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经验材料: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引言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农村初中的教育环境中,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资源匮乏、家庭教育影响、学生多元差异等问题。

然而,在我们学校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培养平台,推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通过介绍我校的德育工作经验,分享我们在农村初中立德树人的探索与实践。

一、德育目标的明确在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德育的目标。

我们认为,德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因此,我们将德育工作的目标明确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感。

二、德育课程的设计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我们将德育纳入到课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德育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德育教材的选用、德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文学、历史等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美、善、真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学生自主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德育活动的组织德育工作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我们还通过组织各种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们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

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校内文化活动,如诗词比赛、文化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和个性的机会。

四、德育资源的整合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资源有限的问题,但我们通过积极整合内外部的资源,尽力提供更好的德育环境。

我们与社区合作,引入社会资源,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我们还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实现家校合作。

五、德育评价的改革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发现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发展。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全育人”工程建设的特点、经验及启示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全育人”工程建设的特点、经验及启示
实 践基 础

“ 四全育 人 ” 是“ 立 德树 人 ” 理论 的 积 极探 索
“ 全 员育 人 ” 旨在使 学 校 各 级领 导 干 部 、 思想 政 治理 论 和哲学 社会 科学 课教 师 、 专 业课教 师 、 专兼 职 辅 导员 、 班 主任 、 关工委、 各 级督 导 、 教辅人员 、 后 勤
意 义。

业技能, 具有较高 的科学文化 和艺术素养 , 信仰坚 定、 身心 健康 , 能够 为基 础教 育和 地方 经济社 会发 展 服务的具有厚基础 、 宽 口径 、 高素质、 能力强的优秀 人才。这符合 “ 立德树人” 理论宗 旨, 与其具有高度

致性 。
2 . 构建 “ 四全 育 人 ” 工作格局是“ 立德树人 ” 的
“ 立德树人" 视 域下高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哈 尔滨 师 范大 学“ 四全 育人 ” 工程 建设 的特 点 、 经验 及 启 示
付 军 龙
( 哈尔滨师范大学 党委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要 : 党的十八 大报告指 出, 要 把“ 立德树人 ” 作为 高等教 育的根 本任务 , 这是 “ 育人 为本 , 德 育为先” 教 育理念 的发展 , 是
的根本问题展开。“ 四全育人 ” 工程建设 的工作 目
学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渗透 。全面提高大学生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 —2 0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f 高校学生工作 ) 一类项 目f 编 号: 1 2 T X S Z X0 4) 。 作者简介 : 付军龙 , 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 书记, 主要从事高 等学校教育与经济管理相关研究。
本、 德育 为先 ” 的理念 , 围绕 “ 全员 、 全过程 、 全 方位 、 全 面 素质 ” 育人 格 局 构 建 , 把“ 立德树人 ” 贯 穿 于 学 校各 项 工作 当 中 。“ 四全 育 人 ” 工 作 的全 面启 动是 建立 在 党委统 一 领导 、 党 政齐抓 共管 的基 础 上 , 采 取 专兼 职 队伍 相结 合 、 全 校 各 单位 及 全 体 教 职 工 紧 密 配合 的方 式 , 紧 紧围绕 “ 培养 什 么人 ” “ 怎 样 培养 人 ”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引下,中职德育的探究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为主题,探讨中职德育的现状、挑战与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中职德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生活节奏加快,使得学生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了身心健康问题的凸显。

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影响容易引导学生走上不良的道路。

传统的德育模式滞后于时代发展。

传统的德育模式过于注重道德规范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面对以上种种现状,中职德育亟需进行改革和探索,以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的挑战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中职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如何建立科学的德育理念和模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自主能力是一大难题。

如何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替代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影响,这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中职德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向。

中职德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通过建立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德育理念和模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通过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要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

还要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使得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德育培养。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的过程中,中职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也有新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相信中职德育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德育集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组教研总结

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德育集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组教研总结

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德育集体教育活动的
设计与实施组教研总结
幼儿园的德育集体教育活动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这些活动,我参与了组织教研,并总结如下:
一、确定教育目标:在设计活动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了教育目标,即培养幼儿的品德、情感和社会行为。

