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公共服务思潮嬗变与启示

合集下载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展开讨论。

在首先介绍了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起源和演变,然后分析了主要流派及其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影响。

接着探讨了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我国的借鉴和应用情况,同时指出我国在发展公共行政理论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借鉴西方经验优化我国公共行政管理体系的建议,并强调了加强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公共行政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起源、演变、主要流派、影响、借鉴、应用、不足、经验、优化、管理体系、国际接轨、创新发展。

1. 引言1.1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政府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日益扩大,这促使学者们开始探讨公共行政理论的各种问题。

美国的福特汉姆大学公共行政学院成立于20世纪初期,被认为标志着现代公共行政学的诞生。

在此之后,一系列公共行政理论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如休·哈奇森的行政原理理论、理查德·里普斯的公共管理理论等。

随着社会变革和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兴科技、环境问题等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1.2 对我国的启示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许多启示。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等特点,推动我国公共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启示摘要:本文概述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总体情况,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评价;启示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090-01一、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总体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政府和公共部门改革运动。

这一改革有其学术渊源,即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功能定位的市场化,并不是把一切都交给市场,收缩政府的社会与经济职能是有限度的,总有一些职能必须由政府承担。

要想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政府就应该在公共服务的供给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将“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实践的评价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表层看,改变了管理队伍的文化、角色、机构和精神特质,使之对公众要求更加敏感,提供的服务也更有效率;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政府的支出;服务项目的质量有的提高了,从深层看,一是较好配置政府与市场自身的功能优势,形成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的复合形式;二是瓦解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服务决策的渗透行为,显示公众对公共服务的真实需求。

在公共服务市场化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其不足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没有注重竞争原则的维护竞争机制是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最具活力的动力机制。

从根本上说,政府推行市场化改革目的正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改变政府在过去垄断供给模式下的低效状况。

但是,有的国家的政府市场化改革无法形成多元主体的供给格局或者改革后仍由政府实质性主导,改革未能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局面,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未有提高,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维护好竞争原则,改革只是从政府垄断走向新的垄断。

(二)监督失效,腐败问题滋生监督和制约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可能产生腐败问题。

国外公共服务创新研究及其启示

国外公共服务创新研究及其启示

国外公共服务创新研究及其启示如何推动公共服务创新,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尽管不一定明确冠以“公共服务创新”的名称,但公共服务创新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全球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

我国正处于以服务型政府为标志的行政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任务。

这就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实际,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创新的顺利进行。

一、国外公共服务创新的代表性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的行政改革理论兴起,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些理论为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战略思路,推动了西方各国行政改革的实践。

1.新公共管理理论: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创新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滞胀的局面,而同一时期政府规模一直呈扩张趋势,这就使得各国政府面临着财政上的窘境。

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突出显现,再加上长时期以来政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足,人们开始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顾此失彼提出责难,政府遭遇信任危机。

传统官僚制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成为人们攻击的对象。

面对这样的困境,各国政府不得不通过改革创新来化解危机、谋求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它打破了传统的公共行政思维,提出了在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新理念。

这种前所未有的公共行政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

在不同学者的眼里,新公共管理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取向是一致的,即它是一种“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主张是:在政府领域引入工商企业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市场工具,克服传统方式的弊端,提高政府绩效。

它打破了传统行政改革以政府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主张用“顾客导向”的理念对政府进行改革。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公共行政一直处于改革之中。

在20世纪70年代,主题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倡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市场化;20世纪80年代,主题是科层组织运行机制的有效性,提出“重塑政府”、“改革政府”的口号;20世纪90年代,主题再一次聚焦于国家与社会在公共事务管理模式中的分工,提出了“有效治理”的理念。

一、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实践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都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为解决政府面临的矛盾,西方国家开始了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到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兴起于英国,起始于1979年撤切尔夫人上台后进行的“雷纳评审”,这次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为主要目标,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78年,英国政府开始推行“下一步改革”计划,试图通过谈判的方式,使政府与半自治性的执行机构签订绩效合同,把以前由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转移给这些半自治机构。

同时,英国政府还通过竞争招标的方式,将公共服务事业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营利机构。

