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有机蔬菜造假事件的思考
对食品、商品造假、掺假现象的感想
央视3.15节目观后感观看央视3.15节目曝光有关不良企业和部分养殖人员的行为之后,感到十分的痛心和气愤。
但是没有太多的惊讶,因为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这是多大的讽刺啊。
近来,公众多数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但想不到,造假、掺假行为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了。
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商品,都存在这重大的隐患。
从用于建筑外墙保暖的防火材料的不妨火,到汽车轮胎反炼胶的过多掺入,再到婴儿洗灸堂的“公共浴室”事件,最后是瘦肉精的“重出江湖”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事实,不断地打击着人们对企业的信心。
人们不禁问道,究竟还有什么东西是安全的?我们还应该相信谁?认清楚事实之后,悲痛之后,我们更应找出对应的良方。
如果社会的良心都泯灭的话,那么社会的人们还怎么生存。
造成上述事件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背后巨大利益的驱动;二是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机关的不力;三是从事该行业人员的认识错误或主观心态不正确;四是犯罪的成本太低和打击犯罪机关的不力。
下面将逐一分析。
背后巨大利益的驱动,虽是主要原因,但是也不好说。
因为,很多的东西,如果你是用次品充当正品或者欺骗消费者的话,都是有巨大的利润的。
但你做还是不做呢,那就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了。
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督机关的执法不力。
无可否认,我国的很多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需要不断的健全,但这也不是借口。
瘦肉精问题,早已经不是新闻,但为什么经过一轮的偃旗息鼓之后,又可以死灰复燃呢,是问题未被根本解决。
为什么我们的监管制度经过多番的检验之后,仍是起不了效果。
有制度,但又是否被严格执行呢?从暗访记着的录像来看,可以清楚的知道。
不良的猪农,通过不法渠道,获得瘦肉精,开始给猪喂食,猪大了,就会有不法的中间商人收购食用瘦肉精的猪,将其贩卖给各屠宰场。
国家规定,牲畜运输出省要经过检疫,到正规屠宰场也需要检疫,但是由于各部门人员的受贿或其他交易,各种门道都已经被打通,什么健康证明、通行证都可以低价买得,监督部门的这一关就轻易躲避过了,之后,"健美猪"就流进市场了。
揭秘:有机蔬菜多为幌子
_
菜 、有 剧毒农 药残 留的蔬莱 ,谁还 敢吃?所 以从前 无法栽培有机蔬菜。” 最适合作为有机蔬菜种植的地方就是 民风淳朴 、和 外界 年 开始 ,专家们就 已经不再提 “ 无公害” ,改成 了 提 “ 安全”、 “ 有机”。
很少往来 的山沟沟。 山沟沟里空气清新,受外界干扰很少 ,
臻
丈 } 香
有机 豇 豆?有毒 ,不 能 吃! 反季 节蔬菜 ?似 乎也 不 贵 ,但 是真正培 育、研 究它的人很少 。黄保健笑称 :“ 靠谱 !受海南毒豇豆事件 的影响,人们对 蔬菜的选 理念很好 ,但现实操作难度太大。真正 的有机蔬菜必须做到
择更加挑剔 了。一些家庭主厨们甚 至不进 菜市场 , 三条 :不能使用人工投入 品,也就是说不能用化肥,只是顺
不 过 , 目前 农 贸市场 上 ,蔬菜 依 然分 为无 公 而且有机蔬菜基地 的水 系也要求 自成一体 ,以免受其他水系
污染” 了有机蔬菜 。甚 至从严格意义上要求 ,这 害 、绿色 、有机 三大 类。这 也说 明 了三个 等级 ,最 的影响 ,“ 尖 端 的是 “ 有机 蔬菜 ” 。虽 然有机 蔬 菜 卖得 比 肉 里都不能有任何车辆 ,即便是一辆车也不行 ,因为一旦有车 辆往来 ,就会有汽车尾气 ,影响 了有机蔬菜 的呼吸。
了一次 大规 模 调查 ,他们 把 土 壤分 成 养吗?那些专柜里 的有机蔬菜是否 真的符合 有任何污染 的净土 。不久前 ,专 家们 对江苏的土壤环境做
高速公路 沿线的地深受车辆 如 果 你对 蔬菜 的认 识 还 只停 留在 是 不是 无公 园区、城郊接合部 等几大类。 “ 害 ,那 么你 已经 “ U ” 了!“ 国外 ,食 品分为 安 尾 气排放的毒害,周边土地栽培的蔬菜每天呼吸的是汽车尾 OT 在 全食 品和有机 食 品两类。”南京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 气,导致蔬菜也有不安全 因素;化工 园区旁 的土地 ,由于化 然无法称有机 ;城郊接合 教授黄保健说 ,无公 害是最低 最低 的要求 ,凡是我 工排放污染 了大气,种 出的蔬菜 自 们吃的蔬菜 ,都 应该 是无公 害 的,如果是有毒 的蔬 部往往垃圾堆放严重 ,造成地 质异常 ,土壤重金属超标 ,也
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的成果和反思
标题: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的成果和反思1. 引言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食物的生长过程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共享一些关于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的成果和反思,希望能对这一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 实践成果在幼儿园开展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后,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通过亲自动手种植和照料,他们能够亲眼见证植物从种子发芽到长成蔬菜的全过程,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孩子们也培养了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比如耕地、施肥、浇水等,这些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通过种植有机蔬菜,孩子们也接触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和生态平衡,这对于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自然资源的珍惜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实践反思尽管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包括土地、种子、工具、肥料等,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幼儿园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由于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需要长时间的耕种和照料,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耐心而失去兴趣,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来解决。
