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MBA原文案例库

合集下载

北大MBA统计学案例库

北大MBA统计学案例库

【案例2】Alfonso 百货公司
数 据 问题的研究从收集数据开始。A1fonso公司有它自己每周销售额的数据,知道自己哪
一周刊登了报纸广告,也知道每次广告的成本(见表13-1)。大城市各主要百公司(包括 A1fonso百货公司)总销售额可以从政府的统计数据里得到。最后,A1fonso公司的员工统 计了26周里各主要商店刊登的报纸广告.
【案例1】道格拉斯公司
微 波 炉
肯的分析从调查微波炉在加拿大的拥有状况开始。在1972年鲇?2 000户 加拿大家庭拥有微波炉,但到1978年,就增加到了350 000户。电子和电器生 产厂商协会已经对主要电器产品的国内销售情况进行了预测,他们对微波炉的 销售和拥有情况的预测是:
之所以预测到微波炉拥有量会出现激增是因为加拿大家庭数量的不断增长(预 计至少在1988年会超过人口增长率),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正是生活方式的 改变带来了对省力器具的需求。用微波炉进行烹任带来一个问题--微波无法透 过金属器具,因而不能将金属器具置于微波炉中。甚至于餐具上涂色或上光用 的金属颜料都会对微波炉造成破坏。许多微波炉使用者使用微波炉专用用具, 但这样就得洗更多的餐具。道格拉斯公司为了解微波炉烹任中能否使用碱石灰 玻璃器具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发现碱石灰玻璃器具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B.C. 海德鲁通过进一步测试发现:"有足够耐热强度的纯净玻璃是最适合微波烹饪的
此调查一共返回了312份问卷。在表7-1中总结了对第15题的反馈答案以及对第20 题中与瓶装汤有关的反馈答案。 肯的下一个任务是估计这种新产品的年度需求量。

【案例1】道格拉斯公司

பைடு நூலகம்
【案例2】Alfonso 百货公司
Mary Kazinczi刚刚被任命为A1fonso百货公司的总经理,很想给董事会一个良好的 第一印象。她着手重新审视A1fonso百货公司的营销策略,一方面为了熟悉公司的营销实 务,另一方面也为了找到促进销售和提高市场份额的途径。 Alfonso百货公司 A1fonso是一座大城市里最大的一家百货公司,已有6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由创建 者家族控制。A1fonso采用了多种营销手段,但近期以来,营销手段的重心开始偏向报 纸广告。报纸广告通常能产生很直接的效果,一般而言,作了广告的商店的销售额会有 明显增长。销售的增加相应地会给商店员工带来薪水和奖金的增加,商店也因此而很乐 意刊登报纸广告。但是,Mary Kazinczi认为表面上的增长并不是真实的增长。因为这 类广告只是把一家商店的销售转移到另外一家,或者只是把这个时间段的销售挪到了其 他时间段。为了成功地从顾客的钱包里掏出钱来,每个登广告的商店都在和竞争对手的 商店以及A1fonso公司的其他商店竞争,甚至也在和自己竞争--抢来自己下周或下月的 销售额。顾客用来消费的钱只有这么多,如果他们在报纸广告的诱惑下买了一台新的电 冰箱,他们也许就不再会花钱买一块新地毯。这可能只是将销售从地毯转移到了家电。 更进一步讲,当商店以750美元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平时卖1000美元的电冰箱时,受吸引 的顾客中可能就有那些原打算在下周或下个月用1000美元购买的顾客。这就是广告使 销售从一个时间段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时间段,此时,商店的利润实际上也受到了损失。 要制定报纸广告策略,首先要了解广告的总体效果。特别是,当把百货公司看作 一个整体时,广告带来的是收获还是损失。

MBA管理学案例库

MBA管理学案例库

M B A管理学案例库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北大MBA管理学案例库比特丽公司的分权管理比特丽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联合公司,总部设在芝加哥,下属有450个分公司,经营着9干多种产品,其中许多产品-如克拉克棒糖,乔氏中国食品等,都是名牌产品。

