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分享】2016年北京大学行管考研《公共政策分析》核心讲义、、、
【独家专题】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行政学》核心重点..
2016年版:北京大学行管考研状元郑晗笔记第十一章行政效率(看往年情况,基本没有出过题)★了解:·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知识点记忆:名词:行政效率、“三大E模式”、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效率示标简答:·当代行政效率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作用和意义★★★重难点分析: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困难(P330,曾经考过)第十一章机关管理(除了名词“机关管理”外,其他全部不看,尽管放心!)第十二章公共财政★★知识点记忆:名词:公共财政、公共产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国家预算(育明教育注:北大行管历年真题考查过)、单式预算、复式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公共财政支出(育明教育注:2010年北大行管真题考查过论述题)、公共财政收入、税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平衡、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简答:·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变化(我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税收的原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使用★★★重难点分析:·国家预算的原则(育明教育注:北大行管历年真题考查过)·公共财政的职能(育明教育注:前几年考过至少两次)第三部分行政行为与法治行政主要讲依法行政,即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以有效地保障行政宗旨,防止滥用公共行政权力。
该部分主要讲了两个大问题:1、依法行政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第十三章法律制衡:第十四章行政行为监督制衡:第十五章法制行政:行政监督:行政部门法制监督:立法、司法、检查、政党2、依法行政的保障机制社会监督:社会舆论、公民批评、公民投票(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压力集团、地方自治法律法规和日常规章制度制衡:第十六章行政责任伦理道德自律:第十七章行政伦理第十三章依法行政★★知识点记忆:名词:依法行政(育明教育注:北大行管历年真题考查过名词解释)、虚君制度、自然法、契约论、财富原理、权力制衡、以一治三简答:·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依法行政理念与实践的历史变迁有何特点·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特性与依法行政的内在联系·依法行政的历史基础与现实需要★★★重难点分析:公共权力分立制衡的原因第十四章行政行为(非重点章)与行政法学相重合,且与行政法学相比较,较外行,几乎不考第十五章法制行政★了解:·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方式·行政监督心理机制的必要性★★知识点记忆:名词:法治行政(法制行政)、行政监督、法制监督(国家法制监督)、社会监督、诉愿、诉讼、公民批评、公民投票、压力集团(利益集团)、地方自治制度简答:·现代法治行政的特征·行政监督的基本部类·行政监督的组织机制·行政监督的心理机制·法制监督的主体及其形式·社会监督的主体及其形式·社会监督的特征第十六章行政责任★了解:·行政责任的意义·行政责任的历史演变(讲故事,大体了解下就行)·行政责任的特征·行政责任的内在实施条件:1、基本权利2、一般权利·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2、法律确认要件3、事实后果要件4、责任承担要件·第三节:行政责任的确定(一定不会考)★★知识点记忆:名词:行政责任、简答:·我国的行政责任问题(P444)第十七章行政伦理(★第三部分中的重点章★)本章考到的概率极大★★了解:·公务人员的个人品德·行政伦理管理——行政伦理制度化——行政伦理立法★★知识点记忆:名词:道德、伦理、行政道德、行政伦理(育明教育注:北大行管历年真题考查过)、行政伦理结构、行政文化、行政伦理关系、行政人、行政理想、行政态度、职业道德、行政组织伦理、行政伦理失范、官僚制伦理观、民主制伦理观、肮脏之手、组织良心、纽伦堡原则、道德监督的检举揭发机制简答:·行政伦理的涵义(育明教育注:2008年北大行管真题考查过简答题)·行政伦理关系·行政职业道德规范·行政组织层面伦理的内容·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什么是行政伦理失范、行政伦理失范的内容(育明教育注:北大行管历年真题考查过)·行政伦理立法的基本内容★★★重难点分析: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困境(行政伦理失范的发生机制)复习经验经验指导:1、抓住重点,快速复习2、建立框架,系统复习3、明确背诵,精确记忆4、区分主次,结合热点5、模拟训练,名师批阅6、押题模考,一战封侯育明教育权威提示:(按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知识点和重要程度,分为以下4个层次掌握进行复习:基础★知识点记忆★★重难点精背★★★押题模考★★★★★)押题模考,决胜千里,重点要求考生达到精确记忆,次重点能融会贯通,能复述框架,次重点知识点形成体系,以不变应万变。
行政管理考研北大行管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内部讲义
行政管理考研北大行管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内部讲义第六章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第一节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一、模型的含义1.简单地讲,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它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
2.模型有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之分。
3.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
二、模型的认识论意义第一,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因此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
第二,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使人们从某一特定的视角窥视到万象纷繁的现实事物的奥秘并发现其运动规律,从而使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得以凸显。
第三,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向研究者指出了研究工作的重点和优先顺序。
三、公共政策模型必备的条件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第五,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
四、为什么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需要借助于模型呢?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实证性;同时整个研究过程又十分强调从中发现有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
通过它就可以把决策理论、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即格式化、标准化、工程化的决策程序,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政策制定者是全智全能,还是在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认识外部世界;对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还是一个渐进的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围绕着这样一条主线展开的,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分析的框架或者理论模型。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资料《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笔记完整版资料请百度输入:北京大学2012年行政经管专业考研资料全集,志在飞翔上传,免积分下载即可!目前网络上最完整最新的资料全集,你下载看看吧,具体看压缩包里的文档解压说明!本书重点讲解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框架;第二,政策制定基本过程分析;第三,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理论工具和量化工具。
陈老师认为,中国目前公共政策研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因此他提出了在转型时期的“利益政策学”研究思路。
