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主要实验操作案例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精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3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置于室温下,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2.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实验结论: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4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三: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分析
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分析科学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以探究学习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案例一:用水果电池点亮LED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水果电池点亮LED灯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产生电能,从而点亮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原理。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首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水果可以点亮灯泡?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鼓励他们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水果,如柠檬、苹果等,将水果切成片,然后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观察灯泡是否会点亮。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逐渐发现只有酸性水果才能点亮灯泡,从而引出酸性物质能够产生电能的结论。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既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提高实验技能,又能够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原理。
同时,通过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验证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案例二:探究水的沸点另一个适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案例是探究水的沸点。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沸点,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水的沸点是指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温度。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水的沸点是否会受到不同条件的影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
他们可以分别用不同的容器、不同的加热设备,如烧杯、烧瓶、电热杯等,对水进行加热,并记录水开始冒泡的温度。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条件下水的沸点存在差异,进一步思考其原因。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水的沸点受到容器形状和加热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还激发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材料:- 红豆种子- 水- 小碟子- 湿纸巾- 透明塑料袋- 标签纸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有需要的材料,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卫生。
2. 撒种子:将红豆种子洗净后,放置在湿纸巾上,将湿纸巾包裹住种子并将其放在小碟子上。
3. 温暖环境:将透明塑料袋拉开,小心地将装有红豆种子的湿纸巾放入袋中。
确保塑料袋完全密封。
4. 标识:在塑料袋的外部贴上标签纸,并写上日期和实验名称。
5. 观察:将装有红豆种子的塑料袋放置在温暖而明亮的地方,让孩子每天观察一次。
6. 记录:孩子可以通过绘画或文字记录每次观察到的变化,包括种子发芽、苗叶生长等。
7.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让孩子总结和回答以下问题:- 多久后红豆种子开始发芽?- 根与茎的生长速度如何?- 叶子是如何生长的?实验注意事项:1. 孩子应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实验,以确保安全。
2. 孩子在操作实验材料时应仔细、轻柔地处理,以避免破坏种子或折断幼小的植物。
3. 保持实验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植物受到极端温度的影响。
4. 实验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5. 实验结束后,将袋中的植物正确处理并清理实验场地。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同时,他们还能培养出细心观察的习惯和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这种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思维,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总结:通过这个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解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该实验操作简单易行,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原理。
在实验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生长的各个阶段,进一步了解了生命的奇妙之处。
通过参与这样的科学实验,孩子们可以拓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案例分享与总结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案例分享与总结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践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科学的奥妙,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分享几个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案例一:植物生长观察在小学三年级的生物课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观察实验。
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一盆小花,他们需要仔细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每天浇水、施肥,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植物生长的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总结:这个案例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的方式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案例二:水的三态转化实验在小学四年级的物理课中,老师进行了水的三态转化实验。
通过加热水、冷却水和观察水的蒸发、凝华等现象,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水的三态转化的过程,并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也提升了他们的实验技巧和观察力。
总结:这个案例通过实践操作直观地展示了水的三态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物质的性质和相变规律。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培养了科学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案例三:小动物观察在小学五年级的自然课中,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小动物。
