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过关检测 鲁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3.3.1自然界中的硫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3.3.1自然界中的硫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自然界中的硫1.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B.硫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斜方硫和单斜硫C.在标准状况下,1 mol硫单质的体积约为22.4 LD.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解析:在火山喷口附近存在游离态的硫单质,A错,B对;标准状况下,硫是固体,1 mol硫单质的体积不是22.4 L,C错;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错。

答案: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能溶解于水的固体B.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C.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解析:硫不溶于水,A不正确;在火山喷口和地壳岩层中存在游离态的硫,B不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只能生成二氧化硫,D不正确。

答案:C3.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下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C.取两种等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下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D.取两种等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下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解析:两种样品溶于硝酸后都生成Cu(NO3)2和NO气体,溶液均显蓝色,气体在空气中都会变成红棕色的NO2,故A、B均不正确;两样品灼烧后生成固体CuO,颜色相同,D项不正确;同质量的CuS和Cu2S所含Cu的质量不同,故生成CuO的质量也不相同,残留固体质量大的原物质为Cu2S,故C选项正确。

答案:C4.下列有关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黏附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清洗B.S2和S8是同素异形体C.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D.硫粉和铜粉混合共热生成黑色的CuS解析:硫的氧化性较弱,与铜粉混合共热生成Cu2S,而不是CuS。

答案:D5.0.1 mol某单质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1.6 g,则组成这种单质的元素是( )A.铁B.铜C.铝D.锌解析:单质增加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因此n(S)==0.05 mol。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2.3.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2.3.1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1.把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便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有色物质,这些有色物质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

空气中常见的氧化剂是( )A.N2B.O2C.H2OD.CO2解析:由生活常识可知,空气中常见的氧化剂是氧气。

答案:B2.在泡沫橡胶的制造中,要利用下列反应放出氧气:2H2O22H2O+O2↑,其中H2O2( )A.是氧化剂B.是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解析:H2O2中氧的化合价为-1价,H2O、O2中氧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0价,H的化合价未变,故H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应选C。

答案:C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失去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B.氧化剂必定含有氧元素C.还原剂中必定有某种(或几种)元素被氧化D.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解析:失去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A不正确;氧化剂是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不正确;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如Cl2和H2O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不正确。

答案:C4.已知钯的化合物氯化钯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 CO2+Pd↓+2HC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PdCl2被氧化B.生成约22.4 L C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C.上述反应中PdCl2是氧化剂,CO2是氧化产物D.CO气体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表现还原性解析:对于反应:CO+PdCl2+H2O CO2+Pd↓+2HCl来说,CO中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CO2中的+4价,化合价升高,CO是还原剂,对应的CO2是氧化产物;PdCl2中的Pd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A不正确,C正确;B中未注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反应转移的电子数,B不正确;此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说明CO气体在常温下也可以表现还原性,D不正确。

【人教版】2016年秋高中化学必修一金牌学案:目 录

【人教版】2016年秋高中化学必修一金牌学案:目 录

目录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第2课时过滤和蒸发
第3课时蒸馏和萃取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章末整合提升
第一章过关检测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1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第2课时氧化剂和还原剂
章末整合提升
第二章过关检测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反应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焰色反应
第2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章末整合提升
第三章过关检测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
第2课时硅酸盐和硅单质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1课时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1课时硫和硫的氧化物
第2课时氮和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氨和铵盐
第2课时氨的实验室制法
第3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章末整合提升
第四章过关检测。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三课件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三课件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古代原子学说→道尔顿不可再分实 心球体模型→汤姆生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有核模型→玻尔行 星轨道式模型→电子云模型。 (2)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创立了近现代分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思考与交流 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答案:(1)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 的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2)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 几代师生都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勇于怀疑科学上的“定论”,不 迷信权威,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然科学就是在不断探 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5
5.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色化学”主题的是( )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解析:“绿色化学”工艺,其核心内容就是尽可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最好使原料利用率达100%;大量开采地下水,会破坏地球的内部结 构,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地层结构被破坏等环境危害;保护 臭氧层是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减少氟氯烃的排放是保护 臭氧层的有效手段之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更是人人都应 有的社会公德。 答案:B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 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 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 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是 。 A.火药的发现 B.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C.“原子—分子论”的提出D.氧化还原理论的建立

