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吉林撷英——甘肃省名中医 刘国安
中医特色的 “ 内调外治” 治疗体系 , 形成了一整套防衰抗衰 、 治病延年的治
疗 方法 。研 制 出 “ 冠丸 ” 系列用 于治 疗 老年 冠心病 ,“ 脑 丸”治 疗脑 动 通 通
脉 硬化 ,“ 炎康 ”系列 治疗 慢性 结 肠炎 ,“ 肠 镇静 安 神 丸”治疗 老 年不寐 症 , “ 阳胶 囊”治 疗老 年 人 习惯性 便 秘 ,“ 列脐 贴 … ‘ 列栓 ”治 疗老 年人 前 锁 前 前 列 腺肥 大并 发 症 ,“ 降龙 擦剂 ”治 疗 老年性 带状 疱 疹等 。
刘 国安 主 任医 师 医术精 湛 , 德高 尚 , 医 受到 患者 的 信赖 和好 评 , 得到 社
会 的认 可 ,于 19 年 l 97 2月获 “ 甘肃 省老龄 委颁 发 的重视 老龄 工 作功 勋奖 ” , 20 0 5年被 甘 肃省 人 民政 府授 予 “ 肃省 劳动 模范 ”荣 誉称 号 。 甘 刘 国安 主任 医 师先 后发 表论 文 4 篇 ,主持 完成 省部 级 科研 项 目9 , 0余 项 在研 省 部级 科研 项 目3 ,其 中:“ 项 中药泄 宁治 疗 溃疡 性结 肠炎 的临 床研 究 ” 1 8 年 获甘 肃省 卫生 科技 进步 二 等奖 ;9 5 获黄 河流 域 九省 区首 届新技 术 99 l9年 新 产品 博 览会 金奖 ;“ 心 通 冠 灵系 列治疗 冠心 病 的临床 实验 研 究”1 9 补 9 3年 荣获 “ 国际 医学 研究 金奖 ” 9 6 获甘 肃 省卫生 科技 进 步三 等奖 ;“ ,1 9 年 老年眩 晕证 辨治 及 其微 量元 素相 关 关 系的研 究” 9 9 1 9 年获 甘肃 省医 药卫 生科 技进步 三 等奖 ;“ 三结 合 教学方 法 在 临床教 学 中的 应用 研究 ”1 9 年 获 甘肃 中医学 99 院 教学 成果 二 等奖 ;“ 中药 内 调9 敷 相结 合 治疗 老年 带状 疱疹 ”2 0 1 、 0 6年获 甘
首批甘肃省名中医名单
首批甘肃省名中医名单于己百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王自立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刘宝厚兰医二院主任医师宋贵杰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周信有甘肃中医学院教授郑魁山甘肃中医学院教授裴正学甘肃省医科院主任医师许自诚兰医一院主任医师刘国安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马明非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张士卿甘肃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图布旦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赵健雄兰州医学院教授贾斌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尹锡泰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华占福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李永寿陇南地区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道坤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王德林甘肃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夏永潮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高志林白银市白银区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必舜兰大一院主任医师王俭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王惠兰兰大一院主任医师唐士诚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高冬来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丹增坚措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副主任医师李少波甘肃中医学院主任医师第二批甘肃省名中医名单谢君国庆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郭宪章兰州市城关区中医骨伤医院主任医师胡溶武威市凉州区医院副主任医师吴永庆天水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朱生多武威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卓玛甘南州碌曲县藏医医院副主任医师余元泰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杨积茂庆阳市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葛健文天水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张子俊平凉市红十字会医院副主任医师赵斌陇南市成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何天有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正海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文春甘肃中医学院主任医师韩忠义平凉市华亭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建平武威市凉州区医院主任医师张延昌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高正星兰州市榆中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龙文君甘肃中医学院教授赵文鼎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曹玉山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东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王保林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副主任医师周文祥武威市凉州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伊达伟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姜志芳定西市通渭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李九平平凉市红十字会医院副主任医师第三批甘肃省名中医名单李盛华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赵继荣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孙其斌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左进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张定华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田旭东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洪涛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沈玉鹏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石国璧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王海东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武权生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史正刚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张晓刚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应东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马鸿斌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戴恩来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张志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薛国理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王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魏清琳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薛文瀚甘肃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时吉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魏玉香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马国义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安欣欣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孟庆常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主任医师李顺保兰州石化总医院主任医师许筠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潘建西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主任医师柳树昌兰州市西固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天生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蒲朝晖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杨国栋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志刚天水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德珍天水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刘宝录天水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夏小军庆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赵国庆平凉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任建华平凉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杨家蕊平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