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燃烧反应计算

第四章 燃烧反应计算

实际燃烧时,由于n 1 ,因此就多了一 部分的空气未参与燃烧反应,这样就在燃烧产 物中增加了氧成分(O2’即VO2),且使得N2’ 含量增加,这时的实际燃烧产物生成量可以写 成:
Vn= Vco2+Vh2o+ VSO2+VN2+VO2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VN2与Vo中的VN2是不相等 的,要多(Ln-Lo)79% !
燃料与燃烧学
燃烧反应计算
概述
燃烧反应的静力学计算,不涉及速度即动 力学 按燃烧反应式进行物质平衡及热平衡计算

目的



合理利用燃料 选择合理的风机 组织合理的燃烧 为炉子设计和管理提供必要的原始数据
假设条件



反应速度无限快,充分混合、接触,氧化剂允许过 剩,燃烧产物包括反应完成后生产物、剩余物 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态下体积(0℃,1kmol: 22.4m3) 空气成分:干成分 O2、N2,其中体积比例为:O2: 21%、N2:79%,重量:O2:23.2%、N2:76.8% 水蒸汽按饱和水蒸气计算 燃烧反应计算知道燃料成分,固、液体燃料为应用 成分,气体燃料为湿成分
79 N 2 LnX 100 + 100
因此
Vn=(CO+H2+ (n
m 1 )CnHm +2H S+CO +N +H O)X 2 2 2 2 2 100
+
+(n -0.21)L0+
当n = 1时
0.00124gLn
Vo=(CO+H2+ (n +0.79L0
m 1 )CnHm +2H S+CO +N +H O)X 2 2 2 2 2 100

鲁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燃料与燃烧》典型例题

鲁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燃料与燃烧》典型例题

鲁教版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鲁教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 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的原理:(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1)消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它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三)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四)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爆炸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就越危险。

2.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典型例题】例1: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 可以降低着火点B. 散热的速率快C. 木柴是可燃物D. 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解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应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发生燃烧。

燃烧的剧烈程度一般受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影响。

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剧烈。

要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可以把可燃物粉碎或使其变为气体,也可以增加氧气的浓度,比如铝块很难燃烧,铝箔或铝粉可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但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特性,一种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散热的速率过快反而容易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燃烧不能继续,如单块的煤炭不易燃烧,而多块煤炭集中在火炉中则可燃烧得很旺,故B错;架空木柴可使空气易于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旺,故D正确。

沪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化学(试用本)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复习课件

沪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化学(试用本)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复习课件
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 分析。 • 【实验现象】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 色。
3、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 【化学方程式】C+2CuO 高温 2Cu+CO2↑ •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
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
A 釜底抽薪 隔离可燃物
(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薪:指木柴)
B 杯水车薪 不能起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你选择的成语是
,其中的
化学原理是

二、碳
1、同素异形体
• “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 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 的物质。
金刚 石
石墨
化学 式
颜色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润滑性 熔点
用途
C
无色透明
正八面 体
最硬


划玻璃、切割金属、

钻探机钻头、制装

饰品等
深灰色、有金属 光泽、不透明
细鳞片 状
最软之 一
优良
良好
良好Βιβλιοθήκη 电极、铅笔芯、润 滑剂等•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 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 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 液变红。
5、二氧化碳-用途
• 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 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一般情 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鲁教版《第四章 燃烧与燃料》复习测试卷及答案

鲁教版《第四章 燃烧与燃料》复习测试卷及答案

2011—2012(第4章,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O-16 K-39 Zn-65 Mg-24 Mn-55 Hg-20lCa-40 Al-27 Fe-56 S-32 Na-23 Ca-40 C-1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分)1今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

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B.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C.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D.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2.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水是生命之源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3.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A.拿驾照“换”自行车骑,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D.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甲醚天然气商用加气站4..2010年5月22日,东营区黄河路一汽车发生自燃(如图)。

当汽车电器、线路、供油系统等发生故障时,不需要外界火源作用,只是本身受空气氧化或夏季炎热的天气,积热不散,达到自燃点就会引起自行燃烧。

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叙述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消防队员用水灭火主要是能迅速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为了给车辆换装高档音响、改进造型等,随意改装线路C.从燃烧的条件看,汽车发生自燃的主要原因是积热不散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保障人身安全,车辆一定要配备灭火器5.木炭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6.2010年5月起,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要统一加贴新标识。