虽然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动因及措施有所不同,但其重点都是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将原来由政府垄断的公共服务通过不同方式移交给市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政府内部竞争;二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就其改革实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民营化民营化就是指采取行动或改变资产所有制形式以缩小政府的作用,扩大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作用,即把原属于国有的企业或公用事业通过产权转移、拍卖、赠送、发行股票等形式转给私人组织或第三部门。

民营化改革被认为是“政治瘦身”。

(二)合同出租合同出租是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对外承包给私人部门或第三部门,中标者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与财政拨款购买中标者生产出来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对我国历史借鉴

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对我国历史借鉴

精品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对我国的历史借鉴龙小燕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相适应的。

从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到提供主体结构,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不断优化的过程。

分析研究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迁的规律,对于加快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体系化和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的阶段特征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市场经济早期——公共服务缺失时期。

19世纪上半叶以前,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导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仅是社会的“守夜人”,实行不干涉政策,基本不提供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服务。

到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工人运动和争取民主权利的诉求增加,资产阶级迫于工人阶级斗争压力,同时出于对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一些西方国家逐步建立了劳动保险、救济等制度,并由国家兴办一部分公共福利事业以改善国民生活。

例如,19世纪中期以后经常爆发的经济危机,对英国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失业和贫困问题不断加剧。

在此背景下,英国于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认为政府负有实施救济、保障公民生存的责任,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是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公共服务建立完善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各国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凸显。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开始调整经济社会管理的相关政策,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的覆盖面逐步向全体社会成员扩展。

作为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基本建立公共服务制度。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提出了一整套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理论并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指引着英国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福利制度。

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西方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刘雨佳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07期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西方已有五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其对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社会服务质量与效率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本理论的介绍,比较英美两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特点,简要地归纳出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优化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效率。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启示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83-02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下形成稳定统一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有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从西方国家延伸到中国,已有一段历史。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政府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政府需向社会服务方面提供财政支出的不断增加、政府机构的财政紧张,导致政府从事社会服务的质量下降,为了改善社会服务的质量,同时减少政府的压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政府职能的改革创新,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理论,是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丹哈特作为公共管理学者的一部分代表通过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对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而建立起来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重点在于“服务”。

原有的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管理”及“控制”。

即政府是管理者、控制者,主要掌管公共事业的发展。

而新的理论则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政府是服务部门,强调了公民的重要性,而不能只看所做的“事”。

可以说,新公共服务理论吸收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合理内容,摒弃了其固有缺陷,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有某种创新和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建立一种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行政。

二、公共服务市场化机制不断发展,合同外包等方式应用广泛由于财政危机、信用危机和服务危机,许多政府开始将采购的形式向企业或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出现了福利多元化的趋势。

寻找他山之石——欧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启示

寻找他山之石——欧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启示
文化代金卷可以用于各类文化活动的消作他强令教育部在初高中教材中必须增加艺术史的内容并通费充分发挥代金卷消费种子的作用通过旅游产业的经验过促进艺术学校和普通学校建立姊妹关系来完成艺术教育课程目来看代金卷的消费刺激比例在1015倍左右因此将大大刺的是使学生在16岁初中毕业时就具备区别大众文化消费产品和艺激文化市场的消费总量
群 文论 坛
寻找他 山之石
欧美公 共文化服务政策 的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崔玉杰 (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 天津 3 o 0 ) 0 00
交 叉 :一 是高 举 民营化 大 旗 ,利 用 民间部 门的高 效率 、低 成本 提 供 必 需 的公共 服 务 ;另一 条 是公 共部 门提 出一系 列 的创新 方 案 , 改善对 公 众 的服 务并 重新 获得 公 众 的信任 。他提 出 的公共 部 门创 新 方案 中,建 立伙 伴 关系 是核 心要 素 之 一。所 要 建立 的伙 伴关 系 包 括社 区伙伴 ( 民与志 愿者 )、私 营部 门伙 伴 、非 盈利 组织 伙 公 伴 等 。 当前 ,公共 服 务 改革 的核 心思 想之 一认 为 ;政 府应 当把 政 策制定 ( 掌舵 )同服 务提 供 ( 桨 )分 开 。也就 是说 ,政 府在 公 划 共 服务 中的角 色是 政策 制 定 ,而不 是主 要 提供 直接 服 务 。政府 官 员 不 能 只 是 承 担 公共 服 务 提 供 者 的 角 色 ,他 们还 需要 扮 演 协 调 者 、调 节者 甚至仲 裁者 的角色 。 公 共政 府 市场 化 改革 的主 要措 施有 :国有 企业 私 有化 、政 府 公 凭 研 究西 方 政 府管 理 职 能 的转 变 ,关 键在 于 弄 清 当 业 务合 同出租 、政 府与 私 人部 门 的伙伴 关 系 ( 司合作 )、 “ 代政 府管 理职