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指导,这对于一些没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4. 总结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和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实用技能,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食物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
然而,在开展这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努力,以克服一些问题和挑战,确保这项实践活动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5.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有机蔬菜种植实践案例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锻炼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由韭菜农残超标处罚案件引发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思考
由韭菜农残超标处罚案件引发的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思考近年来,蔬菜检测不合格事件频发,蔬菜安全越发受到公众关注。
由此引发了消费者对整个农产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农产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也是对监管体系的信任危机。
本文以售卖韭菜因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而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高额罚款的案件为例,重点探讨如何有效提升蔬菜的整体质量,如何合理高效的进行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工作。
一、韭菜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处罚案件回顾韭菜目前已成为各地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重灾户”,特别是一种叫“腐霉利”的农药和重金属镉(以Cd计)在各地韭菜监管抽检中频频曝光。
共韭菜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高敏菜”,也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市场监管部门为整治各地韭菜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问题,加大了对售卖韭菜抽检及后处置力度。
2019年11月18日,某县市场监管局对某超市的售卖韭菜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判定抽检韭菜“腐霉利”残留量超标(实测值0.71mg/kg,残留限量0.2mg/kg)为不合格产品。
市场监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给予该超市罚款3万元的处罚。
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大众一片哗然,普遍观点认为根据法律法规,该超市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应当受到处罚,但仅仅销售14.19元韭菜,却被罚款3万元,是否处罚过重?单纯的高额处罚是否能杜绝农药残留问题?无独有偶,广州省深圳市某处蔬菜零售点也因韭菜中重金属镉(以Cd计)超标,被处以没收销售所得3.5元,罚款5万元。
仅仅通过大力度处罚的方式对整治蔬菜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一定效果,会让蔬菜零售商履行好进货查验义务,但是蔬菜不像预包装食品,很难从外观、生产者、进货渠道等方面发现问题,从而难以排除问题产品。
大力度处罚并未溯源,仅仅会加重销售商家负担,治标不治本,而且容易引发社会舆论。
因此,我们急需探讨出一些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式开展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保障蔬菜食用安全。
农产品典型案例报告总结
农产品典型案例报告总结1. 引言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产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农产品案例,以总结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供给相关从业者和消费者参考。
2. 案例一:有机农产品虚假认证有机农产品是指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和生长促进剂,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农产品。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对有机农产品进行虚假认证。
他们使用合成肥料和农药,却通过伪造认证材料获得有机认证标识,误导消费者。
解决方案:为了避免虚假认证,政府应加强监管,提高认证标准,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农产品生产者应遵守农业生产规范,积极参加认证机构的审核,确保产品质量和认证可靠性。
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购买有机农产品时要查看相关认证证书和标识。
3. 案例二:农产品添加非法添加物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色泽、营养价值或延长保鲜期,一些不法商家会在农产品中添加非法添加物,如工业染料、食品添加剂等。
这些非法添加物对人体健康有害,严重危害消费者的权益。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强化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测和检验。
同时,农产品生产者要加强自律,不使用非法添加物,加强品质控制。
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要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渠道,注意查看产品标签和检验证书。
4. 案例三:农产品质量追溯不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是指能够追溯到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原材料来源的能力。
然而,一些农产品的质量追溯系统不完善,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导致消费者难以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
解决方案:政府应制定和落实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要求生产者建立可追溯的生产流程和溯源体系。