高一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复习优质学案

高一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复习优质学案

高一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复习学案一、碳的多样性[写出下列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只写出离子方程式)1.CO2 + C 2.C(少量)+ CuO3.NaHCO3受热分解4.Na2CO3溶液+盐酸(少量)5.Na2CO3溶液+盐酸(少量)6.NaHCO3溶液+ HCl7.NaHCO3溶液+NaOH8.NaHCO3溶液+ 少量澄清石灰水9.NaHCO3溶液+ 过量澄清石灰水10.Na2CO3溶液+ CaCl2溶液11.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问题1]同素异形体是指形成的不同的。

你知道的同素异形体有哪些?。

[问题2]碳酸盐与碳酸氢盐如何转化?+()碳酸盐碳酸氢盐+()[问题3]怎样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1)若为固体:(写化学方程式)(2)若为液体:(写离子方程式)[问题4]怎样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1)Na2CO3固体中混有NaHCO3,试剂:,化学方程式:(2)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试剂:,化学方程式:(3)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试剂:,化学方程式:[问题5]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为Na2CO3溶液,一瓶为HCl溶液,实验设计: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溶液,开始无气泡冒出,则A 为:,B为:。

[问题6]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表示溶洞和钟乳石的形成:、。

二.氮的循环(怎样实现下列箭头所示转化?)NH4ClNH3N2 NO NO2 HNO3NH3·H2O[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1、12写离子方程式)1.(工业合成氨)N2 +H2 2. N2+ O23.N2 + Mg 4. NO + O25. N O2 + H2O6. NO + O2 + H2O7. NO2 + O2 + H2O 8. NH3 + O29. NH4Cl + Ca(OH)210. HNO3(浓)11. Cu+ HNO3(浓)12. Cu+ HNO3(稀)13. C+ HNO3(浓)[问题7] “雷雨发庄稼”所涉及的反应有:、、。

【南方新课堂】2015-2016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南方新课堂】2015-2016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向G溶液中加入A的有关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由焰色反应呈紫色、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推知D为KCl,红褐 色沉淀F是Fe(OH)3,E是Fe(OH)2,G为FeCl3,则B为FeCl2,C为KOH。A与G反应只有 B生成,所以A为铁单质。 答案:(1)FeCl2 KCl
(2)4Fe(OH)2+O2+2H2O (3)Ag++ClAgCl↓ 2Fe3++Fe 3Fe2+



专题三 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图像问题
1.AlCl3、NaAlO2分别与碱和酸反应的现象及图像
内容 试剂 现象 向 AlCl3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至过量 向 NaAlO2 溶液中加入盐酸至过 量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沉淀渐多→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沉淀渐多→ 最多→渐少→消失 最多→渐少→消失
章末整合提升






(2)特殊性质: ①在一定条件下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只有Na2O2。 ②遇SCN-显红色的只有Fe3+。 ③常见的可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有Al(OH)3和Al2O3。 ④不溶于水和稀硝酸(或盐酸)的化合物:BaSO4(白色)、AgCl(白色)。



(3)特征反应: ①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活泼金属,如Na、Al等;不稳定的弱酸盐,如碳 酸盐、碳酸氢盐等。 ②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如Al,铵盐等。 ③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金属单质,如Al;两性化合物,如 Al2O3、Al(OH)3等;弱酸铵盐,如NH4HCO3、(NH4)2CO3等;弱酸的酸式盐,如 NaHCO3等。 ④能与H2O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活泼金属单质,如Na、K、Mg(加热)、Fe(高温)等;金属过氧化物,如Na2O2等。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1.2.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够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的反应以及它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用不着的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解析:本题中需要做实验比较两个反应的异同点,所以需要用到实验法和比较法,另外还要观察相关的实验现象,所以还需要用到观察法。

