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最新地理教案-6.4城市化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一下册地理第二章教案:城市化

高一下册地理第二章教案:城市化

高一下册地理第二章教案:城市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定义、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定义、特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一节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城市化相关资料、图片、案例等。

2.学生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城市与乡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城市化的现象。

2.提问: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有哪些特点?二、城市化的定义与特点1.教师简要介绍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分析城市化的特点: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地域扩展、生活方式转变等。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

2.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教师介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大城市病”、农村人口流失、城乡差距扩大等。

2.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课时一、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如合理规划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等。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一组城市化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城市化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2.家长评价: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师讲解生动,孩子对城市化的理解更加全面。

重难点补充:一、城市化的定义与特点1.教师展示城市人口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能从这张图上看出城市化的一些特点吗?”“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它还伴随着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的变化。

高中地理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4“城市化”教学设计.doc

高中地理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4“城市化”教学设计.doc

高中地理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6.4“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城市化是现代社会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教材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城市化的含义、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等。

教材中利用了一些实例和图表加以说明,充分运用这些图表和实例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二、教学思想设计1.理论联系实际:城市化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应密切结合学生身边实例来分析,验证这些抽象性的理论。

2.注重案例的探究: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发挥“导”的作用,提出启发性问题或提供材料,由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理解城市化及标志,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及原因。

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差异及原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德育教育: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城市化含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差异及原因。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进步。

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大批乡村人口涌入城镇,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通过县改市、乡改镇的途径,新设一大批市镇。

材料二:《深圳的崛起》影视片断。

结合材料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①深圳的发展,体现了城市化进程,结合“材料一”,分析城市化的含义。

②城市化使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用地发生哪些变化?一、城市化含义及主要标志1.城市化水平高低衡量的最主要标志(略)2.读下表分析,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gdp的关系,思考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1970年1992年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gdp(美元)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gdp(美元)埃塞俄比亚96913114韩国41282746777英国89198915625美国7448617623180日本19467729486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结合教材分析:①世界城市化进程大致分为几个阶段?②简析各阶段特点及成因。

城市化教案4(高一地理)

城市化教案4(高一地理)

《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通过P31图2.16分析城市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①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②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镇等级升级的过程;③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的结果)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学生讨论结合图2.17 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然后采取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2)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总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是国内人口迁移方式之一。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过渡: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本部分整体思路:先进行图 2.19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3案例4完成P34活动题。

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8和图2.20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一)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2.19)2.19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最新地理高一-6.4城市化 精品

最新地理高一-6.4城市化 精品

6.4 城市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的进程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学会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城市化方面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城市化的含义;理解城市化的进程。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自制图表教学方法:比较法、列表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城市化的含义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含义: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的表现。

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

③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3、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20世纪以来,尤其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城市化特点:1、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2、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表现在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引人注目。

3、城市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

(教材52页图6.18)课堂活动:读教材51页图6.17,完成以下表格,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异同。

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快,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总数量比发达国家多。

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一)起步早英国最先产业革命,城市化发展最早(1800年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达20%)。

1851年成为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19世纪末城市人口比重达75%。

(二)城市化水平高(教材52页图6.19)到70年代末,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达到70%左右。

(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和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探究城市化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概念与特点2. 城市化的动力3. 我国城市化的现状4.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5. 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动力和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2. 难点: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市化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和思考。

2. 导学:介绍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重要性。

3. 自学: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城市化的动力和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4. 互学:分组讨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5. 展示: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6.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的主要内容,强调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资源紧张等。

2. 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3. 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化中的应用,如绿色建筑、公共交通等。

七、案例分析1. 以我国某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和影响。

2. 对比国内外城市化案例,探讨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及其差异。

3. 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在城市或家乡,调查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八、实践探究1. 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或进行城市调查,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历程和规划。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人教版高一《6.4城市化》

人教版高一《6.4城市化》
学生虽然分组调查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但因为环境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问题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环境问题组合在一起。并且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学生在交流调查结果时可能会出现多元素的结论。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目标,因势利导的完成教学任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教师投影上海市的卫星城镇建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探讨上海为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2的“人口与城市”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教师补充:
小城市:〈20万(市区非农人口)
中等城市:20万-50万
大城市:50万-100万
特大城市:〉100万
3)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呢?换句话,就是城市化的最
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点拨:通过影像资料以及学生的实际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中有以下明显的变化: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可以将这三点作为城市化的标志。其中第③点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4)教师补充:中国的城市化。
5)提供图片:
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要求:用目前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比一比:看谁讲得完整,讲得清楚,讲得透彻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表现。

