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说课稿

合集下载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一、说教材《黄河颂》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是《黄河大合唱》第二章的歌词,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伟大坚强的形象,激发了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力量。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作为开篇,这首激情澎湃的黄河颂歌,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为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诗歌阅读要注重学生感受、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清诗歌内容,概括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历史文化地位。

2.借助多媒体资料,创设情境,感受黄河的英雄气魄;通过研读课文的方式,深入分析语言,掌握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诵读课文,掌握本诗直接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爱国情怀;感受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

综上考虑,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而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认清学情,才能上好一堂课。

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从经验型正逐步向理论型发展,但还离不开感性经验的支持,让他们通过阅读直接感受黄河的伟大坚强,效果不佳。

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来帮助理解。

同时,他们对于现代诗歌有了一定了解,但对于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还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进一步学习。

这些都是我在讲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来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

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本课学生主要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合作交流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

这一过程将充分发散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来具体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首先播放多媒体,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从视觉听觉上唤起学生内心的激情。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毛丽娜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我将从四大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现代诗。

它以颂歌的形式歌颂了黄河英勇无畏的艺术形象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诗歌情绪慷慨激昂,语言抒情浅显易懂,是七年级学生领略新诗艺术的好载体,也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设定为:1、以读切入,通过听读、练读,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2、以读带赏,把握黄河的形象及精神,感受直抒胸臆抒情方式的特点。

3、以读启悟,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七年级学生声线好,表达欲望较强。

但对现代诗接触不多,对于诗的语言、形式、艺术手法不够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把握黄河形象特点,感受诗歌的绘画美“啊,黄河”三个段落,赞颂了黄河的精神,诗歌的建筑美及艺术手法得以集中体现,设为教学难点。

三、设计理念与学法指导罗素说:“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

”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以生为主,注重阅读感受,注重对话交流,注重实践探究”是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读贯穿始终是本课的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诵读法、美点寻踪法、实践探究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流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六大板块。

(一)唤醒:看,黄河历史在音乐中播放1939年日本铁蹄下的中国及奋勇抗争的中国志士图片,再现诗歌写作背景,导入《黄河颂》。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唤醒学生的民族感情,激发阅读期待。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引言概述:《黄河颂》是一首描写中国黄河的诗歌,通过赞美黄河的伟大和美丽,表达了对黄河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黄河颂》的内容,包括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和生态。

正文内容:1. 黄河的历史1.1 黄河的源头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的昆仑山脉,这里的积雪和冰川融化形成了黄河的水源。

这一点是黄河历史的起点,也是黄河的重要特征之一。

1.2 黄河的演变黄河在流经中国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改道和泛滥。

这些变迁对周边地区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时带来了灾难,有时也为人们带来了丰收和繁荣。

1.3 黄河的文化遗产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

例如,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如《尚书》、《易经》等。

2. 黄河的地理特点2.1 黄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

黄河的地理特点使其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2.2 黄河的水量和泥沙黄河的水量丰富,年均径流量约为61亿立方米,是中国内陆河流中最大的一条。

同时,黄河也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之一,其泥沙对于中国的土地肥沃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黄河的河道特点黄河河道曲折,流经的地区众多。

河道的特点对于黄河的水流和泛滥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也为黄河流域的农业和交通带来了便利。

3. 黄河的文化意义3.1 黄河的文学形象黄河在中国文学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许多诗歌、歌曲和小说的创作主题。

黄河的壮丽和磅礴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3.2 黄河的民俗传说黄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许多关于黄河的民俗传说,这些传说丰富了中国的民间文化。

例如,关于黄河女儿的传说,讲述了黄河的起源和河神的故事。

3.3 黄河的艺术表现黄河的壮丽景色也成为了许多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

黄河的画作、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示了黄河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4. 黄河的经济价值4.1 黄河的灌溉功能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黄河的灌溉功能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说课稿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说课稿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的精细化教学设计。

此内容选自湘版高中教材的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课件展示第五单元所有内容)第一章节的内容是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以及大型声乐作品,赋予的课题是《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关于大型声乐作品的教学,学生是通过欣赏、感受《黄河大合唱》来了解大合唱这种声乐体裁的。

教材分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部作品,(课件展示<黄河大合唱>所有内容,作品分析)。