什么是公共政策第一,什么是公共政策:某类政策主体依据一定的政策目标,对社会中的利益进行选择,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客体是基于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政策是社会利益的权威性表达,本质是要分配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过程趋向就是利益取向,包括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实现,当然,公共政策还肩负着增进社会利益的责任。
第二,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政府为解决各类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以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1 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A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从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分析这样的分析框架下,分析方法由四种,对决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规范性分析,决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规范性分析B 沃尔夫分析模式政策过程角度:收集数据资料——建立变量——建立模型——提出方案——评价——分析执行过程C 邓恩分析模式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根据解决的问题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分析方法: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
因为信息元和分析方法的多重关系,可以分为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2 综合框架就是制定问题,选择方案,实施分析和效果评价(德洛尔)3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规范,政策效果,政策环境,政策信息4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协调原则,必要多样性,分解综合性,民主原则5 历史沿革:拉斯维尔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林德姆罗姆提出“政策分析”,德洛尔的三部曲让政策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认为政策科学应该以实证为基础而不是行为科学或者经管科学,另外坚持历史研究方法。
【状元推荐】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推荐】专业课精华重点讲义--------------育明教育安老师解析【2009年公共管理学】一、简答题1.管理主义模式存在的问题。
【育明考研答案解析】管理主义的保守主义倾向,是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
波利特明确地将“新公共管理”看作一种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它以强调将私人部门领域中产生的思想应用于公共部门组织的重要性为特征。
它是右派政府的公共管理哲学,是保守主义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管理主义的经济学基础。
它是滥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是一种经济学的帝国主义。
这种批评有一般和特殊两个层次:一般层次的批评是:经济学是一门有缺点的社会科学,所以将它应用到公共部门以及政府管理上同样有缺点。
特殊层次的批评是说,虽然经济学对经济系统和私人部门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将它应用于公共部门及政府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例如波利特认为,基于如下两个原因,公共服务区别于一般的“消费者/提供者”市场模式:第一,公共服务中的“提供者/消费者”明显比一般市场中的消费者面临更为复杂的交易;第二,公共服务的消费者不仅仅是消费者,他们更重要的是公民,这对于交易有一些列独特的内涵。
因此,将经济学作为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理由不充分。
管理主义忽视了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间的差别,照搬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原则和方法与模式,是一种“新泰勒主义”。
在公共部门管理实践中,明确、有限的目标,固定和清楚的优先性是少有的,结果往往是难以衡量的。
这就决定了私人部门的管理原则、方法和模式难以在公共部门管理中加以运用。
管理主义是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它所推崇的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结果控制、成本核算一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只不过是泰勒主义在当代的翻版而已。
管理主义的政治化倾向。
高层文官的政治任命及文官卷入政治事务,破坏了文官制度的文官政治中立传统,容易造成腐败。
管理主义实践模式是建立在市场为基础、公共部门私有化、产出控制、顾客至上等改革措施,说这些改革是以放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逃避市场责任,破坏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背离了民主社会的基本价值。
【高分传奇】2016年北京大学行管考研《公共政策分析》核心知识·。
【状元郑晗推荐】2016年北京大学行管考研《公共政策分析》核心笔记————————育明教育安老师解析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了解)2、全体一致规则和多数规则的特点和缺陷3、政策方案规划的特点、原则和研究途径(了解)4、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方案优选5、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广义和狭义)6、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了解)7、公共政策法律化的内涵、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第六章:政策执行长期以来,政策科学被认为是研究政策制定的科学,人们片面的认为正确的制定政策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导致长期以来在政策过程链条上缺少执行这一环节,而事实证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1)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途径一、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代表人物及模型:普雷斯曼和威尔达夫斯基史密斯:政策过程模型(1973)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1975)马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综合模型(1979)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特点:1、首先预设一个所要取得的明确目标(目标假定),研究的基点是解释为什么政策过程出现或没有出现成功的结果,政策执行研究的价值是怎样使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2、从中央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政策执行问题。
3、在价值观上秉承自威尔逊以来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在公共政策领域,它表现为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二分法)4、知识基础是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其核心是行政组织的层级原则和由上而下的指挥控制,政策的执行被看作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管理活动和技术事务。
5、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政策执行问题的解决(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其出路在于组织的管理与控制。
例如,更多的资金,信息的沟通,明确的目标,有力的指挥,有效的监督,对自由裁量权的严格控制等等。
6、政策过程被认为是由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阶段组成,意向经由决策再到行动,政策执行开始与政策制定终止的地方7、区别政策制定和把政策假设转化为行动的项目设置。
【高分传奇】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及解析
复习经验经验指导:1、抓住重点,快速复习2、建立框架,系统复习3、明确背诵,精确记忆4、区分主次,结合热点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押题模拟试题(三)科目编号:812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说明: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育明教育提示:请认真作答。
