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概论提纲
《教育方法概论》纲要
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教育方法概论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1.孔子——学思结合,启发诱导。
(“博学、多问、敏而好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学记》——我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论著,善喻。
3.颜之推——“勤、博、眼、实”,《颜氏家训》。
4.韩愈——勤学深思(业精于勤荒于嬉)、博学求精(读书必提其要)、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师其意不师其辞)。
《进学说》,《师说》。
5.朱熹——朱熹读书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循序渐进、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6.王夫之——知行并进、学思相资、因材施教、积渐不息。
7.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因材施教、手脑并用、解放儿童创造力、开展创造性活动。
)不强调教师相对学生的主体地位。
8.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法”,读读讲讲议议练练。
9.李吉林——“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蕴10.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学生自学、自练、自批,教师指导、辅导、监督。
11.邱学华——尝试教学(*旧知识基础、准备题引导、课本示范、学生互补)12.顾泠沅——“尝试指导-效果回授”(迫切要求下学习。
组织好课堂教学层次。
讲授法辅之“尝试指导”。
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
)历来片: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
13.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论》,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教学四程序(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弟子莱因改进(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形成五段式。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
15.杜威——从学中做,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
16.凯洛夫——“三中心”(以教师、课堂教学、教科书为中心。
)17.克拉夫基——“范例教学”(教学内容,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无超越性。
)18.赞科夫——“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走在发展前。
(不强调教师中心,不强调学中做。
)认为:以高难度、高速度教学、理论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全班都得到发展。
教育方法概论3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 倾听学生具体体现在倾听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倾听 倾听学生的愿望和需求, 倾听学生的愿望和需求 学生的思想。 学生的思想 2、向学生学习 在“文化反哺”已成为普遍的情况下,教师向学生 学习已成为可能。 ①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他们获得了新知的“话语 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他们获得了新知的“ 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他们获得了新知的 权”, ②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师生 间情感交流、沟通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 过程。
第二节
学生众生相
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就得认识和了解学生。 可把学生分为三类,即优秀学生、有争议的学生和退学 生。 1、好学生 好学生,又可称之为教师的“得意门生”。他们学习 成绩优秀,品行优良,学习态度积极,极富自主性和创 造性。这样的学生在学校通过考试、智力测验等很容易 被鉴别出来。《花季雨季》的作者、《哈佛女孩》刘亦 婷。 2、有争议的学生 这一类学生是教师争议的对象,他们不太遵守社会或 学校的规范,经常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善于思考想象力 丰富,出乎常理。
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自我 实现的需要 尊严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请对照P.98)
罗杰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建设性的。一个能充分发挥 作用的人,有四个显著特征:①有洞察力,②有创造性, ③有建设性,④有选择性。 必须提高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 需求的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能动性,指具有自觉意识,主动认识事物和自我, 能动性 进行选择、评价,并作出反应。 ⑵自主性,指具有自主意识、独特个性、能进行自主 自主性 活动的人,表现出高度的自主性。 ⑶创造性,创造性和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 创造性 的能动性的高度表现,是能动性、自主性的合金。创造 性是对原有思维成果的超越。
《教育学》提纲范文
《教育学》提纲范文
一、引言
1.教育学概述
2.教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教育学的定义和范畴
2.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3.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历程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过程
2.教育目标
3.教育主体
四、教育学的教学方法
1.传统的教学方法
2.现代的教学方法
3.探索性的教学方法
五、教育学的教育管理
1.教育规划
2.教育评估
3.教育政策
六、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1.教师教育
2.学生发展
3.教育创新
七、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教育制度
3.教育学习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结语
1.对教育学的总结和展望
2.教育学的意义和使命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一门探究人类教育活动本质、目的和方法的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实践,其目的是使人类教育
活动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教育学
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在现代社会,教育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教育学
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
意义。
因此,对教育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推动教育和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教学方法、教育管理、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敬请期待。
语文教学方法论提纲
语文教学方法论绪论第一节语文教学方法论概述生物学家达尔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生理学家贝尔纳:“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一、概念诠释(一)方法1. 内涵“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是“沿着某种道路行进”的意思。
现代科学意义上理解,方法是指人们在有关的活动领域,把握事物规律,完成某种任务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
2.对方法的认识“方法”是一个多视角的复合体。
哲学视角: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方式手段多视角的复合体{心理学视角:人类自主控制的行为程序(二)语文教学方法1.内涵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而有效地完成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陶冶品质情操的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特级教师钱梦龙指出:“最好的教学法,就是那种能够帮助最普通的教师教好最普通的学生的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来寻求钱老师所说的这种方法。
2.对语文教学方法的认识“语文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的内涵。
(1)从宏观、从广义、从整体来看概指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材编排、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教学设施、教学技术等一切方面。
(2)从微观、从狭义、从局部来看指师生为达到语文教学目的而进行的相互联系的活动形式。