《黄河大合唱》一共有八个乐章,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斗争史和充分体现我国民族英雄气概的经典作品,从宏观上讲,它的内容大致是沿着由“歌颂美”到“悲剧美”到“保卫美”的线索,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写成的,内容比较完整。

设计思路:学生对黄河对《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些乐章:例如《保卫黄河》《河边对口曲》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欣赏过,尽管如此,我认为这部作品中所体现的黄河的象征意义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理解的,我们面对的是高中学生,在学习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比初中阶段的要求更高,学习目标的制定要适应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完整欣赏一遍这部作品大约需要40分钟。

我在备课前确定用一课时完成,而且在内容上要给学生相对完整的印象,也就是每个乐章都要欣赏到,采用有详有略的欣赏方法。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总目标:(略)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我认为重点应该放到第二乐章《黄河颂》的欣赏上,(课件展示<黄河大合唱>所有内容,作品分析)。

因为这一乐章最能体现黄河的象征意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只有充分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壮美,母亲河的伟大,才能为后面学习“悲剧美”“保卫美”起着重要的情感铺垫作用,才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我设立了《黄河颂》的教学目标。

《黄河颂》的教学目标:1、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分析歌曲的音乐表现要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激发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引言概述:《黄河颂》是一首歌颂中国黄河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伟大历史,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黄河颂》的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特点、黄河的历史文化、黄河的生态环境、黄河的经济价值以及人们对黄河的情感表达。

正文内容:1. 黄河的地理特点:1.1 黄河的起源和流经地区: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经过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1.2 黄河的河道特点:黄河河道曲折,河道长度长达5464公里,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河湾和河套。

2. 黄河的历史文化:2.1 黄河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

2.2 黄河的历史事件:黄河曾多次改道,造成了许多历史事件,如夏朝的大禹治水、黄河泛滥导致的灾害等。

3. 黄河的生态环境:3.1 黄河的生物资源: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淡水鱼类和水生植物。

3.2 黄河的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渔政策、生态修复等。

4. 黄河的经济价值:4.1 黄河的灌溉功能:黄河是中国重要的灌溉水源,为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4.2 黄河的水能资源:黄河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被广泛用于发电、供水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5. 人们对黄河的情感表达:5.1 《黄河颂》的创作:《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5.2 黄河的文化象征:黄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总结:综上所述,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拥有壮丽的地理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

人们对黄河怀有深厚的情感,通过《黄河颂》等作品来表达对黄河的敬仰和热爱。

我们应当保护好黄河,共同守护这片神奇而伟大的土地。

《黄河颂》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黄河颂》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

《黄河颂》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黄河颂教学设计说课稿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引言概述:
《黄河颂》是一首描写中国母亲河黄河的诗歌,通过对黄河的赞美和歌颂,展现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主题、结构、意义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一、诗歌背景
1.1 作者简介
1.2 诗歌创作背景
1.3 诗歌流传历史
二、诗歌主题
2.1 赞美黄河
2.2 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诗歌结构
3.1 诗歌体裁
3.2 诗歌格律
3.3 诗歌节奏
四、诗歌意义
4.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2 传承中华文化
4.3 唤起人们对祖国的责任与担当
五、诗歌艺术特点
5.1 用典精准
5.2 表达生动
5.3 意蕴深远
通过对《黄河颂》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体会到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黄河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愿我们永远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黄河的敬畏之心,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
《黄河颂》是一篇获奖说课稿,它以黄河为主题,通过歌颂黄河的伟大和壮观,展现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感情。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黄河颂》的内容和特点。

正文内容:
一、黄河的地理特点
1.1 黄河的起源和流经区域
1.2 黄河的长度和流量
1.3 黄河的地理环境和生态问题
二、黄河的历史意义
2.1 黄河文明的发展
2.2 黄河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贡献
2.3 黄河的洪水和治理
三、黄河的文化象征
3.1 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3.2 黄河的诗歌和歌曲
3.3 黄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四、黄河的经济价值
4.1 黄河的水资源利用
4.2 黄河流域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4.3 黄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五、黄河的生态保护
5.1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5.2 黄河的水质和水生态保护
5.3 黄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总结:
总的来说,《黄河颂》是一篇获奖说课稿,通过歌颂黄河的伟大和壮观,展现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感情。

文章从黄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意义、文化象征、经济价值和生态保护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了黄河的内容和特点。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在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同时,黄河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利用的挑战,需要人们共同努力进行保护和治理。