这个目标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确定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选择主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我们选择了适合的主题,例如“友爱互助”、“感恩之心”等。

主题的选择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以便引发他们的积极参与。

三、设计活动: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游戏体验等内容。

活动要有趣味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角色: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要做好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向启发式教育,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和思考。

同时,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引路人和倡导者,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五、评估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评估和反思。

评估是为了了解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反思则是为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通过以上的总结和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园德育集体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与幼儿的生活和成长经验相结合。

同时,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探讨了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及意义,阐述了其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接着分析了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然后对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随后探讨了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最后总结了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的实践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呼吁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关键词:立德树人、中职学校、德育、内涵、意义、现状分析、有效途径、方法、实施策略、实践意义、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探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立德树人”从根本上成为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德育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也是推动学校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通过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中职学校德育的开展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德育的探究是十分迫切的,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实践,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及意义立德树人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的内涵包括了道德修养、人格塑造、品德培养等方面,强调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民办高校德育实践平台“五大体系”的思考

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民办高校德育实践平台“五大体系”的思考

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民办高校德育实践平台“五大体系”的思考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强调“立德树人”,并将之纳入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构建德育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一套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的德育实践平台。

为此,我们提出了“五大体系”的构建思考。

我们需要构建学生管理教育体系。

学生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的入学、学业、行为等方方面面,保障学生的权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们需要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德育实践的中坚力量,我们需要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包括专业素质、教学技能等方面。

我们还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考核机制,激励优秀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需要构建德育课程建设体系。

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以此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第四,我们需要构建实践活动开展体系。

德育实践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实习实训等,从而帮助学生将德育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达到德育的实际效果。

我们需要构建德育评价体系。

德育工作必须是有回馈的,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德育评价、师资队伍的德育评价等,以此评价体系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构建民办高校德育实践平台“五大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完善教师职 业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职业 发展平台和机会。
探索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学科交叉融合
未来立德树人学科育人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界 限,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信息化技术应用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立德树人学科育人 将更加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教师角色
教师既要是学科教学的专家, 也要成为德育工作的推动者, 实现立德树人与学科育人的有 机结合。
实践经验分享
鼓励教师、学校之间分享立德 树人与学科育人相结合的实践 经验,促进互评互促,共同提
升教育水平。
04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实践案例
以德育为先的课堂教学设计
德育内容的融入
01
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跨学科学习
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立德树人鼓励跨学科学习。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 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个性化教育的实践
尊重个体差异: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强 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 ,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 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资源,激发学生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 实践
汇报人:
2023-11-20
•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 学科育人的教学模式 • 立德树人与学科育人的结合 •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实践案例 • 对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展望
01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德育为先的原则
价值观培养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中,德育被置于首位。这意味着教育 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如诚实、尊重、责任 等。通过德育的熏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 道德观念。

立德树人德育先行--诌议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立德树人德育先行--诌议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立德树人德育先行--诌议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人以德立,国以德兴。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所以德育工作要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本文主要从课程德育、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论述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学校德育;课程德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教育的内涵在于文化的“润化”,“润化”出来的是品格、是品质、是品味。

立德树人除德育工作,还有生活体验,要将德育融于生活当中,以生活感化学生。

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的形式和方法可以从校园投身社会,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等。

一、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存在思想问题近些年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剖析和反思,并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谈话、问卷调查等,以了解当前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进而创新学校德育机制,转变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总体而言,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状况提升明显。

但仍就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厌学、逃学、辍学、尚未树立理想。

学生存在“读书无用”思想倾向;自我自大,缺乏感恩的意识,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应当的,习惯了别人的关爱,缺乏感恩意识与行动。

我校属于农村中学,外出务工的父母较多而且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常为了生计而忽视对子女的培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存在缺少陪伴与引导,从而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思想道德问题。

(二)学生缺乏理想追求学生缺乏理想,存在迷茫与盲从的现象。

学习兴趣动机急需激发,厌学现象严重,自认为读书无法改变自己。

因家庭因素造成了有些学生心理变态,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不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树立理想。

