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合集下载

第4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第二节

第4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第二节

三、国际贸易的 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
• 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侧重从技术创新、技术进 步和技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将国际 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动态化,研究产品出口优势在不同国家 间的传导。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经历了技术差距论、生命周期的发展阶 段论。
(一)国际贸易技术差距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二、国际贸易 新要素理论
(一)人力资本说的基本内容和评价
• 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 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 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 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 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 代表人物:舒尔茨、基兴、鲍德温、坎农 • 该学说认为,人力资本结构与物质资本结构同样重要,一 个国家应重视人力投资,取得好的投资效益,才能产生新 的比较优势。 • 评价:引入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即人的投资,否定了H-O 模型的劳动同质性假说。并告诉我们要重视教育、培训、 卫生、保健、提高人的总体素质、通过长期积累形成新的 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二)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和威尔士提出的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将周期理论和国际贸易结合起来,认定国际贸易的 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差距,技术差 距的产生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使其从静态 发展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转移到另一个 或另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优势从一国转移到另外的 国家,国际贸易的格局随之改变。
(三)信息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 信息社会的出现,对于人们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有重大影响 • 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一种无形资源,是现 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 • 信息是生产中的软件,是比较优势的软要素,它本身是可 以交换的产品,是一种可以作为交换对象的软件要素,具 有相应价格。不同国家占有信息的多寡,会使得他们在国 家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影响国际贸易的价格。由 于信息不对称,不同的贸易对象具有的相对优势术创新、技 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世界是某 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 某种格局的产生。 • 该理论认为,由于科技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差距,新产 品一般现在发达国家产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 一段时间才能进行模仿生产,这段时间便是贸易机会与可 能性。

国际经济学习题

国际经济学习题

国际经济学习题国际经济学课程习题第⼀章绪论⼀、单项选择题1、从⼗五世纪初到⼗⼋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是()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主义D.货币主义2、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形式是( )A.⼟地B.商品C.货币D.⼈⼒资源3、最早提出贸易的利益是“⾮零和”的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伊莱·赫克歇尔B.⼤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D.⽡西⾥·⾥昂惕夫4、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整个世界可以分为两类国家,其中处于“中⼼”地位的是( )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C.出⼝国家 D.进⼝国家5、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种( )A.国际⾦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6、第⼆次世界⼤战后没有出现的国际经济新现象是( )A.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增长速度B.跨国公司产值占世界总产量的⼀半以上C.发达国家采⽤各种⾮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D.发展中国家的⾦融市场全⾯开放7、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A.重商主义 B.古典的⾃由贸易论及其⾃由贸易的政策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8、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B.个⼈C.政府D.国家⼆、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学2、封闭经济3、开放经济⼆、问答题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简述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异同。

3、试述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1、绝对利益学说2、机会成本3、⽣产可能性曲线⼆、选择题1、绝对利益学说的提出者是()A、斯密B、李嘉图C、奥林D、魁奈2、如果⼀个阿根廷⼯⼈能⽣产3蒲式⽿⼩麦或1辆汽车,⽽⼀个巴西⼯⼈能⽣产4蒲式⽿⼩麦或2辆汽车,则()。

A、巴西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阿根廷没有⽐较优势B、阿根廷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巴西没有⽐较优势C、巴西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阿根廷在汽车⽣产上具有⽐较优势D、巴西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阿根廷在⼩麦⽣产上具有⽐较优势3、根据⽐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国际贸易 第四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四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各工业国家与其它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口到工业国家的比例 从工业国家进口的比例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0.56 0.81 0.95 0.51 0.51 0.76 0.82 0.39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全部工业国家
0.75
0.73 0.77 0.70
0.72
0.69 0.80 0.70
例子
纺织品是欧美最早向其他国家大宗输出的产品,二十世 纪初,洋布占领中国市场,挤垮了土布。几十年后情况 则相反,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 尤其中国的纺织品,充满欧美市场,而欧美成了纺织品 的净进口国。 家用电器是另一个例子。美国于1923年发明了第一台电 视机,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国内连一台电视机都 不生产了,全部靠进口。日本在六十年代后成为电视机 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九十年代以来,韩国和中国也逐 渐成为电视机的生产和出口国。 再比如汽车行业,美国是最早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国,现 在则大量进口日本汽车。最近几年,韩国也成为重要的 汽车出口国了。
INTERNATIONAL TRADE
国 际 贸 易
主讲:陈勇兵
第四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 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 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 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 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如 果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小,它们之间的贸易量就会比 较小。也就是说,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 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第四章现代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一、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俄林(Bertil G.Ohlin,1899~1979),瑞典籍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主要著作为《域际和国际贸易》(1933)。