一、名词解释(本小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理性决策模型2、元政策3、分配型政策4、内容分析法(原题命中!!!)【育明安老师解析:此题为11月模拟训练的第五次训练,考察的是基础背诵,记住就得分。
】5、投票悖论(原题命中!!!)【对于基础概念,课堂上讲的尽量一字不差地背诵,同时需要跟时政专题相联系。
】6、利益分析法二、简答(本小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1、阻碍政策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因素(原题命中!!!)【这种直接型问题,不需要解析背后含义的简答题,一般是送分题,大家在这种题型上不要丢分。
】2、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3、政策终结的形式(原题命中!!!)【直接型基础题,同上。
】4、高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三、论述题(本题共50分,第一小题20分,第二小题15分,第三小题15分)1、举例论述政策创新的实现机制及各机制的影响因素(原题命中!!!)【育明教育安老师解析:这种题型,高分一般都是死路上取胜,核心是把握好关键词,然后靠近课本,进行知识点的定位,并按照重点-次重点-相关知识点等形式安排答题形式,具体作答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一语破的。
】2、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3、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为了保证北京的环境和人文质量,车辆限行,工厂停工或停产,高速公路限行等使得北京出现了“APEC 蓝”。
这和平常北京的环境质量出现了极大反差。
为了提升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很多强制性的工具,但是还有很多缺,请结合材料分析公共政策的相关工具和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理论,以及APEC会议期间的天蓝和平常环境不好的原因。
(本题请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请从多角度尽可能的论述上述材料所提供的政策现象。
【北大行管】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政策分析》核心讲义,,
,也有大量非 在美国的政策评估中,既有官方的参与者(国会、行政机构、司法机构) 官方的参与者(非政府组织、大学中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媒体、其它组织和个人) ,构 成一个多元的评估体系。以下以美国为例。 非官方的参与者(与利益集团有关) 参与方式 受雇于政府进行研究,尤其是大学中的研究机构、学者 自我组织的评估活动:比如,著名的非政府研究组织 在政策系统中的关系 通过参与政府组织的评估来影响政府 与利益集团的结合 向公众和社会传播信息 官方参与者 国会与 congressional oversight(国会监督) 国会的评估源于国会的监督职能,且与国会的其它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特点 是,相对分散,系统性差。 (分散本身是民主的特点) (1)议员应选民的请求在参与协调选民与政府关系过程中所做的评估活动; 方式: (2)委员会以听证和调查的方式所进行的评估; (3)拨款过程中的评估; (4)审 查总统人事任命过程中的评估; (5)委员会所进行的研究活动 审计总局(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隶属国会并为国会服务,但按照规定,它应当在国会与总统之间保持中立。 GAO 被称为行政机构的“监察者”,其主要任务是审计行政机构的开支并评价它们 的计划。 方式: 依 据 法 律 所 赋 予 的 权 力 进 行 常 规 性 审 计 活 动 。 比 如 , The Legislative
量绩效指标时,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竞争,争相压低工资) 例:转自 /t/2005-11-16/1610147309.html (“大讨论:不要给工人涨工资——对穷人的 新一轮歧视”) 经济学家***近日提出,学界要谨防在关注低收入者状况的同时唤起平均主义的诉求,“我 们确实要关心低收入者,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 资更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状元王策笔记】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政管理考研状元经验分享·真题解析-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名师解析———《公共行政学》,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导论第一节公共管理考研复习技巧对于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一)记忆方法1、快速、反复、多次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多年辅导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员在考研复习的时候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看书速度比较慢,期望看一遍书就能够把考点记住。
不单是复习专业课,很多考生在看英语单词的时候也经常犯这样子的错误。
第二,背诵的时候缺乏复习和巩固。
只知道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结果往往背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
综上两个问题,育明教育咨询师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快速、反复、多次”记忆的好习惯。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不是考研专业课和考研政治的每个知识点都考,毋庸置疑,考试是有侧重点的。
凡是企图一个字不差的记住和背诵下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考研复习必须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
在考研过程中,20%的知识点会带来80%的分数,希望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3、框架入手,由粗到细对于一本书,大家首选要明确它的知识框架,然后再慢慢细化。
这样比较有利于大家快速的建立起知识架构。
(二)复习规划第一阶段(-8月末):确定参考书,明确考点。
每年9月份之前,考生务必确定好报考院校专业,考研参考书和必须的一些资料。
最近北大、人大等名校慢慢的不再公布参考书,这就更需要考生一定要收集到最权威、最详细的考研信息。
在确定了参考书之后,大家在暑假期间要明确每本书的考试重点,为接下来的背诵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9-11月末):背诵记忆根据育明教育咨询师分析,当前中国考研还处于低层次,尤其是专业课的考察,主要还是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大部分的考题还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灵活运用的考题并不多。
第三阶段(12月-考研):掌握答题技巧,模拟考试这个环节很少有考生做到,但是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最后一个阶段务必多做几套模拟题,而且务必要全真的模拟考试。
【高分传奇】2016年北京大学行管考研《公共政策分析》必背知识
【状元郑晗笔记】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政策分析》核心讲义第七讲(II)政策执行为什么要分析政策执行早期政策分析主要关注政策制定。
后来发现许多政策的执行不理想,甚至未被执行实际上,普通公众所看到的政策是实际发挥作用的政策而非停留政策制定者案头文件上的政策。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政策是如何被执行的?什么因素导致被执行的政策与当初制定的政策之间出现差别?如何去分析政策的执行过程?(认为行政执行是中性的,组织扁平化,强调横向,行政机构复杂化,政治行政二分法)一、政策执行者、执行结构和行政决策1、政策执行者行政机构政治、行政两分法: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严格分开。
这种理解并不准确首先,行政机构的两个层次•行政首脑机构(内阁,Executive):无论中外,在制定政策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行政执行机构(官僚机构)(Administrative agencies,Bureaucracy):重在执行政策其次,行政执行机构实际上也会对“政策制定”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策才是实际发挥作用的政策(合法知识最低层次的条件,上层制定的政策与大多数人理解的差距,惯例,被人们承认的程度。
基层机构也许真正掌握制定政策的权力。
)•从国外实践看,立法机构有将政策制定得更加详细的趋势(这可以看作对行政执行机构参与政策制定功能的部分剥夺,也可看作立法机构参与政策执行过程)•但无论多么详细,都会有自由裁量的空间存在。
