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共53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共53张PPT)

鸣 蝉﹙长吟﹚ ﹙肥胖的 ﹚黄 蜂﹙ 伏 ﹚ ﹙轻捷的 ﹚叫天子﹙ 窜 ﹚
动 态


观察景物:有 序
多角度
借助“准确的形容” 表达喜爱之情
形容词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油蛉
低唱(声音)
蟋蟀 蜈蚣 斑蝥
翻 弹琴(声音) 动 按 啪 ﹙声音﹚ 物
中 间 结 合
单是……
喷 ﹙动作﹚

就有…… 何首乌藤
木莲藤
三味书屋的寿先生:
是“极方正,质朴,博
学”、“渊博”的人,
他教学认真,比较开明,

对学生严而不厉,和蔼可亲。

敬 还这学三
的 包个生味
意 括“都书
思 知老尊屋
。 识”称的
渊不他先
博但为生
、指寿寿
受年老镜

人龄先吾 尊大生,

,。
板书(2)
书屋环境: 清新淡雅,感到新鲜 三
味 书 屋
教书先生:
方正、质朴、博学、 严而可亲可敬 求知中不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不必说”是为了突出“单是” 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 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 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 无穷乐趣。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碧绿的 ﹚菜 畦
Hale Waihona Puke ﹙光滑的 ﹚石井栏 ﹙高大的 ﹚皂荚树
静 态


﹙紫红的 ﹚桑 椹
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18年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家世
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 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率出身翰林,在京 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 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 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描写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检查预习】1.走进作者(填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给加点字注音逃窜.(cuàn)菜畦.(qí)确凿.(záo)轻捷.(jié)啄.食(zhuó)云霄.(xiāo)脑髓.(suǐ)倘.若(tǎng)跪.地(guì)拗.断(ǎo)觅.食(mì)鉴.赏(jiàn)倜.傥(tì)和蔼.(ǎi)恭.敬(gōng)渊.博(yuān)淋漓.(lí)盔.甲(kuī)绅.士(shēn)斑蝥.(máo)蝉蜕.(tuì)博.学(bó)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3.把握词语确凿:确实。

长吟:长声鸣叫。

轻捷:轻快敏捷。

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课堂活动】学习任务:默读感知,读情感之“变”1.静悄悄地阅读: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唇、不出声,在5分钟内内读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地点所属自然段主要内容作者主要情感百草园1-8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看到的景物、听到的美女蛇的传说以及与闰土父亲在冬日捕鸟的经历,交代了百草园后来的归属童年时在百草园感到趣味,对离开百草园和归属感到不舍和遗憾三味书屋10-24描述了三味书屋的环境和礼节;我问三味书屋先生怪哉虫子没对三味书屋枯燥的教学感到不满;对先生的尊敬;与伙伴们嬉有得到回答;在三味闹读书的快乐书屋读书习字对课的日常;和伙伴们去后院,在课堂上读书画画的经历。

人教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人教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写法思考: ①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 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 下雪带来的乐趣。
②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 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③第9自然段中,三个“也许……”句我们该怎么理解 ?
动 态
听觉


斑蝥 人形的何首乌根
覆盆子 木莲
句式二: 单是...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翻开 按住
低唱 弹琴
拍喷
声音 动 动作 物
就有...
何首乌藤 木莲藤
缠络
木莲果
像莲房
何首乌根 拔 像人形
形状 植 味道 物
覆盆子 摘 像小球 又酸又甜
4.试着分析这一段的写作方法有何妙处?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
轻捷的叫天子
3.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句式连在一起的?分别写了哪些
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
这些景物的?
句式一: (碧绿的)菜畦

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静 态
视觉
低(紫红的)桑椹来自也不必说鸣蝉 长吟 (肥胖的) 黄蜂 伏 (轻捷的) 叫天子 窜
1.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 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是对比关系,把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 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适 合儿童心理和发展的乐园,表现了儿童广泛的生 活乐趣,一个是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生活, 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学会一气呵成读文章。

2.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味书屋名称的由来: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ɡēnɡ);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

