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由于该产品已经陈旧,相对比较便宜,生 产过程也简单化,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的生产和出口 国。
正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比较利益从一国 转向另一国,使要素禀赋理论从静态的理论发展成为 动态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通常把贸易国分为三类: (1)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 如美国 (2)比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西欧国 家 (3)发展中国家
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一国的需求水平决定于人 均收入。人均收入水平高,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水 平也高,反之亦然。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该国生产 者,或厂商总是随着其代表性需求演变而发展。
因为代表性需求代表了该国对各类产品需求中 最大的部分需求量,厂商为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效 果,总是瞄准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档次,增加产 品的产量,或产出规模,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 果。
美国(进口) 日本(进口) 韩国(进口) 中国(进口)
美国(出口)
0
4、5
4、5
0
日本(出口)
3、4
0
3、4
3、4
韩国(出口)
3
2、3
0
2、3
中国(出口)
0
2wk.baidu.com
1、2
0
偏好相似是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消 费者需求产品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林德认为,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接近, 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反之,如果两 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需求结构也 必定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二节 偏好相似说
按照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观点,大量的 国际贸易似乎应该发生在技术先进、资本 丰富的发达国家与劳动力和矿产资源丰富 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超过了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量。
林德用偏好相似的论点解释了上述情 况。
(一)偏好相似理论的提出
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在《论贸易和 转换》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论。
▪ 例如,由于技术进步或创新,国际贸 易中新产品或新品种总是不断地出现,即 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总是在不断更新。
▪ 动态周期说又分为技术周期说、原料 周期说和产品周期说三种理论。
技术周期说
代表人物:波斯纳
于1961年发表了《国际贸易和技术 变化》。
波斯纳放松了H-O模型关于贸易国之 间具有相同技术的假定。该理论认为 科学技术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
▪ 第一是需求滞后,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 和消费到别国开始进口该类商品这段时 间;
▪ 第二为反应滞后,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 到技术模仿国开始生产这段时间;
▪ 第三是掌握滞后,技术模仿国开始生产 到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后大规模生产而不 再进口这段时间。
t1
t2
t3
原料周期说
代表人物:梅吉和罗宾
他们认为原料的生命周期特点与工 业制成品是很不相同的,从而使原料 的国际贸易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
他认为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 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林德认为要素禀 赋论只强调了供给方面的因素,它只适用于以工 业品交换初级产品的贸易,即主要发生在工业发 达国家和土地或劳动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品之间的贸易。而工业 品贸易的起因和格局应从需求方面来解释。
(二)偏好相似论的内容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随着技
术的不断完善和要素密集度的改变,这三 类国家所处的贸易地位是不同的,由此形 成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模型
净出口
创新国
西欧国家 发展中国家
O t0 t1
t2
t3 t4
t5
t
图4-6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基本观点
阶段 产品特征 比较优势 贸易方向
➢需求产生的繁荣阶段 ➢需求和供给来源的替代阶段 ➢合成或研究与发展的介入阶段
产品周期说
代表人物:弗农
于1966年发表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 易和国际投资》的论文。
他认为,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产品 可以分为产品创新、产品成熟、产品标准 化等阶段。之所以产生这种周期,是因为 各国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同。可以说弗农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波斯纳的技术差距 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 由于存在技术差距,创新国在一段 时间内垄断该产品,在国际贸易中 获得比较利益。但新技术总会流传 至国外,被外国模仿生产,外国就 减少进口,创新国慢慢失去该产品 的出口市场。然后新技术最终被技 术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贸 易即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 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
▪ 波斯纳把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称 为模仿滞后。模仿滞后分为三个阶段:
因此,一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受国内需求结构的 影响和制约。
然而厂商为了满足代表性需求来实现规模效果,
就难以顾及不同档次产品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对一 国而言,那些非代表性需求的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 又是由谁来满足的呢?这就是国际贸易。但这种贸 易不是无条件的,它只有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 间才可能存在。
表4-3 四国进出口汽车和重叠需求
在新产品阶段,所需的主要是先进的科学知识和 大量的研究费用,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 品,因此,新产品首先往往出现在少数发达国家;
在成熟阶段,技术已经开始成熟,这是所需的是 大量资本的投入,产品由知识密集型变为资本密集型;
在标准化阶段,技术和资本也渐渐失去了重要性, 劳动力成本则成为决定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主要 因素。
新产品 技术密集 技术 创新国→发达国
成熟
资本密集 资本 发达国→发展国
标准化
劳动密集
劳动
创新国 发展国
发达国
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第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 益、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从静态发展为动态, 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了贸 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
第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考察了当周期 发生变化时,比较利益是怎样从一个国家 转移到另一个国家,这样使得比较成本理 论、要素禀赋理论模型动态化,对于相对 落后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确定自己的地位和 参与格局,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进 行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具有指导性的意 义。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第一节 动态周期说 第二节 偏好相似说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四节 新要素理论 第五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一节 动态周期学说
▪ 在动态周期理论出现以前,国际贸易 理论模型比较注重于静态分析,总是假设 生产技术条件不变,而在现实中,这些国 际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总是随着时间的发 展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