黄国强崇信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王炯平凉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徐集民庄浪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杨维平陇西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政陇西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张银川定西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王福林定西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周大勇会宁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崔爱军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李启林景泰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杨明胜宕昌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杜社全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杨宏权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副主任医师李生棣武威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薛德馨武威市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曹生有凉州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宗武三武威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赵明芳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姚军汉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主任医师王景录山丹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黄永岱高台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力争张掖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第四批甘肃省名中医及第二批甘肃省基层
定西市
陇西县中医医院
2
李福荣、张海军
123
定西市
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1
朱维武
124
定西市
陇西县巩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王志武
125
定西市
通渭县中医医院
1
张存龙
126
定西市
临洮县中医院
4
杨景福、耿新民、张永科、石廷伟
127
定西市
通渭县人民医院
1
车念祖
128
白银市
平川区红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王君琪
7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
2
刘福俊、谢潇侠
8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4
沈世林、王一庆、匡钱华、乔成栋
9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1
杨 恂
10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1
郭 烽
11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
1
刘东亮
12
兰州市
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医院
兰州市
兰州市城关区第三医院
1
高 莉
8
兰州市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
1
李雅清
9
兰州市
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李桂霖
10
兰州市
兰州市城关区靖远路街道九州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1
赵文金
11
兰州市
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真气堂中医社区门诊部
1
谈 升
12
天水市
第四批甘肃名中医及第二批甘肃基层
拉 毛
60
甘南州
甘南州合作市卡加曼寺藏医院
1
丹巴尖措
61
甘南州
碌曲县藏医院
1
看照加
62
甘南州
迭部县藏医院
罗 瑾
37
庆阳市
庆城县人民医院
1
曹平涛
38
庆阳市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
1
付 玮
39
庆阳市
庆城县南街社区
1
李振国
40
庆阳市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
1
仝铁甲
41
庆阳市
华池县人民医院
2
安平祥、宋尚贵
42
庆阳市
华池县中医医院
3
曾明言、杨学景、张新文
43
庆阳市
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1
李怀民
附件1
第二批甘肃省基层名中医推荐候选人名单
1
王军仓
27
庆阳市
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
2
袁岳鹏、张世龙
28
庆阳市
庆阳市妇幼保健院
1
董永军
29
庆阳市
环县中医医院
1
董治君
30
定西市
定西市人民医院
2
孙 钧、宋守江
31
定西市
临洮县人民医院
1
潘星宇
32
陇南市
康县中医院
1
侯守谦
33
陇南市
陇南市人民医院
1
李 春
34
陇南市
礼县中医医院
1
金玉盛
35
陇南市
成县抛沙镇中心卫生院
1
韩生林
36
陇南市
宕昌县中医院
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古代十大名中医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著成的《黄帝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尊称为“医家之宗”。
由此,岐伯被尊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2.封衡(约116-220),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初道(今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三台镇)人。
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修行。
封衡精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
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为祖国养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著成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省县西北)人,太学生。
著《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经》《道德经》之奥旨。
5.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
著有《氏医精》。
另著《太素集》《时巢鉴》等书。
6.石坚(?-1743),字碧天,号太朴,高台县人。
石家世代行医。
石坚幼承家传,医术精良,善治各种杂症。
著有《鸿宝堂医案》一书,惜已失传。
7.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平阳府曲沃县人,为清代著名丹家。
后半生一直隐居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是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
医著有《眼科启蒙》四卷、《经验奇方》二卷、《经验杂方》《杂疫证治》二卷。
“甘肃省名中医”人员名单
“甘肃省名中医”人员名单
谢君国庆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郭宪章兰州市城关区中医骨伤医院主任医师
胡溶武威市凉州区医院副主任医师
吴永庆天水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朱生多武威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卓玛甘南州碌曲县藏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余元泰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
杨积茂庆阳市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葛健文天水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张子俊平凉市红十字会医院副主任医师
廖志峰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赵斌陇南市成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何天有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张正海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文春甘肃中医学院主任医师
韩忠义平凉市华亭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建平武威市凉州区医院主任医师
张延昌甘肃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高正星兰州市榆中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龙文君甘肃中医学院教授
赵文鼎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
曹玉山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刘东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王保林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副主任医师周文祥武威市凉州区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伊达伟甘肃省中医学校副主任医师
姜志芳定西市通渭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九平平凉市红十字会医院副主任医师。
著名中医专家柯与参,甘肃十大名医之一,擅治妇科和儿科疑难杂症
著名中医专家柯与参,甘肃十大名医之一,擅治妇科和儿科疑难杂症柯与参1903年出生于甘肃宁县,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甘肃省国医馆长、甘当省中医学会理事长、甘肃省中医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等职。