第四章 柴油机的燃料与燃烧过程

第四章  柴油机的燃料与燃烧过程

蒸发性好的组成成分其发火性差。90%和95%馏出温度标志柴油
中所含重质成分的数量。90%和95%馏出温度高,说明柴油中重
质成分较多,其挥发性较差,在气缸内不易蒸发,与空气混合不
均匀,导致排气冒烟和积炭增加;因此,应对90%和95%馏出温
度有所控制,要求其值较低。一般要求柴油的50%馏出温度应适
宜,90%馏出温度和95%馏出温度应比较低。
2)中、小型柴油机:除依靠喷雾条件的改进, 还必须依靠强烈的涡流运动—分隔式燃烧室;
2. 油膜蒸发混合
1)大部分燃油 燃燒室壁
蒸发
汽化 混合
进气涡流
油膜
压缩涡流
混合气
热分层效应 有效利用空气
2)少部分燃油以油雾形式分散在燃烧室空间, 完成着火准备,形成火源,点燃油膜蒸发混 合形成的可燃混合气。
控制燃烧室的壁温和油量,可抑制燃烧 前期的反应,控制燃烧过程的进展。
20℃,适合于冬季或寒冷地区使用。
第二节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化学能 燃烧 热能 膨胀做功 机械能 一、混合气形成的特点
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是柴 油机的混合气形成只能在气缸内部进行;其次是混合气形成所占时 间甚短,一般占15°~35°曲轴转角,在0.0007~0.003秒的时间 内燃油经历破碎雾化、吸热、汽化、扩散与空气混合等过程,因而 混合气成分在燃烧室各处很不均匀,而且随着燃油的不断喷入在不 断改变。这就迫使柴油机的过量空气系数远大于汽油机。柴油机的 过量空气系数一般为1.2~1.5,致使气缸工作容积利用率降低。
3)介质反压力 介质的密度增加,反压力增大,作用在油
束上的空气阻力增加,有利于燃料雾化,喷雾 锥角增加,射程缩短。
4)喷油泵凸轮外形及转速

初中沪教版初中化学目录

初中沪教版初中化学目录

沪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2、化学研究些什么?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性质活泼的氧气3、奇妙的二氧化碳4、自然界中的水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四章燃烧燃料1、燃烧与灭火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3、化石燃料的利用第五章金属与矿物1、金属与金属矿物2、铁的冶炼合金3、金属的防护和回收4、石灰石的利用第六章溶解现象1、物质的溶解2、溶液组成的表示3、物质的溶解性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1、溶液的酸碱性2、常见的酸和碱3、酸和碱的反应4酸、碱、盐的应用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2、淀粉和油脂3、蛋白质和维生素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1、化学与能源2、化学与材料3、化学与环境鲁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二节化学之旅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表示方法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应用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二节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三节海水“制盐”第七单元金属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二节金属的性质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粤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第一节生活与化学第二节物质的变化第三节物质性质的探究第四节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二节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节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第一节认识氧气第二节制取氧气第三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四节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第二节饮用水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第四节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第五节化学方程式第五章燃烧第一节洁净的燃料――氢气第二节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三节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第六章金属第一节奇妙的金属性质第二节金属矿物与冶炼第三节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第七章溶液第一节溶解现象第二节物质溶解的量第三节溶液浓稀的表示第四节晶体的生长第五节乳化作用第八章生活中的酸碱盐第一节重要的酸第二节常见的碱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第四节常用的盐第五节化学肥料第六节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第九章现代化学合成材料第一节有机物的特征第二节我们周围的塑料第三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第四节层出不穷的新物质第十章食品、药品与健康第一节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第二节生物微量元素和健康第三节警惕危害健康的化学品第四节治病用的药品新人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 离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附录Ⅱ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后记元素周期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 (2)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9)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5)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26课题2 溶解度 (33)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41)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45)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48)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5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70)课题2 盐化肥 (77)拓展性课题物质的分类84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88)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94)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99)寄语同学们。

《燃料与燃烧》部分习题答案

《燃料与燃烧》部分习题答案

一《燃料与燃烧》习题解答第一篇 燃料概论1. 某种煤的工业分析为:M ar =3.84, A d =10.35, V daf =41.02, 试计算它的收到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的工业分析组成。

