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19年版)
康复科诊疗指南
混合型颈椎病
【概述】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引起了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痛、颈部发僵:常最早出现,常伴肩部及肩胛骨内缘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和/或麻木:沿着神经根走行和支配区放射,颈部活动、咳嗽、喷嚏时可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4)以三角麻痹为主要表现(无力、萎缩)。
2、脊髓型颈椎病
1)慢性起病,外伤后加重;
2)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
3)上肢:持筷、系扣困难;
4)下肢:行走不便、不稳、踩棉花感、瘫痪;
5)括约肌功能障碍;
6)尿频、尿急、排尿无力、尿不尽感、尿失禁、尿潴留。
3、交感型颈椎病
1)头部症状: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2)眼部症状:眼胀、视物不清、干涩等;
3)耳部症状:耳鸣、耳堵、听力下降等;
4)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
5)心血管症状:心悸、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
6)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等;
以上症状往往与体位或活动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或劳累时明显,休息时好转。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使椎动脉痉挛,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基底动脉环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近些年指南已将该型颈椎病剔除)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变化及椎间隙狭窄;侧位片可见顺列不佳、反曲、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赘等;过伸过屈位片可有节段性不稳定。
XX省颈椎病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XX省医院颈椎病中医分级诊疗指南
(2020版)
颈椎病属于中医的“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是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退行性变而累及周围或临近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发病原因主要是颈椎慢性损伤及自身结构的退行性变,急性颈椎间盘损伤也是本病原因之一。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的病因,无外乎外感风寒湿邪、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伤、畸形等几个方面。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不通则痛”,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客居经脉,气血瘀滞为标。发挥中医证候辨识作用。遵循“四诊合参”的原则,重点进行病史、症状与体征、舌脉诊等综合信息采集,虚证为主则重在补益气血、肝肾,实证为主者则重在行气活血,化痰祛湿。针灸多以西医分型结合辨证、辨经选方配穴对症治疗,从常规毫针及不同的针法多有运用。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以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对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效
果显著。传统中医药在治疗颈椎病,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颈椎病患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颈椎病患者的筛查
同《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二)颈椎病的诊断与评估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中医辨证。
(1)风寒湿痹阻:颈项强痛,或伴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重颈僵,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骨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修订版)
骨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117.股骨颈骨折
上转指南
经X 线摄片确诊为Garden分型Ⅱ-Ⅳ级的股骨颈骨折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者,经过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自主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二级以上的医院。
下转指南
经X线摄片确诊为Garden分型Ⅰ型,或年老体弱,全身合并疾病多,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基层医院卫生机构治疗或管理。
118.股骨粗隆间骨折
上转指南
经X 线摄片确诊为Evans分型Ⅱ-Ⅳ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不稳定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者,将患者转往二级以上的医院。
下转指南
经X线摄片确诊为Evans分型Ⅰ型,骨折稳定或年老体弱,全身合并疾病多,不能耐受手术,患肢伤前不能行走或不愿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基层医院卫生机构治疗或管理。
119.股骨远端骨折
上转指南
经X线拍片发现股骨远段骨折(股骨远段7cm以内)Seinsheimer 分型Ⅱ-Ⅳ型,需手术治疗者,经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
下转指南
经X线摄片确诊为Seinsheimer分型Ⅰ型,或年老体弱,全身合并疾病多,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或经手术治疗,伤口愈合好,骨折固定可靠,需住院康复者,经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基层医院卫生机构治疗或管理。
120.胫骨平台骨折
上转指南
经X线拍片发现粉碎性的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移位超过2-3mm,或者伴有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需手术治疗者,经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其选择权的情况下,将患者转往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X线片、颈椎MRI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ICD-10:M47.1+G99.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具有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2)出现颈椎病相应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受限,以及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各型颈椎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姿势固定或特定姿势症状仍反复。
(3)康复期:各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基本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可伴有情绪紧张、心情抑郁等表现。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沉重,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
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原因】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不良的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