论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启示意义

论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启示意义

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启示意义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米华06357059引言:行政管理学在百余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中,经历了三次“范式”的转换,每一次的转换和突破,都是时代呼召的结果,也是政府困境的出路与拯救。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行政管理学原有的理论、范式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从英国到美国、加拿大再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逐步掀起了对韦伯的“科层制”的质疑,卷入了从传统公共行政向“新公共管理”转变的潮流。

于是,公共选择、新合作主义、管理主义等一批新的思潮和流派应运而生。

其中,又以公共选择和管理主义为主导理论。

英国和新西兰推出公共选择理论,它关注的中心是政府自身及其管理活动;美国行政学家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的“重塑政府”;而之后又兴起“管理主义”的公共管理学派,以至后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

这运动波及甚广,地处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行了“新公共管理”的改革。

各国改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措施主要有:1、私有化:如合同外包等;2、顾客第一主义:倡导服务为本、顾客驱动和顾客取向;3、“评估国家”:强调政府行政的效率、效果以及效益和“顾客满意”;4、绩效取向:以“结果为本”,推行绩效取向的市场化改革;5、非官僚体制化:就是使官僚机构非官僚化并让管理者来管理;6、分权化:主要是地方分权改革,中央减少对地方政府事务的干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显示出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得到了很多的质疑和批判,而在诸多的批判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公共服务理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政府均以重塑服务型政府为其主要目标。

例如,1994年,英国政府进行了“政府信息服务”的实验,1996年11月公布“Government Direct”计划,提出新形态的公共服务以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

美国政府于1994年9月20日颁布了“顾客至上:服务美国公众的标准”,主张建立顾客至上的政府。

公共服务改革的国际启示

公共服务改革的国际启示
不只这些国家,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也都曾在公共服务上进行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涉及城市基础设施、邮电通讯、自来水、医院、交通、治安、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供给方式包括合同外包、购买、政府间协议、特许经营、凭单制、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
透过国外公共服务改革,我们至少可以收获三点启示:
其二,供给多元化是大趋势。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政府不是公共服务的唯一提供者,通过市场化和社会化,把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能够有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当然,市场化并不是否认政府的作用,也不是要把所有服务都推给市场,政府仍是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提供公共服务仍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可以根据提供服务的质量、效率、经验、成本等,决定是自己直接提供还是交给企业或社会组织来提供。“买服务”只是转移了公共服务的任务,并不转移公共服务的责任。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政府对某些领域的公共服务大包大揽,又要防止在某些领域过度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
其三,重视公平与效率。发达国家在改革中都高度重视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打造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环境,让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由市场机制来决定优胜劣汰;二是根据实际和效率原则,确定什么领域采取公开招标方式,什么项目采取合作方式或特许经营,而不是“一刀切”。在购买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成本因素,还要重视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效率、持续性等重要因素。
公共服务改革的国际启示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围绕公共服务供给进行了一系列以市场化购买为主的改革,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颇有成效的模式,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形成公共服务新机制,具有一定启示。
公共服务外包是美国过去几十年政府改革的最显著特政补贴,美国政府逐渐将市场机制引入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着力促进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供给队伍。据有关估算,美国联邦政府每年“买服务”所涉及的经费金额占联邦总开支的14%。为保证服务的质量,美国还引入了民意评估机制,以结果为导向对公共服务外包进行监管。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反思程样国韩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