解:干燥无灰基的计算:02.41=daf V98.58100=-=daf daf V Fc ;收到基的计算 ar ar ar ar V M A FC ---=10036.35100100=--⨯=arar daf ar A M V VA ar = 9.95 FC ar = 50.85干燥基的计算: 35.10=d AV d = 36.77;88.52100=--=d d d A V FC2. 某种烟煤成分为:C daf =83.21 H daf =5.87 O daf =5.22 N daf =1.90 A d =8.68 M ar =4.0; 试计算各基准下的化学组成。

解:干燥无灰基:80.3100=----=daf daf daf daf daf N O H C S收到基: 33.8100100=-⨯=ard ar M A A95.72100100=--⨯=arar daf ar M A C C H ar =5.15 O ar =4.58 N ar =1.67 S ar =3.33 M ar =4.0干燥基: 68.8=d A 99.75100100=-⨯=ddaf d A C C 36.5913.0=⨯=daf d H H 77.4913.0=⨯=daf d O ON d = N daf ×0.913 =1.7447.3913.0=⨯=daf d S S干燥无灰基:C daf =83.21 H daf =5.87 O daf =5.22 N daf =1.90 S daf =3.80二3. 人工煤气收到基组成如下:H 2 CO CH 4 O 2 N 2 CO 2 H 2O 48.0 19.3 13.0 0.8 12.0 4.5 2.4计算干煤气的组成、密度、高热值和低热值;解:干煤气中: H 2,d = 48.0×[100/(100-2.4)]=49.18 CO ,d = 19.3×1.025=19.77 CH 4,d = 13.31 O 2,d = 0.82 N 2,d = 12.30 CO 2,d = 4.61ρ=M 干/22.4=(2×49.18%+28×19.77%+16×13.31%+32×0.82%+28×12.30%+44×4.61%)/22.4= 0.643 kg/m 3Q 高 =4.187×(3020×0.1977+3050×0.4918+9500×0.1331)=14.07×103 kJ/m 3= 14.07 MJ/ m 3Q 低 =4.187×(3020×0.1977+2570×0.4918+8530×0.1331)=12.55×103 kJ/m 3= 12.55 MJ/ m 3第二篇 燃烧反应计算第四章 空气需要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5. 已知某烟煤成分为(%):C daf —83.21,H daf —5.87, O daf —5.22, N daf —1.90,S daf —3.8, A d —8.68, W ar —4.0,试求:(1) 理论空气需要量L 0(m 3/kg ); (2) 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V 0(m 3/kg );(3) 如某加热炉用该煤加热,热负荷为17×103kW ,要求空气消耗系数n=1.35,求每小时供风量,烟气生成量及烟气成分。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3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3

燃烧与燃料4.通过学习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二氧化碳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5、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能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能够促进或抑制化学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国情,树立资源观的树立、环保意识的强化、化学科学价值的体现。

对应课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2、认识常见化石燃料。

探究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选择燃料时应考虑的因素,学会统筹安排选择合适的燃料。

知道石油、煤的一些代表性的综合利用措施。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大烧杯罩住,另一支蜡烛放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将蜡烛吹灭。

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木条和一小块煤,同时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酒精为什么会燃烧,而水却没有燃烧?2. 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而没有罩住的蜡烛却能正常燃烧?3.木条要比煤先燃烧?【追问】物质燃烧需要几个条件?这些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还是有一个即可?【板书】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点拨】着火点:是使物质能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一般不会改变。

【教师演示】将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手绢点燃。

【引言】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展示】多媒体展示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你用过哪些灭火方法呢?想想看,在下面的情况下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多媒体出示】寻找灭火的方法:【设疑】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样的关系?对比分析,增强理解与记忆。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课标解读及单元内容分析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课标解读及单元内容分析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课标解读及单元内容分析一、课标解读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大概念来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发挥大概念的统摄作用。

“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

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燃料的开发与利用”等单元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认识发生燃烧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这既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

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2.充分利用“实验活动”;3.多措并举,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二、单元思维导图:三、单元教材内容:燃烧与燃料这一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以控制反应条件改变实验的能力,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素养。

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授课中本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进行实施教学。

因此本章教学要体现出把知识结合于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亲历探索新知的过程,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本单元的内容一共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燃烧与灭火》这一部分以生活中灭火方法举例,从而总结出灭火的三个原理。