通过《黄河颂》,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黄河,感受到黄河的伟大和壮美。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开场白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一说《黄河颂》。

这是一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壮丽歌曲,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今天,我将从七个方面阐述这首歌曲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目标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教学目标。

对于《黄河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入理解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接下来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于这首歌曲,旋律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是关键。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和力量,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黄河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比如,可以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听音乐,再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在《黄河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导入阶段,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引起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其次是深入阶段,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个人演唱等,深入了解歌曲的内涵。

最后是拓展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多的相关音乐作品,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六、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黄河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七、结语在结束之前,我想说,《黄河颂》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

通过我们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内涵和力量。

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
《黄河颂》是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本说课将围绕《黄河颂》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深入剖析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和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背景介绍
1.1 《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1.2 作曲家对黄河的情感表达
1.3 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二、内容解析
2.1 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
2.2 曲调和旋律的特点
2.3 歌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表现形式分析
3.1 乐器运用和编曲手法
3.2 声乐部分的表现技巧
3.3 节奏和节拍的处理方式
四、教学目标设定
4.1 帮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背景和意义
4.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4.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5.1 通过多媒体展示作品背景和内容
5.2 组织学生进行听音乐作品的欣赏
5.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感受
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相信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黄河颂》这部音乐作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希望通过这次说课,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启发。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一、引言《黄河颂》是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所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

本说课稿将从七个方面深入解析《黄河颂》这首音乐作品,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二、黄河颂的创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面临着外敌入侵和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

冼星海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旨在激发民族精神,鼓舞抗战士气。

《黄河颂》作为《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部分,通过对黄河的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三、黄河颂的音乐特色音乐结构:《黄河颂》采用了多段体结构,以磅礴的气势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黄河的雄伟形象。

旋律特点:冼星海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使《黄河颂》的旋律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充满了激情与力量。

配器手法:在《黄河颂》中,冼星海运用了丰富的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营造出宏大的音乐氛围,使人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力。

四、歌词分析歌词内容:《黄河颂》的歌词以赞美黄河为主题,通过描绘黄河的雄伟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

语言特色:歌词语言简练、质朴,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五、黄河颂的艺术价值《黄河颂》作为《黄河大合唱》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幅展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壮丽画卷。

《黄河颂》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这首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敌热情,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黄河颂的演唱技巧声音控制:《黄河颂》需要演唱者具备较好的声音控制能力,能够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调整声音的强弱和音色。

情感表达:演唱《黄河颂》需要充分理解歌词内涵,把握作品情感基调,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出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舞台表现:在演唱《黄河颂》时,演唱者还需要注重舞台表现力,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手段,将作品情感传递给观众。

七、黄河颂的意义与影响历史意义:《黄河颂》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音乐作品,对于激发民族精神、鼓舞抗战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黄河颂是一首描写中国黄河的诗歌作品,它以独特的方式赞美了这条伟大的河流。

本篇文章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以展示其独特之处。

文章结构将分为引言概述和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将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并在每个部分中详细阐述三个小点。

以下是正文内容的具体安排:引言概述:《黄河颂》是一首描写中国黄河的诗歌作品,它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黄河的敬仰和赞美。

这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它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

一、黄河的源头1.1 黄河的起源黄河的源头位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这里有着丰富的雪水和冰川,是黄河的发源地。

1.2 源头的景色源头地区景色秀丽,山峦叠嶂,湖泊清澈,草原广阔,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

1.3 源头的意义黄河的源头是黄河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繁荣。

二、黄河的奔流2.1 黄河的长度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三长的河流。

2.2 黄河的河道黄河的河道曲折多变,形成了许多壮丽的河湾和急流瀑布,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2.3 黄河的流域黄河流经九个省份,涵盖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三、黄河的文化3.1 黄河的历史黄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河流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化和历史遗迹沿岸分布,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

3.2 黄河的文学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许多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如《黄河大合唱》等。

3.3 黄河的民俗黄河沿岸的人民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如黄河饺子、黄河鱼等,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四、黄河的意义4.1 经济意义黄河是中国重要的灌溉河流,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4.2 生态意义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是保护中国生态的重要任务。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引言概述:《黄河颂》是一部以黄河为主题的诗歌作品,通过赞美黄河的伟大和壮丽,展现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

一、黄河的历史与地理1.1 黄河的起源和流经区域: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七个省区。

