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国内的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弱,缺乏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思维混乱,缺乏逻辑性;教师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急需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面临的挑战和困惑,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指导和建议,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潜力。
通过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进和提高做出贡献,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特点1. 实践性强: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基于生活实际情境设计的,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综合性强:小学数学应用题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3. 创造性要求高: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需要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可变性大: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材和形式多样,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创造性要求高、可变性大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等特点,这些特点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有效的途径。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论文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摘要】小学生都处在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是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养成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的最佳时期。
小学数学在学校教学中是最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人类在学习中通过对事物概念的理解、以及推理判断等所有的思维形式和思考活动,是有条理、有顺序、有步骤的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分析方法。
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黄金阶段,而小学数学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学科,老师应该充分对此进行利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运用和迁移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备能力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刻苦、努力、钻研的学习精神,还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数学知识都具有比其他学科更强的逻辑思维性,这主要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特殊性所造成的,生硬刻板却又灵活多变,是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学生学好数学的标准是其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有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这些能力都要以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尤其是小学生,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变成了枯燥、痛苦、无奈的过程,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数学成绩。
二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手段(一)注重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无论是数学概念还是任何运算法则等都是通过数学家们运用其抽象性思维研究得出的,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抽象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并适应用抽象性的思维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
这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尽量的将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进行介绍,对于数学概念、运算公式等要向学生讲明其来源以及结论具的体含义等,并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和观察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在学习中纯粹自然发展的,而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培养结果,因此,教师在考虑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都应站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
【关键词】教学;逻辑思维 ; 概念;判断 ; 推理;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
智力的核心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紧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维能力呢?本文就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何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谈几点意见。
一、重视概念的教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
如果学生缺乏明确、清晰的概念,逻辑思维能力就无法培养,反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数学基本概念也学不好。
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概念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下形成的,是从现实世界的具体对象出发,抽象概括出来的,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要引导学生判断判断是对某个事物的性质、现象作出肯定或否定,它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形式。
概念是组成判断的要素,任何判断都是概念的联系,因此选择时机让学生做些判断练习,不仅能巩固概念,也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用于判断。
例如,学生学习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的概念以后,要让学生掌握,凡是看到某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可以判定它是梯形,反过来,如果知道了一个四边形是梯形,则可以判定它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1、要多用一些方法让学生判断,可以巩固对新概念的理解。
如,方程的概念学完后,可以将等式、代数式、方程式、不等式放在一起让学生判断,让学生指出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4+x=7、4+3=7、5-x3、3÷8=242÷x=0.5、3x=24、x-9等。
浅谈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小学数学是每个孩子学习的必修课,它不仅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通过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和探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习惯养成等方面阐述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课程内容1.数的概念:数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初步认识数的概念,对于后续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在学习数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含义,让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大小关系等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排序能力。
2.数的应用:小学数学还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例如,计算面积、计算周长等,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思维能力。
3.几何形状:几何形状在小学数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来认识各种几何形状,并能够应用它们计算面积、周长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是指通过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从中发掘出数学规律。
这种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更为灵活,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归纳法:归纳法是指通过摸索、总结、概括等方式来发现问题的解决规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归纳法来找出问题的通解,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游戏和竞赛:游戏和竞赛是很好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比赛谁从100起数先到0,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热爱数学,并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习惯养成1.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能够自己想出思路和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认识。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石,思维的动力。
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调动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基于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依托教材,精心设计,优化教学结构,以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营业员与顾客,顾客拿着面值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来买学习用品,一支铅笔六角钱,顾客给了营业员一元,营业员应该找给顾客多少钱?(二)创设游戏情境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
”游戏是小学生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对游戏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传授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却相对薄弱。
