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案-自己的沙与沫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沙与沫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沙与沫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沙与沫一、教学目标1.了解《沙与沫》的内容和主旨,理解作者通过探讨儿童心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多样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分析文本,理解《沙与沫》的主旨,理解儿童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难点:理解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深意,分析作者的描写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将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猜测图片与本次课程的内容有什么关联。

2.引导学生猜测与图片相关的主题,比如:战争、儿童、童话等。

3.让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图片所代表的含义,并引入本次课程的主题——《沙与沫》。

2. 阅读文本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沙与沫》的内容和主旨。

2.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并标注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

3.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和深感体会。

3. 文本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比如:语言、比喻、叙事方式等。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事件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4. 写作训练1.要求学生围绕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写出一篇个人体会文,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考。

2.教师针对学生的文笔和思维水平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对每篇作文进行点评。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文章和体会,共同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用小测验来测试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借由课堂讨论来判断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对学生的个人体会文进行评价,提出指导建议。

五、课堂延伸1.请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儿童心理和战争主题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分析。

2.在意外时间来临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趣的阅读材料,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课的主题和个人体会。

(生)《沙与沫》学案设计

(生)《沙与沫》学案设计
20、在充分思考了露珠之后,我知道了大海的秘密。
(大海也是由很多个小水珠组成的,所以集体的力量大。)
21、四方脑袋怎么能考虑圆形的思想?
(人要换为思想,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
22、具有许多目标的人,是离达到目标最远的人。
23、黑色对白色说:“如果你是灰色的话,我就能容忍你了。”
(本来很正直的人,一旦染上了坏习惯,是很难改正回来的。)
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1913年,冰心先生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
二、背景介绍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纪伯伦的创作重心由小说转向了散文和散文诗。他从用阿拉伯语写作,变成以英语写作为主。1926年他用英文发表了这篇箴言集《沙与沫》。
7一粒珍珠是痛苦围绕着的一粒沙子所建造起来的庙宇。
是什么愿望围绕着什么样的沙粒,建造起我们的身体呢?
8给我静默,
我将向黑暗挑战。
9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
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10在人的幻想和成就中间有一段空间,
只能靠他的热望来通过。
11给我一只耳朵,
我将给你以声音。
学习目标
1、复习有关散文诗的知识。
2、了解作者纪伯伦及其作品。
3、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够指导自己的生活。
4、积累背诵每一则格言。
5、学习创作自己的格言。
一、作者简介:
1883年1月7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著名的“圣谷”附近的贝什里村。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他又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

七年级语文教案:《沙与沫》的主题思想2

七年级语文教案:《沙与沫》的主题思想2

七年级语文教案:《沙与沫》的主题思想2。

《沙与沫》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小说,通过叙述进城打工的巴金与他的同乡黄四娘之间的爱情,展现出一幅残酷而无情的社会现实。

在小说中,黄四娘为了生计进城从事卖淫活动,面对洋人和当地人的欺辱和压迫,却始终保持一份坚毅和可贵的人性尊严。

小说中表现出人性的两个极端:非人的残酷和人性的尊严。

小说的主题思想是要通过表现社会残酷现实来唤起读者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以此来提倡社会道德和人性尊严的重要性。

小说通过对黄四娘的描写,揭露了社会残酷现实。

在小说中黄四娘是一个卖淫女,为生计不得不在洋人集会上混水摸鱼,甘于沉沦。

而鲁迅先生通过小说的叙述,不断体现出黄四娘所受到的欺辱、排挤和歧视。

在小说中,黄四娘常常为了谋生不得不去忍受洋人和当地人的种种非人的凌辱,她所受到的痛苦和悲哀是无法言说的。

小说通过黄四娘的遭遇,去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公平现象和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让人看到了社会的丑陋和残酷。

而在另一方面,小说通过黄四娘可贵的人性尊严,向读者传递出了一种感人至深的人性关怀。

在小说中,尽管黄四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但她从没有放弃自己所坚持的价值观念,用自己的勇气和坚韧来保护自己和其他同样受到社会排挤的人士。

