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变形的观测与研究2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之变形监测

工程测量之变形监测

§1.1.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1)变形: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的变化。

2)变形监测:指利用测量仪器与其他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3)分类:根据变形体的不同来划分。

变形监测的分类: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以下三类:(1)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等。

(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任务和内容:1)任务:长期地对变形体的移动监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捕捉变形敏感部位和各观测周期间的变形观测点的变形信息,并对变形信息进行分析、解释并作出变形预报。

2)内容:视变形体的类型和性质以及设站观测的目的的不同而异。

应以能正确地反映出变形体的变化情况,达到监视变形体的安全、了解其变形规律为目的。

几种不同变形体的监测内容:a、大地形变监测:目的是了解地壳动态,所以观测内容是观测监测点的点位位移、移动方向、速度和高程变化等。

b、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变形监测:主要观测其基础的下沉和纵横向的长度变化,用以计算建筑物的倾斜、弯曲、拉伸与压缩变形及下沉速度,并绘制沉降分布图;对建筑物的主体部分主要观测倾斜和裂缝。

c、水工建筑物稳定性监测:对土坝而言,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裂缝观测等;对混凝土重力坝而言,主要有垂直位移、水平位移、伸缩缝及应力观测等。

d、地表沉降观测:掌握其沉降与回升的规律,以便采取防护措施。

在江河下游和冲积表土层大面积覆盖的平原地区,导致地表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目的:掌握变形体的实际形状,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

意义: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实用上的意义: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科学上的意义: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简述变形观测的特点

简述变形观测的特点

简述变形观测的特点变形观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用于测定大地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形现象。

它是通过监测地球表面上地标、地面设备或卫星的位置变化,来研究地球的变形特征。

变形观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变形观测具有高精度的特点。

通过利用现代地测仪器和卫星测量技术,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甚至亚米级的位移精度。

这种高精度的观测能力为研究地球变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地球的变化。

其次,变形观测是一种非常实时的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实时监测地球上的变形现象。

这种实时监测的特点使得我们能够更及时地了解地球的动态变化,提前预警和防范自然灾害,为灾害预防和减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此外,变形观测还具有全局性的特点。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同区域存在着不同的地壳运动和变形特征。

通过利用多个观测网点,可以实现对全球范围内地壳变形的监测。

这种全球性的观测能力有助于揭示地球不同区域的地壳运动规律,为全球性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变形观测还具有多尺度的特点。

地球的变形现象存在着多个尺度,包括大尺度的大陆漂移、板块运动,以及小尺度的地质构造变形等。

通过利用不同精度的观测仪器和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尺度地壳变形的监测。

这种多尺度的观测能力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变形特征,揭示地球内部构造和演化的规律。

总而言之,变形观测作为地球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全局性和多尺度性的特点。

通过利用这项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变形特征,为解释地球内部构造、预测地质灾害、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因此,进一步推进变形观测技术的发展,将为地球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变形观测

变形观测

条件基本相同,以减少外界条件变化对成果的影
响。 • 变形点垂直位移观测的方法有多种,但暴常用的 是水准测量。观测的精度等级和主要技术要求见 表。
相邻点 高程中误 等级 高差中 差(mm) 误差(mm)
观测方法
往返较差、 附合或环 线闭合差 (mm)
一等
±0.3
±0.15
除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 要求施测外,尚需设双转点, ≤0.15 视线≤15m,前后视距差≤0.3m, 视距累计差≤1.5m 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 求施测 ≤0.30 ≤0.60 ≤1.40
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 测角中误 点的点位 平均边长(m) 等级 差(″) 中误差(mm) 最弱边相对中 误差 作业要求
<300
一等
0.7 1.0 1.0
1.5 <150 <300
≤1/250 000
按国家一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二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二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三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三等三角要求施测 按国家四等三角要求施测
≤1/120 000
≤1/120 000
二等
3.0
<150
三等
1.8
1.8 2.5
≤1/70 000
≤1/70 000 ≤1/40 000
6.0
<350 <200
四等
12.0
<400
2.5
≤1/40 000
按国家四等三角要求施测
水平位移观测
• 测角前方交会
• 后方交会
• 极坐标法 • 导线法 • 视准线法 • 引张线法
±2.0 ±0.70 1.40
0.8
2.0
DS0.5或DS1型仪器,宜按国家二 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1.什么是变形? .什么是变形监测?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什么?变形监测的意义? 变形监测的要紧内容有哪些?答:变形是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信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刻的转变特点。

目的:1、分析和评判建筑物的平安状态。

2、验证设计参数。

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式。

意义:1、关于机械技术设备:那么保证设备平安、靠得住、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

2、关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刻的的转变进程:可进一步研究引发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

3、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引发的实际变形的观测:能够操纵开挖量和加固等方式:幸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能够改良变形预报模型。

4、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若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

但关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现象、粒子加速器、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内容:现场巡视、环境量监测、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周边监测。

2.变形监测技术的进展趋势。

答:由于变形监测的特殊要求:一样不许诺监测系统中断监测:就要求监测系统能精准、平安、靠得住长期而又实时地搜集数据:而传统的设备难以知足要求:因此:科研人员在现有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发精度高、稳固性好自动化监测仪器和设备。