因其理论采用了其师赫克歇尔(E.F.Hecksher,1879~1952)的主要论点,因此,该理论又称H-O理论。

二、有关名词或术语㈡要素丰裕度一国某种要素相对于另一国的拥有状况。

它通过该国与另一国在同样两种要素的比较上反映出来。

要素丰裕度有两种表示方法:⒈实物定义一国内两种要素的相对可利用量与另一国内同样两种要素的相对可利用量的比较程度。

设K和L分别表示资本量和劳动量,若K A/L A>K B/L B,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国家,而称B国为劳动丰裕国家。

⒉价格定义一国内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与另一国内同样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的比较程度。

设r和w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价格,若r A/w A<r B/w B,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国家,称B国为劳动丰裕国家。

一般而言,实物定义与价格定义是不同的。

两种方法出现不一致情况的原因是,实物定义取决于要素的可利用量,即供给量,属于供给范畴。

价格定义则取决于要素价格,而要素价格不仅由供给决定,还由需求决定,即要素价格是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反映。

㈢要素密集度一国内生产某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要素投入状况。

它通过两种商品的生产所需要同样两种要素的相对利用量的比较反映出来。

若K X/L X>K Y/L Y,则称X商品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而称Y商品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三、H-O基本理论㈠H-O模型(2-2-2)⒈两个国家:A和B⒉两种商品:X和Y⒊两种投入:K和L(资本和劳动)㈡前提条件:⒈两个国家,两种同质商品,两种同质投入,其中两个国家的初始水平相对有差异,且固定不变。

⒉各国各种商品的规模收益不变。

⒊两国的技术相同,即同一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⒋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同,并且无论要素价格比如何变化,各商品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变。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20世纪70年末,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传统贸易理论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
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发展中国家出口
产品创新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在该阶段上,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发,而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发达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 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成熟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在该阶段上,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拥有生产的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产品从知识密集型产品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①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以由于款式、规格、商标、牌号、包装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异质产品。②即使实物形态相同,也可能由于付款条件、交货时间、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原因而被视为异质产品。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 由于规模经济,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同样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并产生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 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产业集聚,即出现扎堆现象,这样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
生产/出口

4.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4.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4.1.4 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说明商品价格变化与要素价格、收入分配之间的 关系。 自由贸易会使得产品价格上升的出口行业中使用 的要素价格上升,而价格下降的进口替代部门中 使用的要素价格下降。 (某一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 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上升,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 实际价格下降。)
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15
(一)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要素的自然禀赋
要素的供给
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
商品价格差异
生产成本差异
要素相对价格差
贸易产生
H-O模型与 斯密、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
相同: 同种产品存在的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 础;价格绝对差异,由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决定 区别: H-O模型:成本的绝对差异----要素的价格差别----要素存 量比率----要素供求----要素禀赋 斯密、李嘉图:成本的绝对差异----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提出要素禀赋的国际贸易理论, 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4.1.1 H-O模型的基本命题
(一)H-O模型的提出
李嘉图:比较利益 源自劳动生产率的 相对差异和由此产 生的劳动成本的相 对差异
国际贸易 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
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质疑斯密和李嘉图贸易理论: 不同国家要素生产率相同,仍会产生贸易 国际贸易的发生可以与劳动生产率差异无关
要素价格均等化举例
生产并出口 劳密产品 因出口 增加生产 对劳动力 需求强 需求增加 需求弱 对资本 需求增加 对劳动力 需求弱 需求减少 需求强 对资本 需求减少 对劳动力 需求弱 需求增加 需求强 对资本 需求增加 对劳动力 需求强 需求减少 需求弱 对资本 需求减少 劳动力 价格↑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1)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1)

(四) H-O理论的适用性
H-O理论假定生产每种商品的要素比例 (技术系数 )对 不同的国家是一致的。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生产小 麦 (wheat)和纺织品 (fabric)需耗用两种要素劳动 (Labor) 和土地(Terra)的要素比例及成本如下:
新新贸易理论


