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教学方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在电脑上打印的降雨、降雪、冰雹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生答】【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板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与我们1、降水的定义:【图片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另一组图片:下雨了人们打伞出行、小孩在雪地里堆雪人、农田因缺水干旱、道路因洪水被淹、农田因风调雨顺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师总】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过渡】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生答】【板书】2、降水的主要形式:【师总】所以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请同学们自学《降水量的测量》.【学生看书】【板书】3、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单位:【师总】气象部门用一种仪器来测量一个地方一天中的降水,它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毫米.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的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的降水量相加.测量出降水量,气象部门把日降水量小雨20毫米的称为小雨,日降水量为10-25毫米为中雨,日降水量25-50毫米为大雨,日降水量大雨50毫米为暴雨.【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指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到图3.22,这是两个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是A、B两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从A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地一年内各月降水都比较均匀,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B图看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7、8月份降水最多,12、1、2、3、4月降水少.【延伸】我们知道了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一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情况,那么降水量柱状图是怎么绘制的呢?【指导画图】绘制图 3.23.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图,提醒学生注意画图步骤.学生在书本上画好.教师适当巡查,对画的好的给予表扬,不会的及时指导.【提问】学生观察黑板上画出来的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教师提问: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3)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小结】该地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全年降水不均匀.【知识延伸】根据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以发现,有的柱状图表现出该地夏季降水多,有的表现出该地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我们可以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把世界降水分为5种类型.【图片展示】小黑板展示5张5种类型的降水量柱状图.提醒全部以北半球为例,季节就统一了.【讲授、板书】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注意跟学生区分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前者各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后者低于100毫米,各月降水较均匀.【过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那么世界降水的分布我们怎么找出它的规律呢?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我们通常把世界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测出的降水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种线叫做等降水量线.在等降水量线图上,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板书】三、世界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活动】让学生对照课本61页活动1~3的三个问题,观察60页的图3.24.【指导读图】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西岸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3、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左右,大陆内部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师总、板书】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路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海陆因素(3)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5)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世界的“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活动】学生思考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形成的原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学了降水的定义、主要形式和测量方法,学了怎么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总结了世界降水类型,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图总结出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且简单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降水作为一个地理要素,其形成、分布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类型的形成过程。
2.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图表、动画等,生动展示降水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收集有关降水的实例和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课堂练习题: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降水的形成过程吗?降水有哪些类型?”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自的名称。
提问:“这些降水类型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根据教材内容,总结降水的分布规律。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问:“请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以下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3.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1. 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 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 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二、新课教学1. 降水的概念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雨的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2.通过雨量器的使用,知道降水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方法;能够运用降水资料规范地绘制出降水柱状图。
3.运用降水量统计数据或降水量柱状图,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
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图表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学生用降水量绘制资料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顾总结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首先了解了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单位;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的绘制以及柱状图的判读等。
方的降水的季节
变化特点。
设置悬念,激发学
生求知欲。
课堂小结
古人用美好的诗词帮我们记录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现象,而科学的知识可以给予我们一双解读自然的眼睛。
地理学就是在人和自然间谱写美妙诗歌的学科,读懂地理数据,让我们智慧,用好地理规律,让我们通达。
愿每一位走出地理课堂的小达人们,都能用所学更好地生活。
作业
布置
完成本课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1. 知识背景与分析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变化和分布。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以及降水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趋势•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分类与概念•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原因及其影响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后,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新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窗,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图表呈现、影像展示等。
此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讲解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了解什么是降水(先让学生找证据,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区别(以雪花、雨滴为例),让学生对降水的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教学实践在导入新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温度和降水数据,图表、气象数据来让学生自行画出中国年平均降水分布示意图、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中国降水的年轮分布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的降水量变化,通过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来进行研究,让学生从中了解降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以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的指导方向。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分类和概念•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的演练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环节中,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概念和种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并介绍不同种类的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
2.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3. 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4. 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课程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老师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以及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不同种类的降水。
3. 掌握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4. 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5. 实地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并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降水及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并提高他们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相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比较哪个月多哪个月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北京在不同时期降水状况截然不同?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如何判断降雨的大小?板书:一、降水和我们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测量某地降水量?向学生介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降水形式是降雨和降雪,但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活动:①把学生分三组,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尝试根据课件中展示的谚语、图片及日常生活分析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②第一组:从降水适中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第二组:从降水过多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第三组:从降水过少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三组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①第一组:降水适中总体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
③第二组:降水过多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洪涝灾害。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相关实例了解降水的含义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够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描绘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降水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差异,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四、重点难点重点: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析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理解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新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自主学习一、降水的变化阅读教材P58〜59图文材料,说出降水的含义及形式。
答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主要形式是降雨。
降水的季节变化用什么表示,世界各地的降水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答案: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同: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
二、降水的分布阅读教材P60〜61及图3.24,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结合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并完成后面的任务。
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时间123456789101112降水量 3.07.48.619.433.177.819221257246.62.6 教过程合作探究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绘出横坐标,将其平均分成12段,并标上月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合作法的综合运用。
1、钟祥市的降水集中在()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D .秋季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降水的是()
A.降雨
B.冰雹
C.降雪
D.沙尘暴
3、一般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A.降水量柱状图
B.降水量折线图
C.降水量扇形图
D.降水量波线图
4、通常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A.等高线图
B.等深线图
C.等降水量图
D.等温线图
5、世界的“雨极”是在()
A.乞拉朋齐
B.北京
C.伦敦
D.章丘
6、赤道地区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
A.100毫米
B.2000毫米
C.300毫米
D.400毫米
7、世界“干极”是指()
A 撒哈拉沙漠
B 乞拉朋齐
C 阿塔卡马沙漠
D 吐鲁番盆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山地迎风坡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C 山地背风坡降水多
D 两极地区降水多
8、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有()
A 赤道地区
B 温带沿海地区
C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D 两极地区
9、北京的年降水量是644毫米,是指北京()
A 当年的降水量
B 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 各年的年降水量都是644毫米
D 多年的年平均降水量
10、“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
A 日常生活
B 交通运输
C 工业生产
D 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