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90多亿美元。

多年来,比特丽公司都采用购买其他公司来发展自己的积极进取战略,因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公司的传统做法是:每当购买一家公司或厂家以后,一般都保持其原来的产品,使其成为联合公司一个新产品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对下属各分公司都采用分权的形式。

允许新购买的分公司或工厂保持其原来的生产管理结构,这些都不受联合公司的限制和约束。

由于实行了这种战略,公司变成由许多没有统一目标,彼此又没有什么联系的分公司组成的联合公司。

1976年,负责这个发展战略的董事长退休以后,你--德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任命为董事长。

新董事长德姆的意图是要使公司朝着他新制定的方向发展。

根据他新制定的战略,德姆卖掉了下属56个分公司,但同时又买下了西北饮料工业公司。

据德姆的说法,公司除了面临发展方向方面的问题外,还面临着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下属各分公司都面临着向社会介绍并推销新产品的问题,为了刺激各分公司的工作,德姆决定采用奖金制,对下属干得出色的分公司经理每年奖励1万美元。

但是,对于这些收入远远超过l万元的分公司经理人员来说,1万元奖金恐怕起不了多大的刺激作用。

另一个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在维持原来的分权制度下,应如何提高对增派参谋人员必要性的认识,应如何发挥直线与参谋人员的作用问题。

德姆决定要给下属每个部门增派参谋人员,以更好地帮助各个小组开展工作。

但是,有些管理人员则认为只增派参谋人员是不够的,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必要增派参谋人员,可以采用单一联络人联系几个单位的方法,即集权管理的方法。

北大MBA原文案例库汇编(5个doc文档)5

北大MBA原文案例库汇编(5个doc文档)5

北大MBA原文案例库汇编(5个doc文档)5北大MBA管理学案例库比特丽公司的分权管理比特丽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联合公司,总部设在芝加哥,下属有450个分公司,经营着9干多种产品,其中许多产品-如克拉克棒糖,乔氏中国食品等,都是名牌产品。

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90多亿美元。

多年来,比特丽公司都采用购买其他公司来发展自己的积极进取战略,因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公司的传统做法是:每当购买一家公司或厂家以后,一般都保持其原来的产品,使其成为联合公司一个新产品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对下属各分公司都采用分权的形式。

允许新购买的分公司或工厂保持其原来的生产管理结构,这些都不受联合公司的限制和约束。

由于实行了这种战略,公司变成由许多没有统一目标,彼此又没有什么联系的分公司组成的联合公司。

1976年,负责这个发展战略的董事长退休以后,你--德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任命为董事长。

新董事长德姆的意图是要使公司朝着他新制定的方向发展。

根据他新制定的战略,德姆卖掉了下属56个分公司,但同时又买下了西北饮料工业公司。

据德姆的说法,公司除了面临发展方向方面的问题外,还面临着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下属各分公司都面临着向社会介绍并推销新产品的问题,为了刺激各分公司的工作,德姆决定采用奖金制,对下属干得出色的分公司经理每年奖励1万美元。

但是,对于这些收入远远超过l万元的分公司经理人员来说,1万元奖金恐怕起不了多大的刺激作用。

另一个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在维持原来的分权制度下,应如何提高对增派参谋人员必要性的认识,应如何发挥直线与参谋人员的作用问题。

德姆决定要给下属每个部门增派参谋人员,以更好地帮助各个小组开展工作。

但是,有些管理人员则认为只增派参谋人员是不够的,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必要增派参谋人员,可以采用单一联络人联系几个单位的方法,即集权管理的方法。

公司专门设有一个财务部门,但是这个财务部门根本就无法控制这么多分公司的财务活动,因此造成联合公司总部甚至无法了解并掌握下属部门支付支票的情况等等。

北大MBA管理学案例库(8)

北大MBA管理学案例库(8)

北大MBA管理学案例库(8)目标管理某机床厂从1981年开始推行目标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一千多名职能部门人员的积极性,该厂首先对厂部和科室实施了目标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后,逐步推广到全厂各车间、工段和班组。