现象:即使是贸易强国,从事出口的企业只有极少数 。 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没有设想在某个产业, 当企业A从事出口的时候,同一产业的企业B不从事出口 这一情况。新旧贸易理论都无法解释。 新新贸易理论则是从企业的异质性层面来解释国际贸易 和国际直接投资。 研究对象:企业的异质性与出口和FDI决策的关系,关 注企业国际路径方式的选择问题。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模型,一个是以Melitz(2003) 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一个是以 Antras(2003)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前者说明同产业的不同企业在是否出口问题上的选择。 后者说明一个企业在资源配置的方式上的选择。
新贸易理论



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 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 发展。新贸易理论主要是指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 以来,为解释新的贸易现象而产生的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学说。 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迪可西特、克鲁格曼赫尔普曼、斯宾塞 和布兰德等。 研究对象:产业内贸易 理论前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规模经济




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经济支 柱。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 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深陷困境,货币塞地大幅 贬值。 2004年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达到重债穷 国经济完成点,开始获西方国家大幅减债。 2007年,加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2亿桶, 2010年底实现商业开采。按世界银行标准,加自 2010年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 为什么独立后马来西亚和加纳的经济发展大相径庭? 对我国出口有什么启示?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3、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 经常账户出现的余额靠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无法平衡掉,不得不动用 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即对外经济出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情况。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ZJ030105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总学时:51周课时:3学分:3开设专业:开课教研室:开课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掌握对这种机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理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起因与影响,贸易保护的影响与依据,国际要素流动的动机与效果的理论。

熟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以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发展过程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1.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3.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三节比较利益的分解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讨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2.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3.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对其评价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1.贸易无差异曲线2.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3.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1.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3.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一节H-O模型及其分析1.H-O模型的基本命题2.H-O模型的基本内容3.雷布津斯基定理4.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5.对H-O模型的评价※第二节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1.列昂惕夫反论2.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3.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讨论:(1)H-O理论的现实分析(2)生命周期理论在现实的应用研究※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2.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3.新H-O模型4.需求偏好相似(重叠)论5.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6.新张伯伦模型7.产业内贸易指标8.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2.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提出3.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4.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5.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政策结果分析6.对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简要评价第三节贸易扭曲理论1.扭曲的发生2.国际贸易条件下扭曲的形式3.产生扭曲的原因及影响4.消除贸易扭曲的措施讨论:(1)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分析(2)战略性贸易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1.关税的基本概念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3.大国小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4.关税谈判中的博弈第二节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第三节幼稚产业的保护1.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2.幼稚产业的保护3.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1.倾销的界定2.倾销的危害性3.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实验内容:就某些商品的关税政策效应分析说明关税与补贴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2.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1.国际收支的失衡2.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若干理论3.现实中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调节措施讨论:就某连续3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说明国内经济状况※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2.汇率定义与汇率的标价法第二节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1.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2.战后汇率决定的理论※第三节汇率的决定1.一价定律与远期汇率的决定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大3.购买力平价法的实际应用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探讨※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4.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1.健全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2.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第三节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2.牙买加协定形成的过程3.东亚金融危机4.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问题实验内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一节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资本国际流动2.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二节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第三节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1.技术的国际移动2.国际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一节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传导3.影响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资金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资本国际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三节国际劳动力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劳动力国际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劳动力国际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四节其他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1.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2.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过程3.影响经济非均衡无形传导的因素讨论:经济非均衡传导的作用机制探讨※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一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二节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2.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第三节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2.三元悖论讨论:不可能三角在现实经济中的理论解释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一节经济一体化分析1.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2.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3.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1.单一货币区理论研究2.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评价3.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4.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作用2.世界银行及其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4.地区经济组织及其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1.国际经济秩序2.国际经济新秩序讨论:就某一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运行,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全球经济及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

