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健康心理学笔记第八章4
2013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健康心理学考点汇总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1.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⑪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⑫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⑬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2.心理正常与异常区分的常识性方法:⑪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⑫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⑬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⑭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3.李心天非标准化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⑪就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⑫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⑬就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⑭就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⑮就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4.李心天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四类标准化的区分:⑪医学标准⑫统计学标准⑬内省经验标准⑭社会适应标准。
5.郭念锋病与非病(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⑪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有无自知力,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⑫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⑬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一、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假性幻觉(形象模糊、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牙齿内,如闭上眼睛能看到东西,不用耳朵也能听到声音等)。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存在、消失)、思维鸣响(听到自己的思想)、心因性幻觉(强烈精神刺激引发)。
3.感知综合障碍。
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⑪思维奔逸(词汇丰富,自诉脑子反应快);⑫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语速慢、自诉脑子不灵了);⑬思维贫乏(语速不慢,回答简单,没有什么要想,也没有什么可说的);⑭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不切题,答非所问);⑮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旁人无法理解);⑯思维不连贯(严重的破裂性思维,语词杂拌);⑰思维中断(思维过程突然中断,不受意愿的支配,心里明白,但脑子里一片空白);⑱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还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⑲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
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整理一、基础心理学部分。
这基础心理学可重要啦。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这是整个心理咨询的基础呢。
人格这一块很有趣哦。
人格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小标签,有气质类型,像多血质的人就像小太阳一样,活泼好动,充满活力,对啥都好奇,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胆汁质的人那就是火爆小辣椒,精力旺盛,直率热情,但是有时候容易冲动。
黏液质呢,就像平静的湖水,稳稳当当的,安静稳重,反应慢但很踏实;抑郁质的人就比较细腻敏感啦,情感体验深刻,但是可能有点多愁善感。
记忆也很关键哦。
感觉记忆就像一闪而过的流星,短暂地在我们脑海里留下痕迹。
短时记忆呢,就像一个小篮子,能装的东西有限,而且要是不复习,很快就忘了。
长时记忆就像是个大仓库,可以装好多好多东西,不过把东西放进去也不容易,得经过好多加工呢。
二、社会心理学部分。
社会心理学讲的就是人和人之间那些事儿啦。
人际交往是个大学问。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都有自己的人际距离。
就像和陌生人,那肯定是公共距离,离得远远的,互相保持礼貌。
和普通朋友呢,就是社交距离啦,能聊天能说笑。
和亲密的人,像家人或者恋人,那就是亲密距离,恨不得黏在一起呢。
社会角色也很有意思。
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说在学校里是学生,就得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在家里可能是孩子,要孝顺父母。
要是角色混乱了,就会出问题啦。
就像有的时候在公司里把在家里的任性拿出来,那就不太好啦。
三、发展心理学部分。
发展心理学就像是看一个人的成长纪录片一样。
婴儿期的宝宝可可爱爱。
他们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这个世界呢。
你看小宝宝拿到东西就往嘴里塞,那是他们在探索,用嘴巴来感受这个东西是啥。
童年期的孩子就开始上学啦,这个时候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快速发展。
他们开始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说数学里的数字不仅仅是个符号,还代表着实际的数量。
而且这个时候他们的社交圈子也开始扩大,会有自己的小伙伴,会有小团体啦。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小刺猬一样,又敏感又叛逆。
《健康心理学》课程笔记
《健康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健康心理学绪论第一节健康心理学概述一、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专门领域,它专注于研究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身体健康和疾病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疾病的挑战。
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 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疾病:研究心理应激如何通过生理途径影响健康。
- 心理因素在慢性病中的作用:探讨心理因素如何影响慢性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 心理免疫学:研究心理状态如何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2. 健康行为的心理机制- 健康行为的动机理论:分析人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内在和外在动机。
- 健康信念模型:解释人们如何根据自己对疾病的信念和态度来采取行动。
- 自我效能理论:研究个体对自己改变健康行为能力的信念如何影响行为改变。