学生们前往校园或者公园,观察并记录他们看到的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
通过亲身观察,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小动物的生态习性,并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结:这个案例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同时,这个案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结论: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适时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每个实践活动,教师还需要设置合适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可以根据具体的科学课程和实验目的进行设计。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科学课堂实验操作示例:
实验名称:探究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了解物质的相变特性。
材料:
- 水
- 冰块
- 两个透明玻璃杯
- 温度计
- 计时器
操作步骤:
1. 将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注入适量的水。
2. 将另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放入一个冰块。
3. 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两杯中的水温和冰块温度。
4. 同时开始计时器,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中的变化。
5.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两杯中的水温和冰块温度。
6. 当水完全凝固或冰块完全融化时,停止计时器,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
1. 小心操作,避免倒水和触摸玻璃杯的热或冷部分,以免烫伤或冻伤。
2.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3. 实验结束后,归还实验设备,清理实验场地。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进行观察和记录来了解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水和冰的温度变化,以及凝固和融化的时间和速度。
同时,他们可以发现相变过程中的热交换现象,以及温度和物质状态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优秀实践案例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优秀实践案例引言科学作业设计是小学科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科学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几个优秀的小学科学作业设计实践案例,并探讨其优点和价值。
案例一: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基本认知。
实施步骤1. 学生将种子种植在小花盆中,并给予适量的水和阳光。
2. 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下发芽、生长的时间和过程。
3. 学生可以绘制植物的生长曲线图,进一步分析植物的生长规律。
优点和价值这个案例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命的奇妙,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植物的生长规律,学生还能了解到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过程,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案例二:制作简单的电路实验目标通过制作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路的基本组成。
实施步骤1. 学生使用导线、电池和灯泡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2. 学生观察灯泡是否亮起,通过调整电路中的元件,探索灯泡亮灭的原因。
3.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形式的电路,观察不同元件组合对灯泡的影响。
优点和价值这个案例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制作电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路的基本组成。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深入探索电路中的元件对电流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三:探索水的三态变化目标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态变化规律。
实施步骤1. 学生将水分别放置于冰箱、室温和加热器中。
2. 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记录下冰、水和水蒸气的形态和温度。
3.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水的变化速度和转化规律。
优点和价值这个案例通过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物态变化规律。
通过设计实验,学生能够进一步探究不同条件下水的变化速度和转化规律,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设计案例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设计案例引言: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实验课堂设计案例,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实验设计案例一:水的沸点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沸点及其变化原因。
步骤:1. 准备一些水和一个装水的容器。
2. 将水倒入容器中,放在火上加热。
3. 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记录水开始冒泡的温度。
4. 继续加热,观察水的变化,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5. 关闭火源,观察水的冷却过程,记录水开始凝结的温度。
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了解到水的沸点和凝固点,并能够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
二、实验设计案例二:光的折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
步骤:1. 准备一块玻璃板和一个透明容器。
2. 将玻璃板放在桌上,将容器中的水倒满。
3. 让学生观察玻璃板和容器中的水的位置关系。
4. 将一支笔放在玻璃板上,观察笔在水中的折射情况。
5. 让学生尝试改变玻璃板和水的位置,观察折射角度的变化。
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了解到光的传播规律和折射角的变化规律。
三、实验设计案例三: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让学生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步骤:1. 准备一盆植物和一些试管。
2. 将试管中装满水,倒置在植物叶子上,遮挡住阳光。
3. 让学生观察植物叶子的变化,记录时间和观察结果。
4. 移开试管,让阳光照射到植物叶子上,继续观察和记录。
结果: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到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能量获取的重要途径。
结论:小学科学实验课堂设计案例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以上介绍的三个案例分别涉及了水的沸点、光的折射和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科学实验。
一、水的循环实验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过程,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材料:水、一个玻璃杯、一个塑料袋、一块黑色布、一个橡皮筋步骤:1. 将玻璃杯倒满水,用塑料袋将杯口紧密封住,并用橡皮筋固定。
