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5篇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5篇第一篇: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的。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
在理解一环,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的联系,逐步深入事物的本质规律。
但理解的实现更是要通过思维。
因为认识活动要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纯地依靠感知。
单纯依靠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
理解才能把握事物的脉胳走向,也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探究,它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
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呢?笔者有如下观点:一、采取措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从教育理论中知道:中学生学习时一般都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
它告诉我们:思维分具体形象和抽象逻辑两级,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上能借助词语理解概念,运用概念来进行分析推理,并且思维的深刻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能充分领会寓言、格言等的隐义和转义,能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
但是他们容易被具体的事实材料所吸引,思维的发展还较多地依赖直观材料和具体经验。
况且具体经验愈丰富,越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也就越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不是年龄小才用到具体形象思维。
事实上画家作画,作家构思场面等都要用到具体形象思维。
因此,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具体经验,也是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基础。
(1)提供有关直观感性的教学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学生获得的知识就越准确、越系统。
(2)注重阅读,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积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知识的理解还是概念的形成,常常是从语言材料开始的。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创新思维、塑造健康人格是当今教育和教学正在研究的重要问题。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指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创新思维主要指“再发现”式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认为: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展开: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
”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深厚的观察兴趣;其次,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第三,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序进行观察,及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第四,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问题做细致深入的观察。
二加强学生的探索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为这一类问题是在给定条件下探索不明确的结论或由给出结论探求满足该结论所需要的条件;并且在同一条件下往往可以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得出同一结论的条件也往往不只一种;证明一个结论的方法也往往不只一种。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疑”在心理学中称为“怀疑感”,它是对现有理论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怀疑是未来人才不可缺少的可贵心理品质,而引疑的关键是教师善于设疑。
宋代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因此成功地创设情境,教师不断给学生思维的契机,处处设疑、激疑、释疑,不断促使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动机,从而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2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创新思维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
谈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笔者从教学实践来谈谈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行之效的方法。
一、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如我教《小壁虎借尾巴》时出示课题,指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提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的尾巴为什么会断呢?它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这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学生寻找答案,在看书时发现疑难问题可以讨论,学生读课文后,又问“小壁虎为什么爬在墙上不会掉下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痛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掌握了一些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多向思维能力。
二、发散教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不人云亦云,敢于想它人之未想,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升华挖掘出新的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方面发展,例如:回答一些灵活题目或给课文分段,讲段意,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答案必然百花齐放,如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我这样问:“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齐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使乌鸦喝到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我有更好的办法,乌鸦可以找来一根空心的管子就可以象我们喝可乐一样喝到水”。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本文就结合自己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在自己的教学中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
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在此,笔者将简单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
教学中要重视下思维过程的组织。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第二,指导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
第三,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
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
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三、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
1.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摘要:应让学生丰富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为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非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要学习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学文章的其他形式。
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而内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其次,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和培养。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
例如在《火烧云》一课教学中,针对文中火烧云动感性极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火烧云升上天空的情景。
同学们十分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同桌之间互相演示,然后纷纷到前面表演。
最后大家一致赞扬一名同学用双手滚动的方法来演示火烧云升上天空最为贴切。
2、重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全过程的培养。
具体而言,既有发散,从多角度寻找答案、方法,又有集中,通过分析从中找出最佳答案。
在《赤壁之战》一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你认为东吴和曹操哪一方应该获得胜利?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去佩服东吴方面的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这一问题引发了全班的争论,形成了三种意见:a认为东吴应获胜,这是历史事实;b认为曹操应获胜,中国就可以统一了;c认为谁胜了也不好,反正都是打仗,老百姓就遭殃。
我又引导大家展开讨论,逐步统一了认识,第二种意见是对的。
曹操获胜就可以统一中国,结束分裂,符合历史趋势和人民渴望安定的愿望。
论文——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论文——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能够帮助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具备成功的竞争力。
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使人能够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并且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提高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需要鼓励个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之一,能够促使个体主动去探索和发现。
教育环境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激发他们寻求答案的热情。
同时,个体也应该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个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使个体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评估,不轻易接受现有观点和结论。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授他们分析和评估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个体也应该主动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质疑、思考和探索真相。
第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需要鼓励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的基础,能够激发个体的创新潜力。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思维和想象,不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
个体也应该通过阅读、绘画、写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此外,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给个体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
挑战可以激发个体面对问题时的反应和解决能力,而机会可以让个体实践并应用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育应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可以运用他们的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
个体也应该主动争取和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最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持续的培养和实践。
创新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和实践。
教育应该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和教学活动中,提供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实践机会。
个体也应该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体和教育环境的共同努力。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相关推荐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思维是人以己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反映,是智能的核心。