(三)语文教学方法论1.对方法论的认识对于方法论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说。
(1)一说:方法论即论方法。
观点:教学方法论是研究教学方法的一种理论。
是从哲学层次上探讨教学方法的一般规律,是对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是对教学方法的科学分析和论证。
它属于元科学领域,而不是对象科学领域。
(2)二说:教学方法论等于教学法。
观点:教学方法论也就是教学法。
教学法的法字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法则、规律,二是方式方法。
2.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内涵既研究语文教学方法的法则、规律、本质特征,又探讨语文教学方法的物质形态、具体运用。
(四)本学科的研究设想1.科学定位(1)语文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应该既具有理论上的学术性,又具有实践上的应用性。
教育方法概论重点整理(1-4章)
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教育方法】1孔子——学思结合,启发诱导2《学记》——及时施教、藏息相辅、长善救失、“善喻”、循序渐进3《颜氏家训》——“勤、博、眼、实”——BY颜之推——核心:勤(勉)4韩愈——勤学深思、博学求精——《师说》《进学解》5朱熹——教学活动五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朱熹读书法:“虚心涵咏、居敬持志、著紧用力、熟读精思、循序渐进、切记体察”‘有效方法:学思结合、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作为“人师”的前提)6王夫之——知行并进、学思相资、积渐不息、因材施教总结:1.学思结合(王夫之、孔子、韩愈、朱熹)2.循序渐进(朱熹、《学记》)3.启发诱导(孔子、朱熹)4.博学(韩愈、《颜氏家训》、朱熹)5.《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中的“善喻”是启发式教学的来源【中国现当代教育】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把“教授法”改成了“教学法”,教师在“教学做”活动中其主导作用;体现在:1)因材施教2)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开展创造性活动(五大解放:双手、头脑、时间、空间、嘴——引导了我国创造教育的崛起和发展)2.育才中学(段力佩)——“八字教学法”——“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读是基础;议是关键;讲是贯穿;练是应用3.李吉林——“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情景创设方法(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4.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自学、自练、自批(课本、练习本、答案本)5.邱学华——“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旧知识的基础作用;准备题的引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6.顾泠沅——“尝试指导—效果回授”——“青浦实验”【西方古代教育方法】1.苏格拉底——“产婆术”,运用诘难的方式——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2.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大教学论》——“用感官去教学”“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要遵循自然的结论,“百科全书式”的教学教学方法:1)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2)采用直观教学3)教学要井然有序、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教材安排/教学时间上)3.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普通教学法》——“教育性教学”在《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中确立了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四个程序“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经由弟子莱茵完善成“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德行,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西方现当代教育方法】1.杜威——“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学方法:1)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2)提倡在活动中学习3)采用发现式教学2.凯洛夫——“知识教育”——《教育学》中运用马列哲学三中心:“教师”“课堂教学”“教科书”——教师起主导作用3.克拉夫基——“范例教学”——三个质的规定性: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4.赞科夫——“一般教育”引入了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思想(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求教学同时完成两种任务“一般发展”指的是儿童个性的发展,包括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5.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选择最佳方案、获得最有效果是关键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教学形式(个别、全班、分组)和教学方法6.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这是两组完全不同的概念)有意义接受教学是以言语讲授和有意义学习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的前提是进行有意义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要看是否满足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基本方法:“先行组织者”+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7.布鲁纳——“发现式教学”——学科基本结构和直觉思维儿童在认识发展过程中:表演式—肖像式—象征式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序列+注意适时强化8.布卢姆——“掌握教学”——分单元,“诊断测验”——“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完整教育目标分为:1)认知领域(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教学方法:1)反馈教学:诊断性评价(before)、形成性评价(during)、终极性评价(after)2)给学生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9.加涅——“学习条件”10.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学生是教学中心;教师起顾问、咨询作用教育目标是“适应变化和学习”“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有洞察力、有选择性、有建设性、有创造性方法:1)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真诚、理解)“移情性理解”3)提倡意义学习11. 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提出“成功智力”1)分析性智力(可测)2)创造性智力3)实践性智力12.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基本2种+其他7种——促进素质教育包括:1)言语—语言、逻辑—数理2)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个人反省、自然观察者、存在意义:1)积极的学生观2)“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3)灵活多样的评价观第二章教师【教师职业特点】1.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2.1966年,在巴黎召开“……特别会议”,提出把教师工作看做是一门专业(先河)3.1983年,美国公布《……》调查报告,有关教师专业化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4.1986年,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组提出“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5.美国科尔等人提出“专业”的一些特征:1)为公众服务2)可以终身投入3)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4)能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5)有足够长的专业受训时间6)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6.教师的乐趣:有较多的自主权;需要终身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内涵】1.1999年,全国第三次……会议: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2.专业素养包括:1)职业道德(成败关键)2)学科知识(“授业、解惑”)3)文化素养(最佳体现)4)教学能力(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5)终身学习能力(1993年,雅克)6)参与精神(OECD,事业心、进取精神)7)科研意识(“教师即研究者”,训练的最佳手段)【教师专业发展与知识结构的变化】1.