 育 工 作 者 用 心 去 观 察 他 们 、 心 他 们 , 些 批 评 、 谢 表 关 少 多 扬 , 能 达 到 德 育 的 预期 效果 。 如 我 班 经 常 迟 到 的 齐 就 齐 . 先 是 对 其 进 行 家访 , 我 了解 到 其 母 亲 有 病 , 活 十 生 分 困难 , 到 的 原 因 是 每 天要 照顾 母 亲 和 料 理 所 有 家 迟 务 。 干 部 自发 带 头 成 立 了小 组 , 常 去 帮助 齐 齐 , 班 经 还 主 动 地 分担 了他 的值 日项 目。 到这 一 切 我 在 高 兴 之 看 余 表扬 了齐 齐 的勇 敢 坚 强 , 扬 了 同 学 们 这 种 乐 于 助 表 人 的 精 神 。 后 小 通 讯 员 的 报 道 使 齐 齐 获得 了更 多 的 之 帮 助 。 由于 解 除 了 “ 顾 之 忧 ” 齐 齐 的 学 习 劲 头 更 足 后 。
课堂内外. 教师版 l 德育 新
简析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王 凤 红
【 沧县 张官屯乡东砖 河小学 。 河北 沧州 013】 6 0 8
【 摘
要 】 道 德 素质 直 接 关 系到 一个 民族 素 质 的提 高 , 个 国家 的兴 旺 , 何 时 候 都 马 虎 不 一 任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就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
问题一:教育资源短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观念,但当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导致德育工作存在短缺情况。
有些学校德育教师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有些学校设备不足,无法开展富有实践性的德育活动。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德育教师的招聘和培训。
同时,学校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覆盖面和效果。
问题二:应试教育压力过大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得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
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应试科目上,对德育教育产生了冷淡的态度。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增加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鼓励并赞赏学生的道德行为。
问题三:家庭教育责任缺失随着社会变革和快节奏生活的推进,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对子女的教育责任缺失,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对策: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与支持,鼓励家长通过亲子互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德育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加强社区和社会组织对学生的德育辅导。
问题四: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在评价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道德和品德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德育教育缺乏认同感。
同时,德育评价的标准也不够明确,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道德素养。
对策:学校应更加重视德育教育的评价,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将德育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浅谈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浅谈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德育教育在中小学的学生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其一生。
本文中笔者主要介绍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还有面对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标签:德育现状对策自國家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独生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其中大多数独生子女都能健康成长,但仍有少数未成年的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下面我就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及以后工作的打算。
一、谈谈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学校五年级有一位在一年前转到我校就读的姓董学生,已经15岁了。
董某他家在吉水,到高陂以后父母不在身边,由亲戚监管。
他表现出哪些行为特点呢?1、是欺负弱小,2、在教室、宿舍自称“老大”,拉帮结派,3、热衷于上网,还会抽烟,喝酒。
4、见到漂亮的女同学就写纸条,说自已喜欢上人家。
……这让老师头痛不已。
当然,这个案例在我们学校只是一个个案,但董某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现在众多学校相当一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表现出来的问题。
纵观这些孩子,他们大多存在以下问题:1.道德取向错位现在独生子女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集体主义淡化,结拜兄弟、姐妹之风盛行。
2.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更有因没达到父母定的预期目标而自杀的等等。
3.行为习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二是谈情说爱,三是小偷小摸,四是上网成瘾。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演变成让家长揪心、学校忧心、群众担心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也为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切就决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任重而道远!二、面对这样严峻的德育形势,我们学校的德育教育又是一种怎样的状况呢1.德育为首,只是名誉上的我们强调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政绩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选择的往往教学质量。
例如:每年的高考或中考,媒体总会报道一系列考风考纪的问题,有的还是从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再到老师,最后到家长联合起来的寻私舞弊,这充分说明在升学的压力面前,这部分人忘记了道德影响。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对教学和德育的观念是这样理解的: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在新时期,德育可以基本上理解成由学校展现主导作用,联合社会和家庭等资源对学生实施的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的综合,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使得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公民素质得到持续增强。
因此,在面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德育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促使德育效果得到实现。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策略思考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基础与保障。
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其中德育、智育、体育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与促进的关系,通过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当学生对道德是非有正确的判断力,对客观事物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才能为我国学校教育提供保障。
1 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进行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教育是存在特殊性的。
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早期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不足。
小学的基本道德教育可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个人、群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区分是非和黑白,促进尊重科学,并继续发展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思维。
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塑造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意义是巨大的。
德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调整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热爱国家和人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努力。
基础教育中的学校道德教育是在道德教育领域进行创新的尝试。
对于提高道德教育的时间和效率、改革教育和教学、将外部推动的道德教育转变为内部推动的道德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思想和道德基础以及促进学校和一般教育的迅速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自律能力较差、课堂纪律不够严格、家校沟通不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规章制度,如课间不吃零食、不带游戏机等,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作业、遵守校规等,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
课堂纪律的建立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纪律规定,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相应处罚,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保持课堂秩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家校沟通也是解决德育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和行为情况。
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家长会,倾听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并与教师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和行为目标。