这方面功效有:自动化监测技术、光纤传感检测技术、CT技术的应用、GPS在变形监测中应用、激光技术的应用、测量机械人技术、渗流热监测技术、平安监控专家系统3. 变形监测工作有何特点:经常使用变形监测技术方式有哪些?答: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运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转变。

测量技术:1、常规大地测量方式。

如:三角测量、交会测量、水准测量。

2、专门的测量方式。

如:视准线、引张线测量方式。

3、自动化监测方式。

4、摄影测量方式。

5、GPS等新技术的应用。

煤矿地质——褶皱构造

煤矿地质——褶皱构造

第二节褶皱构造一、褶皱的基本概念(一)褶皱的定义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称为褶皱,褶皱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形态各异,规模大小相差悬殊,大者延伸几十至几百公里,小者可在手标本上见到,甚至表现为显微构造。

褶皱岩层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它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图4-8)。

(二)褶曲的基本形式褶曲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

1.背斜背斜是岩层向上弯拱的褶曲,核部是老岩层,两侧是新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一般相反倾斜(图4-9a)。

2.向斜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拱的褶曲,核部是新岩层,两侧是老岩层,且对称重复出现,两翼岩层一般相对倾斜(图4-9b)。

(三)褶曲要素为了描述褶曲在空间的形态和特征,将它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了一个名称。

总起来称为褶曲要素。

或者说褶曲要素是褶曲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几何要素(图4-10)。

褶曲要素主要有下列几种:1.核部褶曲的中心部位为核部。

背斜核部是老岩层,向斜核部为新岩层。

2.翼部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为翼部。

背斜两翼较核部岩层新;向斜两翼较核部岩层老。

相邻背斜和向斜之间的一个翼为二者所共有。

3.翼角褶曲两翼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即翼部岩层的倾角。

4.转折端褶曲从一翼过度到另一翼的转折部位称为转折端。

5.轴面通过褶曲核部,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称为轴面,轴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也可以是直立的、倾斜的、甚至是水平的。

6.轴线和轴迹褶曲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轴线。

轴线的方向表示褶曲的延伸方向。

轴线的长度表示褶曲的延伸长度。

轴面与地表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只有在轴面直立和地面水平的情况下,轴迹和轴线重合为一条线。

7.枢纽枢纽指褶曲中同一岩层面与轴面的交线。

其产状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也可是波状起伏的,甚至是直立的,枢纽主要是用来表示褶曲在延伸方向上产状的变化。

8.高点及鞍部背斜隆起的最高部位称为高点。

有的背斜可以有几个高点,同一背斜相邻两高点之间的相对低洼部分称为鞍部(图4-11)。

变形观测的基本方法

变形观测的基本方法

变形观测的基本方法
变形观测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性质。

变形观测的基本方法包括GPS观测、地面变形观测和遥感测量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

GPS观测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地球表面的变形情况。

GPS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测量接收器和卫星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利用GPS观测可以测量地球表面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和变形,以及地壳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地面变形观测是通过在地面上设置变形仪或地震仪等设备,测量地面的变形情况。

地面变形观测可以通过测量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情况。

同时,地面变形观测还可以监测地球表面的沉降、隆起、坡度等信息,以及地下水位、水文气候等因素对地面变形的影响。

遥感测量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貌、温度、湿度等信息进行观测和测量。

遥感技术可以测量地球表面的形态、高程、地形、地貌等信息,并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形情况。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气候变化、海洋环境、冰川变化等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化。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变形观测还包括其他一些技术,如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电磁场变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以及地球表面的变形和演化情况。

总的来说,变形观测是地球物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以及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化情况。

不同的变形观测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变化和演化。

变形观测的概念

变形观测的概念

变形观测的概念正文对建筑物及其地基由于荷重和地质条件变化等外界因素引起的各种变形(空间位移)的测定工作。

其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监视它的安全情况,研究变形规律,检验设计理论及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数据,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观测的主要内容变形观测主要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转动角观测和振动观测等。

此法的观测基准面由经纬仪的视准线和仪器竖轴建立。

根据测定观测点偏离值的方法不同,视准线法又分为测小角法和活动觇牌法。

20世纪60年代初,又采用了以激光束代替经纬仪视准线的激光经纬仪准直法和利用光干涉原理的波带板激光准直法。

这些方法虽然大大提高了照准精度,但仍不能克服大气折射的影响。

在某些特定条件(如水坝的廊道内)下,可采用引张线法,即用拉紧的钢丝作为基准线。

近年来在激光准直法和引张线法中已采用光电传感技术,实现了观测的自动化。

挠度观测测定建筑物受力后挠曲程度的工作。

观测方法是测定建筑物在铅垂面内各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值。

高层建筑物通常采用前方交会法测定。

对内部有竖直通道的建筑物,挠度观测多采用垂线观测,即从建筑物顶部附近悬挂一根不锈钢丝,下挂重锤,直到建筑物底部。

在建筑物不同高程上设置观测点,以坐标仪定期测出各点相对于垂线最低点的位移。

比较不同周期的观测成果,即可求得建筑物的挠度值。

如果采用电子传感设备,可将观测点相对于垂线的微小位移变换成电感输出,经放大后由电桥测定并显示各点的挠度值。

转动角观测观测建筑物或机械设备倾斜度的变化,计算其转动角的工作。

对某些建筑物,例如水坝,转动角的大小反映了它不均匀沉降的情况。

同沉降观测一样,可用精密水准测量或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对一些精密机械设备,则需采用专门的转动角观测仪。