1.2 黄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黄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5万平方千米。

1.3 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国的影响: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中国的农业、文化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内容2.1 《黄河颂》的作者:《黄河颂》是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创作的一首长诗,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黄河之旅为创作背景。

2.2 《黄河颂》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黄河颂》以赞美黄河的伟大和壮丽为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深深热爱之情。

2.3 《黄河颂》的艺术价值和影响:《黄河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化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黄河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3.1 黄河的象征意义:黄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3.2 黄河的历史地位: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 《黄河颂》的爱国情怀:《黄河颂》通过对黄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激励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四、《黄河颂》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4.1 黄河的保护与治理:《黄河颂》呼吁人们保护黄河,加强黄河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黄河的可持续发展。

4.2 黄河的经济价值: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能源基地,对中国的农业、工业和能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4.3 黄河的旅游价值:黄河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地位和作用: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主题。

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

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说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局部意思。

⑵水平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升朗诵水平和诗歌鉴赏水平。

⑶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二、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⑴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

学习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能够在朗读中形成。

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升学习诗歌、鉴赏诗歌水平的有效途径。

⑵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相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

教师应实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为教学服务。

⑶讨论分析法:对黄河精神的理解,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行驶,先分组实行讨论,再交流各自的理解。

2、说学法:⑴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⑵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实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1、导语设计: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称为什么吗?(生答: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生答: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该是黄河两岸。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标题:《黄河颂》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黄河颂》是一部以黄河为主题的诗歌作品,通过对黄河的赞叹和歌颂,展现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主题、结构、表现手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一、诗歌背景1.1 《黄河颂》的作者是著名的现代诗人郭沫若,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的难点时期。

1.2 诗歌背景中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达了对黄河这条母亲河的敬畏和赞叹。

1.3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二、诗歌主题2.1 《黄河颂》的主题是对黄河的赞叹和歌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

2.2 诗歌主题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展现了作者对黄河这条伟大河流的理解和感悟。

2.3 通过对诗歌主题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三、诗歌结构3.1 《黄河颂》的结构严谨有序,共分为四个部份,每一个部份都环绕着黄河这一主题展开,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

3.2 诗歌结构中运用了对照、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引人入胜。

3.3 通过对诗歌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整体脉络和主题思想。

四、诗歌表现手法4.1 《黄河颂》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2 诗歌表现手法中体现了作者对黄河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

4.3 通过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五、诗歌意义5.1 《黄河颂》通过对黄河的赞叹和歌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

5.2 诗歌意义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夸姣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5.3 通过对诗歌意义的解读,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感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

教材版本本课是现行湘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当中的内容,第一节中学生学习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在小学和初中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了解了声乐体裁,在本课中,通过学习《黄河大合唱》中的几首歌曲,体验大合唱这一大型的声乐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震撼力。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教学目标]1、知识:创作背景,曲作者冼星海,大合唱定义。

2、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及朗诵能力。

3、情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演唱及朗诵,充分调动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奋发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1、分析讲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并通过聆听、朗诵、演唱等形式使学生能理解与感化。

2、排练《保卫黄河》的轮唱,使学生基本掌握轮唱的基本要点。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作品,小组合作、探究,朗诵、演唱作品旋律等方法,领会大型声乐作品的丰富的表现力和声乐体裁的多样性,学习正确使用声乐体裁。

说教法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课件结构1、作品创作过程及作品主题内容2、通过《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四首歌曲的赏析,基本理解作品的精神和艺术内涵。

3、了解什么是大合唱,感受大合唱的丰富表现力及强烈震撼力。

歌曲的创作经过二、作品的内容与主题: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

黄河颂 说课

黄河颂 说课

黄河颂郝鹏飞一、说教材本课选自高中音乐欣赏课第16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黄河颂》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所做的《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首,C大调,4/4拍。

歌曲通过对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赞美,激励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不屈不饶的,誓死保卫祖国的信念。

根据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引下,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拓展,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出了要保护自然环境的结论。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曲创作背景的自主探索,熟知了歌曲的演唱情绪;同时通过集体讨论“黄河是如何变坏的“,培养了同学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熟练的有感情的合唱这首歌曲,并能分析出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能达到熟练的演唱这首歌曲,并且基本懂得歌曲的分段。

