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课件
应对贸易摩擦
针对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应 加强与各国的沟通和协商,推动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改,维 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中国 还应加强自身的产业竞争力,提 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感谢观看
THANKS
国际贸易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同时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 影响。
04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的兴
起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贸易保 护主义逐渐抬头,各国采取关税 、非关税壁垒等措施保护本国产 业。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05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的
影响与启示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01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从以计划经济为主
的封闭式经济逐渐转变为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02
贸易伙伴多元化
中国对外贸易的伙伴已经实现了多元化,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
要素禀赋理论
总结词
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国家间的贸易条 件。
详细描述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如劳动力、资 本、技术等)决定了其生产成本和比较优势。国家应出口密 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商品,并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 生产的商品。
新贸易理论
总结词
新贸易理论关注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新新贸易理论
研究企业异质性、市场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企业决策在 贸易中的作用。
全球价值链贸易理论
关注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跨国公 司的作用。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2.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
三、要素的国际流 动
资本要素是一种极为活跃的生产要素,资本国际流 动对国际经贸的影响在程度和范围上要远超劳动力 国际流动的影响。 分为短期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 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主要基于各国资本要素的禀赋 状况。 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最直接的后果是世界总产值和 各国国民产值的增加。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产品创新阶段及特点 2.产品成熟阶段及特点 3.产品标准化阶段及特点
三、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
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赫希等人进一步分析了制 成品国际贸易流向,认为新产品的创新一般首先发生在美国。 这是因为:美国较高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引起了对复杂技术设备 的需求;美国较高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对新产品的需求强度大 于其他国家;美国高水平的技术、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裕的资 本使其在新产品开发与生产上占据优势地位。如图 4.2 所示, 美国首先推出新产品。这样,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便 开始了。
第一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一、新型生产要素 1.技术要素
2.人力技能要素
3.研究与开发要素 4.信息要素 5.规模经济与管理
二、要素密集性的变换
定义及概念: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要素密集性特征是不同 的。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 技术进步对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1. 劳动力要素的国际流动
三、要素的国际流 动
技术差距理论通过引入模仿滞后(imitation lag) 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可能性。
模仿时滞相关概念:需求时滞、模仿时滞、反应时 滞、掌握时滞
创新国
生产/出口
创新国出口 t0 t1 t2 模仿滞后 模仿国 需求滞后 反应滞后 掌握滞后
创新国生产
t3
第4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第二节
三、国际贸易的 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
• 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侧重从技术创新、技术进 步和技术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将国际 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动态化,研究产品出口优势在不同国家 间的传导。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经历了技术差距论、生命周期的发展阶 段论。
(一)国际贸易技术差距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二、国际贸易 新要素理论
(一)人力资本说的基本内容和评价
• 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 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 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 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 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 代表人物:舒尔茨、基兴、鲍德温、坎农 • 该学说认为,人力资本结构与物质资本结构同样重要,一 个国家应重视人力投资,取得好的投资效益,才能产生新 的比较优势。 • 评价:引入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即人的投资,否定了H-O 模型的劳动同质性假说。并告诉我们要重视教育、培训、 卫生、保健、提高人的总体素质、通过长期积累形成新的 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二)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和威尔士提出的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将周期理论和国际贸易结合起来,认定国际贸易的 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差距,技术差 距的产生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使其从静态 发展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转移到另一个 或另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优势从一国转移到另外的 国家,国际贸易的格局随之改变。
(三)信息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 信息社会的出现,对于人们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有重大影响 • 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一种无形资源,是现 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 • 信息是生产中的软件,是比较优势的软要素,它本身是可 以交换的产品,是一种可以作为交换对象的软件要素,具 有相应价格。不同国家占有信息的多寡,会使得他们在国 家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影响国际贸易的价格。由 于信息不对称,不同的贸易对象具有的相对优势术创新、技 术模仿而存在的技术方面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世界是某 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这种差距同时决定着国际贸易的 某种格局的产生。 • 该理论认为,由于科技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差距,新产 品一般现在发达国家产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 一段时间才能进行模仿生产,这段时间便是贸易机会与可 能性。