这类仪器主要由一个高灵敏度的气泡水准和一套精密的测微仪器组成。

当气泡居中时利用测微仪器进行读数,即得该处的倾斜度。

比较不同周期的倾斜度,可以求得观测周期间机械设备的转动角。

建筑物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
4、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设:因观测方法和变形方向 而异,变形点的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要求观测点与基 准点 (或工作基点)通视,尽量设置强制对中器。
水 平 控 制 网
GPS监测网
基准点1
基准点2
GPS4 GPS3 GPS2 GPS1
建筑物上的变 形点或称观测点
强制对中器
建筑物上的变 形点安装
BM1 P1
一、水平位移监测网的形式 依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仪器设备及场地条件而定,
可分别采用测角网、导线网、边角网及视准线法等。
二、观测点水平位移测量方法
1、极坐标法 当使用测距仪时,最适
宜使用极坐标法。观测点点 位中误差:
2、测角前方交会
(1)、计算方法见§7-6中
γ
(2)、观测点点位中误差:
(3)、60°< γ<120°
经纬仪先在A点观测烟囱底部和顶部相切 两方向的值,取平均值得a、a′即为通 过烟囱底部和顶部中心的方向值。同样 再在B点观测,得b、b′
若a≠a′,b≠b′,则表示烟囱的上下 中心不在同一铅垂线上,即烟囱有倾斜。 计算出△a= a′-a,△b= b′-b,并从A、 B分别沿Ap、Bp方向量出到烟囱外廓的距 离DA、DB
首期成果 1995.3.4
H0 (m) 17.595
17.555
17.571
17.604 …
3.0t/m2
沉降观测成果表实例
第二期成果 1995.5.8
第三期成果 1995.7.2
H (m) 17.59 0
17.54 9
17.56 5
17.60 1
S (mm)
5
∑S (mm)
5
H (m)
17.58 8

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

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

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变形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方法,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表形貌等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地质构造运动规律,为资源勘查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形观测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概念。

变形观测是指通过对地质体的形变进行观测和分析,揭示地质构造运动的规律和特征。

地质体的形变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扭曲变形等,可以通过各种测量手段进行观测,如GPS定位、测斜仪观测、地面形变监测等。

变形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构造的活动程度,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方法。

1. GPS定位。

GPS定位是一种常用的变形观测方法,通过在地表布设GPS测站,实时监测地表点的坐标变化,可以获取地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数据。

利用GPS定位可以实现对地质体的形变监测,为地质构造运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测斜仪观测。

测斜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表倾斜角度的仪器,可以对地表的扭曲变形进行观测。

通过布设测斜仪观测点,可以监测地表的扭曲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地质构造的活动特征。

3. 地面形变监测。

地面形变监测是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手段,对地表形貌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遥感影像、激光雷达等技术,可以获取地表形变的数据,揭示地质构造运动的规律和趋势。

三、应用。

1. 地质灾害预测。

变形观测可以帮助我们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地质构造的形变情况,可以发现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在性,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工程建设。

在工程建设中,变形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构造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工程设计方案,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

通过变形观测数据,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3. 资源勘查。

变形观测可以为资源勘查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监测地质构造的形变情况,可以发现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指导资源勘查工作,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

变形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方法,通过对地质构造的形变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地质构造运动的规律和特征。

变形观测规范

变形观测规范

变形观测规范变形观测是地质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通过观测地表的不同变形特征,可以揭示地壳变形的原因和过程,对于研究地质灾害、构造演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进行变形观测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变形观测装置的选择和设置1.选择合适的观测装置:根据变形的特点和要求,合理选择变形观测装置,可以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测角仪等。

同时,要保证观测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变形观测的要求。

2.观测装置的设置位置:观测装置应放置在稳定的地面上,并且要远离任何可能引起地面变形的影响因素,如建筑物、水库等。

同时,观测装置的高程要保持平稳,以避免高程变化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二、观测基准的选择和设置1.选择合适的观测基准:观测基准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以选择已有的大地水准面、控制测量点等进行观测。

同时,要确保观测基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保证变形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2.基准点的设置:观测基准点的设置要考虑到变形的空间分布特点,以保证观测结果能够反映出变形的全局特征。

在设置观测基准点时,要注意避免地面上可能引起变形的因素,如地质断裂带、活动断层等。

三、观测频次和时段的确定1.观测频次的确定:观测频次的确定要根据具体的变形情况进行,一般可以根据变形的速度和幅度来确定。

当变形速度较快或变形幅度较大时,观测频次可以适当增加,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2.观测时段的确定:观测时段的确定要考虑到变形的时间特征,一般可以根据变形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来确定。

对于长期变形的观测,可以进行连续观测,以获得更全面的变形信息。

四、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观测数据的处理:观测数据的处理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包括数据校正、数据平滑等。

同时,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排除异常数据和误差,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观测结果。

2.观测数据的分析:观测数据的分析要结合地质背景和实际情况进行,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以揭示地壳变形的特征和规律。

结构试验2

结构试验2

结构试验21、土木工程试验分类:研究性试验和检验性试验(实验目的)、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荷载性质)、实体(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实验对象)、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试验场地)、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结构或构件破坏与否)、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时间长短)。

