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中国最早的新式学校是在什么时期创办的(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2.如图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末
3.下列出版机构中,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是( )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生活书店
D.新华书店
4.下列有关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史实中,发生于上海的是( )
①创建京师大学堂②创办《申报》③创办商务印书馆④创办《东方杂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2018陕西西工大附中)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戊戌变法保留下来的重要成果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6.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性作品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子夜》
C.《骆驼祥子》
D.《狂人日记》
7.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8.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 )
A.《黄河大合唱》
B.《我的祖国》
C.《义勇军进行曲》
D.《英雄赞歌》
9.徐悲鸿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以下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
A.《愚公移山》
B.《狂人日记》
C.《义勇军进行曲》
D.《黄河大合唱》
10.某地电影频道台标中有“1905”的字样。它蕴含的意义是( )
A.1905年是电影的诞生年
B.1905年电影来到中国
C.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
D.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彩色电影
11.史料诊断
王敏的班级为了重现“清末民初学生的学习状况”,排演了一出历史剧。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剧情中有哪四处设置不符合史实,并说明理由。
1896年的一天,17岁的刘子强进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读书。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知识和文化,临行时父亲为他买了一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介绍西方学术的著作。学校的生活虽然很紧张,但他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让他永远难忘。1901年他学成毕业。1906年,为了求取功名,他又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头名状元,全家庆贺。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3)错误: ;理由。
(4)错误: ;理由。
答案:(1)错误:1896年的……京师大学堂。理由: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
(2)错误:买了一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介绍西方学术的著作。理由: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
(3)错误:在校期间观看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理由: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于1905年。
(4)错误:1906年,为了求取功名,他又参加了科举考试。理由: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12.近代教育、新闻出版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8年3月4日,《申报》发表文章指出:“今取士以诗赋时文……是驱天下之人才,囿其心思才力,而置之于无用之地者也。故今之所谓士者,实游民之一也。为士者愈多,则天下愈坏。”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校牌与旧址
(1)材料一中的《申报》在何时何地创办?它在中国新闻出版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一批判了我国的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存在哪些弊端?这一制度是在何时被废除的?
(3)材料二中的“大学堂”创办于哪一运动期间?列举这一运动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和甲午战争后,又是如何改革教育的?
(4)上述制度的废除和“大学堂”的创办说明了什么?
答案:(1)1872年。上海。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制度:科举制度。弊端: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才俊。时间:1905年。
(3)戊戌变法期间。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4)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