答案:C2.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B.NaClC.NaOHD.Na2O解析:Na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NaOH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Na2O能与空气中的CO2、水反应,所以都不能稳定存在。

答案:B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B.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会变为红色D.Na2O2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数目之比为1∶1解析:Na2O2是淡黄色固体,A对;Na2O2与CO2、H2O反应均可产生O2,常作供氧剂,B对;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使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C对;Na2O2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数目之比为2∶1,D错。

答案:D4.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密度比水的小B.钠在空气中最后变为白色的碳酸钠C.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的小颗粒,会析出固体D.钠在工业上用于制造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化合物解析: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工业上利用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来制取碳酸钠,通过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故D不正确。

答案:D5.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不变B.溶液中有气体逸出,Na+数目增加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溶液中Na+数目减少,溶质质量分数未变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消耗水,所以原饱和烧碱溶液要析出氢氧化钠晶体,Na+数目减少,由于温度不变,所以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D项正确。

【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件:1.1.4物质的分散系

【南方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课件:1.1.4物质的分散系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三
二、探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异同
活动与探究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分别用相同浓度的①蔗糖溶液、②盐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氯化钠溶液、 ⑤酒精溶液做导电性对比实验。
如图闭合开关S,现象是灯泡亮的一组有 ;灯泡不亮的一组有 。 答案:②③④ ①⑤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三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约为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根据以 上信息你认为下列分散质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与PM2.5最接近的是( ) A.石灰水 B.豆浆 C.泥水 D.蔗糖水 解析:Ca(OH)2和蔗糖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水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0-9 m;泥水中夹带泥沙,属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 m;豆浆是一种胶体,分散 质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空气中PM2.5颗粒直径2.5微米,为2.5×10-6 m,故 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与PM2.5最接近。 答案:C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 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预习交流1
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能形成Al(OH)3胶体,如何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得 到了胶体?
答案: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其他分 散系时,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性质,可以用聚光束仪 做丁达尔效应实验,如有丁达尔效应发生,即可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得到了胶体。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 2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预习交流2
CO2、SO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盐酸可以导电,它也是电解质吗? 答案:CO2、SO3不是电解质。因为在CO2、SO3的水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的是 CO2、SO3和水反应生成的H2CO3和H2SO4电离出的离子,CO2、SO3是非电解 质,H2CO3、H2SO4是电解质。盐酸不是电解质,因为它是混合物,而电解质必须是 纯净物且为化合物。

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人教版课件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人教版课件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有毒有害物质
温室等
第十八页,共28页。
一二
知识(zhī shi)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qiānyí) 应用
【例2】 阅读图文(túwén)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导学号 51380016)
材料一 丹麦地理位置图。
第十九页,共28页。
一二
知识(zhī shi)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qiānyí) 应用
材料二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
第十七页,共28页。
一二
知识(zhī shi)精要
典例精析
迁移(qiānyí) 应用
优点 潮汐能 干净,无污染 生物能 可再生
地热能 成本低廉
缺点
利用形式
能源密度小,大坝会阻碍船只 利用潮汐
和鱼类进出
进行发电
直接燃烧会导致环境污染,也 造成资源浪费
沼气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 发电、取
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一些 暖、建地热
西部
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
西亚
中东、北非蕴藏
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 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
量最丰富
比亚
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
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
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
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第四页,共28页。
目标 (mùbiāo)导

预习(yùxí)导 引
南半球:断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煤质较好,量少于北半球。
②中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山西、陕西、内蒙古),南方(nánfāng)除贵 州外,均严重缺煤。
第三页,共28页。
目标(mùbiāo) 导航

高中化学 第3课 自然界中的元素专题化训练 高一1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 第3课 自然界中的元素专题化训练 高一1化学试题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自然界中的元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5·高一检测)现有下列物质,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 )①氯水②氨水③浓硝酸④硝酸银⑤烧碱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⑤【解析】选B。

凡是见光易分解的物质都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氯水、浓硝酸、硝酸银都是见光易分解,氨水易挥发,烧碱易潮解,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选B。