以及什么是燃烧,点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总结出灭火的措施都是至少破坏燃烧所需条件之一,从而终止了燃烧反应。

以氧炔焰的形成介绍了促进燃烧的两种方法。

当燃烧在一定空间内发生时有可能发生爆炸现象。

以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为例,介绍了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现象。

这一节与七年级《安全教育》第四课《突遇火灾,冷静思考》相整合。

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冷静对待火灾。

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方法。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求助逃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第二部分:《化石燃料的利用》《化石燃料的利用》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三大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然燃料的应用及危害。

初中化学《燃烧和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燃烧和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 能量的重要性。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 的措施。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
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
燃烧和燃料 适用年
九年级 级 所需时
课内共用 6 课时,每周 4 课时;课外共用 2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五个“一级主 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主要内容之一。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 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 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认 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 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 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鲁教版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课本第六单元。该主 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 专题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 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和化学研究的目的观。 专题二:燃烧与灭火;从燃烧现象和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 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知道化石燃料的用途,认识化石能
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认识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合理利用和开发 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及其重要性;燃烧 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用途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 制作消防专题宣传学习小报、举办预防家庭火灾宣传活动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初中九年级化学 第四章燃烧燃料作业题

初中九年级化学 第四章燃烧燃料作业题

江南学校九年级化学第十三周校本作业一、选择题1.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达不到着火点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B.让车内所有的人集中到车厢后部C.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烟火,疏散乘客3.古语到:“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火要虚”的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大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也空气的接触面积4.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5.点燃的火柴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兵B.火柴梗着火点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6.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物质燃烧时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A.煤 B.石油C.天然气 D.氢气8.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 B.煤气中毒应大量喝牛奶C.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9.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10.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增加了B.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质量C.水的质量和受热变成水蒸汽的质量相等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反应物质量轻11.下列观点你不赞成的是()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B.在与外界隔绝的条件下,物质间不论发生何种反应,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燃料与燃烧化学

第四章燃料与燃烧化学
天然气的储藏量很大,已分别在汽油机和柴油机上开发 了多种利用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 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 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 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 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 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优点
1)天然气的体积低热值和质量低热值略高于汽油,但 理论混合气热值比汽油低,甲烷含量越高,相差越大,纯甲 烷理论混合热值比汽油低10%左右;液化石油气则介于汽油 和天然气之间。
2)抗爆性能高。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研究 法辛烷值为130,具有高抗爆性能。燃用天然气的专用发动 机应采用的合理压缩比为12,允许压缩比可达15,可采用高 压缩比,从而可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
量空气系数表示混合气浓度以外,也可用燃烧时空气流量与燃料
流量的比例,即空燃比,或燃料流量与空气流量的比例,即燃空
比来表示。
空燃比


空气流量 燃料流量
燃空比

燃料流量 大气流量

1

过量空气系数与空燃比的应用
应用空燃比直观方便,其数值即为每千克燃料燃烧时实际 供给空气量的千克数。α <14.9为浓混合气, α >14.9的为稀混 合气。
对于柴油机,当转速一定时,进入缸内的空气量基本保持不 变,空燃比的大小取决于供油量的多少(质调节)。化油器式汽 油机是通过化油器喉口的真空度变化控制供油量,所以节气门 的开度同时决定了供气量和供油量(量调节)。对于汽油喷射发 动机,节气门的开度仅是控制进入气缸的空气量,电控单元根 据进入气缸的空气量来调整喷油量。

初中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一、选择题1.(大庆)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

现取3 .2 g 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了4. 4 g C02和3.6 g H 20,则该有机物中 ( A )A .一定含有C 、H 、O 三种元素B 只含有C 、H 两种元素,不含O 元素C 一定含有C 、H 两种元素,可能含O 元素D 一定含有C 、0两种元素,可能含H 元素(无锡市)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D )2.(嘉兴)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C )3.(无锡)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