还有些教师对学生教育方式单一,对学生缺乏爱心、关心、恒心、细心,致使学生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学生因此丧失理想志向,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屡见不鲜。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教育的目标也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中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亲近的人之一,他们承担着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

如何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更好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成为当前高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有必要对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只有强化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建议,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探究高中班主任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德育教学策略,力求为高中德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和思想觉悟提升的关键时期,而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的意义在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深入探讨班主任在立德树人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使命,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研究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德育教学方案和策略,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其在道德品质、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未来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高中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班主任个人的职业发展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高中德育教育不断完善,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接班人。

立德树人理念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探索

立德树人理念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探索

立德树人理念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探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是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中,作为教师也应该重视德育工作,要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平时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性和道德品质。

幼儿德育工作要重视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还应该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将德育工作融入游戏和玩乐中,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德育工作效果。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一)目标幼儿德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道德的自主建构,在德育活动中促进幼儿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促进幼儿德性的发展。

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幼儿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而是要求在学校教育中要将“德”当成育人的前提和重要基础,以德育工作为先导来融合其他领域的学习,不仅注重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幼儿的人格培养,最终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提升幼儿发展的整体质量[1]。

(二)内容幼儿园德育工作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分别为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规范、道德品质、公民道德和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

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道德教育重点是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同时培养幼儿对真善美的信仰[2]。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一)建构园本德育活动体系为了有效提升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幼儿园一定要构建园本德育活动体系,将幼儿的道德教育内容细化。

德育活动体系可以从行为美和心灵美两个方面来构建,而每一个方面又可以设置多个主题,行为美的主题可以从爱护公物、热爱劳动、健康生活和节约勤俭等方面来设置;心灵美的主题可以从学会感恩、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以及爱国爱家等方面来设置。

对于不同的活动主题要建构对应的德育课程活动体系,德育课程活动体系要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紧密相关[3]。

以节约勤俭主题为例,教育要点可以从不剩饭、东西用多少拿多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方面来建构;对于诚实守信主题,教育要点可以从做错事情主动承担错误、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借了别人的东西要主动归还等方面来建构。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和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和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和探究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一门重要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科目来看,道德与法治长期在初中德育工作的一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教育教学理念的完善,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不断深入,新课改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值得每位教学工作者思考和探究。

(一)学科认识不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但是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下,不少学生、家长甚至部分领导和教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是“小科目”,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导致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德育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参与度普遍不高,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课堂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有的学生因为自身对学科的认识和性格特点,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

把课堂所学知识原理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如怎样孝敬父母、与父母发生矛盾应该怎么办等问题,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能够轻松答出要点,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却不能很好的运用,不能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经常发生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的功能没有体现。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把学生获取高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认为学生只要考了高分就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标志。

有些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注重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采用了灌输意味的理念;有时为了节省课时,会省略一些不是考试重点的内容,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知识点。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引言:近年来,“立德树人”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词,被广泛运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深入实践“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相关的具体做法。

一、“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1. 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心理变化较为明显。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讨论网络欺凌现象,引导学生意识到言论自由的限度,讲解网络法律,引导学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初中学生正处于敏感期,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善于通过实践来认识社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交通警察队等公共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的力量。

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初中学生处于法治意识的形成阶段,教师要通过课堂讲授对法治进行详细解释,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适用和不适用条件,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1. 从班级管理入手,打造良好的班风班纪良好的班风班纪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班会班会议、班级规章制度等方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培养团结互助、守纪守法的素养。

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分析案例的利弊得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

讨论作弊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作弊对个人和集体的危害,明确作弊的道德底线。

结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深入实践“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而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素养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立德树人理念被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和意义“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最早出现于《尚书·大禹谟》中,被后人奉为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现代社会,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道德人格。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立德树人理念的具体含义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和价值追求。

二、“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1. 强化教育的主体性与学生的参与性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需要通过鼓励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和参与。

在讨论道德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与体验教育相结合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实践教学和体验教育的重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参观社区、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解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义,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立德树人理念追求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法治观念的使命。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正确法治观念的重要平台。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能够增强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通过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德法修养水平,助力他们健康成长、积极进取。

