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2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4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4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等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国文明国家共进退。

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待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

”说这段话的人当是( )A.英国人 B.德国人C.美国人 D.日本人【答案】 D2.构成日本武装倒幕的主体是( )A.新兴地主B.新兴资产阶级C.主张改革的西南诸藩的大名D.中下级武士【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日本武装倒幕的主体应该是中下级武士。

【答案】 D3.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始祖板垣退助,美髯翩翩,日本百圆钞票便印有其肖像。

他所领导的这一运动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资产阶级民主运动C.农民阶级暴动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解析】C项是一干扰项,A项中的“革命”不对;B、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实质”之意的是B项“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答案】 B4.日本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改革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①教育目的②教育范围③教育对象④教育内容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重在考查比较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要结合教材知识全面分析、对比后才能判断。

【答案】 D5.史学界认为,日本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这里的“不成熟”主要是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A.资本主义尚不发达 B.未产生资本主义因素C.封建统治仍很牢固 D.已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解析】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谓的条件不成熟应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有关。

本题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排除C、D两项。

【答案】 A6.“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

”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

但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 )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3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3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A .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 .废除旧的封建体制D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解析】明治维新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出发点在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B2•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A .大久保利通B .高杉晋作C .伊藤博文D .岩仓具视_____【解析】高杉晋作于1867年病逝,使节团出访欧美是在1871年。

【答案】B3•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①实行义务兵役制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③改进军事装备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A .①②③ B.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内容。

根据教材叙述可得出答案。

【答案】D4. 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A .①② B.②③C .②D .①③【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日本崛起的表现。

注意时间限制“佃世纪末”,③是20世纪初的事,排除③。

【答案】A5.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

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答案】C6.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解析】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落后的历史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为其侵略扩张提供了条件。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3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3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解析】明治维新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出发点在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B2.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 A.大久保利通B.高杉晋作C.伊藤博文D.岩仓具视【解析】高杉晋作于1867年病逝,使节团出访欧美是在1871年。

【答案】 B3.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①实行义务兵役制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③改进军事装备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内容。

根据教材叙述可得出答案。

【答案】 D4.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A.①②B.②③C.②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日本崛起的表现。

注意时间限制“19世纪末”,③是20世纪初的事,排除③。

【答案】 A5.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解析】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饰,茶室是日本传统的休闲场所,能剧和狂言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

它们与西服、酒吧和西洋歌剧并存,体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化的多元化。

【答案】 C6.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落后的历史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为其侵略扩张提供了条件。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7.1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7.1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残酷的剥削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2.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同西欧国家相比一直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A.改革不彻底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农奴制未废除D.对外扩张影响经济发展【答案】 C3.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解析】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

【答案】 D4.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后【解析】联系工业化的概念和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进行思考。

【答案】 B5.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留农奴制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A项属于封建地主的主张;B项属于守旧派的主张;C项属于改革派的主张;D项属于激进派的主张。

【答案】 D6.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A.农民的骚动B.新思潮的涌动C.十二月党人起义D.克里米亚战争【解析】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工业发展不仅缺乏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造成国内市场的极端狭窄。

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8.2课文注释:尊王攘夷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8.2课文注释:尊王攘夷运动

课文注释:尊王攘夷运动兴起背景:开国对日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民族危机的出现使幕府的统治也发生了危机。

首先,它加剧了广大下层群众和以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

开国后物价上涨,食品缺乏,封建主加重剥削,下层群众生活更加困苦。

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的次数增加,这对幕府的封建统治秩序是个沉重的打击。

其次,在民族危机面前,商人、手工工场主、新地主及持改革立场的下级武士与幕府的矛盾加深,并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

开国前,幕府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百般阻挠,开国后,它对侵略者的退让和对内榨取的加重,更使初步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因素受到威胁;面对外国商品的进军,日本的制造业得不到任何保护,黄金只能流往国外而不能转化为资本。

持改革立场的下级武士看到国家的独立、经济的发展都面临危机,看到幕府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

由此,他们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逐渐发生质变,由主张推动幕府改革转变到主张倒幕。

第三,在内外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以萨摩、长州为代表的西南强藩大名与幕府的矛盾也加深了。