3. 心理干预与健康促进- 心理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 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个人或群体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以改善心理健康。
- 健康促进项目:设计和实施旨在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干预项目。
三、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应用领域1. 临床心理学- 心理评估:在医疗环境中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 心理治疗:针对心理疾病和健康问题提供治疗。
- 康复心理学:帮助患者从疾病中恢复,重新融入社会。
2. 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 健康促进:通过政策和社会支持来改善健康行为和生活条件。
- 疾病预防: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公共卫生- 心理健康政策:制定和实施促进心理健康的政策。
- 心理健康服务:提供面向公众的心理健康服务。
- 心理健康研究:进行流行病学和健康相关研究。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学科位置一、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它与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整合了这些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解决健康相关问题。
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健康心理学笔记第三章8
二、健康管理的过程及内容
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基础)、评价个人健康与疾病危险性(核心)、实施个人健康计划及健康改善指导(目的,与一般健康教育和促进不同,健康管理的干预是个性化的)。
四、美国健康管理的类型
六种: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利用远程病人管理方式指导个体恰当地利用当地各种医疗服务)
3、疾病管理(着眼于一种特定疾病)
4、灾难性病伤服务(为患癌症等灾难性病伤的病人及家庭提供各种医疗服务)
5、残疾管理(减少工作地发生残疾事故的频度和费用代价,减少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
6、综合人群的健康管理(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
五、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
2000年SARS危机和2005年国家健康管理师职业的设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的成立等。
都从制度上和组织上推动了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考试笔记(1-6全)
笔记1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定义: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
3、普遍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想象等。
5、情绪和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7、需要: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8、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9、能力:是顺利有效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
10、人格:(个性)批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
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识记):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动植物和植物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像环节动物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索,它们只具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它们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对事物外部的整体加以认识了;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
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健康心理学笔记第八章2
第二节应激反应与健康影响
一、应激反应
应激之下,人们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会对个体的身心造成一定的负担,威胁到个体的健康。
生理反应: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作用,躯体被迅速地激活和唤醒,加强能量供应。
心率、血压、呼吸系统加快和升高,肌肉紧张,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并产生更多白细胞防止受伤。
会损伤个体情绪和生理功能,严重应激下容易受感染,使许多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心理反应: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情绪反应,范围非常广泛,当情境一直持续,可能会在几种情绪之间不断转换,直到能够成功地应对应激情境或是被应激所压倒为止。
1.情绪反应有:焦虑和恐惧(适度的话是可提高警觉的保护性反应,焦虑是对潜在威胁的情绪,恐惧则被认为是由明确的危险刺激引起)、愤怒(适度有助于产生建构性行为)、抑郁和孤寂、冷漠。
2.严重应激常出现认知损伤:分散注意力、增加认知负荷、耗竭认知资源而加重知觉和认知负担。
行为反应:应激的行为反应常伴随着心理反应。
1.逃避与回避。
2.敌对与攻击(对象可能是人、物、自己)。
3.退化与依赖(退化必伴随依赖)。
4.无助与自怜(常伴抑郁)。
5.不健康行为(消极方式麻痹)。
X.还影响到帮助行为。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治疗学习笔记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治疗学习笔记(一)第1章绪论一节现代社会生活与心理咨询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专业分工愈来愈细,造成人的心理技能的片面使用和发展2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冲突增加3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4教育日益片面化,忽视个性的和谐发展5人际直接交往减少,情感联系淡化6价值观的变化。
适应和发展-现代人面临的挑战:适应:通常指有机体对环境条件的顺应,包含两个差别的意思:1适应是指个体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发生改变的过程,2个人-环境关系的一种状态,即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状态。
适应定义:是个人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发展是成熟和个体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两者的函数,对适应和发展产生压力的因素:1价值冲突力2社会变动力3文化移入压力4生活事变压力5目标-努力不符压力6角色区分压力7角色冲突压力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职能:就在于帮助个体克服适应和发展中的各种心理困难和障碍,成为健全的、有效率的建设者和享有个人幸福的个人。
