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五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_3
积 极: 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本
主义本质
局限性: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重视人的作用,忽视
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 义泛滥
返回
苏格拉底
孟子
孔子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福各特
“古代最伟大的百科全书, 古希腊人的科学的杰出代表和改革者, 古典时代最博学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
隐士与熊的故事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
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 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 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前469—前399)
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 的思想家有谁?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有什么积 极意义?
(2)评价: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 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想一想: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 大的痛苦。
◇学问是富贵者的装饰,贫困者的避难所, 老年人的粮食。
——亚里士多德
伟大的成就
“亚里士多德似乎是属于另一个时代, 另一个民族和不同思想形式的人,他在任何 时代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不能用希腊 人的视角去看代他,他即被他的崇拜者也被 他的诽除 武装谤者所误解”.
4、亚里士多德
(1)观点: 强调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界中,
历史必修三第5课课件新
2.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①_公__民_大__会__(最高的权力机构) ②_五__百_人__会议 ③__陪__审__法庭(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④为鼓励公.探索的主题: 人和人类社会
2.关注的焦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 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程标准: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 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一、智者运动
(一)智者学派的概念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中出 现了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 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这些 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形成了智 者学派。
有一次,古希腊智者学派诉讼师普罗 泰格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 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师徒事先签订有合 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格拉一半 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 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 则证明普罗泰格拉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欧 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不交。 欧提勒士毕业后并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 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格拉等得不 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
3.特别强调: 人的价值
4.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
材料一:智者运动的时代怀疑神的观念相当普 遍。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神 的存在只是一种推断而已,我们谁也没有见 过。”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说:“谁说天上有 神?不,没有!如果人有说有,就告诉他不要 傻乎乎地相信那些古老的故事了。”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 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学生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
地去 欺骗敌人呢?” •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5课
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不同处
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 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 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 有利于个性发展。 有利于个性发展。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前5-前4世纪) 世纪)
苏格拉底 BC399) (BC469——BC399) BC469 BC399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 雅典人啊 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 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要认识你 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 你 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 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 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 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 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 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 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 改善你们的心灵。 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 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 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 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苏格拉底的演讲
如何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观点? 如何评价“人பைடு நூலகம்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观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①消极方面:世界上的价值标准由人制 消极方面: 每个人的需要、兴趣、感觉不同, 定,每个人的需要、兴趣、感觉不同,因而 好坏优劣都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好坏优劣都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一切都是相 对的。 对的。这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 方便之门。智者学派被人诟病为“ 方便之门。智者学派被人诟病为“诡辩学 派”。 ②积极方面: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 积极方面: 的主体的意义, 的主体的意义,否定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 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教案
③古代朝鲜文化也传人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中国宫廷中就已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2、古代日本文化
(1)神道与武士道
①古代日本人认为万物都有神灵,应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兴起
②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后裔
③12世纪幕府统治时期,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教学重点
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教学难点
古代日本文化与美洲印第安文化。
辅助教具
希沃白板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教
学
过程一、古Fra bibliotek印度文化1、时代背景
(1)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约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兴起
高二历史课时教学教案(首页)
学科:历史主备人:任课教师:
周次
第周
教学时间
课题
5.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型
教学目标
1.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作为主要区域文化各有特色,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
2.理解世界文化在交流传播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评价问题的能力