农产品生产者应加强内部管理,配备先进的追溯设备,确保产品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消费者要选择带有质量追溯标识的农产品,有需求时可以通过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的机理探求及打假的博弈分析
一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农业 生产 过 程顺 利 进 行 的物质 材 料 及 其他 生 物品, 主要 包 括 : 肥 、 药 、 子 、 畜 禽 、 药 、 料 、 种 、 化 农 种 种 兽 饲 草 热作 种 子 和 种 苗 、 农机 、 膜 、 业 生 产 资 农 渔
格项共 1 个 , 9 其中总养分、 氧化钾、 有效磷、 有机质等项 目不合格各 2 , 个 总氮、 氯离子不合格各 3 , 个 包 装标 识不 合 格 4个 , 酸碱度 不合 格 1个 , 化肥 存在 有 机质 含 量严 重 偏低 的现 象 , 的甚 至低 于 要 求标 准 有
的 3 % 。假 劣农 资行 为扰 乱 了正 常 的市 场 秩序 , 加 了农 民负担 , 响 了正 常 的农 业 生 产 , 中 国粮 食 0 增 影 给 生产 的可 持 续性发 展 带来 了威胁 。近年 来 , 管 各级 政府 投 入 了大 量 的人 力 物 力 对 假 冒伪 劣 农 资行 为 尽 进行 了打 击 和治理 , 假劣农 资 产 品坑农 伤农 的事件 却屡 屡发 生 。 但 假 冒伪劣农 资行 为在一 定程 度 和范 围 内的顽 固性 存在 有其 经 济学逻 辑 。新 古典 经 济学 的假 设将 现 实条件 理 想化 , 要求 市 场 出清 、 全理 性 以及 信息 充分 , 以斯 密在 《 富论 》 完 所 国 中鼓励 每个 社会 成 员放 手 去 追求 自己 的最 大 利益 。然 而现 实生 活 中市 场参 与者 的有 限理 性 以及 交 易 双 方信 息 的不 对 称性 , 得 使
监管给力才能保证“有机”健康
P R E F A C丨丨刊苜语监管给力才能保证“有机’’健康近曰,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题为“有机蔬菜有玄机”的节目,对北京知 名超市将普通蔬菜放入有机蔬菜专柜混售、销售假冒有机蔬菜等乱象进行了曝光。
在许多人心目中,“有机”就是生活品质和环境友好的代名词,意味着更天然、环保、健康、安全。
货真价实的有机食品不仅是环境良好、制作精细的良心产品,也是监管严格、信誉至上的最佳载体。
当“有机蔬菜”成了“有玄机蔬菜”,这 无疑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有机食品认证的公信力,同时也触碰到 了食品行业的诚信底线,由此还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情形,对有机食品市 场秩序的损害是巨大的。
记者随机调查,就发现了“有机蔬菜”的猫腻,还有多少假冒的“有机”食 品大行其道?为何不缺乏技术、知识和设备的监管部门没能发现?业内认为,有机食品生产过程难度大、成本高,是一些企业和认证机构违规 操作的根本原因,而有机食品的高售价也令许多虚假有机食品和宣传铤而走险。
尽管在诸多乱象中,生产者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着实可恨,但认证机关只忙于收 钱发证,疏于后期的跟踪检查,每年一两次的检测走走过场,甚至有意为违规企 业签字背书,对比应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
监管部门对有机认证缺乏监督,对市 场上的有机食品缺乏常态式监管,让虚假的有机认证标志任意流通,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造成监管失灵、关口松动的主要责任人了。
在监管人员眼中,市场上的任何食品都不应该是免检产品,都应该接受最严格、最认真的检查,因为,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再小也是大事,再严也不过分。
保证有机食品名副其实,才能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这 就需要各环节都恪尽职守,做好自己的一环,厂家和商家要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 和社会责任,切莫鱼目混珠,违法背德;认证机关严格透明认证过程,承担起“谁 认证谁管理”的职责,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严打制 假售假源头,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坚决落实有机食品溯源制度,确保 有机食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相关标准,对假冒伪劣的有机食品要零容忍,坚决 打击,绝不手软。
塑料紫菜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塑料紫菜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2017年,河南郑州一市民在食用紫菜时发现紫菜是塑料做的,这一事件迅速发酵,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随后,有关部门对此事件进行了调查,并对涉事企业进行了处罚。
本文将对这一法律案件进行分析。
二、案件经过1.事件曝光2017年,河南郑州市民王女士在食用紫菜时发现紫菜是塑料做的。
王女士将这一情况发到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随后,其他地区也出现了类似事件,塑料紫菜事件迅速发酵。
2.调查取证事件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经调查,发现涉事企业为一家名为“郑州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
该企业生产的紫菜产品中,部分产品存在使用塑料的情况。
3.案件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当地相关部门对涉事企业进行了处罚。
涉事企业被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以罚款。
同时,有关部门还要求企业对已售出的产品进行召回,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三、法律分析1.侵犯消费者权益涉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塑料紫菜,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消费者有权知道所购买产品的真实情况,并有权选择是否购买。
涉事企业的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违反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涉事企业使用塑料紫菜生产紫菜产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3.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涉事企业使用塑料紫菜生产紫菜产品,其行为可能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四、案件启示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对违法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2.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维权意识,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举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3.加强企业自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加强自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家长反映学校食物是假货的案例和建议
