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呈现出“鱼龙混珠”的特点。
背景介绍山东省地处华东经济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农业资源和工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山东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投资环境良好,产业结构较为优化,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这种差异化发展状况不仅影响了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中西部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深入分析和探讨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1.2 问题提出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均衡现象,一些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另一些地区则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这种地区经济增长差异不仅影响了地区间的竞争力,也影响了整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
问题提出: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存在,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差异给地区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来解决地区经济增长差异问题,实现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的整体发展。
2. 正文2.1 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分析一、资源禀赋差异山东省地处黄河入海口,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各地资源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不同,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东部地区拥有优质的海洋资源和气候条件,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明显;而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受地理因素和经济基础设施限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二、区位条件差异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黄河三角洲、渤海湾和山东半岛等重要地理区位优势,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区位条件差异也是导致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1 ・ 41
21 0 2年第 5期 区域经 济研 究 20 2 1 06— 0 0年 基 尼 系 数 分 别 为 0 25 、 . 8 1 . 9 1 0 24 、 023 024 0 257, 果 发现 区域 间发 展 差距 .72、.66、.68 结 在 近 5年有逐 渐减 小 的趋势 , 然 2 1 区域 间差 虽 00年 距 有所 增 大 , 也 在 国家 区 域 经济 差 距 警 戒 线 0 4 但 .
本文是张志元 主持 的山东省政府委托课题 “ 山东 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研究” 鲁政研发  ̄O 1 3号 ) ( 2l ] 的阶段性成果 。 [ 作者简 介】 张志元 (9 3一 ) 男 , 16 , 山东青州人 , 山东财经大学 区域经 济研 究院院长 、 融学院常务副 院长 、 授 、 金 教 管理学 博士、 经济学博 士后。主要研究方 向: 区域经济与 区域金 融 、 投资银行 与资本市场 。
体来看 , 山东省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呈提高趋势 , 但
与长 三角 地 区相 比 , 存 在 不 小 的差 距 。2 1 长 还 0 0年 三角 经 济一体 化 指数 为 0 0 1 32。 .52 _ J 2 区域 经济 发展 差距 .
区域 经济 发 展 差 距 保持 在 一 定 的 限度 内 , 发展 就是 协 调 的 。区域 经 济 发展 差 距 越 小 , 协调 程度 就 越 高 。运用 全省 各地 级 市 的人 均 G P数 值 , 用基 D 采 尼 系数 计 算 全 省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差 距 程 度 , 出 得
计 算 出 的 20 2 1 06— 0 0年 5年 的 一 体 化 指 数 分 别 为
02 6 、.0 5 0 2 57 0 235 0 185 .0 5 0 2 7 、 . 0 3 、 . 0 7 、 . 9 7 。从 总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动研究
自改革开放 以来 ,东西部地 区之 间的国内 生产总值,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均呈 不断扩大之势,年均增长速度东部地区较之西部 地区高 1 个百允 , 4 1 1 总量差距平均每年扩大 8 14 7 2 亿元; 财政收入的总量差距平均每年扩大 3 1 亿 元; 18 人均 国内生产 总值 平 均每 年扩 大 3 0 3元; 51 人均财政收入平均每年扩大 1 1 元; 03 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扩大 5 3 7元。 1 无论是从 山东的东、西部之间的地 区发展表现在经济总量 上的差异还是表现在经济增长幅度的差异来看, 山东地区经济差异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日 。 2区域差异因素分析 2 . 1自然与历史条件因 自然环境 的差异是形成经济发展水平不平 衡的重要基础, 而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区位和资源 上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矿 产资源丰富且易 开采, 滩涂浅海资源潜力 巨大, 多数地市气 温和降 水条件适合农业发展海岸线长而曲折, 良港发育, 处子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区位条件十分优越而西 部 内陆地区位置偏远,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地形虽 以平原为主, 但待开发和难利用的国土面积较大, 资源开发的配套条件也较差, 较效益高的产业性 比
—
聊城 、 德州、 滨州、 菏泽四市设市城市个数仅 占全 首先 ,据统计由于西部地区的资源条件 、 地 省比 重的 1. , 4 %仅相当于东部的 2 %城市密度仅 理环境和历史因素等造成的基础差距占目前差距 6 8, 相当于东部的四分之一且 城市化水平比全省平均 的 1. %。因此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对 82 4
一
山东省位于我 国东部沿海地区, 地处黄河下 游, 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大省之一。 从经济经济发展 程度来看 , 东西差距较大, 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 个缩影 , 严重影响了山东省 由 经济大省向经济 强省 、 经济富省跨越 的步伐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 展的前提下 , 研究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变 动及其决定因素 , 合理有效地解决区域差异现状 , 有利 于山东省 国民经济快速、 健康 、 稳定 、 协调发 展, 对于山东省“ 和谐社会” 的构建和科学发展观 的落实以及早 日迈向经济强省 , 具有深远的意义目 。 l山东省 区域发展差距现状分析 1 从经济发展水平 . 1 根据有关专家选取的经济规模类 、 产业结构 类、 经济效益类 、 经济外 向程度类 、 城市化水平类 等指标综合评估山东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可划 分为三部分’ 其中高梯度包括青岛、 济南、 淄博 、 烟 台、 威海 、 潍坊、 东营, 中梯度包括泰安、 枣庄 、 济宁、 莱芜 、 照, 日 低梯度包括I沂 、 临 德州、 滨州 、 、 聊城 菏 泽。以下简称高梯度 、 中梯度、 低梯度m 。 表 12 0 0 0年山东省 1 7地市相关经济指标比较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
