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概述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
大一地球概论笔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球的基本情况: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质量、自转和公转等基本参数。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的气候分布,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气候系统: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水文、生物和冰冻圈等子系统。
同时,也会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地球的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同时,也会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资源分布和利用,以及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等。
同时,也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6. 地球科学的方法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模拟和模型等。
同时,也会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和技术。
地球科学1
海底扩张学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赫斯和迪茨 创立。认为大洋中脊是新地壳形成的场所,熔融的地 幔物质不断沿大洋中脊轴部向上涌,形成新海底在此 过程中,磁颗粒像一个个小磁针一样,与当时的地磁 场平行。随着岩层冷凝,并向两侧运动。新形成的岩 层会按新的方向磁化,于是产生了大洋中脊两侧交替 出现的磁条带。
大 陆 边 缘 岛 弧
返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 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等大江大河 的入海口都是在北纬 30 °线上。这一地带 穿越世界最高的地方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 也穿越世界最深的海沟-西太平洋的马利亚 纳海沟,经过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撒哈拉大 沙漠以及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还要经过大 西洋上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区,还有我国 黄山、庐山、峨眉山等。地球物理学家们认 为,沿着北纬 30 °发生的种种神秘现象的 起因出自地球内部,可能是地球磁场、重力 场和电场以及其它物理量的差异所致。 返回
返回
大陆漂移原因
由于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因此而造成地球 赤道膨胀部分对泛大陆的额外吸引力,陆块 缓慢地由极地附近向赤道地带移动在漂移过 程中,引潮力作用影响,泛大陆在漂移的同 时,还作一种自东向西的相对漂移运动。泛 大陆的解体始自石炭纪,经二叠纪、侏罗纪、 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多次分裂漂移,形成现在 的七大洲四大洋。
返回
灾变论
居维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白垩纪和新生代 地层时,发现不同的堆积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层理类型和化石这种独特的见解被称为灾变 论。居维叶开创了地质学的一个英雄时代。 由于居维叶的突变论被视为神秘主义所以 赖尔的渐变论一百多年内成为地质学中的信 条。然而 1963 年,德国古生物学家辛特沃 夫发展题为“新突变论”的文章,以及撞击 坑和铱异常的发现让突变论东山再起。
地球概述
半球的划分
1、 根据西经 20 和东经 160 的经线圈,把地球 分为东西两半球;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 非 洲和 欧 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赤道
0 0
2、
把地球: (1)所有的经线都是 半圆 ; (2)所有经线的长度 都相等; (3)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2、经度: (1)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叫做 本初子午线 ; (2)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 180 度; (3) 以东的为东经,用 E 表示; (4) 以西的为西经,用 W 表示; (5)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经度数值 逐渐 增大 。
地球概述
地球的形状
1、地球是一个 两极 部位略扁的 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相差 很少,只差了 21 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 米。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4万 千米。
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形状: (1)所有的纬线都是 圆 ; (2)所有纬线的长度 不相等; (3)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2、纬度: (1)赤道的纬度是 0 度; (1)南北两极的纬度是 90 度; (2)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 增大。 (3) 北半球是北纬,用 N 表示; (4) 南半球是南纬,用 S 表示。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0 0 (1) 0 --30 为低纬度; (2) 300--600 为中纬度; (3) 600--900 为高纬度。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第1章 地球
通常所说的地球的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所圈定的形状。
大地水准面----设想的平 均海平面作自然延伸穿 过大陆地区,构造出的 一个光滑连续的封闭曲 面。
大 洋
平均海平面
大 陆
大 洋
平均海平面
大地水准面
图1 大地水准面示意图
北极
10 0 -30 m
地球的实际形状是夸大的梨形(如 右图):南北两半球不对称,北极凸 出约10m,南极凹进约30m。地球 的外形是其内部特征的反映: 第一,地球接近于旋转椭球体, 说明地球具有一定的塑性,是地球 自转离心力作用的结果。 第二,地球的实际外形与旋转椭 球体并不完全重合,说明地球内部 物质是不均匀的。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地球表面高低不平,以平均海平面为界,分为海洋和大陆两 大地理单元(其中65%的陆地分布在北半球——称陆半球;35% 分布于南半球——称水半球) 。 海洋:总面积3.61×108km2,占地表面积的70.8%,平均深度3729m,最深处是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m)。 大陆:总面积1.495×108km2,占地表面积29.2%;平均海拔 高度为875m,最高的是珠穆朗玛峰(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 拔 8844.43)。
2.大爆炸理论 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 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至少是在120~150亿年以前,宇宙及空间本身由 这个点爆炸形成。
二、太阳系的起源
1.灾变说 太阳系是在一次突然的巨大的剧变中产生的,太阳先于行星和卫星形成 。 2.星云说 整个太阳系包括太阳都是由同一块星云物质凝聚而成的。
2 、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地球表面的最大洼地,约占海底面积的一半,一般水深 为4000~5000m(平均3700m)。洋盆中平坦的部分称深海平原,坡度 一般只有万分之几,最大不超过千分之一。洋盆中连绵起伏的小山丘叫 深海丘陵,多为馒头状,相对高度仅数十至数百米。
八上地知识点总结
八上地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构造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星球,它的赤道直径要比极轴直径长。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壳,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地核由内外核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1. 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年完成一次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三、地球的地理环境1.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呈现出多样性,受到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暖流等因素的影响。