家长反映学校食物是假货的案例和建议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这里成了一句好笑话?——也谈河南一小学“饭菜造假”事件据有关媒体报道,河南一小学9月12日学生的营养午餐“仅有半碗素面条”,而菜谱公示栏上,赫然写着,当天的营养餐是“鸡丁炒西葫芦”“炒蒜薹”“大米粥”!这就像是我们到饭馆吃饭,点的是回锅肉,却只上了一盘凉面!作为消费者,你当做何感想?三水三心曾在多地担任过校长,也曾亲自抓过学生食堂的饭菜数量与质量,现在,我既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也是社会公民,我想,从多个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第一,从契约精神的角度,公示的菜单与实际菜品不符,违背契约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
事实上,我们传统文化中,一直非常重视契约,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词“信用”——比如,孔子就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为政》中还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我国古代还留下了许多手心的典故,比如一诺千金,民间还有“吐口唾沫都是钉”。
将菜谱公示在墙上,其实就是一种承诺,从合同法的角度,就是和学生(家长)订立了一份合同,而没有按照承诺,就是失信,失信,就是缺乏契约精神!作为学校,本该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此种行为,无异于是一种欺诈!三水三心在担任校长的时候,曾因为食堂突然停电,米饭没有煮熟,而向全校学生道歉,并和食堂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一道,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面包——我就认为,不管是什么客观情况,没有做到,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再说了,作为教育人,我们凭什么让学生去承担?后来,很多家长知道情况后,主动要求将购买面包的钱收起来交给我,我没有同意——饭没做好,虽然是因为停电,但家长没有责任啊!第二,从法律的角度,克扣学生菜品,涉嫌违法其实,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有时百密难免一疏,但不管多么的疏漏,也不至于将一荤一素两个菜变成了“手抓素面”啊!我不知道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是出于什么原因,让学生吃样的难以下咽的东西:一般来说,学校食堂特别是公办学校的食堂,是不允许盈利的,那么,学生交的伙食费,除了食堂员工工资和采购原材料,是没有其他成本的。
我对造假预制菜的看法作文
我对造假预制菜的看法作文
哎,这造假预制菜可真是让人火大!你说这商家咋就这么没良心呢?为了多赚点钱,连食材都不放过,用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糊弄消费者。
这不是把我们当傻子耍吗?
听说有些预制菜里面用的都是过期食材,想想都觉得恶心。
你说这吃进肚子里,能不出问题吗?食品安全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啊!
我觉得啊,这造假预制菜的商家得好好查一查,不能让他们再祸害人了。
同时,我们消费者也得提高警惕,别为了图方便就随便买些预制菜回家吃。
健康第一,得吃得放心才行啊!。
人造食物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食物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人造食物在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环保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在品尝过人造食物后,我深感其带来的便利和改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食品安全方面人造食物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传统食品在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环节容易受到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而人造食物通过生物技术、化学合成等方法生产,从源头杜绝了污染问题。
例如,人造肉采用植物蛋白、大豆蛋白等原料,不含有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更有保障。
二、营养健康方面人造食物在营养健康方面具有显著特点。
传统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部分营养成分会流失,导致营养价值降低。
而人造食物通过科学配比,可以更好地保留和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例如,人造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等,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三、环保方面人造食物在环保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传统食品的种植、养殖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水资源、土地资源,并产生大量污染物。
而人造食物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能耗较低,且不产生废弃物。
例如,人造肉的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动物粪便和养殖废水,有利于环境保护。
四、口感和味道方面人造食物在口感和味道方面与传统食品相差无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食物的口感和味道越来越接近真实食物。
例如,人造肉在口感、弹性、味道等方面与真实肉类相似,甚至更胜一筹。
五、消费观念方面人造食物的出现,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消费观念。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食物必须来自自然,人造食物则被视为替代品。
然而,随着人造食物的普及,我们逐渐认识到,人造食物并非完全替代传统食品,而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的同时,人造食物还推动了食品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六、产业发展方面人造食物的兴起,为食品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人造食物产业链涉及原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浅谈如何在农业生产中打击假冒伪劣现象