一
、
引 言
表一 : 四大 区域 划 分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重 大的战略问题 ,
从2 1 世 纪初 的 “ 三个 突 破 ” ( 即“ 东 部 突破 烟 台 、 中 部 突 破济 南 、 西部 突破 菏 泽 ” ) 到 今天 的 山东 半 岛蓝 色 经 济 区 和 黄河 三 角 洲 高 效 生 态 经 济 区 的建 设 , 区域 经 济一直 在 扮演 着重 要 角色 。某种 意 义上 , 区 域经 济 能 否协 调 发 展决 定 着 山东经 济 的未来 。 山 东 的 区域 经 济发 展 呈 明显 的东 中西 差 异 .整体 上
山东 省东 中西 部经 济 发 展存 在 差 异 是 客 观事 调查 的人 口 . 也有 公 安 户籍 人 E 1 . 有 些年 份 则 只有 实. 但 这样 只按 地 理特 征 划 分 比较 笼 统 , 无 法体 现 公安 户 籍 人 口统 计 . 为 了统一 标 准 . 这里 只 采用 公 行 政 区 划 和 政 策 策 略 对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影 响 , 因 安户 籍人 口口径 其 中各 区域 人均 G DP的计 算是 此 这 里 把 自然地 理 特 征 和 行 政 区划 结 合 起 来 . 将 通过 各 区域 总 G D P除 以总人 口计 算 的 . 各 区域 总 山东 划 分 为 四个 区 域 : 山东 半 岛 ( 鲁东 ) 、 鲁中、 鲁 GD P是 各 地市 人 口与 人 均 GD P的乘积 的 和 . 各 区
鲁中 济南 、 莱芜、 潍坊 、 淄
博、 泰 安
鲁 南 济 宁 、 菏泽、 枣庄 、 临 沂
、
1 8 % ຫໍສະໝຸດ 2 7 . 1 O % 日照
3 5 %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1 引 言 .
现 出加速度增长 ,一直持续 ̄ 2 0 年 。 U0 6
表1 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 ( 人均G P 区域差异主要指标值 ( 9 8 0 7 D) 1 9  ̄20 年)
年份 GP D 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19 98 1 9 99
2 0 00
山东省是 中国的人 口与经济大省 。改革开放 以来 ,山东省 步入经济快速发展 的时期 但与此 同时也伴随着诸 多问题 :经 济 实力大而不强 、经济 结构不甚合理 、地 区产业结构雷 同和 区 域 经济发展差异 日趋扩 大等 。这些 问题 已构成 山东省经 济进 一 步稳定 、健康、持续发展 的制约因素 。尤其 是区域经济发展 差 异 的 日益扩大也引致 了区域 间的一些社会 和民生 问题 ,如果不 及 时采 取有效措施 ,差距将 会继续扩大 ,最后会影 响整 个经 济 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 背景下,本文运用加 权变异系数 、基 尼系数和 泰尔指数客观分析 山东省的 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及 引起 差异的原因 ,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 山东省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对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的实证分析 ,先从 山东省 1个 7 地级市之 间的经济差距进行 比较 分析入手 ,发现 山东省经济 发 展 的现状具有 明显的梯度差异 ,主要体现为东 、中、西三大 区 域差距 ;然 后对 该三大 区域进行 分类 比较 ,以从宏 观上更好地 把握 山东省经 济不平衡发展 问题 ,进 而为制定 山东省各地区协 调发展政策奠定基础 _。 1 ] 为消 除人 口规模差异 的影 响而使地理 区域 间的经济发展水 平具有可 比性 ,本文采用区域人均变 量指标来衡量 区域 经济差 异情况 ,即 以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 ( N )或人均 国 内生产 总值 GP ( D )来衡量。 GP 由于各地经济 是在不断变化发展 的,并且 山东 省委 、省政 府 于2 0 年底 开始实行区域均衡 发展 战略 ,山东经 济发展水平 03 的区域差异也会发 生相应 的变化 ,所 以本 文以1 9  ̄2 0 年 的 9 8 07 数据 为基础 ,采用加权变 异系数 、基尼 系数和泰尔指数 等指标 对 山东省经济发展水 平的区域差异情况进 行综合分析 ,判断其 发展趋势 ,找出差异产生的内部原 因l【。 23 ]] 把 山东省各地级市19  ̄20 年的数据代入以上各个指标的计 98 07 算公式就得到反映山东省经济发展差异的各项指标值 ( 见表1 )。 由表 1 以看 出, 山东省人均G P 可 D 逐年 增加 ,但是增加 的幅 度总体趋势 是先变大又变小 ,2 0 年人均G P 04 D 增速 高达 l . % 53 。 山东省经济的绝对差距却是逐 年增 大,18 - 0 7 9 8 2 0 年差距从4 0 56 元增至 14 l ,增加 了3 6 。从加权变 异系数 、基尼 系数 和 6 1元 .倍 泰尔指数反映的趋势来看 ,各地区 的差异 明显加剧。 2 1山东省 1地级市间的经济发展 差异 的实证分析 . 7 从表 1 看 出,1 9 年 ̄ 2 0 年 这十年 间,全省 范 围内的 可 9 8 U0 7 人均G P D 的绝对差 异数额呈 现出扩大趋 势 ,从1 9 年的4 0 元 98 56 迅速上升 ̄ 2 0 年的 14 1 ,短短 十年扩大 了3 6 。在这十 U07 61元 .倍 年间,前4 年增长幅度较小,2 0 年后增长幅度 明显加快 ,折线 02 上升趋势明显增 大。从 19 年人均G P 98 D 的绝对差异4 0元 增长 到 56 2 0 年 的 6 3 元 ,4 间 净 增 长 了接 近 2 3 元 ; 而 从 2 0 年 的 02 76 年 20 02 6 3 元增长  ̄2 0 年 的14 1 76 U0 7 6 1 元,净增长了9 7 元。并且从2 0 65 02 年开始 ,每一年 的绝对增长数额 都比上一年增长幅度 加大 ,呈 外资及股份制金 融机 构为依托 的融 资和资源配置功 能。积极探 索 金融资本与产业 资本相 互融合 的途径 ,培育金融产业 集群 , 提 高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的辐射渗透 能力 。 3 4优 化适 宜现代服务业 的发展环境 .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新型工业化牵动 ,还需要相应 的 配套制度和人才环境。配套制度创新 ,要从整体上考虑政府经济 管理体制的转轨转型,以构建适合现代产业发展 的社 会主义市场 经济为最 终 目标,逐次进行改革 。在市场准入方面,要继续降低 市场准入标准 ,以长期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和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的 金融业、电信业以及开放度较低 的分销服务业 、中介服务业为重 点,允许外商、跨 国公司率先进入,促进产业 国际化。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发展对策研究
维普资讯
2O O2年 9月 总 12期 第 5期 1
山
东
经
济
S p., O 2 e 2O
Ge n.1 2 No. 1 5
S HANDONG ECONOMY
山东 省 区域 经济 差 异 及 发 展 对 策 研 究
徐瑞 华 杜 德 斌
0 69 .4 0 6 2 .5 l . 16 77 .
资料 来源 : 据《 东统 计年 鉴》 根 山
[ 者 简介 ] 作 徐瑞 华 (99一)女 , 17 , 山东兖 #I , X 华东 师 范大学 城 市 与区域发 展研究所 硕 士研究 生 。
・
74 ・
维普资讯
统 计单 元 , 因此 行 文 中的“ ” 为地 级市 。 市 均
12 研 究 方 法 .
S= [ ( 砼)I t 三 砼 一 N]
i= I
() 1 () 2
本研 究 以 定 量 研 究 为 基础 , 量 方 法 与 定 性 方 法 相 结 定 合 。衡 量地 区经 济水 平 的指标 很 多 , 研 究拟 采 用 人均 国 内 本
表 1 山 东 省 区域 经 济 差 异 及 人 均 G P增 长 率 D 年份 18 99 19 90 19 91 19 92 19 93 19 94 19 95 1I 6 1 7 钙r 19 98