饱经折磨的黄四娘依然能够以一种强大的、顽强的、可敬的精神对抗那些侮辱和压迫她的大恶势力,她的坚劲和尊严感召了无数人的心灵。

正是因为有了黄四娘这个壮烈的形象,才能让那个曾经面目可憎的社会模样给予我们某些关乎现代人的奋斗方向和精神支撑。

《沙与沫》的主题思想是要把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弱势群体的处境揭示出来,展现出人性尊严对一种坚韧、勇气的呵护。

通过小说,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丑陋和残酷,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坚定。

在当今社会中,社会道德和人性尊严的重要性愈加重要,我们通过阅读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深刻理解其重要性并加强对其的重视。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沙与沫》教学设计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沙与沫》教学设计

《沙与沫》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应重视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而使其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总结方法形成习惯。

据此我认为本课一定要找好切入点,并以自主圈点批注的方式来突出其个性化的解读,在链接生活中渗透其情感教育,并在积累中感受语言的精练性,从而能自主写出一些有哲理性的语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⑴说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句;⑵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初步感知文容;⑶初步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多元解读、理解文容;⑷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性,以读促写。

过程与方法:⑴自主收集资料,预读文章,完成目标1;⑵多种阅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熟悉文本内容,初步感知文意;⑶运用圈点勾画精读课文,质疑并自主理解;⑷品味其语言的精练性,积累至诵的同时能自主进行创写;在此过程中,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学生与文本,学生间及师生的多边互动。

在此还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更好的实现对课文的多角度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哲思美,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

积累并背诵每一则格言。

教学难点:了解格言创作特点,学习创作格言。

【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圈点法、启发引导法、板书辅助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

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

但是海洋与沙岸却将永远存在。

”纪伯伦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人,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他的笔下却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辉。

今天让我们共同沐浴着耀眼的光辉,体悟生活的真谛。

二、相关资料1.关于作者:纪伯论,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

1883年1月6日生于北部山乡卜舍里,1931年4月10日卒于美国纽约。

12岁时随母亲去美国波士顿贫民区,进入侨民学校。

沙与沫教学设计

沙与沫教学设计

《沙与沫》教案(一)教材内容:《沙与沫》——长春出版社出版,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课。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中格言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形成个人观点的能力。

3.鼓励并指导学生创作格言。

(三)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任选自己喜欢的五则格言仔细阅读,在书间空白处做批注。

2.查找作者纪伯伦的生平资料及主要作品。

(四)教学流程:1.导入:学生自由谈预习体会。

明确:读这篇课文,我们得到的是一些零星的人生感悟与启迪;课文中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耐人寻味,个别的语句对我们来说仅凭个人智慧似乎很难把握。

2.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格言深层含义。

3.分析课文(1)思考、交流。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与读书积累,深入品读课文中自己感悟深的五则格言,分享学习成果。

设计这一环节,意在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发表个性化的观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培养概括能力。

例如,容易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进行反思的格言:第三则:“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这一则告诉我们如何去看待友谊。

真正的友谊应当是怀有一种责任感,处处关怀对方,在这种责任中,在付出中体会到一份甜蜜感和快乐感;不应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而交友。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与读书积累中体会这一则的道理。

上学期学习《小石潭记》和《陋室铭》两篇短文的过程中就曾了解了柳宗元对志同道合的好友刘禹锡的关怀,在自身难保的人生低谷,柳宗元宁愿牺牲个人的利益,也要为照顾老母的刘禹锡考虑,提出更换两人贬谪之地,自己前往更为荒凉艰苦的地方。

柳宗元就把友谊看做“一个甜柔的责任”,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享受到承担友谊的责任中所特有的一份“甜柔”呢?(2)质疑、解惑让学生在众多的格言中,把不完全理解的内容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设置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交流个人学习成果之后,质疑、交流,去的答案,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