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历史中医的心理治疗方法:1情志相胜的策略2祝由治疗法3开导权威法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历史:希波克拉底是首位用理性态度对变态行为进行研究和治疗的医生。
盖伦的分类: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心理错乱法国菲利普。
皮内尔在改革精神病治疗的历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开始以科学和人道的态度对待精神病患的治疗。
布雷德称催眠状态为神经性睡眠,把这种操作成为催眠术弗洛伊德在心里治疗的历史上是又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创立的精神分析体系是心理治疗的第一个完整的体系,他标志着现代心理治疗的真正开端。
心理咨询的发展过程:心理治疗发源于欧洲,心理咨询发轫于美国的“指导运动”,运动中最有影响的是弗兰克。
帕森斯,后人称为指导运动之父。
出版《选择职业》,戴维是第一个使用“咨询”的人,40-50年代指导运动向当代咨询转变,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的全国职业指导协会改组为“全美人事指导协会”,1984年更名为“美国咨询和发展协会”简称AACD第三节咨询与治疗概述咨询:就是一种提供信息、析疑解惑、忠告建议的活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笔记全
《心理学》学习重中之重章节(仅供参考)第一章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第二章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章第二节基本的视觉现象;第三节基本的听觉现象; 第四节知觉的特性第五节社会知觉;第四章第三节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第四节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思维的过程和种类概念的心理学定义推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像和创造思维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第六章智商与智力差异第二节智力的理论;第七章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情感的区别第八章认知方式差异第九章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第三节第十章《心理学》复习资料2008年4月10日注:加粗为一级概念普通为二级概念*为三级概念括弧中的时间是考过年份(并不是说二级三级概念不主要,这个只是按照重量级划分,心理学考的还是很细的)1、心理学(2002.4)(2004.4):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方法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实验法(2002.10)(2003.10):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7、意识(2002.4)(2004.1)(2004.4)(2006.4)(2007.4):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注意(2002.10)(2003.10):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9、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0、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第一节 饮食
一、食品与健康 身心健康来自于合理的饮食 和营养。西方社会半数以上的慢 性疾病和过早死亡是由于营养不 平衡或饮食过量造成的。饮食在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多种 癌症以及肥胖症和肥胖相关疾病 中起重要作用,也会影响个体的 心理健康状况。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二、饮食行为与健康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二)社会心理学观点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四、肥胖预防和治疗
(一)肥胖的预防 1.儿童期 2.成人初期 3.怀孕期 4.更年期 5.戒烟后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二)治疗 每周减肥0.5~1kg,每月不要超过5kg 1.饮食控制 2.行为-认知治疗 3.运动
3.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弊端 吃盐多 油多不坏菜 不分餐 贪食野味 精细加工,破坏营养成分 浪费、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二)西方饮食文化 大肠癌 蔬菜种类 奶酪 葡萄酒 生食 分餐 盛行快餐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健康心理学 4.饮食方式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饮食方式主要是指个体在饮食规律性、饮 食量、饮食速度和食物选择等方面的行为。 良好的饮食方式包括:①三餐搭配合理。 早吃好,午吃饱,晚餐要吃得少。②少食多餐。 但少食多餐并不意味着频繁进食,对某些病人 也不适宜。③饮食宜缓宜节制。 不良的饮食方式包括:不吃早餐,三餐无 规律,暴饮暴食,偏食或挑食,进食过快,进 食时从事其他活动。烫食和保健食品使用不当 都是不良的饮食方式。
2013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八章-自学考试.doc
1.性障碍包括性功能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2.异常性行为,它是指一些人在性心理和行为上,不是通过人类通常的异性间的性器官交媾满足性生理需要,而是以其他的一些异常方式来获取性满足或快感的,有悖于性规范的异常行为。
过去对诸如婚前性行为、手淫、口交、以及同性恋等视为“罪恶行为”。
3.人类的性爱生活分为五个层次。
最基本的层次是性别认同,往外依次为性取向、性偏好、性角色,以及最表层的性功能。
第二节性别认同障碍一、性别认同障碍的模式1、同性恋型男变女。
有的男孩从儿童时期就显示出女孩气。
随着逐渐长大,他们作为性伙伴而吸引着男性。
他们尝试着像同性恋一样生活,但那并不令他们感到满意,因为他们希望自己是作为女性来吸引男性。
2、同性恋型女变男。
有的女孩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得像男孩,吸引着女性,不会从异性装扮中获得性兴奋,成年时努力像一个女同性恋那样生活,但由于希望被别人当作男人来爱而感到不满意。
3、异性恋型男变女有的男孩在儿童时期,不会表现出女性的行为举止。
他们是性感的,吸引着女性。
他们尝试像异性恋那样生活,而且多数都结了婚,但他们对此并不满意。
第三节性取向障碍性取向障碍就是,同性个体之间有超乎寻常的爱慕、接触与肉体亲昵。
有这类表现的通常被称为同性恋者。
第四节性偏好障碍一、异常性偏好的概念异常性偏好的概念有三方面的含义:1、社会性。
性偏好异常者的行为,不符合公众订可的正常观念。
它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伤害。
性偏好异常者的性行为,对另一个性行为者可能带来伤害。
3、痛苦。
异常性偏好病人本人感到痛苦,而这种痛苦产生的原因,与其生活所在的社会对该行为的态度,与个人的性欲与其道德标准的冲突,也与本人对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危害的认知有关。
二、异常性偏好的类型1、异常性偏好分为两类:性兴趣对象异常和性活动偏好异常。
(1)性兴趣对象异常包括恋物症、恋童症(男性居多)、异装恋物症、恋兽症和恋尸症;(2)性活动偏好异常包括露阴症、窥阴症、性受虐、性施虐和性窒息。
2013年心里咨询师考试健康心理笔记3
考点三、神经症的的诊断
神经症的定义:持久的心理冲突,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关键词:
1、持久:三个月以上;
2、心理冲突的性质:常形和变形
3、痛苦:
4、泛化:充分泛化