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应该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做到言行一致。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困扰,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解决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加强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加强课堂纪律的建立,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道德品质优良的学生。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问题
1、财产腐败问题:一些教师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对职责范围之外的资金、物资等游走,违法行为较多;
2、文化素质不高问题:某些教师文化素养较低,口无遮拦,经常性地使用低俗的话语,亵渎或诋毁人,导致学生对教师形象的不良影响;
3、管理失当问题:一些教师管理学生不当,教学管理糟糕,无法做到有序、正规、有效地去教育学生;
4、公正不公平问题:有些教师存在偏袒特定学生、不公正对待学生的行为。
二、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
1、强调道德教育:学校要从学科教育、班级教育和个人教育层面强调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2、加强管理机制:树立全体教师的道德观念,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作风的监督;
3、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考核评定老师教学质量及教风作风的针对性考核机制,以促保障教师正确的执行教育职责;
4、建立诉讼机制:建立相应的法律诉讼机制,及时处理教师的违规行为,实现职业规范的可操作性;
5、营造良好氛围:学校要加强管理,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做到真正的及时表扬、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教师。
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
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自古以来,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后代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学德育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中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容易陷入道德困境;其次,校园欺凌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带给学生严重的心理创伤;此外,大量课堂时间被填鸭式教学所占据,导致学生在品德修养方面缺乏足够培养。
二、问题产生原因1.家庭环境: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不够高,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价值观;2.社会影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物质主义盛行,导致道德观念淡化;3.教育方式: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
三、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源泉,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做出榜样,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此外,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其进行良好沟通,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
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对他们品德修养的重视。
二、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中学是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最为关键的时期,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在创建良好校园环境时,应倡导尊重、友善和公平原则,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为。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和课后辅导等方式引领学生正面向上的行为模式,提高整体文化素养。
三、改革传统教育方式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学生发展全面素质的需求,对学生德育修养的培养有一定限制。
因此,需要通过多元化教育方式来促进学生发展。
可以适度增加课外活动时间,设置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提供相关课程和讲座。
四、加强师资培训中学德育工作需要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来承揽责任。
因此,加强师资培训十分重要。
培训内容可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建设、教育技巧等方面知识的传授。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方向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方向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方向中小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季节,是培养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阶段。
然而,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中小学道德教育进行现状分析,并探索改革方向,以期推动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1. 教育内容单一目前,中小学道德教育主要以法律知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为主,道德教育内容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
虽然一些学校已开始将道德教育拓展到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等领域,但整体来看,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学科涵盖面还不夠广泛。
2. 教育方式单一中小学道德教育方式单一,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虽然这些方式在某些情况下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教师讲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禁锢,缺乏思辨能力;案例分析容易陷入泛泛而谈,不能充分挖掘学生内心世界;小组讨论容易导致学生价值观偏颇,不利于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3. 教育效果存疑尽管中小学道德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育效果存疑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学生在道德意识上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道德判断力弱、道德行为缺乏自律等;一些学生在道德行为上存在不文明、不诚信的问题,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意乱扔垃圾等。
这些现象说明,中小学道德教育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改革方向1. 课程设置多样化学校应根据学生需求和特点,制定多样化的道德教育课程。
除了原有的法律知识、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外,还应将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消费与理财等课程纳入道德教育范围。
2. 教育方式多样化中小学道德教育应倡导多种教育方式,如讲座、论坛、辩论、演讲、模拟演练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教育效果。
3. 实践性强中小学道德教育应注重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道德实践。
学生可以参加道德纠察队、志愿者服务等社团活动,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自律性。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内容单一、教育方式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要丰富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德育教育注重礼仪、道德常识等方面的培养,可以适度拓宽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现代化素养。
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和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要创新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以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这样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可以尝试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还可以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邀请社会专家、志愿者等参与到德育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角度。
要重视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学校的努力,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家教辅导等渠道,向家长传递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与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
解决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关注和参与,共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优质的环境和资源,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虽然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已逐渐开始起步,很多学校正在积极贯彻教育改革的目标,对学生开展一定的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工作,人际关系处理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但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授课阶段,距离系统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成绩仍是教学重点,德育教育地位较低。
学校教师和家长最在乎的东西永远是分数,虽然德育教育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他们心中德育教育依然可有可无。