标准差( 千元 )
离差 系数 v 人 均 G P增 长 率 ( ) D %
206) 00 2
( 东 师范 大学 城市 与 区域 发展 研究 所 , 海 华 上
[ 摘
要 ] 该 文定量 分析 了 2 0世 纪 9 代 以来 山东 省 区域 经 济 差异 , o年 阐述 区域 经济 差 异 与 区域 整 体 经济 增
山东省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2494
7854
28363
6501 2155.73
菏泽市
1027.75 681.50
10827
21818
84
5163
21236
15935 2050.01
表 2-1 各经济指标数据
2 / 27
表 2-2 描述统计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N 极小值 极大值
和
均值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 1311.460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
工业工程系《多元统计学》课程报告
山东省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专
业
起止日期
孙磊 朱波 副教授
工业工程
2015 年 09 月 20 日
报告提交日期
2015 年 1 月 10 日
I / 27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
山东省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摘要
本文希望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的目 的。第一,客观评价山东省各地市的发展水平;第二,找出导致这种差 异的主要原因;第三,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
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1.2.1 指标选取
区域经济是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所有 硬件和软件的总和。由区域经济的概念可以看出,分析、比较经济发展 实力不仅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要考虑到影响经济发展的其他 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实力 的首要因素,因此论文在选取指标中选择了 9 个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 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居民 消费水平(元)、各市境外投资(万美元)、各市外商直接投资(万美 元)、农村 居民 人均 全年生 活消 费总 支出(元\人)、城 镇居 民人均 可支 配 收 入( 元 \人 )、各 市 地 方 交 通 旅 客 运 输 量( 万 人 )和 各 市 生 产 总 值( 亿 元)。
山东省经济发展分析
山东省经济发展分析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的一个沿海省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本文将对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其经济动向。
1. 经济总览山东省是中国第三大经济体,GDP总量居于全国前列。
近年来,山东省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截至2019年,山东省年度GDP超过7.3万亿元人民币。
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甚至超过。
2. 第一产业发展山东省农业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产值稳步增长,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
山东省还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大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改善的力度。
3. 第二产业发展山东省的工业发展实力雄厚,涵盖了诸多领域。
制造业一直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中装备制造、化工、钢铁等行业非常发达。
山东省还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新材料等,以提升产业结构。
4. 第三产业发展山东省的服务业也蓬勃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领域不断壮大,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山东省还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快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5.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山东省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
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等城市相对比较发达,而内陆地区如济南、潍坊等则相对滞后。
山东省政府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地区差距。
6. 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山东省与国际接轨,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成为重要的对外经济合作窗口。
山东省积极推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吸引外资进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提升。
同时,山东省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自身的国际地位。
7.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山东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山东省还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山东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摘要:随着区域经济差异不断缩小,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就山东省的区域而言,经济发展不协调依旧是当前急切需要改革的重点,本文首先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经济不协调的具体原因,例如:区域经济的基础差异、政策差异等,在此基础上从激发潜在动力、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进一步改善山东省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现状。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山东省;协调发展一、引言随着各个区域的经济深入发展,区域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成为了区域经济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省内的空间分布同样存在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问题对山东省而言具有典型意义。
区域经济问题涉及到了两个概念,即区域经济差异、经济发展。
一方面,自从我国实行对外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在不同时期实施的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扶持政策,确实为各个省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不同地区的初始禀赋和实行的倾向性政策,在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地区之间的经济上升,导致了地区之间的不协调,西部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要比东部地区略差,随着时间的过渡,这种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