第二十三则:“黑色对白色说:‘如果你是灰色的话,我就能容忍你了’。

七年级语文教案:探索《沙与沫》的文化背景2

七年级语文教案:探索《沙与沫》的文化背景2

七年级语文教案:探索《沙与沫》的文化背景2。

一、文化背景的介绍1、文化氛围的蕴含《沙与沫》这篇优秀的散文,无疑是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达,将感性与理性融合起来,用诗意和哲思抒发出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可以说,这篇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既与作者的文化修养分不开,也与当时的文化氛围息息相连。

为了探索《沙与沫》文化背景的本质,我们需要先对当时的文化氛围有所了解。

2、时代特征的展示20世纪初,中国刚刚迈入现代化道路,国民性格和文化特点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梁实秋与当代文学家们一样,在这个时代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们既承继了传统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也接纳了现代派文学的新理念和表达方式。

此外,中国的民族身份和个体意识,也是当时文化氛围的重要特征。

在这种文化风格下,《沙与沫》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和世界观便得到了愈加完美的呈现。

二、文化背景的分析1、生态思潮的思考在《沙与沫》中,梁实秋试图通过对“寂静苍茫的大漠”与“流连忘返的人海”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存在进行对比,表达出他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不同态度。

从这方面来看,梁实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生态思想的推崇。

它强调着自然与人类共存的理念,使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梁实秋对自然环境的感悟才得以完整、纯净地呈现。

2、个性表达的追求与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不同,当时的新文学提倡个性表达与个体意识。

这一思考模式,为梁实秋提供了一个展示内心感受与个人认识的平台。

在《沙与沫》的描写中,梁实秋并不追求华丽的语言和声势浩大的场面,而是通过自由、朴实的笔触,表达了柔弱的内心、单纯的念想和缱绻的情感。

同时,这篇文学作品也披露了梁实秋对生命、时间和空间等概念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反思。

三、文化背景的影响1、文学作品的美学营造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创作主体的文化素养息息相关。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沙与沫》才能够通过自由、明亮的语言和毫不造作的情感表达,精准地营造出了一种透明、纯净的美感。

长春出版社七年级语文U下册作文“自己的沙与沫”教案

长春出版社七年级语文U下册作文“自己的沙与沫”教案

教材内容初中语文作文教案——自己的沙与沫学习目标1.了解格言的有关知识,学习写格言的方法。

2.运用联想、想象、类比、引申等,进行格言创作。

3.收集自己喜欢的格言,并运用这些格言来激励自己。

重点了解格言的有关知识,学习写格言的方法。

难点运用联想、想象、类比、引申等,进行格言创作。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第一课时一、检查:背诵你积累的《沙与沫》二、审题、选题读了《沙与沫》,我们在思想上受到启发教育的同时,还能得到美得熏陶与灵性的启迪。

格言的力量与妙处正在于此。

格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平平常常的生活事物,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有心人却从中悟出了真理。

比如:“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能歌唱呢?”格言源于思维的活跃。

平常的事物怎么会与深刻的真理联系起来呢?那更要靠联想、想象、类比、引申等。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经常用脑子,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

比如:“最可怜的人是把他的梦想变成金银的人。

”其实,格言并不神秘。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随时说出一句格言式话语。

试着写一写,在互相交流,你一定会得到乐趣。

三、写作指导。

格言式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写作提示:1.不必去刻意追求词语的华丽,格言都是朴朴实实的话。

2.留心周围的生活,就从平常处入手去想。

3.别放过经常出现的心中一闪念,记录下来,可能就是一条格言。

四、作业:写自己的格言。

背诵掌握格言特点第二课时一、作文展示:朗读自己写的格言二、心得、交流:(1)互相交流,说说受到的启发。

(2)评出几条最佳格言,写在你的日记本里,日后再翻看会生出许多感慨。

反馈1、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2、作文修改意见。

3、修改并誊写作文展示交流、互评反馈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案:深入解析《沙与沫》的环境描写2

七年级语文教案:深入解析《沙与沫》的环境描写2

七年级语文教案:深入解析《沙与沫》的环境描写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景物一直是诗词歌赋的灵感源泉。