实际上,立法机构所制定的政策在许多时候都表现出目标上的模糊性和内容上的宽泛性(强调行政机构下层的主动性)•导致上述模糊性和宽泛性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没有足够的时间、信息、专业知识或能力不足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妥协面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将一定的决策权力委托给执行机构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从而可以使政策获得一定灵活性立法机构制定更加详细的政策是立法机构使自己的影响向政策的执行过程延伸的手段之一听证和调查:•事前:用于政策制定•事后:监督政策的执行。
【状元推荐】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状元专业课重点--
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状元核心讲义——————育明教育安老师解析第二章行政职能育明教育解说:张国庆老师曾说“公共行政学有三大支点,一是职能,二是权力,三是财政”。
从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起源来看,之所以提出创立这门学科,就是为了“让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因此,“行政职能”是整本书的核心,其他一切都是围绕这点展开的。
从历年考研试题来看,每年都是考察的重点。
2.1考点、难点、热点归纳【考点1】罗斯福新政——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经济大危机。
这次危机波及面广,破坏性强,持续时间长,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推倒了崩溃的边缘:1、企业破产和经济秩序衰退。
2、金融体系接近崩溃。
3、失业剧增。
4、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5、社会危机。
此时,古典经济理论都成了废物,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应运而生。
以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危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逐步走出了困境。
以罗斯福为首的新政派相信,大萧条不仅是经济衰退的结果,而且是政治崩溃的结果。
因此,必须大大扩展联邦政府的权力,加强国家的作用,挽救国家和国民。
为此罗斯福启动了应对危机的3R革命: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通过两个百日新政,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的法案。
使总统职位恢复了生气。
为了保证行动的有效性,罗斯福和新派集中注意力于公共事务,大大强化了政府的职能:大大扩充了总统的立法职能;大大扩充了总统的行政职能;大大扩充了总统的经济职能。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一场革命,开创了国家强力干预社会经济的先例,并因此结束了强烈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罗斯福本人也因此成为了哪一个时期美国人的共同的领袖。
关于对政府职能的再认识,在政府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方面,先后出现了混合经济、福利国家以及行政国家的现象,他们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即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已不再是守夜人的角色,而是成为了其中一个积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最主要的部分。
2016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内部辅导讲义
(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第二十一章典范革命与官僚制典范批判第一节典范革命简述典范革命的背景?60年代在当代发达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期。
以法国的“五月风暴”和美国的反越战运动和民权运动为标志。
第二节“威尔逊——韦伯范式”原则批判简述“威尔逊——韦伯范式”原则批判?(1)严格区分政治与行政;(2)官僚制度给政府带来逻辑规范;(3)常设官僚机构实现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有效性;(4)职业公务员是专业管理和专业责任的基础。
第三节“威尔逊——韦伯范式”官僚制度批判简述“威尔逊——韦伯范式”官僚制度批判?(1)官僚制度功能失调;(2)政府公共开支的几乎无限制地增长;(3)官僚制的死亡。
第二十二章政府理论创新第一节理论创新的进程与内容简述理论创新的进程和内容?(1)不同时期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一致性和融通性;(2)不同时期均有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理论,从而形成了虽然相通但却不同的新的“典则规范”;(3)否定传统典则规范和创立新的典则规范的深刻程度逐步抬升。
第二节新公共行政学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概念和观点?新公共行政学是1968年9月,由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多号召和资助,32位年轻的行政学学者会聚位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试图通过回顾和检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
行政管理考研北航行管严强《公共政策学》内部讲义
第二章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主体第一节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行动主体的特性与构成一、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行动主体的特性(具体性、对应性、公共政策代理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的行动主体,是指参加到整个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过程之中的,对政策的规划、决策、执行和评估起到实际作用的具体组织机构和代表组织机构的个体构成的能动体系。
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行动主体具有具体性。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行动主体具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有对应性。
(1)第一层面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这种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客体就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作为政策问题的社会公共问题。
(2)第二个层面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执行中所要直接作用的对公共政策象,这种政策客体主要是处在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的应由具体政策来规范、制约社会成员与社会事件。
(3)第三个层面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人们之间的利益矛公共政策盾。
4、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行动主体具有代理性。
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行动主体具有能动性。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行动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参加到政策活动之中,决策核心、中心和边缘。
(思想库就属于决策的中心层范畴)6、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行动主体的具体社会历史性。
(社会民公共政策主的发育程度、人们普遍接受的教育的程度、供人们参与公共论辩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二、政策行动主体的构成(P40—45)1、政策行动个体和行动群体;2、制度内主体与制度外主体;3、政策制定主体、执行主体与评估主体;4、政策的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和社会非法权主体。
第二节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具体行动主体一、以个体出面的政策行动主体1、政党组织代表;2、政府部门官员;3、利益团体代表;4、研究机构代表;5、大众媒介代表;6、公众代表。
二、以组织机构出面的政策行动主体(P52—55)1、政府组织机构;2、社会组织机构;3、国际组织机构。
【权威提供】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重点解析~~
2016年版: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学》考研重点第五章行政组织育明教育解析:行政组织(第五章)是为了执行“行政职能”(第二章)被赋予行政权力(第三章)的行政领导(第四章)搭建的领导班子。