2、结构试验目的:结构试验是指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上,利用设备仪器为工具,以各种试验技术为手段,在施加各种作用(荷载、机械扰动力、模拟的地震作用、风力、温度、变形等)的工况下,通过量测与试验对象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应变、变形、振幅、频率等)和试验对象的实际破坏形态,来评定试验对象的刚度、抗裂度、裂缝状态、强度、承载力、稳定和耗能能力等,并用以检验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

3、生产性试验和科研性试验目的:科研性试验目的在于验证结构设计的某一理论,或验证各科学的判断、推理、假设及概念设计的正确性,或者是为了创造某种新型结构体系及其计算理论,而系统地进行试验研究;生产性试验目的是通过试验来检验结构构件是否符合结构设计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并对检验结构作出技术结论。

4、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区别:“静力”一般在试验过程中,结构本身运动的加速度小型(惯性力效应)可以忽略不计,而动力试验要考虑。

5、短期试验和长期试验区别:短期荷载试验在进行结构试验时限于试验条件、时间和基于解决问题的步骤,不能代替长年累月进行的长期荷载试验,在分析试验结果时必须加以考虑;长期荷载试验即持久试验,它将连续进行几个月甚至数年,通过试验以获得结构的变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为了保证试验的精度,经常需要对实验环境有严格的控制。

如保持恒温恒湿,防止震动影响等。

6、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区别:实验室试验是指在有专门设备的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

实验室试验可以获得良好的工作条件,可以应用精密和灵敏的仪器设备进行试验,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甚至可以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突出研究的主要方面,减少或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常用于研究性试验。

变形监测方法及计算

变形监测方法及计算
观测内容
岩基上的混凝土坝 压缩土上的混凝土坝
土坝施工期间 土坝运营期间
沉陷量/mm
1 2 10 5
水平位移/mm
1 2 5~10 3~5
二、观测的周期
定量: t1 t2 t
X1 X2 X X 2 X1
内外方位元素变化,像点坐标测得为 x , z.
x x a0 a1x a2z z z b0 b1x b2z
对于控制点 x= 1 X z= 1 Z
M
M
参考点 x=0,z=0
可解算系数 ai , bi ,
n个控制点列误差方程
(x1 x1 ) V1 a0 a1x1 a2 z1 (x2 x2 ) V2 a0 a1x2 a2 z2
变形监测方法及计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变形观测技术 方法及变形观测方案的设计.
[教学重点]:1.变形观测方法 2.变形观测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
§1.1 变形监测技术
一、变形监测的定义及意义
变形监测 是对被监视的对象(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 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为变形分析和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变形体:工程建筑物、技术设备以及其他自然或人工对象。
如:古塔与电视塔、桥梁与隧道、船闸与大坝、 大型天线、车船与飞机、油罐与贮矿仓、 崩滑体与泥石流、采空区与高边坡、 城市与灌溉沉降区.
变形观测意义:
对于工程建筑物:为改善建筑物理参数、地基强 度参数提供依据,防止工程破坏事故,提高抗灾 能力。
差异沉降量是两次高差之差,而高差又是两点高程之差,
则任一测点高程中误差为
mH

m差×
1× 2
1 2

变形观测的名词解释

变形观测的名词解释

变形观测的名词解释变形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学研究技术,旨在通过测量地壳运动的变形量和速率,揭示地球表面的构造变化和地震活动背后的机制。

它是地质学家们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预测地震、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1. 概述变形观测利用测量得到的地壳变形数据来推断地壳应力状态、衡量地壳变形速率以及探究地壳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地壳变形的观测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地面位移和测量地震震源机制等。

2. 历史发展变形观测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地震和地壳运动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卫星技术的运用,变形观测的精度和范围显著提高。

历经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变形观测已经成为现代地质学研究的基石之一。

3. 测量方法3.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GPS是一种利用人造卫星系统提供的信号来测量地面位置和运动的技术。

通过在地球表面放置接收器,可以精确测量地壳运动的变形量和速率。

GPS技术在变形观测中被广泛应用,其高精度和全球覆盖的特点使其成为了首选手段。

3.2 测量地面位移测量地面位移是变形观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地表上安装测量设备,并定期记录其位置变化,可以得到地壳运动的信息。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局部地区的地壳变形,如断层带、地震活动区等。

3.3 测量地震震源机制地震震源机制是指描述地震破裂过程的模型,它可以提供地壳应力状态和构造变形的重要线索。

通过分析地震波形和震源机制,可以揭示地震和地壳运动之间的关联。

4. 变形观测的应用领域4.1 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地壳形变是地球内部构造和物理过程的反映。

通过变形观测可以揭示地球内部岩石的物理性质以及地壳运动的机制,进一步理解地球演化过程和地壳变形的驱动力。

4.2 地震预测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壳变形是地震活动的先兆之一,通过对地壳形变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预警地震并评估地震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此外,变形观测还可以用于评估地质灾害(如岩溶、滑坡、地面沉降等)的风险。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