peng4

peng4

E.Hecksher
B.Ohlin
• 伊·菲·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9),瑞典人,生 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著名
的经济学家,新古典贸易理论最重要部
分-要素禀赋论就是他和他的学生贝蒂• 俄林(Bertil Ohlin)最早提出来的,并 命名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 定理)。
5.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定其为三要素 学说,未考虑生产关系。
对H-O理论的检验
• 里昂惕夫之谜及H-O理论的扩展。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
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些经济学家 试图用新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问题, 这个转折点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深信H-O理论,按照这个理论, 美国应该是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 哈佛大学时期
• 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 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 1948年主持「哈佛经济研究计划」 (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 并出任主持人至1973年
• 列昂惕夫在哈佛大学经济系的这段时期 也是该系的黄金时期:熊彼得是他的同 事并且对他的研究成果备为推崇,有两 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安·萨缪尔 森跟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一) H-O模型的基本命题
H-O试图从要素禀赋上来解释成本差异,其理论假
设如下:
• 俄林—赫克歇尔模型的理论假设(三组)
– 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 • 生产函数一次齐次(即线性齐次)的;(即不考虑规模 经济) • 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在生产中可互相替代; • 没有要素密集型转变的情况;一个是资本密集、另一个 是劳动密集
• 在经济史方面,赫克歇尔更享有盛名。主要著作有: 《大陆系统:一个经济学的解释》、《重商主义》、 《古斯塔夫王朝以来的瑞典经济史》、《历史的唯物 主义解释及其它解释》、《经济史研究》等。赫克歇 尔通过对史料提出更广泛的问题或假定,进行深入的 批判性研究,从而在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两个方面架起 了桥梁,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是瑞典学派的 主要人物之一。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课件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课件

03
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和
区域经济一体化来促进经济发展。
06
CATALOGUE
国际贸易理论的未来展望
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01
理论模型与现实情况的脱节
当前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贸易现象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和不足之处,如忽略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02 03
之间的贸易现象,并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贸易策略提供指导。
03
CATALOGUE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总结词
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规模经 济和产品差异化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贸易模 式和福利效应。
详细描述
新贸易理论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引入了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的概念。在规模经济下, 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从而在市场上获 得竞争优势。产品差异化则是指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在 品质、款式、品牌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得企业 可以针对不同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分割,进一步推动国 际贸易的发展。新贸易理论还探讨了政府政策对国际贸 易的影响,如关税、配额等措施对贸易格局和福利效应 的影响。
贸易政策与国内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表明,贸易政策应该与国内政策相协调,以实现更好 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导意义
利用比较优势
01
发展中国家应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和出口产品。
促进技术进步
02
国际贸易理论鼓励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来提高
自身竞争力。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动态发展
适应 全球经济的变化和挑战。
现代与当代理论从多元化视角分析国际贸 易问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 方面。

第四章 国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四章 国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要素禀赋❖赫克谢尔—俄林模型❖雷布斯津基定理❖列昂惕夫反论❖技术差距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1一、 H-O模型的基本命题1、H-O模型的提出(1)李嘉图认为比较利益源自劳动成本相对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国际贸易(2)赫克谢尔——比较利益存在的两个前提:一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应该有差异;二是不同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投入的要素比例应该不同。

(3)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区际的划分在于不同地域之间要素存量相对丰富的差异,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应该具有相同的起因和特点,彼此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4)H-O模型以生产率一致为出发点,从要素禀赋方面说明生产成本的差异。

2、H-O模型的假设前提❖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

❖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相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充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两个国家最大的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劳动与资本。

❖在两种产品中,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一种是资本密集型。

❖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1H:赫克谢尔(Hechsher),O:俄林(Ohlin)。

3、H-O 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1)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资源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国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即使要素的生产率相同,会产生生产成本差异,两国会发生贸易。

