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一、引入1.学生早已经知道了大萧条和二战,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背后的经济因素是什么?2.问题引入: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家,你会如何应对这样的经济危机,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二、概述1.背景介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不少企业家都感到了压力和困难。
2.问题指引:如何通过历史经验来解决问题?3.分析研究:了解和学习历史经济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三、主体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崛起和危害大危机是指1929年至1933年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暴退,也就是大萧条期间,是世界经济历史上一个异常严峻和长久的危机时期。
经济大危机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性危机:影响全球,几乎每个国家都受到了影响。
•破坏性危机:使得全球的生产力、财富持续下降。
•长久性危机:没有明显的爆发时间点,影响持续时间极长。
2.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大危机的起因不是单一的,以下几个方面都对其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1.经济结构问题:工农业的比重不平衡;生产急剧增加,供应过剩,消费减少。
2.金融市场问题:信贷放松、股票炒作等问题,导致市场过热。
3.政府政策问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不干预使得市场不稳定。
3. 经济大危机的解决方案1.加大对工业和农业的投入,缩小产业结构差异。
2.重视与加强国际间合作。
3.改革金融政策,加强国家信用制度建设。
4.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刺激消费需求。
5.落实财政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增长。
四、总结1.总结复习本次内容,强调学生对于经济危机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重要性。
2.课后作业:对于以上问题进行个人思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论文,指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时间:2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和原因
1. 什么是经济大危机?
2.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第二课时: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 经济大危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是怎样的?
2. 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有哪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俗解释经济大危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2. 分析历史上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如股市崩盘、金融危机等,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危机的深
层次原因。
第二课时:
1. 分析经济大危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可能的危机。
2. 介绍历史上的一些成功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案例,帮助学生学习应对措施。
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概念和原因。
2. 以小组讨论或课堂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
1. 利用课堂互动或讨论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和思考。
2. 布置作业或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历史经济大危机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历史上的经济大危机事件,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当前社会可能面临的经济挑战和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经济大危机的看法,引导其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和应对能力。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经济大危机。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其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1920年代的经济繁荣与泡沫。
2.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1929年股市崩盘。
3.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供需失衡、信用紧缩、全球化影响等。
4.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失业、贫困、通货紧缩等。
5. 经济大危机的应对措施:政府的干预与新政、国际合作的尝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大危机中的具体事件,如美国的“新政”。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提供关于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资料、书籍等。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相关图表、数据等。
3. 网络资源:获取有关经济大危机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1920年代的经济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1929年股市崩盘的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经济大危机期间的具体事件,如美国的“新政”,让学生了解政府干预的效果。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其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七、课间休息:1. 给学生提供10分钟休息时间,让他们放松身心,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2.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大危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如理财观念、消费习惯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爱民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研究经济大危机的其他方面,如文化、社会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经济大危机的其他方面,如文化、社会等。
(2)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探讨经济大危机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关注以下问题:
(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案例剖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政策及其效果。
(5)总结提升:对经济大危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时期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四)课堂练习(500字)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以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增强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危机的背景:1929年之前的经济状况2. 经济危机的爆发:1929年股市崩盘3. 经济危机的原因:供需失衡、信用体系崩溃、全球化影响等4. 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巨大5. 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危机中的典型事件,如股市崩盘、企业倒闭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1929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经济危机中的典型事件,如股市崩盘、企业倒闭等。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
5. 总结:强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从中汲取的教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他们对经济危机的理解程度。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查学生对经济危机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七、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研究其他时期的经济危机,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分析比较两次危机的异同。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经济危机期间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企业、工人等),讨论他们可能的应对策略。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如经济危机期间的报纸、杂志、政府报告等,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情况。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理解这次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大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来认识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和解决。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刻教训,提高学生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和原因:1929年股市崩盘、全球生产过剩、农业危机、货币政策失误等。
2.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失业率上升、生产下降、贸易萎缩、社会动荡等。
3. 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美国的“新政”、德国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扩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4. 经济大危机的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等。
5. 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政策制定者的失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各国在经济大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及其效果。
4.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与经济大危机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有关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1929年股市崩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应对措施等。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4. 案例分析: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各国在经济大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及其效果。
5.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与经济大危机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及其实际效果。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对法西斯主义兴起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分析经济危机背后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和原因:1929年股市崩溃、信贷紧缩、生产过剩等。
2. 经济大危机的过程:美国、欧洲和世界的经济状况变化、失业率上升等。
3. 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美国实行“新政”、德国和日本走向法西斯主义等。
4.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际关系的紧张等。
5.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启示:对现代经济发展的警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及其历史启示。
2.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国政府在经济大危机期间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4. 视听资料法:播放与经济大危机相关的纪录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表现。
2. 课堂测试:设计有关经济大危机的测试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1929年股市崩溃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背景和原因:详细讲解1929年股市崩溃的背景和原因,包括信贷紧缩、生产过剩等问题。
3. 分析危机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包括美国、欧洲和世界的经济状况变化、失业率上升等。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