2. 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速度。

3. 城市化的驱动因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科技进步、政策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的过程和驱动因素,强调城市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章: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内容:1.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生态系统。

2.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产业结构。

3.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人口迁移、城市贫困、社会不平等。

4. 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文化保护、城市特色。

5. 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发展的机遇、社会进步的机会、环境问题的挑战。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引发学生对城市化影响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城市化对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具体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具体城市化案例,探讨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5. 总结:教师总结城市化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强调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分析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4城市化授课教案

6.4城市化授课教案

6.4城市化【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基于地理科学本身的发展和对地理课程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要求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6.4城市化”一节在第六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本章前几小节介绍了城市起源、城市的分布和区位因素,本节内容介绍城市的发展(即城市化)过程。

城市化过程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农村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教材通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比较,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理解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2)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认识到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3)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综合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并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树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观点的习惯。

【教学设计思想】1、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这三个方面,宜采用案例分析法解决知识重点。

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城市化特点以后的提升,要紧紧抓住“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一主线,进行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整合。

对教材顺序做适当调整,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提到前面,将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放到课的最后,以利于联系宁波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提升。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精选一、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1.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定义、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2)掌握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3)认识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城市化的定义与特点(2)城市化的进程(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教学活动(1)引入话题:展示城市化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

(2)讲解城市化的定义与特点。

(3)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4)讨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城市化的动力与机制1.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动力来源。

(2)掌握城市化的机制及其作用。

2. 教学内容(1)城市化的动力来源(2)城市化的机制(1)讲解城市化的动力来源,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

(2)分析城市化的机制,如集聚效应、推拉理论等。

(3)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动力与机制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

三、城市化的空间特征与分布1.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空间特征。

(2)掌握城市化的分布规律。

2. 教学内容(1)城市化的空间特征(2)城市化的分布规律3. 教学活动(1)讲解城市化的空间特征,如集中连片、城乡差异等。

(2)分析城市化的分布规律,如沿海、沿铁路等。

(3)利用地图、案例等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城市化的空间分布。

四、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1.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2)掌握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 教学内容(1)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1)讲解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地利用、水资源、空气质量等。

(2)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如城市扩张、污染等。

(3)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城市化环境问题的途径。

五、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1. 教学目标(1)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

(2)掌握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教学内容(1)可持续发展理念(2)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教学活动(1)讲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等。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课堂教案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课堂教案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2)掌握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能够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3)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绘制城市化进程曲线,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地理图表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表现和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2、教学难点(1)理解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绘图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并思考城市和乡村的差异,从而引出城市化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1)讲解城市化的概念,即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引导学生从人口迁移、城市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城市化的进程(1)展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时间变化曲线,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点。

(2)介绍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分别阐述各阶段的特点。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起步时间、目前水平、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2)结合案例,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绘制城市化进程曲线,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给出一个城市的发展资料,让学生分析该城市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城市化的概念、主要表现、进程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精选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2. 掌握城市化的主要过程和特点。

3. 了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定义和分类。

2. 城市化的主要过程: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经济城市化。

3. 城市化的特点:速度、规模、质量。

4.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城市化?2. 讲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分类。

3. 分析城市化的主要过程和特点。

4. 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 案例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城市化的驱动因素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

2. 掌握人口、经济、社会、政策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

3. 分析不同驱动因素在城市化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人口因素:人口增长、人口迁移。

2. 经济因素: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

3. 社会因素:城市吸引力、城市化需求。

4. 政策因素:城市化政策、规划。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城市化是如何发生的?2. 讲解城市化的驱动因素。

3. 分析不同驱动因素在城市化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我国城市化的驱动因素。

第三章:城市化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影响。

2. 掌握城市化对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内容:1. 城市化对人口的影响:人口结构、人口分布。

2.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3. 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城市化水平、社会结构。

4.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资源消耗、环境污染。

5. 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城市化带来了哪些影响?2. 讲解城市化对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 案例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

第四章: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2. 掌握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途径。

