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燃料》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三化学沪教版燃烧与燃料练习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O-16 K-39 Zn-65 Mg-24 Mn-55 Hg-20lCa-40 Al-27 Fe-56 S-32 Na-23 Ca-40 C-1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2分)1.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A.风能B.太阳能C.氢能源D.煤2.下列在生活中获得的能量来自化石燃料的是( )A.用太阳能热水器洗热水澡B.冬天吃火锅用固体酒精做燃料C.用电饭煲煮米饭D.用无烟煤燃烧产生的热量烘山芋3.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A.氧气不够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达不到着火点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4.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以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植被破坏,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生产中以原煤为原料C.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D.汽车排放的尾气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6.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 )A.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B.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7.在化学反应 3H2+Fe2O3加热 2Fe+3H2O中,反应物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 ) A.1∶1 B.3∶1∶2∶3 C.3∶80∶56∶27 D.1∶80∶28∶98.对于化学方程式2H2+2O2点燃 2H2O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B.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两个水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36份质量的水D.4克氢气和32克氧气点燃生成36克水9.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CuSO4+2NaOH=Cu(OH)2↓+Na2SO4C.Fe+O2点燃2FeO D.A1+2HCl=A1C12+H2↑10.只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的是( )A.反应物、生成物B.化学反应的条件C.各物质间的质量比D.各物质的物理性质11.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 g,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A.60 g B.80 g C.90 gD.120 g12.继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0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4《燃料及其燃烧》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正确的一组()
A化学与能源
B微粒观点解释现象
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发展火力发电以解决电力紧张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热胀冷缩—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化学与应用
多吃水果有利于补充维生素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蔬菜
A甲醇(CH4O)B甲醛(CH2O)C乙醇(C2H6O)D乙醛(C2H4O)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这样做有利于_____.
三、推断题
21.ABCD为四种不同的物质,其中A .B为无色液体,C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条件或其他物质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C.烟雾较浓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选择较安全通道逃离
D.家用电器着火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油着火,用水浇灭B.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浇灭
C.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煤气罐是否漏气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进行通风
10.媒体报道: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B.可能只有甲烷
C.可能是一氧化碳D.可能含有上述三种气体中的任意两种
12.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选择题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B.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将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2.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
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D.乙醇属于氧化物3.据有人估计目前我国每年回餐桌的“地沟油”超过200万吨,消费者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沟油”的主要危害物之一是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对热、酸、碱有一定的耐性.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烹调能使黄曲霉素转化为无毒物质B.黄曲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12克C.黄曲霉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黄曲霉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4.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A.B.C.D.5.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隔离空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温度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6.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A.红磷B.干冰C.乙醇D.铁锈7.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 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D.实验过程中一定没有CO2生成8.已知,甲和乙是家庭常用的两种调料,它们的气味完全不同。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4.1 燃烧与灭火_同步检测题(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4.1燃烧与灭火同步检测题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2.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图书馆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房屋着火–用高压水枪扑灭D.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燃气灶上煮饭时,不一定要有人照看B.夜间察觉有煤气中毒的危险时,要及时开灯查找泄漏源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遇到明火一定会引起爆炸4.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B.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用燃着的蜡烛进行试验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烧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5. “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6.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恰当的是()A.计算机起火时,用水浇灭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D.煤气炉着火时,用扇子扇火7. 下列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氢气燃烧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C.大量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D.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它有放热多、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8.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钢铁的生锈9.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造成的B.只有燃烧才能将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蜡烛火焰一吹就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使蜡烛熄灭的D.将划着的火柴梗向上,则火焰会慢慢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10. 如图所示图标中,表示“禁止放易燃物”的是( )A.B.C.D.11. 年 月 日,江苏省昆山市一金属制品厂的抛光车间发生了粉尘爆炸,导致 人死 人伤的悲剧,粉尘爆炸是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称为爆炸极限)后,遇火发生剧烈燃烧产生的爆炸,以下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产生粉尘的车间必须注意通风排气B.在容易产生粉尘的生产车间周围张贴图标C.粉尘爆炸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D.铁在空气中不能点燃,因此,铁产生的粉尘不会爆炸12. 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不能用明火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13.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睡觉时闻到很重的煤气味,打开电灯检查煤气罐漏气部位C.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14. 年月日下午,台州大东鞋业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造成多人死亡.下列关于火灾及逃生、急救方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C.扑灭大火,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由后住口鼻,低姿势前行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5. 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一氧化碳和甲烷B.液化石油气和空气C.二氧化碳和空气D.天然气和空气16.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7. 关于化学爆炸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爆炸是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天然气和氢气在密闭容器内混合,用电火花点火可能发生化学爆炸C.化学爆炸一定会伴有发光、发热现象D.