柯与参先后受教于章太炎、恽铁樵、施今墨等当世名医大师,精通中医经典,一生精研《灵枢》《素问》等中医经典著作,尤善辨证施治,以治疗妇科、儿科和消化系统疾病著称于世。
柯与参早年非常不幸,7岁丧父,15岁丧母,艰难度日,但他聪慧好学,深知唯有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迫于生计,他每天砍柴售卖,维持生计。
一有闲暇就到村上的私塾偷听老师授课。
后来被老师发觉,得知详情之后,深受感动,于是准其免费入学读书。
柯与参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攻读,不久便脱颖而出。
17岁时,柯与参以优异成绩考入甘肃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里,他仍然拼命读书,成绩非常突出。
校长杨汉公见其学习优秀,品德高尚,为人上进,于是就把女儿许配给他。
毕业后,他留校担任了国文教员。
后来,他调任兰州陇右学校教学,深受师生欢迎,不久便担任校长。
事业成功,夫妻恩爱,家庭幸福,这个时候,柯与参感觉人生已经苦尽甘来。
不过,幸福的日子怎是这么短暂。
婚后不到一年,爱妻竟患病而亡。
柯与参十分悲痛,感觉一夜之间重入地狱。
痛定思痛,他决定弃文从医,解救世人病苦。
他把教学之余的所有精力,都放到了钻研中医之上,从《内经》《灵柩》《素问》等中医经典著作入手,系统学习了历代名医名著,打下了非常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
此后,他先后奔赴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向章太炎、陆渊雷和施今墨等名家学习,医术日益精进。
25岁那年,他自感可以济世救人,于是正式辞去教职,省城开设诊所。
由于医术高明,一般的疾病可以药到病除,加上出身最底层,深知百姓疾苦,经常免费诊治,所以医声大振,在省城小有名气。
由于学医是起因是妻子患病而亡,所以对妇科研究最深,造诣最高,后为看病很多儿童患病,想起自己儿时惨状,于是又深研儿科,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十大名老中医
十大名老中医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方式,拥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杰出的中医师傅和学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治疗方法和医术,为人们的健康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本文将介绍十位在中医领域有着显赫声望的名老中医,他们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成为了行业的翘楚。
1. 王庆南王庆南是中国现代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中国最早的中医研究院院长,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致力于推广中医经典著作,并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
2. 曹雪芹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他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者。
他深入研究中医和药物,将自己对于健康的理解融入了小说中。
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中医的智慧和见解,对后世的中医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3. 李时中李时中是中国现代中医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中医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
他在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推广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医学之父”。
4. 吴英杰吴英杰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师,他在针灸和推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精通经络学和经络理论,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他曾多次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5. 余良年余良年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他对于传统中医经典的研究和解读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曾担任多个中医院的院长,致力于弘扬中医药文化,并且在中医教育和临床工作中有着卓越的贡献。
6. 张仲景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他是中医学经典《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他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
他的贡献被后人广泛认可,成为了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领域的重要人物。
7. 兰元方兰元方是中国现代中医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在中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学的精髓,通过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推动了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8. 王国安王国安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师和教育家,他在中医的临床实践和教学工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
精心整理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着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着成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人,太学生。
着《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内经》《道德经》之奥旨。
5.张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张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平凉。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
着有《张氏医精》。
另《痘疹管见》行世,书名见《四库全书简明录》,子六人,佑、侃俱庠生,佶拔贡生,最知名,能读父书,传其家学,受业于门者亦盛,后官武威县教谕。
9.陈至义(1781-1843),字宜亭,号椿山,甘肃武山县洛门大柳树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医世家。
至义平生精通儒术,尤工医学,妙有神契。
临床医方用药,变通机要,所悟恒在古方书外,是陈氏家族在中医方面之集大成者。
曾设万全草堂,赈济贫病,闻名会宁、临洮、渭源、巩昌一带,时人呼之为“陈佛爷”。
着有《医案问答》《脉决》等书。
在京二十余年,公务之暇,行医活人。
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无论贫富老幼,均一视同仁,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医着有《外感辨证录》二卷、《小儿惊风治验录》一卷。
3.杨建春(1825-1889),字逢春,号普青,清光绪庠生,原籍江西鄱阳县,至建春辈始居于甘肃庆阳府(今合水、庆城),世代行医。
建春医德高尚,医术至精,救死扶伤,在当地颇有盛誉,集行医经验,搜集单验方5453个,编着《一百七十五证方》两卷,约十八万字。
其孙朝卿遗有《临证验方集》手稿一卷。
其临证经验被武威1958年的《验方汇编》收录。
7.岳毓兰,清末,生平未详,金县(今甘肃榆中县一带)人,精于医学。
着有《岳毓兰验良方》一卷、《医方百科录》一卷、《外方歌括》一卷。
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甘肃古代十大名中医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著成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尊称为“医家之宗”。
由此,岐伯被尊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2.封衡(约116-220),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初道(今甘肃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三台镇)人。
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内)修行。
封衡精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
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为祖国养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著成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人,太学生。
著《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内经》《道德经》之奥旨。
5.张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张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平凉。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
著有《张氏医精》。
另著《太素集》《时巢鉴》等书。
6.石坚(?-1743),字碧天,号太朴,甘肃高台县人。
石家世代行医。
石坚幼承家传,医术精良,善治各种杂症。
著有《鸿宝堂医案》一书,惜已失传。
7.刘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平阳府曲沃县人,为清代著名内丹家。
后半生一直隐居甘肃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是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也是当时甘肃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
兰州十大名老中医~悬壶济世裴正学,主任医...
兰州十大名老中医~悬壶济世裴正学,主任医...