二、区域经济不协调的原因分析具体来讲经济不协调的原因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城镇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从2015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2015年青岛市最高,为102519元,而菏泽市则仅有28350元排在最后。
GDP统计数据来看,GDP排在首位的是9300.07亿元的青岛市,东部沿海城市GDP之和占据山东所有城市GDP的33%。
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和农村差异较大,西部差异较小。
经过调查,本文总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区域经济的基础差异1、区位原因山东省处于中国的东部沿海,特别是东部处于沿海岸线,交通便利,进出口产品相比较为发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年增 长 1. % ,07年上半 年增长 1. % , 改 4 8 20 47 是 革开 放 以来经 济 增 长 快 、 续 时 间长 、 为稳 定 的 持 较
时期之一。年度增幅波动较小 , 最高增 幅与最低增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 的相互无关 的综合指标来代替 原来的指标 , 将原来 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 , 作为新
一
翻了一番多 , 年均增长 1 .%…。 4O
主成分 , 如果第一 主成分不足 以代表原来 P个
初步核算 ,07年 山东 实现生产总值 ( D ) 20 G P
2 8 7 7亿 元 , 可 比价 格 计 算 , 58 . 按 比上 年 增 长 1 . % 。其 中, 一 产 业增 加 值 2 0 . 亿 元 , 43 第 59 1
指标的信息 , 考虑选 取 F , 再 : 即选第 二个线 性组
合, 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 , 已有的信息就不 需要再出现 在 中。用 数学语 言表达就是要求
91
C y F ,2 o( 。F )=0, 称 为 第 二 主 成 分 , 此 类 则 依 推 , 以构 造 出第 三 、 四 、 可 第 …… 、 P个 主 成 分 。 第
一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特定区域之间, 人 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衡现象 , 它是制
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 。山东省委省政 府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 所谓区域经济协
、
山东近几 年经济状况概 述
近 几年来 , 山东 省相 继 实现 了经 济 总量 和位次
的跃升。继 20 02年实现生产总值过万亿 , 为全 成 国三个率先过万亿 的省之后 ,04年经济 总量 过 20
率折算为 34 美元) 增长 1.%¨ 。 66 , 35
山东省区域差异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山东省区域差异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作者:张翠翠马丽宁段升森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5期[摘要]区域间差距的不断扩大加重了地区经济发展的负担。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山东省地区差异,并针对造成差异的原因,提出解决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山东省区域差异主成分分析作者简介:张翠翠(1984-),女,籍贯:山东威海,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研究,城市经济研究。
一、山东省区域差异评价(一)评价指标的建立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的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的区域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选取了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15个指标如下:X1(GDP,亿元)、X2(人均GDP,元)、X3(第三产业比重,%)、X4(非农业人口比重,%)、X5(人均农民纯收入,元)、X6(初中以上人口比重,%)、X7(工业总产值,万元)、X8(公路里程,公里)、X9(客运量,人)、X10(公路密度,公里/百公里)、X11(邮电业务总量,亿元)、X12(固定电话数,万户)、X13(卫生机构数,个)、X14(中专院校个数,所)、X15(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数据来源于2007山东统计年鉴)(二)评价过程评价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应用SPSS软件,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选取了四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与GDP(X1)、工业总产值(X7)的载荷较大;第二主成分与人均GDP(X2)、非农业人口比重(X4)、人均农民纯收入(X5)间载荷较大;第三主成分与初中以上人口比重(X6)有较强的相关性;第四主成分在公路密度(X10)与工业废水排放量(X15)有较大的载荷。
因此,根据相关性强的指标,我们将各主成分定义为:经济因子,社会生活因子,人口素质因子,基础设施因子。
根据分析结果,运用Mapinfo软件,对其进行差异性分区。
图1显示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域联系和分异,主要表现为东西部间的差异。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一
、
山东省经 济差 异概 述
国第二 。 但是 , 山东省 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均衡 , 东部地 区地市
的总人 口占全省 4 3 %, 而G D P却 占到 了全省的 6 0 %以上 , 西
部地 区 5 7 % 人 口只创造 了全省 3 0 %左 右的 G D P ,同时 , 东 部地 区的人均 G D P是西部地 区的 3倍左右 。这种 经济发展
— ●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图 1 山东省 三大 区域人均 G DP比较分析 ( 单位 : 万元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3
山东省的第三产 业和第 二产业发 展速度较 快 ,占 G D P 的比重从 1 9 9 0年的 7 1 . 9 0 %上升到 2 0 1 1 年的 9 1 . 2 %, 而第一 产业 占 G D P的 比重 从 1 9 9 0年 的 1 8 . 1 %下 降 到 2 0 1 1年 的 8 . 8 %。 从数字里可以看到 , 第二 、 三产业 对山东省经 济高速发 展 的贡献是相 当大的。然而 , 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存在严重不 平衡 的问题 。 按照 1 9 9 5年 以来 山东省政府 的划分方法 , 山东
山东省 的 国民经济 自改 革开放 以来一直 处于不 断增长 的趋势 , 2 0 0 2年 突破 1 0 0 0 0亿元 , 特别 是从 1 9 9 0年到 2 0 1 1
年持 续快 速增 长 , G D P总 量 从 1 5 1 1 . 1 9亿 元 增 加 到 4 5 3 6 1 . 8 5 亿元 , 增加 了 4 4 2 1 0 . 6 6亿元 , 经济实力 明显上 升。从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