国际贸易 第四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各工业国家与其它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口到工业国家的比例 从工业国家进口的比例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日本 0.56 0.81 0.95 0.51 0.51 0.76 0.82 0.39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全部工业国家
0.75
0.73 0.77 0.70
0.72
0.69 0.80 0.70
例子
纺织品是欧美最早向其他国家大宗输出的产品,二十世 纪初,洋布占领中国市场,挤垮了土布。几十年后情况 则相反,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变成了发展中国家, 尤其中国的纺织品,充满欧美市场,而欧美成了纺织品 的净进口国。 家用电器是另一个例子。美国于1923年发明了第一台电 视机,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国内连一台电视机都 不生产了,全部靠进口。日本在六十年代后成为电视机 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九十年代以来,韩国和中国也逐 渐成为电视机的生产和出口国。 再比如汽车行业,美国是最早的汽车生产和出口国,现 在则大量进口日本汽车。最近几年,韩国也成为重要的 汽车出口国了。
INTERNATIONAL TRADE
国 际 贸 易
主讲:陈勇兵
第四讲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一、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 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 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 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 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如 果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小,它们之间的贸易量就会比 较小。也就是说,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 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另外,“很多时候,中国人的吃是被挤掉
的。”袁钢明指出,一个承担着教育和医疗 重担的家庭,节省吃的开销根本不能算作富 裕。
国家统计局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居民医疗保 健消费支出比重偏高,2005年为7%左右, 相比日本的3.97%,韩国的4.73%而言,基 本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
因而,许多学者认为,吃的比重已经难以
1987
61.0 28.0 66.4 83.8 80.0 63.9 71.6 67.4 65.3
1999
81.1 62.3 85.4 97.7 91.9 86.0 92.8 86.7 85.5
发展中 1970 国家 印度 22.3 巴西 19.1 黑西哥 29.7 土耳其 16.5 泰国 5.2 韩国 19.4 阿根廷 22.1 新加坡 44.2 平均 22.3
产品已定型
②产品成熟阶段 资本密集度高
只需投入资本购买机器设备
在成熟产品阶段,由于创新国技术垄 断和市场寡占地位的打破,竞争者增加, 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品增多,产品的 附加值不断走低,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 成本的下降,较低的成本开始处于越来 越有利的地位,且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 家市场开始出现饱和,为降低成本,提 高经济效益,抑制国内外竞争者,企业 纷纷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逐步放弃 国内生产。
③标准化阶段
劳动密集度高
产品和工艺流程标准化 劳动熟练程度不再重要 价格竞争成为关键
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 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这 时对生产者技能的要求不高,原来新产 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失,成本、 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 发展中国家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因素优 势,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为进一步降 低生产成本,开始大量地在发展中国家 投资建厂,再将产品远销至别国和第三 国市场。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20世纪70年末,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传统贸易理论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第一阶段:创新领先国家出口
第二阶段:技术扩散,跟随者出口
第三阶段:技术停滞,发展中国家出口
产品创新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在该阶段上,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发,而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发达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 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成熟阶段 所需的主要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在该阶段上,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拥有生产的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产品从知识密集型产品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①实物形态上,同类产品可以由于款式、规格、商标、牌号、包装等方面的差异而被视为异质产品。②即使实物形态相同,也可能由于付款条件、交货时间、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原因而被视为异质产品。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 由于规模经济,要素禀赋相同或相似的国家之间同样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并产生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会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的表现,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 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产业集聚,即出现扎堆现象,这样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
生产/出口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际贸易理论,这一时期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成立,为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世界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生产、资本日益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商品结构以及地理方向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显得越来越脱离实际,需要有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新问题,其转折点就是里昂惕夫之谜,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里昂惕夫(Wassily Lenonitief,1906—1999)生于俄国彼德堡,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他因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法于1973年荣获第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里昂惕夫之谜全称为“里昂惕夫稀少生产要素论之谜”(The Leontief Scarce Factor Paradox)简称“里昂惕夫反论”(The Leontief Paradox)。
按照赫-俄理论,各个国家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少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国家,理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里昂惕夫同其他经济学家一样,确信其理论的正确性。
他于1953年对美国的进出口部门作了一个经验研究,目的在于对赫-俄理论进行验证。
于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47年美国大约200个行业的出口货物和进口替代品(美国需要进口,同时也在国内生产的产品)生产所需的劳动量和资本量进行了比较。
其研究结果于1953年发表在《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再考察》一文中。
里昂惕夫计算了1947年生产每百万美元美国出口品和每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所需资本(K)和劳动(L)数量,其计算数据见表4-1。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背景
