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完整)
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一)
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一)
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一)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
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
的人不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
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
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
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
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
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
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
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
《论语》选读
这一教 育学说 。
不启 ,不悱② 不发 。举一隅③ 以三 隅反 , 不 子 日 :“ 不愤①
则 不 复 也 。 ”
太阳在朝霞的迎接中 , 露出了红彤彤的面庞 , 霎时 , 万道金光透过树梢 , 给水 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 “ 太阳” 描写佳句
… — —
【 释】 注
①愤 :苦思冥想 而仍然领会 不 了的样 子。
②悱 :音 ,想说又不 能明确说 出来的样 子。
③隅:音 y ,角落。
【 文】 译
孔子说 :‘ ‘ 学生,不到他 想弄 明白而不得 的时候 ,不 教导 去开导他 ;不到他 想 出来却说 不 出来的时候 ,不去 启发他 。
的 ,具有深远 的影响 。
( 川 劳 四 ( 语魔 方》参考 答案 : 铖
。
牛)
安居乐业 暗箭伤人 拔苗助长
白璧微瑕
败军 之将
居安思危 弃暗投明 剑拔弩张
平白无故
两败俱 伤
治国安邦 明珠暗投 出类拔萃
阳春白雪
气急败 坏
转危为安 天昏地暗 一毛不拔
真相大白
孔子说 :‘ ‘ 默默地记住 ( 学的知识 ) 习不觉得厌 烦 , 所 ,学
教人 不知道疲倦 ,这对 我能有什 么困难 呢?” ’
《论语》选读
③知 :读 音为 z h i ,智 慧。
【 译文】
孔子说 :“ 由,我教给你怎样做 的话 ,你 明 白了吗?知道
的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 智慧啊 ! ”
【 简析 】
本章里孔子说 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 知之 为知之 , 不知
为不知 ,是知也 。 ”对 于文化知识和其他 社会知识 , 人们应 当
”
”
的问 长
”
这 是孔 子治 学
贯应 用 的 方 法
“
。
‘
。
镦 而好 学
,
就 是 勤敏
、
而 兴 趣 浓厚 地 发 愤 学 习
不耻 下 问
,
” ,
就 是 不 仅 听老 师
辈 的教 导
的表 现 :
于百姓 耻下问
。
,
向老 师
一
、
长 辈 求教
,
而且 还
求教 于
。
一
般 看 来不 如
“
自己 知 识 多 的
一
切人
旗
太
栏 目 投 稿 信 箱
∞ 叻
⑧
子日 : “ 由。 ,诲 女。 ,知 之 乎 ?知 之 为 知 之 ,不 知 为 不 知 ,
是 知0 也。 ”
8
论语选读 (1)
三年级论语选读
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0.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0.子曰:“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
先秦诸子之论语选读(人教版)
也狂。”
(《论语•阳货》)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易也。”
荷
之而君“路子杀植“路子 蓧 丈 不 乱 臣 不 反 路 鸡 其 四 问 路
行大之仕见行为杖体曰从
,伦义无之以黍而不:而 人
已。,义。告而芸勤“后
知君如。至。食。,子,
之子之长,子之子五见遇
矣之何幼则曰。路谷夫丈
。仕其之行:见拱不子人
”也废节矣“其而分乎,
,之,。隐二立,?以
行?不子者子。孰”杖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 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率 直 任 诞 清 俊 通 脱
——《论语 阳货》
小““者““之曰曰子者三夫归童曰子乎鼓“如对“以之对“夫也也国子‘“子
担 当
也 。
责
任
铎久丧出不子仪 。矣乎曰得之封 ”,?:见至人
天天“也于请 将下二。斯见 以之三”也, 夫无子从,曰 子道何者吾: 为也患见未“ 木,于之尝君
。
仪 封 人 请 见
长
沮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 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
桀
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同
溺 耦
人教版选修·《论语》选读·不义而富且贵
“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 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 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 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 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 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 分。 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 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但有 一点,就是一切都要依循义。原则是不可背 离的,在不背离原则的前提下,行动也是具 有一定自由开展的空间的。
学习第二部分
【译文】 5.子路问怎样才算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像臧 武仲那样聪明,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 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 修养,也就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 “现在的完美无缺的人哪里一定要这样呢?见到利 益就想到道义,面临危难挺身而出,付出性命,长 期处于穷困之中,而不忘记平素的话或诺言,也可 以说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6、7、9则参看书下注释。
学习第一部分
【译文】 1.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 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 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 义)。” 3.孔子说:“吃粗糙的饭食,喝冷水,弯着 胳膊枕着它,其中也有乐趣啊。干不正当的 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好像飘浮在天空 的云彩。”
学习第一部分
【译文】 4.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 可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 受;贫和贱,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 能用正当的方法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 君子如果离开仁,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 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夫内背离仁,急迫 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受磨 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论语》选读之《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完整版)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 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 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
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 只要我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 了!”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 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 而且道路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 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 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
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 ‘恕’字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 要加到别人身上。”
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人。
2、怎样实施仁(措施)?请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
《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注译评
【原文】
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5•22)
【注释】