1.2 立德树人理念的背景“立德树人”理念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一传统理念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并被纳入到现代教育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重要思想,更是对这一理念的精彩诠释。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了道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接受规范道德和法治观念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立德树人”理念的背景也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

“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科学、全面、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行雅博识,立德树人—板芙镇深湾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行雅博识,立德树人—板芙镇深湾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行雅博识,立德树人—板芙镇深湾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几年,学校致力于德育创新,以“行雅博识,立德树人”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教育,五雅,探索,实践一、更新理念,明确目标,构建“五雅”教育体系我们知道“雅”有“正规的,标准的”、“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意思,正好跟学校德育目标相一致,所以冠名“雅行德育”。

多年来,学校以“和雅教育,促进校园和谐、教师儒雅、学生文雅”为办学理念,鲜明地提出了“为了孩子的明天”这一校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学校以“倡导阅读,学博行雅”为着力点,以创建“和谐高雅人文环境”为载体,构建“五雅”教育体系,即通过“雅仪(文雅的仪态)、雅读(雅致的阅读)、雅行(高雅的行为)、雅趣(高雅的情趣)、雅志(高雅的志向)”的系列训练,培养雅正(合乎规范的行为正直的)高雅(风雅气质)的学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方面,学校以“育人为本,育德为先”为工作思路,以“做雅人”为目标,开展“练雅仪”、“践雅行”、“享雅趣”、“立雅志”等五雅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以及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另一方面,践雅行,出博学。

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倡雅读”,倡导自主无负担阅读,每学年设立读书节,使师生多一份睿智、多一份优雅、多一份学识、多一份情趣、多一份风范,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全面发展,个性张扬,涂亮学生生命底色素质教育既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这两者是统一的。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探讨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探讨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探讨发布时间:2023-02-28T02:17:20.58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彭成秉[导读]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在逐渐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

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各个学科都在朝着全方位、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因此,将德育渗透到实际的小学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彭成秉广州市番禺区南村教育指导中心摘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在逐渐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

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各个学科都在朝着全方位、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因此,将德育渗透到实际的小学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另一方面,小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打造出高尚的品德精神。

因此,只有将德育工作做好,才能够更好地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这也是由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德育;实施策略前言: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集中了历代优秀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要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得以不断地传承下去,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加强道德教育。

良好的道德观念是我们在当今世界立足的一个重要基石。

尤其是对学生而言,要成为一位有用的人才,就要将自己培养成一位多面手。

一、立德树人的意义从小学开始,对学生们进行良好的德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等特点,许多外在的因素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乃至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在此紧要关头,道德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

身为教育者,必须要将正确的三观传递下去,让学生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道德修养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石。

要走上正确的道路,就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把所有的知识都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要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低自己的姿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平等的关系下渗透德育教育。

育人为本、双核驱动——落实教师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与实践

育人为本、双核驱动——落实教师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与实践

育人为本、双核驱动——落实教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在把社会转变为人文深思、包容共融并在引领现代化发展方面取得持久成功的过程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非常明显,其核心就是“学德、立德”。

因此,立德树人依然是我们教育体制的行之有效的根据。

立德树人主要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健康的价值取向为导向,以教师的品德榜样和实践为主。

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无疑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体,通过他们的慎重教学和慷慨义务,可以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良性循环的桥梁,将有效的道德知识和良好的品格传递给学生,使之具备良好的社会品格和责任感。

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格和教学技能,以实教师立德树人有立足之地。

他们需要时时自觉地实践自身的品格,让自己的行为成为孩子们看到的榜样,使孩子们得到良好的根基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社会向善、仁义助人”的人格特质,让他们经常学会参加志愿者活动,承担当地的公益事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政府、家长、教师之间也要进行一致的联合行动,与社会各界和学校密切联系,形成“双核驱动”的良好形势,共同参与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

政府要注重教育发展,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社会福利保障,以便能给全社会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家长们要全方位的支持孩子的学习,教养他们做一个有良好品格的人。