兰州十大名老中医~悬壶济世
裴正学,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擅长肝病,恶性肿瘤,肾病等疑难杂症,出诊甘肃省肿瘤医院;
张世卿,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擅长儿科,出诊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何天有,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名中医,擅长面瘫,腰椎间盘突出,男性疾病,出诊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自立,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擅长肺炎,脾胃,肾脏,肝脏,妇科,出诊甘肃省中医院;
廖志峰,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擅长肝胆消化系统,呼吸,糖尿病,出诊甘肃省中医院;
王道坤,甘肃省名中医,擅长胃炎,癌症,消化系统疾病,出诊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唐士诚,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擅长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男性病,皮肤病,出诊甘肃省中医院。
刘国安,教授,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擅长老年病,糖尿病,结肠炎,出诊甘肃省中医院;
张武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呼吸,消化,肾病,心血管疾病,出诊兰大二院;
张太峰,主任医师,擅长肿瘤,内科,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出诊甘肃省肿瘤医院;
我大甘肃还有那些好的中医,可以评论区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
甘肃古代名医考证
甘肃古代名医之一岐伯岐伯,战国末期人,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汉书•艺文志•方技》在列数古代著名医家时亦说:‚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
‛关于其籍贯,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
‛关于其职官,《史记•孝武本纪》和《史记•封禅书》皆云:!‚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
‛《史记正义》注曰:‚岐伯,黄帝太医。
‛《汉书•音义》曰:‚尚,主也。
岐伯,黄帝太医,属使主方药。
‛韦昭注《汉书•郊祀志》曰:‚风后、封钜、岐伯皆黄帝臣也。
‛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
上古神农始尝草木而知百药;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
‛其《帝王世纪》亦云:‚(黄帝)又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
《黄帝内经》乃中医学奠基之作,其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论医,并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生物、农艺、哲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中医药学的第一部经典,它构建了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养生保健知识,既是医家临证之书,更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因此《黄帝内经》被尊称为‚医家之宗‛。
从此中国传统的医药学和医术,又称为‚岐黄之术‛。
《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而黄帝为五帝之一,声高位显,岐伯为黄帝之臣,后世称‚岐黄之术‛,将岐伯名列黄帝之前,显然于礼不符。
此理推之,则《内经》所托名者,乃黄帝也,岐伯才是《内经》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的最初构建者。
故《难经注疏》、《皇汉医学》均言,《内经》乃‚昔者岐伯以授黄帝‛,中医学之创立,岐伯功高千古。
另,据有关史志书目记载,岐伯的其他著作还有8种:1.《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载《汉书•艺文志》);2.《岐伯经》十卷(载《隋书•经籍志》);3.《岐伯灸经》一卷(载《新唐书•艺文志》;4.《岐伯针经》一卷(载《宋史•艺文志》);5.《黄帝岐伯针论》二卷(载《通志•艺文略》);6.《岐伯精藏论》一卷(载《通志•艺文略》);7.《黄帝岐伯论针灸要诀》一卷(载《崇文总目》);8.《岐伯五藏论》(载《竹堂书目》)。
甘肃现代已故十大名中医之窦伯清
甘肃现代已故十大名中医之窦伯清
窦伯清(1914年~1988年),名微,甘肃武威市人。
幼年就读于武威县清应寺私塾,1927年转入武威国学专修馆,1930年辍学经商。
在此期间,亲人因病被庸医误治而丧生,悲愤之余遂立志学医,刻苦攻读中医基础理论,以《医学三字经》启蒙,从简至繁,由易而难,渐及《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难经》等经典医籍。
常义务为乡邻亲朋诊治,颇多效验。
为求深造,1930年10月前往兰州积善针灸馆,进一步系统学习了中医及针灸专业技术。
1940年正式悬壶于武威。
所疗者奇验甚多,故而名声大噪,慕名求医者盈门。
1948年参加了北平国医砥柱社,进一步探求中医学术,并任武威分社社长。
1952年,他与权爱棠、杨衡武等8位中医师组织成立了武威第一联合诊所(新中诊所),被选为武威地区卫生协会副主任委员。
1955年调入甘肃省中医院任中医主治医师,1960年2月在上海中医学院深造半年,同年被任命为省中医院住院部主任。
196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甘肃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甘肃省医学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中医院及省卫生厅先进工作者。
窦伯清从医50余载,治学严谨,对医术精益求精,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
在内科、儿科、妇科及针灸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中风、消渴、虚劳诸病的疗效更为显著。
在治疗时强调审证求因,循经定治。
论著有《窦伯清医案》,另有《中风》《消渴》《湿热》《烂喉丹痧》《痛经》《麻疹未透》等10余篇医案。
盘点甘肃二十大历史名人,厉害了!
盘点甘肃二十大历史名人,厉害了!