浅谈如何在农业生产中打击假冒伪劣现象作者:宋红卫宋晓波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生产者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而在现阶段,在农业生产中的假冒伪劣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在农业生产流通中的农药、化肥、种子等等中经常出现制假造假的问题,所以,在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加大伪劣农业方面的打击力度,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生产者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最终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者增收,保证广大农业生产者都能够真正地享受到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农业生产;打击;假冒伪劣;现象;农业生产者;切身利益一、引言在农业战线的农药、化肥、种子等等的销售环节中,必须采取措施加大伪劣农业方面的打击力度,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生产者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在现阶段,我们农业系统也加强了农业生产流通中农药、化肥、种子等等的销售环节中的执法力度,还专门成立了“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这个职能部门成立之后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社会上那些丧尽天良的黑心商人,唯利是图,还是经常有一些报道坑害农业的事件虑有发生。
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在农业生产中打击假冒伪劣现象。
二、一些黑心商人的骗人伎俩分析一些黑心商人向农业生产者倾销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时总是屡试不爽的原因是什么呢?最近,笔者通过走访受害农业生产者,深入到所谓科技下乡培训现场,发现了一些黑心商人的骗人伎俩,主要包括:利用农业生产者喜欢占小便宜的性格特征,通过设圈套让农业生产者上当受骗;利用农业生产者希望发横财的心理特点,通过设置大奖、抽奖等方式来进行欺骗行为;利用农业生产者亟待搞好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收的迫切心理,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等各种各样的媒介来进行广告宣传,对于农业生产资料的效果实施夸张宣传。
三、在农业生产中打击假冒伪劣现象的对策建议分析结合上述的一些黑心商人的骗人伎俩分析,为了做到对症下药,在农业生产中打击假冒伪劣现象的对策建议如下所述。
关于蔬菜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应对措施
关于蔬菜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应对措施作者:崔琼,周丽娟,姜志红来源:《现代食品》 2019年第1期蔬菜可以给人体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可以说蔬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事物之一。
所以,人们对于蔬菜的食用安全也是比较关注的。
但是,近些年来,媒体不断曝光蔬菜食品安全当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等,这些都给人们的内心带来了不安,有关部门也开始高度重视并采取应对措施。
不过,食品安全管理仅靠政府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控制,确保不会出现问题。
1 我国蔬菜食品安全现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种植业十分发达,蔬菜的种植占据农业种植中相当大的比例。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蔬菜贸易就一直以一定的增长速度平稳发展,出口量逐年增长。
虽然蔬菜出口量近些年一直增加,但是蔬菜平均价格却一直在降低,创汇额没有实现平衡。
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有关的劳动效率和技术水平都较低,但最为主要的问题还是食品安全问题[1]。
现在,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力度较小,导致蔬菜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
对此,我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到蔬菜质量检测当中,不过这导致成本消耗增加,蔬菜贸易收益快速下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益的提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蔬菜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
2 确保蔬菜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和指标2.1 三种检测方法三种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监测、生产环节监测、行业标准监测。
①常规检测是指检测蔬菜基本质量,确认蔬菜食用之后不会导致人体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引起中毒,这是最为快速的一种监测方法。
但是,常规的安全监测只能定性分析,而不能够定量蔬菜含硫等情况,检测效率也没有保障[3]。
②生产环节检测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无公害蔬菜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是对蔬菜原产地环境和加工运输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对最终成品的质量进行把控,全程质量合格之后才能够确认为无公害蔬菜。
别拿“有机”当幌子
1212015年32卷第11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猪业论道TALKING SWINE INDUSTRY2.2 检验检测兽药质量的条件受限目前市县两级均无兽药质量检验检测实验室,所有兽药样品均须送省检测,致使抽样检测覆盖面不足,存在抽样检测死角,不能科学评估兽药产品质量安全及合法用药情况,部分假劣兽药及违法用药没有得到依法打击。
2.3 考核机制不合理当前各级部门均将兽药产品质量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检验合格率列入对下级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致使兽药产品质量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抽样检测数据不能真实反应当前情况,严重影响执法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4 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建立兽药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是切实解决相应责任无法落实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兽药管理条例》中只要求要建立相应经营台账,但没有明确不按要求建立经营台帐的行为怎样处罚。