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等其他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化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几年来,笔者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为前提,从培养思维方法入手,以优化思维品质为重点,以训练思维方式为目标,从四个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思源于疑。
思维常常是由解决问题开始的,没有发现问题就谈不上思维,因此可以通过质疑设问,创设良好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
但真正让学生“想得到,想得深,想得好”。
质疑设问就必须要做到:①抓住关键,有的放矢;②针对迷津,设置悬念;③明确具体;④新奇有趣;⑤有启发性。
提起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的手段之一的启发式教学,应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积极采用发现法教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教之以渔。
”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实际,适时渗透各种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第一、加强过程教学,经常使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给学生以示范、指导。
第二、充分利用化学发展史,向学生展现化学家的发明思路和方法,精心选材,应用发现法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例如,讲授“盐类的水解”一节,依据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数据→分析、处理和研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第三、精选习题,加强针对性练习,诱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强弱是由思维品质决定的,思维品质的优劣是思维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语文教育论文16篇(初中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论文16篇初中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文教育论文摘要:在传统意义的语文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学生是被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掌握语文知识,学生不需要去探索与怀疑,因为都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培养学生怎样应对考试、怎样做笔记和怎样听讲,这样,失去了语文的灵魂和生命。
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就一定要摆脱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应用人文性的学习方式, 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富有情趣。
关键词语文教育论文语文教育教育论文教育语文教育论文:初中语文教育培育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了。
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形象思维与语言关系的特点,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其结果必然影响对文章内容的领会和对文章语言及文章结构的理解,影响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形象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了丰富的形象思维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的表象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可采用以下方法:1.运用挂图和插图。
挂图和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画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
这时可出示挂图,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
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是有区别的,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思维由它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
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那如何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思维的特性出发,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采用感性认识教学,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展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一些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是比较抽象的,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比较吃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角”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像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
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的教学做了准备。
从这样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观察、操作、小结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这样的教学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于角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可以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转换角度思考,发展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而思维的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
所以我们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如教学“9个26相加是多少?”很多同学拿到这样的题目,毫不犹豫地用了9个26直接相加再算出结果,麻烦又容易出错。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对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做法论文
对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
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她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
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
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
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
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让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一些问题提出具有独特的的、富有说服力的新观点和新境界,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门。
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0厘米,箱中水面高10厘米。
如果在长方体水箱中放进一个长和高都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那么水面将上升多少厘米”?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收到不一定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多年的教学生涯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其中最深的感触莫过于现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较的差。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因此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把它写了下来,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在自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为了获取新知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
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自学中进行。
自学时,可以讨论,对于学生看不懂的地方请学生做上记号,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而解决心中的疑问。
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商的近似值”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的,当我出示了例题:40÷60,我采用了让学生尝试计算这道题目的商,在学生计算后发现商是不断重复出现,余数也不断重复出现。
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像上述情况的小数是什么样的小数?小数可以分成几类?各自的特征是怎样的?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吗?反之呢?自学后,就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思考,同时辅以相互之间的讨论、质疑、学具的操作,达到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
二、在说理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多时候,我发现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表达方面都比较欠佳,尤其是一些拗口的语句对学生来说显得十分困难。
于是我开始注意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语句来描述。
例如,在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通过操作能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我就注意引导学生用精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底×高÷2。
思品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议思品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中学时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以疑激思求知欲的产生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创造的先导,只有当人们产生了解决问题的需要时,人们的思想才能活跃起来。
古希腊大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十分注重采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挖掘问题,巧妙设疑,以疑激思,促使学生解决疑问,去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方法上,可以正问或反问,直问或曲问等。
如我在讲“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内容里,就设疑“我国在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为什么又要尽量缩小贫富差距”同学们通过思想,结合老师的讲解,才明白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
二、以异诱思独立思考是求异思维的前提,人云亦云,不利创新。
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碰到难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激励和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发言。
当然,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也不要马上否定学生的发言,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熄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因为当学生继续思考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时,必然会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三、以议启思道理越辩越明,思维越辩越清。
大作家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问、学生之问的思想交流,是实现使每个学生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采用“辩论会”,集体讨论等形式来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
如我曾组织学生就“中学生能不能上网?”“西部大开发应该重视经济发展还是重视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几点论文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课堂教学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体会:一、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已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此外,因小学生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所以创设情境时,要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活其思维。
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时,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思考,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一、背景及意义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