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他们的认知中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升学考试中,德育考试并不计入学生的总成绩。
在一些地区,为了能让学生考入重点中学,学校不得不增加课业负担,家长不得不尽可能给学生安排辅导班,这样以来学生没有空暇时间去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也会处于落后状态。
不难发现,每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总是在问教师,“学生的分数怎么样?成绩排名如何?”却很少有家长问,“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行为品德是否端正?”在这样对德育工作忽视的氛围下,学生的健康发展很难得到保证,而且极易沦为学习的机器,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其次,学校与家长沟通不够。
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德育工作手段单一,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家长很难真正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家长的教育形式,教师也很不清楚。
学校教育大多采用说教的方式,如果不考虑每个学生的状况,这种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当今社会压力大,家长以为把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松一口气,其实严重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种沟通障碍使得学生所接收德育教育的效率会大打折扣,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断层。
二、小学德育工作策略探讨首先,要改变德育教育的教学观念,提升德育工作的地位。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先学会做人,今后学习成绩即使再好,也并不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德育教育是立人之本,是每个优秀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要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除了正常的课堂授课之外,还要定期组织有关德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感悟,以道德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性格和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体制的转变,小学德育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整体水平还比较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一方面,少数学校德育教育教师的岗位并不是专门设置的,而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一些德育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专业培训和提升机会。
2. 德育教育内容单一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道德品质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许多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和多样性。
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产生厌烦心理,无法真正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
3. 家校协作不足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责任主体既有家长又有老师。
目前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并不够密切,一些家长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愿意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和工作,这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4. 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上,缺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难以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也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二、应对策略2. 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在德育教育的内容安排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多元和有趣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的享受和成长。
这需要教师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创新设计。
3. 加强家校协作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沟通和协作,一方面,学校需要提高家长的德育教育意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和工作;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探究走出当前小学德育实践困境的对策
探究走出当前小学德育实践困境的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迅速,小学生活环境的多元化,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着德育实践困境。
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是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走出当前小学德育实践困境的对策,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德育实践困境的表现1、教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和方法。
2、学生教育观念陈旧,社交现象复杂。
3、纪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淡漠。
4、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没有参与德育的积极性。
1、提高教师素质,引进先进教育理论和经验。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掌握先进的德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可以通过职业发展和学习课堂,参加职业研修和教育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注重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重视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的融合,营造温馨而又严谨的教育氛围,让学生走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范围。
3、加强纪律教育,建设德育文化氛围。
学校应设立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特点和心理的学习规则,定期开展特色的文化教育活动,推广优秀文明礼仪,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纪律意识,在班级、学校文化氛围中营造出勤作、善思、谦和、乐学的良好氛围。
4、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
通过由家校沟通会、家庭访问会、家校联合等多种形式,引领家长积极参与校园德育活动,使其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校家育人的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
三、解决小学德育实践的方法1.创新德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
2.适当增加学生的自治权利和责任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尊重自我,锻炼自信心。
3.促进教师间的友好交流和互相尊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多渠道开发拓展德育资源,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家庭教育共同体等等来增强德育的深度和广度。
5.不断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注重激励的作用,对于先进的德育经验和优秀德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出竞争和激励的氛围。
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开题报告
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背景:道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中,中小学生道德教育面临很多困境,包括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教师道德水平的不足等等。
为了突破这些困境,提高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有必要研究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道德教育的问题,并提供建议,以便改进教育方法,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
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看法。
在问卷调查中,通过量化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在访谈中,采用定性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预期结果:研究结果将会表明当前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比如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师的道德水平与教育需要不匹配等等。
此外,研究还将提供改进道德教育方法的方案,包括建立更完善的道德教育体系、强化师资培养、加强家庭教育等。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与效果,使道德教育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
这将对未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伦理水平,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教育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方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建议
地方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建议地方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就地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一、现状分析地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不足。
地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资源相对较少,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教育技术人才和教材,同时因为资源分配不均,很多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带的学校更是在道德教育方面面临更大的困境。