他们反对幕府的专制,要求改革朝政,从而推动了尊王攘夷运动及倒幕运动的兴起。

尊王攘夷运动的经过:1860年3月,一些下级武士在江户制造了“樱田门外事件”,刺死幕府首脑井伊直弼。

这标志着日本政局开始发生转变,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下级武士一跃成了政治舞台的主角。

“尊王”是指尊奉天皇,“攘夷”即驱逐外国侵略者。

尊王攘夷思想本源于中国朱熹“攘夷狄以尊周室”的学说,19世纪开始流行于日本有识之士的著述中,目的是加强幕府统治。

到“安政条约”签订后,尊王攘夷思想成为下级武士反对幕府的指导思想,他们与手工工场主、商人、新兴地主相结合,形成了势力强大的尊王攘夷派。

尊攘派志士制造了多起反对外国人的事件,并用恐怖手段袭击幕藩首脑人物,试图通过这些行动给幕府施加政治压力。

尊攘派势力的发展壮大引起幕府的恐慌。

1863年8月18日,幕府和孝明天皇联手发动“八一八政变”,将尊攘派势力赶出京都。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全)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全)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1.1 雅典城邦的兴起(参考答案)【学思之窗】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化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答案提示: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地处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式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河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

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是居民,才能从事农业。

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的出现。

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行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的政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探究学习总结】(一) 本课测评1. 试简要分析早期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区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力,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八单元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八单元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含解析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征夷而降服于外夷,则此后除投降外别无他法。

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束缚),凡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吉田松阴《草莽崛起论》材料二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堕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木户孝允(1)材料一中的“血性者”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者”怎样的决心?(2)根据材料二,当时的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阻止“天下……堕入幕府与法国手中”,日本进行了什么活动?结果如何?(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中下级武士,他们主张推翻幕府统治。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所处时代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所以日本有识之士肩负着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幕府封建统治的双重时代任务。

第(3)问考查倒幕派的行动,他们最终推翻了幕府统治。

中下级武士。

用暴力推翻幕府的统治。

(2)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幕府统治的双重任务。

(3)倒幕运动。

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2.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不同政治派别提出了不同的救国主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余谓巧乎今之世,而欲讲明兵法,非兼取洋法不可也。

——佐久间象山仁义之道、忠孝之教由吾开,器技之工、艺术之精取于彼。

——桥本左内材料二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凡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吉田松阴《草莽崛起论》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出怎样的基本政治主张?材料二的观点与之相比有何变化?原因何在?,主要考查比较、概括、评价的能力。

第(1)问,要结合“尊王攘夷”运动转变为倒幕运动的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两种政治主张的不同及其原因。

第(2)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内在联系。

材料一主张在维护天皇权威和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9.1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9.1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描绘了日本人形象。

解读图片,该新闻事件应该是()A.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明治维新【解析】从漫画日本人、中国人的穿着等可判断,这应该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对华进行侵略。

【答案】 A2.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军备落后B.政府腐败C.军费匮乏D.军纪松弛【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解读材料信息,体现的主要是B项政府的腐败,A、C、D三项是一些具体原因,都源于政府的腐败。

【答案】 B3.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解析】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D项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始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答案】 C4.“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

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解析】由材料中“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可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C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8.2名词解释:倒幕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8.2名词解释: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
德川幕府末期打倒幕府的政治运动。

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加紧对日本侵略,日本国内人民反封建斗争蓬勃发展,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陷于危机之中。

一些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不满,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改革,于是在人民群众运动推动下,掀起了倒幕运动。

日本资产阶级也追随倒幕活动,在经济上予以支援。

1866年1月,萨摩和长州两藩倒幕派结成倒幕同盟,决心以武力讨幕。

这时,萨摩、长州等藩倒幕派已放弃盲目排外的做法,英国也改变原来支持幕府的政策,转而支持倒幕派势力。

为了打击倒幕派势力,幕府在1866年6月发动第二次讨伐长州藩的战争,但以萨摩藩为首的许多大名都拒绝助战。

这次战争以幕府失败而告终。

在萨摩、长州两藩的影响下,全国倒幕势力逐渐联合。

1867年10月,萨摩、长州、安艺三藩倒幕派武士定下举兵倒幕之约,并开始向京都集结。

1867年10月14日,经过倒幕派在朝廷的策划,以天皇名义向长州、萨摩两藩下达了“讨幕密诏”。

同一天,将军德川庆喜为了缓兵,奏请“奉还大政”,表示辞去将军职位,将“大政”“奉还”给天皇,但他却同时在大阪集结兵力。

1867年12月9日(公历1868年1月3日),在倒幕派的策划下,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制和成立新的中央政府,并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一切权力重归天皇。