(3)交换的结果,是使各国间要素的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4)在这个理论中,还存在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二、 H-O 模型的基本内容1、H-O 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的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的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产生2、H-O 模型的数学推导X :劳动密集型产品;Y :资本密集型产品L :劳动投入系数; C :资本投入系数W :工资率; R :利息率两个国家:A 国资本相对丰富;B 国劳动相对丰富。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另外,“很多时候,中国人的吃是被挤掉
的。”袁钢明指出,一个承担着教育和医疗 重担的家庭,节省吃的开销根本不能算作富 裕。
国家统计局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居民医疗保 健消费支出比重偏高,2005年为7%左右, 相比日本的3.97%,韩国的4.73%而言,基 本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
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吃的比重已经难以
1987
61.0 28.0 66.4 83.8 80.0 63.9 71.6 67.4 65.3
1999
81.1 62.3 85.4 97.7 91.9 86.0 92.8 86.7 85.5
发展中 1970 国家 印度 22.3 巴西 19.1 黑西哥 29.7 土耳其 16.5 泰国 5.2 韩国 19.4 阿根廷 22.1 新加坡 44.2 平均 22.3
产品已定型
②产品成熟阶段 资本密集度高
只需投入资本购买机器设备
在成熟产品阶段,由于创新国技术垄 断和市场寡占地位的打破,竞争者增加, 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品增多,产品的 附加值不断走低,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 成本的下降,较低的成本开始处于越来 越有利的地位,且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 家市场开始出现饱和,为降低成本,提 高经济效益,抑制国内外竞争者,企业 纷纷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逐步放弃 国内生产。
③标准化阶段
劳动密集度高
产品和工艺流程标准化 劳动熟练程度不再重要 价格竞争成为关键
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 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这 时对生产者技能的要求不高,原来新产 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失,成本、 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 发展中国家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因素优 势,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为进一步降 低生产成本,开始大量地在发展中国家 投资建厂,再将产品远销至别国和第三 国市场。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因此两个国度技术水平的差异越大,其相对价 钱就越大,两国之间发作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应为产业间贸易。
但,二战后国际贸易开展迅猛,国际贸易的商 品结构和地域散布变化庞大,对传统贸易实际 提出了应战。
国际贸易的特点
要素禀赋相似的兴旺国度之间的贸易越来越多, 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构成局部,而兴旺国度与 开展中国度间的贸易比重却在下降;
该实际经过引入模拟时滞的概念来解释国度之 间发作贸易的能够性。
在创新国与模拟国的两国模型中,
创新国对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在模拟国掌握 这种技术之前,创新国具有技术抢先优势,可 以向模拟国出口这种技术抢先的产品。
随着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协作、对外投资或国际 贸易的开展,创新国的抢先技术传达到国外, 模拟国末尾应用自己的低休息本钱优势,自行 消费这种商品并增加出口。
假定一个2×2×2模型,区分为汽车和小麦,中 国和美国,休息和资本,汽车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小麦为休息密集型产品,假定汽车不是具有差异 性的产品,那么两国区分出口汽车和小麦。国际 贸易平衡。
A国 资本丰裕
B国 休息丰裕
汽车
小麦
产业间贸易
赫克歇尔—俄林实际的贸易形式
A国 资本丰裕
B国 休息丰裕
汽车 净出口
求,从而构成异质产品的需求市场。
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者 所决议的贸易形式不同,前者是一个由众多消 费差异产品的企业组成的垄断竞争行业,这为 产业内贸易的展开提供了基础,然后者是以各 国要素禀赋差异所构成的比拟优势为基础的, 因此两国的专业化分工肯定招致产业间贸易。
4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

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消费规

4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4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动态周期说 第二节 偏好相似说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四节 新要素理论 第五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一节 动态周期学说
在动态周期理论出现以前,国际贸易 理论模型比较注重于静态分析,总是假设 生产技术条件不变,而在现实中,这些国 际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总是随着时间的发 展而发展。
宏观竞争机制
2、是否超前
相关产业与支3持、产是业否最挑剔
生产要素
机遇和政府
需求状况
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
国家竞争优势的四个发展阶段
要素驱动阶段 发展中国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 国家
投资驱动阶段 日本、韩国
创新驱动阶段 英国最早,美德瑞典次之,日意跟随
财富驱动阶段 英国、美国、德国等
简评
新产品 技术密集 技术 创新国→发达国
成熟
资本密集 资本 发达国→发展国
标准化
劳动密集劳动ຫໍສະໝຸດ 创新国 发展国发达国
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第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 益、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从静态发展为动态, 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了贸 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
第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考察了当周期 发生变化时,比较利益是怎样从一个国家 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样使得比较成本理 论、要素禀赋理论模型动态化,对于相对 落后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和 参与格局,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进 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具有指导性的意 义。
-