思维能力作为数学能力的核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1. 研究目的(1)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3)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1.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2.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3.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4. 教学建议与实践案例分析四、本文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引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与教学建议。
以下为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概述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定义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
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心理特征,反映了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水平。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1. 逻辑性:数学思维能力强调严谨的逻辑推理,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则,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2. 抽象性: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形成概念和原理。
3. 系统性:数学思维能力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 创新性: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
三、数学思维能力的构成1. 认知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等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
高中议论文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方法的探讨
高中议论文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方法的探讨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高中阶段的现实教育环境下,学生往往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培养。
对于高中生而言,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培养理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因此,教师应通过充实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学生的理性思维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思维。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讨论,要求学生不仅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求学生能够理性思考、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思考能力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辩论赛是一个较好的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从中获得理性思维的训练。
同时,在辩论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态度和乐观心态。
只有在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基础培养,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思维,开展辩论赛等活动,并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摘要】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他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培养, 发展起来的,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转变创新理念;创设良好、真实的语言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就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教育学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他的一生有丰富的创造思维,有不少创造性的贡献,他的创新精神令人惊服,他自新,立新,创新,提倡新教育,构想创新蓝图。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受教育者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跃出教科书的框架,学活书本,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一、教师创新理念的转变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的精髓。
所谓创造教育,那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转变教育观念不应当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应当有具体的内涵。
首先,要树立新型人才观。
转变那种以分数高低,知识多寡为唯一标准的陈旧观念,树立基础扎实,能力实用的人才观。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培养知识渊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的学习应当由传授、继承转变为探索、创造。
要转变那种把学生当作知识仓库,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陈旧观念;强调知识的优化。
再次,要树立民主和谐的教学观。
转变那种教师主宰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观念。
普罗塔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1.创设语言氛围,激发创新思维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对于语言学习,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
在教学中我注重用实物,演示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一、关键信息1、研究目的: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2、研究范围:涵盖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教学阶段。
3、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等。
4、预期成果:形成一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方案,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二、引言11 阐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111 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112 语文教学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三、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关系12 分析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121 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对思维的锻炼122 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13 探讨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的体现131 批判性思维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32 创造性思维在写作表达中的展现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14 调查当前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情况141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观念142 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习需求15 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51 教学内容与思维培养的结合不够紧密152 教学评价对思维能力的关注不足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16 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思维161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162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7 加强阅读教学,培养思维品质171 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172 开展阅读讨论与分享活动18 注重写作训练,提升思维能力181 鼓励创新写作,激发创造性思维182 提供写作反馈,促进批判性思维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案例19 分享具体的语文教学案例191 详细描述教学过程与方法192 分析案例中的思维培养效果110 总结成功经验与可推广之处七、结论111 总结研究成果1111 归纳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策略1112 强调持续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性112 展望未来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向八、参考文献1、列出在研究过程中引用的相关文献资料九、附录1、如有相关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等补充材料,在此列出以上协议内容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关问题,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
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
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
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
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
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
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
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
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
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
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
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
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四、在数学教学中应着力处理好主要思维能力的关系
1.思维的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
归纳和演绎是一切科学研究常用的两种思维方式,小学数学中是不自觉地运用过这两种思维方法。
例如,从一些特例归纳出运算律,然后用运算律指导运算,我们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因素,在能力上对学生进行有意的培养,而不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例如:“商不变的性质”“数的整除的特征”“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等一些基本概念、公式、方法中,都有一个不完全归纳的过程。
如果
简单地把结论端出,就失去了培养思维能力的机会,如果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规律得出结论,那就会得到归纳能力的训练。
演绎在小学的应用主要形成是说理,例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推理办法解决的,虽然我们在讲这些法则时还要借助实例给以印证,但至少应渗透“从已有的正确判断推出新的判断”这种思想,又如: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都要贯彻说理精神,长此下去,才能培养出演绎推理的习惯。
同时,在演绎推理训练中又要穿插归纳法。
总之,要交叉地训练这两种能力,这恐怕是引导学生进入逻辑思维之门的台阶。
2.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能力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经过深思,迅速地对问题作出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或判断的思维。
或者说是在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领悟到的思维。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逻辑思维是经过一步一步分折,作出科学的结论;直觉思维是很快领悟到的一些猜想。
小学生学数学,主要是使用直觉思维,例如:计算9+9+9+7+7学生会得出①(9+7)×3;②8×6这两个乘法式,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直觉思维的成果。
我们在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要适当运用直觉思维思维方法进行教学,这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
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永合会镇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