5、社会功能:
6、无肯定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相关知识:
1、是一非神病性障碍的总称;
2、症状:主要可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惧、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等;
3、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依其主要临床表现,又可区分为若干类型。
神经症的诊断程序:
1、排除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
2、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判定心理异常;
3、符合神经症标准。
四个标准,四个符合
①症状标准
②病程标准:大于等于三个月,惊恐发作例外
③严重程度标准:痛苦中度以上,社会功能中度以上,主动求医
④鉴别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201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重要考点:健康心理学
2013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重要考点: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第一节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一、心理健康的定义:1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 )有幸福感;4 )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 、我们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有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因素才能作为评估标准。
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1 、体验标准:主观体验2 、操作标准:社会效率/社会功能3 、发展标准:纵向考察(时间评价)二、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郭念锋,1986):1 、心理活动强度:指对于突发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抵抗力弱的人反应往往强烈。
2 、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为徇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
3 、周期节律性:节律紊乱,心理健康水平也随之下降。
4 、意识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
5 、暗示性:6 、康复能力:7 、心理控制能力:8 、自信心:9 、社会交往:10 、环境适应能力: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神障碍1、正常心理: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即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2 、心理不正常:即变态心理学中的异常心理,指有典型精神障碍(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3 、健康不健康这二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个概念之中。
4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仅仅是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
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健康心理学笔记第八章6
三、拉扎鲁斯等的交互作用/关系模型
Lazarus等的交互作用/关系模型是将应激描述为过程的最有影响的模型,也突出了心理因素(主要是认知因素)在应激感受和应激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即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也不是个人的性格,更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在需求与理性应对需求之间的联系。
外部刺激也不能绝对定义为应激性。
该理论认为,有三种类型的认识评价为事物提供意义并影响应对过程,即初级评价、次级评价(二级评价)、再评价(认知重估)。
初级评价是评估某个事件对我们的意义(无关、消极、积极),次级评价是个体对自身应对资源的评估,应激的主观体验是由此两咱评估之间权衡而产生的。
再评价是根据新信息对情境进行的重新评估,它可能降低也可能提升应激程度。
意义:强调了人的主观评价在应激体验和应激反应中的重要中介作用,指明环境或事件的应激性不是固定的。
也表明,无论是真实体验还是仅凭想象,产生的应激反应都可能是相同的。
严重的紧急状态下,认知功能通常会受到冲击和损害,一些自发的应激体验认知评估很难起作用。
健康心理学第八章课件
在健康心理学第八章课件中,我们将探讨健康心理学的概述,定义和作用, 主题,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心理促进健康的方法,心理干预和治疗技术, 以及结论和要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健康心理学第八章概述
定义和作用
了解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学主题
探索健康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包括压力管理,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和治疗技术
1
认知行为疗法
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及其在促进健康行为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2
心理教育
实施心理教育计划,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和健康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3
社交支持
探讨社交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
结论和要点
• 回顾本章中讨论的关键概念和技术。 • 总结健康心理学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健康心理学的实践和研究领域。
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了解心理和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它们如何影响彼此。
心理促进健康的方法
正念冥想
学习正念冥想的技巧,它可以帮 助我们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和 身心健康。
户外运动
探索户外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 影响,如散步,跑步和登山。
放松技巧
学习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 温暖浴或瑜伽,以帮助缓解压力 和促进心理平衡。
健康心理学笔记
健康心理学笔记一、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健康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心理因素对个体健康状态的影响,并研究了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应对、应激管理、心理干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心理因素与健康1. 应激与应对人们在面临各种压力和应激时,会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
长期的不良应激会导致身体机能紊乱,从而影响健康。