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探讨有效的培养方法,探讨实践案例分析,评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研究,我们也可以对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3 研究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推理论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我国教育领域的创新改革发展,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作为日常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对策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数学学科对于学生学习路上的重要意义,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手段,积极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对策和方法,推进小学课堂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基于此,本文就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对策进行系统陈述。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1.有利于促使学生数学知识的架构数学学科具有灵活性和科学性,需要学生深切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会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掌握,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育,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数学知识的系统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发现数学学科魅力和重要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数学课堂的开展中,由于有些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落实,能够促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化地呈现,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推理对策,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
3.有利于创新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比较深,在课堂中忽视自身教学理念的创新,从而导致教学课堂质量不佳,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因此,推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有序创建,能够促使教师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落实科学有效的数学课堂发展环境,最终实现数学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对策1.提高教师素养,重视逻辑培育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引言:在当今社会,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在解决日常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决策制定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目标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将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并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培养观察力和分类能力观察力和分类能力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观察和分类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形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特点,并让他们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类。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推理和证明能力推理和证明是逻辑思维的核心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推理和证明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定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定理的证明过程,或者提供一些简单的证明过程供学生参考。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出较强的推理和证明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体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解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际计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能够培养出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补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合作和讨论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摘要:全日制九年义务教学的教学大纲明确地规定和表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的将学生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起来。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任务,而指导学生掌握与学习的常用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是促使学生善于思考并乐于思考,提高以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重要性;措施一、前言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为促进学生和谐、持续以及全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当切实的遵循和掌握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心态和心理规律,还应当充分地考虑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重点强调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经历有机地结合与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对其进行正确的应用和解释,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此外,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学生也能够得以发展与进步。
其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1.演绎与归纳法演绎和归纳是教学中经常会采用的推理方法。
推理归纳是由特殊或者个别的数学知识逐步向一般规律类推。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法则、性质、运算定律,绝大多数都是利用推理归纳概括出来的。
比如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两个加数彼此互换位置相加所得的和不变这一例子进而将结论推导总结出来。
2.分类与比较法分类是加工整理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而比较则是用于确定研究现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点以及相同点的方法,比较是人类展开想象和思维的基础,有比较才会有鉴别。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氛围单一: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严肃认真,缺乏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显得压抑,不利于学生放松心情,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方式陈旧: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创新,使得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1)题海战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做题,导致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怪圈,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忽视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混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概念讲解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相似或相近的概念。
(2)理解表层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概念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概念背后的本质含义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从课程的核心素养出发,深入理解教材,并将这一理解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品格的塑造。
具体而言,教师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确定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将这些素养融入教学设计中。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思考 (3)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教育的品质,其中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并运用数学所具备的规律性和实用性,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实践能力的社会人才。
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本文将以具体事例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一、运用场景化教学法场景化教学法是指通过教学的场景构建来让学生模拟实际情境,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对象相联系,以达到深入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程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与他们有关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并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小学三年级的面积概念,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平面图形,如教室的地板、课桌、黑板等,让学生自己测量图形的长和宽,用乘法测算出面积;再通过让学生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明白面积大小的比较和计算方法。