目录第一部分山东省经济发展形势概述第一章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分析三季度经济运行特点: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拉动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拉动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拉动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拉动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变化为::。
宏观经济景气高位运行。
根据对3000家企业景气调查,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
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均在高位运行。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充满信心,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较为稳固。
第一节宏观调控效果分析1、国家重点控制领域投资明显下降从新开工项目、土地购置面积、资金到位情况看,相对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发展态势,今年经过宏观调控都开始逐步地趋于稳定增长,增幅回落,确实反映出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从严格控制的“三大建材”季度投资走势看,调控效果更为显着。
三季度钢铁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由一、二季度增长%、%转为下降%,施工项目投资额增速由一、二季度的%、%回落到%。
三季度铝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的降速由一、二季度的%、%下降到%,施工项目投资额的增速由一、二季度的%、%回落到%。
三季度水泥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由一季度增长%转为二季度下降%并持续下降到三季度的%,施工项目投资额增速由一、二季度的%、%转为下降%。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
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和个百分点。
房地产购置土地面积仅增%,前三季度房地产土地开发投资额由一季度增长%、上半年下降%连续下降到%。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年 份
标 准 差 离 差系 S 元 /千 数V
0 5 .6 06 .1 06 .0 O5 .8 0 6 .0 O 6 .O O 6 .2 0 6 .0 O 5 .7
数v
O 4 .7 0 4 .6 0 5 .1 O 5 .3 0 5 .8 0 5 .6 0 5 .5 O5 .5 O5 .5 19 99 20 00 2 01 0 20 02 2 0 03 2 0 04 2 0 05 2 0 06 2 0 0 7
,
占有量看 ,07年全省人均 G P达到 2 8 7 ,超 出全 国平均 外贸易取得 了迅速发展。进出 口额 19 年只有 4 . 5 20 D 70 元 90 2 8 亿美元,
定 量 方 法 和 定 性 方 法 相 结合 , 以人 均 国 内生产 总值 作 为 测度
区域经 济差异的指标 , 用标准差 (J和 离差系数 (t分别代表 s v)
绝 对 差 异和 相 对 差 异 。
S= t[
i= 1
图 1 19  ̄2 0 90 0 7年山东省 G P和人均 GP D D
(t Y) Yi 。 - ]
VSy t =/
2 产业结构渐次高级 化。在经济快速发展 中, . 产业结构转
随着经 济发展 , 个产业 的规模 并非 同时扩大 , 各 比较优势 的产 业得到更快的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是产业间 比较优 势得到发挥 的体现, 被称为产业 结构 的高度化 。9 0年代以来, 山东省的二 、 三产业发展迅速 , 而其第一产业在 山东省国内生产 总值 中的比 重逐步降低 , 山东省产业结构逐步 向高度化发展 。19 9 0年第三 产业 (9 8 ) 2 .% 开始超 过第 一产业 (8 1 ) 此后第一产业所 占的 2 .% , 比重持续下 降, 第二、 三产业的 比重则不断上升, 三次产业 比例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
件 进 行 因 子 分 析 和 主 成 分 分 析 。通 过 数 据 分 析 ,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山 东 省 划 分 为 鲁 东 、 中 和 鲁 西 3个 按 把 鲁
地 区 , 分 析 了 各 区 域 的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及 影 响 因 素 , 出 4个 概 括 性 结 论 。 并 得 关 键 词 : 域 差 异 ; 子 分 析 ; 济 发 展 水 平 得 分 区 因 经 中图分 类号 : 6. (5 ) F0 1 5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7 6 2 (0 1 O 一 O O 一 O 1o— 9 12 1 )4 O3 3
表 1 Ro ae o o e tM arx a ttd C mp n n ti ( )
改 革 开放 3 0年 来 , 东 省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 民 山 人
生 活 水 平 有 了 显 著 提 高 。 省 各 项 经 济 指 标 都 居 全 全
国领 先 水 平 。 是 , 于 历 史 沿 革 、 理 位 置 、 济 政 但 由 地 经 策 以 及 思 想 观 念 等 的 原 因 , 东 省 内 部 各 地 区 却 呈 山
21 0 1年 2月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 rM o g l ce c c n lg n e n oi S in eTe h oo y& Ec n m y a oo
Fe r r 01 b ua y 2 1
第 4期 总 第 2 0 3 期
No .4 Tot lNo. 0 a 23
衡 量 一 个 地 迓 的 发 展 情 况 , 仅 仅 是 看 该 地 区 不
X 从 业 人 员 ) ( X 地 方 财 政 ) ( X。 进 出 口) ( X ( 费品) 消 Xs生 产 总 值 ) ( X o卫 生 机 构 ) ( X ( 三产业) 第
山东经济增长极影响力分析
商 业 经 济
S Toa tlNO4 4 -0
【 文章编 号】 10 - 032 1)8 08 — 3 09 64 (020 — 03 0
山东经 济增 长极 影 响力 分析
的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系数、技术进步增长速 度、 劳动投入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 认为截至 20 02
年 两城市 劳动 力和 资本 的 边际 产 出弹 性 系数相 差不 大 ,
究证实,引力模型同样得 自于不存在产品差异条件下的
赫 克谢 尔 一 林模 型 ; H l a 和 Kum n18) 则 俄 而 e mn p r a( 5 g 9 年 证 明 ,引力模 型可 以从规模 报酬 递增 的垄 断竞争模 型 中 得 出。 可见从 古典模 型到新 贸易理论 , 引力模 型都 可能够 与其 核心观 点相融合 。新经 济地 理理论 对空 间和 距离因
裴 国 ,宋殿 清 , 刘馨 韩
( 海理 工大 学 上 管理 学 院 , 上海 209 ) 003
【 要】 利用 引力模型度量济 南市和青 岛市两个副省级城市对 山东省 内其他地级 市在 经济上的吸引力 ,并以此 来 摘
推测其二者对省 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 研究发现济南市对这些 经济体的吸 引力 比较 占优势 , 青岛市对相邻沿海城 市
区以来, 半岛经济发展再次得到学界研究的关注( 如陈明 宝、 韩立民, 1. 2 0 0 郑贵斌,00。 2 1)但总体来讲 , 截至 目 前为
止 , 对这 一 区域 的研 究仍 然偏 少 , 深入 , 少有 学界 不够 更
市一直分别处于山东省内陆与山东半岛经济总量排名第
一
文章引入数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这一区域做实证方面的研 究。相 比较整个山东半岛对当地及周边地区区域经济的 龙头作用来讲 ,进一步更深入研究探索是有必要的。同 时, 有学者研究国内经济差异 , 认为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差
山东地区经济分析报告