”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

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

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

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拗.()盔.甲()秕.谷()锡箔.()攒.在一起()人声鼎.沸()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主学习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自主学习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掌握生字生词。

2、学会从题目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结构的方法。

3、学会结合相关材料和自己的经历、体验,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4、品读景物描写,掌握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多角度、安排恰当的顺序、抒发思想感情的写景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5、品读精彩的动作描写,掌握运用恰当的动词描述事情经过的方法。

6、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揭示对自己成长的启发意义。

【学习重点】目标3、4、5【学习难点】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揭示对自己成长的启发意义。

【学法指导】1、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生词。

2、在通读的基础上,按照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启示的思维顺序,认真思考。

3、阅读作品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对其中的内容等做出适当的评价,感悟作品的内涵。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参考资料◇关于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

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

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

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

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

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老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

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

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

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

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9课追忆童年岁月感悟成长滋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以及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重点难点】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扫清字词常识障碍任务二:默读·感知儿时成长之路任务三:精读·探寻“百草园”之“乐”任务四:研读·辨析“三味书屋”之“严”与“趣”任务五:品读·鉴赏叙事视角之妙【学习过程】童年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

近期学校将举办“致敬童年,感悟成长”名人童年故事摄影集,校园摄影社团选几组名人岁月回眸的镜头,我们班准备分享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积累素材做好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扫清字词常识障碍1.考虑到有些同学对鲁迅和本文的出处《朝花夕拾》还是不甚了解,校园摄影社团准备先制作一个“作者简介”和“背景链接”的展板,请你根据课本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为摄影社团提供素材。

2.自由读一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并把生难字注上拼音。

窜.()觅.()跪.()拗.()攒.()敛.()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菜畦.()皂荚.()桑椹.()油蛉.()斑蝥.()秕.谷()蝉蜕.()[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感知儿时成长之路1.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先关注标题,标题有时会给我们很多阅读提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其童年生活,品味语言,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2、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学习重难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知识链接】1 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qí)桑葚.(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锡箔.(bó)臃.肿(yōng)确凿.(záo)攒.成(cuán)收敛.(liǎn)蝉蜕.(tuì)脑髓.(suǐ)觅.食(mì)罕.至(hǎn )拗.(ǎo )秕.谷( bǐ)2解释词语:①确凿:确实。

②轻捷:轻快。

第 2 页第 3 页3、速读4——6段。

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速读7——8段。

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

划出动词,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自学辅助资料,读通读懂课文。

2.所有学生都要学会本文的知识点,掌握答题规律。

3.同步阅读:《早》自学辅助资料一、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二、写作背景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

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又发现厦门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

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开始在他心中酝酿。

自主探究1.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菜畦桑椹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豁敛脑髓陌生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出处《》。

本文的体裁是。

3.请根据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思路写的?【参考答案】1.záo、qí、shèn、líng、máo、chán cuán、shānhú、huò、liǎn、suǐ、mò2.鲁迅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3.文章标题采用“从……到……”的格式,表明是以地点的变换为顺序来展开记叙的,因而,全文也就划分为两部分。

课堂合作探究一、自读思考题①学习作者具体而有层次地描写事物方法②体会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及表达作者的情感③在描写百草园时,为什么要插入美女蛇的故事?④雪地捕鸟用了哪些连续性的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深度探究题:①找出文中对私塾先生的四处描写,正确理解“我”对先生的态度。

②本文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两个地点,共8个片断。

它们是怎样联缀成篇的呢?全文有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 你从这8个片断描述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体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分析语境中的句子含义及作用
理解文章中具体句子的含义,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的基础。

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比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本的原则。

2.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3.文中的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辨析修
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素材积累:
何为“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著名私塾,其横匾由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

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鲁迅先生少年时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吾先生。

“三味”之名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说取自于“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的古语。

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味如吃米面,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味如醋和肉酱。

还有的说“三味”即“三昧”,原指诵经悟经的三重境界:定、正受、等持。

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恭敬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作品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录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