2.教育方式传统。
相比于现代教育模式,地方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方式依然存在传统的传授和灌输式教育,缺少创新和开放性,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有所欠缺。
3.教育效果不理想。
由于许多学校在教育资源和教材上的限制,校外环境的文化氛围等诸多因素,地方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少部分学校甚至存在学生道德行为偏差的问题。
二、发展建议为了加强地方中小学道德教育,提高其教育效果,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专业技术支持。
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需要加强专业技术支持,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支持。
这类支持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们应对特殊问题的能力,加强学校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重视教育方式创新。
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需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进步,加强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化科技教育方式的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践行品德理念和价值观。
3.加强师生互动。
地方中小学教师应该加强师生互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智慧教室、在线课堂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我完善,提高其道德思维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4.加快建立齐全的道德教育体系和机制。
在教育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下,地方中小学需要加快建立起良好的道德教育体系和机制,健全道德管理制度,强化道德教育的实施和监测机制,确保学校各项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自律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方法单一、缺乏参与性和实践性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教育内容单一的问题。
目前,德育教育主要集中在道德规范的教育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
这导致了学生对于道德教育的兴趣不高,德育教育显得枯燥乏味。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拓宽德育教育的内容。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不仅要教育学生遵守道德规范,还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鼓励学生思考、发问,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
目前德育教育主要采用口头讲解和书本知识传授的方式,缺乏育人的实践活动。
这导致学生德育教育的学习效果不佳,无法真正将道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多样化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举办学生自治会、班级会议等活动,让学生实际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管理中,锻炼他们的自主能力和领导能力。
可以通过户外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准则。
小学德育教育缺乏参与性的问题。
目前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德育教育变成了单向传输的过程。
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兴趣不高,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于道德教育的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在班级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的方法,将德育教育与游戏元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德育教育缺乏实践性的问题。
目前,德育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将道德规范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中小学道德教育困境的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日趋多元化,中小学生这一群体在道德方面出现了偏差,中小学面临道德教育困境,所以应该从规范社会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校园建设、倡导学生自主管理等多方面着手,调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来改变德育实效不高的现状。
关键词:道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50-01
一、规范社会活动的道德影响
目前与中小学生最为密切的,或者说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是大众媒体。
如今是信息社会,网络、电视等几乎成为必备的工具。
中小学生的娱乐场所相对匮乏,许多孩子只有选择去成人的娱乐场所。
网络中存在大量的暴力、色情等信息,极易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取向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就该利用其正面积极的优势来处理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宣传网风、网德,以班级或者学校为单位建立一定范围的网络交流平台,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适时给予道德援助。
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些健康、开放、受学生欢迎的文化网站,让学生在其中有学习资料可以下载,有学习伙伴可以结识,有学习困难可以求助,有不满情绪可以倾诉。
在网站中使学生即接受了生动的思想文化教育,又
放松了疲惫的心情。
与此同时,还应加大网站系统的管理,开发必备的软件,既要有防止不良信息侵入的“隔离墙”,又要有让学生放松的“游乐场”。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站,宣传校园文化,加深学生的归属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承担起监护作用,禁止中小学观看一些低俗的电视节目。
二、提升教师道德教育的能力
学生对道德信息的接受以情绪的活动为初始线索,情绪对于接受道德信息具有重大影响。
英国学校德育专家麦克费尔通过调查坚信:行为和态度是富有感染力的,品德是感染来的,而非直接教来的。
首先,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通过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和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实际练习,来进行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责任感。
在潜移默化中使道德准则逐步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信念,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作为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并且对学生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全面掌握。
教师对学生越是关心爱护,教师在学生中就越有威信。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对后进生应拿出更多的耐心,让他们感受的集体的温暖,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归属感,提高他们的存在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主的克服不良习惯。
对待优等生要严爱有加,不能娇惯他们的不良行为。
在
班级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
当学生把教师当做可信赖的人,就会向教师反馈思想和意见,这样教师能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并且学生也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教育。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就会增加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在德育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应当对学生的个性有所了解,从而安排其能力范围内的德育任务。
其实许多道德问题几乎都与心理问题和个性发展有关系。
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时还应创设符合一定个性的德育情境。
德育情境的创立可以利用教材文本的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渗透或者综合学科的德育渗透,也可以利用突发事件的德育情境进行教学。
第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去施加影响。
”毫无疑问,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直接作用学生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
所以教师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的教导学生。
最后,教师在进行德育时一定要和家长积极配合,要和家长在对待孩子问题上达成共识。
首先必须如实告诉家长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并且客观的分析原因。
然后积极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三、学生自主管理
校园就是个大集体,在校园内应该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可以分层次、分水平让学生逐渐掌握工作本领。
这要求学校要能放手,给学生一个真正能发挥自主性的平台,比如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卫生打扫、校园报刊杂志编排、校园行政管理等多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养成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正派作风。
由教师在背后支持,但让学生自由组织一些比如文艺节、读书月等有意义的课余活动。
向学生提供畅通的反馈渠道,全力保护好学生这一弱势群体,比如“校长信箱”,允许学生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反映给校领导,对于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应严肃处理,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他们在辛苦的工作中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明白父母和教师的批评教育是“爱”不是“整”,实践出真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