02
实习二用间 接方法确定 岩层产状要 素
03
实习三在地 质图上求岩 层厚度、埋 藏深度并判 断地层接触 关系
04
实习四根据 放线距编制 倾斜岩层地 质图
06
实习六构造 物理模拟实 验
05
实习五编制 倾斜岩层地 质剖面图
01
实习七分析 褶皱地区地 质图
02
实习八绘制 褶皱地区剖 面图
03
实习九编制 和分析构造 等高线图
读书笔记
本来只是想找找岩石构造原理,没想到这么专业,被重复出现的专业名词搞不会了,比如“节理”和刚明白 一点的“解理”,再一次感觉“隔行如隔山”!。
目录分析
第二节岩层的产状、 厚度及出露特征
第一节沉积岩层的 原生构造
习题及思考题
第二节不整合的观 察及研究
第一节整合与不整 合接触
习题及思考题
这是《构造地质学(第二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04
实习十编制 和分析节理 玫瑰Fra bibliotek图05
实习十一编 制节理极点 图和等密度 图
06
实习十二根 据共轭剪节 理求主应力 方位并绘制 主应力迹线 图
实习十三读断 1
层地区地质图 并求断层产状 及断距
实习十四利用 2
钻井资料编制 断层构造图
3
实习十五应用 赤平投影方法
换算真、视倾
角并求岩层厚

4 实习十六应用
质背景上发育 的节理
4
第四节节理的 分期与配套
5 第五节节理的
野外观测及室 内研究
第六节裂缝的 井下识别和研

习题及思考题
第一节断层几何要素 第二节断层分类

变形观测总结

变形观测总结

变形观测总结变形观测总结变形观测:是对监测对象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的工作。

基准点:变形观察过程中稳定可靠的点。

变形体:变形监测的研究对象,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筑物的块体,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变形观测网:一般分为相对网和绝对网,绝对网是指有部分点位于变形体外的监测网,相对网是指网的全部点都在变形体上的监测网。

平面监测网:对于用作水平位移观测的基准点,需构成三角网、导线网或方向线等平面控制网,这些平面控制网叫平面监测网。

高程监测网:对于用作垂直位移的基准点,需构成水准网,这些水准网叫高程监测网。

变形监测网的灵敏度:用于描述监测网发现变形体在某一特定方向上的变形的能力。

水准基点:沉陷观测的基准点。

垂直位移分量:地表面的沉降或上升。

水平位移分量:地表面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倾斜测量:测定变形体倾斜程度,可分为相对于水平面和相对于垂直面两类。

前类主要是检测地面倾斜和建筑物基础倾斜,后者主要监测高层建筑物倾斜。

挠度:建筑物在水平面内各个不同高程点相对于底点的水平位移。

深埋双金属标:由膨胀系数不同的两根金属管组成,根据两根管顶部的读数设备得出温度变化所引起的长度变化差数计算出金属管本身长度变化的装置。

基准线法(3种):通过建筑物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轴线的固定不动的铅直平面为基准面,根据它来测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

视准线法:由经纬仪的视准面形成基准面的基准线法,我们称之为视准线法。

包括活动站牌法和小角度法。

活动站牌法:一种精密的附有读数设备的活动站牌直接测定观测点相对于基准面的偏离值。

小角度法: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的测出基准线方向与站点到观测点的视线方向之间所夹小角,从而计算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偏离值。

引张线法:柔性弦线两端加以水平拉力引张后自由悬挂,则它在竖直面呈悬链线形状,水平面上的投影应是一条直线,利用此直线作为基准线可以测定附近观测点的横向偏离值。

激光准直法:在基准点A安置激光器;在基准点B安置探测器;在待定点i 安置一特定带板,sAB正垂线法:由一根悬挂点处于上部的垂线和一个安装在建筑物上处于垂线下部的测读站组当激光照满波带板是,在B点探测器上测得i,从而偏离值isAii成。

第1章 变形监测概述

第1章   变形监测概述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建立正原因:分类:形任务:目的:防止(1(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

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

(二)原则: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则应及时相应地增加观测次数。

八、简述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

主要技术:(1) 地面测量方法:包括常规几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向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2)空间测量技术:包括卫星定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等;(3) 摄影测量和地面激光扫描;(4) 专门测量手段:包括激光准直、各类传感器测量和应变计测量等。

数据处理分析:1.成因分析(定性分析):成因分析是对结构本身(内因)与作用在结构物上的荷载(外因),加以分析、研究,确定变形值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性。

地质勘察中的地质构造变形分析

地质勘察中的地质构造变形分析

地质勘察中的地质构造变形分析地质构造是地球内外部分接触面相对运动引起的地壳形变和岩体结构变化的总称。

地质构造变形分析是地质勘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来揭示地球地壳运动的规律性,为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勘探等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构造的概念和分类地质构造是地壳各部分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形变,包括地震、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多种形式。

根据地壳形变的不同特征,地质构造可以分为构造构造和构造运动两大类。

1.构造构造:构造构造主要通过研究岩层的褶皱、节理、岩性改变等来了解地壳形变的情况。

岩石构造构造包括褶皱、节理、层面断裂等,这些形变是地壳长期受到压力、拉伸等力作用的结果。

2.构造运动:构造运动主要通过研究地震和断层活动来了解地壳形变的情况。

地震是地壳发生的剧烈震动,断层是地壳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断裂。

二、地质构造变形分析的重要性地质构造变形分析在地质勘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预测地震灾害:地质构造变形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地震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影响范围。