教师的知识:1)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最基本知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2)条件性知识(心理学、教育学;动态性的;保障教师成功的前提条件)3)实践性知识(课堂背景知识,来自教学实践,对于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中,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是重要因素【教师类型及其特征】1.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师范生—职初教师—有经验教师—专家型教师)2.类型及其特征:1)职初教师(以原理知识为主)2)有经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案例知识)3)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策略知识,核心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3.必由之路:“基本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反思”模式【教学技能的发展】1. 开展微格教学:有控制的教学实践,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微格教学环: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修改教案2. 课堂观察:“听课”:参与型(感性认识、深入、自然/主观)、非参与型(客观、真实性)核心要素:1)学生——参与状态、交往状况、思维状况、情绪状态2)老师——组织能力、教学机智、教学态度、教学境界(知识传授、启迪智慧、情感关怀)3. 反思教学实践:1)维拉:立足于自身之外的批判2)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3)布鲁巴赫:对实践的反思;实践中反思;为实践反思(超前、预期)4)斯巴克斯—兰格:三种成分:认知的成分;批判的成分;教师的陈述4. 教学案例;1) 作用:高度的拟真性(典型性、代表性、非偶发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5. 行动研究:始于美国,勒温——“此时此地”“行动”“研究”旨在改进从经验中学习;实践者是研究者(斯滕豪斯,教师即研究者)基本模式:问题筛选—理论优选—运用和反思课堂教学理论:1)“接受式”—赫尔巴特、凯洛夫;重讲授、外在动机、知识的逻辑、积累知识、量和结果2)“活动式”—杜威、布鲁纳;重引导、内在动机、兴趣与热爱、跳跃式、渗透式、学生自我发现、质和方法第三章学生发展【学生发展的含义】1.学生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为根本目的2.发展包括:1)身体素质2)道德素养:道德常识(国家大事、政治知识);道德态度(对自己—家庭—学校—社会负责);道德行为3)认知能力:认知过程的发展,如感觉、知觉(感性)、记忆、思维、想象4)情感:认知与情感紧密结合,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起着驱动、诱导、调节作用5)个性:科学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坚强的自信心;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虚心;积极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6)文化科学素质:①知识②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③科学素养:科学知识(基础、概念);科学方法(如何产生、发展)科学事业(与社会的内在联系);科学精神(探索、怀疑、实证、理性)3.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20世纪90年代,《学会关心》4.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1)只使用了10%大脑潜能,4%能力2)布莱克斯利,四次革命(“左脑”—20C50S“计算机”—“右脑”—“全脑”)3)开发潜能的关键是儿童时期4)美,1989,把20C90S定为“人脑年代”5.学生是具有发展需求的人:1)20C50、60S,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2)马斯洛需要理论:①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缺失性需要”,层层递进)②心理需要(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生长需要”,越满足越强)3)罗杰斯:人的本质是建设性的;《学习的自由》中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4)主要体现在: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高度表现,创新和变革)【学生众生相】1. 学生分为三类:优秀学生;有争议学生;退学生(“怪才”“偏才”)【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1.“文化反哺”,美国马格利特·米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为:前喻文化(晚辈向长辈);并喻文化;后喻文化2.倾听学生:倾听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倾听学生的思想,“移情性理解”罗杰斯3.向学生学习:“时间移民”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他们获得了新知识的“话语权”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第四章学习】【学习的定义】1.行为主义:强调学习的本质是行为的变化(外部)(S-R)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2)华生——习惯形成论3)桑代克——尝试错误论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论3.认知主义: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内在能力或倾向的变化(鲍尔、希尔加德)(S-O-R)O也称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4.学习活动要素:学习者、刺激情境、反应5.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预期系统6.学习,是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学习的类型】1. 分类及其依据:按内容可分为:认知的(言语信息、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情感的、运动技能的按学习过程特征:试误式学习、顿悟式学习按理解程度: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按学生互动情况:个别学习、小组学习按学习载体:书本学习、项目学习(有意义活动学习的例子)2.奥苏伯尔,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接受的与发现的/机械的与有意义的(彼此独立)按学习进行方式,分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1)有意义接受学习:实质:新认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意义: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2)有意义活动学习:强调实践、操作及探索行为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重视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3.项目学习主要特征:中心性驱动问题建构性的调查自主性现实性【知识与学习】1.知识:《教育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2.分类:按反映程度:感性知识(外部联系)、理性知识(本质属性)按反映内容:自然的、社会的、思维的按其来源:直接知识(实践)、间接知识(书本、其他途径)3.皮亚杰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个体的知识;人类的知识4.知识的性质影响:教育目的;课程内容的选择(“知识”“非知识”“准知识”);教学过程【知识的类别】1. 陈述性知识(what):命题(最小单位,言语以命题形式表征);表象(不断变化,承受各种心理操作,更模糊、更概括/有层次)线性序列(一定顺序,“星期一、星期二……”)2.程序性知识(how):自动化:速度快、无意识、准确、需要思考少、占用资源少、不能言表可控制:速度慢、有意识、未必准确、利用认知资源、占用记忆空间3.根本区别:表征方式不同:陈述性,命题网;程序性,“产生式”“条件—行动”4.联系:陈述性是程序性的基础陈述+程序=图式:有组织的知识结构1)20C50S,英国,波兰尼2)明确知识:用文字等来表述,能言表的3)默会知识:不能言表,不能系统表述,不能进行逻辑说明,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4)区别:量的对比5)联系:默会知识是明确知识的基座、“向导”、“主人”;默会+明确=知识的连续体6)明—明:言传(听讲);明—默:内化(融会贯通);默—默:意会(在做中学);默—明:外显(逐步清晰化)【学习与学生成长】1.认知发展:生理先于心理成熟;生理在18岁基本完成;智力发展到了30岁左右,仍在继续,速度变慢智力准备状况主要标志:语言的学习;推理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递增)2.情感发展:善于控制冲动的比易于冲动的有更高的认知水平未成熟的标记之一是执拗(与认知能力成反比)兴趣发展是渐进的:简单到复杂;实际到象征;自我中心到社会性。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和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提供教育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2.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古代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试验:从古代文明至公元前4世纪。
-古代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苏格拉底至笛卡尔。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启蒙运动至现代教育学创始人杜威。