3. 引导学生从经济大危机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3.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4. 经济大危机的应对措施5. 经济大危机的启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2.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大危机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经济大危机的启示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经济大危机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经济大危机的启示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研究其他国家的经济危机,比较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经济大危机时期的企业家、政府官员等角色,探讨不同角度的应对策略。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供学生深入研究。
2. 影视资料:推荐相关电影或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情况。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2. 同行评价: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接受同行的评价和建议。
十、教学反思:1. 内容深度: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足够深入,是否需要进一步挖掘经济大危机的深层原因。
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引入新的教学工具或方法。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

《经济大危机》历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间的经济大危机,认识到这次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产生的深远影响。
2. 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脆弱性以及市场自由放任政策的局限性。
3. 掌握政府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如罗斯福新政等,并评价其效果。
4. 培养学生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1929年股市崩溃2.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失业、饥荒、政治动荡3.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脆弱性、市场自由放任政策、消费过度、信用过度4. 政府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其他国家的应对政策5. 对经济大危机的评价:危机的教训、政策调整、防范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政府应对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效果。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经济大危机的启示,提出防范经济危机的建议。
4.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经济大危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影响及政府应对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效果。
4. 讨论:让学生探讨经济大危机的启示,提出防范经济危机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期评价:结合整个学期的表现,对学生在经济历史领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世界近现代史》2. 纪录片:经济大危机相关纪录片3. 网络资源:相关经济大危机的图文资料、论文等4. 教具:黑板、多媒体设备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设备2. 座位安排:学生分组就座,方便讨论和互动3. 教学材料:教材、纪录片、网络资源等准备齐全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2. 课题所在年级:八年级3. 学科:历史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及特点;(2)运用比较法,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理解人类应对经济危机的智慧和勇气;(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及特点;(2)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经济大危机的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大危机?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罗斯福新政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及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2.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经济大危机对我国的影响;3. 思考:如何应对现实中的经济危机?六、教学过程6.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问题:经济大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7.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经济大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大危机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大危机一、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和背景。
2.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3.了解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体系的重大影响。
4.意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关联。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经济大危机2.经济大危机的起因3.经济大危机的影响4.经济大危机和全球经济体系5.经济大危机与政治、文化的关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学生们学过经济的基础知识,对经济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包括经济内部消费、涨落,金融市场的波动等。
了解政府调控市场的目的及方法等。
如果可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本次学习的内容。
2.了解什么是经济大危机•让学生回顾经济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和背景。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经济大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起因•介绍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和进一步影响。
向学生展示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票价格的变化,雪球效应的出现等。
•分析经济大危机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生产和消费过程、经济和金融制度、全球经济体系等。
第二课时4.了解经济大危机和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了解经济大危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介绍世界范围内的反应和紧急措施。
•世界经济体系的演变和发展,以及经济大危机在这个过程中的中心位置。
•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和历史背景提供了更深刻地认识20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体系演变的价值。
第三课时5.了解经济大危机与政治、文化的关联•引导学生思考经济、政治、文化三而并重的关联。
•国家制度和国际制度下政治与经济、文化有何关联。
•经济大危机对政治、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
四、教学方式1.采用讲授、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2.配合实际资料,如图片、视频等进行课堂展示,加强学生感性认知,深化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3.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长设计学习小组,开展多元化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深度。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教案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认识到经济制度的脆弱性和需要改革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大危机的背景:1929年之前的经济状况,包括股市泡沫、贸易失衡、农业困境等。
2. 大危机的爆发:1929年股市崩盘,信贷紧缩,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
3. 大危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加剧,政治动荡。
4. 大危机的应对:政府政策调整,如美国的新政、德国的纳粹上台等。
5. 大危机的启示:经济制度的脆弱性,需要适时调整和改革。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大危机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国家在大危机中的应对措施及效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大危机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和启示。
4. 观看影视资料: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现代史》、《经济学原理》等相关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报告、新闻报道等。
3. 影视资料:相关纪录片、电影等。
4. 教学PPT:制作相关课件,便于讲解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讨论发言等。
2. 期中考试:设置相关试题,考察学生对大危机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研究报告等,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危机的背景。
2. 讲解大危机的背景:介绍1929年之前的经济状况,包括股市泡沫、贸易失衡、农业困境等。
3. 分析大危机的爆发:讲解1929年股市崩盘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信贷紧缩、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现象。
4. 探讨大危机的影响:分析大危机对全球经济、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的影响。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教案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从经济大危机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1929年至1933年间的全球经济危机。
2.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a.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 股票投机:股市泡沫破裂,导致金融市场崩溃。
c. 消费不足:民众购买力下降,市场需求减少。
d. 盲目生产:生产力过剩,企业倒闭。
3.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 生产力下降:企业倒闭,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c. 国际贸易萎缩: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贸易锐减。
d. 政治动荡:危机引发各国政治危机,极端主义思想抬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其对全球历史进程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及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经济大危机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危机的实际情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培养正确的经济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1929年股市崩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兴趣。
2. 讲解基本知识:介绍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经济大危机事件,如美国的“胡佛新政”。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能否从多个角度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3. 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现实意义的理解,如能否从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经济大危机的历史教材或相关章节。
2. 课件: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等知识点的展示。
初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大危机教案
教材参考:初中历史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及起因。
2.掌握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经济大危机事件。
3.分析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经济大危机的定义及起因。
2.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经济大危机事件。
3.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教科书
2.多媒体设备
3.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经济大危机?它是如何产生的?