3.分析16世纪以后美洲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毁灭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感悟民族文化具有民族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四、大洋洲文化(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南太平洋的岛屿)
1、整体:在新航路开辟前大洋洲各地相互隔离,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使用石器或木制工具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第5课学案.doc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三第5课学案一考试大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二复习指导1、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认清和理解人文精神起源、复兴、发展、成熟四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次要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与同时期西方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分析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推动作用;再次通过四个阶段中重要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理解人文主义的精神,特别是理解它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伟大意义。
2、重点是通过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
三重难点解析1、希腊先哲与人文主义的联系①希腊先哲思想蕴涵人文主义精神:古希腊的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在他们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文艺复兴提供价值标准定位;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为文艺复兴提供道德标准定位;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为文艺复兴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定位。
②希腊先哲价值观对人文主义的影响:西方人文精神源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使得人们开始有了人文自觉,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在价值观念方面,当时智者学派哲学家以及苏格拉底等人所阐发的观念是颇具影响力的,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的发展。
这些观念对后世具有相当大的启迪。
2、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四典题解析例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解析: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苏格拉底的生活时代即古雅典民主政治时期分析材料,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指对当时民主政治的破坏,“对我的残害”显然指生存权利的破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同步备课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程标准】1.了解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重点】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难点】认识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原因,理解文明的多样性【导学案】一、基础感知(一)古代印度文化1、佛教产生的原因?(创新P25成就第2条)2、印度最主要的宗教是?产生基础?3、印度的文学成就?反映的主要内容?艺术、数学成就是什么?4、印度文化的影响?(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生产力进步的表现?2、7世纪,观测天象的地方?朝鲜半岛现存最早史书?3、中朝交流的表现?4、7世纪,日本形成制度?12世纪,日本武士道形成的原因?5、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文学、建筑、艺术)6、日本文化的特点?特点表现是什么?(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印第安文化形成的背景?代表文化有什么?2、印第安文化的主要成就(宗教、建筑、文字、历法、数学、医学、手工业)3、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创新25“阅读教材.想一想”)二、【思·议·展】1、材料:孔雀帝国时代,保存了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细的雕刻和优美的绘画。
壁画虽然大部分已经毁坏,但仅就所残存的部分来看,其高超的艺术是很令人惊讶的……在《吠陀》和佛经中都保存有不少医学知识。
在《长阿含经》中曾提到沙门、婆罗门用“鍼灸(即针灸)药石”疗治各种疾病。
材料一说明印度文化的什么特征?提示:佛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影响到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
2、材料: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
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的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教案
德即知识”其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内涵。
资料: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普罗泰戈拉评价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有什么积极意义,有什么局限)?积极: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至高无上。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起思想启蒙和解放作用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三、三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强调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1)主张:①道德上:针对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时弊: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②善是人内在的灵魂,教育对德性同样重要,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的美德。
③政治上:反对过激民主政治,支持寡头政治。
(2)苏格拉底心中优秀个人应具有的必要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
(3)思想主张的意义:资料: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2、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他的《理想国》分成三等级:贤哲统治、武士保卫、农民手工业者生产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人称散步的哲学家,最博学的人):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创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资料: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思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点: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强调自由;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一、单元引言简析:1、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人文主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学生阅读引言,分层。
教师明确: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引入:师生谈话。
1、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
2、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3、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共30张PPT)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解析】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
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
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答案】B
6.(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
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
位哲学家是( )
苏: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 识”,强调人的伦理道德,重视教育 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
(2)否定神的意志,肯定人的价值、尊严
以孔子、苏格拉底为例简要比较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西文 明?
人物 中国孔子
项目
古希腊苏格拉底
相同点
都关注人,人与社会; 都强调道德的价值和重视教育的作用
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 的问题想好了吗? 公民参政的实际需要 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 对标枪刺死事件负责?”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2、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1)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 主要原因
(2)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
(3)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 内容,人在社会的地位日益突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如何评价智者运动的思想?