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inter-industry trade theory) 战略性贸易理论( strategic trade theory)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相互倾销理论
刘元春,廖舒萍.新贸易理论_缘起及其发展逻辑。
研究方法
第一,以库恩- 塔克( Kuhn-Tucker) 定理和拓扑 学为基础的角点解(corner solution) 分析方法 的运用和改进,使经济学将“规模收益递增”纳入 理论分析框架成为可能。 第二,博弈论分析方法的创新,使经济学家可以从最 一般的角度来处理各式各样的策略性行为,从而推 动了新产业组织理论在20 世纪70 年代得到迅猛 发展。这些发展为经济学家处理“不完全竞争”提 供最为一般的分析框架 第三,微观经济学各种封闭模型的发展,直接为新贸 易理论提供了整合新贸易思想和分析技术 新贸易理论 新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 克鲁格曼 ( Krugman) 、布兰德(Brander) 、斯宾 塞( Spencer)以及迪克西特(Dixit ) 等 人通过引入新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将规 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多样化偏好以及产品 的异质性等理论范畴纳入了规范的贸易理论 分析之中,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模型, 解释了资源禀赋和技术相似国家间贸易以及 行业内贸易急剧上升等新国际贸易现象,从 而宣告了新贸易理论的诞生。
新新贸易理论 New- NewTrade Theory
Baldwin( 2005) 、Larry Qiu( 2006) 等学者将关于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和企业内生 边界模型的理论称为“新新贸易理 论”( New- NewTrade Theory) 。
内容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 新新贸易理论通过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建立, 阐明了现实中只有部分企业选择出口和对外 直接投资的原因;通过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 建立和拓展,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的 概念融入贸易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内贸 易模式,并在企业全球化生产研究领域进行 了理论创新。 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 樊瑛.新新贸易理论及其进展. 易、市场交易还是外包形式进行资源配置。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和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这些新的贸易理论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结构性差别对贸易模式的影响问题以及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和生产区位问题。
这些假定前提的变形和扩展使得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更加完整、丰富。
第一节贸易理论的动态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原料生命周期理论一、动态化贸易理论对早期贸易理论的扩展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的特点:(TTM: Time, Technology,Many Countries)1、引入时间因素:Time 传统贸易理论——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是典型的动态化的贸易理论,他们把时间因素纳入了贸易模式的分析,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动态化扩展。
2、技术作为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Technology 传统贸易理论把技术差异看成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比较成本差异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
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在承认这种观点的同时,还把技术差异作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之一,提出了比较技术优势的问题。
尤其是根据技术变革的时间差异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变革和国际贸易区位的变化,这就增强了贸易理论对未来贸易格局的预测能力。
3、贸易在多国之间发生:Many Countries 传统2×2×2模型,而这两个生命周期理论放松了这个假定,使贸易在多国间发生。
二、新技术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A 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
技术差距论把国家间的贸易和技术差距的存在联系起来,认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能够模仿生产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渐消失。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教材教学课件
新要素贸易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将技术、人力资本、信息、管理等新 生产要素引入国际贸易理论。
以波特为代表,强调国家竞争优势对 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而扶持本国战 略性产业的成长。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 利益的分配、贸易格局的演变以及贸 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 证工作,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
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
政府应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组织和贸易伙伴的合作 与交流,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05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挑战与 机遇
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各国为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利益,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措施,如提高关税、设置非关税壁垒等,对农产品国际贸 易造成阻碍。
农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
各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 面临质量认证和监管难题,影响贸易的顺利进行。
运输和物流成本上升
农产品易腐、易损,对运输和储存条件要求较高,国际贸 易中运输和物流成本的上升增加了农产品贸易的难度。
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的实施效果
促进农产品出口
保障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
通过出口补贴等措施,降低出口成本,提 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外国 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保护国内农业生产 ,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通过国内支持等措施,保障农民收入,提 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4章 当代新国际贸易理论
15 © Copyrights By Qiuhong Wang, Jianping Han, Xiaojuan Geng & Kaijun Chen
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素密集型的特点,比较 优势将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转移。就不同类型的国家而言,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是不同的。美国工业 先进,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在开发新产品方面 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发达国家拥有较为丰富的科研力量和 较强的科技实力,生产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这些国家 一方面可以把处于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欠发达 国家,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处于后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比它 们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半熟练劳动资源丰富,在生产 标准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一种产品在它的生命 周期的运动过程中,比较优势是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 一种类型的国家。