多年的实践表明,目标管理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挖掘了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企业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该厂把目标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目标制订阶段1.总目标的制订。

该厂通过对国内外市场机床需求的调查,结合长远规划的要求,并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能力,提出了19××年”三提高”、”三突破”的总方针。

所谓”三提高”,就是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竞争能力;”三突破”是指在新产品数目、创汇和增收节支方面要有较大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该厂把总方针具体比、数量化,初步制订出总目标方案,并发动全厂员工反复讨论、不断补充,送职工代表大会研究通过,正式制定出全厂19××年的总目标。

2.部门目标的制订。

企业总目标由厂长向全厂宣布后,全厂就对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各部门的分目标由各部门和厂企业管理委员会共同商定,先确定项目,再制订各项目的指标标准:其制订依据是厂总目标和有关部门负责拟定、经厂部批准下达的各项计划任务,原则是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值只能高于总目标中的定量目标值,同时,为了集中精力抓好目标的完成,目标的数量不可太多。

为此,各部门的目标分为必考目标和参考目标两种。

必考目标包括厂部明确下达目标和部门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参考目标包括部门的日常工作目标或主要协作项目:其中必考目标一般控制在2-4项,参考目标项目可以多一些。

目标完成标准由各部门以目标卡片的形式填报厂部,通过协调和讨论最后由厂部批准。

3.目标。

北大MBA原文案例库(doc 11页)共11页word资料

北大MBA原文案例库(doc 11页)共11页word资料

How Financial Firms Decide on Technology,介绍国际大银行在决定对信息技术投资时的考虑要点和他们具体的实施过程。

How Financial Firms Decide on Technology(Abstract)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is the major investor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n the U.S. economy; the typical bank spends as much as 15% of non-intereste expenses on IT. A persistent finding of research into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that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vary widely across institutions. Nowhere is this variability more visible than in the outcomes of the IT investment decisions in these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T investment decision processes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uncover what, if anything,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IT investment practices of banks that would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cause of this variability in performance along with pointing toward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lead to better investment decisions. Using PC bank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Internet sites as the case studies for this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reports on detailed field-based surveys of investment practices in several leading institutionsHow Financial Firms Decide on Technology(Part One)信息技术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正在增加,不仅仅表现在银行的15%无息开支上,而且对金融服务业的运做和战略也有很强的影响。

北大MBA财务管理分析案例库(003)

北大MBA财务管理分析案例库(003)

北大MBA财务管理分析案例库(003)北大MBA会计学案例库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发对短期投资进行计价。

该公司1992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余额未400,000元,证券跌价准备余额未20,000元。

1991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种类及相关资料如下:成本市价证券跌价准备A公司股票200,000.00190,000.0010,000.00B公司股票100,000.0090,000.0010,000.00C公司股票200,000.00204,000.000.00合计500,000.0020,000.001992年B公司股票以91,000元售出,售家和按市价调整后的账面数之差被计入"证券出售利得"。

1992年12月31日的市价情况如下:市价 A公司 199,000.00C公司 205,000.00问题:(1)该公司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短期投资计价,是以单个证券为基础还是以总价为基础?(2)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该公司运用这一规则合理吗?(3)该公司对出售C公司股票的会计处理正确吗?(4)该公司于1992年12月31日还需要做什么分录,以反映有价证券市价的变化?阳澄湖公司以下是阳澄湖公司1996年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1)因为火灾物品贱卖(fire sale ),价值140,000元的设备以110,000元的价格购入。

所作分录为:借:机器设备140,000贷:现金110,000收入30,000(2)预计销售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后,成本为380,000元的商品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金额为460,000元。

记录商品存货增值的会计分录是:借:商品存货80,000贷:收入80,000(3)公司总裁使用他自己的钱购买小帆船自用,所作会计分录如下:借:杂项费用80,000贷:收入80,000(4)1996年度房屋折旧为23,000元,因为房屋市价上涨过大,所以年底所作的计提折旧分录为:借:留存收益23,000贷:累计折旧--房屋23,000(5)以股票换入设备,股票总面值为70,000元,公平市价为300,000元,设备的公平市价不详,交换时所作的会计分录是:借:机器设备:70,000贷:股本70,000(6)收到顾客的购货定单,购买本公司商品16,000元。