3 对策建议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议修改完善《兽药管理条例》,切实解决如违反《兽药管理条例》条二十八条的处罚条款,同时从法规角度建立《兽药经营许可证》年度审查制度,为建立兽药经营环节质量可追溯体系及许可年审提供法律依据。
2)建议建立健全相应监管及检验检测机构,为全面加强兽药质量安全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3)狠抓监管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兽药监管、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并及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依法打击,确保依法从业。
优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机制,全面提升监管从业机构及相应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为进一步防止个别地方因人情等原因而降低对非法生产、经营及使用兽药的查处打击力度,建议将兽药质量安全及兽药安全使用交叉执法检查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来抓。
4)狠抓培训。
加大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兽药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监管技术、法律依据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确保相应从业人员及动物产品消费者都参与监督兽药质量安全工作,让非法生产及质量不可追溯的兽药没有市场,倒逼从业者依法从业。
食品论坛:有机蔬菜有“陷阱” 消费者别再当冤大头
有机蔬菜有“陷阱”消费者别再当冤大头近几年来,“有机”这个概念被炒的沸沸扬扬。
其中,许多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名不副实的“有机蔬菜”、“品牌蔬菜”,这些蔬菜的价格往往高于普通蔬菜几倍甚至几十倍。
但是,在“有机”“绿色”“品牌”等种种动人的旗号下,“价高”是否代表“质优”?“贵的”蔬菜是否一定是“好的”?消费者所购买的“贵的”蔬菜是否达到了国家的标准?天津市消费者协会7月选择了蔬菜开展比较试验。
检验结果令人出乎意料,经验证的有机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品牌小包装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有的指标检测结果并没有质量优势,有的“贵的有机蔬菜”的几项重金属检测结果甚至高于普通的蔬菜;广州某大型有机蔬菜配送商实际上并没有拿到“有机认证”;大连一家知名公司从菜市场低价购入蔬菜自行贴上有机标签,转手在超市高价出售等。
“什么是有机蔬菜?”“怎样辨别有机蔬菜?”消费者对此并不十分了解,有的认为“价格比普通蔬菜贵”、“包装上有‘有机’标签的”、“吃起来口感好的”,还有的说“没有农药残留的”……很多消费者坦言,对于“有机蔬菜”的认知模糊,对目前市场的有机蔬菜真假难辨。
有业内人士透漏,有事“问题蔬菜”在生产种植的过程中是没有问题的,在运输、超市上架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蔬菜的交叉污染,因而对于“有机蔬菜”的监管要渗透到各个环节,做到全程监控,也要加强溯源。
徐岱昆呼吁有机绿色蔬菜的生产企业应该在生产领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有机蔬菜的生产环节,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的监管非常重要,以及出现问题的企业,应及时查找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源头上控制。
加强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监管,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河南卓奇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既可以加强蔬菜的监管,又可以追溯到“问题蔬菜”的根源。
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有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有机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一一记录清楚,有助于消费者查询,而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有机”产品乱象让人眼花
2012年9月60新闻调查News Investigation文/本刊记者 李颖“低产量、高品质、高价格”的有机产品,在禁施农药等方面,一向以高门槛著称。
而近年来,市场上以次充好、随意标贴的有机产品时有发现,令花了冤枉钱的消费者叫苦不迭。
7月1日,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全面施行,新规要求每件达到新国标的有机产品加贴17位的惟一编码,“一品一码”、不可二次包装,产品质量可全程追溯。
然而,距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有机”新规的出台已经两个月有余,在“有机”产品市场中乱象犹存。
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知之不多。
“有机”产品市场有点乱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的有机产品名目繁多、售价高昂,老百姓总是“雾里看花”。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部分销售渠道“有机”乱象依然存在。
在北京朝阳区某大型超市,一种名为绿色芳山的有机黄豆很受消费者青睐,不少消费者看的就是包装上的有机标识,却忽略了该产品包装正面的“非转基因食品”字样。
此外,部分7月1日后生产的有机食“有机”产品乱象让人眼花品并没有有机码。
不仅如此,一些厂家混淆了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概念,产品上既有有机食品标志,又有绿色食品标志。
在该超市的有机柜台,产自江西、辽宁、广东等地的有机产品,认证标识五花八门,还有来自各地认证机构自制的“追溯码”、“身份证”等,令人眼花缭乱。
一些产品同牌不同“码”,新旧标识玩“混搭”。
与此同时,个别产品“名”不副实,认证“串门”。
例如:记者调查发现,有10多种正在京沪等地市场销售的“山泉物语”品牌农副产品,取得的是“加工和保藏的水果和坚果”类有机认证,但实际生产和销售的却是“有机大米、小米、糯米”等。
个别厂商自制标识穿“马甲”。
在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地下一楼超市,“有机农庄”品牌的圣女果有机码一应俱全。
而另一些产品的包装上却贴着企业自制的白底绿边追溯标识。
当几种产品摆放在一起,包装神似,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会混淆。
