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PPT课文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PPT课文电子课件




文 赏


课文赏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 之,助词,的;者,的;甚,很;蕃fán, 多(有关资料上通“繁”);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课文赏析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独,唯独;爱,喜爱,喜欢;自,自从; 甚,很。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 牡丹。
• 1、“淤泥”和“清涟”写出了莲花的 生长环境; •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 体态; • 3、“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 香味; • 4、“亭亭净植”写出了莲花的 整个形体姿态;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 清高风度;



后 作


课后作业
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 具体分析。
第三 部分
问题思考
一、熟读课文出描写莲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进行描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生长环境 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形体姿态 正直,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 香味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 气质
清高
二、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
问题思考
三、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下 课 啦
爱 莲 说 周
敦 颐
目 录
1 新课导入 2 课文学习 3 问题思考 4 课堂总结 5 课后作业
第一 部分
图片欣赏
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 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3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3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明确:莲,花之君子者也。
合作探究
1.作者借花喻人,揭示了花中蕴含的君子品质。请你完成下表。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攀附权贵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续表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美名远扬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2.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 作者对这三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分组讨论)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色的字注音。
甚蕃( fán )
淤泥( yū )
清涟(lián) 濯(zhuó)
隐逸(yì) 鲜有闻(xiǎn)
2.解释下列重点的词语。
不蔓不枝( màn )
亵玩( xiè )
噫( yī )
颐( yí )
淤泥: 河内、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 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
中通: 指莲的柄中间空,贯通没有阻隔 。 亭亭: 耸立的样子 。 亵玩: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 隐逸: 隐居避世 。
B.世人/甚爱牡丹 D.余忆年/少时
(3)读文赏荷。
赏荷,可观其形美。【乙】 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 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鲜妍明媚 ,
袅娜多姿 ”。(用原文填空)
托物言志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甲】《爱莲说》(略)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 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 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注释1、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独:只,仅仅。

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出:长出。

13、淤(yū)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6、亭亭:挺直的样子。

27、植:竖立。

28、可:只能。

29、亵玩:靠近赏玩。

30、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 作为⼀名优秀的教育⼯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七年级语⽂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1 ⼀、教学⽬标1、积累⽂⾔词句2、理解借物喻⼈3、了解对⽐烘托4、背诵本篇⽂⾔ ⼆、课时安排1、课时:⼀节课2、课型:读说课 三、主导教学: 诵读与品析 四、课堂导⼊: 教师先出⽰鲁迅先⽣七律《莲蓬⼈》中的四句诗“扫除腻粉呈风⾻,褪却红⾐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并解释⼤致意思,然后顺势启发:濂溪先⽣是谁?莲蓬⼈为什么要向他表⽩⾃⼰的⼼志呢?从⽽导⼊新课。

五、课堂结构(四⼤板块) 第⼀板块:点读课⽂,说字词句段意思(10分钟) 1、要求学⽣“点”着课⽂课⽂注解,逐字逐句地读课⽂,读通课⽂,读懂意思。

2、以四⼈为⼀⼩组,互相讨论,共同翻译字词句 第⼆板块:诵读课⽂,说句式语⾔特点(10分钟) 1、学⽣听课⽂录⾳,要求重点听语⾳语⽓语调。

2、学⽣对照课⽂录⾳,⾃由诵读课⽂两遍。

3、教师要求学⽣说句式语⾔特点。

学⽣说的内容可能有以下⼏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

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句,或独词句。

②语⽓多变。

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

③节奏和谐。

“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出落有致。

④表达⽅式多样。

百字短⽂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炉。

⼀个“爱”字连缀全⽂,⽂笔简练,情感丰富。

第三板块:品读课⽂,说课⽂运⽤⼿法(15分钟) (⼀)说借物喻⼈⼿法。

1、教师要求学⽣从课⽂中找出描写莲花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不可亵玩焉。

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

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

可爱者甚蕃 fán 出淤泥而不染 yū 濯清涟而不妖 zhuó 不蔓不枝 màn 陶后鲜有闻 xiǎn
水陆草木/之花 花/之隐逸者也 晋陶渊明/独爱菊 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①之:结构助词“的” ②者:代词:……的花儿 ③甚:很,非常。表程度 ④蕃:多 ⑤独:只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
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背诵并默写课文,熟练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理解莲花象征的君子品质及象征、衬托、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