通过场景化教学法,学生既能够把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实物,又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
二、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主体性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多思考、自己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理解数学规律,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通过提供具体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实际探究的方式,来理解和运用分数。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课程让学生通过找出产品比例、制作饮料比例的过程,以及制作简单的绘画作品中用到分数的经验,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加减乘除的操作规律。
通过启发式教育,学生不仅能掌握分数,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数这个知识点。
三、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根本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概要:数学离不开思维,可以说数学的所有结论都是思维的结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形成的规律,创造条件,加强思维训练,从而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特殊性,虽然生硬刻板却又灵活多变。
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都以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变成了枯燥、痛苦、无奈的过程,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数学成绩。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一)营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新思维。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逻辑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乘法运用”一章时,老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一天,森林里要开动物表彰大会,奖励这一年工作努力的动物,奖品是每人一双鞋。
但是狮子国王为准备多少双鞋的事情十分忧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获得奖励的动物有兔子、青蛙、斑马、袋鼠、骆驼。
狮子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算一下一共需要买多少双鞋啊?”利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显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试着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由听故事到思考问题,再到听教师讲解,最后再思考问题,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加灵活地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一、引导学生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例如,在学习算术平方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出252的平方根?学生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逐渐逼近答案,发现252的平方根约为15.88。
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分类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类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面积和周长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把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通过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形状的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分类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做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做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逐渐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逻辑思维游戏,如数独、推理小游戏等,来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类思维、多做题和培养整体观念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帮助,也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促进作用。
此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脉络,准确分析问题,合理推理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准确把握问题的要点,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证明。
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智力素质,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梁凯丽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梁凯丽发布时间:2022-03-17T14:35:04.03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3月下作者:梁凯丽[导读] 在数学学科中,关于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对复杂的一部分板块。
藉由逻辑思维能力培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够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通过已有的条件进行推理,全面分析问题,达到一隅三反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学科作为示例,辨析在教学实施阶段如何达成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
梁凯丽百色市右江区龙景第二小学【摘要】在数学学科中,关于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其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对复杂的一部分板块。
藉由逻辑思维能力培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够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通过已有的条件进行推理,全面分析问题,达到一隅三反的效果。
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学科作为示例,辨析在教学实施阶段如何达成其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要领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3-028-01“冰冻三尺或一日之寒”,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对其采用有效的引导方式,才能够确保教学目标达到预期。
但在具体的实施阶段,可能一些教师还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构建更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元发展。
一、酌量在数学学科中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现实效用逻辑思维能力,意味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稳妥忖量的力量,在面对不同事物时,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与形象思维能力不同,这一能力是学生想学好数学必定得拥有的本领。
因为数学本身,在逻辑和思维幅度上都尤为宽广。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藉由逻辑思维能力培育,能使学生更为全面地去通晓数学问题,比如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学生不仅仅是套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学习。
基于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
基于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学科,也是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基于小学数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一、小学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起点,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学生简单的数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却包含了基本的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
比如加减乘除的运算,就考验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数学题的解题步骤和思路,也要求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既是传授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手段,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化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问题并进行推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拓展性的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逻辑思维。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设立数学思维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单独设立数学思维课程,专门教授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样的专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1.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该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要抛弃数学难学、数学无用的想法,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论文逐步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有意识地将逻辑规律引进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既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培养他们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一、知识结构、逻辑推理及相互间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乌辛斯基早就指出:“所谓智力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