在这场改革当中,改革传统的公共服务垄断供给模式,实施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

纵观这场改革,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有效改善和提升各国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对全世界形成了广泛的、持续性影响。

就我国而言,分析和评价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方案,借鉴其经验和反思其教训,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改革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与特征公共服务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

其基本思路是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有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职能推向市场,通过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的作用,以达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公共服务市场化反映了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政府职能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

概而言之,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主要是:1.决策与执行分开。

公共服务市场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被界定人:“掌舵”而非“划桨”。

即政府更多是行使“掌舵”(决策)职能。

而具体的“划桨”(执行)职能则由市场完成。

表现在政府只是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决策和监督,而具体的执行则由市场或社会力量加以提供。

2.以市场竞争打破政府垄断。

市场化方案要求减少对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准入障碍的限制,通过打破政府垄断,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

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公共部门加入到服务提供行列,使得以往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一元格局为市场化的多元格局所取代。

3.市场检验和顾客导向。

在公共服务多元化格局下,各提供主体为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其结果是充分以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公共服务消费者有在多元供给者之间选择的权力和用以选择的资源。

而在这种选择过程中,市场检验是主要的评判标准和衡量尺度。

4.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融合。

市场化方案中政府“掌舵”,市场“划桨”,形式上虽表现为决策与执行的分开,但在实际效果上是建立起以市场具体运作为依托,以政府宏观管理为维系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了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欧美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相关举措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美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相关举措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相关举措,以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的思潮和运动,它起源于美国、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范式的转变。

如休斯所说:“新公共管理的采纳意味着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新范式的出现。

”总体而言,新公共管理具有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困境,都实行了政府改造运动。

虽然这一改革浪潮在各国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将私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原理和技术运用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

本文主要通过列举不同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的举措来总结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美国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摇篮,自罗斯福政府开始。

美国积极采用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政策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管理者则,但随着经济坠入长期的滞胀中,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赤字,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时候的人们意识到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职能,通过政府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里根政府时期,人们认识到“政府不是处理问题的办法,而是问题的本身”,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日益突出,公众对政府的不满越来越强烈,因此对行政的改革迫在眉睫……美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自里根政府时期开始,到了克林顿政府时期,这种改革显露出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变革特征。

1.在里根政府时期,其主要采取的是大规模削减政府机构和收缩公共服务范围的政府收缩计划,当时负责推行其改革措施格鲁斯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将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管理领域中,以提高政府的效率。

其做法主要有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如1984年联邦政府把原来由联邦政府主管的食品券,未成年家庭儿童补助等44项福利项目改由州和地方政府管理,明确财政收支划分管理权限,对社会福利实行分权管理。

