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对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步伐的迈进,《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作了相应的调整,除了加强学生的智力因素开发外,非智力因素也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要调动一切与学科有关的因素为我所用,把语文教学推向与时代同步的多元化平台。

关键词:初中语文非智力因素课堂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刚入中学的七年级新生,对新环境新教师都会产生一种新鲜感。

教师可以利用其新鲜感而生发开:第一堂课,可以先叫一学生在黑板上书写“人”字,接着就在“人”字上做文章,讲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

并相机而导:学语文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

最后再抛出几个问题:你们能说一说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吗?数学家苏步青任复旦大学校长时为什么规定进复旦大学的理科生大一时必修语文?这些问题既能很自然地将小学学过的课文与初中将要学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又能巧妙地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不好,数理化也难以学好;语文学不好,将来工作也不易做好。

这样充满魅力的课堂,这样的因时而启、相“机”而发,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还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要,这正是恰到好处地培养了非智力因素的结果。

二、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

三、培养习惯,提高自身素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既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识品质的任务。

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是综合性的。

叶老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经过不断学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甘肃省静宁县第二中学王百信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兴趣个性意志品质语文教学从事教学工作将近三十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商水平的差距并不大,然而教育活动的结果是学生个体之间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究其原因,这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的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培养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应该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注意。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认识之外的心理因素,包括明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良好的个性特点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认识和智力因素占30%,非智力因素占70%,智力因素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主要在于后天培养。

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促进。

只有调动起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呢?一、培养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巴班斯基指出“任何活动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良好的动机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主动、认真、努力的学习。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之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用语文课典型的人文性特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之树立远大的目标、志向。

就语文学习而言,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意义,唤醒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望与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有益于开阔视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使自己更具备人的尊严与价值,而并非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应付父母。

只有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才能从学习中不断获得满足,而这种满足的体验又促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提升

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提升

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提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非智力因素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从广义上说,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从狭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

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良好性格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显得尤其重要,语文教学,更是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阵地。

1.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刚踏入中学校门的新生,对新环境新教师都能产生一种新鲜感。

教师可利用其新鲜感激发其学语文的兴趣。

第一课,先在黑板上书“人”字,接着在“人”字上作文章:解字,天大地大人肩挑责任方为大,讲述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观;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英雄气魄……并相机而导:学语文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是学做人。

再抛出几个问题:你们能说一说数学家华罗庚、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吗?你读过他们的文章吗?数学家苏步青先生任复旦大学校长时,为什么规定进复旦大学的理科生,大一时必修语文?这些问题既能很自然地将小学学过的与初中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又能巧妙地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好,数理化也难以学好;语文学不好,将来工作也不易做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下课了,学生仍在纷纷议论着。

教师在第一课上,巧设导语,这样的因时而启,相“机”而发,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还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要,提升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正确的评价,激励学生产生持久的动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正确、多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真正认清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习语文的意义,从而培养正确的动机,燃起对语文的兴趣。

如组织学生办《语文手抄报》提出要求:版面设计,最好与正式刊行的报纸相似;书写要端正,标题要新颖,插图要美观大方。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意志因素等。

这些因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因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情感智慧和培养综合素养。

首先,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是十分关键的。

语文学习是一种情感化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文学作品和语言的情感体验和认同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通过阅读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感悟和共鸣,让学生体验到文学的美和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情感交流的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情感智慧。

其次,人际关系因素在语文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可以获得情感支持、认同感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人际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团队合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最后,意志因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学习目标和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有效开发和利用情感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意志因素,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

