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完整)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一)

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一)

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一)论语选读(人教版高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

” 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穿,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那么”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本文选录了《论语》中关于孔子治学和教育方法的两段内容。第一段中,孔子强调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且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即持之以恒、诲人不倦,对中国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段则阐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他提出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孔子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启发和开导。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基本规律,具有深远影响。通过这两段内容,可以一窥孔子作为伟大教育家的教学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实践方法。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虚 心学习、刻苦学 习,尽可 能多地加 以掌握 。但人 的知识再 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 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 ,才能学到 更多的知识 。
氢 囊 奋 写 一
兰 ;
① 孔 文 子 : 卫 国 大 夫 孔 圉 ( y 西)




尊称

②敏 : 敏 捷

勤勉
②女 : 同 “ ’ ,你 。
③知 :读 音为 z h i ,智 慧。
【 译文】
孔子说 :“ 由,我教给你怎样做 的话 ,你 明 白了吗?知道
的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 智慧啊 ! ”
【 简析 】
本章里孔子说 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 知之 为知之 , 不知
为不知 ,是知也 。 ”对 于文化知识和其他 社会知识 , 人们应 当


栏 目 投 稿 信 箱
∞ 叻

子日 : “ 由。 ,诲 女。 ,知 之 乎 ?知 之 为 知 之 ,不 知 为 不 知 ,
是 知0 也。 ”

§
【 注释 】
①由:姓仲名 由,字子路 。生 于公元前 5 4 2 年 ,孔子的 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不 以 这 样做 为 可 耻

孔子
不耻 下 问

是 就 近 学 习 自己 的 学生 们

即 边 教 边 学;

是学

在 他 看 来 群 众 中可 以 学的 东西 很 多 他 提 倡 的
的 学 习 态度 对 后 世 文 人 学士 产 生 了 深 远 影 响
( 四川


《论语》选读(六年级)

《论语》选读(六年级)

《论语》原文、译文、评析、注释及英文版全文目录(点击阅读)1.《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译文评析及注释2.《论语》为政篇第二3.《论语》八佾篇第三4.《论语》里仁篇第四5.《论语》公冶长篇第五6.《论语》雍也篇第六7.《论语》述而篇第七8.《论语》泰伯篇第八9.《论语》子罕篇第九10.《论语》乡党篇第十11.《论语》先进篇第十一12.《论语》颜渊篇第十二13.《论语》子路篇第十三14.《论语》宪问篇第十四15.《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16.《论语》季氏篇第十六17.《论语》阳货篇第十七18.《论语》微子篇第十八19.《论语》子张篇第十九20.《论语》尧曰篇第二十小学生《论语》选读《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

”"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路程又很遥远。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 《六经》,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我注 “六经”的方式读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穷经, 把头发都读白了,把所有的书读完了,可以 去批注了。但是更高的一种境界叫做《六经》 注我,就是真正好的学习是融会了所有的典 籍以后,用它来诠释自己的生命。------于 丹《论语心得》
孟子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 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 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 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 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 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 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朱熹《论语集注》
二、中庸如何?-原则
一、何谓中庸 ?-释义
程子曰: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 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 天下之定理 。
中庸,儒家的处事原则,主要指 折中,适当,不走极端。“中庸” 即中和可常行的意思。
▪ 第1章:中庸之(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为德也,其至( 达到极点 ) 矣乎!民鲜(少 )荀子·富国)
齐侯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 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 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臣亦然。君所谓 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 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 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 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 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
小结
何谓中庸 ?-释义

中庸如何?-原则 ↓
如何中庸 ?-内涵
第一题:
▪ “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 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 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 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 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 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 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 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 (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 “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 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

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语文版《论语》选读电子课文《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注译评【原文】子在陈(1)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2)狂简(3),斐然(4)成章,不知所以裁(5)之。

”(5•22)【注释】(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

吾党意即我的故乡。

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

(5)裁:裁剪,节制。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评析】孔子说这段话时,正当鲁国季康子执政,欲召冉求回去,协助办理政务。