接着爆发了推翻幕府的戊辰战争。

1868年1月,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政府军和幕府军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激战三天,幕府军大败。

政府军乘胜追击,进逼江户。

4月,德川庆喜被迫投降,政府军进占江户(后改名东京)。

统治日本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

人民版高考历史选修1 专项测评(选修1) 配套练习Word版含解析

人民版高考历史选修1 专项测评(选修1) 配套练习Word版含解析

选修1 专项测评(选修1)1.材料元代在官办手工业中实行工匠和匠户制度。

明承元制,工匠分为轮班工匠、住坐工匠和军匠。

凡是住在京城的工匠服役,以“住坐匠”制,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而京城以外的工匠服役,则实行“轮班匠”制,一般为四年一班,到京城服役。

在所有工匠中,班匠约有23万,约占工匠总数的80%。

但是,不论轮班匠还是住坐匠,因不堪官府奴役,纷纷用怠工、避班、隐冒和逃亡等方式进行反抗。

成化二十一年(1485),工部奏准,轮班匠不愿当班者,听其出银代役。

南匠每月出银九钱,北匠六钱。

嘉靖四十一年(1562),政府又下令,班匠“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一律以银代役,每名每年纳银四钱五分,称“匠班银”,但匠籍仍存。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班匠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班匠制度改革的作用。

解析:第一步提取信息。

据图一及材料中人名等可知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据图二描述内容和“乡愁”,再结合时间,可知此时浪漫主义兴起。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图一人文主义绘画兴起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冲破教会的束缚,张扬人性,注重享乐;而图二浪漫主义绘画兴起,则是由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种种矛盾暴露,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现实不满,开始脱离现实,怀念乡村,注重心灵,重建理想。

答案:(1)背景: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工匠的长期斗争;官营手工业的弊端。

(2)作用:提高工匠地位;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促进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未能从根本上解放工匠。

2.材料文翁在担任蜀郡郡守期间,对蜀地民风进行教化改进。

他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就学于太学,学成归来,让他们担任要职,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了郡守、刺史。

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涕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1.1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1.1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如图是顾銮斋教授所著《如歌岁月》书影,该书对古希腊文明的勃兴进行了系统释读和探秘。

影响古希腊文明勃兴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A.大河流域B.延绵大陆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D.亚非文明影响【解析】古希腊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古希腊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答案】 C2.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解析】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D项显然和该信息相违背,故选D项。

【答案】 D3.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A.雅典的自由民B.雅典贵族C.雅典的执政官D.雅典的平民【解析】结合梭伦改革的背景,利用材料有效信息可知梭伦针对的是改革以前的雅典贵族。

【答案】 B4.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烈的改革要求。

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山地派”的政治权利B.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的社会变革C.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D.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解析】“山地派”是指平民,他们本身享有的政治权利十分有限,所以A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贵族寡头政治,分享他们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激进的社会变革,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因此B、D两项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 C5.对雅典贵族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性B.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和终身任职制C.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缺少民众监督和有效制约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解析】贵族的专制独裁统治激化了与平民的矛盾,而不是缓和,故选D。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7.2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7.2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

”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A.维护农奴制度B.废除农奴制度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解析】本题中的俄国贵族认为即便废除农奴制,农业照样会出现问题,对废除农奴制持反对态度。

【答案】 A2.亚历山大二世在农奴制改革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发动克里米亚战争,转移国内矛盾B.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C.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D.拟订改革法令,下发各地进行讨论【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封建地主,因此首先借助舆论的力量,以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压力。