3.教育学的基本分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培养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
二、教学法基础知识1.教学法的定义和概念-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规范。
-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渐进性原则: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法的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理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幼儿教学法、小学教学法、中学教学法、大学教学法等。
4.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教育方法 第二章 教师 提纲整理
第二章教师第一节专业的概念与教师专业一、教师的职业特点——“专业”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门专业。
开创了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先河。
1983年美国公布《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调查报告,有关教师专业的研究便蓬勃兴起,一场有关教师专业化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
2、1986年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概念。
3、澳大利亚专业委员会对专业的界定是“应时时将对社会福利、健康和安全的责任放在第一位”。
4、戴维斯和艾利斯顿在《伦理与合法的专业》一书中提出:专业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是寻求社会利益,只有当具备社会公益意识后才能成为专业人员。
5、美国学者科尔文等人提出的专业特征:(1)为公众服务,可成为终身投入的事业;(2)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非一般人可以轻易获得;(3)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4)有足够长的专业受训时间;(5)对工作和顾客负责并注重服务质量。
6、教师追求的基本社会利益是:“通过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考虑其兴趣、挑战其能力,教学专业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机会最大化,以实现其知识、个性、情感、道德、精神和其他方面的充分发展。
”7、教师可以享受其他专业所不曾具备的乐趣:(1)有较多的自主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说,年轻一代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教师竭尽全力,教师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于人类的未来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2)需要终身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教师专业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此话道出了教师职业的终身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教育方法概论第1章
10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三)颜之推(《颜氏家训》)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识见广博、开启心扉、修身利行。
“勤、博、眼、实”
“勤”——勤勉于学(《颜氏家训》的核心) “博”——博学,要“根寻本源” “眼”——眼见为实,反对轻信盲从,道听途说 “实”——实学,传授经世致用的知识,培养对实
际生活有用的人才
教育方法概论
(2012年白银市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
1
导论:关于教育方法及其意义
一、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内 容而采用的各种措施、运用的各种手段和 程序的总和。
~包括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在教育者 指导下受教育者领教及自我教育的方法。 ~具有可操作性。
2
导论:关于教育方法及其意义
制约教育方法的因素主要有:
11
第一章: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四)韩愈
《师说》提倡尊师重教,提出了教师的作用是“传道、 授业、解惑”
1、勤学深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学业的长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习的成 功在于深思熟虑;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游乐和因循苟且。
2、博学求精——“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在博学的基础上,还要精益求精,抓住重点,掌握关键,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 中而肆其外”,“自树立,不因循”。
4
导论:关于教育方法及其意义
教育方法的类别
教育方法,因划分类型和层次的标准不 同,对教育方法的命名和表述多有不同。 如德育的方法、智育的方法、体育的方 法、美育的方法、技术教育的方法;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劳动活动、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和 宿舍生活指导方法;各级各类教育、各类各门 课程的教育方法;还有为实现认知、技能、能 力、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教育目标而构建 的相应方法。 5
教育概论(1-9)复习提纲
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①萌芽阶段:⑴《学记》,战国末期,思孟学派,人类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⑵《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昆体良,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
②独立形态阶段:⑴16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⑵1762《爱弥儿》,卢梭,法国,系统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⑶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⑷1806《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代表学者,③多样化阶段:⑴《明日之学校》,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代表学者,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儿童中心”、“学校即社会”。
⑵《教育学》,凯洛夫,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重视系统知识的教育,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⑶1930《新教育大纲》,杨贤江,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④理论深化阶段:⑴1963《教育过程》,布鲁纳,⑵1958《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1975《教学与发展》,赞科夫,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⑶巴班斯基,苏联,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最优处理教学问题3、教育的质的特点(教育的本质)①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②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③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活动4、教育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服务一定社会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5、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内容④教育活动方式6、现代教育的特点①学校教育逐渐普及②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④教育制度逐步完善7、未来教育的概念是一种新的理想教育,它强调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教育方法概论》总提纲
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培训一、中国古代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一)孔子1、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求知之源,“学”是“思”之基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由学而思,由思而学。
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启发式教学)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学记》(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1、善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喻,即善于诱导之意。