积极:肯定了人的价值,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 量事物的标准——有思想启蒙作用,是人文主 义的最初体现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如何评价智者运动的思想?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教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形成对本课的时空观念,并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学习基础。
新课讲授一、丰富多彩——古印度文化【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落实重点知识,培养学生提取相关信息,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活动】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古代印度早期文明及成就;古代印度的文明进程;雅利安人南迁及种姓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深化学生对古代印度文化所处时代的记忆与理解。
【拓展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印度文化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材料1: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材料2: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
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学生活动】特点: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宗教性;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
成因:①灾害频繁,使人们对自然和神的信仰特别强烈;②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③外来民族频繁入侵的影响;④古代印度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和表达的能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和课件材料探究分析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和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设计意图】:提高学生阅读结合材料、分析概括、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利用唯物史观进行辩证分析的学科素养。
二、中华基因——古朝鲜与日本文化【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找出古代朝鲜文化的成就,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学生活动】随机抽选两组同学派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集体备课教案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并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进行积极思考,再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认识人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2、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3、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4、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B重点与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C教学方法:D教学过程【分析导言与导入新课】人文精神1、含义:西方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它和人文主义一样是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发展于文艺复兴,但是人文精神最后还经过了启蒙运动理性精神的滋养,对人和人性有着比人文主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5课
③儒学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三、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何谓“经世致用”? 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 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 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 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 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 并用于社会改革。
三、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进行实地考察,写出许多和实际问题相关的著作 顾炎武的 , 《天下郡国利病书》 此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 民生利弊,实用价值很高。
A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以“天下之法”取代 “一家之法” ④实行君主立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关于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不正确的(
D)
A 有利于思想解放
B 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 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 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社会的实践
小结:
的用意何在? 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 (2)批判儒学的伦理纲常,提倡个性的自由发
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还宣
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 请概括李贽的上述思想观点。 的存在
李贽认为“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气,而“不生
影响: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对后世的启蒙
明清进步思想的评价
1、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 家思想的范畴。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 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 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 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 的启迪。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 源泉。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教案专题五_第一节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专题五·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导入】据陆定一回忆说:“曾经一位当过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老同志,知道了苏联的巴甫洛夫学说之后,要改造中国的医学。
他说:‘中医是封建医,西医(以细胞病理学者微尔和的学说为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
’我想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当然就应该反对中医和西医,取消一切现在的医院,靠巴甫洛夫的药(只有一种药,就是把兴奋剂和抑制剂混合起来,叫‘巴甫洛夫液’)来包治百病。
”结合材料谈谈在当时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什么倾向?你认为如何才能合理解决?【学习新课】一、“双百”方针提出(一)、国际因素: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
国内因素: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在这一年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六年来,中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积极拥护或能够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拥护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在会主义劳动者。
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伟大的力量。
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思想起源 导学案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思想起源 导学案设计1 / 2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导学案编制:温瑞瑞 王育娟 审核:温瑞瑞【高考链接】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目标】1. 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论述和认识。
2.比较的方法说明普罗泰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3.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体会知识对于完善一个人美德的重要意义。
4.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所含人文主义内涵。
【学习重点】智者学派思想的起源和“美德即知识”的内涵;【学习难点】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的异同 【基础掌握】【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的一个著名的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 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知道的)越少”。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五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哲学思想。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智者学派出现时间: 产生背景 概念: ①经济: ②政治: ③代表人物: 研究领域:主要观点 ①②③社会道德方面: 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苏格拉底背景: 目的:主要观点 ①② ③评价: ① ② ③柏拉图 著作:思想主张 评价:亚里士多德① ② ③思想主张评价:自然哲学产生时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影响:(了解)古希腊哲学中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根 据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表 现(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性: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的形成。
第二课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提出者::适应时代需要,吸收法家等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和“”的主张。
2)目的:为了加强,巩固,要求思想统一。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①政治: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家学家担任官职;②教育: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兴办,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学经典;还令各郡设立,推广儒学。
③思想:接受建议,“”4)影响: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积极性)②结束各派学说平等竞争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
(消极性)2.设立太学:1)时间、地位:汉武帝时开始设立,是封建社会官方的最高学府。