甘肃二十大历史名人
1.伏羲: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2.姬刘:古代周部落首领,周文王的祖先(无图)
3.秦襄公:大秦开国之君
4.李广:飞将军,西汉时期的名将。
参与平定七国之乱,率领汉军与匈奴作战
5.赵充国:西汉名将,生擒匈奴西祁王,大败先零羌人
6.甘延寿:西汉名将,与陈汤共同诛灭郅支单于。
7.公孙贺:西汉名将,七击匈奴
8.董卓: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凉州军阀。
官至太师,封郿侯。
9.张绣: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10.贾诩:奇谋百出,算无遗策,魏朝开国元勋。
人称“毒士”,魏晋八君子之首
11.姜维: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致力恢复汉室,忠肝义胆
12.庞德:曹魏名将,斩杀郭援,射关羽中额。
被俘后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13.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
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14.苻坚:诛杀暴君,登基为帝,在位期间使前秦国力大增,平燕定蜀,擒代吞凉,统一北方
15.李渊:唐朝开国皇帝
16.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
发动玄武之变,夺得皇位继承权。
17.李翱:唐代散文家、哲学家
18.米万钟:明代著名诗画家
19.赵邦清:明代邦清仕途十年,清名播天下
20.安维峻:清代著名的谏官、“陇上铁汉”。
凉州名医:明末清初凉州蔡氏三代神医
凉州名医:明末清初凉州蔡氏三代神医作者:李元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第8期明末至清初,武威蔡嘉善、蔡芩、蔡元勋三世行医,祖孙三代医术高明,都被百姓称之为神医,在民间传下无数佳话。
蔡嘉善,字建阳,凉州人,明代名医。
据《五凉全志》记载,他“精通方脉,详辨阴阳,曾从戎恢复扒沙(今古浪县大靖镇),全活征兵甚众,后题请授凉州卫医官”。
大意是,蔡嘉善精通各种医药处方,擅长诊脉,熟悉用阴阳理论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
明代万历年间,他以随军医生的身份跟随大军参加松山战役,用精湛的医术救活了无数受伤的士卒。
可见,蔡嘉善在治疗创伤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战役结束后,有关部门立即奏请他为凉州卫专职医官。
据《明史》记载,明代有一套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边关卫所各设医官,一般由太医院考核派遣。
年底,考察其功过,决定留任还是废黜。
由于医官不足,后来在卫所设立医学,培养医疗人才。
蔡嘉善由凉州卫推荐专职医官,足见其医术精湛,受到地方官员的肯定。
同时,他的医术和医德,也受到凉州百姓的称道,他去世后,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甘肃新通志》记载,蔡氏“世传医业,纯以济世为心,活人甚众。
殁后,人立祠于三皇庙侧以祀之。
”蔡嘉善医术精湛,他的子孙也继承祖业,医疗水平不亚于蔡嘉善。
据《五凉全志》记载,“其子蔡芩,明末清初名医,袭职医官,其善太素脉,定人生死穷通毫无差谬,人称其神。
”大意是,蔡嘉善的儿子蔡芩世袭凉州地方医官,擅长诊太素脉,决定人的生老病死、贫穷通达,毫无差错,人称为神医。
这里顺便抄录一段有关太素脉的科普文章。
据说,太素脉是明代青城山人张太素由隐者密授,再经他反复实践、整理而得以流传。
张太素著有《太素脉秘诀》上下二卷,里面记载道:“太素脉者,以轻清重浊为命论,轻清为阳,为富贵;重浊为阴,为贫贱。
男子以肝木部为主,以决功名高下;女子以肺金兑位为主,以决福德。
且如轻清者,如指摸玉,纯粹温润,应指分明,六脉不克。
如源之流长,不敢断续,纵有小疾,直清不浊,主为人禀性冲和,智识明敏,禄位高擢,此为轻清之脉。
甘肃古代十大名精深中医
古代十大名中医1.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著成的《黄帝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尊称为“医家之宗”。
由此,岐伯被尊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2.封衡(约116-220),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初道(今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三台镇)人。
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修行。
封衡精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
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为祖国养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著成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吴褆,宋,昭武(今省县西北)人,太学生。
著《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经》《道德经》之奥旨。
5.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至嘉靖十四年(1535)。
著有《氏医精》。
另著《太素集》《时巢鉴》等书。
6.石坚(?-1743),字碧天,号太朴,高台县人。
石家世代行医。
石坚幼承家传,医术精良,善治各种杂症。
著有《鸿宝堂医案》一书,惜已失传。
7.一明(1734-1821),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平阳府曲沃县人,为清代著名丹家。
后半生一直隐居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是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
医著有《眼科启蒙》四卷、《经验奇方》二卷、《经验杂方》《杂疫证治》二卷。
甘肃历史文化名人推介
甘肃历史文化名人推介“黄河九曲通古今,星汉灿烂耀陇原”。
甘肃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不仅形成了陇上特有的壮美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更成就了众多历史杰出人物,上溯远古神话传说人物,下至晚清时期名人。
他们或对古老的中华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或在中国历史、地方时局乃至于甘肃社会、经济、军事、民族、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和有所建树。
他们像一颗颗星星,或璀璨耀眼,或疏朗明丽,或被怒相含,划破历史的长空,裹夹着时代的风烟穿破云雾,留下了或浓或淡的一笔。
串联秦汉、回眸魏晋南北朝、凝视隋唐五代、追溯宋元明清,仰视先贤,追古抚今,这些名人身上闪烁着璀璨的历史光芒,是每个甘肃人为之骄傲与汲取营养的宝贵精神财富。
1.赵充国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
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
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覆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其次,他的留兵屯田之策确为深谋远虑之议,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因此他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是享有盛誉的军事家。
2.金日磾金日磾(mìdī)(前134~前86),字翁叔。
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西汉元狩年间投降汉朝,沦为官奴,被送到黄门署饲养马匹。
后升马监、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功拜车骑将军。
深受汉武帝喜爱。
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后元元年,揭发侍中仆射莽何罗和重合侯马通兄弟谋反有功,被封为侯,官至太子太傅。
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
甘肃历史名人
甘肃历史名人来源:张志焱的日志我自己找的,就个人能力来讲应该算比较全了。
不过,我把李白等只是陇籍而非陇地生的人也算上了。
想来古人甚为重视郡望籍贯,这么算也不为过吧。
另有三国大将王双据传亦为陇西狄道人,未查到详细资料,故未录入。
伏羲:人文始祖,三皇之首。