3. 分析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城市化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1.1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什么?城市与乡村的区别1.2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衡量指标1.3 城市化的内涵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第二章:城市化的产生与发展2.1 城市化的产生城市化的历史背景城市化的驱动力2.2 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阶段特征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2.3 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与人口红利的关系第三章:城市化的影响3.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水资源的变化环境影响评价3.2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与失业问题城市贫困问题3.3 城市化对人口与家庭的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老龄化问题家庭结构的变化第四章:城市化的规划与管理4.1 城市规划的意义与目标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任务4.2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城市规划的编制流程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4.3 城市化的管理与政策城市化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城市化政策的选择与实施第五章:城市化的挑战与对策5.1 城市化的挑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5.2 城市化的对策城市化对策的原则与目标城市化对策的措施与方法5.3 城市化的未来发展城市化的前景与趋势城市化的创新发展第六章:城市化与经济发展6.1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城市化与产业升级6.2 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城市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作用6.3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城市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第七章:城市化与社会进步7.1 城市化与教育城市化对教育资源的影响城市化与教育公平7.2 城市化与医疗卫生城市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城市化与公共卫生7.3 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城市化对文化的影响城市化与文化交流第八章:城市化与环境保护8.1 城市化与大气污染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大气污染治理策略8.2 城市化与水资源管理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管理的城市化策略8.3 城市化与生态保护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保护的城市化策略第九章: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9.1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与内涵城乡一体化的定义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与内容9.2 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城市化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对城市化的作用9.3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策略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与措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案例第十章:城市化的国际比较10.1 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启示10.2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现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对策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的全球化趋势第十一章:智慧城市与城市化11.1 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征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持11.2 智慧城市与城市化的关系智慧城市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作用11.3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策略智慧城市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城市化与城市规划12.1 城市规划的历史与发展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的趋势与挑战12.2 城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监管12.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动第十三章:城市化与城市治理13.1 城市治理的概念与内涵城市治理的定义城市治理的目标与内容城市治理的主体与方式13.2 城市化与城市治理的关系城市化对城市治理的影响城市治理对城市化的作用13.3 城市治理的实践与挑战城市治理的案例分析城市治理的创新发展第十四章:城市化与居住环境14.1 城市居住环境的问题城市居住环境的挑战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14.2 城市化与住房问题城市化对住房的影响住房问题的城市化策略14.3 城市化与社区发展城市化对社区的影响社区发展的城市化策略第十五章:未来城市化的展望15.1 城市化的未来趋势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15.2 城市化的创新发展城市化的创新模式城市化的技术驱动15.3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可持续目标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化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影响、规划与管理、挑战与对策,以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国际比较、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城市治理、居住环境、未来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一、教案名称:城市化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标志和类型。

2. 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

3. 认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

2. 城市化的原因。

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城市化的类型及特点。

2.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城市化的定义、标志和类型。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城市化的原因。

4. 小组讨论: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案名称:城市化进程【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化的进程,掌握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2.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3. 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进程及阶段特征。

2. 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3. 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难点】1. 城市化进程中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2.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进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进程。

2. 新课导入:讲解城市化的进程及阶段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4. 小组讨论: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案名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 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3. 探讨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对策。

【教学重点】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3. 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1. 城市化对不同环境领域的影响及原因。

2. 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2. 分析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影响,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 探讨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概念与标志2. 城市化的推动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交通与通信技术进步3. 城市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影响4.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化的概念、特点、过程及影响,可持续发展策略。

2. 难点:城市化的推动力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过程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城市化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2. 课件:城市化的概念、特点、过程、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图片和案例3. 参考资料:城市化相关的文章、研究报告【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新课导入】一、城市化的概念与标志1.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

二、城市化的推动力1. 人口增长: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村地区的人口压力加大,迫使人们向城市迁移。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生活水平。