目录第一部分山东省经济发展形势概述 (1)第一章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分析 (1)第一节宏观调控效果分析 (1)1、国家重点控制领域投资明显下降 (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2)第二节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分析 (3)1、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3)2、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增长 (3)3、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 (3)4、工业品市场占有能力不断增强 (3)5、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3)6、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4)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4)1、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居前 (4)2、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4)第四节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4)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 (4)2、农民人均税费支出下降人均收入上升 (5)3、农村投资大幅度增加 (5)第五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2、民间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5)3、新开工项目结构逐步优化 (6)4、资金来源渠道拓宽 (6)第六节消费需求情况分析 (6)1、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6)2、城乡市场活跃 (6)3、餐饮业逐季升高 (6)4、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 (6)5、旅游市场充满活力 (7)第七节其他经济情况分析 (7)1、外经外贸继续增长 (7)2、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加强 (7)3、个体私营经济投资活跃 (7)第二章山东省工业利润情况分析 (8)一、扩大生产规模 (8)二、以质量赢得市场 (8)三、加强技术创新 (8)四、开发新产品 (9)五、产品结构调整加快 (9)六、加强成本控制 (9)七、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10)第二部分山东省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1)第一章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11)一、企业资金和项目用地紧张 (11)二、企业继续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11)三、电煤政策与市场价格的矛盾影响煤炭企业经济利益 (11)四、运力不足对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作用严重 (12)五、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增加企业税负 (12)六、国有企业经济负担沉重 (12)第二章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13)第一节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情况 (13)第二节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4)1、资金不足制约企业发展 (14)2、缺乏人才优势内部管理水平不高 (14)3、社会负担没有明显减轻 (14)4、能源运力紧张影响企业经营 (15)第三章制约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 (16)一、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加大 (16)二、局部地区电力紧张影响部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16)三、企业融资难及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16)四、竞争优势不强企业发展持续性差 (16)五、新产品研发投入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17)六、产品的销售区域较小产成品存货回升 (17)第三部分山东省与其他省市投资比较 (18)山东省投资与苏粤浙比较 (18)一、总体情况分析 (18)二、构成情况分析 (18)三、项目情况分析 (18)四、地产开发情况分析 (18)第四部分山东省投资问题分析 (19)山东省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9)第一节资金土地问题对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影响 (19)第二节关于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过低的问题 (19)第三节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总量情况 (19)第五部分山东省消费与生产关系分析 (20)第一章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演变过程 (20)一、第一节第一次演变改革开放初期 (20)二、第二次演变80年代末90年代初 (20)三、第三次演变目前所经历的消费结构升级阶段 (21)第二章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2)一、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为优化产业结构带来机遇 (22)二、热点消费品的产业链效应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 (22)1、汽车 (23)2、住房 (23)第三章影响消费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25)一、消费结构断层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25)二、消费结构不合理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25)三、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给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26)四、消费结构层次不高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26)五、消费结构升级缓慢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26)六、不合理消费体制和消费政策是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制度性障碍 (27)第六部分对山东省全年经济走势的预测 (28)第一部分山东省经济发展形势概述第一章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分析三季度经济运行特点: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7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可持续发展
出。 19 -2 0 9 6 0 0年 区 位 商 居 前 几 位 的基 本 上 都 是
[ 稿 日期 ]2 0 收 0 2—0 4—0 2
[ 作者 简 介 ]陈 波( 9 4 , 山东青 州人 , 东师 范大 学人 口研 究所硕 士 研 究生 。 1 7 一) 男, 华
1 7
维普资讯
主要 问题 . 定 实现 山 东经 济 可持 续 发展 的 对 策 措 施 。 制
[ 键 词 ] 山 东 ;就 业 ;区域 经 济 ; 关 可持 续发 展 [ 图 分 类 号 ] 17 [ 中 F2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10 0 0—5 5 (0 20 9 12 0 )5—0 1 0 7~(5 0) 续 发 展 所 必 须 认 真 解 决 的 重 大 问题 。