写这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后结集时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起,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事。

归纳总结结构图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旨点睛 这篇叙事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欢乐的心理特征。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自主学习字音字形确凿.(z áo ) 菜畦.(q í) 皂荚.(ji á) 桑椹.(sh èn ) 油蛉.(l ín ɡ) 斑蝥.(m áo ) 攒成(cu án )脑髓.(su ǐ) 秕.谷(b ǐ) 蝉蜕.(tu ì) 倜傥..(t ì t ǎn ɡ ) 锡箔.(b ó) 书sh ú(塾) 缠.络(ch án ) sh ān (珊)瑚 人迹hǎn(罕)至 盔.甲(ku ī) 云xi āo (霄) 渊b ó(博) 人声鼎.沸(d ǐn ɡ) 拗.过去(ǎo) 绅.士(sh ēn ) 词语释义1.倜傥:洒脱;不拘束。

2.觅食:寻找食物。

觅,寻找。

3.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4.长吟:长声鸣叫。

5.轻捷:轻快敏捷。

6.机关: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百草园三味 书屋 枯燥的内容 单调的形式 压抑的环境 欢乐 有趣 对比 枯燥 无味 天真幼稚 自由快乐 美好的景物 神秘的故事 有趣的捕鸟7.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16

七年级上册语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16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导学目标:1.学习对比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状物、叙事、写人。

3. 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导学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导学难点:体会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导学课时:3课时导学步骤: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导学要点: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2、合作探究,速读课文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1、作家作品填空。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2、给下列加线(点)的字注音。

确凿(záo)菜畦(qí)珊瑚(shān hú)收敛(liǎn)桑椹(shèn)倜傥(tì tǎng)蝉蜕(tuì)宿儒(sù)3、解释下列词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久。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沸,水开。

4、练习一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

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

今天我们学习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资料链接:写作背景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学法指导】一、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着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我知道的鲁迅还有:_《狂人日记》_____________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知识预习⑴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书塾.(shú)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两_个部分内容,先写__百草园__,后写__三味书屋_。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3、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有趣?)的百草园?????(?枯燥?)的三味书屋4、默读百草园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⑴_____百草园中有趣的动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神奇的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冬天在雪地捉鸟的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鲁迅。

2、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学习理解独特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品味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童事;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清文章思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品味文章精炼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三、学法指导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2.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9-1936.10),原名周樟寿,后改名 ,字豫山,后改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 、思想家、 。

作品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选自散文集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作品介绍“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傍晚时把它捡起来。

作者用这个名字说明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 散文,作者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

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

五、学习内容(一)给画线字注音确 凿( ) 竹 筛( ) 菜 畦( ) 渊 博( )鼎 沸( ) 倜 傥( ) 蟋 蟀( ) 宿 儒( )2019——2020上半学年 初一语文学案 第(7)期 班级学号: 姓名: 小组 :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 学生所需时间: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锡箔()觅食()云霄()淋漓()(二)课文探究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1)“”“”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2)“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和顺序来写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016部编版)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文档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016部编版)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文档资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执笔:班级姓名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菜畦(jí)宿儒(rǔ )B. 倜傥(dǎng)脑髓(suí)桑葚(shèn)C.攒成(zǎn)秕谷(bì)盔甲(kuī)D. 锡箔(bó)觅食(mì)蝉蜕(tuì)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整体感知3、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4、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你如何评价童年鲁迅的这段私塾教育?文段精读㈠阅读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5、文章开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中的“似乎”“确凿”含义相反,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写?6、第2段中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一个句子是:7、本段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条概述。

㈡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8.“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

这里有哪些“乐事”?“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同“百草园”相比有何同异之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读书”是贯穿“三味书屋”生活始终的,你如何评价这段描写师生读书生活的文字?10、通读全文,好好体会“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探究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请分条列举。