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加强迫;指导学生自行钻研、不加抑止;启发学生自求得之,不必由教师代替。
现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即源于此。
2、及时施教——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机,适时而教,使学生适时而学。
3、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之”,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不能超越。
4、长善救失——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5、藏息相辅——正课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促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颜之推(《颜氏家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识见广博、开启心扉、修身利行。
“勤、博、眼、实”“勤”——勤勉于学(《颜氏家训》的核心)“博”——博学,要“根寻本源”“眼”——眼见为实,反对轻信盲从,道听途说“实”——实学,传授经世致用的知识,培养对实际生活有用的人才(四)韩愈《师说》提倡尊师重教,提出了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1、勤学深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学业的长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习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
2、博学求精——“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在博学的基础上,还要精益求精,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自树立,不因循”。
关于教育主题的提纲
关于教育主题的提纲教育主题提纲:
一、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1. 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2. 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教育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 教育的目标及其分类
2.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原则
3. 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
三、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2. 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和效果
3. 现代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1. 教育环境的要素和构成
2.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责任
3. 教育条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五、教育的评价和监督
1.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2. 教育质量监控和提升
3. 教育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效果
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2. 教育对社会稳定和进步的作用
3. 教育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七、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1. 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
2.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策略
3. 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实践
八、教育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 教育中的不平等问题及其原因
2. 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的问题与解决
3.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九、教育的未来展望
1. 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2. 未来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3. 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实践
以上仅为教育主题提纲的一个初步版本,具体写作时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详细展开,以达到字数要求。
同时,可以加入实例、数据和研究成果来支持和丰富论述,使文章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复习纲要
一、学习者个体差异
1.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定义和分类
2.学习者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影响
3.如何根据学习者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
二、教学理论
1.教学理论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3.构建自己的教学理论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分类和特点
2.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设计原则
3.教学设计的步骤和要点
4.如何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2.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评价
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评价的分类
3.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4.如何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六、课堂教学管理
1.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2.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常见的教学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2.数据投影仪、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利用
八、高等教育教师的角色与素养
1.高等教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2.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思政素养
3.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教师的素养和教学能力
九、教育与发展
1.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2.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3.高等教育教师在教育与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
十、教育伦理与教育专业道德
1.教育伦理和教育专业道德的含义和关系
2.高等教育教师的教育伦理和教育专业道德要求。
阅读教学方法论提纲
阅读教学方法论提纲教学方法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内容涉及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
本文将以“教学方法论”为题,展开探讨。
一、教学方法论的定义和意义1.1定义教学方法论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互过程,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1.2意义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于教学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指导教师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能够推动教学与学习的变革,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人才。
二、教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2.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理论依据,它反映了对教育和教学目标的认识和追求。
常见的教学理念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能力培养的教育、情感教育等。
2.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衡量,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常见的教学目标有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
2.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式和方法。
教学策略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包括讲授、示范、引导、讨论等。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