北大MBA会计学案例库

北大MBA会计学案例库

北大MBA会计学案例库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发对短期投资进行计价。

该公司1992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余额未400,000元,证券跌价准备余额未20,000元。

1991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种类及相关资料如下:成本市价证券跌价准备A公司股票200,000.00190,000.0010,000.00B公司股票100,000.0090,000.0010,000.00C公司股票200,000.00204,000.000.00合计500,000.0020,000.001992年B公司股票以91,000元售出,售家和按市价调整后的账面数之差被计入"证券出售利得"。

1992年12月31日的市价情况如下:市价 A公司 199,000.00C公司 205,000.00问题:(1)该公司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短期投资计价,是以单个证券为基础还是以总价为基础?(2)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该公司运用这一规则合理吗?(3)该公司对出售C公司股票的会计处理正确吗?(4)该公司于1992年12月31日还需要做什么分录,以反映有价证券市价的变化?阳澄湖公司以下是阳澄湖公司1996年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1)因为火灾物品贱卖(fire sale ),价值140,000元的设备以110,000元的价格购入。

所作分录为:借:机器设备140,000贷:现金110,000收入30,000(2)预计销售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后,成本为380,000元的商品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金额为460,000元。

记录商品存货增值的会计分录是:借:商品存货80,000贷:收入80,000(3)公司总裁使用他自己的钱购买小帆船自用,所作会计分录如下:借:杂项费用80,000贷:收入80,000(4)1996年度房屋折旧为23,000元,因为房屋市价上涨过大,所以年底所作的计提折旧分录为:借:留存收益23,000贷:累计折旧--房屋23,000(5)以股票换入设备,股票总面值为70,000元,公平市价为300,000元,设备的公平市价不详,交换时所作的会计分录是:借:机器设备:70,000贷:股本70,000(6)收到顾客的购货定单,购买本公司商品16,000元。

最新4北大mba学案例库汇总

最新4北大mba学案例库汇总

4北大M B A管理学案例库北大MBA管理学案例库比特丽公司的分权管理比特丽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联合公司,总部设在芝加哥,下属有450个分公司,经营着9干多种产品,其中许多产品-如克拉克棒糖,乔氏中国食品等,都是名牌产品。

公司每年的销售额达90多亿美元。

多年来,比特丽公司都采用购买其他公司来发展自己的积极进取战略,因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公司的传统做法是:每当购买一家公司或厂家以后,一般都保持其原来的产品,使其成为联合公司一个新产品的市场;另一方面是对下属各分公司都采用分权的形式。

允许新购买的分公司或工厂保持其原来的生产管理结构,这些都不受联合公司的限制和约束。

由于实行了这种战略,公司变成由许多没有统一目标,彼此又没有什么联系的分公司组成的联合公司。

1976年,负责这个发展战略的董事长退休以后,你--德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任命为董事长。

新董事长德姆的意图是要使公司朝着他新制定的方向发展。

根据他新制定的战略,德姆卖掉了下属56个分公司,但同时又买下了西北饮料工业公司。

据德姆的说法,公司除了面临发展方向方面的问题外,还面临着另外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下属各分公司都面临着向社会介绍并推销新产品的问题,为了刺激各分公司的工作,德姆决定采用奖金制,对下属干得出色的分公司经理每年奖励1万美元。

但是,对于这些收入远远超过l万元的分公司经理人员来说,1万元奖金恐怕起不了多大的刺激作用。

另一个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在维持原来的分权制度下,应如何提高对增派参谋人员必要性的认识,应如何发挥直线与参谋人员的作用问题。

德姆决定要给下属每个部门增派参谋人员,以更好地帮助各个小组开展工作。

但是,有些管理人员则认为只增派参谋人员是不够的,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必要增派参谋人员,可以采用单一联络人联系几个单位的方法,即集权管理的方法。