周 敦 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
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来表达真挚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件(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件(28张ppt)

亵玩:,读xiǎn:陶后鲜有闻;(2)鲜艳,读xiān: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2.之:(1)的,助词:水陆草木之花;(2)用 于主谓句间,表舒缓语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出:(1)从……出来: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出去:不复出焉(《桃花源记》)。4.远:(1)远播, 形容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2)距离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结合注释翻译《爱莲说》这篇文章,分组进行 合作探究。(答案可见教学参考书)
2.寻找《爱莲说》中描写莲花的句子并翻译。 3.探究本篇文章的主旨。
1. (答案可见教学参考书)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 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越清芬。笔直洁净 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二、解读“说”,走近作者
二、解读“说”,走近作者
背景链接
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的。他 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 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 立。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 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托物此 此言处处志添添加加文文文章本本的内内容容阅读方法点您指击的导输内入容。 (1)阅读全篇,寻找所托之物 (2)结合背景,理解所写之意 (3)由物及此此处处人添添,加加感文文本本悟内内所容容 托之志
赏读经典,分析品格
1.结合注释翻译《爱 莲说》这篇文章,分组进 行合作探究。(答案可见 教学参考书)
3.菊花——避世的隐士 牡丹——追求名利、贪图富贵之人 莲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人士

初一语文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以下是为⼤家提供的《初⼀语⽂⽂⾔⽂《爱莲说》原⽂及翻译》,供⼤家参考!相关推荐:||《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说:⼀种议论⽂的⽂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式来阐述事理的⽂体,⼤多是借事物或⼀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格,⾏⽂崇尚⾃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颇为相似。

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称五柳先⽣,世称靖节先⽣,东晋浔阳柴桑(现今江西省九江县)⼈,东晋⼈。

是的隐⼠。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咏菊,如《饮酒》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李唐来,世⼈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社会上的⼀般⼈。

唐⼈爱牡丹,古书⾥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本(⼀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译⽂ ⽔上和地上各种草⽊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洗涤过,⽽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枝蔓,不长枝节,⾹⽓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在那⾥,(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歌的韵律、托物言志和拟人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爱莲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托物言志的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3.培养学生运用托物言志、拟人化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表达和创作水平。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5.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洁身自好、保持高尚品质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作品背景。
4.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淤、染、濯、清涟”等,并理解其在诗歌中的意义。
5.课文背诵: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课文,以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品味古诗文的美。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的了解,培育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举例解释:
-针对生字词,教师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这些手法的作用,并通过模仿练习加以巩固。
-对于诗歌意境的把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以提高对诗歌意境的把握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朗读法、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 学 过 程(含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导入课文
请大家看图片,先欣赏一下。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九、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 “莲”的形象。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问题三为:作者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学生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K12 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 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异义词 (亭亭净植)植: 古义:立 今义:种植
K12 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 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人。是著名的隐 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 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 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 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 (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盛:特别,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理解性默写练习
(七)《爱莲说》周敦颐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 课件(共22张ppt).ppt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 课件(共22张ppt).ppt
运用了排比、反问的修辞。 表面上是感叹爱菊、爱莲的人少,爱牡丹的人多,实际上是感叹 社会上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在恶浊的世风中不同流合污的真正 的隐士、君子太少,而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人太多太多。
这是对君子太少的世风的悲哀、惋惜和遗憾, 也是对世上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人太多的鄙弃。
整体 赏莲
“莲,花之君子者也。”
写作 背景
周敦颐很喜欢白莲,舅舅郑向就在自己家宅院前的西湖凤凰 山下修建了一个小亭子,种上了许多莲花,周敦颐就在这里 参经悟道。为官后,他每居一地,都要于堂前凿池种莲。
周敦颐20岁时,步入仕途。在此后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他辗转多地,
虽然官职都不算高,但是周敦颐每到一地,都是尽责尽职,一身正气,讲原
爱莲说 周 敦 颐
课文 导入
看图 说诗
课文 导入
看图 说诗
作者 简介
湖南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 濂溪书堂 讲学,世称“ 濂溪先生 ”。
文体 知识
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
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 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谈谈喜爱莲花的道理,说说喜 爱莲花的道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参考译文】
历来那些关于种植的书,其他的花都写得很简略,唯独讲到牡丹、芍药与菊花
方很详尽。人们都认为这三种奇花可以同等看待,只有我判定它们截然两样
什么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靠天工,不是靠人力。种植这两种花,不过是冬天
肥,夏天浇浇水,如此而已。开花时,色彩烂
漫,气味芬芳,不会因
力不勤,而稍稍减少姿态和颜色。
“事冗不知筋力倦周,敦官颐清在赢南康得郡梦做魂官安时”,,曾这率两属句下更开是挖道了一出块了四他十为余官丈的宽宗的旨池。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爱莲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爱莲说》
2、选做:以《浅谈“洁身自好”》为 题,写一篇短文。
最新版整理ppt
9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最新版整理ppt枝枝蔓蔓,攀附大树 10
宁可抱香枝头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宋·朱淑贞《菊花》
最新版整理ppt
一丛深色花, 十户中人赋!
唐·白居易《买花》
11
陶渊明轶事
周敦颐轶事
陶渊明出生于仕宦家庭,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
12
最新版整理ppt
6
本文借花喻人,
,借赞美莲
花的高洁来赞颂
的美好品德,用
菊花来
,用牡丹来
,表现了
自己
的生活态度和对