5.1考点、难点、热点归纳【考点1】行政组织的涵义:(一)含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从狭义上说,则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静态与动态的理解:从静态上说,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执行政务而依法组建的行政机关体系;从动态上说,则指行政机关作为管理系统发挥领导和管理国家政务职能而产生的各种组织活动。
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理解:从阶级属性上说,行政组织是据构架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阶级推行本阶级的意志的组织工具;从社会属性上说,则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所建立和规定的,有着一定行政目标、人员设置、权责分配、结构形态、财物所有的行政机关体系,其组织行为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二)行政组织与类似词之异同1、行政机关国家行政组织是狭义政府的同义语。
政府是一个大的组织系统。
行政机关则是政府大系统的一个次级系统。
换言之,国家行政组织是综合的、整体的、享有完全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的主体,行政机关则是单一的、部分的享有有限行政权的法律和行为主体。
在统属关系上,行政机关必须服从政府,部门首长必须服从政府首脑。
行政机关的有机配合,构成整体的行政组织。
2、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常与行政机关混用,事实上,二者也确实不存在根本的区别。
从管理的角度看,行政机构常偏重于编制的、预算的、组织结构的涵义,行政机关常偏重于主体的、职权的、法规的涵义。
行政机关恒定是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则不一定是行政机关。
【考点2】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一)政治性:1、阶级性2、决策性(二)社会性:1、服务性2、管理性(三)权威性:1、约束性2、强制性(四)法制性:1、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
【状元郑晗笔记】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重点解析
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行政学原理】核心讲义必备第一部分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第一章绪论育明教育解说:本章回顾了行政学自1887年至今一百多年所有的成果,是备考时需要重点复习的重点。
育明教育咨询师发现,在考生备考的时候,很多人卡在了第一章。
其实,本章重要的考点只有两个:1、行政现象,尤其是不良行政现象。
2、行政学发展历程,包括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和贡献。
1.1考点、难点、热点归纳【考点1】公共行政的涵义1、公共行政,泛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的规定(依据),通过科学及时的制定和准确、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途径),管理公共事物、维护公共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目的)的活动。
换言之,公共行政是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它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
育明教育解析:“公共行政”这个概念只要把握住“公共利益”,“公共性”两点足矣。
其他的内容,可以根据理解,随意添加和描述,无非就是政府的一些职能“对外保卫国家安全,对内维护公共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制定公共政策”等。
2、同义词语辨析——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主体),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途径),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参考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考点2】“行政”与“管理”1、行政管理学中的“行政”其中行政通常指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的政务的分析和推行。
具体表现为政府以为全体国民服务等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为依据(依据),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等行政理念为指导,以运用公共行政权力为基础,以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以合法的行政管理方式为手段,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履行政府职能,制定国家宏观公共政策。
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精华版笔记20-24
《公共行政学》复习指导笔记(重要程度:了解★知识点记忆★★重难点分析★★★)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章20、21、22、23四章可以合为一起进行复习,这四章均讲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及其理论背景,这些理论主要有:新自由主义、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新公共管理、第三条道路、治理理论、典范革命、新公共行政、新公共服务、重塑政府、民营化、社群主义、第三部门。
其中,重点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第三条道路、治理理论、典范革命、重塑政府(改革政府、政府再造)、民营化★了解:·20章第一节新自由主义·20章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22章第四节创新公共行政(除了民主行动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23章(除第二节)★★知识点记忆:名词: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圣地亚哥共识、公共选择、科斯定理、交易费用、诺斯悖论、新公共管理、第三条道路、治理、典范、典范革命(范式转换)、行政傲慢、官僚制精神(官僚制的优点)、重塑政府(政府再造)、五C战略、制高点、管制资本主义、全面质量管理、新公共服务、福利国家、民营化、社群主义、第三部门、公共领域、三大危机、公民宪章运动、灯塔政府计划、里根经济学、弗里德曼规则、放松管制与安然现象、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戈尔报告、简答:·政治与官僚制度的失败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或政府途径的缺点)·公共选择理论的政策主张·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争论·第三条道路的主要理论与政策主张·关于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争论·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政策主张·关于治理理论的争论·对威尔逊——韦伯范式的批判(对原则的批判和具体制度的批判)·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主张·重塑政府的十大原则·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民主行动理论的主要观点★★★重难点分析:关于新公共管理1、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什么是新公共管理理论3、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4、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5、政策主张6、对新公共管理的质疑与批判7、新公共管理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启发更多考研笔记资料,请加QQ:3073914370.