故地在古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陇南)一带,《史记》记载:“太皞庖牺氏,风姓。
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
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蛇身人首。
”据郦道元《水经注》:“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
”司马贞:“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
” 1992年8月,江泽民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
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
根据伏羲与女娲的关系,女娲故里也应在古成纪范围内。
《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女娲出生于成纪,亦姓风,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羲立,号曰女胥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远。
” 郦道元撰《水经注》,首次指出了女娲祠的具体位置。
其《渭水篇》云:“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
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
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
庖羲之后有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
其水南流注瓦亭水。
”秦非子:秦国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在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秦襄公(?—前766年)嬴姓,名开。
陇西人。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开。
是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大秦真正的开国之君。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政,秦始皇,祖籍陇西。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
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大一统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授予石国璧等63名同志“甘肃省名中医”荣誉称号的决定
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授予石国璧等63名同志“甘肃省名中医”荣誉称号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2.06•【字号】甘卫中发[2012]26号•【施行日期】2012.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授予石国璧等63名同志“甘肃省名中医”荣誉称号的决定(甘卫中发〔2012〕26号)各市(州)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了表彰在继承、弘扬中医药学术和中医医疗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经民主推荐、省名中医评选委员会评选、省名中医评选领导小组审核和省政府同意,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决定,授予石国璧等63名同志“甘肃省名中医”荣誉称号。
希望全省广大医务工作者向获得“甘肃省名中医”称号的专家学习,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博采众长,不断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三批“甘肃省名中医”人员名单二〇一二年二月六日附件:第三批“甘肃省名中医”人员名单1. 石国璧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2. 李盛华甘肃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3. 李妍怡甘肃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4. 赵继荣甘肃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5. 孙其斌甘肃省中医院中医推拿主任医师6. 左进甘肃省中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7. 张定华甘肃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8. 田旭东甘肃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9. 张洪涛甘肃省中医院针灸主任医师10.沈玉鹏甘肃省中医院中医儿科主任医师11.王海东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12.李应东甘肃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内科教授13.武权生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妇科教授14.史正刚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儿科教授15.戴恩来甘肃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教授16.张晓刚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17.张志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18.马鸿斌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19.薛国理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20.王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21.魏清琳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主任医师22.薛文瀚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23.时吉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24.魏玉香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针灸副主任医师25.马国义甘肃省中医学校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26.安欣欣甘肃省中医学校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27.孟庆常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28.李顺保兰州石化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29.许筠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30.潘建西兰州中医骨伤科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医师31.柳树昌兰州市西固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32.王天生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针灸副主任医师33.蒲朝晖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34.杨国栋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35.王志刚天水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36.李德珍天水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37.刘宝录天水市疾控中心中医内科主任医师38.夏小军庆阳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39.赵国庆平凉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40.任建华平凉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41.杨家蕊平凉市中医医院中医皮肤科主任医师42.