因此,学会应对压力和应激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
2. 积极情绪与健康积极情绪(如乐观、喜悦、幸福等)对身心健康有益,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过程,缓解疼痛和压力。
因此,培养积极情绪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3. 心理韧性与健康心理韧性是指应对逆境和挫折的能力。
具有较高心理韧性的人更容易适应压力,减少心理疾病的风险,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三、心理干预与健康促进1. 心理疾病的预防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通过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负性情绪转化等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调整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抵抗力。
2. 心理干预的技术和方法心理干预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和方法,如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心理咨询等。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并改变不良的心理模式,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健康促进的心理策略健康促进是指通过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来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常见的健康促进策略包括积极应对压力、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社交关系等。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向大众传递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促进积极健康行为的养成,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结语健康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致力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心理因素的研究和心理干预的实践,健康心理学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积极培养积极情绪、应对压力、学习心理干预方法,并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推动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
【2020新】心理咨询师中级试题及答案8-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健康心理学一、知识要点1、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完善状态,而不是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2、常用的判断个体心理异常的标准?(异常心理发生的频度、异常心理发生的持续时间、异常心理发生的严重性)3、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分为哪2种?(初级、次级)4、应激反应包括几个方面的改变?(认知、情绪、行为、生理的改变)5、应激源按应激源的心理、社会和生物属性分类分为几种?(心理性、社会性和生物性)6、应激源按应激源发生的范畴分为几种?(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工作)7、应激源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为哪2种?(正性事件、负性事件)8、应激源按研究领域分类分为哪3种?(生活事件、日常烦恼和灾难性事件)9、应对的概念?(略)10、幽默、升华属于(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歪曲、投射属于(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11、应激的心理行为变化包括哪些?(认知变化、情绪变化、行为变化)12、应激的心理反应包括哪些?(应激的神经递质、内分泌、免役的反应)13、社会支持的概念?(略)14、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现代医学用什么的观点看待健康和疾病现象?(整体)15、新医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主要体现哪两个领域?(心身医学、会诊一联络精神病)16、自我意识形成于哪个时期?(学龄儿童期)17、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成材、成家)二、试题1、下列哪一项一般不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标准:EA.心理活动的稳定性B.心理活动与环境的协调性C.心理活动内部协调性D.建立自我同一性E.情绪不稳定2、有关心理应激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CA.儿茶酚胺分泌增加B.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C.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导致眩晕和休克D.长期心理应激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E.适度的应激对人的健康有促进作用3、有关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提出的时间:BA. 19世纪中叶B.1977年由美国医生提出C.德国人冯特首先提出D.最早提出于18世纪E.1978年中国学者提出4、下列哪项无助于促进成年人的心理健康:AA.超负荷工作挖掘个人潜力B.家庭稳定是情绪乐观的基石C.充足的睡眠仍很重要D.矫正不良行为是关键E.以上都正确5、关于青少年期的一般心理特点的阐述,正确的是哪项:EA.判断力强B.意志坚强C.自我意识基本形成D.韧性强E.以上都不对6、下列关于心身疾病产生的条件,哪项是不正确的:EA.心理社会因素是重要诱因B.具体躯体症状C.可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D.不是神经症或精神病E.病因只能是心理社会因素7、下列哪项属于文化应激源:EA.患躯体疾病B.认知障碍C.职业变动口.高温或低温E.风俗习惯不同8、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AA.2〜3岁B.5〜7岁C.学龄前期D.学龄中期E.学龄后期9、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AA.优生计划B.胎儿期C.围产期D.新生儿期E.婴幼儿期10、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CA.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B.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C.应对都是有益的D.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E.应对过程是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11、以下关于心身疾病的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EA.要让患者适应环境B.可以药物治疗C.可以心理治疗0.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干预和治疗E.必须用药物治疗12、应激源分类不包括:EA.生物性应激源B.心理性应激源C.家庭性应激源D.社会性应激源E.应对应激源13、下列哪项属于心理性应激源BA.疾病B.认知障碍C.职业变动0.高温或低温E.