2. 地球的地貌:地球上有大陆、岛屿、山脉、平原等不同的地貌特征。
3. 地球的水文:地球的水文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水的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四、地球的人文环境1. 人口的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
3. 地球的文化:地球上有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它们相互影响、交流、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五、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的宝藏,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它们是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应该加强保护和恢复,建设美丽的家园。
六、地球的灾害1. 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它们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2.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七、地理技术1. 卫星导航:卫星导航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得知自己的位置和前方的路况,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2.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可以在航拍、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地理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以上就是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地球的知识资料
有关地球的知识资料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唯一一个行星。
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 1.496亿公里。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千米,地球的表面被70%的水覆盖,故有“蓝色星球”的美誉。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5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900千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为固态。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地球最底层的大气层,约占整个大气层的75%。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7万到5万千米。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主要起到屏蔽紫外线的作用。
热层是最外层的大气层,高度约为500千米以上。
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每个洲都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地球上还有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大峡谷、喜马拉雅山脉、亚马逊河等。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也是地球的主宰者。
人类对地球的
影响日益增大,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亟待解决。
地球也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人类应该珍惜地球,保护环境,共同呵护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地球的繁荣和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未来。
地球上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知识点总结地球的构成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表面积约510 million平方公里。
地球由多层次的结构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部分,其中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地壳的厚度约在5到70公里之间不等。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由部分固态和部分流体组成,它的厚度约为2850公里。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分为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内核的直径约为1220公里,外核的厚度约为2300公里。
地球的外部是由地球大气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水蒸气等气体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的速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左右,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造成了一天和一年的时间单位。
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气候主要由太阳的辐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形和海洋等因素共同影响,地球的气候包括了各种气候类型,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气象是研究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科学,气象学家利用各种观测设备和模型来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以帮助人们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了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系统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服务,包括食物、水、氧气和气候调节等。
地球的资源地球上的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矿产资源包括了各种金属矿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资源被用于工业生产和能源供给。
能源资源包括了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被用于发电和供暖。
水资源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资源,地球上的淡水主要分布于河流和湖泊中。
生物资源包括了各种动植物,它们提供了食物、药物和原材料等。
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上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等。
地球地理知识点
地球地理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地理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地球地理知识的一些重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岩石和土壤构成;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外核是地幔下面的一层,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
地球自转的时间为一天,即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公转时间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为椭圆轨道,这也是导致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
三、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分割成若干个大板块和小板块,这些板块可以随着地壳的运动而发生平移和碰撞。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四、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空气层,它包含了各种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大气圈在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和小行星撞击的同时,也起到了调节地球温度的作用。