《山海经》、《诗经》、《楚辞》等经典著作都有大量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文学大师们也不例外,从唐代的王之涣、杜甫、白居易,到宋代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都以自然景物为创作素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真挚情感。

经典作品《沙与沫》也是如此,它以其丰富的环境描写和绚丽的画面展现了沙漠和荒野的磅礴壮阔与凄美柔情。

一、堆,林,岩《沙与沫》开篇就勾勒出了一幅壮观而又凄美的荒凉画面:“漫漫长沙,枯木败叶,绝无生息。

天地风霜,岁月沧桑,一片茫茫大地,空留奇峰怪石,飘风沙境,千古沙海。

”这个描写以“堆,林,岩”三方面为主,可以说是整个小说中最具印象的一幅画面,它不仅完整地展现了广阔的空旷和荒凉感,更展现了作者相对美好、独具特性的文学思维。

二、名副其实的“沙漠题材”《沙与沫》作为一本关于沙漠与荒野生灵的小说,自然不能没有沙漠这一“主角”,而作者正是在这个方面下了功夫。

在小说的部分节选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描写:“红黄相同的沙子,滚湿了可以滚出一个个小土囤,热了冒着白气,转着夜辉。

太阳从东升起,照得整个绿洲是一片金色。

沙漠里有时有龙卷风袭来,天色变得阴沉,阵阵风沙越来越大,那只深林里的鸟,偶尔也会飞出来横过天幕飞走。

”这样的描写无疑让《沙与沫》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题材”。

三、生命与生机众所周知,沙漠是一个充满极端气候和恶劣环境的地方,所以在《沙与沫》中で,ire依然存在并且稀有的生命礼品族群,更具有生命和生机之魂。

作者通过细腻描写、独具匠心的构思,将从荒芜中诞生出来充满活力的林子、驼群和泉水,让读者在感受到众生命的存在时心饱眼欣。

四、文化的魅力《沙与沫》的另一个亮点是对阿拉伯文化的演绎。

无论是小说中的语言、食物、服饰等,都充满了阿拉伯风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作品中出现过的“细羊毛毯”,这种精美的手工毯子不仅是沙漠之地的传统艺术品,更是当地人民必备的生活用品。

《沙与沫》教案(长春版七下)共3篇

《沙与沫》教案(长春版七下)共3篇

《沙与沫》教案(长春版七下)共3篇《沙与沫》教案(长春版七下)1《沙与沫》教案(长春版七下)《沙与沫》是一本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旨在通过阅读和学习此篇文章,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美妙和它给人们带来的感觉。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沙与沫》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大海与沙滩的关系,自然界的美妙,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自然保护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沙与沫》2. 阅读目标:了解大海与沙滩的关系,自然界的美妙。

3. 语言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词组,如海潮,潮水,沙丘,沙滩等;(2)理解文章中的寓意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自然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描写沙滩上的沙丘、沫波等自然景象,以及大海与沙滩的关系。

2. 掌握文章中的重难点单词和词组。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大海与沙滩的关系。

2. 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理解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第一遍阅读让学生粗略地阅读文章,让他们了解文章讲的内容和主题。

然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回答。

例如:(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2)本文的结构是什么?(3)你对大海和沙滩的关系有何看法?2. 第二遍阅读让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文章,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和词组。

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撰写摘要,这样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

3. 语言点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讲解一些生词和词组的意思和用法,例如:(1)沙丘(shā qiū):使沙子形成小山。

(2)沙滩(shā tān):由沙子形成的海滨地带。

(3)潮水(cháo shuǐ):海潮顺着沙滩上涨或下降的水流。

4. 思考题让学生回答一些思考题,例如:(1)海边的沙滩上有哪些自然景象?(2)沙丘与沫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学习本文后,你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是什么?五、教学反思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学习,让学生了解大海与沙滩的关系,自然环境的美妙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4 沙与沫教学设计1 长春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4 沙与沫教学设计1 长春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4 沙与沫教学设计1 长春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4 沙与沫教学设计1长春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4沙与沫教学设计1长春版的全部内容。