2.矿产资源勘探:地质构造变形分析可以揭示岩层中的断层构造和受构造变形的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3.地质灾害防治:地质构造变形分析可以揭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规律,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质构造变形分析的方法地质构造变形分析需要通过观测、测量等手段获取相关数据,并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分析。

1.地质构造观测:通过地质构造观测可以获取地层、断层、褶皱等构造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布局情况。

2.地质构造测量:通过地质构造测量可以获取地壳形变的数值特征,如应力、变形量等。

3.地质构造解译:通过地质构造解译可以分析岩石的构造变形机制和变形历史,进而了解岩石变形的过程和规律。

四、地质构造变形分析的困难与挑战地质构造变形分析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1.数据收集困难:地质构造变形分析需要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支撑,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如何进行断层监测和构造变形测量的测绘技巧

如何进行断层监测和构造变形测量的测绘技巧

如何进行断层监测和构造变形测量的测绘技巧断层监测和构造变形测量是地质测绘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们对于了解地壳运动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断层监测和构造变形测量的测绘技巧。

一、断层监测技术断层是地壳中的裂缝或断裂带,它对地表产生明显的变形和位移。

监测断层的位置、活动性和位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壳的运动规律和地震风险。

以下是常用的断层监测技术:1. GPS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的技术。

通过安装在地壳上的GPS接收器,可以实时获取位置信息,并计算地壳的位移。

在断层监测中,GPS技术可以通过长期连续观测来测量地壳的位移,从而判断断层的活动性和速率。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或飞机上的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地表的影像和高程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数据,可以检测出地表的变形和位移,从而判断断层的活动性和位置。

3. 地震监测:地震是断层活动的表现之一,通过监测地震的发生和震级,可以间接了解断层的位置和活动性。

地震监测主要依靠地震台网和地震仪等设备。

二、构造变形测量技术构造变形测量是指对地壳中的构造变形进行测量和分析。

它主要包括地面形变测量和地层变形测量。

下面是常用的构造变形测量技术:1. 大地测量:大地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和计算地球表面上的角度和距离,来获取地壳形变信息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大地测量技术包括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和重力测量等。

通过大地测量,可以测量出地壳的形变和变形速率。

2. 现代测量仪器:随着现代测量仪器的发展,如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对构造变形进行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全站仪可以精确测量地表的坐标和高程,激光扫描仪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形态数据。

这些仪器在构造变形测量中广泛应用。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构造变形测量中也有应用。

通过获取地表的高程数据和影像,可以分析地壳的形变和地层的变动。

激光雷达和雷达干涉测量是常用的遥感技术。

变形监测资料要点

变形监测资料要点

变形监测完整版资料1、变形监测定义是指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变形监测的目的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3、变形监测的意义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所引起的实际变形观测,可以采用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 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变变形预报模型;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以及断裂带的应力积聚等地球动力学现象、大型特种精密工程以及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电位的变化5、为了最大限度地测量出建筑物的变形特征数据,减少测量仪器、外界条件等引起的系统性误差影响,每次观测时,测量的人员、仪器、作业条件等都应相对固定。

例如,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求在规定的日期,按照设计线路和精度进行观测,水准网形原则上不准改变,测量仪器一般也不准更改,对于某些测量要求较高的情况,测站的位置也应基本固定。

6、建筑物变形的一般分类在通常情况下,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7、按变形特征分类变形可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