地球上的气候是不同地区长期的天气现象的统计结果,主要由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以及地形等因素影响。
五、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水在各个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了地球上的湖泊、河流、海洋、冰川以及大气中的水蒸气等。
水圈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资源来源。
六、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受到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七、地球上的人口与城市化地球上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分布也呈现出巨大的不均衡性。
世界上的超大城市不断涌现,城市化现象普遍加速。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给地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平衡人口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有关地球的知识资料
有关地球的知识资料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位于第三轨道上。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公里,重量约为5.97×10^24千克。
地球由不同的地理区域组成,包括大陆、海洋和极地。
大陆是地球表面上的陆地部分,分布在不同的洲际上。
目前,地球上共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这些大洲各自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
海洋是地球表面的水域部分,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以上。
地球上共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海洋对地球的气候、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极地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包括北极和南极。
这些地区的气温极低,几乎没有植被生长。
然而,极地是一些特殊的生物栖息地,如北极熊、企鹅等。
此外,极地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科学家们通过对极地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
地球的气候因地理位置、纬度和海洋气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地球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这些气候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地球上还存在着许多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石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工业生产和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然而,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使用这些资源也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等。
只有人类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让后代子孙能够继续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活。
世界地理百科精要笔记
世界地理百科精要笔记1. 地球概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有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地球上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也称南极洋)和北冰洋。
2. 主要地理分区与特点:亚洲:面积最大,拥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以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
非洲:撒哈拉沙漠位于其北部,赤道横贯中部,有许多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尼罗河、刚果河等重要河流。
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以及最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最高峰为丹佛山。
南美洲:亚马逊雨林覆盖广袤,安第斯山脉贯穿南北,伊瓜苏瀑布和亚马逊河等地标性自然景观丰富。
南极洲:唯一无人定居的大陆,气候极其严寒,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欧洲:地形多样,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其中,地中海沿岸国家众多,气候温和湿润。
大洋洲: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周边岛屿组成,珊瑚礁生态系统以大堡礁最为著名。
3. 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砍伐和湿地退化严重。
资源分布不均,引发能源和水源争端。
4. 自然资源分布: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俄罗斯、北美、拉丁美洲等地。
煤炭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国、美国、印度等国。
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等在全球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5. 重要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亚洲到欧洲的航程。
巴拿马运河则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对全球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1地球的形状
好望角
新航路的开辟
America
1492年(意)哥伦布 -(西班牙国王支持)
好望角
1519-1522年 (葡)麦哲伦 (西班牙国王支持)
新航路的开辟
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
地球的大小
为什么把地球仪 做成正球形?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球概述视频
哪些事实可以证明 地球是球形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练习册P1 二
练习册P1 三
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 在岸上看驶来的船 • 登高望远 • 日食月食 • 环球航行 • 卫星照片 • 星体高度,一些星出现了,而另一些星不复可
见,曲面还不一定就是球面
新航路的开辟
1497-1498 (葡)达 ·伽马 1487-1488 年 (葡)迪亚士
1、1地球概述
中国古代:
天圆似张盖 地方如棋局
第一个明确主张大地球形的则是东 汉时期的张衡(公元78—139)
• 他在《浑天仪图注》中说:
•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
地如鸡中黄……天之包地,如 壳之裹黄。”
古代人类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 古巴比伦人认为宇宙是一个闭合的箱子,
大地是这个箱子的底板; • 古希伯莱人认为大地是一块平板; • 古印度人认为大地是大象背负的半球; • 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由一条大洋河环绕的 圆盾; • 古俄罗斯人认为大地是由三条鲸驮着的圆 盾,
地球与宇宙
地球表面形态
01
02
03
地形地貌
包括山地、高原、平原、 盆地、丘陵等。
水域
包括海洋、河流、湖泊、 冰川等。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多样,植被分布 广泛,构成地球表面的重 要生态系统。
地球自然资源
01
02
03
04
矿产资源
包括金属矿产(如铁、铜、铝 等)和非金属矿产(如煤、石
油、天然气等)。
水资源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人类 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导致 四季更迭。
地球结构组成
地壳
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厚 度从5到70千米不等。
地幔
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镁、铝 等元素构成的岩石层,占地球 体积的84%。
外核
地幔之下的液态层,主要由铁 和镍组成,地球的磁场由此产 生。
内核
地球最中心的部分,为固态, 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吗?