浅谈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浅谈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三、 提升学生语文的文化学 习品味
在高 中语文教 学中要体现人 文性 的教学 理念 .既是现代 高中语 文教学不 断发 展的要 求 .又是提高高 中语文教学质量 的重要途径 。 本文重点分 析了人文性教学策 略在高中语文
教 学 中的 实施
坚持以学生为本 的高 中语文教学 随着我 国开放程度 的不断拓 展 .学生对 于外来文化 抱有更多的热情 .而 对于我 国的 以语文 为形式的本土文化 . 却 持有一种冷漠 . 甚至漠视 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 . 教 师应 当明 确语 文教学 中的保持学生 的学 习兴趣 .让学 生实 现 自主学习的教学 目 标 .引导学生逐渐 找 回学 习的积极性 要实现这一 目 标. 教师就 应 当转变学生被动 的学 习方式 .而是 以学 生 为本。 让 学生成 为课堂 的主体 , 在 自我体验 、 自我实践 中. 体会到语 文学习的方式。 同时. 教 师还应当对班 中的每一个学 生 .有一个 客 观 的整体认识 在摸清 学生兴趣爱好 和学 习 偏 好的情况下 .教 师可 以根据学习 的具体 教 学 任务 . 并结合学生 的学习倾向 . 为学 生构 建 充 满兴趣 而又能开 阔他们 视野 的课堂 当然 . 除了教师 引导学 生学习语 文 的方 式 以外 . 还 可 以让学 生成为课 堂的主人 这样 一来 . 学生 在一种 自主 的体验 环境 中得以进行愉悦 的学 习. 既能完成语 文教学的任务 . 满足学 生对于 语文知识 的渴求 .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 语文 的学习 .对于提升 学生 的语文素养有非 常重 要的意义
( 二) 挖掘教材 . 展现人文 语文知识是大致 固定不变的 但是 . 如果 语文的教学只是一味地教授显而易见的 、 千篇 律 的知识 .很难再挑起学生 语文学 习的兴 趣 而要在高 中语文教学中展现 出人文性 的教 学理念 . 就需要教师在不变的教材中深入挖掘 其 中的内涵 . 定位其中的人文性 内容 教材的 挖掘 . 除 了能够拓宽 学生的语文视野 . 加深学 生对 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以外 . 还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这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有 非常重要 的意义。 因此 .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 师应 当具备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 . 不 断挖掘教 材. 为学生开辟新的语文学习天地 人文性教学是高 中语文教学 的一个全新 的理念 . 它 的存 在和实现 . 是推 动高 中语文 教 学不断发展 和前进 的动力 . 也是重新 培养学生 语 文学 习兴趣 的手段 因此 . 高中语文教学必 须加大重视人文性教学的力度 . 以提升高中语 文教学的效率

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的开发 。对“ 资源 ”开发的程度如何 , 怎样开发 , 将 对学生的学
准备 , 从 而取得最佳 的教 学效果 。就拿教学《 群鸟 学艺 》 这一课 来说吧 , 一 开始 , 我就抓住学生爱听故事 的心理 。问 : “ 同学们 ,
你们爱听故事吗? “ 爱听 ! ” “ 好.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 . 认真地听

是 难 以长期 坚持 的 . 只有形成 一种道德认 识和道 德情感 。 让 学
生从 内心觉 得 自己需要、 愿意接受并 努力去学 习它 、 掌握它 , 才 能 持之 以恒 。用 发展 的眼光看 . 就是 只有当学生有 了积极 的情 感. 社会 需要才能够 发展为个体 的需要 , 并 推动和鼓 励学生 去
少年儿童作为 2 1 世纪 的主人 . 要 迎接更多 的挑 战。 有无坚
实现为 之奋斗 的 目 标 小 学语文课本 中有很多褒扬 高尚的道德 定 的 自信心 . 对他们今后 的发展至关 重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 情操 。 揭示人物心灵美的课文 。文 中那 些鲜明的道德形象和动 者 , 有责任 帮助 、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自身价值 , 开发 自身潜力 , 让 自信 伴着 自己成 长 , 使 自己成 为社会 人 的故事 , 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 良好素材 。 如《 手术 精心设 计 自己的形象 , 在与学生打交道 的过程 台就 是阵地 》 中视 战士如亲人 、 忘我工作 的 自求 恩大夫 , 《 雷锋 有用之人 。笔者在平时 的教学实践 中 .
习效率产生至关重要 的影 响: 或在 良好心理 品质 的弘扬 中升华 素质 , 碍 的压 抑中漠视素质 , 排斥 学习 , 提高学 习效率 ; 或在 畸
老师讲故事 。” 说完 , 我边在黑板上画画 , 边 用娓娓动听的语言