3. 交通与通信技术进步:交通便利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更容易迁移到城市。

三、城市化的影响1. 地理环境:城市化导致土地资源的紧张,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2. 社会经济:城市化带来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但也带来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3. 环境影响:城市化增加能源消耗,加重环境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城市化高中地理教案精选范本第一章: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1.2 城市化的类型1.3 城市化的进程1.4 城市化与城市化的区别1.5 城市化的衡量指标第二章:城市化的动力与影响因素2.1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2.2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2.3 土地利用与城市化2.4 城市规划与城市化2.5 政策制度与城市化第三章:城市化的空间特征与模式3.1 城市化的空间分布特征3.2 城市化的空间扩散模式3.3 城市化的空间差异与原因3.4 城市化的空间发展趋势3.5 城市化的空间规划策略第四章: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4.1 城市化与环境污染4.2 城市化与生态破坏4.3 城市化与资源枯竭4.4 城市化与气候变化4.5 城市化与环境治理策略第五章:城市化与社会问题5.1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5.2 城市化与贫富差距5.3 城市化与就业问题5.4 城市化与教育资源分配5.5 城市化与社会政策调整第六章:城市化与经济发展6.1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6.2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6.3 城市化与就业机会6.4 城市化与消费模式6.5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策略第七章:城市化与城市规划7.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7.2 城市规划与城市形态7.3 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7.4 城市规划与公共服务7.5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城市化与人口政策8.1 人口政策与城市化关系8.2 城市化与人口结构变化8.3 城市化与人口政策调整8.4 城市化与人口控制策略8.5 城市化与人口质量提升第九章:城市化与资源利用9.1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9.2 城市化与水资源管理9.3 城市化与能源消耗9.4 城市化与原材料供应9.5 城市化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城市化与全球化的关系10.1 全球化与城市化的互动10.2 城市化与全球城市体系10.3 城市化与全球资本流动10.4 城市化与全球文化交融10.5 城市化与全球化挑战应对第十一章:城市化案例分析11.1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案例11.2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案例11.3 城市化案例中的成功经验11.4 城市化案例中的问题与挑战11.5 城市化案例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第十二章:城市化与信息技术12.1 信息技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12.2 互联网与城市化12.3 大数据与城市规划12.4 智慧城市与城市化12.5 城市化与信息技术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三章:城市化与公共管理13.1 城市化与政府治理13.2 城市化与公共服务13.3 城市化与社会保障13.4 城市化与公众参与13.5 城市化与公共管理创新第十四章: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14.1 城市化与环境保护14.2 城市化与绿色发展14.3 城市化与节能减排14.4 城市化与循环经济14.5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十五章:城市化的未来展望15.1 城市化的新趋势15.2 城市化与新型城镇化15.3 城市化与乡村发展15.4 城市化与人类福祉15.5 城市化的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城市化的基本概念、进程、影响因素、空间特征、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口政策、资源利用、全球化关系、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到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

6.4城市化教学设计

6.4城市化教学设计

6.4城市化教学设计
新导入从聚落的形成以及乡村──中小城市──大城市的发展过程,由于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断扩大,就是城市发展过程,那城市化是什么?这是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一、城市化及其标志
1城市化的含义
学生活动读“上海市的城市图片及人口、用地变化图”。

教师启发上海市在建设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上海市用地不断扩大。

教师引导结合以上结论,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教师引导上海市用地不断扩大时,人口是否增加?
学生讨论上海市用地不断扩大时,人口数量增加且城市人口比重也随着增加。

教师启发通过以上例子,说明城市化有何含义?
学生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以及学生的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城市化应该包含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这两方面的内容。

2城市化的标志
教师提问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判断?学生讨论根据城市化的含义,可以得出其三个主要标准即主要标志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其中在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

承转过渡读图617,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如何呢?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学生活动自学阅读教材,讨论后回答18世纪中叶前,世界城市人口缓慢增长;自18世纪中叶到二战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增长很快;自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的第三个阶段,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城市化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城市化精品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内容标准
关于内容标准的编排体例,说明如下:
⑴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⑵“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

⑶“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

⑷“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高中地理教案-第六单元6.4城市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案-第六单元6.4城市化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6.4 城市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1.运用导学法来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运用讲练结合法,将图6.17与本课活动两方面结合,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来区别、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具准备投影仪图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投影片图6.18──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投影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此歌曲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

此歌曲反映了我国南部沿海特区──深圳的变化。

深圳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今天南部沿海的一个大城市。

这说明,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村人口就会离开土地,进城去打工,从事第三产业,其中有些人就会在城市中定居下来,转变为城市人口;另一方面,在城市里,随着新建工程的不断增加,也需要吸收大批农村人口进城。