2. 在杯子上方放置黑色布,让太阳直射黑色布和封住杯子的塑料袋。
3. 观察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玻璃杯内的水慢慢蒸发,水蒸气会沉积在塑料袋上方的布上,形成水滴。
4. 当水滴达到一定数量时,会滴落回玻璃杯中,形成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见到水的蒸发、凝结和降落的过程,深入理解水的循环原理。
二、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长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过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材料:水、小花盆、土壤、种子(如豌豆或绿豆)步骤:1. 准备一个小花盆,填充适量的土壤。
2. 在土壤中埋入一颗种子,并轻轻覆盖一些土壤。
3. 每天给种子浇适量的水,确保土壤湿润。
4. 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根系生长、茎和叶的形成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对水、土壤和阳光的需求,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关注能力。
三、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光线在不同媒介中传播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验:材料:一支铅笔、一杯水步骤:1. 将一支铅笔放在一杯装满水的桌子上,注意铅笔要斜放。
2. 观察铅笔在水面部分的现象。
你会发现,当光线从空气中经过水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得铅笔“断裂”的位置出现弯曲。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总结: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他们对自然的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科学实验步骤
一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科学实验步骤实验1: 种子发芽观察
所需材料:
- 种子
- 盖子
- 湿润的棉花或纸巾
- 透明
- 水
步骤:
1. 在透明中放入湿润的棉花或纸巾。
2. 将种子放在棉花或纸巾上,并轻轻按压。
3. 用盖子覆盖,保持湿度。
4. 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记录下发芽的时间和发芽的情况。
5. 继续给种子提供足够的水和光线,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实验2: 空气的存在
所需材料:
- 透明玻璃杯
- 水
- 火柴或蜡烛
步骤:
1. 填满玻璃杯的水。
2. 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上,确保杯子完全倒扣。
3. 用火柴或蜡烛点燃一根,然后将它的烟尽量聚集到玻璃杯下面。
4. 观察烟的情况,你将会看到烟不能进入玻璃杯内。
5. 反过来,将杯子正立放置,你将会看到烟逐渐进入杯子内部。
6. 这说明了空气的存在和压力的作用。
实验3: 引力与物体的重量
所需材料:
- 水果
- 弹簧秤或天平
步骤:
1. 使用弹簧秤或天平称量水果的重量,记录下来。
2. 将水果抛向空中,并观察它的下落过程。
3. 再次使用弹簧秤或天平测量水果的重量。
4. 重量的变化说明了引力的存在以及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
- 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遵循实验指导和注意事项。
- 尽量保持实验环境的恒定,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
- 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讨论。
以上是一年级科学下册的必背科学实验步骤,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1. 主题:观察水的性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密度、表面张力、蒸发和凝结等特点。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实验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1:密度实验。
老师准备一碗水和一些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个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个会沉下去,并进行实验验证。
3)实验2:表面张力实验。
老师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硬币表面的现象,并解释表面张力的原理。
4)实验3:蒸发和凝结实验。
老师让学生用手摸水,然后将手放在风口处,观察手上水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水的性质,还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2. 主题: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给学生展示一颗正在生长的小苗,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
2)实地调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或花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种植小苗。
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种植一颗小苗,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生长数据。
4)总结: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植物生长的原因和需要的条件。
评价: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主题:探索天气现象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请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讨论天气现象的原因。
2)实验1:模拟降雨。
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个有水的罐子和一个喷雾器,让学生用喷雾器向罐子中喷水,观察模拟降雨的过程。
3)实验2:气压实验。
老师准备一个气压计,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压下的水面高度变化,并理解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4)预测:老师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优秀实践案例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优秀实践案例案例简介这份文档旨在分享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的优秀实践案例,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科学作业。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观察植物生长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实施步骤:1. 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并种植在小花盆中。
2. 学生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
3. 学生可以通过拍照或绘画的方式记录植物的变化。
4. 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并向班级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记录和总结,评估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可以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案例二:探索物体的浮沉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概念。
实施步骤:1. 学生准备一个水槽和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金属块等。