世风的鄙弃。
最新版整理ppt
7
莲花“出于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你准备怎样学习这种美 好的品行呢?
请结合生活学习中的小事来谈谈自己的 认识。
最新版整理ppt
8
1、必做:完成《绩优学案》P.74 第 4—8题。
最新版整理ppt
1
爱莲说
说: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传达志趣、 阐明见解。
最新版整理ppt
2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作者 为什么“独爱莲”?(用原文回答)
2、作者仅仅将莲当做一种植物在写吗?
最新版整理ppt
3

描写事物
托物言志
君子
传达志趣
出淤泥而不染
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
公子。听到县吏“应束带见 颐就扔下笏(hù)板回了家,
之”的告诫,陶渊明留下了 打算辞官而去。他说:“像这
了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 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3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不蔓.不枝()(2)亭亭净植.()(3)临.湖赏荷()(4)荷花为.雨所洗()2.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

(标一处)(1分)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以为妙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爱莲说》通过对莲的描写赞美含蓄的表明了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它和另外三篇文言文都可谓是传颂千古,久有定评的短文之秀。

除了内容丰富、情感深邃外,用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操守和追求之意的写作手法和由泛论引出对莲的喜爱、叙述爱莲原因到以花喻人纵论世风及自己的追求的行文结构特点都可以作为行文写作很好的范例,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分析掌握。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文言知识了解极少,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都没有学过,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做到由表及里。

然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并不能把这些知识完全整合,所以安排两课时,以便更好的理解此文。

设计理念:文言文要重视朗读教学,宜在学生读准字音、句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读出轻重缓急,通过语气的变化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的学习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表,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除看注释、查字典逐句解读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贯通。

能贯通文意,才算真正懂得了字面上的意思,这种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为将来更好的领悟文言文的行为方式奠定基础。

里,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不限于归纳主旨,还要把重点句段的内容乃至“微言大义”的字眼和“言外之意”都包括在内。

必要时还要探究写法上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本课的设计,完全符合以上两点要求。

同时本课的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则之《爱莲说》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则之《爱莲说》