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初中语文课程学习

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初中语文课程学习

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初中语文课程学习朱建明摘要: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个性在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在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对学习具有调节、控制、维持和补偿的功能,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要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初中语文学习非智力因素,是指处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结果。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具有中等程度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决定作用。

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智力的发展会促进非智力因素积极特征的发展,非智力因素的积极特征对提高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因此,无论对智力好的学生还是智力差的学生,都必须既发展智力,又培养非智力因素,并让智力因素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发展学生智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动机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动机可以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因此,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老师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

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学的好方法应当是,不管他们当时的动机状态如何,都要集中注意于尽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们。

引用非智力因素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引用非智力因素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引用非智力因素对作文教学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对作文教学的影响我们知道: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智力活动的过程。

但同时也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注意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直接参与认知的过程,但对智力因素起着推动定向、引导、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

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非智力活动的变化和发展要影响到智力活动的变化和发展。

比如强大的动机、浓烈的兴趣、强烈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性格,都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人去积极地做某种事,使智力活动从被动状态转变成主动状态,下面结合我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感悟。

一、大家都知道兴趣指的是:一个人经常倾向于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

人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会对该种活动表现出积极肯定的情绪态度。

如果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那么它肯定积极地去参与,直到喜欢。

毫无疑问,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它能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就能产生一定的写作欲望,进而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写作中来。

这样边写边提高。

现在的实际教学中,自由命题的作文越来越多,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写自己愿意写的,用自己喜欢的写法,写出来的东西才有看头,总是很有滋味。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改进批改和评分方法,这样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有较好的效果。

二、我们的情感是我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

学生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同样有重要的作用。

赞可夫说:“功夫在外,只有情感丰富的人,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作文应当是学生个人思想感情的书面表现。

”所以,要通过我们教师的率先示范来感染学生的情感,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外活动,丰富、陶冶学生的情感;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体会、联想,把自己的情感放进去,获得真切地感受,激发出写作的欲望。

三、意志是我们人在活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良好的意志质量是完成各种学习的基本保证。

基于非智力因素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非智力因素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非智力因素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一、背景介绍语文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力、态度等。

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基于非智力因素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非智力因素对语文教学的影响1.情感因素:学生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效果。

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抱有兴趣和热情,就容易取得好成绩;反之,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无趣或厌烦,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意志力因素:学生的意志力是决定他们能否坚持不懈地学习语文的重要因素。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毅力。

3.态度因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也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持消极态度,往往会表现为不认真学习、不积极参与、不负责任等,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相反,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持积极态度,就容易取得好成绩。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三、基于非智力因素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可以通过朗读、诵读、演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趣味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的设计,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毅力。

比如,可以通过阅读难度适当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毅力。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示范引导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非智力因素与高中语文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非智力因素与高中语文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非智力因素与高中语文学业成就关系研究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考试,而其中高中语文学业成就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们是否意识到,除了个人的智力因素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非智力因素与高中语文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

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高中语文学业成就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会让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更容易产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相反,一个消极懒惰的学习态度会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也容易走入刷题和死记硬背的误区,无法真正理解语文知识,因此考试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是影响高中语文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一个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往往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语文、阅读和写作,也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这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相反,一个不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孩子的语文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无法得到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自然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另外,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对于高中语文学业成就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相反,教学质量欠佳的学校,教师教学质量也会相应下降,就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秀的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学业成就的非智力因素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质量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除了注重对智力因素的培养,还需更多地注意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妥善处理好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语文学业成就水平。