而“新规”规定,7月1日之后出厂销售的有机食品必须统一添加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标识,以有效保证有机产品的真实身份。
食品造假引发的思考
造假食品引发的思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却不能让人满意,有关食品造假事故的报道连续不断:毒奶粉事件、苏丹红风波粉事件、苏丹红风波“一滴香”谜案、“健美猪”等花样百出的食品造假事件,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监管的无序和失措,则挑战着管理战着管理者的信任和权威。
食品造假事件的报道一次又一次敲响食品安全警钟,还有哪些食品造假事件没有被曝光?还有哪些有毒食品在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整治风暴能在多大程度上拯救食品安全于水火?火腿在泡制过程中使用敌敌畏,劣质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婴儿死亡,水产品中存在甲醛,银耳用二氧化硫漂白,亚硝酸钠、苏丹红食品安全问题,瘦肉精中毒、毒大米、蔬菜中农药残留导致的中毒等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今年白酒中的塑化剂超标等问题又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食品安全事件屡见报端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这些需要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的规范化和监管体制.染色馒头shijian央视《消费主张》通过暗访发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馒头过程中,违规添加防腐剂来延长食品保质期,添加甜蜜素来节约成本,甚至还通过添加柠檬黄来给馒头染色,生产玉米馒头。
面对这些色相非常漂亮的“染色馒头”,工人们表示“打死”“饿死”都不会吃。
这些问题馒头通过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销售给消费者(4月12日人民网)。
危害;损伤肝、肾,严重的话会致癌为了少使用一些玉米粉,生产者竟然见利忘义,毫不顾及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违规添加柠檬黄来给馒头染色,这种丧心病狂之举怎不令人震惊和恐惧!相关部门理当闻风而动,立即进行彻查,对违规者进行严惩。
但在笔者看来,此事决不能就这样清查处罚了之,我们还应该透过“染色馒头”对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反思,查找监管盲区,然后竭尽全力去从源头上封堵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
那么,面对食品生产的这四大监管盲区,有多少企业在钻空子,肆无忌惮地生产不安全食品呢?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譬如就在上海“染色面包”被曝光的同一天,广州也有新闻报道称,有面包生产者把到期面包回炉再造后热卖。
有机蔬菜市场风险分析
有机蔬菜市场风险分析一、引言有机蔬菜市场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领域,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推动了有机蔬菜市场的增长。
然而,随着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有机蔬菜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本文将对有机蔬菜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析,以帮助相关企业和机构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
二、市场风险分析1.供应链风险有机蔬菜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有机认证标准,包括土壤管理、施肥、农药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然而,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有机蔬菜的供应链风险较高。
例如,供应商可能无法提供符合有机认证标准的原材料,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污染等问题。
2.市场需求波动风险有机蔬菜市场的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消费者健康意识、经济状况、季节性需求等。
市场需求的波动性可能导致有机蔬菜的价格波动,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3.竞争风险随着有机蔬菜市场的发展,竞争对手数量增加,竞争加剧。
竞争对手可能通过降价、增加产品种类、提供更好的服务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对企业造成竞争压力。
4.质量风险有机蔬菜的质量问题可能对企业形象和市场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如果有机蔬菜出现质量问题,如农药残留超标、虫害等,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信任度下降,从而影响销售。
5.法律法规风险有机蔬菜市场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有机认证标准、食品安全法律等。
企业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能面临罚款、停产等风险。
三、风险应对策略1.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严格筛选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等。
此外,企业还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与协作,以降低供应链风险。
2.市场调研与预测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定价策略,以应对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3.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有机蔬菜符合有机认证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揭秘:有机蔬菜多为幌子
揭秘:有机蔬菜多为幌子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健康月刊》》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豇豆?有毒,不能吃!反季节蔬菜?似乎也不靠谱!受海南毒豇豆事件的影响,人们对蔬菜的选择更加挑剔了。
一些家庭主厨们甚至不进菜市场,直接上超市,找那些打着“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标签的专柜,专挑比肉还贵的有机蔬菜。
【总页数】1页(P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别拿『有机』当幌子 [J], 樊福好
2.别拿"有机"当幌子 [J], 樊福好