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资料一本通一、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出题规律深度解析1、报录比及相关数据统计2、参考书及章节重点解析3、出题趋势及命题规律4、就业情况简介5、历年育明成功学员及辅导简介二、2008-2015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汇总1、2015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2、2014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3、2013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4、2012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5、2011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6、2010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7、2009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8、2008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三、2008-2015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解析1、2015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2、2014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3、2013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4、2012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5、2011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6、2010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7、2009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8、2008年北大行管考研真题标准答案四、2013-2015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问题汇总1、2015年复试问题汇总2、2014年复试问题汇总3、2013年复试问题汇总五、复试经验及指导六、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背诵版笔记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背诵版笔记(40页)2、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笔记(30页)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20页)4、包万超《行政法与社会科学》笔记(15页)七、出题人题源论文精编与课件八、常考热点专题汇总(共30专题)专题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题二:公务员薪酬改革专题三:国企及事业单位改革专题四: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专题五:反腐败及廉政建设专题六:新常态下政府职能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转型专题七: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网络治理专题八:公共财政改革及地方债务问题及对策专题九:大数据环境下政策评价与决策支持专题十: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养老问题专题十一:网络监督问题及电子政务专题十二:官员考核及选择方式专题十三:行政伦理及官德考核专题十四:社会组织发展问题、对策专题十五:政府公共危机应对及能力提升·········专题三十: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决定性作用九、模拟押题试卷1、2016年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一2、2016年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二3、2016年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三4、2016年小班专享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5、2016年一对一专享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6、2016年状元集训营绝密版专业一专业二模拟押题卷。
【北大学霸分享】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行政法与社会科学》核心笔记,,,
复习经验经验指导:1、抓住重点,快速复习2、建立框架,系统复习3、明确背诵,精确记忆4、区分主次,结合热点5、模拟训练,名师批阅6、押题模考,一战封侯育明教育权威提示:(按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知识点和重要程度,分为以下4个层次掌握进行复习:基础★知识点记忆★★重难点精背★★★押题模考★★★★★)押题模考,决胜千里,重点要求考生达到精确记忆,次重点能融会贯通,能复述框架,次重点知识点形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
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
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完全可以超越这里提到的复习时间,例如从上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
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
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
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专业课教材精读两遍以上,这里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
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
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
【核心考点】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目核心讲义,,,
2016年版: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核心重点第十九章当代中国行政改革19.1考点、难点、热点归纳【考点1】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现象的原因第一,由于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特征相适应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所以,已经精简的机构很快又恢复起来,出现了并形成了一种精简—膨胀—越精简—越膨胀的恶性循环的行政现象。
第二,实行开放式的改革,总分利用外脑,较为广泛的吸收政府体制外的专家学者参与改革的全过程是必要的。
应当说,缺乏关于行政改革的系统的理论阐释,是导致我国历次行政改革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建国以来历次行政改革的成果,主要的通过政策宣示的方式予以总结、政策规定的方式予以确定的,而任何政策都有一定的随意性、不确定性、灵活性、调改性甚至随意性。
着是造成我国历次行政改革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只讲转变职能而不讲改变行政权力关系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行政改革,在理论上至少是不全面,在实践上则难以取得持久稳定的效果。
第五,要转变政府职能首先就必须重新界定政府行政权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职能与政府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是外在形式与实质问题的关系。
不首先调整或改变行政权力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就缺乏深厚的背景,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缺乏足够的合法性,缺乏切实有效的可行性,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小改大不改、明改暗不改、形改实不改、短改长不改。
建国后我国历次行政改革恶性循环的怪圈现象,不能不说与此有相当的内在联系。
【考点2】行政改革广义行政改革实际上包括了一切与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归属及其行使相联系的改革。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广义的行政改革在范畴上接近广义的政府改革,在实施操作方法上,则要求政治、经济、行政三大体制改革几乎同时启动并以其他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为自身顺利发展的充足条件。
狭义行政改革特指以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中心的国家公共行政系统的改革。
【北大学霸分享】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行政法与社会科学》核心笔记
【郑晗笔记】2016年北大行管综合二《行政法学》复习指导笔记第一讲宪法与行政法的基础概念一、分权与制衡(checks&balances)分权与制衡是宪政的经典原理,它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立法、行政和司法分立与制衡,后者包括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的分权与制衡。
分权与制衡原理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系统阐述的宪政原理: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同一个机关,即是法律执行者,又享有立法者的全部权力。
它可以用它的“一般的意志”去蹂躏全国;因为它还有司法权,它又可以用它的“个别的意志”去毁灭每一个公民。