黄国强崇信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43.王炯平凉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副主任医师44.徐集民庄浪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45.杨维平陇西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46.李政陇西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47.张银川定西市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48.王福林定西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49.周大勇会宁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50.崔爱军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51.李启林景泰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52.杨明胜宕昌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53.杜社全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54.杨宏权甘南州藏医药研究院藏医副主任医师55.李生棣武威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56.薛德馨武威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57.曹生有凉州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58.宗武三武威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59.赵明芳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60.姚军汉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内科主任医师61.王景录山丹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62.黄永岱高台县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63.刘力争张掖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古代名医 皇甫谧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皇甫谧生平简介姓名皇甫谧字士安、玄晏先生别名皇甫静去逝时间公元282年所在朝代三国曹魏→西晋出生地区安定朝那主要成就著《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擅长领域暂无资料。
代表作品《针灸甲乙经》一、皇甫谧简介: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人。
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卒于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大体和傅玄同时。
他虽然一生多病,但学习和钻研非常刻苦,“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计有《晋征士皇甫谧集》二卷、《高士传》六卷、《逸士传》一卷、《列女传》六卷、《玄晏春秋》三卷、《帝王世纪》十卷、《年历》六卷、《针灸甲乙经》十二卷。
是魏晋之际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与医学家。
二、人物介绍:皇甫谧(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郡朝县(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人。
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
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三、主要著作:《晋征士皇甫谧集》二卷、《高士传》六卷、《逸士传》一卷、《列女传》六卷、《玄晏春秋》三卷、《帝王世纪》十卷、《年历》六卷、《针灸甲乙经》十二卷。
四、学术内容:他继承了先秦以来一元论的哲学观点,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生命的根源。
他在《针灸甲乙经》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之德,地之气,阴阳交合,生成万物,也就是说,天所赋予的是生生之机,气所赋予的是物质基础,两相结合,万物才有生化之机。
自然界万物万象正是由于所受气不同而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十大名中医1. 岐伯,生活于人文初祖黄帝时代,北地(今省庆阳市庆城县)人,为黄帝臣,主管医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时代著名医学家。
他和黄帝以问答形式著成的《黄帝经》总结了先秦医学思想与临床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中医学奠基之作,被尊称为“医家之宗”。
由此,岐伯被尊奉为“中华医学之祖”。
2. 封衡(约116-220 ),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东汉初道(今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三台镇)人。
自幼出家当道士,隐居鸟鼠山(今渭源县境)修行。
封衡精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
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墨隐形法》,为祖国养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 皇甫谧(215-282 ),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省灵台县朝那镇)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著成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此,他被后人推崇为“世界针灸鼻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
4. 吴褆,宋,昭武(今省县西北)人,太学生。
著《圣济经注》十卷。
《圣济经》乃徽宗皇帝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经》《道德经》之奥旨。
5. 好问,生卒年月不详,字希敬,祖籍高邮,其祖父仁为韩王侍医,遂定居。
他承祖业医术,悉心钻研,术益精湛,从医活动时间是在明代弘治初年(1488 )至嘉靖十四年(1535 )。
著有《氏医精》。
另著《太素集》《时巢鉴》等书。
6. 石坚(?-1743 ),字碧天,号太朴,高台县人。
石家世代行医。
石坚幼承家传,医术精良,善治各种杂症。
著有《鸿宝堂医案》一书,惜已失传。
7. 一明(1734-1821 ),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平阳府曲沃县人,为清代著名丹家。
后半生一直隐居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是晋、陕、甘、宁一带颇具影响之全真龙门派道士,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医家之一。
医著有《眼科启蒙》四卷、《经验奇方》二卷、《经验杂方》《杂疫证治》二卷。
8•振濯,字仲缨,清•嘉庆十八年举人。
濯素精岐黄术,著有《易医集》《痘疹管见》行世,书名见《四库全书简明录》,子六人,佑、侃俱庠生,佶拔贡生,最知名,能读父书,传其家学,受业于门者亦盛,后官县教谕。
9.至义( 1781-1843 ),字宜亭,号椿山,武山县洛门大柳树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医世家。
至义平生精通儒术,尤工医学,妙有神契。
临床医方用药,变通机要,所悟恒在古方书外,是氏家族在中医方面之集大成者。
曾设万全草堂,赈济贫病,闻名会宁、临洮、渭源、巩昌一带,时人呼之为“佛爷”。
著有《医案问答》《脉决》等书。
10.维仁,字伯廉,为县医学训科。
幼嗜医术,弱冠南游江浙访师,得吴江徐大椿《医书》六种以归。
后师事古浪资深,复得钱塘志聪所注《素问》《灵枢》《伤寒论》及《本草崇原》等书。
生平论述最富,皆能发前人所未发。
著有《周易汇参》《伤寒体注》十卷、《医学阶梯》十二卷。
近代十大名中医1•慕元春,字善卿,生于清•乾隆盛时,同治二年冬卒,年八十余,镇原县南乡平泉镇人。
元春精歧黄术,其医病以养生为本,服药次之。
著有《养生论》。
