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18届2016年春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2. 《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土润溽暑(指暑湿之气),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

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

3.隋唐时期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其表现是()

A.耦犁的推广 B.耧车的发明

C.耕耙耱技术的形成 D.曲辕犁的出现

4.有一句俗谚说:种田种得全,只用买点盐。这主要反映出( )

A.小农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D.冶铁

6.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7. 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民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8. “九土夜市彻天明,楼红陌紫喧箫笙”,“市井坊陌,铺席骈盛”,诗词中描述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商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9.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史书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 )

A.长期停滞不前 B.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

C.一直非常发达 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11. 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将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 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

C.求助于政府官员市舶使 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

12. 我国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朝贡贸易 B.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C.目的是宣扬国威 D.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13.如果你生活在唐朝的都城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

A.人们使用“交子”购买商品 B.在瓷器店看到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

C.一些贵族官僚到柜坊储存金银财物 D.长安城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14.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15.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明朝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明朝山西大同为全国经济中心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

16.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17.《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8.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 B.社会矛盾尖锐

C.倭寇为患 D.土地兼并严重

19. 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20.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1.(22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