寻找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介绍在宇宙中寻找外星生命的方法,包括通过观测恒星光谱、探测行星大气成分等途径来 寻找外星生命的迹象。
外星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可能性
探讨外星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如稳定的恒星光照、适宜的行星轨道和大气成分等,以及 这些条件在宇宙中的普遍性和稀有性。
与外星生命交流的尝试与挑战
地球与宇宙
汇报人:XX 20XX-02-05
目 录
• 地球概述 • 宇宙概述 •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 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 宇宙探索技术与方法 • 地球与宇宙的科学问题
01 地球概述
地球基本特征
形状与大小
地球为圆形或椭圆形,平均半径 约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
地球的运动
•
• • • •
•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 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②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 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 即为时区差。简言之: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相加。 ③求区时: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 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节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 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 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地球的公转
• • • • 1.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划分
1.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 2、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从黄北极看,是按逆时针方 向公转的,即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 的长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1 恒星年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4、如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 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 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地球轨道总长度是 940,000,000千米,因此,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就是每年9.4亿 千米,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了9.4亿千米,即每秒钟 29.8千米,约每秒30千米。
真正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真正的地球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也是太阳系内的第三颗行星。
它是一个充满了奇迹和神秘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点,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气候和环境等方面。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
在内部,地球可以分为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
其中地核和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下地幔和上地幔主要由硅和镁组成,地壳则主要由氧、硅、铝和铁组成。
地球的外部结构主要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氧和微量气体组成,水圈包括海洋、湖泊和河流等,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的地理特征包括大陆、海洋、山脉、河流、湖泊等。
地球上有七个大陆,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地球上还有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地球上的山脉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河流包括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黄河等。
湖泊包括美国的五大湖、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等。
气候和环境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其中包括地球的轨道倾角、地球自转、大气层成分、海洋地形等。
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地球的环境是我们居住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地球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保护地球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地球的破坏。
地球的历史和未来地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地球上有许多古老的地质痕迹,包括古老的岩石、化石等。
地球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地球的保护和治理。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建设可持续的城市等。
总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需要尊重地球、保护地球。
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气候和环境都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关心的事情。
希望通过学习地球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保护地球、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地球有关知识点总结
地球有关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直径约为12756公里,赤道周长为40075公里,极半径约为6357公里。
地球的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略扁的椭球体,这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它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层可以保护地球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还可以起到保温和屏蔽宇宙射线的作用。
同时,大气层还能够滋润植物生长,维持生态平衡。
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都依赖于大气层的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好好保护它。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地球的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污染。