”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C )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甲烷4.(苏州)关于一氧化碳燃烧(2CO+O 2 2CO 2)说法正确的是( D )A .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B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lD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为ν (CO):ν (O 2) =2:15.(06四川眉山)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的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2NH 4ClO 4 = N 2↑+ 4H 2O + X + 2O 2↑,则X 的化学式为( C )A 、HClB 、ClO 2C 、Cl 2D 、HclO6.(06南和)区分02、H 2、C02三种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D )A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 .将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C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7.(韶关)右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 化学反应是 ( C )8.(06泰州)人吸入空气,排出CO 2等气体。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 燃烧 燃料)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 燃烧 燃料)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4章燃烧燃料一.基础知识盘点1.燃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的现象与___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可燃物的点燃方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5.当____________时,可燃物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速率______,放出的热量________,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燃烧速率__________,放出热量_________,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O具有可燃性,一般用作于_________,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CO又是一种有毒气体,使人中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放到空气中能够造成空气污染,而空气中的CO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_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培训_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分(M)。
具体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方法见国家标准GB/T 212-2008及GB/T 211-2007
水分M O+N H
C
分A
干燥无灰基(下标daf)
干燥基(下标d) 空气干燥基(下标ad)
收到基(下标ar)
图4-1 煤的组成表示方 法
S灰
例4-1
返回第二节
煤中的氢:
化合氢(与氧结合,不能进行燃烧反应)
CO2 =—————— ×100(%) V0
其他类推。
(2)实际烟气量和烟气组成 ①固体、液体燃料
当α>1时,实际烟气量V(Nm3/kg)为: V=V0+(α-1)V0a
烟气各组成量: VCO2=Car/12×22.4/100 (Nm3/kg)
(NVmH32/O=kg(H) ar/2+Mar/18)×22.4/100 VSO2=Sar/32×22.4/100 (Nm3/kg)
得,如: CO2=V0CO2=V0CO2/V0×100(%)
② 气体燃料 基准:1Nm3气体燃料 理论烟气量为: V0=V0CO2+V0H2O+V0SO2+V0N2
=+[2CHO2S2++CNO2]+/H120+0H+2VO0+O23×C7H94/+2(1m+n/2)CmHn
理论烟气组成: V0CO2
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硅酸盐工业中,能源(热能和电能)费用在成本 中所占比例较大。
第一节 燃料的种类和组成
一、燃料的种类 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 气体燃料
二、燃料的组成及其换算
(一)固体、液体燃料 元素分析法:碳(C)、氢(H)、氧(O)、氮(N)、硫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发动机原理课件-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2.着火性能 指标:十六烷值(CN) 十六烷C16H34—十六烷值定为100,易自燃
-甲基萘—十六烷值定为0,不易自燃
二者混合液与柴油的自燃性比较,混合液中十六 烷的体积百分数为柴油的十六烷值。 车用柴油的CN:40~50 3.馏程—评价柴油蒸发性的指标 50% 馏出温度:低,柴油蒸发性好,轻馏分多,有利于 混合气形成和着火,冷起动性能好。 90% 和 95% 馏出温度:高,柴油中重馏分多,燃烧容易 不完全易形成积炭,排气容易冒烟。
着火方式—进入燃烧有两种方法: 点燃—利用点火系向可燃混合气增加能量 自燃—利用自身积累的热量或活化中心着火 ※ 点燃是在局部混合气内进行的,自燃是在全部混合气
内同时发生的。
发动机内的燃烧过程经历三个基本步骤: 1)燃油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 2)点燃可燃混合气,或可燃混合气发生自燃。 3)火源扩大到整个可燃混合气,形成全面燃烧
增大,这种相互促进,最终导致极快的反应速率而着火。
着火临界温度和着火临界压力:
能保证着火的缸内最 低温度和压力称为着 火临界温度和着火临 界压力。 —着火的必要条件 该曲线称着火临界线 热着火机理着火条件
着火临界线
(二)链式反应着火机理(也称链锁反应或链爆炸 ) 反应自动加速不一定要依靠热量的积累使大量分 子活化,以某种方式(辐射、电离)激发出活化 中 心,通过链锁反应逐渐积累活化中心的方法也能 使 反应自动加速,直至着火。 链锁反应:其中一个活化作用能引起很多基本反 应,即反应链。
Фa =1时为理论混合气; Фa <1时为浓混合气
Фa >1时为稀混合气
空燃比:=空气量/燃料量= ФaL0
**汽油机:Фa=0.8~1.2;柴油机: Фa=1.2~1.6; 增压柴油机: Фa=1.8~2.2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苏教版九年级上第4章 燃烧 燃料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苏教版九年级上第4章 燃烧 燃料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A. 氢气B. 煤炭C. 汽油D. 乙醇【答案】A【解析】 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故 A正确;B、煤炭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