公司专门设有一个财务部门,但是这个财务部门根本就无法控制这么多分公司的财务活动,因此造成联合公司总部甚至无法了解并掌握下属部门支付支票的情况等等。

北大MBA精选案例技术创新案例

北大MBA精选案例技术创新案例

北大MBA精选案例技术创新案例60年代初着手制定经济开发打算时,韩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制造一批能够灵活运用丰富而廉价劳动力的出口产业,并从先行进展中国家的情形着眼,认定纤维产业比较合适。

此后,纤维工业得到了积极的扶植和进展,它不仅为非熟练的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也为工业进展所必需的外汇的猎取作出了极大的奉献。

纤维产业的成长促进了合成纤维的产生。

60年代末,三种要紧合成纤维--尼龙、聚酯纤维、丙烯纤维--全部都投入了生产,结果,韩国一跃而成为了世界市场上要紧的纤维出口国家。

尽管这种趋势一直连续到70年代初,然而,由于国内经济的迅速进展和国内劳动力的相对减少,以及东南亚等后续新兴工业国的猛烈追赶,韩国确信国内的纤维工业最终将在国际上丧失自己的比较优势。

因此在第三个经济开发五年打算中,韩国开始努力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谋求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另外,世界上的聚酯产业在连续进展,进人70年代后,它的生产量自合成纤维开始生产以来首次超过了尼龙的生产量;这一点,韩国也不例外。

70年代初,韩国的聚酯生产量40000M/T,是世界排名第13位的生产大国。

然而产量的增加和发达国家进口限制的逐步强化,使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企业开始慎重地研究纤维制品系列的多样化代产品的开发。

聚酯作为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可用于生产纤维、薄膜、粘合剂等产品的用途广泛的化合物。

关于聚酯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

在学术界及企业研究所里,关于聚酯的分子结构、化学分析、物理的及机械的性质,以及用途的开发等各项研究都在活跃地进行着。

当今称霸于产业用聚酯薄膜市场的产品是芳香族聚酯--聚乙烯对苯二酸所制成的薄膜,通常称这种PET 薄膜为聚酯薄膜。

PET薄膜的特性是,它有专门强的韧性、柔软性、低吸湿性、低透气性,对化学药品的高抗腐性及良好的绝缘性,同时,它还能够轻易地制成多种不同的厚度。

由于PET薄膜具有如此杰出的特性,因此,它的用途也是多样的,它现在已用作包装材料、装饰纱、电池绝缘体、工业用皮带、磁带、卫生器具等。

北京大学《EMBA管理学案例教学》案例辑

北京大学《EMBA管理学案例教学》案例辑

北京大学《EMBA管理学案例教学》案例辑名目:■打算◎开发新产品与改进现有产品之争◎乔森家具公司五年目标■组织◎巴恩斯医院◎比特丽公司的分权治理◎温特图书公司的组织改组■领导◎目标治理◎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人事◎贝尔登电子公司◎卡尔.温多弗◎提升◎宇航公司■操纵开发新产品与改进现有产品之争袁之隆先生是南机公司的总裁。

这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农业机械的企业。

1992年产品销售额为3000万元,1993年达到3400万元,1994年估量销售可达3700万元。

每当坐在办公桌前翻看那些数字、报表时,袁先生都会感到犹豫满志。

这天下午又是业务会议时刻,袁先生召集了公司在各地的经销负责人,分析目前和今后的销售形势。

在会议上,有些经销负责人指出,农业机械产品虽有市场潜力,但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已有所改变,公司应针对新的需求,增加新的产品种类,来适应这些消费者的新需求。

身为机械工程师的袁先生,对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专门内行。

因此,他听完了各经销负责人的意见之后,内心便专门快罢了一下,新产品的开发第一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然后需要花钞票改造公司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两项工作约耗时3-6个月。

增加生产品种同时意味着必须储备更多的备用零件,并按照需要对工人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投资又进一步增加。