地球的地壳活动地球的地壳是不断活动的,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板块运动等现象。
这些地质活动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有时候地震和火山喷发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对地质灾害有所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资源和服务,如食物、清洁空气、水资源等。
然而,这些自然环境也正面临着着严重的破坏。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全球气候的变化。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地球的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是不断变化的,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
然而,近年来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干旱等。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缓全球气候的变暖,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地球的资源利用地球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包括矿产、森林、水资源等。
地球的历史简介(一)2024
地球的历史简介(一)引言概述:地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形成时期。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地球经历了多个重要的时期和事件,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地球。
本文将从地球的形成开始,分别介绍地球的演化、地质时代和重要的地质事件、生命的起源以及地球的演化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1.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太阳系的形成:约46亿年前,太阳系从巨大的气雾云中形成。
这个过程由于引力和旋转而导致云气逐渐聚集成太阳和围绕它的行星。
- 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形成于约45亿年前。
它是由宇宙尘埃和气体云块聚集形成的。
- 地球内部构造:地球由内部核心、外部地幔和地壳组成。
核心由熔融金属组成,地幔由岩石和熔融岩石组成,地壳是最外层的薄壳,由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组成。
2. 地球的地质时代和重要的地质事件- 地质时代的划分:地球的历史被划分为不同的地质时代,根据地球上岩石的年龄、化石的种类和其他地质证据来界定。
- 重要的地质事件:地球的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如超级大陆的形成和破裂、冰河时期的出现和消失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3. 生命的起源- 原始地球的环境:早期的地球环境极端恶劣,有高温、强烈的辐射和缺氧等特点。
- 生命的起源假说:有多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设,包括原始生命来源于海洋中的化学反应,或者外来生命形式来自太空。
- 生命的出现:大约在38亿年前,简单的微生物开始在地球上出现。
4. 地球演化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气候变化:地球演化导致了大气中气体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如冰河时期和温室效应等。
- 土地变化:地球演化也导致了地球上陆地的变化,包括大陆的移动和地壳的隆起与下沉,从而对生物的栖息地产生影响。
- 物种演化:地球演化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推动了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形成。
总结:地球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它的形成开始,经历了地质时代和重要的地质事件,影响了环境和生物的演化。
通过研究地球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发展和变化,为我们当前的环境和生物进化提供有益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1034米, 宽度一般小于100公里,延伸 达数千公里。
4. 大陆边缘
——大陆与大洋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占海底面积的 22.3%。
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1)大陆架:或陆棚,指大陆周围较平坦的浅水海域,是大陆
在水下的自然延伸部分,从低潮线开始直到海底坡度显著增大处为 止。最早由H.R米尔(1887年)提出和使用。 特征:地势平坦,坡度<0.3°,平均0.1° 水深平均133米,一般<200米,从30(北美东海岸)-550米(北冰洋巴
1.洋脊和海岭
一般海底的山脉叫海岭。贯穿洋盆,呈线状延伸几千 公里的海岭。 洋隆:顶部中央裂谷不明,地震和地壳运动较弱。 洋脊:呈线状延伸、顶部有中央裂谷,常发生地震和地壳运动。
(1)大洋中脊常高出海底约13公里,顶部水深2-3公里,有 些露出水面成为岛屿,如冰岛。 宽度不一,可达3-4千公里,总 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32.8%; (2)据观察,某些中央裂谷正缓 慢溢出高温的类似岩浆的物质, 含多种金属元素;
地球表面高低不平,以平均海平面为界,分为海洋和大 陆两大地理单元。(其中65%的陆地分布在北半球——称陆半 球;35%分布于南半球——称水半球。)
1.海洋:总面积3.61×108km2,占地表面积的70.8%,平 均深度-3729m,最深处是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m)。
2.大陆: 面积1.495×108km2,占 地表面积29.2%; 平均海拔高度为875m,最 高的珠穆朗玛峰,其海拔 高度为: 8844.43m(2005.10.9公布)
(三)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矿物学、岩石学、地
球化学、结晶学等;
2.研究地球结构,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形成发展变化规律:
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等;
3.研究地球形成历史演变规律性: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
学:
4.研究各种矿产形成分布规律及对其调查勘探的理论和方法:
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找矿勘探地质学、
——位于大陆边缘于大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是地球表面的 最大洼地,占海洋面积的45%。水深4000-5000米,平均3700米; 其中分布有海山、海岭、深海丘陵、海底平原、深海盆地等地貌类型。 ,有较厚沉积物;
3.岛弧与 海沟
岛弧——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 布的火山列岛。 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 海沟——岛弧靠大洋一侧的海底 巨型凹槽(深度超过6公里, 全球海沟近30条)。
6.洼地和裂谷:
洼地:高程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区。
艾丁湖——中国最低的湖泊,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