1)自身变形,伸缩,错动,弯曲扭转。

2)钢体的位移,整体平移,转动,升降,倾斜。

8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现场巡视;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置换-完全置换,不彻底 置换广泛、彻底,但不均匀 置换广泛、彻底, 未置换-完全置换, 新生层序破坏原有层序, 新生层序不破坏原有大套层序, 新生层序破坏原有层序,总 新生层序不破坏原有大套层序,总体有 体无序局部有序 陡倾片理化带 纵弯褶皱,压扁、 纵弯褶皱,压扁、压溶分异 作用 共轴应变 序局部有序或总体无序局部无序 缓倾片理化带 水平分层剪切作用、 水平分层剪切作用、固态流变作用 非共轴应变 总体减薄,单层厚度变化急速, 总体减薄,单层厚度变化急速,透镜化
岩层厚度的改造 总体加厚
四、伸展构造与韧性剪切带
伸展构造是地壳水平运动的重要表现型式, 伸展构造是地壳水平运动的重要表现型式,大洋中脊 是最引人注目的现代伸展构造。 是最引人注目的现代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分为三个层次: 伸展构造分为三个层次: 地壳上层:为脆性剪切变形域, 地壳上层:为脆性剪切变形域,发育一系列脆性破裂 构造,有地堑、盆岭构造、裂谷、及差异性升降和盆地的 构造,有地堑、盆岭构造、裂谷、 伸展等。 伸展等。 韧性中间层: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和褶叠层, 韧性中间层: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和褶叠层,向上过 渡为脆-韧性低角度正地层或剥离断层及变质核杂岩构造。 渡为脆 韧性低角度正地层或剥离断层及变质核杂岩构造。 韧性低角度正地层或剥离断层及变质核杂岩构造 地壳下层: 地壳下层:伸展构造表现为小型韧性剪切带和基性岩 墙群的侵入。 墙群的侵入。
构造变形的时间因素- 分析 构造变形的时间因素-T分析
与构造变形相关的时间因素有应变速率和持续时间。 与构造变形相关的时间因素有应变速率和持续时间。 时间对应变的影响极大。随时间的持续加长, 时间对应变的影响极大。随时间的持续加长,岩石的粘性 应变行为将占主导地位,而产生固态流变。 应变行为将占主导地位,而产生固态流变。 不同材料达到固态流变的时间不同,这就是固流限, 不同材料达到固态流变的时间不同,这就是固流限,如冰 的固流限为15天 岩盐为 的固流限为 天,岩盐为10a,蛇纹岩为 ,蛇纹岩为0.01Ma。当岩石变形 。 时间达到固流限后,即使微小的应力也会发生流变, 时间达到固流限后,即使微小的应力也会发生流变,产生可观 的构造变形。 的构造变形。
构造作用力及其应力-应变状态- 分析 构造作用力及其应力-应变状态-S分析
S分析是指对应力场、应力(古差异应力)、应变和应变量 分析是指对应力场、应力(古差异应力)、应变和应变量 分析是指对应力场 )、 的研究。 的研究。 应力场与应变场在小变形或脆性变形中是对应的, 应力场与应变场在小变形或脆性变形中是对应的,在大变形 中二者是不对应的。 中二者是不对应的。 应力大小可以据自由位错密度在仪器中量测,通常石英组构 应力大小可以据自由位错密度在仪器中量测, 分析可以估测古差异应力。 分析可以估测古差异应力。应变量的大小可通过有限应变测量和 平衡剖面技术来量测。 平衡剖面技术来量测。 岩石构造变形样式取决于其内在变形机制, 岩石构造变形样式取决于其内在变形机制,随构造层次的加 岩石宏观变形机制由脆性剪切-弯曲滑动-固态流变- 深,岩石宏观变形机制由脆性剪切-弯曲滑动-固态流变-深熔 流动,微观变形机制由剪切破裂-碎裂流动、粒内流动- 流动,微观变形机制由剪切破裂-碎裂流动、粒内流动-晶界滑 超塑性流动。 移-超塑性流动。
三、构造置换作用 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递进变形后, 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递进变形后,被另一种构 造所替代的现象。 造所替代的现象。 构造置换分为纵向构造置换和横向构造置换。 构造置换分为纵向构造置换和横向构造置换。
纵向构造置换
横向构造置换
纵向构造置换和横向构造置换的对比
纵向构造置换 体制 构造层次 变形相 褶皱 构造置换程度 层序特点 面理产状特点 作用和机制 应变 收缩体制 上、中-上构造层次 弯曲滑动变形相 等厚褶皱, 、 型 等厚褶皱,M、N型 伸展体制 下、中-下构造层次 固态流动、 固态流动、深熔或柔流变形相 不对称、无根褶皱, 不对称、无根褶皱,轴面劈理化 横向构造置换
(上部构造层次) 上部构造层次)
上部构造层次
(浅部或中部构造层次) 浅部或中部构造层次)
中部构造层次
(下构造层上亚层) 下构造层上亚层)
下部构造层次
(深部或下构造层层次观
构造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断裂构造及地壳层圈结 构的垂直变化及分带的解析, 构的垂直变化及分带的解析,重要的是在一定的层次范围 内总是存在一种主导的变形机制形成的构造要素群。 内总是存在一种主导的变形机制形成的构造要素群。不同 的构造层次发育有不同构造生态的构造群落。 的构造层次发育有不同构造生态的构造群落。
3.主体构造与从属构造 —— 从属构造在更小尺度可能是总体构造, 主体构造与从属构造 从属构造在更小尺度可能是总体构造, 反之亦然 4.残余构造与新生构造 —— 残余构造与新生构造指世代和顺序问题 残余构造与新生构造
构造的层次观
包括地壳的垂直分层、造山带的水平分带和时间层次。 包括地壳的垂直分层、造山带的水平分带和时间层次。通常所指的 构造层次指的是构造的垂直分层现象。 构造层次指的是构造的垂直分层现象。 构造层次可划分为如下4级 构造层次可划分为如下 级: 表部构造层次
旋转碎斑 露头,长轴15cm 露头,长轴 石英压力影 长径3mm 长径 剪切变形岩体, TM影像,长轴大于 影像, 剪切变形岩体, 影像 长轴大于15km
构造的尺度观