故 B错误;C、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

.故 C错误;D、酒精(乙醇)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D错误;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 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mathrmSO_2+mathrm H_2mathrm O=mathrmH_2mathrmSO_3B. 用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2mathrm H_2mathrm O=2mathrm H_2+mathrm O_2C. 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2mathrmFe+6mathrmHCl=2mathrmFeCl_3+3mathrm H_2D.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mathrmMg(mathrmOH)_2+2mathrmHCl=mathrmMgCl_2+2mathrm H_2mathrm O【答案】D【解析】\mathrm A.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是:\mathrm C\mathrmO_\mathrm2\mathrm+\mathrm H_\mathrm2\mathrm O\mathrm=\mathrmH_\mathrm2\mathrm C\mathrm O_\mathrm3,故\mathrm A错误;\mathrm B.用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化学方程式应该为:\mathrm2\mathrmH_\mathrm2\mathrm O\overset\mathrm 电\mathrm 解\mathrm=\!\mathrm=\!\mathrm=\!\mathrm=\mathrm2\mathrmH_\mathrm2\mathrm\uparrow\mathrm+\mathrm O_\mathrm2\mathrm\uparrow,故\mathrm B错误;\mathrm C.稀盐酸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的化学方程式为:\mathrm F\mathrme\mathrm+\mathrm2\mathrm H\mathrm C\mathrm l\mathrm=\mathrm F\mathrme\mathrm C\mathrm l_\mathrm2\mathrm+\mathrm H_\mathrm2\mathrm\uparrow,故\mathrm C错误;\mathrm D.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化学方程式为:\mathrmM\mathrm g\mathrm(\mathrm O\mathrmH\mathrm)_\mathrm2\mathrm+\mathrm2\mathrm H\mathrm C\mathrml\mathrm=\mathrm M\mathrm g\mathrm C\mathrml_\mathrm2\mathrm+\mathrm2\mathrm H_\mathrm2\mathrm O,故\mathrm D正确;故选\mathrm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设计人:邵康民乐三中【学习目标】1、掌握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2、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燃烧的的条件和灭火方法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生活动一: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灭火?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灭火?学生活动二:把同学们想到的灭火方法按照主要目的进行分类,并填入下表学生活动三:反思:根据灭火的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你认为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活动四:交流共享:回想一下前面学过的物质跟O2反应的现象,结合上面的内容,你认为什么是燃烧呢?学生活动五:尝试练习:1、使物质燃烧应具备的条件()A、只要有充分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质C、只要是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D、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下,且水蒸气还使木材与空气隔绝3、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C 、电器因短路着火时,用水浇灭D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室的火灾 学习任务(二)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学生活动六: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1)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但是在纯氧中加热能剧烈燃烧:(2)一张纸被揉成一团时燃烧不旺,而打开时燃烧很旺;(3)湿稻草不宜燃烧,且冒烟,干稻草却燃烧很旺。

通过对以上现象分析,分别说明影响上述物质燃烧的因素各是什么?乙炔燃烧,当氧气量充足时,发生 燃烧,生成物是 ;当氧气的量不足时,发生 燃烧,生成物是 。

通常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有两种途径 和学生活动七:尝试练习:下列现象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4、家庭用的燃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发生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它就会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 )二、总结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三、学习诊断1、木材燃烧时,常把木材架空一些,目的是( ) A 使热量易散失 B 使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C 使木材变成易燃 D 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2、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途径有 和3、如图,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开水, 并投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 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 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最终能燃烧起来的物质 是 为什么?4、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2000年河南焦作、洛阳发生的特大火灾,更是损失惨重。

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1)沿楼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堵住口鼻(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4)封闭房门(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A(1)(2)(3)(4) B(2)(3)(4)(5) C(3)(4)(5)(6) D(1)(2)(4)(5)四、课后反思白磷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设计人:邵康民乐三中【学习目标】1.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2.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安全知识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的微观解释【学习过程】一、前提测评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有煤气泄漏,小明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方作煤气管道周围试一试哪一个地方漏气,他这种做法对吗?你能说出哪些理由。

二、探究新知学习任务:探究爆炸发生的原因学生活动一1: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氢气的燃烧与爆炸思考:为什么刚开始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出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学生活动2:交流总结:试从微观的角度对以上现象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分析。