4沙与沫1教学目标1了解纪伯伦和《沙与沫》的相关知识.2个性解读,积累背诵格言。

3模仿创作,积蓄思想灵感。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学法还缺乏点,需要老师加以引导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格言含义,积累背诵格言。

教学难点:模仿课文,创作格言。

4教学过程一导入沙砾与泡沫,平凡而微小的事物,但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笔下却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辉。

今天,让我们共同沐浴这耀眼的光辉,感悟生活的真谛.二走近作者纪伯伦,了解《沙与沫》及其体裁。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纪伯伦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双翼。

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则以散文诗为主。

其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远大的理想。

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

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1931)。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沙与沫教案 长春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 沙与沫教案 长春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沙与沫教案长春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沙与沫教案长春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沙与沫教案长春版的全部内容。

沙与沫教学内容三、沙与沫序号教学时间2017年月日教具教内学容ﻫ目要ﻫ标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纪伯伦及其作品,理解、积累每一则格言。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

3。

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重难点1.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并能够指导自己的生活。

2.了解格言创作的特点,学习创作格言。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导入预习展示一[沙砾与泡沫,虽是平凡而微小的事物,但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笔下却折射出了耀眼的光辉。

今天,让我们共同沐浴这耀眼的光辉,体悟生活的真谛。

1、作者及作品:纪伯论,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

代表作品有:《沙与沫》《泪与笑》《先知》等.预习展示二2、体会文题的含义:沙与沫都是生活中平凡而有微小的事物,但这微小中却蕴涵着人生的大道理,让我们领会到了生活的真谛。

提问:如果用23则中的一则来诠释文题的含义,应该选择哪一则?明确:第20则:在充分思考了露珠之后,我知道了大海的秘密。

从点滴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来3、朗读每一则格言,要求:读准字音,合理断句。

4、体会每一则的含义。

例如: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明确:一个人的意义体现在他追求成就的过程中教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设计流程小结反馈作业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意志品质,如坚定、执着、刻苦、勤奋、勇气等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人生的意义。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下《4沙与沫》word教案 (4)

【最新精选】长春初中语文七下《4沙与沫》word教案 (4)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沙与沫》学案长春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⑴ 说出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句;⑵ 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初步感知文容;⑶ 初步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多元解读、理解文容;(二)能力目标: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性,以读促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哲思美,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习方法:激趣导入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圈点法、启发引导法。

知识积累:1. 关于作者:纪伯论,黎巴嫩诗人,散文家,画家。

1883年1月6日生于北部山乡卜舍里,1931年4月10日卒于美国纽约。

12岁时随母亲去美国波士顿贫民区,进入侨民学校。

两年后回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

其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

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了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

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

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专门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

他组织和领导了由旅美作家参加的笔会,成为旅美派的代表作家。

逝世后,他的遗体被运回祖国,在家乡安葬。

代表作品有:《沙与沫》《泪与笑》《先知》等。

《沙与沫》是一部格言,寓言体散文诗集。

2. 关于作品:《沙与沫》是纪伯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自然景物沙与泡沫为比喻,寓意是: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虚幻,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部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

自主学习:1. 语言训练:⑴给加点字注音:囚.犯贝壳.羞赧.忌.妒偷窃.聚敛.沟渠.夸耀.⑵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甜柔骄傲梦想淡漠忌妒颂扬课文探究:1. 如何理解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2. 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有的在有窗的牢房里,而有的在无窗的牢房里?3. 读完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题“沙与沫”的含义的。

沙与沫教案

沙与沫教案

沙与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沙与沫的区别和特点;2.掌握制作沙画和沫画的基本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4.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1.沙与沫的区别和特点;2.制作沙画和沫画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沙和沫制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幅沙画和一幅沫画,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 知识讲解1.沙与沫的区别和特点沙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具有颗粒细小、硬度大、不易变形等特点。