2.学习(1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经济大危机事件,分析每次危机的起因及影响。
3.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以及社会的重大影响,并提醒学生要时刻警惕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了经济大危机的定义、起因以及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认识。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认识到这次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2. 分析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矛盾。
3.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及其影响。
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原因。
2.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经济大危机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3. 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等。
4. 讨论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如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等。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经济大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 思考:为什么罗斯福新政能够缓解经济危机?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写在日记中。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以及是否有改进教学方法的需要。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九、教案设计详细设计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十、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分析。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大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了解当时我国采取的措施。
2. 对比分析经济大危机时期与其他时期的经济危机,如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等。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及其影响,了解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矛盾,以及政府干预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性。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教案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的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历史事件,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经济大危机》。
2.经济大危机的背景(1)讲解19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
(2)分析繁荣背后的隐患,如股市泡沫、过度投资等。
(3)引导学生思考:繁荣背后的隐患是如何引发经济大危机的?3.经济大危机的过程(1)介绍1929年股市崩溃的具体情况。
(2)分析股市崩溃对经济的影响,如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等。
(3)讲解各国政府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4.经济大危机的特点(1)分析危机的全球性、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等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经济大危机具有这些特点?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讲解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2)分析经济大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如法西斯势力崛起、国际关系紧张等。
(3)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大危机对后世有哪些启示?(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如何避免类似的经济危机?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是否深入?2.学生能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大危机?3.课堂讨论是否积极,学生参与度如何?4.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背景介绍时,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吗?生:是因为工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还有银行信贷的扩张。
师:很好,那你们认为这种繁荣背后可能存在哪些隐患呢?生:可能是过度投资,股市泡沫,还有可能是因为信贷扩张导致的风险累积。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持有的股票突然变得一文不值,你会有什么感受?生:会很慌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学科领域:历史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2. 分析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2. 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 经济大危机的深刻原因。
2. 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经济大危机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Step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Step 3: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表现和影响,分析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原因。
Step 4: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Step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大危机的历史教训,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Step 6: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2. 视频资料3. 历史图片4. 课外阅读材料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2. 分析各国政府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评价其效果。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冲击。
教学重点:1. 经济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2. 各国政府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及评价。
教学难点:1. 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冲击。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a. 1929年股市崩盘b. 全球经济衰退2.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a. 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b. 金本位制崩溃c.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3. 经济大危机的特点a. 范围广:全球范围内b. 持续时间长:长达四年c. 破坏力巨大:失业率飙升,企业倒闭,民生疾苦4.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a. 国际关系紧张:贸易战、货币战b. 政治动荡:各国政权更迭,极端主义抬头c. 社会问题:饥荒、贫困、疾病5. 经济大危机的启示a. 经济政策需注重实际,避免过度投机b.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c. 关注民生,保障民众基本生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影响及启示。
2.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对国际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特点、影响及启示。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国际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大危机。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和原因。
2. 第二课时:分析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3. 第三课时:讨论经济大危机对国际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影响。
4. 第四课时:讲解经济大危机的启示。
5.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包括书籍、文章、档案等,用于提供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和详细信息。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视频、图片、统计数据等,增强课堂的视觉效果和信息量。
初中历史《 经济大危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第4 课经济大危机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9 年一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学生认识: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 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 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 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2. 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3.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1. 重点:1929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2.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上课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一、“繁荣”及其崩溃20 世纪20 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
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认识)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播放视频】经济大危机导入第二二、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出示三幅图片和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大危机进而引发疑问,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经济危机爆发的特点?3、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合作探究,组内讨论1.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大危机》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第4课内容,本课在一战后世界历史进