2.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价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献调研、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
其中,实证研究是教学方法论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的观察和实证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论在实践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育方法概论
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培训一、中国古代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一)孔子1、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求知之源,“学”是“思”之基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由学而思,由思而学。
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启发式教学)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学记》(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1、善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喻,即善于诱导之意。
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加强迫;指导学生自行钻研、不加抑止;启发学生自求得之,不必由教师代替。
现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即源于此。
2、及时施教——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机,适时而教,使学生适时而学。
3、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之”,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不能超越。
4、长善救失——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5、藏息相辅——正课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促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颜之推(《颜氏家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识见广博、开启心扉、修身利行。
“勤、博、眼、实”“勤”——勤勉于学(《颜氏家训》的核心)“博”——博学,要“根寻本源”“眼”——眼见为实,反对轻信盲从,道听途说“实”——实学,传授经世致用的知识,培养对实际生活有用的人才(四)韩愈《师说》提倡尊师重教,提出了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1、勤学深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学业的长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习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
2、博学求精——“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在博学的基础上,还要精益求精,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自树立,不因循”。
《教育法》解读教学提纲共33页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பைடு நூலக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培训一、中国古代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一)孔子1、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求知之源,“学”是“思”之基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由学而思,由思而学。
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启发式教学)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学记》(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
)1、善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喻,即善于诱导之意。
教师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加强迫;指导学生自行钻研、不加抑止;启发学生自求得之,不必由教师代替。
现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即源于此。
2、及时施教——教师要抓住最佳时机,适时而教,使学生适时而学。
3、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之”,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不能超越。
4、长善救失——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5、藏息相辅——正课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促使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颜之推(《颜氏家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识见广博、开启心扉、修身利行。
“勤、博、眼、实”“勤”——勤勉于学(《颜氏家训》的核心)“博”——博学,要“根寻本源”“眼”——眼见为实,反对轻信盲从,道听途说“实”——实学,传授经世致用的知识,培养对实际生活有用的人才(四)韩愈《师说》提倡尊师重教,提出了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1、勤学深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学业的长进在于勤奋刻苦,学习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
2、博学求精——“读书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在博学的基础上,还要精益求精,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学习与独创相结合——“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自树立,不因循”。
(五)朱熹1、“朱熹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朱熹认为,小学是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教育要从儿童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3、教育活动五阶段——博学(吸取《论语》思想)、审问(质疑问难)、慎思、明辨、笃行(“知”和“行”结合起来)4、朱熹继承了孔子和《学记》中的启发诱导思想,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先要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然后要启发及时。
5、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熟读而精思)、温故知新(为“人师”的前提)(六)王夫之1、知行并进——把“学、问、思、辨、行”看成是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过程。
强调“行”的作用,“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2、学思相资——学习可以促进思考,而思考又有助于学习,相辅相成。
3、因材施教——引导其长处,矫正其短处4、积渐不息——学习是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不间断过程,要注重不断的积累。
二、中国现当代教育方法的发展(一)陶行知1、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2、认为教师在“教学做”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3、“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材施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2)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开展创造性活动提出“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
(二)育才中学1、“八字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贯穿于始终。
又可称为“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
2、教学方法(1)精讲(2)巡视指导(3)主动学习(三)李吉林——“情境教学”1、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为特点2、注重情感的积极作用,把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注重“情趣”、“意象”,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为学生开拓了广远的想象空间,大大地促- 1 -进了想象力的发展,启迪了思维。