沙画是利用沙子的颜色和质感,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沫是一种泡沫材料,具有轻盈、柔软、易塑性等特点。

沫画是利用沫的质感和形态,通过手工制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2.制作沙画和沫画的基本技巧制作沙画的基本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好沙子、画布、胶水、画笔等工具。

(2)涂胶:将胶水均匀地涂在画布上。

(3)撒沙:将沙子均匀地撒在涂有胶水的画布上。

(4)晾干:待沙子粘在画布上后,晾干。

(5)定型:用画笔在沙画上涂上一层胶水,使其定型。

制作沫画的基本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好沫、画布、胶水、画笔等工具。

(2)涂胶:将胶水均匀地涂在画布上。

(3)塑形:将沫塑成所需的形状,粘在涂有胶水的画布上。

(4)晾干:待沫粘在画布上后,晾干。

(5)定型:用画笔在沫画上涂上一层胶水,使其定型。

3. 实践操作1.制作沙画(1)准备好沙子、画布、胶水、画笔等工具。

(2)涂胶:将胶水均匀地涂在画布上。

(3)撒沙:将沙子均匀地撒在涂有胶水的画布上。

(4)晾干:待沙子粘在画布上后,晾干。

(5)定型:用画笔在沙画上涂上一层胶水,使其定型。

2.制作沫画(1)准备好沫、画布、胶水、画笔等工具。

(2)涂胶:将胶水均匀地涂在画布上。

(3)塑形:将沫塑成所需的形状,粘在涂有胶水的画布上。

(4)晾干:待沫粘在画布上后,晾干。

(5)定型:用画笔在沫画上涂上一层胶水,使其定型。

《沙与沫》教学设计共3篇

《沙与沫》教学设计共3篇

《沙与沫》教学设计共3篇《沙与沫》教学设计1《沙与沫》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分析本教学设计是针对高中语文课程中《沙与沫》一篇文章的教学设计。

该篇文章是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创作的小说之一,以社会现实为背景,铺陈出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女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艰辛与挫折,并通过小说的故事情节将家庭中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矛盾冲突等展现出来。

通过本篇文章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都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现实生活问题,掌握小说的文学鉴赏和分析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层面(1)了解小说《沙与沫》的背景和作者阎连科的创作风格;(2)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所遭受的挫折和遭遇的社会现实问题;(3)掌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学手法。

2.能力层面(1)培养学生的文学解读能力;(2)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认识能力;(3)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层面(1)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和家庭教育等问题的意识和态度;(2)促进学生走进文学世界,增强对文学的热爱和感悟;(3)激发学生追求人类文化进步的思想和品质。

三、教学策略设计1.探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讨论、分析小说故事情节之中探究文学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探索和发现文学隐含的人生哲理。

2.多元化教学策略通过讲学、PPT演示、课外阅读、视频欣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多个角度、多种方式下感受小说的奥妙之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3.合作学习策略通过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彼此理解,激发学生吸收借鉴他人的优点,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了解小说《沙与沫》(1)背景: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2)作者:阎连科的介绍和写作风格的特点。

2.感知小说细节(1)阅读小说故事情节,感知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2)通过剧情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内心矛盾和追求,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能力。

长春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4沙与沫word教案(8)

长春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4沙与沫word教案(8)

四沙与沫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课文《沙与沫》选录的23条格言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人生感悟。

仔细品读课文,多联想,不难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方方面面的深刻哲理。

课文中的几则内容在引导我们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

如:“只有你被追逐的时候,你才快跑。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惰性,只有我们身边有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令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自己被追逐,我们才往往能够发掘自身的潜能,有更快的奔跑速度,如果追逐自己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呢?也许我们的生存状态会更积极一些。