[参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3,156页]在这个基础上,孟德斯鸠提出了自由和“以权制权”的经典定理: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的事。
[参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54页]二、法治(rule of law)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的概念,区别两者的标志是:当一个国家或政府的决策面临分歧的时候,是由某个人说了算还是依法定程序解决。
行政管理考研北大行管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状元笔记
第一节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一、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大学派的观点:行为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导向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得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博弈理论公共政策执行的性质: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政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如果说,政策规划主要是政治过程的话,政策执行则主要是行政过程。
欧洲一些国家,为了使政策能够贯彻实施,专门建立了执行局。
政策执行是由一连串的行为构成的,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系统。
同时,政策的执行又是公共利益的一次调整。
■政策执行是政策规划的继续公共政策运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既包括政策的制定,也包括政策的执行及评估。
但是,人们对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的认识,一开始并不是很清楚的。
在西方政策科学的发展中,至少在70年代以前,多数人只将目光投射在政策的制定上,即使象德洛尔这样有贡献的公共政策学者,也认为公共政策的根本问题是对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
■政策执行是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过程政策并不是通过一、两次行动就能得到贯彻和实施的。
政策执行虽然只是政策过程的环节之一,但就本身来说,它却包含着政策执行者一连串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偶然的与必然的行动。
爱德华则认为,公共政策执行是一系列“发布命令、执行指令、拨付款项、办理贷款、给予补助、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事、雇佣人员、创设单位”的活动过程。
霍恩也认为,“政策执行指公众或团体为了致力于先前政策决定所设立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各项行动。
这些行动可以归结为两大要项:一是将政策转化为可运作的努力,二是为实现政策所确定的目标而作出持续的努力。
”■政策执行是有组织的活动系统执行政策的行动决不是单个人的、无序的活动。
【状元郑晗推荐】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目,,,
2004年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课真题简答:1评述深圳特区“行政三分制”。
2评述亚当斯”公平理论”。
3考任、选任、委任的适用条件和局限。
4全球化和信息化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影响。
论述:1评述新公共管理。
2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1简述行政机关推动的政策评估的主要内容。
2政策的有效执行的条件。
3西蒙对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提出的批评及其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主要内容。
4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关系论述:1评析新制度主义学派。
2结合中国抗击萨斯,论述当前应当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问题的能力。
行政管理一、名词解释1.帕累托最优2.交易成本分析3.社会资本4.绩效管理5.工作设计二、简答题1.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2.考任制、委任制、选任制的运用条件和局限3.评析深圳“行政三分制”4.全球化和信息化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影响三、论述题1.试论人力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评析新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一、名词解释1.事先的公共政策分析2.公共政策合法化3.政府失效4.阿曼定律5.成本效益分析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与法律的关系2.简述由行政机关推动的政策评估内容3.简述西蒙对完全理性模型的批判,并阐述其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内容4.阐述政策有效执行的基本条件三、论述题1.评述新制度主义学派2.评述抗击SARS案件,应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问题的能力2005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行政管理试卷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开发2.领导方格模式4.行政国家5.标杆管理6.行政生态学二、简答题1.试析职业资格的特点2.简述后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3.简要评析公共选择理论的理性济济人假设三、论述1.2003年12月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认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显然,这里提出了人人可以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大众人才观”,试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分析“大众人才观”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郑晗笔记】2016年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政策分析》核心讲义第七讲(II)政策执行为什么要分析政策执行早期政策分析主要关注政策制定。
后来发现许多政策的执行不理想,甚至未被执行实际上,普通公众所看到的政策是实际发挥作用的政策而非停留政策制定者案头文件上的政策。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政策是如何被执行的?什么因素导致被执行的政策与当初制定的政策之间出现差别?如何去分析政策的执行过程?(认为行政执行是中性的,组织扁平化,强调横向,行政机构复杂化,政治行政二分法)一、政策执行者、执行结构和行政决策1、政策执行者行政机构政治、行政两分法: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严格分开。
这种理解并不准确首先,行政机构的两个层次•行政首脑机构(内阁,Executive):无论中外,在制定政策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行政执行机构(官僚机构)(Administrative agencies,Bureaucracy):重在执行政策其次,行政执行机构实际上也会对“政策制定”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策才是实际发挥作用的政策(合法知识最低层次的条件,上层制定的政策与大多数人理解的差距,惯例,被人们承认的程度。
基层机构也许真正掌握制定政策的权力。
)•从国外实践看,立法机构有将政策制定得更加详细的趋势(这可以看作对行政执行机构参与政策制定功能的部分剥夺,也可看作立法机构参与政策执行过程)•但无论多么详细,都会有自由裁量的空间存在。
实际上,立法机构所制定的政策在许多时候都表现出目标上的模糊性和内容上的宽泛性(强调行政机构下层的主动性)•导致上述模糊性和宽泛性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没有足够的时间、信息、专业知识或能力不足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妥协面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将一定的决策权力委托给执行机构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从而可以使政策获得一定灵活性立法机构制定更加详细的政策是立法机构使自己的影响向政策的执行过程延伸的手段之一听证和调查:•事前:用于政策制定•事后:监督政策的执行。
另一方面,将该过程所获取的信息发布出来也可以对执行当局形成压力(一些国家)内阁中某些职位的任命需经议会同意,因此议会可以通过干预人事安排来影响政策的执行(总统提名失败,且只有任命而没有免除的权力,人的某些表现是人所在的职位的表现,组织也是如此,证明它存在的合理性)(一些国家)立法机构保留对执行过程中一些行动的否定权。