教学难点:能深刻体会歌曲不同段落,节奏和旋律变化所产生的效果,并能从歌曲中延伸出地理,以及环保方面的知识。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以及自我创编能力,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准,但是就歌曲演唱的技巧,还比较生疏,容易出现音色不统一现象,我将通过示范举例法,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声音统一的意义;同时,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考虑问题依旧会先入为主,我会通过引导问答,使同学们自主探索,举一反三;同时我会把课堂活动设计为赛诗会,赛歌会,同学们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诵,独唱、合唱等方式并互相点评,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好的辅助教学的进行。

三、说教法基于对以上教材及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启发性”教学。

我将以启发性教学法为主,讨论法为辅,来进行教学活动。

提出“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缘由”,引出教学的内容,启发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激发同学们的探索心理;同时,小组之间互相谈论,互相竞赛,触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会随机应变,根据教学过程的变化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黄河颂》说课稿1我今日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黄河颂》是有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其次乐章的歌词,同时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以其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概,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以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

诗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勇敢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歌颂黄河气概雄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黄河为典范,像它一样的宏大顽强。

冼星海曾赞扬它:“布满美,布满写实、愤怒、悲壮的心情,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宏大黄河的历史了”。

的确如此,全诗气概恢宏,层次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根据。

首先,进入“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由一个“望”字来统领。

而“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晰,角度不一: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终横向绽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接着,开头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宏大奉献,真正进入“颂”的阶段。

“啊!黄河!”反复消失三次,歌颂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奉献;像一道自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终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整首诗语言和抒情方式还是较为浅显的,而且它心情慷慨激扬,是学校高班级同学感受诗歌魅力,进行诵读的好材料。

二、说目标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依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同学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㈠、学问和力量目标用一般话正确流畅、布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黄河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 网12345网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 网12345网二、简介创作的时代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三、激发情感: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 网12345网(五)配乐朗读,评价探究:1、小组中练习。

2、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最新《黄河颂》说课稿

最新《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说课稿一、说教材《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

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诗歌着眼于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黄河颂》还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多角度地描绘了黄河的形貌,颂扬了黄河的精神。

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掌握诗歌朗读方法,提高诗歌朗读水平的好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学生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

但现在的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还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习诗歌的方法。

三、说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2)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河大合唱》教学中《黄河颂》的精细化教学设计。

此内容选自湘版高中教材的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课件展示第五单元所有内容)第一章节的内容是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以及大型声乐作品,赋予的课题是《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关于大型声乐作品的教学,学生是通过欣赏、感受《黄河大合唱》来了解大合唱这种声乐体裁的。

教材分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部作品,(课件展示<黄河大合唱>所有内容,作品分析)。

《黄河大合唱》一共有八个乐章,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斗争史和充分体现我国民族英雄气概的经典作品,从宏观上讲,它的内容大致是沿着由“歌颂美”到“悲剧美”到“保卫美”的线索,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写成的,内容比较完整。

设计思路:
学生对黄河对《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些乐章:例如《保卫黄河》《河边对口曲》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欣赏过,尽管如此,我认为这部作品中所体现的黄河的象征意义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理解的,我们面对的是高中学生,在学习深度和广度上应该比初中阶段的要求更高,学习目标的制定要适应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完整欣赏一遍这部作品大约需要40分钟。

我在备课前确定用一课时完成,而且在内容上要给学生相对完整的印象,也就是每个乐章都要欣赏
到,采用有详有略的欣赏方法。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总目标:(略)
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我认为重点应该放到第二乐章《黄河颂》的欣赏上,(课件展示<黄河大合唱>所有内容,作品分析)。

因为这一乐章最能体现黄河的象征意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只有充分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壮美,母亲河的伟大,才能为后面学习“悲剧美”“保卫美”起着重要的情感铺垫作用,才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我设立了《黄河颂》的教学目标。

《黄河颂》的教学目标:
1、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分析歌曲的音乐表现要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激发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能满怀深情地欣赏男中音独唱《黄河颂》,感受作品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震撼力。

《黄河颂》的教学重点:朗诵分析诗歌,欣赏男中音独唱,从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方面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

《黄河颂》的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感受音乐与诗歌交融后的独特魅力。

《黄河颂》的教学过程:
围绕这个重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步骤。

一:师生合作共同配乐朗诵、分析《黄河颂》的诗词。

(一)为了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及乐段的感知,我
认为应该从诗词的朗诵与分析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产生热爱黄河的情感。