随堂练习: 分析下列情况中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 部规模经济。
7 © Copyrights By Qiuhong Wang, Jianping Han, Xiaojuan Geng & Kaijun Chen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又称技术
间隔理论或创新与模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Posner )于1961年在《牛津经济论丛》上发表的《国际贸易和技术变 化》一文中提出的。
11 © Copyrights By Qiuhong Wang, Jianping Han, Xiaojuan Geng & Kaijun Chen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假设 1.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递受到限制 2.生产函数是可变的,而且当生产达到一定水平后会产 生规模经济 3.产品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所表现的要素密集特点是各 不相同的 4.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需求和消费结构是有差异的
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_OK
2021/8/1
11
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021/8/1
12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用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业
内贸易: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
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
2021/8/1
14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SITC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
描述商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
三位数表示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
示项目。
如:低脂牛奶的SITC编码是02212。以下是SITC从最
大范围到最详细描述的一列:
SITC编码 描述
0
食品和活动物
02
乳品和禽蛋
答:(1)产业内贸易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
象。
(2)特点
1)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
2)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3)产品具有多样性。
4)产品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消费上能
够互相替代②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2021/8/1
22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
课前回顾:
一、掌握要素充裕度、要素密集度等主要概念
的界定
(1)要素充裕度(Factor Abundance)
“充裕”是个相对的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
率(人均资本)来衡量。
如果A、B代表两个国家,K表示资本,L表
示劳动,如果KA/LA> KB/LB,
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但,二战后国际贸易开展迅猛,国际贸易的商 品结构和地域散布变化庞大,对传统贸易实际 提出了应战。
国际贸易的特点
要素禀赋相似的兴旺国度之间的贸易越来越多, 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构成局部,而兴旺国度与 开展中国度间的贸易比重却在下降;
该实际经过引入模拟时滞的概念来解释国度之 间发作贸易的能够性。
在创新国与模拟国的两国模型中,
创新国对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在模拟国掌握 这种技术之前,创新国具有技术抢先优势,可 以向模拟国出口这种技术抢先的产品。
随着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协作、对外投资或国际 贸易的开展,创新国的抢先技术传达到国外, 模拟国末尾应用自己的低休息本钱优势,自行 消费这种商品并增加出口。
假定一个2×2×2模型,区分为汽车和小麦,中 国和美国,休息和资本,汽车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小麦为休息密集型产品,假定汽车不是具有差异 性的产品,那么两国区分出口汽车和小麦。国际 贸易平衡。
A国 资本丰裕
B国 休息丰裕
汽车
小麦
产业间贸易
赫克歇尔—俄林实际的贸易形式
A国 资本丰裕
B国 休息丰裕
汽车 净出口
求,从而构成异质产品的需求市场。
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最大区别在于两者 所决议的贸易形式不同,前者是一个由众多消 费差异产品的企业组成的垄断竞争行业,这为 产业内贸易的展开提供了基础,然后者是以各 国要素禀赋差异所构成的比拟优势为基础的, 因此两国的专业化分工肯定招致产业间贸易。
4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
易
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消费规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贸易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较为频繁,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向。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于有效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19世纪戴维・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成本比对方国家低,那么就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将生产的剩余商品出口到对方国家。
比较优势理论则进一步指出,虽然一方可能在多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存在绝对优势,但是另一方在某商品生产上的成本较低,因此两国都可通过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来实现互惠互利的贸易。
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经典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但是在20世纪逐渐被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所代替。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竞争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条件下,通过自由贸易可实现所有国家的福利最大化。
新古典理论认为,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商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会趋于全球一致,生产和流通效率将得到改善,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等问题,自由贸易并不能完全达到福利最优状态。
三、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国际贸易涉及到同时跨越多个国家的生产、流通和资源配置,因此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理论成为理解当代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
国际投资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实现跨国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在两国之间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从而获得更高收益,但是跨国投资也存在管理和监管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跨国公司理论则强调了跨国公司作为多国经济实体,其战略决策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需要兼顾不同国家的利益和政策环境,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四、现代货币体系和贸易政策理论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为支撑,因此现代货币体系和贸易政策理论的分析成为理解当代国际贸易的重要依据。
现代货币理论主要强调了国际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影响,币值方面的调控、利率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都将对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M
X:某行业或产品出口值 M:某行业或产品进口值 当T=0时,没有产业内贸易; 当T=1时,进出口相等,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 当0<T<1时,有不同程度的产业内贸易。 X-M
3.2.2 生产差异产品与追求规模经济对生产 者是一对利益矛盾
差异产品——多品种小批量——成本上升 规模经济——少品种大批量——成本降低
思考
实现这种动态演变的条件是什么?