比如,美国的情况:•在保证政策灵活性的同时,也保留对执行机构的干预手段•总统为了获得议会的支持而做出的妥协:有时这种妥协以非正式协议的方式存在。
比如,在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支持的问题上Bush给予国会的四个委员会否定权议员为了再次当选会积极参与解决选民与行政机构之间发生的各种问题。
司法机构(权力安排与制度保障出租车倒算法对各地打分,不允许上访)一部分政策的执行主要依靠司法机构,比如,关于刑事犯罪的法律•这涉及到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分工问题。
比如,行政裁决vs.司法裁决司法独立性问题(与经济社会结构有关,例,浙江私营企业发展可以在政府中制衡,中小企业居多)司法解释司法审查利益集团自由裁量:由于行政机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由处置的权力,而利益集团又有许多机会对行政机构施加影响,所以利益集团就有机会影响政策的实施直接参与行政决策活动:比如,(美国)一些管理机构的决策活动引入相应的利益集团参与(回顾:self-regulatory policy);(中国)政企不分其它途径:比如,(美国)advisory bodiesn(行政机构的作用受到制约,与自由裁量权有关,没有自由裁量,也可以消极抵制,以此发挥作用。
直接参与行政决策活动,没有外部性,引入利益集团)其它组织和个人(取决于政策系统结构)2、行政执行的结构一项政策的执行同样涉及一个政策系统,或者,执行系统。
其中的主要活动者包括第2部分中所提级的所有主体。
该系统的结构形成该项政策的执行的结构。
行政机构的内部结构:•美国的情况:四类行政机构(内阁的各个部、独立的管制委员会、政府公司、其它独立机构);•中国的情况:参见相应课程(比如,“中国政府与政治”)例:德中央银行独立性强美联储是独立委员会,行政领导操纵货币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如果领导人控制货币,会有问题中国:中央银行曾被合并,央行受地方影响大,中央政府还有很大的动力操纵货币。
比如上海股市上涨势政府托市的结果,操纵之下无法反映资本的真实价值权力配置与决策规则:•美国的情况:内阁部:首长负责制;部长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部长的免职无须经过参议院批准独立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制,即多数票决策;委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总统一般不得将他们免职;法律限定委员会中一党委员人数;委员任期比总统长政府公司:董事会领导、总经理负责;董事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总统不得随意解职•中国的情况:首长负责+民主集中行政机构的外部环境3、行政决策:特征和方式行政决策的特征科层结构下的决策:•优点:保持一致性、减少冲突、专业化、增加决策的理性度、增加决策效率,•缺陷:权力与知识(信息)分离;意见与建议由下向上传递的困难(完全由上层控制,易形成冲突,在科层制中,上层操纵下层,下层服从上层,即使决策不完备,也会减少冲突,在行政体系中,为避免冲突,上层要把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下层。
在没有科层结构中,谁拥有知识谁就拥有权力)与议会决策相比,透明度相对较低:有时是一种需要,比如,JFK and theCuban Missile Crisis,货币政策讨价还价与妥协行政决策的方式制定规则:实质性的、解释性的、程序性的,这些规则被认为是为了执行由立法机构所制定的政策所必须的行政裁决和解释政策的具体执行•行动还是不行动•执行的力度(一票否决,强调上级要求,但下级可能怠工)二、影响政策执行的潜在因素政策问题自身的性质政策执行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有些政策的执行所涉及的技术问题比较简单,有些则异常复杂•简单问题:关闭网吧、在城市的某区域新建一所学校……这些政策的执行仅仅涉及一些常规性的技术问题;•复杂问题:污染治理——根本不存在彻底根除污染的技术,或者说,彻底根除污染在技术上就是不可行的,或者相应的技术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会发生异常高的成本造成问题的原因的多样性:如果问题的原因非常多,那么,政策执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会大出许多目标群体的性质:当目标群体比较大又比较分散时,公共政策执行的难度增大为达到目标要求目标群体在行为方面发生改变的程度政策环境(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的特征及变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等各个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1949年人们相互信任,信任政府;文革,信任消失.中国社会的问题,不仅是政府的问题,完全否定,是现行体制所不能承受的,如对于日本二战,中国人本身就没有反思,每个人都需要反思)经济环境:比如:经济周期性变化与失业政策——当“大危机”来临时,原先的失业政策可能无法继续执行(粮食改革)技术变化:比如:信息化与公共政策(网友)政治环境:想一想撒切尔夫人当选后是如何处理工党时期的国有化政策的?负责执行的行政机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组织的特征,尤其自身利益: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和执行都可能成为追逐利益的工具•组织的目标和结构:比如,环保部门与环境保护(出租车司机不同意提价,打击黑车,只维持了一个月,上海打击黑车,出租车管理部门,而北京是城管与打击黑车的组织机构有关)•联系:行政机构的自由裁量权,负责执行的组织总会尽可能将政策的执行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在相应政策系统中的各种联系•比如,机构之间的冲突与妥协•比如,与利益集团的关系目标群体所掌握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强势集团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力大;弱势集团则被动地接受或者消极地抵抗。
公众对政策的支持程度(非典,大家一致的恐惧,一致的行动)注意:这里仅仅是简单地列举,所以并不全面。
三、政策执行的途径、工具选择及环节1、两条主要路径路径一:“自上而下”(top-down)的分析方法政策执行过程的简单描述:政策的制定(合法化)——不同等级的行政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结果。
自上而下,该过程中涉及一系列参与者。
另一方面,政策的执行则相当于一个命令的序列。
在该序列经历自上而下的过程时,政策被不断细化。
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将政策的执行过程看成是从最高的行政机构开始发出并层层传递所形成的命令序列。
该方法从最初的命令开始,逐层分析每一次发出的命令被执行的程度及其原因,并由此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是否理想。
优点:为政策分析的执行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路线。
通过命令序列、命令在每一次发出后被执行的程度及其原因的分析,我们能够详细地了解该政策的执行过程缺陷:它要求政策有清晰的目标,但在许多时候,政策目标往往并不十分清晰它更关注上层的政策决策者,而不是下层的执行者,但对于政策的执行来说,政策制定者所发挥的作用有时并没有下层的政策执行者大。
(例:美国早期,车速不能超过55英里。
出于环保的考虑,交通部门要求重新立法,再噢评价这个政策时,出现了多重目标,目标多元化:节约、环保)(任何一个政策都是由多个政策组成的,对于执行机构的假设有问题,NGO、利益组织都会发挥作用)进一步地:“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倾向于对行政执行机构的自由裁量权持否定看法,因为自由裁量可能是造成命令在执行中发生偏离的原因“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可能更适用于传统官僚制下的科层式执行结构设想:如果政策的执行是在一个有多元(非政府)组织参加的过程中进行的,那么,对政策执行发生重要影响的可能主要是横向的组织之间的关系,而非纵向的科层式关系。
此时,我们如何去寻找那种命令序列?路径二:自下而上(bottom-up)的分析方法(类似于政策试点)(分析重点在下层,与政策直接相关的低层,强调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注重系统结构,分析政策方面更加一般化,中性的看待自由裁量权)与自上而下方法不同,自下而上分析方法的出发点是所有与政策的执行直接相关的、下层的政策活动者,包括公共的和私人的组织或者个体。
分析的核心是这些个体或组织的目标、策略和行为方式以及个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这些分析来研究如何解决政策问题。
在此之后,该方法自下而上地分析上层的政策活动者,考察它们的目标、策略、行为方式及与政策系统中其它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然,这是一种更加注重系统结构的分析方式。
它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子系统分析方式没有本质区别这种分析强调的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影响对比:自上而下的方式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刚刚制定出来的政策如何被执行;而自下而上的方式则将注意力自然地引导到当初导致我们去行动的那些“政策问题”进一步地:这种分析路径承认每个组织和个体选择自己行动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