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表格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的概念。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使用。

1.2 地图的绘制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教学内容:地图的要素、地图的阅读、地图的使用。

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亚洲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等。

教学内容: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

2.2 欧洲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等。

教学内容: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

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内容: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2 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教学内容: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4.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4.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方法。

第五章:人口、城市与交通5.1 中国的人口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特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等。

教学内容: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特点。

5.2 中国的城市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包括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的影响。

5.3 中国的交通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交通状况,包括交通设施和交通网络。

教学内容:中国的交通设施、交通网络、交通状况。

第六章: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6.1 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对外开放政策。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各章节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各章节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2)6.1位置和范围 (2)6.2自然环境 (4)第1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4)第2课时复杂的气候 (6)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9)7.1日本 (9)第1课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9)第2课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1)7.2东南亚 (14)第1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4)第2课时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 (16)7.3印度 (19)第1课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9)第2课时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21)7.4俄罗斯 (24)第1课时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24)第2课时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发达的交通 (27)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30)8.1中东 (30)第1课时“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 (30)第2课时匮乏的水资源多元的文化 (33)8.2欧洲西部 (36)第1课时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36)第2课时现代化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38)8.3撒哈拉以南非洲 (40)8.4澳大利亚 (44)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47)9.1美国 (47)第1课时民族大熔炉农业地区专业化 (47)第2课时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52)9.2巴西 (54)第1课时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 (54)第2课时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57)第十章极地地区 (60)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6.1位置和范围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材)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提供教学指导和安排。

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第三单元: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 第五单元:经济活动与区域联系- 第六单元:地理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1:地理学与地理- 课时2:地球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课时3:地理位置和地理坐标- 课时4: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 课时5: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课时6:地理信息与地图第二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课时1:水的重要性与地球上的水- 课时2: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课时3:水的循环与水的变化- 课时4: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课时5:水污染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课时1:农、林、牧、渔业的区域分布- 课时2:制造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区域分布- 课时3:服务业与地域联系- 课时4: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 课时1:人口与人口分布- 课时2:人口变动与人口迁移- 课时3:城市与乡村的发展- 课时4: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第五单元:经济活动与区域联系- 课时1:第一产业与区域联系- 课时2:第二产业与区域联系- 课时3:第三产业与区域联系第六单元:地理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2: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3: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时4: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 课堂讨论- 小组合作- 视频展示- 实地考察教学评估- 课堂测验- 作业考核- 项目展示- 期末考试其他建议-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的教学指导和安排,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地球与地球运动
教学目标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掌握地球的地理坐标和时间概念
教学重点
-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
-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 教材: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教材
-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结构。

2.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讲解:通过投影仪展示教材中相关内容,讲解地球的地理坐标和时间概念。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地球仪和时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地球的运动的理解。

教学评价
- 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观察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理解情况。

- 收集学生的笔记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地球地理坐标和时间概念的掌握情况。

参考资料
-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2、找出亚洲季风区的三种气候类型,说说他们各分布在哪些地方。
3、冬季风和夏季风风向有何不同?夏季风来自海洋
还是陆地?
4、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三)本课重点知识点:
复杂多样的气候
季风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知识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想想我们盐城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要求学生看图思考回答
(记住气候类型名称和分布)
认识一个区域,通常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两方面入手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
二、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总结: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听歌曲
谈感受
看图
抢答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展示图片(2)“亚洲大地形与河流分布图
引导学生读图回答读书“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二、活动内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一、教材组织本教案是基于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最新审定版本编写而成,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指导。

教案内容围绕教材的各个单元展开,每个单元以知识点和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为支撑,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提高他们对不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认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组织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全部内容,涵盖了以下单元:1. 单元一:地球与地图2. 单元二:气候与天气3. 单元三: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4. 单元四:生活与区域规划5. 单元五:农业与工业四、教学流程单元一:地球与地图1.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经纬度网等。

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掌握使用地球仪和地图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实践。

4. 教学流程:引入地球的形状和地图的作用,介绍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方法,进行练和讨论,总结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单元二:气候与天气1. 知识点:气候与天气的概念、气候因素和气候区划等。

2.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气候和天气的关系,了解不同气候区的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观察。

4. 教学流程:介绍气候与天气的概念,讲解气候因素和气候区划,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气候与天气的变化规律。

单元三: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知识点:水资源的特点、水循环和水的污染与防治等。

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水的循环过程,提醒他们关注水资源保护。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