客观条件
技术在商品的贸易过程不断向外传 播,产品的技术密集度不断降低。即技术
外溢带来的好处。
主观条件
* 承接国在商品进口消费过程中能够吸收、 消化产品的生产技术; * 具有与产品要素密集度相适应的要素禀 赋优势。
5.4.5 理论价值
第一,实现了比较优势观念由静态到动态演 变的飞跃 。
贸易与一国经济结构的关系;
要素流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贸易条件与所得分配的变动; 水平贸易流向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3
2、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历史背景
1)二战后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2)规模经济和垄断公司的出现,传统的比 较优势确定贸易格局被打破; 3)全球政治经济的发展促成新理论的产生;
4)新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成熟期:产品标准化,完全定型,属资本及劳动密 集型,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产品返销发明国。
21
5.4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模式
5.4.1 贸易国分类:
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
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大多数欧洲国家; 某些发展中国家。
22
5.4.2 以美国为新产品发明国为例
净出口X>M 发展中国家 t0 t1 t2 t3 t4 t5 T 工业国
5.4.6 实践价值—政策指导意义
一要开放市场——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 (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要强调引进中的吸收与创新——为迎接 机遇的到来准备条件。 三要抓住机遇,实现超常规发展。
5.4.7 局限性
对优势的理解还有一点既已生成的思想 痕迹——既定存在的差异。 难以说明当贸易双方各种要素禀赋(包 括技术) 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贸 易的问题。
P P0 P1
E
AC中国平均成本曲线 AC瑞士平均成本曲线 WD世界需求曲线
p2
I
O Q1
II
AC瑞士
AC中国 WD世界 Q
外部规模经济追求较低的行业平均成本,有利 于劳动力、技术、管理等技能共享,实现产业 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 12
3.4 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
平均成本C C0 C1 C2 A国L1 B国L2 累计产出 Q
第四章 国际贸易现代理论
Morde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
本章主题
国际贸易现代理论的进展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历史背景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技术差距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
1. 国际贸易现代理论的进展:
在对原有古典理论三大问题(贸易类型、 国际交换比价、贸易利益分配)探讨的基础 上,进而探讨:
讨论题
面对“世界工厂”的喜与忧 近年来关于“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的 舆论常见报端,肯定的有之,怀疑的有之。 有人喜,有人忧。请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 论”结合有关国际经济贸易的现实作出自己 的分析和判断。
6
3.1 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B国 Y B’ I E* 两国国内均衡价格线: Pa=Px=Py
Y2
Y0 Y1 O A Pa X2 II
生产可能性边界
A’
X1 X0
X
A国
内部规模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差异产品的 生产,消费者追求价格低的差异产品,实现 产业内国际贸易。 7
3.2 规模经济产业内贸易理论
导入期:新产品草创阶段,发明国个别厂家垄断专 利生产;在生产要素比例、工艺过程、规格划定、 市场需求、运输成本等方面均不定型;生产者专门 推销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高的新产品。
成长期:新产品的仿制阶段,产品需求量加大,出 现仿制品和竞争;技术尚未稳定,属资本密集度高 的生产,随专利权转让和跨国公司向海外子公司转 移生产,产品扩大至其他发达国家生产。
为什么曾经在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 过重要贡献的一种产业或产品,相当长时间 后会在另外的国家或地区再一次显现辉煌?