又如:“我们都是囚犯,不过有的关在有窗的牢房里,有的则关在无窗的牢房里。

”如果生活是一个大的牢房,不得不受到各种各样束缚的我们就必然成了“囚犯”,但有的人却可以生活在“有窗的牢房里”,而有的人却只能生活在“无窗的牢房里”,那么这扇连接希望的窗是谁开的呢?其实我们自己就是那个开窗人,既然现实生活中有着必然的束缚,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心底开一扇窗呢?也正如第11则所说:“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让自己的心中始终充满希望、始终拥有目标,我们的生命定会更精彩!此外,课文中的许多格言也在引导我们要注重个人修养。

如:“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我们应把自身的品格、素养、习惯、性情看成是最重要的,一如《论语》中的提醒:“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又如冰心女士最为欣赏的内容:“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压制人也不受人压制的人。

”既要有独立的人格又要有平和的待人处世态度,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伟大的。

诗人还从反面提醒我们:“重视人们的缺点,是我们最大的缺点。

”中国大智慧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前提不正是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能够正确看待别人的不足吗?东方的智慧本是相通的,品味课文中这些内容,我们不能不每日三省吾身。

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也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课文中出现多处相关内容:“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你怎能歌唱呢?”“最可怜的人是把他的梦想变成金银的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4 沙与沫教案 长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4 沙与沫教案 长版

4.沙与沫教学目标:1.了解纪伯伦及相关文学常识。

2.熟读格言,并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

3.背诵积累每一则格言。

4.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1.熟读背诵每一则格言。

2.理解每一则格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元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屏示《沙与沫》开篇节选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

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

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

学生齐读,并交流体会。

沙与沫都很渺小,都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把生活比做无边的海洋的话,那么沙粒和泡沫就将永远存在,而这些往往是不被人们重视的,容易被人忽视的。

而纪伯伦关注了这些,思考了这些,可以说《沙与沫》中的格言提示的道理,是随时随地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最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本书中的23句格言。

二、介绍纪伯伦。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

著有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等。

三、介绍《沙与沫》《沙与沫》是纪伯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自然景物“沙”与“泡沫”为比喻,寓意着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的虚幻。

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

是一部格言、寓言体散文诗集,共收入作者的锦言妙语319条。

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

四、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2、指读。

3、齐读,要求读准重音,合理断句。

五、体会格言含义。

提问:在这23则当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则?请说明理由。

1、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成就的东西。

明确:一个人的意义体现在他追求成就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意志品质,如坚定、执着、刻苦、勤奋、勇气等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人生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日期课时二课时序号No:14-15
教材内容作文自己的沙与沫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格言的有关知识,学习写格言的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联想、想象、类比、引申等,进行格言创作。

3、情感目标:收集自己喜欢的格言,并运用这些格言来激励自己。

重点了解格言的有关知识,学习写格言的方法。

难点运用联想、想象、类比、引申等,进行格言创作。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预习
一、审题、选题
读了《沙与沫》,我们在思想上受到启发教育的同时,还能得到
美得熏陶与灵性的启迪。

格言的力量与妙处正在于此。

格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平平常常的生活事物,大多数人并不
关心,有心人却从中悟出了真理。

比如:“如果你嘴里含满了食物,
你怎能歌唱呢?”
格言源于思维的活跃。

平常的事物怎么会与深刻的真理联系起
来呢?那更要靠联想、想象、类比、引申等。

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经
常用脑子,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

比如:“最可怜的人是
把他的梦想变成金银的人。


其实,格言并不神秘。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随时说出一句格
言式话语。

试着写一写,在互相交流,你一定会得到乐趣。

二、写作指导。

格言式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写作提示:
1、不必去刻意追求词语的华丽,格言都是朴朴实实的话。

2、留心周围的生活,就从平常处入手去想。

3、别放过经常出现的心中一闪念,记录下来,可能就是一条格
言。

预习
第二课时
展示
1、自我准备的内容:
我的笔记:
2、作文展示:
我的笔记:
3、心得、交流:
(1)互相交流,说说受到的启发。

(2)评出几条最佳格言,写在你的日记本里,日后再翻看会生出许多感慨。

反馈1、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2、作文修改意见(老师指点)。

3、修改并誊写作文展示反馈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