2)内容:①以儒家“”(《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由经学负责教授;②太学子弟考试合格,即可到政府任官。
3)设立太学的作用: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垄断官位的陈规,部分平民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第三课宋明理学主要人物,基本主张及影响1)程颐、程颢(北宋):①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理学核心思想唯心主义)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提出“”认识论。
2)朱熹(南宋):①天理就是,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人要遏制自己的本能欲求,让道德理性支配行为。
)②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③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3)陆九渊(南宋):地位:南宋时期,心学的开创者。
①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也”;(唯心主义)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要就可以得到天理。
4)王阳明(明朝):①认为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认识论:a提出“”和“”。
5)宋明理学的影响:①消极性:用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②积极性: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人的气节和品格,讲究节制、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
第四课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后期):①挑战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
反对用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认为儒家②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2)黄宗羲——抨击。
(明末清初)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①政治方面:a.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倡导“”;b.主张限制,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②经济方面:反对重农抑商,主张“”3)顾炎武:思想。
(明末清初)①提倡,反对心学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梁启超据此归纳为“”)4)王夫之——思想家。
主要著作:《读通鉴论》主张世界是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b②认识论:认为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1)(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构建了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2)其反封建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具有明显的民主性,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3、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政治经济思想注意: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五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1)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①代表人物:2)重要主张:“”(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3)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①关注人的道德,倡导“”;②强调知识的作用,将知识与道德合二为一,提出“”思想。
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文艺复兴的兴起:①最先②原因:出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③代表人物:但丁、和(初期“文学三杰”);美术三杰。
a.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b.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歌集》。
c. :《十日谈》。
注:其中,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人曲”2)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后,文艺复兴扩展到到西欧其它国家。
英国戏剧家,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著名作品有《哈姆雷特》等。
3)文艺复兴的性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欧洲第一次运动。
(自古代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4)核心思想:。
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1)开始时间、人物:1517年,德国《九十五条底论纲》,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2)主要思想:①信仰即可得救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圣经》的权利,反对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③简化宗教仪式。
④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利。
第七课欧洲的启蒙运动1.1)对欧洲: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封建专制统治者;②推动了爆发,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等思想。
2)对其它地区: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如北美独立战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八课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其外传1)纸的发明:①发明及改进:西汉早期:发明了书写用纸。
②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其材料易得,价格便宜,人称“蔡侯纸”。
③外传:造纸术经传入欧洲。
2)印刷术的进步①,出现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印刷品)②11世纪中叶,北宋发明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古代炼丹家炼丹药时发明,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广泛用于军事。
4)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①战国时发明的“”是最早的指南仪器,最初称作(《韩非子》中提到)②北宋完善,称罗盘针(指南针),并开始用于。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欧洲长期羊皮纸、牛皮纸)2)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时代。
3)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提供了武器。
4)印刷术传到欧洲后,大大推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第九课中国古代文学1.春秋至明清主义文学体裁:1)《诗经》:①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基础,②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
2)楚辞:战国时期在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代表作品:,具有风格。
3)汉赋:赋的艺术特点: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散文和韵文并用)。
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代表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4)唐诗:1)唐诗繁荣原因:①唐朝开放和繁荣的社会环境;②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①诗人:李白“”之称,是继屈原之后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特点: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②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之称,其诗被后人称作“”。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5)宋词:①繁荣原因:a.宋代、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要;b.两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
②代表成就:a.婉约派:,《雨霖铃》。
宋元流播最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声声慢》b.豪放派:,豪放派开创者。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南宋)(北宋)(北宋)6)元曲:①概念(元代散曲和杂剧的总称)。
②代表性成就:A.散曲:《天净沙·秋思》B.元杂剧:《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7)明清小说: ①小说由来:出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②繁荣原因:A.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B.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第十课汉字与中国书画和戏剧艺术1.汉字的起源:1)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甲骨文,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2)演变:形体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行书3)总趋势:由繁到简。
2.古代中国的文人画1) 文人画是以后中国画的主要形式,;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是写意画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成就突出。
2)代表作: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礁石图》、清代郑板桥《墨兰图》。
3.京剧的形成1)形成:乾隆末年,安徽徽班戏曲进京,风行一时;,汉剧进京,出现“”局面,并吸取昆曲等优点,形成新剧种——京剧。
2)成熟:京剧走向成熟,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剧种;代表: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3)发展:清朝由北京走向全国,民国以来,又走向世界,进入世界戏剧之林。
专题二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1.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的“师夷”思想1)林则徐: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广州设立驿馆)主持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等资料2)魏源:《海国图志》是当时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备的著作。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的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长处,抵抗西方侵略)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最重要的作用)考点二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主张):1)前期(五四运动前):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核心)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运动中喊出“打倒孔家店”口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又称“文学革命”):胡适:最早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鲜明举起文学革命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