另一项做法是放松管理制度,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干预的范围和程度,实行更大的市场化,如1981年里根政府对工商业管理规则进行改革,极大的放松了管制对象和管制内容…2.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政治改革,史称再造政府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更加进取和勤政的政府,并坚持顾客导向,结果控制,简化程序和一削到底的原则。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30
党政论坛 2007年12月号
PARTY&GOVERNMENT
FORUM
当代行政
DIRECTED BY SHANGHAI PARTY INSTITUTE OF CCP &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正好符合这一要求。 4、纯民营模式 完全以独资的方式进入我国
3、用者付费制(USer Charging) 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 性、非竞争性特点,无法通过价格 机制来收取费用,承担成本。而现 实中存在的一些混合物品虽具有效 用的外溢性,但在消费上是可分割 的,成本可通过价格机制部分地收
2007年12月号 党政论坛 29
PARTY&GOVERNM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1合同出租或合同承包contractingout合同出租即合同承包在西方公共行政改革中影响最大被誉为成效最为显着的改革措施之一其主导思想就是公共服务非垄断化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向营利机构非营利组织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按与政府签订的合同生产公共服务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购买承包商生产的公共服务这就是一般的合同承包
FORUM
当代行政
PARTY & GOVERNMENT FORUM
回,因此,该类公共物品可采取用 者付费制度。所谓用者付费,是指 家庭、企业和其他私营部门在实际 消费政府提供的服务和设施时,向 政府部门交纳费用,其关键要素是 付费取决于实际消费的服务量,不 消费不付费,多消费多付费,此做 法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公众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要 适量交费。一般认为,付费制较适 用于那些可以由使用者自由选择的 服务项目,如医疗卫生、社会物业 及有线电视服务等。在美国,各级 政府都存在用者付费的制度,地方 政府采用这种制度更为普遍。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经验与启示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经验与启示
阔斧 的私 有 化 改革 。 9 8 撒切 尔政 府 表 19 年 示 私 有化 无禁 区 ,把 电 力 、供 水 、 天 然 气 等 国有 企 业 实 行 了私 有 化 改 革 。 0 纪 9 2世 0 年 代 梅 杰执 政 以后 ,又 把私 有化 领域 继 续
生产 者一般是 政府 ,享受服 务的消费者直 接向政府购买服务。英、美等西 方国家在 公用事业 、 垃圾 收集、 废水和污水处理 、 娱
公共服务 的数量和质量标准 ,然后对 外向 私 营部 门、非营利部门招标承包 ,中标 的
西 公 服 市 化 方 共 务 场 的
经 启示 验与
■ 邢 淑霞 ( 河南商业 高等 专科 学校人 事处 郑 州
◆ 中 图分 类 号 :D5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2
是在政 府部门不放 弃公 共政 策制定责任 的
尽 相 同。但 是 , 着 国 际社 会 的发 展 变化 , 随 各 国之 间 的信 息 和 技 术 交 流 日益频 繁 ,西 方 各 国面 临 的共 同 问题 越 来越 多 ,这 就 使 得 西 方 国家 的公 共 服 务 市 场化 改 革 凸 显 出

国家 。在撒切 尔首相上 台后 ,开 始了大刀
者 在 使 用 政府 提 供 的服 务 时 必 须 向政 府 支 付 赖 以 收 回成 本 的 费 用 。 与 合 同 出租 模 式 下政 府 出 资 购 买 由 第 三 方提 供 的 公共 服 务 所 不 同 的 是 ,在 用 者付 费模 式 下 ,服 务 的
府公共服务市场化 改革 的内容 与进 程也 不
乐设 施 、 公 园 、保 健 服 务 、 特殊 事项 上 的
些 共 同的 制 度 化 取 向。
扩大 ,邮政 、铁路 、运输等部 门的私 有化 成 为举世 瞩 目的焦点 。可以说 ,英国的国 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取得 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 这种示范 性效应 为各 国私有 化改革树 立了 典范 。受英 国的影 响 ,西 方国家随即掀起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转向的最新进展与趋势_基于美国地方政府民营化发展的纵向考察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转向的最新进展与趋势_基于美国地方政府民营化发展的纵向考察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转向的最新进展与趋势* 基于美国地方政府民营化发展的纵向考察胡 伟 杨安华内容提要:近年来西方公共服务的提供发生了从民营化到逆向民营化的新转向。

近30年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平缓,在经历了1990年代的高峰期之后,目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以倒合同外包!为主要形式的逆向民营化的兴起成为公共服务提供的新取向。

超越市场与计划的二元对立,根据成本与公民满意度等综合因素,在公私部门之间选择多元化的服务提供方式,是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发展的一种新范式。

关键词:公共服务;民营化;逆向民营化;合同外包1992年,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其著名的#改革政府 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宣称,运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能节省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并告诫政府管理者: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非划桨!。

该书出版至今已经17年,西方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更是走过了近30个年头,然而结果却显示,市场的作用并没有当初奥斯本和盖布勒等人所预期的那么大。

近30年来,西方国家虽然广泛运用包括完全合同外包在内的各种替代性服务提供方式!(A l ter native Serv ice De livery A ppr oaches),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直接提供依然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民营化的增长颇为有限。

%这一状况在美国尤其如此,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高峰之后,民营化总体上呈下降态势,逆向民营化发展呈明显增长趋势。