裂谷:大陆上由构造断裂 控制的规模巨大的线状洼 地。延伸达数千公里,宽 数十公里,两壁或一侧为 断崖。
东非大裂谷:
全长6500公里,有一系列 峡谷和湖泊组成。
(二)海底表面形态
海底面积约占地表面积的71%,海底地形或洋底地形与陆地地形类 似,有比大陆更广阔平坦的平原,也有更险峻、宏伟的山脉和陡深 的峡谷,但形态相对简单。
地质学基础
绪
论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地质学——是指研究地球(目前特别是研究地壳)的一门 自然科学。 地球科学——是指一切与地球有关的科学的总称。除地质学以
外,涉及地球科学的还有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地质学着重研究地下,地 理学着重研究地表,生物学着重研究地表有机界,气象学着重研究地球的大气圈,天文学 着重研究天体并从天体的角度研究地球及地球的起源。
伦 支海),
平均宽度:75公里,北冰洋巴伦 支海1300公里,日本列岛大陆架, 仅4-8
公里,有的地区完全消失(拉丁美洲西海岸)。
资源:丰富的水产和矿产,丰富的油气资源及未来资源开发 区。
我国海域:
大陆架宽:
渤海
黄海
44
东海
76 560
南海
55 278公里
平均水深: 18 全大陆架
(2)大陆坡:指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部分
3、理解与记忆;
4、会看图作图; 主要参考书
1.《构造地质学基础》 ,陆可政等编,1996年。 2.《普通地质学》 ,徐成彦、赵不忆主编,1988年。 3.《地球科学概论》,吕洪波主编。
第一章
我国古代(公元9年)以前,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天圆地方说。 东汉张衡(78-139):“浑天” 说,“天如蛋壳,地如蛋黄” ——球形 1672年,法国天文学家“里舍” 认为:地球是扁的椭球体。 牛顿:地球是旋转椭球体。 卫星上天后,据卫星轨道分析测 算,地球形状为:扁率不大的三 轴椭球体。
工程地质学等;
5.研究防范灾害,保护环境及利用环境方面内容:地震地质
学、环境地质学及旅游地质学。
二、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的特点
(l)空间的广泛性与微观性
广泛性:地球的周长超过4万km,表面积超过5亿km2
微观性:地质学要研究矿物晶体结构等。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非均质体。
地球概述
棕色的非洲和沙特阿拉伯
第一节 地球的表面特征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地水准面——是指平 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 所形成的光滑连续的封 闭曲面。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即指 大地水准面的形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 小。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于1975年公布了修订 的地球参数如下: 赤道半径(a) 6378.140km 两极半径(c) 6356.755km 平均半径(R) 6371.004km 扁平率以(a-c/a) 1/298.257 赤道周长 40075.36km 子午线周长 39940.670km 表面积 510070100km2 体积 1083157900000km3 平均密度:5.52克/立方厘米
特征:
坡度较大,平均4.25°,最陡35-45°(最陡:位于斯里兰卡 附近珊瑚礁岸外侧) 水深:200-3000米,一般不超过2000米; 宽度:平均28公里,从20-100公里不等; 特征:有许多两岸陡峭、高差大(数百—数千米)的海底峡谷。 资源:大陆坡下部存在巨厚的沉积, 含丰富的有机质,可能形成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 成因:多数人认为系浊流成因。
(3)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洋中脊的轴部,常发育巨大的中央裂谷,深1-2公里,宽 度13-48公里; (4)洋中脊常被一系列与轴斜交或垂直的断裂错开:如大西洋洋脊错开达300500公里。
大 西 洋 洋 脊
东太平洋洋脊的中央裂谷不明显,两侧斜坡较平缓,地震活动和地 壳运动较弱,称为洋隆。
东太平洋洋隆
2. 大洋盆地
3. 地球表面,高低不平——两个台阶,有海洋、陆地、高 山等。
(一)大陆地表形态 大陆上最具特色的地形——高山峡谷地貌
大陆地表形态
1.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山脉:呈线状延伸的山地。 山系:在成因上有联系的若干相邻的山脉的综合体(如:天山山系)。
最为壮观的山系:相对高差3000-5000米。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四、本课程的性质、内容、重要性和学习方 法
性质:基础性; 内容:地球概述、地质作用、矿物、岩浆岩与 变质岩、沉积岩、沉积相、古生物、地 层、地质构造。 重要性:石油与天然气储存于深埋地下的岩石 孔隙、裂隙之中,油气藏作为含有油气 的地质体是将来主要的研究对象等。
学习方法:
1、培养兴趣.
2、想象与推测;
第二节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压力 (105×MPa) 0
包括:密度、压力、重力、温度、 磁性及弹塑性等
一、地球的密度
地球平均密度:5.52g/cm3 2000 3,海水 实测:地表的平均密度为 2.7g/cm 的密度为1.028g/cm3, ——推测,地内必有密度更大的物质。
根据地震波在地内的传播速度推断:
——环太平洋山系
名称 极高山 高山 中山 低山 海拔高度 〉5000米 5000—3500米 3500—1000米 1000—500米 切割深度 〉1000米 1000—500米 500—200米 200米± 举例 喜马拉雅山脉主体 昆仑山脉等主体 秦岭、大巴山脉主体 中、高山的较低部分
2. 丘陵:
它是指用现在观察到的自然规律去解释地史所发生的同类过 程的一种历史比较的方法。
三、地质学研究的工作程序
(l)资料收集 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各种数 据、样品和其它资料(包括野外调查、仪器观测、 已有的各种资料和成果等)。 (2)归纳、综合和推论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纳、综合, 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推论。 (3)推论的验证 通过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来证实或检验推论是 否正确,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错误,提高 认识,总结规律。
火山爆发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地球演化至今经历了复杂的过程: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地表常温、常压状态下的作用过程,也有地下 深处高温、高压状态下的作用过程
各种自然过程受地区性条件的影响而具有地区 的差异性。 但是,这些复杂的自然过程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它们都具有其发生、发展的条件和过程,都具有一 定的规律可循,这正是地球科学工作的重要研究任 务。
(3)大陆基:是指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坡地。 特征:坡度小,5′-35′; 水深:2000-5000米; 宽度:可达1000公里; 分布: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不甚发育。是浊 流和滑塌作用在陆坡坡麓堆积而形成的平坦地形; 资源:有厚层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具备油气生成的条件, 其中含砂层是储集油气的理想场所。
4. 高原:
——是指海拔高度〉600米,表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区。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海拔750米,500多万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