浅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浅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识 字这些语 文工具属性 , 而 包 含 在语 文 教 学 中 丰 富 的 人 文 性
方面 ,要 与严格 的常规训练相结合 ,要求仔仔细细读课文 ,
的学 习 习 惯 、磨 练 意 志 。另 一 面 ,要 在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中充 分
认认 真真写作业 ,规规矩矩做 练习 ,在点点滴滴 中养成 良好
生的学 习动机 , 可 以化 被 动 学 习 为 主 动 学 习 ,让 学 习 成 为 内
在需 要 。
每个学 生都处在一定 的教 育环 境当 中,班级 、学校 的氛 围都会对学 生 自律性 、责任 心等非智 力 因素产生重要 影响 ,
正 如著名 教育家 马卡连柯 说过 : “ 只有 当一 个人 长时 间地 参
位。二是 激发学 习动 机 , 提 高学 习效 率的需要 。我们 知道语 加 了有 合理组织 的、有纪律 的 、坚忍不拔的和有 自豪感 的那 种 集体生 活 的时候 ,性格才 能培养起 来 。 ”在教学 过程 中要
建立 积极健康的教育教学 环境 。首先要创设成功体验 教育情 境 。利 用课 堂教学 、社会 实践 、课 外活动等时机 ,根 据学生 特 点创设教 育情境 ,让学生 在集体 活动 中体 验到成 功喜悦 。 二是建 立积极 向上 的学 习互助 小组。根据班级学生各 方面特 征 组成学 习互助 小组 ,在小 组 中营造 团结 友爱 、严谨 治学 、

在教学 实践 中发 现 , 一 些学生学 习差并不是 智力方 面不 足, 而是养成 了不 良的学习 习惯 、 没有坚 强的学 习意志。 因此 , 培养学生 良好 的学 习习惯应贯穿于教师的教育 、 教学全过程 。


非智力因素在 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非智力因素在语 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是重视非智

非智力因素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作者:付艳青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 2021年第2期付艳青语文教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主要指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等;非智力因素,国内的学者一般认为包括动机、兴趣、习惯、意志、策略、性格和情感等。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

两者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和特点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非智力因素的资料,发现国内外对非智力因素影响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以及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的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国外,1921年,美国心理学家Brown曾经提出在进行智力测验时应当考虑性格特质的因素。

1935年,心理测量学家Alexander首次使用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这一术语。

Alexander发现,在智力测验中,有些起作用的变量被忽视,它们包括个体气质、兴趣和趋向性。

这些因素和一般智力因素一起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在Alexander等人的启发下,美国心理测量学家Wechsler在1943年提出了“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智力行为的必要因素,尽管它们不能代替构成智力的基本能力”。

西方教育心理学还未就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达成共识,因而他们主要研究了动机、情感、人格等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概念在西方提出至今已近70年的历史,却没有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

在国内,近十几年来,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成功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要求我们在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论上说,从学习的效果看,激发与维持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智力因素。

谈语文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唐代散文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大文豪郭沫若说:“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艺术大道上荆棘丛生这是件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者除外。

”这些大家所说的“勤奋”、“坚强”等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

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但对智力的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那些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卢家楣等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此,我认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可用心理学思想,从以下几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一、情感因素的培养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那么,什么是情感?卢家楣等主编的《心理学》中说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情感相对成熟,但时常处在矛盾状态中,虽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时常易于冲动。

因此,加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调节学生不良的情绪、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而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千姿百态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舒乙的《父子情》的父子之情;高风的《黄金的大斗笠》中的姐弟之情;李密的《陈情表》所抒发的作者与祖母相依为命之情;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所表达的对挚友的深切缅怀之情等。

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情真意切,真挚深厚,往往会打动学生,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情感之美。

二、意志因素的培养杨成章在《语文创造教育学》中指出:“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动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即它是自觉地确定目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