5.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 Vernon在《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 的国际贸易》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说,以 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流向。
20
5.3
制成品生命周期
克鲁格曼:
《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克鲁格曼:
《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Paul R. Krugman,1953年2月28日)美国经济学家, 保罗· 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理论研究 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1991年获克拉克 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为麻省理 工学院经济系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 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 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小桥流水终有流到小户人家门 前的那一刻”
第二,对解释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跨 国经营现象都有一定的价值。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 (静态) H—O理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静态) 揭示 如何寻找比较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动态) 揭示比较Scale Economy与国际贸易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递减,或 报酬递增。(即机会成本递减)——外部规模经 济内部规模经济
企业的内外部规模经济,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
从而影响产品的比较优势。
企业的范围经济,可以使企业取得战略业务单位
间的关联(有形关联、无形关联、竞争者关联 等),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3.2.3 差异产品的消费与福利水平的提高对 消费者也是一对矛盾 个性化消费 ——福利
消费差异产品
消费量减少——福利
3.2.4 国际贸易—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
国际贸易导致市场扩大 生产者可以大批量生产 ——成本 每个市场销售有限——差异产品 消费者以低的支出消费差异产品,福利
3.3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4
4.1 技术差距论的几个概念
需求时滞:指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到 进口国开始需求该产品的时间差距。 模仿时滞:指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到 进口国仿制生产、直至进口变为零的时间 差距。可分为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
15
反应时滞:从新产品问世到进口国开始仿制; 取决于规模经济、关税、运输成本、市场大 小和收入水平等要素。
O Q'
Q1
描述成本减少与特定行业产出规模不断 扩大之间关系的曲线。(经验曲线)
13
4. 技术差距论
波斯纳Posner:美国学者,1959年提出技术 差距论,技术领先的国家可以享有出口技术 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该理论在新要素贸易学说的基础上,将科学 技术看成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强调科学 技术生产要素在形成国际贸易商品比较优势 中的决定作用。
发明国
净进口M>X
t0-t1:产品导入期;t1-t2:产品成长期; t2-t3:成长替代期,美国出口逐渐被欧洲替代; t3-t4:产品成熟期,美国进口,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产 品标准化; 23 t4-t5:成熟期的饱和期,发展中国家出口为主。
5.4.3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基本观点
创新阶段 (t0~t1)
技术特性
创新国企业垄断 新产品技术,但 技术尚需改进
成长和成熟 标准化阶段 阶段(t1~t3) (t3~t4)
技术已定型并达 产品完全标准 优势极限。技术 化,一些发展 诀窍扩散到国外, 中国家开始掌 仿制开始
衰退阶段 (t4以后)
生产地特 征
产 品 要素特 征
创新国
技术密集型 成本不是企业 最重要的问题 价格较高 创新产品企业 垄断世界市场
模仿国(创新 国子公司或模 仿国公司)
握此技术 一般发达国甚 至发展中国家
资本密集型
成本比创新国 的进口产品低 降低扩大销路 创新国向模仿 国出口下降, 总出口增长率 减慢
劳动密集型
模仿国厂商产 品成本开始下 降 规模效益使成 本进一步降低
产品成本 特征 价格特征 进出口特 征
进一步下降
模仿国在第三国 市场上与创新国 竞争,并逐渐替 代其市场地位
5.1.第一次国际产业大转移对比较优势理论、 要素禀赋学说提出了挑战
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 集型产业从西方工业化国家向外转移,韩国、新
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不失时机地承接了这
次国际产业大转移,借此实现了工业化过程 。
18
为什么曾经给一个国家带来极大福利的 优势产业在若干年后会向外转移?
掌握时滞:从仿制开始到进口变为零,到仿 制生产充分满足国内的需求并转向出口为止。
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之间的差距导致了国际贸 易的可能性。
16
4.2 技术差距论的图示:
A国出口 B国进口
t0
t1 模仿时滞 反应时滞 需求 时滞
B国进口
t2 t3
A国生产
B国出口 掌握 时滞 B国生产
17
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
进一步下降
模仿国产品进 入创新国或占 24 领国际市场
5.4.4 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将同一产品的贸易过 程中划分为不同阶段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贸易主体、贸易地理 结构(贸易流向)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第三,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对一个国家、特别 是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哪些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