而对于这一现象,我国学界所知甚少,研究更是不足,大多数文献都过度看重了美国和西方民营化的进展和成就,甚至对此顶礼膜拜。

有鉴于此,对美国和西方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进行实证的、经验的考察,客观把握其民营化的状况和态势,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运用美国国际市县管理协会(I C MA)对美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调查数据,旨在通过对美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历时性考察,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发展变化与未来走向。

论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任成忠任成孝来源:《总裁》2008年第12期(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一方面需要正确理解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理念,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时公共服务市场化作出积极的有益的改革尝试。

关键词:公共服务市场化;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改革;我国1当代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主要做法及其特征1.1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英国是西方国家中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改革起步最早最突出的国家。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在程度不同地效仿英国的私有化改革措施。

1.2公私竞争,即合同出租合同出租,亦称合同承包、竞争招标。

其主要内容是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对外向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用财政拨款购买承包商的公共产品、工程和劳务。

1.3公公竞爭,打破垄断包括客户竞争和内部市场。

前者旨在打破垄断性的集中配置、划片服务及客户分割,实行公共服务的分散化,给客户以自由选择的现实权利,迫使公共部门为赢得客户而不得不展开竞争。

它往往与凭单制度结合使用。

“补助生产,不如补助消费”是实行凭单制度的指导思想。

服务供应者再依据这些凭单到有关部门换取收入。

同时,政府应确保顾客得到提供者的成本和质量信息,并监督市场欺诈。

1.4“评估国家”的出现“评估国家”的出现反映出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对评估活动的极端重视。

组织绩效是当代政府管理的核心价值。

然而,要改进政府绩效,你必须首先了解目前的绩效水平究竟如何。

改革中的评估首先广泛应用于改革的试点单位及示范项目。

1.5分权化分权化的政府抛弃了层级节制的传统集权模式,力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权化的政府实行参与管理,分散部门权力;分权化的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层级简化,易于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分权化的政府致力于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使之有能力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国外公共市场服务化的实践与启示

国外公共市场服务化的实践与启示

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与启示公共服务是用以解决公共问题,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基本目的是为解决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单独解决的许多公共问题。

在政府治理中,为了保证和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与控制,可视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政策、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不仅表现与物质条件,还反映在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上。

而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英美等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主题之一,也为后来的新公共服务所推崇。

这也在近年来为世界各国的政府改革中争相效仿,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十七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纷纷致力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所以,深入研究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启示与实践,对于优化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有效的缓解了各国政府供给能力有限和公共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

诚然,任何形式的改革创新都离不开其驱动力的推进。

公共服务市场化涉及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深层变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摆脱财政困境、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政府行政效率,相继掀起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热潮。

但是,因为西方各国的国情有所不同,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与方式也不尽相同。

民营大师萨瓦斯曾把公共服务市场化归纳为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间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政府补助、凭单制、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等十种形式。

英美等国在探寻市场机制和公共职能有效结合的市场化改革实践过程中,对于适合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市场化形式。

主要概况为以下几种形式:一、合同出租。

合同出租是公共服务市场化最主要的形式。

浅析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借鉴

浅析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借鉴

浅析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及其对我国公共事业的借鉴作者:陈劼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8期一、研究背景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起步早,服务提供模式相对成熟,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出了多种服务的提供方式。

科斯在《经济学中的灯塔》中论证了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可能性。

经济危机时期,凯恩斯主义的提倡,使政府对于公共服务与经济的干预满足了当时的需要,从而度过危机。

到后来,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可以由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社区等机构来提供。

而我国公共服务提供的整体水平较低,表现为公共服务质量和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比小,而且全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机制不健全。

二、国外公共服务模式分析纵观世界公共服务的发展史,主要有下面几种模式。

(一)多元市场为主导从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历史发展来看,市场化的引入对于整个体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以英美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配置社会上的各种资源,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让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维护、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资源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化的选择将生产、提供服务转让给私人和非营利性组织等机构。

此外,还引进了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一方面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灵活性、定位目标的方向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提供方起到监督作用,以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