2. 学生依次将物体放入水槽中观察其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物体浮沉的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4.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物体浮沉规律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可以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案例三:制作简单电路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实施步骤:1. 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电子元件,如电池、导线、灯泡等。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电路图和指导,自己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
3. 学生测试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记录下来。
4.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文字或视频的形式展示他们制作的电路和测试结果。
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电路组装过程和测试结果,评估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可以评估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沟通能力。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重要一环,科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下面是五个适合小学生参与的分组实验操作。
实验一:水的升华和凝固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升华和凝固现象。
材料:冰块、塑料杯、玻璃杯、食盐。
步骤:1.将冰块放入塑料杯中,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变小消失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在玻璃杯内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后放入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记录观察结果。
结果:冰块在室温下逐渐变小消失,这是水的升华现象。
加入食盐后,冰块的融化速度加快,这是因为食盐降低了冰块的融点。
实验二:重量与体积的关系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重量与体积的关系。
材料:相同体积的塑料块、蜡烛、塑料杯、小石头、铁块。
步骤:1.测量塑料块、蜡烛、小石头、铁块的质量,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塑料块、蜡烛、小石头、铁块的体积,记录测量结果。
3.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关系,观察是否存在规律。
结果:通过对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测量,可以观察到质量与体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即质量与体积无直接的比例关系。
实验三:空气的压力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材料:带有盖子的塑料瓶、吸管、水。
步骤:1.在塑料瓶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
2.将吸管插入小孔中,确保吸管的一段始终在塑料瓶内。
3.用手按住塑料瓶的两侧,使吸管上升,观察现象。
4.将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吸管的变化。
结果:用手按住塑料瓶的两侧,吸管上升;将塑料瓶放入水中,吸管下降。
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压力大的一侧会使吸管产生压力,导致吸管上升。
实验四:光的传播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过程和规律。
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物体(如瓶盖或透明塑料片)。
步骤:1.打开手电筒,对准白纸,观察手电筒投射的光亮现象。
2.在手电筒和白纸之间放置半透明物体,观察光的投射是否受到干扰。
结果:手电筒的光可以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受半透明物体的阻挡,只会在物体上投射出阴影。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大全
⼩学科学实验操作⼤全青岛版⼩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三年级上册⼀、P18第6课哪杯⽔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实验⽬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时,⼿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的温度是摄⽒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度℃⼆、P38第14课⽔往⾼处⾛【实验名称】探究⽔往⾼处⾛的秘密(或物体的⽑细现象)【实验⽬的】了解⽑细现象,能解决⽔往⾼处⾛的秘密【实验器材】⽑⼱(或布条)、红墨⽔、实⼼和空⼼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槽【实验步骤】1、在⽔槽中倒⼊⽔,滴⼊⼏滴红墨⽔(为了便于观察),使⽔变成红⾊。
2、将实验材料⼀端同时浸⼊⽔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沿着布条(或⽑⼱)、空⼼玻璃棒、纸⽚等材料向上爬,⽽不会沿着实⼼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管,细管的⽔升得⾼,粗管的⽔升得低。
【实验结论】⽔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细现象。
空隙越⼤,升得越⾼;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活中⽑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的⽑⼱滴⽔;(2)⽤粉笔吸滴在纸上的⽔;(3)⽤卫⽣纸吸洒在⾐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法【实验器材】盛有⽔的⽔槽、橡⽪泥、鸡蛋、铝⽚、两个⼩瓶(⼀个空的、⼀个盛有沙⼦)、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先把橡⽪泥、鸡蛋、铝⽚、两个⼩瓶、塑料泡沫放⼊⽔中,看到橡⽪泥、鸡蛋、铝⽚、⼀个⼩瓶沉到⽔底,另⼀⼩瓶、塑料泡沫浮在⽔⾯。
2、把橡⽪泥团捏成⼩船状,放在⽔中,它浮在了⽔⾯;把沉⼊⽔底的⼩瓶内物体倒出,放⼊⽔中时,它浮在了⽔⾯上;在沉着鸡蛋的⽔中加⼊盐,鸡蛋慢慢浮上了⽔⾯。
小学科学五六年级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五六年级实验操作1、组装带有开关的串联电路(于龙言整理)实验目的:认识简单电路实验材料:用电器2个(小电珠及电珠座);开关1个;电池一节;电池夹一个;导线至少3条。
实验步骤:(1)将小电珠装入电珠座。
(拧的时候注意松紧度,太松易接触不良,太紧则易坏)(2)用导线将2个电珠座,电池夹,打开的开关依次首尾相连。
(如图)L1 L2(3)检查无误后将电池放入电池夹。
(4)闭合开关,发现两个小电珠都亮了。
(5)断开开关,两个小电珠同时熄灭。
(6)拧下小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一个小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小电珠L2,发现另一个小电珠L1也不亮。
分析数据及现象:通过闭合开关,小电珠都亮;断开开关,两个小电珠同时熄灭,我们发现开关控制着整个电路的通断。
而拧下小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一个小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小电珠L2,发现另一个小电珠L1也不亮。
我们发现各个用电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用电器毁坏,整个电路就不通了。
实验结论:(1)串联电路是将整个电路串在一起,(包括用电器、导线、开关、电源)(2)串联电路的特点:A电流只有一条通路B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C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2、实验题目是:组装带有开关的并联电路(姜红玉整理)实验目的:认识并联电路实验器材有:电池2节(一节也可以)、开关3个、电珠2个、导线若干实验过程:首先,我要组装的是具有一个总开关的并联电路,将电池安装到电池盒中,正极、负极分别连接上导线,在导线一端安装一个开关(注意,这个开关要断开)在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两根导线,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两个小电珠,再用一根导线将两个小电珠连接起来,最后,将电池另一端的导线连接到两个灯泡的导线连接处。