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严禁穿棉线类衣服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18.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请分别写出图中各标志所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如图是第七单元课题的教学片断:【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如图).【学生讨论】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老师】下面是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原理:.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学生】(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两位同学,对灭火原理描述错误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2)请你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例的灭火原理________.(3)若实验室酒精灯不慎失火,可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反思】(1)当发生火险时,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可取________、如果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当你被困在火灾区时,可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呼救(2)假如某地图书馆发生火灾,你应最先考虑使用________(填“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20. 煤是现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燃料,里面含有少量的硫,它燃烧时常产生一种有害的________气体,一种有毒的气体________.农村常用沼气代替煤和柴禾,沼气的成分是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0分,)21.(10分) 液化石油气和煤气是常用的民用燃料.液化石油气的燃气炉具和煤气炉具的基本结构相似,但进风量设计得不同[已知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且冬季和夏季的比例略有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液化石油气炉和煤气炉哪一种进风量大?为什么?(2)已知丁烷沸点,丙烷,分析液化石油气冬季和夏季比例应有何不同,为什么?(3)气体打火机的物质是丁烷.有的商贩为了降低成本,用液化石油气来代替,结果经常出现打火机爆炸事故,分析原因.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30分,)22.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答出一种即可)(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3.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和;【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中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2)根据装置的作用和的位置,推测的作用是________.(3)观察到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体含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交流讨论】(4)小明认为:从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那么中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5)小张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________(6)若反应前加入的粉末质量为克,反应中氧化铜全部还原成铜(杂质不反应),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克,则实验前粉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燃烧与灭火同步检测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2分)1.【答案】A【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易造成污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燃烧 燃料教案 沪教版 教案
第4章燃烧燃料本章学习要求:1.掌握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程度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使用的利弊以及综合利用。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X爆炸的措施。
3.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4.科学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讨论交流>1.燃烧的定义及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所以只要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2)灭火的方法①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②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阅读理解>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可燃物完全燃烧(氧气充足) C + O2点燃→ CO2↑(2)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 C + O2点燃→CO↑(3)一氧化碳的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有毒(一氧化碳极容易跟人体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功能,引起中毒);一氧化碳可以燃烧( CO+ O2点燃→ CO2)。
4.爆炸:(1)化学上爆炸的实质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若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X围很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引起爆炸。
凡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都有可能爆炸。
(2)烧水的锅炉爆炸、氢气球爆炸等是由于容器内气体压力过大,引起容器炸裂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原子的观点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上海初三化学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节碳第 1课时碳单质第 2 课时 CO2和 CO的性质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第四节化学燃料考点一: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 A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燃烧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以下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爆炸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与空气或氧接触化反应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 ,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 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燃烧燃料全部教案
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目的:1. 了解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2. 知道自燃和爆炸现象3. 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2. 灭火的方法3. 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用具:酒精灯,坩锅,铁支架,酒精,棉花球,石块,纸片,小纸盒,烧杯,热水,白磷,红磷,铜片,简易灭火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录像: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视频,放几幅火灾画面【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89的交流与讨论的3个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问】针对问题3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提问】以上条件是否需同时满足,还是只需部分满足。
【演示实验】红磷和白磷燃烧的比较(可通过具体实验或实验录象来完成观察。
)【学生小结】必需同时具备。
【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布置任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的灭火?【创设情景】播放四个片段,请同学们判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禾U用的是什么原理?【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小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1)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 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4《燃料及其燃烧》测试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燃烧》测试题一、单选题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
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B.将污水排入大明湖C.察觉燃气泄漏后,严禁明火或电火花D.将垃圾分类投放2.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室内起火时,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3.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水的物质是A.氢气B.木炭C.天然气D.一氧化碳4.古人讲“人要实,火要空”,下列对“火要空”的理解正确的是A.隔绝空气B.移除可燃物使火熄灭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利于空气流动,为可燃物提供充足的氧气5.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6.建湖网报道,11月30日,西苑小区发生煤气泄漏爆炸事件,当发现煤气泄漏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立即拨打119报警 B.迅速打开排风扇C.用打火机检查漏气地方 D.立即关闭煤气闸阀,打开门窗通风7.以石墨为主要材料制作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电刷,未用到的石墨性质是()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活性炭吸附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H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产生2C.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又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D.农业上施用化肥、农药不会造成水的污染9.下列鉴别方案错误的是A.燃烧的木条:氮气和二氧化碳B.肥皂水:硬水和软水C.闻气味:白酒和白醋D.观察颜色:高锰酸钾和氯酸钾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 B.氧气用于炼钢C.金刚石作钻探机钻头 D.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1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用燃烧方法除去C.