(二)有限市场为主导在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对于公共服务进行一定的干预所形成的有限市场化也得到了认可。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要么是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提供者,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活动,时刻保持与公共服务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赋予各个社会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在供电、供气等项目上与一些竞争机构进行一些有偿的业务;要么作为公共服务的间接提供者,把权的同时充分放权,通过高税收与高福利让代理机构代替政府提供。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就变为如何有效监督代理机构。

(三)政府直接干预为主导早期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东亚国家,提倡的是政府对于公共事业的直接干预。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及其启示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代各国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和形式。

文章主要从分析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改革内容和积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启示公共服务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最核心的部分,也是行政改革取得最大成效的领域。

这一改革不仅引起了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理念的根本转变,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一、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面对政府的低效和财政危机,提出了新的公共管理理论。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关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主张重新界定三者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缩小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扩大市场与社会的作用。

同时,主张打破政府垄断,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私人企业、非营利组织也可以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选择理论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最初的理论依据。

(二)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治理理论有机融合了各种竞争性理论,成为了西方学术界指导公共管理实践的一种新理念。

该理论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在此理论指导下,西方各国近年来正在掀起一场以公共服务市场化、地方政府分权化和执行机构自主化为特征的行政改革浪潮,其中最核心的主题就是公共服务市场化。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它把市场理念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垄断公共服务的神话。

论西方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及对我国的启示-最新年文档

论西方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及对我国的启示-最新年文档

论西方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政府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的背景美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大背景下,这场运动以1979 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上台为标志,与新公共管理近似的称谓是“市场化公共行政理论”、“企业化政府管理理论”等,其主要内容是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导入竞争机制,推行社会合作。

通过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行政绩效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优化公共产品的供给,降低行政成本;而推行社会合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广泛采用合同外包,公私合营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同时放松政府规制,加大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20世纪80 年代以来的西方各国都进行了行政改革,实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

然而,新公共管理成为一种浪潮和趋势并非偶然,它的发生有很多原因:首先,随着西方各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官僚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官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垄断地位发生动摇。

其次,政府权力不断扩张,出现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此外,全球化浪潮和新技术革命也给传统的公共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的内涵及必要性(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容关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美国学者E?S?萨瓦斯将其表述为更多的依靠民间机构,更少的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的民营化。

英国的雷纳将其表述为“国家中空化”,此外,凯特勒将其表述为“代理政府”等。

尽管学者对于市场化的认识各有不同,但基本的思路是:打破政府垄断,在公共服务输出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将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的目的。

一般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但实践证明,政府在提供某些公共服务方面是低效率的,出现了浪费资源,成本较高等问题。

而市场通过竞争可以高效率的实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但由于“理性经济人”的影响,难免会出现破坏公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公共服务思潮嬗变与启示
作者:徐凌来源:《人民论坛》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2013年5月25日,《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其中行政体制改革被列为年度重点改革领域,提出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在此背景下梳理西方公共服务的理念嬗变过程,对于推进当前的实践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西方公共服务理念及其嬗变
西方公共服务理念的形成和演变,与西方社会对政府管理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息息相关。

西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所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应由政府提供。

这实际上把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截然对立起来。

在其影响下,很多国家把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专利,致使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承担的公共事务日益繁多,公共服务成本高、效率差、质量低的弊端更加明显。

为缓解西方社会所普遍面临的公共服务困境,一些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其中,公共物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等对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

公共物品理论起源于威克塞尔提出的纯公共物品理论,1919年,林达尔均衡原理的出现有效解释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问题,随后萨缪尔逊发表文章“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和“公共支出理论的图式探讨”,提出并部分地解决了公共产品理论的一些核心问题。

以萨缪尔逊、乔治·恩德勒为代表的公共产品理论从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及混合产品的概念界定出发,提出政府机制更适宜于从事公共产品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政府介入将导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市场机制更适宜于从事私人产品配置,政府机制无法做到像市场机制那样通过分散化方式有效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激励和信息问题;混合产品应当根据公私程度的差异参照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进行配置,或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来提供。

然而,公共物品理论并不能完全涵盖和解释现实社会中部分特殊的公共服务情况,为了弥补这个缺憾,1965年,公共选择学派首次提出了“准公共物品”概念,并开启公共选择理论发展的新纪元。