而教师则要全职投入,不断提高自我素质,重视社会责任感,多做一些义务性慈善活动,在真正做一个慈善向善的人。

总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体现了多方发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社会共同福祉,也是我们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积极进程。

只有立德树人,才能形成良好的信念,构建一个有道德的、智慧的、健康的社会,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与探索管理•理论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乾安县第一中学姜学臣王玫英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 幸福成长,实现教学效益更大化,是我们不断破解 的现实课题。

为此我们确立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 念,全面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围绕“走无声、站有 样、言有理”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素养得 以全面提升。

_、建构“生本德育”教育体系
在学校德育体系建构中,我校确立了双线平行 的德育机制。

一是以德育副校长一政教处一班主任 为主体的常规德育体系,每天负责班级常规工作检 査考核,考核结果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主 要是致力于学生自我管理,以此构建“零距离、长 效应”体系,就是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 起,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的宣传教育,抓 小抓细、抓真抓实,在学生内心深处培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二是以教学副校长一教务处一任课教 师为主体的学科德育渗透体系。

以学生的学习生活 为着眼点,传授给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以学生的 自我建构为主,以实现学生更好地成长,进而提高 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 打造德育活动平台
我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开展不同 形式、主题、内容的活动,对塑造学生品质,养成 优秀的习惯,起着加油和助力的作用。

一是利用纪 念日进行的“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活动已成常态 化;二是利用传统节日进行的“我心与中国梦同行”的主题活动已具网格化;三是“让生命与爱同行”的感恩教育在触动学生心灵,营造温馨家庭,构建团结 班级和谐校园主旨活动中已显生命化;四是每月一 期的“校园之星”评选已达规范化;五是以“珍爱生 命”为主题的学生安全演练已成样本化;六是以兴趣 小组为存在形式的“精品”社团规范化;七是法制教 育精细化;八是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

三、 营造以生为本的德育课堂
生本课程是以生为本的课程,使课堂成为德育 的主渠道,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生本课堂生 态化、德育化,是我们教学工作中投人精力最大、研究时间最多的模块之一。

为了使课程建设具有 可操作性与生命力,真正变“师本”为“生本”,使学生“吸收”和“释放”的两大功能作用明显,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究。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
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
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孩子们一旦得到更
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 明、更有悟性。

为此我们实施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 “136”有效教学模式:“1”是指“一个核心”,
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生动脑想、动手练、动口 讲,以期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3”是指“三个途 径”,B P“备课”“导学”“反馈”;“6”是导
学案基本结构的“六个环节”,即“导学引航、研
读教材”“预习反馈、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 论解疑”“展示互评、深化理解”“自我检测、允 许差异”“反思梳理、完善提升”。

走出了有自己
特色的课堂有效教学之路,营造出了民主、平等、
激励、和谐的绿色课堂环境,真正体现教育是启发
人性过程、教学是培养人格过程的思想,从而达到
了建构学科德育体系的目的。

开设师德功能课是我
们生本课程的又一亮点,这一课程开设的意义是消
除师生间内心深处的阻隔,增进师生间相互深度了 解,有效提升师生友谊的质量,很好地发挥了“亲
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

四、构建校本教材
我们形成了 “师生为主体,家校为两轮”的格 局。

教师、学生是文本和活动形式的策划设计者,
家长、学校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目前我校7年级师 生已创立了八个“精品”社团,以“冀枝叶”文学 社团成员为主力,编写了《翰墨•井方情》《文明
礼仪大家做》《唱响英文歌曲》等教材。

其中《翰 墨香•井方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史料详实,
是一本能使人们了解乾安历史沿革、民风习俗等概 貌的教材,在这本教材编写中,大部分学生参与了
材料收集、信息整理等工作,学生的热情得到了极 大释放。

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永无止境,我们将一 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每项工作,切实追求《乾安一 中赋》中所言的“生本教育,为师生共长筑就新长 廊,为实现梦想注入正能量”的目标,用我们的真 诚与执著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厚实基础。

(作者姜学臣系全国和谐德育先进工作者,市
骨干班主任、优秀教师,王玫英系省骨干教师)
【编辑:别晓梅】
JILIN EDUCATION |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