所以,孔子说回去吧,去为官从政,实现他们的抱负。

但同时又指出他在鲁国的学生尚存在的问题:行为粗率简单,还不知道怎样节制自己,这些还有待于他的教养。

【原文】闵子侍侧,訚訚(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

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1•13)【注释】(1)訚訚:音yín,和颜悦色的样子。

(2)行行:音hàng,刚强的样子。

(3)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

孔子高兴了。

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评析】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

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惟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

师之爱生,人之常情。

孔子的这种担心,就说明了这一点。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7)。

好谋而成者也。

”(7•11)【注释】(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

藏,隐藏。

《论语》选读·立身处世

《论语》选读·立身处世

加标点符号
方 孔 悝 作 乱 子 路 在 外 闻 之 而 驰 往 遇 子 羔 出 卫 城 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 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 入城城门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 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 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 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大夫家做事也一定有名气。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 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 家必闻。”
孔子说:“这叫做闻,不是达。所谓达,是品质正 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语言、观察别人的 神情,对人谦让。(这样的人)在诸侯国做事必定 会通达,在卿大夫家做事也必定会通达。

——朱熹 引侯氏曰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时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朱熹引 谢良佐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 子张问:读书人怎么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呢?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 孔子说:你所理解的达是怎样的?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张回答说:在诸侯国做事一定有名气,在卿
所谓闻,是表面上追求仁德而在行为上却违背仁德, 以仁人自居而不疑惑。(这样的人)在诸侯国做事 骗取虚名,在卿大夫家做事骗取虚名。
达 vs 闻
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 虑以下人
色取仁而行违 居之不疑
实至名归
徒有虚名

南怀瑾《论语别裁》
小组交流: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你知道的 生活中的“闻”与“达”的例子。
不屈不挠、坚韧不拔 刚强不屈的伟大人格
小组交流:说出你心目中具有刚强不屈伟大人格 的人物和事迹。

《论语》全文_论语全书原文【共二十篇】

《论语》全文_论语全书原文【共二十篇】

《论语》全文_论语全书原文【共二十篇】《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

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

目录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

论语选读原文与译文一

论语选读原文与译文一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j)、桀(ji)溺(n)(1)耦(ǒu)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y)(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同“欤”)?”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之(5)?且而与其从辟(6)(b)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yōu)而不辍(chu)。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i)。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不厌 、诲人 不倦 、注重修 养 、
⑦人 不知 :此 句 不 完整 , 知而不愠 ,反 映 出孔子 学而
没有 说 出人 不知 道 什 么 ,缺
少宾 语 。一般 而言 ,知 ,是 严格要求 自己的主张。
了解 的意 思 。人 不知 ,是 说 别 人 不 了解 自己。
⑧愠:音 y n ,恼怒 ,怨
④天命 :指 不能为人 力
所支配的事情 。
⑤耳顺:对 此有 多种 解
释 。一般 而 言 ,指 对 那 些 于
也是 一个有德 的君子吗?”
黔 器
令◇令
己不利的意见也 能正确对待
段 。在这个 阶段 中,道德 修
⑥从 心所欲 不逾矩 :从 , 养达到 了最高的境 界 。孔子
阶段 ,也 就是 不受环境 左右
的阶段 ;七十 岁是 主观 意识
和作 人 的规 则 融合 为 一 的阶
我渴望昕到大人常说的天籁之舀一 蝉鸣声声 , 一 蛙鼓阵阵 , 夏虫呢哝 , 云雀
啁啾 , 如果有机会 , 我会用心录 下来给大家听。 河北省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 四{ 班 苏梦 祁 5)
在一位 老师 门下学 习的叫朋,
也 就 是 志 同道 合 的人 。
本章是 语 ・ 学而) ) 的
第一章 ,宋代著名 学者朱熹
⑥ 乐: 与说 有 所 区别 。 旧 对此章评价极 高, 说它是 ‘ ‘ 入
注说 ,悦在 内心,乐则见于 道之 门,积德之基, ’ 。本章提
外。
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
逾矩⑥ ” 。
【 注释 】
①有: 同 “ 。 又”
②立:站得住 的意思。
孔子说 :“ 了叉时常温 学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读本(电子稿)