4. 教学流程:介绍水资源的特点和水的循环过程,讲解水的污染与防治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思考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全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全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分区及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 亚洲的自然环境3. 亚洲的人文环境第二章:世界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1. 中国的地理位置2. 中国的自然环境3. 中国的行政区划4. 中国的民族文化第三章:地形复杂的国度——日本1. 日本的地理位置2. 日本的自然环境3. 日本的经济发展第四章:富饶的陆地——欧洲西部1. 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2. 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3. 欧洲西部的人文环境第五章:风情万种的地区——南亚1. 南亚的地理位置2. 南亚的自然环境3. 南亚的人文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我国地理分区及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结合时事新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在各个章节的知识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经济发展多样的国家——美国1. 美国的地理位置2. 美国的自然环境3. 美国的经济发展4. 美国的民族文化七、美丽的岛国——澳大利亚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2.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3. 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4. 澳大利亚的民族文化八、神秘的大陆——非洲1. 非洲的地理位置2. 非洲的自然环境3. 非洲的人文环境4. 非洲的经济发展九、世界屋脊——青藏地区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2.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3. 青藏地区的人文环境4. 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十、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1.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2. 各级行政区的划分及特点3. 各级行政区的职责和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特点。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1教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2.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自学指导1.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a.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b东西距离最大c.面积最大(4400千米)3. 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地形和河流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3.主要河流: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典题训练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B.非洲C.亚洲D.大洋洲2、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河B.苏伊士运河C.白令海峡D.乌拉尔山3、亚洲的气候特点中不包括()A.气温与降水年际变化小B.季风气候显著C.气候复杂多样D.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当堂检测1、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大陆地势高B. 太平洋水温最高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D.洋流影响2、下面全部是东亚国家的一组是()①中国②韩国③朝鲜④菲律宾⑤新加坡⑥蒙古⑦日本⑧越南A.①③④⑦⑧B.①②③⑥⑦C.①②⑤⑥⑧D.①④⑤⑥⑦作业布置1、四大洋中亚洲地区的河流未注入的是()A.太平洋B.印度洋D.北冰洋2、中亚地理位置最突出的特点是()A.年降水量少 B.沙漠面积广大C.地处高纬度地区D.深居大陆内部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教时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一、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边界:P2二、地形和河流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设计者:广州市第四十中学政史地科组何冬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课题:第一章认识地球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相关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状:球体、椭球体、赤道、极点等。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

(3)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地球仪模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基本知识。

(3)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地球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地球的认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二、课题:第二章气候与天气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候与天气的概念,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候与天气现象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气候: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等。

(2)天气: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等。

(3)气候与天气的关系:区别与联系、影响因素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入气候与天气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二者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气候与天气现象的应用。

(4)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气候与天气的认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三、课题:第三章水资源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如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水资源的概念: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

(2)水资源的分布: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等。

(3)水资源的利用:开源、节流、保护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入水资源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1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分区。

2.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其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歌谣的方式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

2.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并提问:同学们,在听了这首歌之后,大家心中有没有一种骄傲或自豪的感情?找一名同学与大家分享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我们既是中国人,同时也是亚洲人,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知识点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自主完成)读图6.1和图6.2,思考: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答案: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西南分别与欧洲、非洲相邻,东北、东南分别与北美洲、大洋洲隔海相望;北部纬度约达北纬81°,南部纬度达南纬11°,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范围广大。

2.从纬度位置可以看出亚洲共跨了哪几个温度带?其中哪个温度带所占的面积最大?答案:亚洲跨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其中北温带的面积最大。

(教师点拨)【合作探究】(探究活动)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讨论交流)1.结合教材图6.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就是使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于使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认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开朗又疑惑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备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存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但对人口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想】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价值的地理”理念启程,非政府基本建设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与地理下册整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与地理下册整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与地理下册整册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 熟练掌握生物与地理学科下册的重点知识点和概念。

- 理解生物与地理学科的交叉关系。

- 掌握地图制作和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

-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圈的形成发展。

- 地球是地理、性质多样的行星。

- 理解地图和地球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 养成正确科学实验惯。

教学难点
- 将生物和地理学科的知识点相互联系和运用。

- 分析和理解生态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 研究和掌握地图制作的技能。

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图表、演示、实验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

- 实践:结合课堂讲解,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研讨、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交流。

教学内容
- 生物多样性
- 生态系统
- 地球的性质
- 地图制作
- 科学实验
教学评价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案将采用以下多种评价方法:
- 课堂测试
- 作业评价
- 实验记录和反思
- 课程论文和报告
教学资源
- 教师授课录像
- 教学课件
- 实验器材
- 图书馆书籍和资料。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1.1 天气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天气变化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天气的定义和特点;天气变化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天气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

2. 讲解天气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天气是指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云量等。

天气具有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3. 学习天气变化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举例讲解天气变化的词汇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表达天气变化,如“今天比昨天热多了”。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天气预报节目,用英语表达天气变化。