袁先生认为,从事经销工作的人总是喜爱以自己业务方便来考虑,持续提出各种新产品的要求,却全然不顾品种更新必须投入的成本情形,就像以往的会议一样。

而事实上公司目前的这几种产品,经营成效还专门不错。

结果,他决定仍不考虑新品种的建议,目前的策略仍是改进现有的品种,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

他相信,改进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开出具吸引力的价格,将是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最有效的法宝。

因为,客户们实际考虑的依旧产品的价值。

尽管他已做出了决策,但他依旧情愿听一听顾咨询专家的意见。

摸索题:1.你认为该企业的外部环境中有哪些机会与威逼?2.如果你是顾咨询专家,你会对袁先生的决策如何评判?乔森家具公司五年目标乔森家具公司是乔森先生在本世纪中期创建的,开始时要紧经营卧房和会客室家具,取得了相当的成功,随着规模的扩大,自70年代开始,公司又进一步经营餐桌和儿童家具。

1020151_北大MBA会计学案例库

1020151_北大MBA会计学案例库

北大MBA会计学案例库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发对短期投资进行计价。

该公司1992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余额未400,000元,证券跌价准备余额未20,000元。

1991年12月31日短期投资种类及相关资料如下:成本市价证券跌价准备A公司股票200,000.00190,000.0010,000.00B公司股票100,000.0090,000.0010,000.00C公司股票200,000.00204,000.000.00合计500,000.0020,000.001992年B公司股票以91,000元售出,售家和按市价调整后的账面数之差被计入"证券出售利得"。

1992年12月31日的市价情况如下:市价 A公司 199,000.00C公司 205,000.00问题:(1)该公司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对短期投资计价,是以单个证券为基础还是以总价为基础?(2)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该公司运用这一规则合理吗?(3)该公司对出售C公司股票的会计处理正确吗?(4)该公司于1992年12月31日还需要做什么分录,以反映有价证券市价的变化?阳澄湖公司以下是阳澄湖公司1996年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1)因为火灾物品贱卖(fire sale ),价值140,000元的设备以110,000元的价格购入。

所作分录为:借:机器设备140,000贷:现金110,000收入30,000(2)预计销售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后,成本为380,000元的商品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金额为460,000元。

记录商品存货增值的会计分录是:借:商品存货80,000贷:收入80,000(3)公司总裁使用他自己的钱购买小帆船自用,所作会计分录如下:借:杂项费用80,000贷:收入80,000(4)1996年度房屋折旧为23,000元,因为房屋市价上涨过大,所以年底所作的计提折旧分录为:借:留存收益23,000贷:累计折旧--房屋23,000(5)以股票换入设备,股票总面值为70,000元,公平市价为300,000元,设备的公平市价不详,交换时所作的会计分录是:借:机器设备:70,000贷:股本70,000(6)收到顾客的购货定单,购买本公司商品16,00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w Financial Firms Decide on Technology,介绍国际大银行在决定对信息技术投资时的考虑要点和他们具体的实施过程。

How Financial Firms Decide on Technology(Abstract)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is the major investor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n the U.S. economy; the typical bank spends as much as 15% of non-intereste expenses on IT. A persistent finding of research into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that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vary widely across institutions. Nowhere is this variability more visible than in the outcomes of the IT investment decisions in these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T investment decision processes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uncover what, if anything,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IT investment practicesof banks that would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cause of this variability in performance along with pointing toward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lead to better investment decisions. Using PC bank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Internet sites as the case studies for this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reports on detailed field-based surveys of investment practices in several leadinginstitutionsHow Financial Firms Decide on Technology(Part One)信息技术对金融服务业的阻碍正在增加,不仅仅表现在银行的15%无息开支上,而且对金融服务业的运做和战略也有专门强的阻碍。