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世界由重建和繁荣到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分水岭,并深刻影响到二战后世界的发展。
本课通过讲述“繁荣”及其崩溃、罗斯福新政,从两个角度凸显出“经济大危机”这一主题。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使学生认识到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
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
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这次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
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和学情分析,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突破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地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
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
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
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点
教学难点:
1.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看图片、看视频,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的
方式,由感性入手,再由教师简单讲解,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从而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
点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的第四课,八年级学生对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有一定了解,学生应该较容易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繁荣一时的局面。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掌握了较多的历史学习方法,所以对本课经济危机的内容较容易理解。
只是涉及到的一些经济常识问题比如股票对经济的影响,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可能不足,在资料的选择和讲解的深度和难度的把握中要注意符合选择这个年龄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直观演示法、问题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美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三位总统的肖像图。
提问,这位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是谁?他为美国做出了怎么样的贡献?学生依次回答。
最后呈现出罗斯福总统的肖像图,设置疑问,进入课堂。
这样设计既回顾了旧知,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为了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重难点,我将教材整合为以下三部分:1.山雨欲来风满楼2.覆巢之下无完卵3.力挽大厦于将倾
1.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的曙光)
讲述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经济“繁荣” 的局面,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0的内容,归纳出美国经济“繁荣”一时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出
示一组图片,运用图示法,直观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出现经济繁荣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
基础上,我总结: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产物,繁荣背后潜伏着危机。
这
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便于学生理解,从而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做好铺垫。
2.覆巢之下无完卵(繁荣背后的危机)
播放视频《大危机来临》,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P21,完成以下问题:1.经济大
危机的首发国家2.开始的标志3.爆发时间。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这里涉及到经
济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对“股票市
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这一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做出简略的解
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
接的关系(2)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
工业、钢铁工业等已出现停滞状况。
4.危机的特点。
通过出示图片和表格,引导学生说出经济大
危机三个特点,当堂记忆。
5.危机的影响。
出示一组对话材料,了解资本家和普通人的生活
和经济状况。
结合经济大危机的特点,顺理成章地提出: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怎样
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补充图片,结合结合教材P2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经济
危机的影响。
这样从整体上感知了经济大危机,出示知识链,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经济危机
引发了政治危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国人需要一个救星带领他
们走出危机,他们选择了谁?从而进入下一篇章:罗斯福新政。
3.力挽大厦于将倾(罗斯福新政)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受命于危难之际》,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展示罗斯福的资料,使学生了解罗斯福本人,并结合阅读教材P22,请学生说一说从罗斯福
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哪些宝贵的品质?接着进入学思探究环节,多媒体呈现问题,“有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拥有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能团。
即“金融财政委员会”、“工业复兴委员会”、“农业复兴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
结合教材
相关内容,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扮演这三个部门,思考应该如何运用政府的力量来缓解本部
门的危机?之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呈现表格一一呈现这四个方面的措施,并出示蓝
鹰标志的材料,突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对工业的调整。
设置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实
现了知识的内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又能深刻体会当时美
国面临的困境。
接下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扮演罗斯福总统召开新政发布会。
其
他同学踊跃提问,进一步加深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这里,我会进
一步总结:通过对工业的调整,美国逐渐把资本主义生产从无政
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接下来,抛出问题,“马
克思在天堂听说罗斯福将要实施新政,他感到大为欣慰;但是他看了会后,又感到大失所望。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以上所学与教材回答。
教师做出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实在不
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次调整。
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他的根本目的是维
护资本主义制度,直接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
但由于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可能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最后,出示两幅经济增长的图表,让学生直观的感知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并设问:罗斯福新政是不是让美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并出示图片补充。
接着思考:为什么罗斯福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学生讨论
的基础上,教师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进行总结。
同时让学生体会罗斯福的精神,对学生进行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三)巩固提升
创设情境:面对经济危机的打ft,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有什
么经验值得吸取的?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中外拓展,学生思考:有人说,20世纪出现
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社会主义。
他们是谁?有何突出成就?(四)课堂总结,当堂练习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它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
坏性最大的危机。
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求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
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
为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说明现在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
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
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他们的变化。
(围绕着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贯穿性总结,同时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最后通过5道选择题,一则材料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课的导学案,绘制知识框架。
五、板书设计
经济大危机→政治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法西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