质疑问难【问题】【试答】探究拓展记鲁迅先生轶事①三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觉得学德语的困难,与留学东京的从弟国亲通信时,谈到这一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有关常识,掌握基本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落实基础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字,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这些作品全收录在《鲁迅全集》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拾起,用以比喻对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往事的回忆,文章写于1926年9月18日。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文教界五十人名单,由于难以同反动当局进行公开的斗争,鲁迅应厦门大学的聘请被迫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假,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3、“三味书屋”名字的意义:“三味书屋”中的“三味”的意思是“读书味如稻粮,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大意是:读四书五经如五谷杂粮,是根本;读史书味如丰盛菜肴;读诸子百家书,则味如鱼酱肉酱,好比烹调中的作料一样。

4、给下列生字注音。

学法指导:结合注释,利用字典完成。

确凿()菜畦()桑椹()油蛉()斑蝥()鉴赏()觅食()倘若()啄食()收敛()竹筛()书塾()秕谷()宿儒()蝉蜕()戒尺()盔甲()淋漓()倜傥()锡箔()和蔼()恭敬()云霄()攒成()跪()拗()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法指导:找出地点变换的词语以及过渡的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学习难点: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学习探究主问题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查找生字、词吗?学法指导:1.自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标注问题1的各项内容。

2.组长主持,有效交流。

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归纳,达成共识。

3.展学分工(可以由1人展示,也可按问题顺序展示,其余认真倾听,相互评价。

)学习支架: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高枕而卧()豁()敛()脑髓()陌生()鉴()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秕谷()系上()传授()书塾()渊博()蝉蜕()拗过去()盔甲()东方朔()倜傥()2、解释下列词语确凿——菜畦——长吟——轻捷——攒—鉴赏——人迹罕至——秕谷——方正——消释—宿儒——同窗——人声鼎沸——拗——敛——主问题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你能完成下列几个问题吗?1、根据文章标题将文章分为两部分并概括这两部分的层意1)第一部分:2)第二部分:2、通读全文,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1.先看标题,通读全文。

2.组长主持,有序交流。

3.展示分工。

4号展示,2号3号补充,1号总结。

主问题3:仔细研读课文,你能完成下列几个问题吗?1、细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1)句式2)写景的角度3)写景顺序4)修辞手法5)用词2、阅读文章3—6段,文中美女蛇的故事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阅读文章第7段,课文连续使用一系列动词,熟读课文,给下列短文填空并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人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菜畦()桑葚()油蛉()蟋蟀()斑蝥()缠络()臃肿()珊瑚()攒成()收敛()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秕谷()渊博()鼎沸()倜傥()书塾()宿儒()蝉蜕()拗()窦()锡箔()和蔼()厥)淋漓()叵()确凿()2、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

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

本文选自(原名《旧事重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3、课文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先写,后写。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2)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3)熟读背诵第二段,感悟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从多个角度品读)(4)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5)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6)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知识;2. 理解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3. 掌握如何正确阅读一篇文章。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题(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课文的标题是什么意思,与上一课《隐形的翅膀》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作者把课文的题目取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了解背景(10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创作动机等。

要求学生认真听、记笔记。

2. 学生就以上背景知识提出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阅读指导(15分钟)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回答以下问题:a. 为什么起草《保胎书》的人被禁书了?b. 高拱为什么被让掉衣牢?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并回答问题:a. 书屋的规模有多大?b. 书屋为什么叫“三味”?c. 书屋的开办意义何在?3.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各段落的主题,并介绍自己的归纳结果。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学生就课文内容和阅读中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解答问题。

2. 学生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转变,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作者通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变化,想表达什么观点?b. 作者从哪些细节和描写中暗示了百草园的兴旺和书屋的衰败?c. 你认为作者这样描绘百草园和书屋的变化有什么深意?五、拓展阅读(5分钟)学生在课外读一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类似主题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简单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六、课后作业1. 负责汇总各组的讨论结果,撰写一篇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变化的小论文。

2. 准备下一节课的知识和素材。

导学案设计依据教学实际,旨在启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希望本次导学案能够辅助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

继续写相关内容:第一步:导入新课题(5分钟)在上一节的《隐形的翅膀》中,我们了解到了沈从文的辛酸经历,以及他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