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的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在单侧椎动脉缺如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差别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另外,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发育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病理生理】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XX省胸痛中心建设管理规范(2019年版)
XX省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2019年版)
目录
一、标准胸痛中心 (1)
(一)基本条件 (1)
(二)组织管理 (1)
(三)建设要求 (2)
(四)服务要求 (3)
二、基层胸痛中心 (3)
(一)基本条件 (3)
(二)组织管理 (4)
(三)建设要求 (4)
(四)服务要求 (5)
附表:1. 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图 (6)
附表1 (7)
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图 (7)
胸痛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 (8)
一、标准版 (8)
二、基层版 (10)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全省胸痛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关于印发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和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XX省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2019年版)》,作为XX省胸痛中心建设管理标准和质控依据。
一、标准胸痛中心
(一)基本条件
1.二级以上医院。
2.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其中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应独立设置科室。
3.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4.设置重症监护室(CCU/ICU)
5.具备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爆发性重症心肌炎机械支持和内科治疗、张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流的相关条件。
6.具备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相关条件,或与具备条件的医院建立转诊机制。
7.具备胸痛患者的多学科综合抢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时间可持续3~5分钟。
(2)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每穴0.5~1分钟,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气滞血瘀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混合型颈椎病诊疗指南
混合型颈椎病
【概述】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引起了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痛、颈部发僵:常最早出现,常伴肩部及肩胛骨内缘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和/或麻木:沿着神经根走行和支配区放射,颈部活动、咳嗽、喷嚏时可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症状,如手部肿胀等;
4)以三角麻痹为主要表现(无力、萎缩)。
2、脊髓型颈椎病
1)慢性起病,外伤后加重;
2)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
3)上肢:持筷、系扣困难;
4)下肢:行走不便、不稳、踩棉花感、瘫痪;
5)括约肌功能障碍;
6)尿频、尿急、排尿无力、尿不尽感、尿失禁、尿潴留。
3、交感型颈椎病
1)头部症状: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
2)眼部症状:眼胀、视物不清、干涩等;
3)耳部症状:耳鸣、耳堵、听力下降等;
4)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
5)心血管症状:心悸、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
6)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等;
以上症状往往与体位或活动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或劳累时明显,休息时好转。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使椎动脉痉挛,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基底动脉环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近些年指南已将该型颈椎病剔除)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变化及椎间隙狭窄;侧位片可见顺列不佳、反曲、椎间隙狭窄、椎体前后缘骨赘等;过伸过屈位片可有节段性不稳定。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
入院标准:
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经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一、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颈椎病(TCD 2019版:A03.06.04.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M47.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
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断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颈痛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8.900)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
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旳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旳临床体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体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重要体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和期:临床重要体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
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局限性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旳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一)手法
XX省慢性胃炎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慢性胃炎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目录
一、流行病学 (1)
二、定义与分类 (1)
三、筛查、诊断与评估 (2)
(一)筛查 (2)
(二)诊断 (2)
(三)评估 (3)
四、治疗 (3)
(一)消除病因 (4)
(二)对症治疗 (4)
(三)中医药治疗 (4)
(四)精神心理治疗 (5)
(五) 胃癌前病变及早癌的处理 (6)
(六)康复与保健 (6)
五、慢性胃炎的分级诊疗服务目标、流程、双向转诊标准与各级医院服务对象6 (一)目标 (6)
(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7)
(三)双向转诊标准 (8)
(四)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 (9)
六、慢性胃炎的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12)