2.巧用衬托手法。
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 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 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 象。
当堂检测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 远扬的句子是: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 名远扬。
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 好的品质。
拓展迁移
古人笔下的荷花: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灼若芙蕖出渌波。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香远益清( 动词,远播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 )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 惟吾德馨( 名词做形容词,德行美好 ) 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 不蔓不枝( 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 香远益清(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显得清芬)
◆字词学习
甚蕃( fán ) 清涟( lián) 噫( yī ) 隐逸( yì )
淤泥( yū ) 蔓( màn ) 颐( yí )
濯( zhuó) 亵玩( xiè) 鲜有闻(xiǎn)
词语释义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独爱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描写莲风度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陶渊明为何爱菊花? •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 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 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 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 的形象。
2、世人为何爱牡丹?
•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 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 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 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 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 子形象。
• 莲,花之君子者也。 • 2、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寄予了他怎 样的思想感情? •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 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 态的厌恶和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 态度。
【自主探究】
• 1、描写莲生长环境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2、描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给 母 亲 的 花
——
玫 瑰
象 征 爱 情
——
返回
竹子:虚心 有气节
红叶:历风霜而愈红
精要练习1
• • • • • • • • • •
1、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陶后鲜有闻 ②无鲜肥滋味之享 B.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是谓大同 C.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尝遗余核舟一 D. ①不蔓不枝 ②青树翠蔓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 妖:_____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 C、多;洗;美丽而不庄重;亲近而不庄重
3、作者采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莲的 高洁品质的? • 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 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 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 写了莲的清高。 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 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来表现莲的品质的。
4、作者对菊花对牡丹分别持什么样的态度?
• 菊花象征隐逸的人,表示对菊花的 惋惜; • 牡丹象征富贵的人,表现作者对富 贵者的鄙夷; • 莲花象征洁身自好的君子,表达了 作者对莲的赞美。
精要练习3
•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 的品质的句子是: • 出淤泥而不染。 •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 句子: • 濯清涟而不妖。 • 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总括莲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之”的几种含义
• • • • • • • 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助词,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丝竹之乱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渔人甚异之。 •代词,指看到的景象 辍耕之垄上。 •动词,去,往
文章评价
•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托物
以 (正衬) 花 (众) 喻 世人爱牡丹 (反衬) 人 予独爱莲 (无)
(突出)
言志
隐逸者 富பைடு நூலகம்者
赞美 惋惜
陶渊明爱菊 (鲜)
十分 鄙视
情有 独钟
君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康 乃 馨
5、主题探究:
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 什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洁品质说明自己洁 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托物言志。
• 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请说说作者心目 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 比作君子。 •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像莲那样身处浊 世而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不哗 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他洁身自好、 质朴庄重、卓然挺立、纯正无邪、端 庄严肃、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播, 被人尊重。
周 敦 颐
学习目的
1、了解作家.掌握“说”的古文体 2、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3、学习文中运用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说”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 体,用于阐述作者对一 事、一物、一种现象的 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 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 杂文和杂感类似。
精要练习2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惟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 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 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从远处观赏, 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 贵者也”,此处别无贬词, 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 出他对世风的鄙视。
3、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它 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 • • 莲花---周敦颐; 菊花---陶渊明; 牡丹---世人。 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 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州营道(现在湖南 省道县)人,字茂叔,谥 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 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濂溪先生”。著有 《太极图说》、《通 书》。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 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非常
水上、地上 各种,草木的花, 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 独爱菊。自唐朝 以来,世上的人 们非常喜爱牡丹。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泥里长出来却不受 淤泥而不染,濯 沾染,它经过清水 清涟而不妖, 洗 洗涤但并不显得过 分美丽;(它的茎) 过分艳丽 中通外直,不 生出藤蔓 内空外直,不横生 蔓不枝,香远 益 更加 藤蔓,不旁生枝茎; 香气传得越远越清 远播 清,亭亭净植, 竖立 幽;洁净地挺立在 可远观而不可 那里,可以从远处 亵玩焉。 观赏却不能靠近去 玩弄它啊。 亲近而不庄重
精要练习5
• 7、本文采用衬托写法,用____、____衬 托莲,从而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 • 菊;牡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 度和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 厌恶
念一念:
n ) 蕃( fá 淤(yū )泥 隐逸 ( yì)
濯 ( zhuó ) 亵( xiè ) 玩 n ) 噫 (yī ) 清涟( liá 鲜( xiǎn )有闻 新鲜( xiān )
水陆草木 助词, 的 值得 之花,可爱者 多。 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 指唐朝 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花从污 予独爱莲之出 沾染(污秽)
助词,的
认为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 的人
我认为菊花, 是花中的隐 士;牡丹, 是花中富贵 的;莲花, 是花中的君 子。
Yī叹词
倒装句的标志,不译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应当 宜乎众矣。
Xiǎn 少
唉,对于菊花的喜 爱,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喜爱,像我 一样的还有谁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 人该是很多了。
句子翻译
•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 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 加显得清香。
精要练习4
• • • • 5、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蓄批评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 6、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 些美好的品质?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 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