3.有机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及其实践应用——评《有机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大全》 [J], 李响;田丽美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
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第2部分蔬菜和水果中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 [J],
5.北京:“有机茶”多为普通茶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有机蔬菜造假事件的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的有机农业,由于成本过高,很多有机农场并没有完全遵守严格的种植要求,一些有机蔬菜基地在各环节上存在问题,比如有些有机农场向菜地里施用化肥。
虽然认证机构的人员要检查种植过程的规范与否,但都会事先向种植基地告知,所以假冒的有机基地仍然会钻监管不力的空子进行造假,即使是喷过农药的蔬菜,经过几天的分解,上市时也已查不出来。
现在市场上很多打着有机名号销售的蔬菜,其实是违背了有机食品的种植要求的。
本文就有机蔬菜造假的成因及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有机蔬菜、造假、种植户、影响
有机蔬菜的市场售价,是普通蔬菜的四五倍,暴利之下,不法商人用普通蔬菜贴牌冒充有机蔬菜欺骗消费者;为了挣更多的钱,某些认证机构不惜对不合乎有机食品标准的产品大开绿灯。
有机蔬菜造假想象日益严重,并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
一、什么是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是有机农业中的一部分,根据有机农业的原则吸取了几千年来传统农业的精华,结合蔬菜作物自身的特点,强调因地因时因物制宜的耕作原则,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都必须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也就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
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
所以有机蔬菜的生产必须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环境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规范来生产,以保证它的无污染、富营养和高质量的特点。
有机蔬菜的种植讲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产方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
有机蔬菜无化学残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证明比普通蔬菜更具营养。
现在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国内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二、有机蔬菜造假的成因
(一)有机蔬菜价格高、辨认难,让不法商贩有机可趁。
普通黄瓜一斤2元左右,有机黄瓜一斤7至9元;普通西红柿一斤2.50元左右,有机蔬菜则卖到6至7元。
不少不法商贩以次充好,用普通蔬菜贴牌冒充有机蔬菜牟取暴利。
商品上琳琅满目的“绿色”、“有机”、“无公害”标志让消费者难以分辨,有些公司未经国家法定机构许可,使用别的公司的绿色食品标志销售蔬菜,以普通蔬菜假冒绿色蔬菜,进入超市。
在有机蔬菜的辨认上存在漏洞,如果供应商一时货源不足,不能排除其将有机标签贴在无公害蔬菜上的可能。
(二)缺乏监管标准,导致执法部门监管乏术。
目前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都有具体的产品标准,唯独有机食品产品标准相对缺
乏。
检测部门在抽检有机蔬菜时,只能依据标准稍低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作为参考依据。
有机蔬菜进入流通领域后的真假监控,很大程度上只能靠“企业自律”,监管存在很大漏洞。
(三)目前认证机构鱼龙混杂。
认证监督治理委员会会对认证机构进行考核,但是尽管如此,仍旧不能排除很多人为的因素被夹杂进去。
像土豆这类附加值很低的产品,认证费用高于它卖出后所得的回报,所以为了降低成本,生产厂家无法保证每个产品都能够得到有机认证。
目前来说,只有像苹果、青椒这种高成本回报率的产品才能做到每个产品进行有机认证。
而且,生产有机蔬菜的企业,目的就是为了拿证,在拿到有机资格认证书以后很多企业便不再严格执行有机蔬菜的种植标准。
还有一些种植商和认证机构会进行一些违法的操作,从而简化认证的程序,使没有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的商品进入到市场中去。
三、有机蔬菜造假的影响
不法商贩利用造假的有机蔬菜牟取了暴利,普通种植户没有得到任何更多的利润,而有机蔬菜种植户不仅被抢占了一定的市场销售份额,并且在媒体曝光造假事件后,有机蔬菜购买者的购买积极性受到打击,使有机蔬菜的市场销售量大打折扣。
四、对策
一是要加强有机蔬菜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增加供应量,降低价格。
二是要加强对有机蔬菜选购鉴别的方法宣传。
1、凭口感。
有机
蔬菜吃起来清脆,感觉就是新鲜,即使是烹调后,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不是蔬菜经过处理可以制造出来的口感。
2、到有机食品店或者正规超市购买。
市场摊贩的蔬菜来源经常变换,并不稳定。
如果对有机蔬菜了解不多,建议你去有信誉的有机食品店购买。
超市也是不错的选择,有时超市会因为大宗采购,价格比有机食品店便宜。
3、选购时要注意蔬菜包装上的有机认证标志。
4、注意包装袋上是否明确标示生产者及验证单位之相关资料(名称、地址、电话)等,可以依据这些资料到相关网站或者相关部门查询。
三是要尽快出台有机食品具体的产品标准。
有了这个前提,执法部门才能对流通领域有机蔬菜的真假进行有效监管。
四是要逐步完善对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的考核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认证。
参考文献:
[1] 周泽江.宗良纲.杨永岗中国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理论与实践2004
[2] 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中心中国有机蔬菜国际市场空间分析及预测2006
[3]谢玉佳傅新红.农户蔬菜生产经营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彭州市西北村和胜利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414-5416.
[4]张中平陈星.山区反季节蔬菜生产气候适宜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35-1538.
[5]杨鑫.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2007,(3):28.
[6]高振宁中国食品安全与有机食品开发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