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可通过足量的水除去D.燃烧着的木条可以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氢气1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B.洗洁精用于清洗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C.二氧化碳用于大棚种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氮气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是因为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13.珍爱生命,从注意安全做起。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燃料及其燃烧 单元练习(word版 含解析)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燃料及其燃烧单元练习一、单选题1.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3.“钻木取火”是古人点燃木柴的一种方法,关于这种引火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钻出的木屑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①钻出的木屑比原木材着火点低①钻的目的是升高木柴的着火点①钻的目的是升温达到木柴的着火点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草原着火了,在火的蔓延方向前面再点一条火线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工业用盐可以代替食盐用于烹调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D.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6.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A.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B.用明矾净水C.用活性炭制铅笔芯D.用铜、铝等金属做导线8.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B.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雾霾天气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D.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禁止使用塑料制品9.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釜底抽薪:隔离或清除可燃物使火势减弱或熄灭B.钻木取火:摩擦产生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C.水火不容:水能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而灭火D.火上浇油: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剧烈10.总结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方法之一。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4.4化学燃料同步测试题 答案和解析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4.4化学燃料同步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从燃料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角度来分析,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B.煤气C.天然气D.氢气2.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3.下列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氢气B.酒精C.煤D.乙炔4.近两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与石油相关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价格也随之上涨.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血液”B.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C.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5.下列有关水、氢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煮沸不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点燃纯净的氢气会听到尖锐的爆鸣声D.水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物质6.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共同的目标。
由此可见,最理想的能源是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7.炼制石油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炼制的原理是()A.石油蒸馏时,分解生成了汽油、煤油、柴油等B.组成石油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加热时它们先后蒸馏出来而分离C.石油中含有碳、氢两元素,加热时化合生成了各种成品油D.石油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熔、沸点高的成分先蒸馏出来8.不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是下列中的()A.煤焦油B.汽油C.柴油D.煤油9.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纯净物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用石油可分馏出汽油D.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10.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时的泄漏事故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4章《燃料及其燃烧》检测题(含答案)
《燃料及其燃烧》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C.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D.蜡烛火焰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火焰周围的空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C.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以保护内层的铁不易锈蚀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B.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于火箭发射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用于食品防腐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成各种灯具4.人们在阳光照射的树林里,会感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其原因就是树林里有极少部分的氧气被转化成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臭氧(O3).下列关于臭氧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氧化物 B.它们都是由氧元素组成C.它们同属于一种物质 D.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5.3g木炭和6g氧气放于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产物可能是A.CO B.CO2C.CO和CO2D.无法确定6.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木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B.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材料D.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D.“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再停止加热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属缓慢氧化B.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C.石油中含有多种元素D.氢气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10.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A.镁粉B.面粉C.煤粉D.大理石粉11.下列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石灰石和稀盐酸B.石灰石和浓盐酸C.碳酸钠和稀盐酸D.石灰石和稀硫酸1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的是()A.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乙醇汽油等 B.尽量多开私家车出行C.露天焚烧垃圾 D.大量使用化石能源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B.只有燃烧才会放热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二、实验题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人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1B.2C.3D.4B解析:B①反应Ⅰ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为分解反应,反应Ⅱ是氢气和氧气化合为水,为化合反应,故正确;②反应Ⅰ、反应Ⅱ都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③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故正确;④反应Ⅰ是电解水,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Ⅱ是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错误;故选:B。
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硫在氧气中燃烧C.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相同,两种物质质量相同,故可以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故该实验方案设计正确;B.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应放少量的水,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C. 对比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大小,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D.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内外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故该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
故选:A。
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解析:B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是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碳酸钙中碳元素显+4价,不符合题意;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符合题意;C、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但是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铁原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不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化学初三上沪教版第四章燃料、燃烧(第一课时)练习学案