2. 秦霖熙,字瑞泉,号春帆,皋兰人。
霖熙素善岐黄,精于别白。
在京二十余年,公务之暇,行医活人。
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无论贫富老幼,均一视,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医著有《外感辨证录》二卷、《小儿惊风治验录》一卷。
3. 建春( 1825-1889 ),字逢春,号普青,清光绪庠生,原籍鄱阳县,至建春辈始居于庆阳府(今合水、庆城),世代行医。
建春医德高尚,医术至精,救死扶伤,在当地颇有盛誉,集行医经验,搜集单验方5453 个,编著《一百七十五证方》两卷,约十八万字。
其朝卿遗有《临证验方集》手稿一卷。
4. 丁彦龙( 1841-1901 ),回族,原籍凤翔,后迁居家川回族自治县,世代行医。
彦龙自幼随父习医,后入药店学徒,钻研医道。
1871 年自创“保盛堂”中药铺,闻名遐迩。
自制“避挹疫散”“清瘟散”等,曾有效控制时疫流行。
其二代炳义、炳乾、炳文,著书《圣点脉决》(俗称“佛点头”)。
5. 王继志( 1868-1926 ),字士先,号雪山主人,靖远县大庙堡人。
光绪二十九年( 1903 )中恩科举人,任《秦风报》主编、《通志》总纂。
晚年精医,撰成《经证证药录》十二集16 卷,共40 余万字,证药172 味。
6. 王仁山(1892-1972 ),原名王得寿,城关镇人。
仁山自幼酷爱中医,对伤寒脉法颇有研究。
被当时同行称为“伤寒医家王八爷”,其临证经验被1958 年的《验方汇编》收录。
7. 岳毓兰,清末,生平未详,金县(今榆中县一带)人,精于医学。
著有《岳毓兰验良方》一卷、《医方百科录》一卷、《外方歌括》一卷。
8. 葛正儒,字青云,清末,鼎新县(现金塔县)新西人,清代文庠生(秀才)。
正儒精医理,善太素脉。
伤外感,无不手到病除。
而又善治时疫、白喉及虚火。
手著《产后经验良方》《男女杂证要略》等书,惜未刊行。
9. 鼎成,字丹陵,清,生平事迹不详。
精医学,所著有《验方》数十则,抄行于世。
其父照南,咸丰三年进士,成就后学甚众。
10. 甘惠廷(1900-1979 ),原名甘维哲,学名甘希先,字惠廷,皋兰县人,世医出身。
曾参与筹建省中医院、市中医院等。
中华医学会第一批会员,省第一届人大代表。
善治伤寒、脾胃、妇科等疑难诸病。
一生独创数十特效医方,如治疗外感伤寒的“灵宝汤” “三清汤”“柴豉汤” “苏防杏仁汤”,调经的“加味逍遥汤”“加味少腹逐瘀汤”“荆炭柴汤”“柴桂枝鳖甲汤”,安胎的“苏梗归身汤”等等,素有“甘氏一贴药”“平民医生”之美誉。
现代已故十大名中医1. 柯与参(1903-1978 ),名敏,字与参,宁县人。
1926 年,开始行医。
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光华医药杂志社分社社长,省国医分馆馆长、省中医学会理事长、省中医学院筹备领导小组组长等职。
他一生坚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思想,精研《灵枢》《素问》等经典著作,曾先后受教于章太炎、恽铁樵、陆渊雷、施今墨等医坛大师,尤以治疗妇科、儿科及消化系统疾病见长,研发了著名儿科良方“健儿素”。
发起创办了第一个中医学术刊物《国医月刊》,著有《六十种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柯与参医案》。
其论文、医案遗稿由省新医药学研究所整理汇集成册,出版了《中国当代医疗经验荟萃》。
2. 汉祥( 1911-1983 ),天津人,中医主任医师。
曾任省人民政府卫生厅中医门诊部主任、省中医院院长。
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委。
他对仲景学说的研究尤为深入,经他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数十年后仍健康地生活。
他曾为前国家主席少奇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明显疗效,由于在中医临床诊治上的卓越成效,多次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他积极筹建了省中医院。
曾被评为省和市劳动模。
其学术思想载入《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中。
3. 董静庵( 1901-1973 ),广河县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医名渐起,1951 年与名中医牛孝威、柯与参等组建中医联合诊所,1955 年成立市中医门诊部,1958 年扩建为市中医医院并任副院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董静庵主辨证论治和专方治专病相结合,提倡以少御多,药力才能专一,组方用药谨严,精简便廉,常以七、八味取胜。
晚年治病,多出奇方,以奏奇功。
对常见急慢性传染病和伤杂病,用自拟方,师古方之意加减,尊古不泥,屡用必验。
自创方“马鞭汤”和“龟龙丸”(中药厂制成改名结核丸)治多种结核病疗效甚佳;善用雷击散预防流行性感冒;运用“羚黄散”治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地丁汤”治各种急性炎症,随证变通,每获奇效。
4. 涛清(1915-2002 ),市人,中医针灸主任医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省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省皇甫谧针灸研究所名誉所长,省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名誉会长。
倡导成立了皇甫谧针灸研究所。
他总结出“疾徐,提插,捻转”的复合手法,并根据机“六经传变”、杲“脾胃为生化之源”、叶天士“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理论,提出临症应重视调理脾胃,“调经络,保中气”,创立了“五穴方”,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
主要著作有《针灸治疗菌痢临床和实践研究论文集》《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针灸难选读》《甲乙经原文出处考》《涛清针灸治验选》等。
其传略被载入《中国针灸气功按摩100 名人》中。
素有陇原“针灸神手”之美誉。
5. 裴慎( 1917-1989 ),字慎之,武山县洛门镇裴家庄人。
最初从事教育,曾任小学校长。
酷爱中医,于三十年代中弃教从医,先后去、等地,师事我国著名中医欧阳予仲、余无言等人。
学成后在、、等地开业行医。
三十岁左右,即以伤寒、杂病闻名于陇东、陇南一带。
1949 年秋,倡导组建洛门及洛门大众诊疗所和中医药研究组。
其论文《麻疹的辨证论治》《天冬合剂治百日咳113 例》因临床验证疗效确凿,被列为协定处方推广。
1953 年,被评为省甲级模,洛门医研组获省甲级模奖。
1956 年,调武山县医院,将原洛门诊所1.5 万元的私有资金,无偿捐给国家。
1957 年反右派运动中,身陷冤狱。
狱中4 年,著成《本草骈比》《金匮新释》等著作。
1962 年出狱后安排在机床厂医务所工作。
1973 年调省劳改局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名誉院长。
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出版了《裴慎医案选》《本草骈比》《伤寒论方证识》等专著,成为省著名的中医专家。
裴慎博学多才,于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有“陇上板桥”之誉。
6. 景泉( 1904-1977 ),字盈川,秦安县人。
自幼深受“普施仁义,广积阴德”家风的熏陶,承六世之家学,精通岐黄之术。
1958 年,调往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大学第一医院)工作。
景泉治学以《》《难》为理论,以《伤寒杂病论》为临证指导,览百家学说,秉承元素、东垣、朱丹溪之说,结合临床辨证实践,总结出中医诊病以“阴阳为基础,脏腑为根本,脉象为依据,八钢为准绳”的思辨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
尤其注重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以升降学说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独创“升降益气汤”等方剂,应用祖传秘方研制成了“小儿消积杀菌丸”等儿科良药。
临床上胆大心细,选方神奇,处方简约,用药精粹,疗效迅捷,敢于承担风险,曾使众多垂危病人起死回生。
擅治、妇、儿及杂病。
2007 年其子东汉教授将景泉先生一生行医之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整理,编著60 余万言的《景泉、东汉医案精选》。
7. 郭均甫( 1901-1977 ),省市人,“平乐郭氏正骨”嫡系传人。
曾任省中医院中医骨科负责人,中医学会会长。
1959 年,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将祖传秘方“展筋丹”、“消定散”、“珍珠生肌散”、“损伤散”等,全部献给了国家。
郭均甫总结出一套新的正骨手法,概括为“摸、离、推、按、端、托”六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