《论语》选读第一章仁:仁者爱人(一)樊迟①问仁②。

子曰:“爱人。

”问知③。

子曰:“知人④。

”①樊(fán)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学生。

他求知心切,多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

②仁:二人成仁,即待人要亲善、关爱。

《论语》共有59章提到“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忠、信、恕、孝、恭、敏、宽、惠、智、勇等。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仁可以视为全德”。

③知:通“智”,智慧。

④知人:了解人。

(二)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②。

”①.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②反是:和这相反。

(三)子曰:“仁远乎哉①?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①仁远乎哉:仁德难道离我很远吗?②欲:想要,希望。

(四)子曰:“里①仁为美。

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①里:住处,这里用作动词,居住。

②处(chǔ):居住。

③焉得知: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五)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

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①居处恭:平日容貌态度端正庄严。

恭,端正。

②执事敬:工作严肃认真。

执事,担任工作。

③忠:忠心诚意。

④之:去,到,往。

⑤夷狄:边远蛮荒之地。

子曰:“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①当:面对。

②不让于师: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让,谦让。

(七)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①好:喜好。

②恶:厌恶,讨厌。

(八)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①巧言:花言巧语。

②令色:伪善的面貌。

③鲜(xiǎn):少。

第二章德:君子怀德(一)子曰:“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小人怀惠⑤。

”①怀:思,思念。

②德:道德,品行。

古时写作“惠”,从字的构造看,由“直”,“心”两个部件组成。

“直”是“值”的本字,相遇,相当之义;“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

“德”字的本义为心、行之所值,即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价值观。

③土:土地,乡土。

④刑:法度,规范。

⑤惠:恩惠,利益。

(二)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

论语选读背诵篇章

论语选读背诵篇章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论语节选(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 sh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论语》选读(二)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论语》选读(二)

2018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论语》选读(二) 《论语》选读(二)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便应学习;学习还有余力,便应从政。

”)(《论语●子张》)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论语●雍也》)3、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老年人安养,让朋友们互相信任,让年轻人得到关怀。

”)(《论语●公治长》)4、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论语●颜渊》)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

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

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一点都不马虎的。

)(《论语●子路》)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如果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论语●子路》)7、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

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论语●子路》)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因为,财富分配均匀了,也就无所谓贫穷;国内团结和睦,就不显得人少势弱;社会安定了,国家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1.子曰:“弟(通“悌”)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学而》)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

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学而》)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饮食(可以)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与有道的人接近,(不断)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子曰:“君子不器。

”(《为政》)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看重情谊,而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

”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治长》)宰予大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1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15.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

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敢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孔子说:“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泰伯》)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18.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泰伯》)孔子想居住到中原以外偏远的地方。

有人说:“物质条件太差了,怎么办呢”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物质条件有什么差的呢”1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泰伯》)(《论语·子罕第九》)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0.席不正,不坐。

(《乡党》)坐席放得不端正,就不能坐。

21.“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的情况)。

2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颜渊死了,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2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颜渊》)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2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2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说:“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2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在一起,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没道德的人在一起,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7.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宪问》)有人问孔子:“用感激来回报怨,怎么样”孔子回答:“怎么回报恩德用正直报答怨,用恩惠报答德。

”29.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30.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

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

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3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孔子说: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

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33.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孔子说:“君子庄重拘谨与世无争,(虽然)聚集在一起但不结党营私。

”34.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卫灵公》)孔子说:花言巧语惑乱道德。

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谋。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孔子说: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36.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解释二:人原本是“有类”的。

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

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

3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孔子说:“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38.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3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40.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4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42.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

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季氏》)陈亢问伯鱼说:“您也曾听过特别的教诲吗”回答说:“没有.父亲曾独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过庭院,说:‘学《诗》了吗’回答说:‘没有.’‘不学诗,就不能言谈应对.’我退下来就学《诗》.另一天又看到父亲独自站着,我快步地走过庭院,父亲说:‘学礼了吗’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没有立身的根本.’我就退下学习礼.听到过这两件(特别的事).”陈亢退下来高兴地说:“问了一件事得到了三件事,得知了诗,得知了礼,又得知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孩子.”43.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