风俗习惯不同14、关于老年期的一般心理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CA.疾病缠身B.记忆减退C.思维敏捷D.情绪孤独E.性格孤僻15、成熟的防御机制是DA.否认B.歪曲C.压抑D.升华E.退化16、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属于哪种心理防御机制:DA.投射作用B.摄取作用C.补偿作用D.合理化作用E.歪曲作用17、青春期发展阶段里最应注重的是:BA.发展思维B.自我同一性建立C.发展自信D.性生理教育E.性心理教育18、儿童教育学家建议,母亲要多抱孩子并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母子依恋,这在下列哪个年龄段心理健康工作最为注重的:AA.婴幼儿B.学龄前儿童C.青春期D.青年期E.中学阶段19、癌症发病的心理社会原因中,关系最密切的是:EA.生理原因B.心理原因C.社会文化D.人格因素E.地域因素20、某人在经历地震后出现心肌梗死,这应属于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BA.心理性应激源B.社会性应激源C.生物性应激源D.日常烦恼E.正性事件21、在临床医疗活动过程中,只注重病理学的改变,忽视心理因素主要见于下列哪项:BA.自然哲学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口.心身医学E.精神病学22、某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寻找心理学的办法改变或矫正人们有碍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通过教育、训练和咨询等预防措施,预防心理障碍及各种心身疾病。
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健康心理学笔记第二章6
四、医学心理学(注:医学技艺的扩展,为医学服务的心理学)
与心身医学比较而言,心身医学稍偏重医学方面一点。
常被定义为医学的分支,致力于操控病人的艺术。
侧重探讨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研究实践方法大都与临床心理学相同,但侧重心理的生物学方面,推动力来自医学而非心理学。
(在我国,医学心理学是各医学院校必修课程,成了心理学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所有分支学科的总称,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都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
区别:与心身医学和健康心理学间区别大体相似。
同时也可以说,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医学心理学的工作范围。
五、心理卫生
区别:健康心理学更多以身体健康做为核心而关注作为其前因或是后果的心理因素,心理学是一种视角、研究和干预问题的取向;而心理卫生领域,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就是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身。
六、总结:健康心理学(注:健康生活的实践)
健康心理学与以上学科即有交叠与各有侧重。
健康心理学的区分与其它的重要特征:着重于健康人群和躯体疾病病人,着重于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且更关系治于未病的预防思想。
康复治疗师考试- 心理学基础(考点)
第八章心理学基础1. 凭借人特有的语言,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事物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即是思维。
思维反映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思维不仅反映当前,而且反映过去并反映将来。
想象以记忆表象为基础,而作进一步加工和组合的心理活动,并从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来对客观事物作出超前反应。
2. 共同参与模式中,医生和病人同处主动的位置,彼此相互依存,作为伙伴在一起工作。
这种模式多见于慢性病病人。
3. 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和适应性。
①选择性:人只对自己有意义的外来刺激注意,选择性地对其进行加工。
②整体性: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
③理解性:对事物加工处理时。
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并用概念的形式进行反映的特性。
④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
⑤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称为知觉适应。
4.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认知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内容。
5. 人格: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
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故人格可用来描述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标志。
人格是用来描述个体心理差异的,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等成分。
人格具有以下特征:①整体性:人格代表个人所有的心理功能与行为特征,而不是个别特征②组织性:各种心理功能(如气质、性格、动机、态度、价值、兴趣等),按照一定的原则有机构筑起来形成人格③差异性:人格为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它使个体有别于他人,并决定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方式④相对稳定性:人格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它使同一个体在不同情景下具有一贯的反应倾向6. —般认为人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7. 有关心理实质的叙述①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意志、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应激研究:巨砾模式—细砾模式
巨砾模式和细砾模式是应激研究的两条经典途径。
1.巨砾模式(霍尔姆斯、瑞赫)基本观点:巨大的应激与疾病发生率升高相关,因为不管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应激同样需要付出努力来进行适应,这就会增加躯体的负担。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生活的突变是造成应激的主要来源之一,即使快乐事件,了解个体生活变化数量,可以判断其经受应激的程度。
根据这一观点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开创了生活事件应激源量化研究的探索,也为应激源和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提供了一种思路。
也受到不少批评。
首先条目界定不清;其次忽视了同一事件对不同个体的差异;第三,忽略了正性事件负性事件、个体选择和突发意外事件间的差异;另外还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慢性应激。
2.细砾模式(Lazarus等提出)基本观点:认为应激是小烦恼的累积,而且区分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假设负性事件会使人的精力和体力消耗,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健康问题,而正性事件与较好的健康状况相关。
这也是两模式重要差异。
开发了“激战和振奋量表”,结果证明,这些小的困扰比重大事件能更好地预测疾病。
两者所关注的应激类型和应激结果应该是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