一
改革 开 放 以 来 山东 省 的经 济 有 了长 足 的发 展 ,
并 一直 保 持 了较 高 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 济 总 量 位 居 经 全 国前 列 。 山东 省 的 工 业 已基 本 进 入 了工 业 化 的 中
期 阶段 , 备 了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良好 基 础 。 但 山东 省 具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要 是 依 靠 外 延 式 的 扩 大 而 取 得 主 的 , 金 和 资源 的 投 人 大 而 劳 动 力 的 吸纳 能 力 差 , 资 经 济 效益 不 高 , 境 污 染 日益 严 重 并 有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环
的 同时 , 各地 区之 间的差距在 不 断地拉 大 山 东的 经济增 长主要 是依 靠 外延 式 的扩 大 而取得
的, 资金 和 资 源 的投 入 大 而 劳 动 力 的 吸 纳 能 力 差 , 济 效 益 不 高 , 境 污 染 日益 严 重 。 这 些 都 直 经 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MPORARY ECONOMICSNo.30,October.2016— 47 —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周洺竹(济南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2)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之一,山东省每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列,占中国GDP 总量的很大部分。
新世纪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更是取得了快速提升,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大省,2015年其GDP 达到63002.3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
尽管如此,令人满意的经济增长背后,却隐藏着省内各个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问题。
受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层次,区域差异明显。
本文根据山东省的地理经济特点,将山东省境内17个地市分成半岛地区(包含东营、潍坊、日照、青岛、烟台、威海6市)、鲁中地区(包含济南、莱芜、淄博、泰安4市)、鲁南地区(包含济宁、枣庄、临沂3市)、鲁北地区(包含德州,滨州2市)、鲁西地区(聊城,菏泽2市)五个区域来进行分析,试图对各区域进入20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找出经济发展的动因及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增长缓慢区域的对策。
一、山东省经济增长现状1、山东省GDP 不断上升,经济增长迅速作为在沿海地区的领先省份,山东省在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3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人均生产总值64168元,增长7.3%。
图1显示了这些年来山东省的GDP 和人均GDP 的变化趋势。
由图看出,山东省在进入新世纪(2000年)以来,不断地进步与发展。
2、各经济区域经济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缩小趋势根据山东省的地理经济特点,将山东省境内17个地市分成半岛地区(包含东营、潍坊、日照、青岛、烟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各地的经济都取得了较快增长,但各地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不平衡性。
本文选取了2000年~2015年的数据,以山东省为例,将山东境内17个地市划分为半岛地区、鲁中地区、鲁南地区、鲁北地区、鲁西地区五个区域,研究了五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了经济发展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促进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地区差异;区域增长图1 山东省(人均)GDP 变化趋势图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资料来源: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整理所得,数据保留至两位小数。
2016年10月刊 第30期当代经济— 48 —台、威海6市)、鲁中(包含济南、莱芜、淄博、泰安4市)、鲁南(包含济宁、枣庄、临沂3市)、鲁北(包含德州,滨州2市)、鲁西(聊城,菏泽2市)五个区域来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于表2.1中显示,其中:各区域生产总值=该区域所包含城市生产总值之和各区域人均生产总值=各区域生产总值/该区域人口总和由于每个划分区所含的城市数量不均等,所以总的区域生产总值并不具有完全的参考价值,在这里,分析每个区域的人均生产总值,分析结果如表2.1所示,五个划分区域在研究年限内的GDP 逐年递增,其中鲁西地区实现了近10倍的增加,其他区域也有显著的提升,代表着经济是不断持续的发展着。
另外,各个区域的差值比较明显,半岛地区以人均87296元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区域,鲁西地区最低,人均35025元。
差距有缩小趋势,2000年半岛地区人均GDP 约为鲁西地区的3.79倍,至2015年,缩小约为2.49倍,其他地区类似。
二、山东省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山东省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半岛毗邻海域,北临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临黄海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内部地区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相较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多丘陵、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山东省地貌复杂,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省内的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体而言,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发展潜力巨大。
影响山东省区域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区位与自然条件、资本因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度,其中资本因素有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方面。
(1)区位与自然条件。
得天独厚的先天区位优势与自然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与地理位置两个方面),决定着区域的初始资源,有利于各个区域利用资源找寻比较优势,对一个区域的产业形成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区域对外能够与外界有贸易往来,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对内能够联系海内外,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2)资本因素。
资本因素包括物力资本,人力资本。
近几年来,山东省的固定资本投资由2000年的2542.65亿元,提升至2015年47381.5亿元,每年约以110%的速度递增。