3、情境教学围绕“情境”来展开,教师可运用的情境教学方法有:(1)情境创设方法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2)教学设计方法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起学生拓展课文的想象力以蕴含的理念,诱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3)激起积极的情感体验(4)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加深体验(四)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1、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辅导下,以学生自学、自练和自批作业为主的过程,教师确保学生每节课有较多的自学时间。
2、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3、自学辅导教学方法(1)启发指导方法——点拨、讲解、追究、讲评、总结(2)辅导方法——针对四种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作不同程度的辅导(3)检查督促方法(五)邱学华——“尝试教学”1、教师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尝试练习,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尝试教学方法(1)尝试练习设计方法编拟的尝试题要同课本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难度大致相等,应该仅是题材上的变换。
要进行多层次不断尝试的练习,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提高。
出尝试题(2)有指导的尝试方法教师在指导时应充分发挥以下四个作用:旧知识的基础作用——指导学生用“七分熟”的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索尝试“三分生”的知识。
准备题的引导作用——准备题是旧知识,尝试题是新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课本的示范作用——诱发学生自学课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接受课本的指导、指点、引路。
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学生在班集体中讨论、回答问题、板演练习、共同操作等,共同解决尝试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启疑在上述探索中,尝试学习是中心环节,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以及单元效果的回授调节,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尝试学习的效果,这就是以“尝试回授”与“反馈调节”为主要精神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此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的尝试学习。
2、“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方法(1)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迫切性。
(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序列)注意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以旧引新;在训练中采用分步设置障碍的办法,一题多变,前后呼应。
(3)在采取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4)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3、青浦实验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尝试学习和对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与诊断性评价、矫正,在对教学经验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牢固建立了一套理论基础:P21(1)情意原理(2)序进原理(3)活动原理(4)反馈原理4、青浦实验与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教学有异曲同工之效,故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
三、西方古代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一)苏格拉底——“产婆术”(谈话问答法)1、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一切人德行完美的基础,教师通过一系列有技巧的对话(提问、争辩),帮助学生接受正确的知识。
2、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这一思想导致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形成。
(以教师为中心)(二)夸美纽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学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建立一种能“把容易、彻底和迅捷合在一起的教法”。
用“感官去施教”,教学要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 2 -基础。
2、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使教学变得容易、愉快、省力、省时、牢固、彻底。
3、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选择实际有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注意教学艺术,采用说服、赞扬、奖励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2)采用直观教学——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应利用图片或模型代替实物。
(3)教学要井然有序,循序渐进教学内容——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教材编排——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教学时间——从感官活动开始记忆,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判断来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三)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两本著作中确立了作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提出了以“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为基础的教学法,后经其弟子莱因改造后,形成了“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教学程序,即“五段教学法”。
2、德行、兴趣、知识是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知识是培养德行、兴趣最直接的基础。
3、赫尔巴特把教师比作“建筑师”、“园艺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塑造儿童的心灵,可运用的教学方法有:(1)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3)使教学具有教育性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教学如果不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没有手段的目的,教学必须永远具有教育性。
四、西方现当代教育方法的发展(一)杜威——“从做中学”1、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1)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2)提倡在活动中学习——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
(3)采用发现式教学——教师要共同参与儿童的活动,引导儿童去探究和发现,从而获得有用的学习经验。
(二)凯洛夫——“知识教育”1、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知识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要“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围绕“三中心”来进行教学:(1)以教师为中心(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3)以教科书为中心(三)克拉夫基——“范例教学”1、“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
2、范例教学对教学内容的三个质的规定性:(1)基本性——强调要选择一些基本知识(2)基础性——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应是基础的东西,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3)范例性——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基本的知识和事例3、范例教学方法(1)动机激发方法(2)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分析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内容作五个方面的分析P28基本原理分析智力作用分析未来意义分析内容结构分析内容特点分析(四)赞科夫——“一般发展”1、赞科夫认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处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维果茨基把儿童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完成智力任务;潜在发展水平:表现为智力水平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开始成熟,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一番努力可以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