这样,城市人口就会逐渐增多,城区所占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这样的发展、转变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新课教学]6.4 城市化(板书)一、城市化及其标志(板书)1.城市化的含义(板书)(打出下面的投影片)教师引导: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地理事物由t1→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分析并思考:(1)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2)该地区城市的占地面积(地域范围)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是在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同时,随着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所占的地域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分析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掌握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统计数据来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运用实例来探讨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城市化的利弊。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城市化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培养对城市化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对城市化问题的理性思考。

培养对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2. 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3. 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1.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探讨。

2. 对城市化问题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地图和统计数据。

2. 城市化相关的实例和案例。

3. 批判性思维引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知识讲解:讲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人口迁移、城市扩张等。

讲解城市化的原因,如工业化、经济发展等。

讲解城市化的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3. 案例分析:提供城市化过程中的实例或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思:对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反思城市化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研究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化问题。

六、教学拓展1. 城市化的国际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城市化是全球性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共同问题和差异。

七、实践活动1. 城市化调查:安排学生进行城市化调查,可以选择自己所在的城市或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6.4 城市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3.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运用导学法来讲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2.运用讲练结合法,将图6.17与本课活动两方面结合,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来区别、理解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图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投影片
图6.18──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此歌曲的含义,然后教师引导。

此歌曲反映了我国南部沿海特区──深圳的变化。

深圳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今天南部沿海的一个大城市。

这说明,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农村人口就会离开土地,进城去打工,从事第三产业,其中有些人就会在城市中定居下来,转变为城市人口;另一方面,在城市里,随着新建工程的不断增加,也需要吸收大批农村人口进城。

这样,城市人口就会逐渐增多,
城区所占的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这样的发展、转变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新课教学]
6.4 城市化(板书)
一、城市化及其标志(板书)
1.城市化的含义(板书)
(打出下面的投影片)
教师引导: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地理事物由t1→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分析并思考:
(1)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该地区城市的占地面积(地域范围)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城市数量是在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同时,随着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所占的地域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

教师归纳: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很认真。

随着一个地区城市数量的逐渐增多、占地面积的不断增大,才会吸引着周围地区较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并逐渐地转变为城市人口,这个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或者简单地说就叫“城市化”。

讲解:由刚才的分析、举例和课文中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过程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是哪两个方面呢?(教师提问、归纳,然后板书)
解释、分析: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只有当一个地区经济搞上去了,才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反过来说,城市的发展也会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别在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也逐渐趋同。

承转:看一个地区是否达到城市化,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衡量是否达到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

2.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板书)
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结合课文给学生解释说明即可。

要强调:在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

提问、承转: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教师板书)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板书)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加以分析、归纳:18世纪中叶前的漫长历史阶段,世界城市化缓慢发展。

自18世纪中叶到二战阶段,由于西方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都增长很快。

自二战结束后到现在的第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加以归纳并板书)
出示投影片图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指导学生读图:阅读图例,区分开四类情况,然后进行课堂活动──填表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教师对学生的填表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然后引导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归纳:(1)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快;(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3)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都上升很快。

结合课文指出城市化第三阶段的三个特点(①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②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③特大城市不断涌现),并说明: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出示投影片图6.18──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来分析说明。

承转:世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在逐步加快,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却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三、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板书)
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填出下表:
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填写。

在学生填写后进行指正。

教师结合表格逐项加以说明,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于什么时间?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为什么?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何时达到高潮?此后为何发展缓慢?
3.什么是逆城市化?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结合实例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现象?
6.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如何?
(学生活动)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纠正、解释,并结合备课资料进行补充说明。

[课堂小结]
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熟记城市化主要标志和重要指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课后作业: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2.列表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课后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错误的是()
A.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城乡居民劳动方式、收入、文化教育差别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答案:C
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B.大城市发展迅速,中等城市发展缓慢
C.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标志着该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
答案:D
3.二战后,城市化发展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速度有所下降
B.大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C.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D.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减少
答案:B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 )
A.起步晚发展快
B.城市化水平低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答案:C
5.城市化规模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
B.郊区城市化
C.控制大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D.限制大城市发展
答案:D
6.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人口规模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目答案:C
7.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A.起步早,发展慢
B.城市化水平低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B
8.18世纪中叶开始,城市化开始加速的原因是()
A.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
B.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提高
C.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D.二战的结束
答案:A
●板书设计
6.4 城市化
一、城市化及其标志
1.城市化的含义
2.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