同时,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拥有大量的人口资源,且济南和青岛拥有众多的高校、科研机构,为省内的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科技所需人才。
(3)技术进步。
技术的进步是推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索洛模型告诉我们,在达到稳态前,高储蓄率才能导致高增长率,但是在达到稳态后,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
(4)产业结构。
从三大展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主导到第二产业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产业结构的合理安排,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又平稳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5)经济外向度。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经济外向度代表着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
经济外向度与区位优势相辅相成,一般而言,沿海、临河、交通便利区域会具有更多对外的贸易机会,接受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包括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城市对外贸易是非常发达的。
(6)其他因素。
比如制度因素、市场因素、思想文化环境等也会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在这里不作过多的分析。
2、各个区域的经济特点及制约因素分析尽管山东省具有发展的巨大优势,其劣势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它的发展。
山东省拥有经济发展强势的城市,却没有一个超级城市作为绝对的龙头来带动省的发展;山东省拥有众多沿海城市,却未能充分利用;山东省拥有特色发展区域,却鲜有优势发展产业。
部分城市地处内陆,对外贸易受到限制,虽然自身发展水平高,但无法和周围的较低发展水平的城市形成大的集群效应。
(1)半岛地区。
包含东营、潍坊、日照、青岛、烟台、威海6市在内的半岛地区,全部包含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半岛地区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拥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海洋科技优势,同时其海上交通方便,对外发展贸易,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对内联动全省,海陆共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城市群8个城市,聚集了全省70%以上的外资和85%以上的出口总量,聚集了60%的高新产业群,也贡献了60%以上的税收。
半岛地区虽然是山东省发展最快的地区,但区域内部的城市之间发展优势并未体现,延长的海岸线,却鲜有大的港口,大型造船业基地也有待创立,临海工业发展 落后。
(2)鲁中地区。
包含济南、莱芜、淄博、泰安4市在内的鲁东地区,是山东政治、文化、历史中心区,位于山东省的中间位置,连接山东省的各个区域。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建设为其的发展创造了极优条件,以济南市的辐射效应带动共同发展。
鲁东地区的优势是区位优势、矿产资源和文化特色,该区域交通、信息网络完整,鲁中地区是煤、铁等能源及黑色金属矿产分布区,农业发达,工业部门齐全,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同时文化旅游点众多,文化气息浓厚。
鲁东地区发展不够均衡,个别城市没有特色产业,城市优势未能体现,济南市虽发展较快,但周围几个城市未能与之形成集聚效应。
(3)鲁南地区。
包含济宁、枣庄、临沂3市在内的鲁南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省约三分之一;资源丰富,煤炭、建材、矿石储量较大,已探明煤的地质储量占全省的80%,石灰石探明储量达661亿吨,其中水泥用石灰石探明工业储量占山东全省的2/3以上;除此之外,鲁南地区历史悠久,拥有红色沂蒙文化、孔孟圣贤文化、东夷北辛文明,名人辈出,名胜古迹众多,后发优势明显。
鲁南地CONTEMPORARY ECONOMICSNo.30,October.2016— 49 —区可以说是五个区域内区域特色最为明显的地区,但在发展中,各城市并未完全利用特有的区域特色,大力发展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
(4)鲁北地区。
包含德州,滨州2市在内的鲁北地区,热量资源丰富,德州市全国闻名的粮食、畜牧和棉花的生产基地,棉花、粮食产量居山东省前列,市内龙头企业建设走在里全省的前列,该区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优势并不是太多,不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提出发展,为鲁北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鲁西地区。
包含聊城,菏泽2市在内的鲁西地区,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石油及天然气及层状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区,但是降水分配不均,再加常受北方大陆气团的影响,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
鲁西地区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自己成体系的产业,商业体系不健全,占据交通要道,有很多地方特色产业,鲁西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产业优势,同时人才不足,当地人员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使本地区的人才进一步流失,没有人才,经济发展慢,加剧了人员流出,对地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马太效应” 严重。
三、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及建议虽然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不予以控制,就会扩大区域间收入,拉大经济增长速度,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地区的发展进步。
针对各个区域的经济特点及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提出的如下建议:1、缩小经济差异,发展龙头带动山东省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应有效地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针对各个区域内部差异主要来源采取相应的对策,各个区域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发挥先进城市的带动作用,发展龙头城市,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放大产业集聚效应。
2、统筹内部发展,协调共同进步缪尔达尔等人提出的积累因果理论提出了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对于落后地区回流效应大于扩散效应,这是造成区域经济难以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
缪尔达尔等认为,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有政府的有力干预。
简单来说,就是先发展带动周边,但先发展的与后发展的地区的差异不宜差距太大,政府给予适当干预。
因此,区域应针对各个城市优势和区域特色,建立完善设施,让区域共同发展。
3、针对区域特色,建立特色企业半岛地区要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结合自身海洋优势,大力发展,以期带动山东省经济发展,同时注重每个城市的建设,以青岛市作为该区域龙头城市进行发展,以辐射源角色辐射四周,带动周边部分城市经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