”而知识体系因为其内在的逻辑结构而获得逻辑意义。
数学中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是遵循科学的逻辑性构成的。
“数学作为一种演绎系统,它的重要特点是,除了它的基本概念以外,其余一切概念都是通过定义引入的。
”这种演绎系统一方面使得数学内容以逻辑意义相关联。
另一方面从知识结构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得到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等),再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如学习“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是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的末尾是0、2、4、6、8;所有能被5整除的数的末尾是0、5;因此,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末尾是0。
数学中的这种推理形式一旦被学生所熟识,他们又会运用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判断和推理。
学生知识的习得和构建,主要依赖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去影响和促进新的理解、掌握,沟通新上知识的互相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系统,这是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同化现象。
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二是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三是新旧知识建立联合意义。
这三方面与逻辑结构中的三类推理恰好建立相应的联系。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得出新的判断的过程。
通常有: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从特殊的前提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或从一般前提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在黑板上出示算式 1.2÷0.3=4、1÷2=0.5、4.8÷4=1.2、0.666÷2=0.333;1÷3=0.333……、70.7÷33=2.14242……、299÷37=8.081081……等。
观察各式的商学生们直观认识到:小数有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分。
进而从一组无限小数中,发现了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得到了循环小数的定义。
由两个或几个单称判断10.333…的数字3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2.14242…的数字42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等,得出一个新的全称判断(循环小数的定义)是归纳推理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把逻辑规律引入教学,注意示范、点拨,显然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逻辑推理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应用。
1.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观念极其抽象,概括性和包容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从属于旧知识时,那么宜适当运用演绎推理的规则,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的实质就是认为每一特殊(具体)情况应当看作一般情况的特例”。
为了得以关于某一对象的具体知识,先要找出这一对象的类(最近的类概念),再将这一对象的类的属性应用于哪个对象。
如: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时,学生必须以清晰、稳固的乘法分配律知识为基础,才能得出:999×999+999=999×(999+1)=999000这里999×999+999=999×(999+1)是根据一般性判断a×c+b×c=(a+b)×c推出的。
当学生理解这种推理的顺序,且懂得要使演绎推理正确,首先要前提正确,并学会使用这样的语言:只有两个约数(1和它本身)的数是质数;101只有两个约数;101是质数。
那么,符合形式逻辑的演绎法则就初步被学生所掌握。
在知识层面中,这种类属过程的多次进行,就导致知识不断产生新的层次,其逻辑结构就越加严密,新的知识也就会不断分化和精确化,就可以逐渐演绎出新的类属性的具体知识。
教学中正确把握这种结构,用演绎推理的手段组织学习过程,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考方法,理解内容的逻辑结构,还能提高学生的模式辨认能力,缩短推理过程,快速找到解题途径。
在新旧知识建立下位联系时,整个类属过程可分化为两种情况。
(1)当新知识从属于旧知识时,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可以从原有认识结构中直接推衍。
新知识可以直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如学生已学过两位数的笔算,清晰而稳固地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现在要学三、四位数的加法,只要让学生思考并回忆两位数加法计算的表象结构,适当地点拨一下三、四位数加法与两位数加法有相同的笔算法则,学生就能顺利解决新课题。
新知识很快被旧知识同化,并使原有笔算法则得到充实新的知识获得意义。
虽然这些知识的外延得到扩大,但内涵不变。
教学中,掌握这些知识的内涵的逻辑结构,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就会自觉地运用演绎推理的手段,与学生一起愉快地顺利地进行下位学习。
就不会在讲三、四位数加法时,着眼于竭力以三、四位数加法为例证,说明加法的计算法则。
(2)新知识类属于原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但不能从原有上位观念中直接派生出来,而需要对原有知识作部分的改组,才能同化新知识。
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后,原有知识得到扩展、加深、限制、修饰和精确化。
新旧知识之间处于相关类属。
这时,运用演绎推理之前,先要对原有知识作部分改组,请出一个“组织者”,再步步演绎。
(为新知识生长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间的可辨性,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认知桥梁”,奥苏伯尔称它为“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
)如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现在要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就要对长方形进行改组,把它的长改成与宽相等(a=b),于是“正方形面积计算”可被“长方形面积计算”同化,当a=b时,S=ab=a·a=a[2,]。
又如教圆面积之前,向学生演示或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圆适当分割后拼成近似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其间以直代曲,是由旧知识导向新知识的认知桥梁,是由演绎推理构建新知识时,找到的观念上固定点。
找到固定点后圆面积的计算被长方形面积同化,于是面积计算规则从直线封闭图形的计算,推广到曲线封闭图形的计算,扩展加深了对原有面积计算规则的认识内容,使有关面积计算的认识结构趋向精确化。
2.如果原有认识结构已形成几个观念,要在原有的观念上学习一个抽象、概括和包容性高于旧知识的新知识,即新旧知识建立上位联系时,那么适当运用归纳推理的规则,可由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当需要研究某一对象集时,先要研究各个对象(情况),从中找出整个对象集所具有的性质,这就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基础是观察和试验,是从具体的、特殊的情况过渡到一般情况(结论、推论)。
教材中关于概念的形成,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性质得出,一般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学习前,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了分数的某些具体经验,加上教材提供的和教师列举的生活实例和图形。
如: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一根钢管平均截成三段,每段是它的1/3,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1/4……所有这些操作和演示都让学生认识到几分之一这个概念。
随后,再认识几分之几。
这种不完全的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问题的若干个具体特例后,从中找出的规律。
(严格地说,由不完全归纳法推理得到的结论还需要论证,才能判定它的正确性。
)运用归纳推理传授知识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选取典型的特例,并能够通过典型特例的推理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又要用这个“一般结论”,去解决具体特例。
在教与学的进程中,归纳和演绎不是孤立地出现的,它们紧密交织在一起。
3.如果新旧知识间既不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上位关系,但是新知识同原有知识有某种吻合关系或类比关系,则新旧知识间可产生并列关系。
那么可以运用类比推理。
教材中,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乘数是整数的乘法和乘数是分数的乘法等,学习这类与旧知识处于并列结合关系的新知识时,既不能以上位演绎推理到下位,又不能以下位归纳推理到上位,只能采用类比推理。
如五年级学习“一辆卡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0.3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时,学生还无法根据小数乘法的意义列出此题的解答等式。
所以,教学中一般用整数乘法中的数量关系相类推。
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只是一般的非特殊的并列结合关系。
新知识的学习,只能利用原有知识中的一般的和非特殊的有关内容进行同化。
由于学生们对事物间“相同程度”判断不明确,有时因为错误的类比,即“有害的”类比,而造成结论性的错误。
如学了“20朵黄花比18朵红花多2朵”,也可以说成“18朵红花比黄花少2朵”,就把:“甲数比乙数多20%”就可以说成“乙数比甲数少20%”。
教师应当及时指出这些类比错误,同时让学生懂得,由类比得出的结论必须加以验证,同时,经常作一些类比上的选择或判断性的练习,帮助他们不要做错误的类比。
新旧知识的三种联系与三类推理相呼应,不是一种巧合,是知识结构本身科学的逻辑结构使然。
正确地运用逻辑推理的原则可以将学生的认识结构分化的程度提高,教师会不断注意新知识的稳定性、清晰性,新知识的固定点、生长点。
数学教学更富有科学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之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论文]相关文章:1.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2.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3.小学数学教学议论文4.论文之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5.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6.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7.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详解8.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小论文9.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篇10.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法的作用与培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