当开关闭合两个灯泡都亮,当开关断开,两个灯泡都灭。
当其中一个灯泡出现故障(同时,动手操作,将其中一个灯泡的电路断开)另一个灯泡依旧亮着。
这就是由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的并联电路。
另外,若想,用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可以在开关与电珠中间分别接入两个开关,这个装置相当于家里的总阀门与分开关的关系,总开关控制着所有的用电器,分开关控制着与着相连接的用电器,以上就是我组装的带有开关的并联电路。
小学科学实验课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课案例分享科学实验课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几个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案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一、浮力实验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原理,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浮力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张纸、一只硬币。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填满水。
2. 将纸张平放在玻璃杯的口部,用手指按住纸张的边缘,确保纸张完全覆盖杯口。
3. 将硬币小心地放在纸张上方,让硬币悬浮在水面上。
4. 缓慢松开手指,观察硬币是否会下沉。
实验结果:硬币悬浮在水面上,并不会下沉。
这是因为硬币受到的浮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到浮力的存在,并理解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的压力所引起的。
二、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只铅笔、一杯水。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填满水。
2. 将铅笔竖直插入水中,让一部分铅笔在水中,一部分在空气中。
3. 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
实验结果:当铅笔从空气中插入水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铅笔在水中发生了折射,看起来弯曲了。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并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变化。
三、电流的传导实验电流的传导是电子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的传导,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个电池、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1. 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灯泡的一侧。
2. 将灯泡的另一侧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接。
3. 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结果:当导线与电池相连时,电流就会通过导线流向灯泡,使灯泡发光。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的传导过程,并理解电流是由电子在导体中流动所引起的。
小学科学创新型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科学创新型作业设计案例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小学科学创新型作业设计案例,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
这些案例涵盖了多个科学主题和实践技能,适合小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实践操作。
案例一:植物生长观察主题:植物生长和照顾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生长,了解其生命周期和基本生存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操作:学生选择一种植物,在家中或学校附近观察其生长过程,记录下每天的变化,包括生长速度、叶片颜色、根系发展等。
同时,学生需要按时给植物浇水、照顾,并记录植物的反应。
结果与总结: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总结出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存需求,展示自己的观察报告或做一个小实验报告。
案例二:水的循环实验主题:水的循环和气候变化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了解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操作:学生准备一个玻璃杯、保鲜膜和石头,将玻璃杯中的水加热,待水蒸气上升时,将保鲜膜贴在玻璃杯口,然后放置石头在保鲜膜上。
随着水蒸气冷却,观察水滴如何凝结在保鲜膜上,并流回玻璃杯中。
结果与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总结出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可以用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
案例三:科学玩具制作主题:力学与机械原理目标:通过制作科学玩具,让学生了解力学与机械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操作: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科学玩具,如弹簧飞机、橡皮筋车等,按照一定的原理和步骤进行制作,并测试其运行效果。
结果与总结:学生制作完成后,测试玩具的运行效果,观察其中的力学和机械原理,并总结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以上是几个小学科学创新型作业设计案例的简要介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指导。
通过这些创新型作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生活科学小实验
生活科学小实验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水滴在叶片上不易滑落,
或者一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行走。
这些现象都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有趣的生活科学小实验,来探索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材料:
1. 一个浅盘。
2. 清水。
3. 一根针。
实验步骤:
1. 先将浅盘中倒入清水,使水面平整。
2. 将针轻轻放在水面上,你会发现针并没有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
3. 接着,小心地往针的一端滴一滴水,你会看到水滴并没有立即沉入水中,而
是形成了一个小水球,悬浮在针尖上。
实验原理:
这个有趣的现象是由水的表面张力所引起的。
水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
作用力,使得水面上的分子会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弹簧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水面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同时也使得水面对外界有一定的弹性。
在实验中,当针轻轻放在水面上时,水面张力可以支撑住针,使得针不会下沉。
而当滴水在针上时,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水滴会形成一个几乎完美的球形,悬浮在针尖上。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水的表面张力的存在,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生活中的许多有趣现象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探索,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不断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小学科学(3