学生活动3:在解释,近两年来媒体经常有报道;山西有许多地方的小煤矿经常发生爆炸,造成大量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已知瓦斯起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一种可燃气体,试分析造成爆炸的可能原因。

学生活动4:小结;由上述的事例和分析你能总结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请写出来。

学习任务二: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相关知识学生活动5:自主学习课本P89-90,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知道爆炸极限的含义学生活动6:练习:(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汽油、煤油,不准带上车船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红磷的箱子应贴的是()A B C D三、总结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四、学习诊断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轮胎爆炸B火药爆炸C钢铁生锈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2、可燃性气体或易燃物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导致有限空间里急剧增大,从而引起。

3、在油库、面粉厂和车站等场所张贴了一些安全图标,下列图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①②③④①②③④4、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在无盖小塑料桶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桶中装的是干燥的煤粉(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写出一条即可)5、为什么点燃纯净的氢气会安静的燃烧,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有可能爆炸?五、课后反思无盖小塑料桶(内装干燥面粉)鼓气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设计人:邵康民乐三中【学习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量守恒的原因2、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解释量守恒的原因难点:质量守恒的原因【学习过程】一、问题引入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二、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1:自主学习课本P92-93,你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你推测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验证你的推测?学生活动2: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并完成课本P94的相关内容学生活动3:反思:为什么同学们所获得的实验结论不相同?你认为那种结论正确?导致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你能否对你所做的实验加以改进?学生活动4: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活动5:练习:1、填空:(1)12克碳与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克二氧化碳(2)12克碳与33克氧气反应(其中1克氧气有剩余)则生成克二氧化碳2、判断:(1)10克糖溶解在90克水中,可生成100克糖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因此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任务二:探究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活动6:反思:为什么在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呢?你能否根据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来解释这一事实?学生活动7:小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的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学生活动8:尝试练习:1、在化学反应前后:①物质的化学性质②原子的种类③元素的种类④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其中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某物质在O2中燃烧后只生成H2O和CO2,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可能含有C、H、O三种元素3、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XY2+Y2=2W中“W”的化学式是()A、X2YB、XY2C、XY3D、X3Y三、总结提高四、学习诊断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2)煤燃烧后,生成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能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的种类B、原子的个数C、原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填空(1)电解18克水,可生成2克氢气和克氧气。

(2)32克硫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生成64克的二氧化硫,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克。

4、已知A、B各表示一种元素,X表示一种物质,用下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B2+2AB2=2X,试推断X的化学式五、课后反思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二课时)设计人:邵康 民乐三中[教师寄语]:你的大脑越用越变得聪明! 学习目标:1. 能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含义。

2.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学习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学习过程: 一. 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探究如何表示化学方程式活动1:观察下列表示电解水反应的方法,指出其优缺点。

(1)氧气氢气水通电+−−→− (2)(3)O H OH 222+−−→−通电(4)↑+↑O H O H 22222通电你认为选择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活动2.想一想: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活动3.尝试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水通电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4.讨论小结: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完成教材P97《活动天地》,总结书写原则、步骤: 书写原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活动1.以↑+↑O HO H 22222通电为例正确读出此化学方程式.想一想:你有几种读法?活动2.根据活动1的化学方程式请你说出其表达的意义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活动3.说说看,根据化学方程式:OH CO O CH222224++点燃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三. 总结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四. 诊断评价: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Mg + O 2 = MgO 2 B .Fe + O 2 点燃 Fe 3O 4C .OH O H 22222+通电 D .2NaOH + CuSO 4 = Cu(OH)2 ↓+ Na 2SO 42.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铅丹 + 4HNO 3 = PbO 2 + 2Pb(NO 3)2 + 2H 2O,可以推知铅丹的化学式是( ) A. Pb B. PbO C. Pb 2O 3 D. Pb 3O 43.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 _____CH 4 + ____O 2 点燃 ____CO 2 + ____H 2O (2) _____KClO 3 △ ____KCl + ____O 2(3) _____Fe + ____H 2O 高温 ____Fe 3O 4 + ____H 2 (4) _____FeS 2 + ____O 2 点燃 _____Fe 2O 3 + ____SO 24. 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5. 点燃的镁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镁条燃烧发生火灾,能否用二氧化碳来灭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后反思: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设计人:邵康民乐三中[教师寄语]:在人生崎岖的道路上,请珍惜你的每一步!学习目标:1.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