(一)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人群的筛查 (12)
(二)慢性胃炎患者的门诊随访 (13)
(三)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管理 (13)
(四)慢性胃炎规范化诊治要求 (14)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20世纪40年代由于胃镜的发明和应用,胃炎作为一个临床疾病开始得以认识和研究,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一、流行病学
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占消化内科门诊40%~60%的就诊率。由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其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
二、定义与分类
慢性胃炎属于病理学诊断,新悉尼系统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后者再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或隆起糜烂、出血、黏膜皱襞粗大或胆汁反流等征象,则可依次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
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
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或颈部损伤引起的病症。它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和血管,导致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此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颈椎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慢性劳损是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损伤会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和炎症改变,导致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和血管。外伤也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伤前已经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不良的姿势也是颈椎损伤的另一个原因,如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以及在行驶的车上睡觉等。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
环的纤维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韧带组织之间形成的间隙,由于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
分级诊疗患者知情同意书(更新)
兰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级诊疗病种患者
知情同意书
就诊医疗机构名称:年月日
姓名
性别
年龄
身份证号
住院号
入院诊断
出院诊断
科别
入院时间
出院时间
转诊政策告知栏(此栏应在办理入院手续前告知并签字)
1、符合分级诊疗病种诊断的新农合患者原则上只能在兰州市内相应级别的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不得越级诊疗。执意要求转诊并经过医疗机构、新农合管理机构审批同意转诊的分级诊疗病种患者,新农合资金2015年按照该病种在转出医疗机构定额标准的50%报销,
2016年按照20%的比例报销,2017年不予报销(例:某病种在乡镇卫生院定额标准为1000元,转诊到县级及以上级别医院的病人,无论产生多少医疗费用,2015年新农合只报销500元,2016年报销200元,2017年不报销)。未按规定办理转诊转院手续,擅自外出就诊患者新农合资金不予报销。
2、出兰州市外外出务工、求学、长期在参合地以外居住和在参合地以外危、急、重症入院的分级诊疗病种参合患者,不得越级直接到省、市级医疗机构就诊,应在当地同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同时于3日内向户籍所在地的县(区)合管机构电话登记备案。出院后持在外务工、居住、就读等证明和其他住院资料,到户口所在乡镇卫生院报销,补偿按分级诊疗付费标准执行。未登记备案、证件不齐全或越级诊治的,新农合资金2015年按照该病种在转出医疗机构定额标准的50%报销,2016年按照20%的比例报销,2017年不予报销。属于新农合重大疾病范围的病种按照重大疾病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兰州市内跨县(区)之间按照市级统筹原则可在居住或务工所在地县、乡医疗机构住院享受直报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颈椎病分级诊疗指南(2019年版)
一、颈椎病的现状
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在我国,颈椎病患病率较高,疾病顺位靠前,不同地区的颈椎病患病率为8.1%-19.1%。一些特殊人群颈椎病患病率更高。大学教职工为10.8%,老年人群为25.0%,机关人员为27.3%。白领人群为33.9%,公务员为 54.8%。在某些人群中有上升趋势。与颈椎病相关的抑郁情绪和失眠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疾病顺位和患病率考虑,颈椎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二、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 ~40 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 ~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
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 ~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 ~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 ~60 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挤压、使椎动脉的血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从而保证椎- 基底动脉血流不受太大的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 基底供血不全而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一)颈型颈椎病
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3.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颈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4.临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三)脊髓型颈椎病
1.多数患者首先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沉重感,随后逐渐出现行走困难,下肢各组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快走。继而出现上下楼梯时需要借助上肢扶着拉手才能登上台阶。严重者步态不稳、行走困难。患者双脚有踩棉感。有些患者起病隐匿,往往是想追赶即将驶离的公共汽车,却突然发现双腿不能快走。
2.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写字、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持物易落。严重者甚至不能自己进食。
3.躯干部感觉异常,患者常感觉在胸部、腹部、或双下肢有如皮带样的捆绑感,称为“束带感”。同时下肢可有烧灼感、冰凉感。
4.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排尿障碍,大便秘结。性功能减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须拄拐或借助他人搀扶才能行走,直至出现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5.临床检查:颈部多无体征。上肢或躯干部出现节段性分布的浅感觉障碍区,深感觉多正常,肌力下降,双手握力下降。四肢肌张力增高,可有折刀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膝腱、跟腱反射;髌阵挛和踝阵挛阳性。病理反射阳性:如上肢Hoffmann 征、Rossoli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