一个对金融机构的长期研究表明,不同的机构的效率和表现也不同。

其决定的因素有以下一些其中的一个因素确实是对投资的决定和治理。

SBS是一个失败的例子,然而成功的公司也许多。

本文注重解答以下的问题:1.银行对IT投资的评估和治理过程?2.在对IT的治理过程中,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结合如何?3.IT投资的治理和银行性能的关系如何?1.0 Introduc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s increasingly critical to the operations of financial services firms. Today banksspend as much as 15% of non-interest expens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industry will spend at least $21.1 billion on IT in 1998,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llectively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of IT investment in the U.S. economy. In additon to being a large component of the cost struc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financial firms operatons and strategy. Few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exist that do not utilize computers at some point in the delivery process, and a firms'information systems place strong constraints on the type of products offered, the degree of customization possible and the speed at which firms can respond to competitive opportunities or threats.A persistent finding of research into th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that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varies widely across institutions,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factors such as size(scale), product breadth(scope), branching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al form(e.g. stock versus mutual for insurers; banks versus saving & loans). Given the central role that technology plays in these institutions, at least some of this variation is likely to be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 use andeffectiveness of IT investments. While some authors have argued that the value of IT investment has been insignificant, particularly in services, recent empirical work has suggested that IT investment, on average, is a productive investment. Perhaps more importantly, there appears to be substantial variation across firms; some firms have very high investments but are poor performers, while otheres invest less but appear to be much more successful. Brynjolfsson and Hitt found that as much as half the returns to IT investment are due to firm specific factors.One potentially important driver of differences in IT value, and of firm performance more broadly, is likely to be the decision and management peocessed for IT investments. Horror stories of bad IT investment decisions abound. Consider the example of the new strategic bankingsystem(SBS) at Banc One(American Banker 1997). Banc One Corp. and Electronic Data Systems Corp. agreed last year to end their joint development of this retail banking system after spending an estimated $175 million on it. As stated in the American Banker article, SBS"was just so overwhelming and so complete that by the time they weregetting to market, it was going to take too long to install the whole thing," said Alan Riegler, principal in Ernst & Young's financial services management consulting division. However, not all the stories are negative. New IT systems are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reshaping the delivery of financial services. For example, new computer-telephony integration(CTI) technologies are transforming call center operations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y investing i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institutions are moving operations from high-cost branch operations to the telephone channel,where the cost per transaction isone-tenth the cost of a teller interaction. This IT investment not only reduces the cost of serving existing customers, but also extends the reach of the institution beyond its traditional geographic boundaries.In this paper, we utilize detailed case studies of six retail banks to investigate several interrelated questions:1.What processes do banks utilize to evaluate andmanage IT investments?2.How well do actual practices align with theoreticalarguments about how IT investments shouldbe managed?3.What impact does that management of IT investmentshave on performance?How Financial Firms Decide on Technology(Part Two)For the first question, we develop a structured framework for cataloging IT investment practices and then populate this framework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urveys and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 then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is exercise with a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IT decision making to understanding how practices vary across firm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best practices" as described in previous literature. Finally, we will compare these processes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performance metrics to better understand which sets of practices appear to be most effective.To make these comparisons concrete, we examine both the general decision process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processesused for two recent IT investment decisions :the adoption of computer-based home banking (PC bank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porate web site. These decisions were chosen because they were recent and are related but provide some contrast; in particular, PC banking is a fairly well defined product innovation, while the corporate web presence is more of 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which is less well-defined in terms of objectives and business ownership.Overall, we find that while some aspects of the decision process are fairly similar across institutions and often conform to "best practice" as defined by previous literature, there are several areas where there is large variation in practice among the banks and between actual and theoretical best practice. Most banks have a strong and standardized project management for ongoing systems projects, and formal structures for insuring thatline-managers and systems people are in contact at the initiation of technology projects. At the same time, many banks have relatively weak processes(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for identifying new IT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llocating resources across organizational lines, andfunding exploratory 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with long term or uncertain payoffs.The reminder of this paper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Section 2 describes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on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IT on performance. Section 3 describes the methods and data. Section 4 describes the current academic thinking on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decision process and compares that to actual practices at the banks we visited. Section 5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our in-depth study of PC banking projects and the summary, Section 6 contains a similar analysis for the Corporate Web Site and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appear in Section 7.How Financial Firms Decide on Technology(Part Three)2.0 Previous Literature2.1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studies that have examin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and the role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