2.(2015·高一检测)向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的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C.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D.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解析】选A。

甲试管中的H2SO3被硝酸氧化为H2SO4,乙试管中的H2SO3与NaOH 反生成Na2SO3,再与BaCl2反分别产生白色的BaSO4和BaSO3沉淀。

【补偿训练】把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

在上述一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 )A.SO2B.N O3−C.Fe3+D.Fe2+【解析】选B。

由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可知SO2通入Fe(NO3)3溶液中发生的氧化反为SO2→S O42−,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变化中升高,则可知还原反为H++N O3−→NO↑+H2O,即最终被还原的为N O3−。

3.(2015·高一检测)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有“海洋元素”的美称。

海水中的碘富集在海藻中,我国海带产量居第一,除供食用外,还大量用于制碘。

提取碘的途径如下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碘元素在海水中也有游离态存在B.在提取的过程中用到的氧化剂可以是H2O2C.操作A是结晶或重结晶D.B是提纯操作,常用蒸馏或分馏【解析】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1.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

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

下列3种物质:①硫化氢②二氧化硫③汽油,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上述3种物质本身属于大气的污染物,即一次污染物。

硫化氢还原性很强,易燃烧、氧化转化成二次污染物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进一步被氧化成硫酸,增加酸雨的酸度。

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剧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上述3种物质都可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答案:D2.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性质而非碘的氧化性,A项错误;NH3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项错误;NO2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具有氧化性,可将I-氧化生成I2,使淀粉变蓝,D项错误。

答案:C3.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 )解析:浓氨水易挥发,分解产生NH 3,NH 3溶于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答案:B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 3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易挥发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 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解析:食盐中加碘指的是加碘酸钾,A 正确;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B 错误;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

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C 错误;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空气质量日报中主要涉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五种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项目,D 错。

答案:A5.有两种钾盐的混合物,加热该混合物时有气体产生,向该混合物中加水时也有气体产生,则这两种钾盐可能是( ) A.K 2SO 4和KHCO 3 B.KHSO4和K 2CO 3 C.K 2SO 4和K 2CO 3 D.KHSO 4和KHCO 3解析:加热时有气体产生的情况只能是含有KHCO 3,答案只能从A 或者D 中选,加入水后能产生气体的只能是含有KHSO 4而非K 2SO 4,所以答案选D 。

答案:D6.如图所示,装置中持续通入X 气体,并在管口P 处点燃,实验结果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 、Y 可以是( )①H 2和NaHCO 3 ②CO 和Na 2CO 3 ③CO 和CuO ④H 2和Fe 2O 3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解析:P处可以点燃,说明X气体为H2或CO,又因为Y受热可以分解产生CO2,也可以是相应气体(CO)被氧化产生CO2,因为在此题中只有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Y可以是NaHCO3,此时X为H2;Y也可以是CuO,此时X是CO,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硝酸反应:Fe+2H+Fe2++H2↑B.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H-CO2↑+H2OC.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Ca2++C CaCO3↓D.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Cu2++S+2OH-+Ba2+BaSO4↓+Cu(OH)2↓解析: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不能生成H2,A项错误;B项离子方程式应为HC+OH-C+H2O;C 项中CaCl2与KHCO3不反应。

答案:D8.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气体,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完全反应后容器内压强降低最多的是( )A.NH3和O2B.NO和O2C.H2和Cl2D.HCl和NH3解析:NH3和O2在常温下不反应,因此压强不变;2NO+O22NO2,反应后的气体物质的量减小;H2和Cl2常温下不反应,因此压强不变;HCl和NH3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固体,无气体剩余,压强减小到零。

答案:D9.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①KCl晶体②H2S气体③CCl4④Mg ⑤NaOH ⑥Na2CO3⑦Na2SO3⑧FeBr2A.⑤⑧B.⑤⑥⑦⑧C.①D.均不可解析:溴水中因存在Br2分子而呈橙色,欲使其退色,有两种可能:(1)是用有机溶剂(如CCl4、汽油)将其萃取进入有机层;(2)是发生化学反应,使Br2转变为Br-,题给试剂中H2S、Mg、NaOH、Na2SO3、FeBr2都能与溴水反应,Na2CO3能与溴水中的HBr反应,促使Br2向HBr转化。