小学三年级科学实验小学科学(3
年级)的实验活动主要围绕物质的性质、光、声、电和磁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的科学实验活动:
1. 水的状态变化:用开水和冷水分别倒入两个碗中,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的变化。
2. 酸碱中和反应:将一些醋倒入一个碗中,用红色的红菜头汁调味,将小苏打粉倒入另一个碗中,用蓝色的紫草汁调味。
将两个碗中的液体慢慢倒入一个容器中,观察变化颜色的变化。
3. 声音的传播:设计一个简易的串珠电话,用线将两个杯子相连,让孩子用手捂住一个杯子,另一个杯子发出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
4. 电导实验:用一个电池、两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让孩子用导线连接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5. 磁性实验:用一个小磁铁和一些不同材质的小物体(如纸夹、塑料袋、铁钉等),让孩子尝试用磁铁吸引不同物体,观察哪些物体有磁性。
这些实验活动可以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他们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实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督。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科学实验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的例子:1.阳光的颜色材料:一块白纸、一支尖笔、一个玻璃棱镜(或玻璃杯)步骤:将玻璃棱镜(或玻璃杯)放在纸上,用尖笔将棱镜的形状描绘在纸上。
将棱镜放在纸上,将纸放在阳光照射的地方。
观察明亮的光谱在纸上的形状。
然后移动棱镜,观察光谱的变化。
2.浮力实验材料:一个塑料杯、一张纸步骤:把塑料杯装满水,然后把纸平铺在杯口上。
缓慢地把杯子倒过来,观察纸上的水是否漏出。
解释为什么纸上的水不会漏出来。
3.发声实验材料:一个空的纸张卷筒、橡皮筋步骤:将橡皮筋固定在纸张卷筒的两端,然后轻拉橡皮筋并放松,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调整橡皮筋的紧度,观察声音的变化。
4.水分的运输材料:两个玻璃杯、两根纸巾步骤:将两个玻璃杯放在桌子上,杯子之间有一定距离。
用纸巾将两个玻璃杯连接起来,确保纸巾中间凹陷。
用一个扫帚拨动纸巾的一端,观察水分是如何通过纸巾传播的。
5.弹簧的运动材料:一个弹簧、一个小球步骤:将弹簧竖直放置,然后用手指轻轻地将小球放在弹簧的顶端。
观察小球是如何在弹簧中反弹和运动的,观察小球下落的高度是否有关。
6.空气的压力材料:一个饮管、一个塑料袋、水步骤:将饮管放入塑料袋中,并将袋子封好。
在饮管上注入水,观察袋子的变化。
继续加水并观察袋子是否会破裂。
7.色素的扩散材料:一杯水、食用色素、一条毛细管步骤:将食用色素滴入水杯中,然后用毛细管轻轻地搅动。
观察色素是如何从一点扩散到整个杯中的。
以上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孩子们不仅可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材:烧杯、水槽、餐巾纸、水。
操作步骤:1、将水槽装上水。
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湿了吗?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2、测量水的温度实验课题:测量水的温度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实验结论:实验测得冷水的温度是(),热水的温度是()。
注意事项: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3、磁铁的性质实验课题:磁铁的性质实验器材:条形磁铁2块、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塑料小车2个。
操作步骤:1、吸铁实验: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同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观察实验现象。
3、异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磁铁能吸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注意事项: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
2、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4、用指南针定方向实验课题:用指南针定方向实验器材:指南针操作步骤:1、检查指南针是否完好。
2、把指南针盒放平,让指南针自由转动。
3、待指南针的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验结论:用指南针能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注意事项:1、指南针要轻拿轻放。
2、指南针盒要放平。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5、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课题: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水操作步骤:1、将烧杯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药品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高锰酸钾药品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取水时,不要弄湿高锰酸钾药品。
6、声音的产生实验课题: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音叉、水槽、水操作步骤:1、听:敲击音叉,听音叉产生的声音。
2、摸:敲击音叉后,马上用手去摸音叉,手有什么感觉?3、看:敲击音叉后,马上用音叉去接近水面,看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注意事项:1、做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2、用音叉去接近水面时,注意不要把水溅出来。
3、实验完毕,要将音叉上的水擦干,以免音叉生锈。
7、串联电路实验课题:串联电路实验器材:电池2节、电池盒2个、灯泡2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
操作步骤:1、检查:看电池、电池盒、灯泡、开关、导线是否都有。
2、摆放:将电池装入电池盒里,在实验桌上摆好电池盒(装好了电池)、灯泡、开关。
3、连线: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
4、闭合: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和灭情况。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注意事项: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3、实验完毕,要将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以免损坏仪器。
8、并联电路实验课题:并联电路实验器材:电池2节、电池盒2个、灯泡2个、开关2个、导线若干根。
操作步骤:1、检查:看电池、电池盒、灯泡、开关、导线是否都有。
2、摆放:将电池装入电池盒里,在实验桌上摆好电池、灯泡、开关。
3、连线: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
4、闭合: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和灭情况。
实验结论: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注意事项: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3、实验完毕,要将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以免损坏仪器。
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实验课题: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纸条、塑料片、铜片、竹片、木片、橡皮、钥匙、小灯泡、导线、电池、电池盒。
操作步骤: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2、将实验材料分别放到“电路检测器”上去检测。
3、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导体;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是绝缘体)实验结论: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塑料片、竹片、木片、橡皮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1、组装电路检测器后,要先检测小灯泡是否发光。