”而“一个人的意志主要体现在人的忍耐性、坚持性、刚毅性、坚定性、自制力等方面”。

由于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波动大,意志不稳定,往往表现出问题时,或者积极应对,或者产生动摇、悲观的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智力因素对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影响
摘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教育实践中因为单纯开发智力遇到瓶颈引入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其对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衔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期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现状。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文言文教学衔接
一、“非智力因素”概念界定[1]
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s ,NF)概念最早由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韦克斯勒(D. Wechsler)提出。

但当前学术界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莫衷一是,众多学者用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那些能制约认识过程,但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兴趣、动机、态度和习惯等心理因素。

二、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用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动机、态度和习惯四个维度对福建泉州X、Y 两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衔接学习的影响。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知或趋近的倾向,它是构成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

[2]自初中升入高中以来,X、Y两校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现状不容乐观,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主要影响因素有:
(一)教科书选文较难和教师授课方式单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但两校却有将近1/2的学生抱怨高中课文相对于初中而言,选文的内容难度、篇幅字数和选文趣味性跨度大。

教师在高一一学年上完必修一至必修四的课文,课时紧,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慢慢消化,这使得本来就感觉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存在心理适应上的困难。

许多学生认为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没有多少实用价值,高中课文偏难,生涩难懂。

课堂上教师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减弱影响较大。

学生希望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方式,并且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以考试需要内驱力,功利性强
动机是通过学习(习得性)而具有了目标指向性的内驱力状态,[2]它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

从调查数据得知,虽然有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个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这是发自内心的对文言文感兴趣的内因性动
机,但是X、Y两校的八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内驱力是考试需要的外因性动机,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特别是X校的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更有兴趣,很大原因是唯分数至上,高考文言文只考课外材料,学生必须多在文言文上下工夫,才可厚积薄发。

这无疑与我们的培养目标截然相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学习习惯和态度
何谓“学习习惯”?一是行为主义者J.B.华生提出的“学习习惯说”(habit theory of learning),即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形成的过程。

二是将学习的习惯理解为学习的习惯(habit of learning),即学生在一定社会活动中(通常是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

[3]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决定人们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而非能力决定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

[4]
高一学生与初中生相比,文言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整体上处于滑坡趋势。

一方面,X、Y两校的学生需要教师强调才预习,甚至有些学生几乎不预习。

尽管是实验班的学生,竟有56.8%的学生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

高中文言文课文都是篇幅较长、内容难度较深的作品,需要学生课前充分阅读和琢磨,才能赶得上教师一节课短短45分钟的教学速度。

课后,高中学生普遍认为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偏多,加之考试多考课外的文言文篇章,有无复习对语文成绩的影响不大,他们宁愿花大把的时间于理工科上,造成语文“主科不主,副科不副”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调查中,X、Y两校学生自己在高中会比初中更主动思考回答问题的比例较少,学习自主性和参与性降低。

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刚升入高中,在高一衔接期会随新环境和自身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变化,更趋向内敛、沉稳。

其次,学生反映高中的选文太难,习惯被动接受式学习,依赖性强,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最后,初中新课程实施的是普及性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是造就选拔性人才,高中教师的风向标大多是“高考”,45分钟里需争分夺秒讲完知识点,课堂无互动,没有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机会,并且部分教师没有树立平等意识,对后进生关注不够。

文言文能力提高的核心因素是语感,而语感需从诵读中来,从广泛阅读中汲取。

俗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

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当前,X、Y两校的学生是带着功利性去读考试所考的内容,除非教师上课要求朗读,课余时间会主动去诵读课文的学生只占10%左右。

X、Y两校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甚至从不阅读古代文化作品,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其中没有正确认识古文的价值、缺乏兴趣和读不懂是最大的原因。

四、衔接教学建议
依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知,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的“非智力因素”存在较大缺陷:受教师和教科书的影响,高一新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减弱;动机单一,以考试为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与初中相比呈现下滑趋势。

目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

对非智力因素的关注不仅可以使高一学生在“衔接期”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而且非智力因素有助于学生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初高中文言文的衔接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端正其学习文言文的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申仁宏.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