答案:C10.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NaHCO3先受热,且受热面积大,温度高,其对应石灰水先变浑浊,并不能用来比较二者稳定性的强弱。

答案:D11.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有60%来自海水。

从海水中提取镁,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往海水里加石灰乳,使镁沉淀出来,然后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得到单质镁。

试判断在海水提镁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2MgO2Mg+O2B.MgCl2Mg+Cl2↑C.Mg(OH)2+2HCl MgCl2+2H2OD.Mg2++2OH-Mg(OH)2↓答案:A12.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A选项,陈述Ⅱ中表现了SO2的还原性,而陈述Ⅰ中SO2表现为漂白性,陈述Ⅰ和陈述Ⅱ没有因果关系;B选项,陈述Ⅰ正确,陈述Ⅱ是利用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降落,陈述Ⅰ和陈述Ⅱ没有因果关系;C选项,陈述Ⅱ表现出浓硫酸的吸水性,陈述Ⅰ和陈述Ⅱ没有因果关系;D选项,陈述Ⅱ中Fe3+氧化单质铜从而回收铜,陈述Ⅰ和陈述Ⅱ属于因果关系。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状混合物,可能含有Na2CO3、NaCl、CaCO3、CuSO4、KCl、Na2SO4、MgCl2、KNO3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加入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另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①原混合物中肯定没有。

②原混合物中肯定含有。

③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解析:根据实验(1)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CuSO4和CaCO3(因为CuSO4溶液显蓝色,CaCO3难溶于水)。

根据实验(2)向一份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肯定有Na2SO4,肯定没有Na2CO3(因为BaSO4和BaCO3都是白色沉淀,但BaSO4不溶于稀硝酸,而BaCO3溶于稀硝酸)。

根据实验(2)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MgCl2[因为Mg(OH)2是白色沉淀]。

对于KNO3、NaCl、KCl,题目中没有进一步用实验检验,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答案:①CuSO4、CaCO3、Na2CO3②Na2SO4、MgCl2③KNO3、NaCl、KCl14.(12分)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干燥器(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的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解析:(1)该实验是对固体海带加热灼烧,与三脚架一起使用的常常是泥三角、坩埚和酒精灯。

(2)步骤③是由海带灰悬浊液得含碘离子的溶液,因此一定要进行过滤的操作,步骤⑥是从含碘的苯溶液中分离碘和回收苯。

因二者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因此只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3)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4H+Mn2++I2+2H2O。

(4)碘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苯,苯不溶于水且与水溶液分层,故可选取苯来提取碘。

(5)根据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这一现象,可以取少量提取碘之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淀粉来检验其中是否还含有碘单质。

答案:(1)BDE(2)过滤蒸馏(3)2I-+MnO2+4H+Mn2++I2+2H2O(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出现蓝色,说明水溶液中还有单质碘)15.(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索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甲组取a g铜片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试管中还有一定量的H2SO4和Cu剩余。

(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过量铜片共热,能否收集到0.1 mol SO2?(填“能”或“不能”)。

(3)当集气瓶B中的气体收集满时,装置C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4)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却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5)乙组同学认为:实验装置C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乙组同学设计了最简单方法给予解决:在C试管口塞上一团沾有(填化学式)溶液的棉花。

(6)为了证明反应结束后的试管中的确有剩余的稀硫酸,可选择的试剂是。

A.铁粉B.Na2CO3溶液C.BaCl2溶液解析:铜只能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退色,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防止污染,在试管口用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团堵住;证明剩余稀硫酸应检验其中的H+,不能检验S,因为产物CuSO4中也含S。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不能(3)品红溶液退色(4)稀硫酸不能与Cu反应(5)NaOH(6)AB16.(14分)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0 g该合金溶于80 mL 13.5 mol·L-1的浓硝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气体6.72 L(标准状况),并测得溶液中c(H+)=1 mol·L-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