同一个应力系产生的作用是透入性的, 同一个应力系产生的作用是透入性的,它将发生全 息的影响,从宏观到微观, 息的影响,从宏观到微观,各种尺度的构造变形型式具有 相关性和相似性,这就是构造变形的全息说。 相关性和相似性,这就是构造变形的全息说。 全息理论的意义,在于可在露头尺度上寻找到“天 全息理论的意义,在于可在露头尺度上寻找到“ 然模型” 通过露头尺度的解剖分析来反映区域构造格架。 然模型”,通过露头尺度的解剖分析来反映区域构造格架。
两 期 褶 皱 的 干 涉 样 式
多因素
一种构造现象往往是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的结果。决定构造变形的因素有:温度、 的结果。决定构造变形的因素有:温度、有效围 压、应力大小和方向、有无流体及流体的性质、 应力大小和方向、有无流体及流体的性质、 岩石的变形习性及能干性差异、深度、 岩石的变形习性及能干性差异、深度、流变速率 及作用时间等。 及作用时间等。
构造层次界面是随环境变化不定的, 构造层次界面是随环境变化不定的,造山环境和高 地热梯度带及构造应力的增加会导致构造层次界面的抬升, 地热梯度带及构造应力的增加会导致构造层次界面的抬升, 而不同体制下构造发育的深度也有明显差异。 而不同体制下构造发育的深度也有明显差异。
不同构造层次构造变形对比表
构造层次 对比项目 主导变形机制 构造变形特点 代表性构造形迹 构造岩 岩石的力学性质 构造的透入性 表部 上部) (上部) 剪切破裂 作用 刚性破裂 脆性断层 碎裂岩系 脆性 上部 中部) (中部) 弯曲滑动 作用 准塑性 或塑性变形 等厚褶皱 初糜棱岩系 脆韧性 提高 中部( 中部(下构造层 上亚层) 上亚层) 剪切和 压扁作用 塑性流动 顶厚褶皱 超糜棱岩 和糜棱岩系 韧性 下部( 下部(下构造层 下亚层) 下亚层) 深熔流动 作用 粘性流动 柔流褶皱 片麻岩系 高韧性或塑性
构造变形的观测与研究
主要内容
一、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 二、构造变形相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构造置换作用 四、伸展构造与韧性剪切带 五、构造解析的一般程序和内容
一、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 •多尺度 多尺度 •多层次 多层次 •多体制 多体制 •多世代 多世代 •多因素 多因素 •动态发展 动态发展
构造尺度即认识构造现象的客观标准 构造层次是指构造变形过程中由地壳物理化学 图件变化所导致的构造分带现象 构造体制除挤压收缩外, 构造体制除挤压收缩外,还有伸展和走滑剪切 一个构造变形旋迴可划分为多个世代, 一个构造变形旋迴可划分为多个世代,不同世 代的构造具有不同样式的构造群落,反映不同 代的构造具有不同样式的构造群落, 的变形方式和不同的构造变形相 影响构造变形的环境因素和物性因素是多种多 样的, 样的,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构造的动态发展是完整系列变形所经历的变形 历史过程
构造变形场
构造综合分析结果
几何学分析
几何学分析是在对地质体内各构造单元的各种物理的、 几何学分析是在对地质体内各构造单元的各种物理的、 几何等构造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从形、 几何等构造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从形、位、样、量四个方面 进行全面的解析。 进行全面的解析。 个构造单位的空间形状、 形 —— 个构造单位的空间形状、大小和产状 各构造要素的空间分布机优选方位, 位 —— 各构造要素的空间分布机优选方位,对透入性 变形通常在统计和模拟的基础上用方位图解来表达 构造的总体特征和风格, 样 —— 构造的总体特征和风格,即构造样式 变形量,包括岩石应变的性质、 量 —— 变形量,包括岩石应变的性质、大小和主应变 方位, 方位,可通过有限应变测量来确定
与尺度相关的几个问题: 与尺度相关的几个问题: 1.透入性构造与分划性构造 —— 一些宏观上的透入性构造在更小 透入性构造与分划性构造 尺度上则有明显得分划性 2.构造的均匀性与非均匀性 —— 一些整体上是非均匀的构造,在 一些整体上是非均匀的构造, 构造的均匀性与非均匀性 局部上可分解为若干近似均匀的变形
构造的尺度观
构造尺度分为空 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后者是指依据地壳变 形量与质的关系而划 分出的长短不一的旋 迴、世代及先后顺序; 世代及先后顺序; 前者是按地质体规模 划分出的不同空间大 小的等级, 小的等级,一般可分 为巨型、大型、中型、 为巨型、大型、中型、 小型、微型、超微型 小型、微型、超微型6 级。
韧性剪切带是地壳中的高应变带, 韧性剪切带是地壳中的高应变带,是地壳较深层次的韧性变形 域中相当断层的一种构造型式。韧性剪切带在地壳中的产状, 域中相当断层的一种构造型式。韧性剪切带在地壳中的产状,与其 形成时的应力场形式有关,与断层一样,也可有逆冲、走滑、 形成时的应力场形式有关,与断层一样,也可有逆冲、走滑、正断 及斜冲等性质。 及斜冲等性质。 韧性剪切带性质的判别主要依据对剪切带几何学及运动学的分 析进行。运动方向判别依据的获得、拉伸线理的量测、 析进行。运动方向判别依据的获得、拉伸线理的量测、有限应变测 量、组构分析等是几个重要的工作方面。 组构分析等是几个重要的工作方面。 要正确区分糜棱岩系与碎裂岩系。 要正确区分糜棱岩系与碎裂岩系。塑性变形是糜棱岩的重要形 成机制。岩石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有:晶内滑移、位错滑移、 成机制。岩石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有:晶内滑移、位错滑移、位错 蠕变、颗粒边界滑移、超塑性流动及压溶作用。 蠕变、颗粒边界滑移、超塑性流动及压溶作用。 糜棱岩的宏观地质特征是流状构造、拉伸线理及细粒化, 糜棱岩的宏观地质特征是流状构造、拉伸线理及细粒化,特征 的微观构造有拔丝构造、核幔构造、镶嵌构造、 组构、 的微观构造有拔丝构造、核幔构造、镶嵌构造、S-C组构、旋转碎斑 组构 系、云母鱼、压力影等。 云母鱼、压力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