2、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0、测量力的大小实验课题:测量力的大小实验器材:测力计、木块。
操作步骤:1、检查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0”处。
2、将木块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3、观察:用测力计提起木块时,用了多少牛顿的力?实验结论:提起木块时,用的力是牛顿。
注意事项:1、要注意正确使用测力计。
2、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1、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课题: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器材:测力计、木板、大木块、小木块。
操作步骤:1、检查测力计是否完好。
2、用测力计沿木板拉大木块,观察用力多少牛顿?3、用测力计沿木板拉小木块,观察用力多少牛顿?实验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注意事项:1、要注意正确使用测力计。
2、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2、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课题: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器材:小石头、橡皮、泡沫块、回形针、蜡烛、水槽、水。
操作步骤:1、把实验材料分别放入水中。
2、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注意事项:1、实验时,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
2、实验完毕,要将实验材料上的水擦干。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3、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红墨水、小皮圈、烧杯(2个)、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小皮圈移到玻璃管的红水处,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4、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气球、烧瓶、烧杯(2个)、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5、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课题:金属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铜球、铁环、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操作步骤:1、在常温下,看铜球能否自由穿过铁环?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
3、加热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4、冷却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实验结论: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操作。
2、禁止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铜球,以免烫伤自己。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6、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课题: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支架、铜棒、凡士林。
操作步骤:1、把火柴棒用凡士林粘在铜棒下。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
3、观察实验现象。
4、灭火。
实验结论:热总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向物体较冷的一端传递。
注意事项: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操作。
2、禁止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铜棒,以免烫伤自己。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17、定滑轮实验课题:定滑轮实验仪器:盒底、立杆、杠杆尺、固定块、螺丝、滑轮、测力计、重物(钩码)。
实验步骤:1、组装好定滑轮。
2、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重物用的力是()N。
3、用测力计通过定滑轮拉重物用的力是()N。
4、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
实验结论:定滑轮的作用是: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注意事项:1、检查测力计是否完好。
2、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
18、动滑轮实验课题:动滑轮实验仪器:盒底、立杆、杠杆尺、固定块、螺丝、动滑轮、测力计、重物(钩码)。
实验步骤:1、组装好动滑轮。
2、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重物用的力是()N。
3、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升重物用的力是()N。
4、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
实验结论:动滑轮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注意事项:1、检查测力计是否完好。
2、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
19、滑轮组实验课题:滑轮组实验仪器:盒底、立杆、杠杆尺、固定块、螺丝、定滑轮、动滑轮、测力计、重物(钩码)。
实验步骤:1、组装好滑轮组。
2、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重物用的力是()N。
3、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的力是()N。
4、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
实验结论: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注意事项:1、检查测力计是否完好。
2、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
20、斜面的作用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实验仪器:盒底、立杆、铁杆、盒盖、重物(滚轮)、测力计。
实验步骤:1、组装好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重物用的力是()N。
3、沿坡度大的斜面拉重物用的力是()N。
4、沿坡度小的斜面拉重物用的力是()N。
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注意事项:1、检查测力计是否完好。
2、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
21、制作铁钉电磁铁实验课题:制作铁钉电磁铁实验仪器:大铁钉、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大头针、电池、电池盒实验步骤:1、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20—30圈。
2、把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3、用大铁钉的钉尖或钉帽接近大头针。
4、断开电流,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2、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
2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实验仪器:大铁钉、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大头针、电池、电池盒。
实验步骤:1、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30圈。
2、在导线两端连接一节电池,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3、在导线两端连接两节电池,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数量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少,磁力小。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