以布坎南、阿罗、奥尔森等人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假设前提出发,试图把市场制度中的人类行为与政治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纳入同一分析的框架,提出政府组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必然存在自我膨胀的趋势和低效率的弊病,为弥补现行体制的缺陷,应当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将政府的功能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推向市场和社会。

这种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作用的尝试,为提高政府效率、克服政府失灵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尤其强调在政府内部确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如拍卖、承包等方式来生产某些公共物品或服务。

在上述理论的综合作用下,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形成了全球性公共行政改革浪潮。

新公共管理涉及了若干有代表性的理论如重塑政府、民营化、全面质量管理、法律与善治等理论,还涉及大量新主题如公共服务供给、产权、交易成本、自治型公共组织、多元组织、绩效评估、流程再造、标杆管理等。

新公共管理运动主张在公共部门更多地运用市场、私营部门的先进管理方法,发挥竞争机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服务管理结果的实现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强调满足顾客的需要,注重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努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但新公共管理也有公民参与不足等弊端,于是又诞生了后新公共管理模式,其理论框架主要有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格利夫、杰普森的公民参与理论,它们“强调通过对民主治理模式的构建以及政府与公民间关系的重建来推进官僚制政府改革”,并强调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应确保公共利益实现,政府的角色不是被动的管理者,而是公民需求的主动识
别者和回应者。

应当改革管理模式,让公民广泛参与行政过程,影响和监督行政决策,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并提出公共服务消费者参与行政过程的三种具体形式。

随着各国行政实践探索的深入,人们对政府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国际社会普遍意识到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自身利益并促其实现。

这些经验和成果为我国当前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难得的借鉴。

借鉴过程中需要把握几对关系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进行的行政制度及方式的自我革新,在批判吸收和借鉴西方公共服务理念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对关系。

公共服务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之间的关系。

西方社会公共服务理念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密切关联,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时空边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借鉴西方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在于激发和创新中国内源性本土的服务思想,促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科学化和本土化。

如果盲目引进他国经验,不考虑自身国情和环境差异的现实,将难以充分发挥国际先进经验的应有价值。

正如罗伯特所指出的那样,“对某一民族国家环境中的公共行政管理的作用作出的概括,不能普遍化并运用于不同环境中的公共行政管理。

一种原则则有可能适用于不同的框架,但是,原则的适用性只有在对那种特殊框架进行研究之后才能确定”。

公共服务领域中央集权化与地方分权化之间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公共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出现了均权化的倾向,表现为集权程度高的国家逐渐向地方分权,分权程度高的国家逐渐强化中央集权。

如法国从1982年开始进行地方分权改革,通过行政体制结构性调整逐渐改变原有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中央政府将涉及地方利益的部分事务交由地方政府管理;有些国家则将传统上属于地方政府自治范畴的公共服务职能收归中央政府,以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规模。

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也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央与地方公共服务职能分工,明确不同层级政府各自的公共服务供给重点。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公共管理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公共管理社会化旨在解决“政府做什么”的问题,其核心是让利放权。

政府将社会管理权限逐步下放,鼓励民众和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分担政府的部分公共管理职责;并培育和发展社会公民组织,增强社会基本单元的发展活力,使之形成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公共服务市场化旨在解决“政府如何做”的问题,其核心是鼓励竞争。

政府垄断公共服务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经营效益,并容易滋生各种权力寻租现象。

政府应当逐步退出某些公共服务领域,探索与企业建立合约委托关系,平等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促使企业通过革新技术、规模经营、完善管理、专业生产,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标准化的之间的关系。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种价值导向,强调公民在公共服务面前享有的平等权利,其目的是无差别地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基本生存、生活、生产、发展和基本尊严的权利。

公共服务标准化是一种结果导向,强调公共服务供给的规范高效,其目的是在满足相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或不同群体的单一化需求时规范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和质量。

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之间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二者需要在相互协调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

与此同时,公共服务标准设定应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标准过高将使均等化缺乏物质基础,标准过低则无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政府既要通过追求均等化保障公民享有公共服务的平等性,也需要通过标准化建设保障这种平等的一致性。

(作者: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