1.2 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气候的定义和特点;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气候类型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展示气候类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讲解气候的定义和特点:解释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和普遍性等特点。

3. 学习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举例讲解不同气候对农业、交通、建筑等方面的影响,如热带雨林气候适合种植水稻,而寒带气候则需要保暖措施。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不同气候对当地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2.1 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2. 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和构造。

教学重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地球的地理位置和构造。

教学难点:地球的构造。

教学准备:地球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展示地球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2. 讲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介绍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等组成,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有自转和公转等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全册)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第一大洲,并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一、世界第一大洲试着描述自己家庭住址。

1.你家住什么村(社区)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一)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回答1、见书P3 活动12、比较亚洲与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看能得出什么结论:2、(二)读图6.2亚洲的范围,完成要求1、见书P3活动22、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三)结合以前所学,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四)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完成要求1、见书P4活动4二、地形和河流听歌曲《亚洲雄风》,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一)读图6、5回答1.看图例,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

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讨论:从以上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4.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5.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找出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鄂毕河、叶尼塞河,看看它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

(二)读图6.7、6.8说说亚洲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自我检验:(见学习与评价)自我检测:(见学习与评价)第六章第2节人文环境(共2课时,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一课时中国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和大洲、国家的相对位置。

- 了解中国的地缘特征和基本地理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特别是与中国有陆上和海上交界的国家。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内容:1. 引入导入:1. 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学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引出地理位置的概念,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地理位置中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1. 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地球仪展示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通过展示和描述使学生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大洲的相对位置。

2. 讲解中国在世界地理环境中的特点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缘因素和地理概念,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

3. 课堂练:1. 利用练题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可以让学生使用地图手册或多媒体资源,自主查询和演示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和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式:- 多媒体演示、小组探究、课堂练。

课时安排:1. 导入:引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分钟)2. 研究新知: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0分钟)3. 同步练:练题或小组探究 (15分钟)4. 课堂练:自主查询和演示 (10分钟)第二课时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基本地理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掌握中国的气候区划和主要天气现象- 了解中国的主要自然地理景观和资源分布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的基本地理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的气候区划和主要天气现象。

教学内容:1. 引入导入:1. 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自然环境,引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 引出气候带和气候带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 气候与自然条件的关系:1. 先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气候带,再介绍中国的6种气候带及其特点、分布和自然条件。

2. 解释气候区划的重要性和与地理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1节《位置和范围》表格教案(2课时8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1节《位置和范围》表格教案(2课时8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1节《位置和范围》表格教案(2课时8页)课堂教学案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一)知识方面1.学会简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二)能力方面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第 2 页第 3 页过程与方法(一)过程:1、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让同学充分发言,并把学生所说到的有关亚洲的事物都写在黑板上,充分鼓励学生讲出课外丰富的知识,最后可以总结: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学生回答问题1)2、亚洲的具体范围?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学生回答问题2)总结:亚洲北部约达,南部达,经度位置约在至之间,范围广大。

合作探究由此,我们说我们亚洲是雄踞东方的大洲。

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3、经纬度位置我们来描述一下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反思与生成第 4 页同学们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P3—活动题(二)方法:探究法、讨论法三维数字课堂相关练习题检测板书设计第 5 页长春市第六十八中学“小班适性教育”课堂教学案课题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一)知识方面1.学会简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二)能力方面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第 6 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一)过程:1、导语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哪一洲吗?你知道陆地最低点死海位于哪一大洲吗?(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让同学充分发言,并把学生所说到的有关亚洲的事物都写在黑板上,充分鼓励学生讲出课外丰富的知识,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事情,可还有不少事情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大家不知道的有关亚洲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一、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边界:P2二、地形和河流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

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①课前准备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③表演④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反思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多样的地域文化(第二课时)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2、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4、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重点和难点: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准备和方法:1、课件《樱花》2、课件<日本>3、活动设计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1、日本概况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3、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2、原因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的风景重点和难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教学准备:1、东南亚地图;2、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二节东南亚一、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二、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对比)共同特征:湿热三、农业水稻气候人口集中,耕地少热带经济作物四、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五、河流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下游: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六、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原因:七、华人、华侨集中华侨:中国国籍华人:外国国籍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2、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4、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重点和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教学准备: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三节印度一、概况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二、印度人口问题世界人口大国(超10亿)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三、地形、气候和农业1、热带季风气候夏:降水多(西南风)---- 水灾冬:降水少(东北风)---- 旱灾2、地形---- 平坦东北喜玛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3、农业水稻沿海地区,东北小麦德干高原西北,恒河上游棉花西南黄麻东北四、工业发展纺织工业钢铁工业高科技工业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俄罗斯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