化学初三上沪教版第四章燃料、焚烧(第一课时)练习教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焚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防火、防爆等安全知识。
2、理解燃料完整焚烧的重要性,认识使用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知道煤和石油是混淆物,认识煤和石油加工的产物,认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回首1、焚烧是一种、的化学反响。
物质焚烧一定同时知足的三个条件是①;②;③。
2 、灭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① 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可燃物焚烧,当氧气充分时,焚烧得_____,放热 _______ ,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转变为 _______和,当氧气不充分时,焚烧得 _______ ,放热 ______,除了转变为 _______和,部分碳、氢元素会由于不完整焚烧转变为_______、和等物质。
木炭在充分的氧气中焚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充足时的化学方程式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燃物假定在内,负气体的体积快速膨胀,会惹起。
4、、、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它们都属于资源。
此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
化石燃料的使用因产生、、和等物质而对大气造成污染,同时也会造成和污染。
综合利用化石燃料能有效提升其利用率,把煤隔断空气增强热,分解成、和,称为煤的或,属于变化;依据各组分的不一样,把石油加工成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称为石油的分馏,属于变化。
【三】经典例题2017 年 5 月 8 日 9 时 17 分,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那一刻举世喝彩。
想知道火炬为何( :白能在低温、缺氧、强风、雨雪等恶劣环境下焚烧吗 ?请参加以下焚烧条件的有关研究。
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二者都能焚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1) 题图 (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表示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可燃物焚烧需要氧气。
上海民乐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解析:C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错误;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D、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发热,错误。
故选C。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完全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所以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B.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A解析:AA、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则阴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3.下图是同学们学习化学后,对部分实验的再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D.探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解析:DA、木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从玻璃管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能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红,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上海长兴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上海长兴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2.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
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
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隔绝氧气B.撤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无法判断3.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红磷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准备)在完成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后按图所示装配仪器和填装药品,并已设法在干燥管内充满了N2,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步骤)①打开K1,打开K2,从a端通入O2;②关闭K1,打开K2,点燃酒精灯;③关闭K1,关闭K2,熄灭酒精灯,直到干燥管冷却至室温;④维持上一步骤操作不变,点燃酒精灯。
下列实验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4.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P2O5B.面粉C.镁粉D.H25.据报道,天津8.12 爆炸事故现场有剧毒物氰化钠库存,则氰化钠的外包装应有下列哪种标志A.B.C.D.6.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壶内酒精受热汽化从喷口喷出的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熄灭喷灯可用湿布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C.凡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8.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2SiO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节碳第1课时碳单质第2课时 CO2和CO的性质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第四节化学燃料考点一: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与空气或氧接触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常见灭火的方法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 、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 、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 、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考点二: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金刚石(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 C + O 2CO 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 + O 22CO3、还原性:C + 2CuO2Cu + CO 2↑ (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点燃点燃高温CuO 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2Fe 2O 3+3C4Fe+3CO 2↑ C +CO 2 2CO(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 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 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 只能用排水法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 CO 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①不能用H 2SO 4 与CaCO 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 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 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HCl 与Na 2CO 3反应的原因:Na 2CO 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3、装置图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 3CaO+CO 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 ===Ca(OH)2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高温高温高温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 2CO 3 == H 2O+ CO 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
其原理是CaCO 3+2HCl==CaCl 2+H 2O+CO 2↑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 2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3、用途: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③ 温室肥料 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 22CO 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H 2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 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 4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 2、CO 、CH 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高温点燃(水煤气:H 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 2OH 2 ↑+ CO ↑)2)还原性: CO+CuO △Cu+CO 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 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Fe 2O 3+3CO2Fe+3CO 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 可燃性 C + O 2CO 2 2CO+O 22CO 2 2H 2 + O 22H 2OB 还原性 :H 2 + CuO Cu + H 2O CO+CuOCu+CO 2C + 2CuO2Cu + CO 2↑C 、H 2、CO :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 :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除杂:①CO[CO 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2NaOH==Na 2CO 3+H 2O ②CO 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 2 ③CaO[CaCO 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 3CaO+CO 2↑注意:检验CaO 是否含CaCO 3加盐酸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CO 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常见气体的鉴别: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小烧杯,再翻转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有蓝色火焰,小烧杯上无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