(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
(5)裁:裁剪,节制。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评析】
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原文】
闵子侍侧,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
【注释】
(1)訚訚:音yín,和颜悦色的样子。
(2)行行:音hàng,刚强的样子。
(3)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译文】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评析】
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孔子的这种担心,就说明了这一点。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
促进社会和谐: 诲人不倦思想 强调尊重和包 容,有助于促 进社会和谐。
推动文化传承: 诲人不倦思想
重视文化传承, 有助于推动中 华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如何践行诲人不倦的思想
不断学习:诲人 不倦的核心是不 断学习,只有不 断学习才能不断 提高自己的知识 和能力,更好地 指导他人。
耐心细致:在教 育他人时,要耐 心细致,不厌其 烦地解答问题, 帮助他人深入理 解。
成书背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成
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 影响,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多 个领域
传播:被译为多种语言,对世界文 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的诲 第 二
内人 章 涵不
倦
诲人不倦的含义
诲人不倦是一种教育理念,指教育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不断教导、引导和激励 学生,使学生不断进步。
价的不
值影倦
诲人不倦思想的历史影响
培养了众多杰出 人才:诲人不倦 的思想在历史上 培养了众多杰出 的人才,他们在 各个领域都取得 了卓越的成就。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推动了文化的发 展:这种思想对 于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促 进了人类文明的
进步。
成为了教育的典 范:诲人不倦的 思想成为了教育 的典范,对于现 代教育的发展和 改革具有重要的
论语选读原文与译文一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j)、桀(ji)溺(n)(1)耦(ǒu)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y)(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y,同“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之(5)?且而与其从辟(6)(b)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yōu)而不辍(chu)。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4)执舆:即执辔(pi)。(5)之:与。(6)辟:同“避”。(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8)怃然:怅然,失意。
《论语》选读
⑤有 朋 :一作 “ 友朋” 。
眼睛是心灵的窗 口 , 如果你不爱护它 , 看事物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 好好珍 惜 。
你明亮的眼睛吧 』
河 北省石 家庄市草场街小学四( ) 封雅欣 。 5班
奁
旧注 说 , “ 门 日朋” 即 同 同 ,
【 简析 】
阶段 ,也 就是 不受环境 左右
的阶段 ;七十 岁是 主观 意识
和作 人 的规 则 融合 为 一 的阶
我渴望昕到大人常说的天籁之舀一 蝉鸣声声 , 一 蛙鼓阵阵 , 夏虫呢哝 , 云雀
啁啾 , 如果有机会 , 我会用心录 下来给大家听。 河北省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 四{ 班 苏梦 祁 5)
一
③ 时 习:“ , 时” 意为 ‘ ‘ 在 定的时候” 或者 “ 在适 当 的时候” 。但 朱熹在 论语 集
注 一 书 中把 “ 时” 解释 为
“ 常” “ ,指 演 习礼 、 时 。 习”
地位 、有 学 问的 男子 的尊称 ,
有 时也 泛 称 男子 论 语 书
中 “ 曰” 的子 ,都是指孔 子
代 丈人 必 读 的教 科 书 。
不亦说④ 乎?有朋⑤自远方来 , 不亦 乐⑥ ?人不知⑦ 乎 ,而不 愠⑧ ,不亦君子⑨ ?” 乎
【 注释 】
② 学:孔子在这里 所讲 的 “ ’ 学 ,主要 是指 学 习西周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
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选读背诵篇章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
《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
第一章仁:仁者爱人
(一)
樊迟①问仁②。子曰:“爱人。”问知③。子曰:“知人④。”
①樊(fán)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学生。他求知心切,多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
②仁:二人成仁,即待人要亲善、关爱。《论语》共有59章提到“仁”。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忠、信、恕、孝、恭、敏、宽、惠、智、勇等。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仁可以视为全德”。
③知:通“智”,智慧。
④知人:了解人。
(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②。”
①.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②反是:和这相反。
(三)
子曰:“仁远乎哉①?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①仁远乎哉:仁德难道离我很远吗?
②欲:想要,希望。
(四)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
①里:住处,这里用作动词,居住。
②处(chǔ):居住。
③焉得知: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
(五)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①居处恭: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恭,端正。
②执事敬:工作严肃认真。执事,担任工作。
③忠:忠心诚意。
④之:去,到,往。
⑤夷狄:边远蛮荒之地。
子曰:“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①当:面对。
②不让于师:对老师也不要谦让。让,谦让。
(七)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①好:喜好。
②恶:厌恶,讨厌。
(八)
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
①巧言:花言巧语。
②令色:伪善的面貌。
③鲜(xiǎn):少。
第二章德:君子怀德
(一)
子曰:“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小人怀惠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
1.子曰:“弟(通“悌”)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学而》)
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学而》)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饮食(可以)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与有道的人接近,(不断)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看重情谊,而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
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治长》)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1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15.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敢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泰伯》)
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18.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泰伯》)
孔子想居住到中原以外偏远的地方。有人说:“物质条件太差了,怎么办呢”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物质条件有什么差的呢”
1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泰伯》)(《论语·子罕第九》)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0.席不正,不坐。(《乡党》)
坐席放得不端正,就不能坐。
2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的情况)。
2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
颜渊死了,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2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2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说:“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2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