q
4
H
3
重 叠
重叠需求
G F

E
求 与
D

际 贸
C

O
P B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一、 H-O模型的基本命题
(一)H-O模型的提出 李嘉图认为比较利益源自劳动成本相对差异
国际贸易
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
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相同点: 从基本层面看,H-O模型是建立在相对优势基础之 上的,要素流动假设也基本一致。 不同点: 李嘉图认为商品是由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的 H - O模型认为一种要素无法进行生产,至少应为 两种。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该学说认为,人力资本结构与物质资本结构同样 重要,一个国家应重视人力投资,取得好的投资 效益,才能产生新的比较优势。 评价:引入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即人的投资,否 定了H-O模型的劳动同质性假说。并告诉我们要重 视教育、培训、卫生、保健、提高人的总体素质、 通过长期积累形成新的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0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三、雷布津斯基定理
分析在商品价格不变时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 对该国产出及国际贸易的影响。 定理内容:如果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 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 产量增加,使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的商品产量减少。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雷布津斯基定理图解
Y
Y1
A
Y2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1
X2
X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假设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图中显示劳动要素增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生产能力提高, X生产的扩张速度>Y生产的扩张速度→生产可能性 曲线外移。 在生产的K/L不变的情况下,增长的劳动要素可以 充分就业的条件: 减少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以便有更多的资本与 增长的劳动力结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随 着劳动要素的增长,得到绝对的增长,资本密集 型产品的产量则出现绝对减少。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二、 H-O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H-O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
要素的自然禀赋
要素的供给
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
要素相对价格差
生产成本差异
商品价格差异
贸易产生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二)R&D学说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生产要 素。研究是指与新产品紧密相关联的思路、技术、 工艺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是指新产 品的设计与试制,即新产品的开发与创造。 代表人物:格鲁伯、麦赫塔、弗农。 在实际中,人们主要是通过考察衡量一个国家开 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重,来间接考察一个 国家的研究与开发水平。 评价:强调了科技发展在国际贸易优势形成中的 作用,符合目前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
李嘉图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 于国际贸易,H - O模型则认为,国内、国际贸易 均为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相同,交换原 则亦相同。 李嘉图认为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 因,而H - O模型则将劳动生产率一致作为自己分 析的出发点。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一)国际贸易技术差距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认为不同国家因技术 创新、技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 上的差异世界是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 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的产生。 该理论认为,由于科技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差 距,新产品一般现在发达国家产生,其他国家由 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进行模仿生产, 这段时间便是贸易机会与可能性。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三、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侧重从技术 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 易产生的基础,将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动态化, 研究产品出口优势在不同国家间的传导。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经历了技术差距论、生命 周期的发展阶段论。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重点问题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要素禀赋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雷布斯津基定理 列昂惕夫反论 技术差距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主要内容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第一节 第二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偏好论
Y A
A
进口(Y)
C
出口(Y)
B
B
X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一)人力资本说的基本内容和评价
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 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 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 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 与影响。 代表人物:舒尔茨、基兴、鲍德温、坎农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三)列昂惕夫反论 列昂惕夫对反论的解释。 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更高,指出了H-O模型前提 中关于劳动、资本同质性的缺陷。劳动非同质, 回到了古典经济学观点。 要素密集度逆转 同一种商品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 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 密集型产品。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二)H-O模型的假设前提 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 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 平相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 入量的因变量。 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 可以充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两个国家最大的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劳动 与资本。 在两种产品中,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一种是资本 密集型。 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A国
要素均等化定理正规证明
Oy
O y
Ka
E
D C E
B国
Kb Ox
Lb
La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用数学方法表示:
P ax / P ay P bx / P by 0
即:
Lx (Qa Qb )(S y S x ) Ly (Qa Qy )(Qb Qy )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二)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和威尔士提出的国际贸易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将周期理论和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 术方面存在差距,技术差距的产生与缩小会改变 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使其从静态发展为动态, 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转移到另一个或另 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优势从一国转移到另 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格局随之改变。
第二节 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一、列昂惕夫反论
(一)列昂惕夫反论的提出 列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检验美国的对外贸 易情况,其结果恰好与H-O模型理论给人们的印象 之间存在矛盾德现象。 (二)列昂惕夫反论的基本内容 传统上,人们认为美国属于资本要素存量相对丰 富德国家,因此按照H-O模型原理,它的对外贸易 结构应该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劳动 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根据投入产出法经验检验 结论,与人们这一印象相反。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二)H-O模型的数学推导 (三)要素价格均等趋势分析
要素均等化定理(赫克希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H-O-S定理) : 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间的同质生 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 原因: 差异出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
赫克谢尔——比较利益存在的两个前提 一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应该有差异; 二是不同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投入的要素比例应 该不同。 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区际的划分在于不同地域之间要素存量相对丰富 的差异,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应该具有相同的起 因和特点,彼此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H-O模型以生产率一致为出发点,从要素禀赋方 面说明生产成本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