这个环节的导入是: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一首优秀的歌词必然是一首好的诗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诵《黄河颂》的诗词。

(请老师们朗诵片段,对比我的精细化设计前后效果的不同。

)老师们朗诵的很有感情,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朗诵。

第一段由我自己朗诵,第二段全体女老师朗诵,第三段全体男老师朗诵,第四段全体老师朗诵。

(用手势指挥朗诵。


设计意图:
大家以为第一遍我是忘记自己朗诵了,其实我是故意让大家感受不同的教学设计带来不同的教学成效。

大家知道,在实际上课中,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朗诵,学生可能很难一下就进入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中,因为他们和我不同,我有个前期备课的过程,所以对作品的感受很深,而学生没有这一过程做铺垫,所以他们的表现往往是:要么“嘻嘻哈哈”,没有情感,要么像“和尚念经”速度很快。

这样一来,课堂实效就会大大降低。

就像我们第一遍朗诵一样。

为了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我选择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来配乐,由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第一段,既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还可以在朗诵的速度和力度上给学生以启示。

这样学生朗诵起来抑扬顿挫,很有感情。

大家看到,我在分配角色时,并没有“预备,齐”等语言的提示,而是用我的手势来发号施令,而且随着诗歌情感变化,采用不同的手
势,来提示学生朗诵的强弱。

这样可以使朗诵完整没有间断。

同时不破坏诗歌的美感。

(二)分析诗歌各段的意义。

通过分析诗歌得出:“啊!黄河!”把诗歌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绪。

这让大部分学生体会到了母亲河的伟大,进而激发了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深深领会了黄河的象征意义: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二.在音色、音区、速度、力度方面请学生预设歌曲的表现形式。

1、设计思路: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这样的感受,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这首歌曲有什么音乐特点?”这个问题的缺点是:内容太宽泛,没有针对性,而且也没有什么新意,提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在欣赏歌曲之前,我用预设歌曲表现手法的方法,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用怎样的音色、音区、速度、力度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回答,我还在每个音乐要素后面提供了三个选项。

这样的问题实际是提示学生思考歌曲的音乐特点,但是学生在欣赏时会更有针对性,他们知道在欣赏时关注哪些方面。

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三.完整欣赏歌曲。

1、设计思路:《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我们都欣赏到了,但是,只有《黄河颂》是完整欣赏的,包括朗诵和前奏。

在备课时,我找了大量的视频、音频音响资料,最后我决定用视频资
料,就是1939年,有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演唱演奏的版本。

2、课堂再现:欣赏歌曲片段。

虽然资料的年代有些久远了,但是我认为其中的画面非常壮观,表现出了诗歌的意境,也让大部分没有到过黄河的学生有更加形象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此刻,老师不要再有任何语言或动作提示,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免得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因为每人听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而且,他们会在欣赏时对照自己对歌曲表现形式的预设。

四.分析歌曲的表现手法,对照自己的预设是否和作曲家一样。

1、设计思路:学生欣赏完作品,急切地把自己的预设和同学们分享,这时让学生说说歌曲的表现手法,(请老师讲歌曲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男中音的独唱,浑厚庄严,不但很好地表现出黄河的雄伟壮丽,而且也很好地表现出作者博大的情怀。

如果学生的预设和作曲家一样,老师就及时地表扬,夸奖他们是未来的作曲家或音乐鉴赏家。

学生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对学习音乐更有信心,对培养学生喜爱音乐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这样的设计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讨论总结音乐与诗歌交融后对情感表达的帮助。

本课的课题是《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讨论前,老师朗诵并演唱第一句,感受歌词的韵律和音乐的旋律是否的非常吻合。

(老师朗诵并演唱第一句)。

发现歌词的韵律和音乐的旋律是相当的非常吻合。

接下来请学生谈谈音乐与诗歌交融后对情感表达的帮助。

最后老师总结:(略)
2、课堂实效:通过这一教学步骤的教学,点出了课题,使学生
理解了音乐在诗歌情感表达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最后讨论作品的艺术魅力做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反思:《黄河颂》的教学,我采取了以上五个步骤,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同时突出“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主题,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

所以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效,主题突出,思路清晰,学生不但对《黄河颂》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黄河大合唱》这部离他们生活比较远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感情,为后面几个乐章的欣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