【答案】 B3.“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和封建地主利益。

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因此,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答案】 B4.如图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他的改革使俄国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主要是因为()A.颁布解放法令B.司法改革C.地方自治改革D.土地改革【解析】颁布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

【答案】 A5.俄国1861年改革为其走向现代化准备了条件。

此处的“条件”主要是指() A.农奴受到农奴制的束缚B.废除了农奴制C.增强了军事力量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解析】A、C两项与题目要求不相符,而D项是深远影响,只有B项符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8.2课文注释:西乡隆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8.2课文注释:西乡隆盛

课文注释:西乡隆盛
1827—1877,幕末、明治初期政治家、军事家。

萨摩藩下级武士出身。

自幼精文习武,青年时即开始政治生涯,最初追随萨摩藩主岛律齐彬,为公武合体奔走于江户、京都和各藩之间。

稍后成为尊攘派,进而成为武力讨幕派领袖,为实现强藩联合倒幕和王政复古立下功勋。

明治政府成立后任参与,戊辰战争中任东征军参谋,在指挥鸟羽、伏见之役和东北之役中屡建战功,后任参议、陆军大将、近卫都督和主持留守内阁时,支持废藩置县,积极推行改革兵制、振兴教育、发展近代农业以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措施。

岩仓使节团回国后,1873年在关于派遣赴朝使节的争论中败于对手而辞去参议、近卫都督职务,仅保留正三位、陆军大将。

下野归里后,协助鹿儿岛县令进行行政改革,并创立“私学校”和农场“吉野开垦社”。

1877年鹿儿岛的私立学校学生及下级武士拥立西乡隆盛为统帅,举兵反抗政府。

史称西南战争。

西乡隆盛战败,自刃而死。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4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4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等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国文明国家共进退。

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待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

”说这段话的人当是() A.英国人B.德国人C.美国人D.日本人【答案】 D2.构成日本武装倒幕的主体是()A.新兴地主B.新兴资产阶级C.主张改革的西南诸藩的大名D.中下级武士【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日本武装倒幕的主体应该是中下级武士。

【答案】 D3.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始祖板垣退助,美髯翩翩,日本百圆钞票便印有其肖像。

他所领导的这一运动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资产阶级民主运动C.农民阶级暴动D.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解析】C项是一干扰项,A项中的“革命”不对;B、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实质”之意的是B项“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答案】 B4.日本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改革前后发生变化的是()①教育目的②教育范围③教育对象④教育内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重在考查比较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要结合教材知识全面分析、对比后才能判断。

【答案】 D5.史学界认为,日本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这里的“不成熟”主要是指明治维新前的日本()A.资本主义尚不发达B.未产生资本主义因素C.封建统治仍很牢固D.已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解析】作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谓的条件不成熟应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有关。

本题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排除C、D两项。

【答案】 A6.“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

”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

但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C.天皇享有立法权D.内阁享有立法权【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高中历史8第2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2)含解析

高中历史8第2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2)含解析

8.2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一国际的建立和第二国际的斗争史实,掌握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经验教训.2、通过对巴黎公社性质和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使学生养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巴黎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的体验,使学生逐步养成革命英雄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情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意义。

难点:(1)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2)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及其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迅速壮大,工人运动兴起,社会主义思想活跃.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第一国际建立、巴黎公社革命、第二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新课: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国际;1、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

2)社会条件:1857年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3)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1857年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工人运动高涨,联系加强。

)4)直接因素: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和1863年英法等国工人声援波兰抗俄斗争,推动和促成国际工人联合。

5)领导基础(主观条件):马、恩总结经验教训,并深入进行理论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一方面进行艰苦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

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工作创造了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主观条件。

因此,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概况:3、历史意义:A、推动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革命;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那么,巴黎公社的成立则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1、巴黎公社成立的历史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法国面临亡国的危急关头,巴黎人民首先起义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这次斗争的首要目的就是挽救民族危机,避免亡国灭种的民族灾难;资产阶级共和派取得了政权,对外推行投降卖国政策,不惜任何代价向普军投降,缔结卖国和约,割地赔款;对内打击人民力量,企图尽早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法国资产阶级政府未能实现人民保家卫国、维护民族利益的希望,激起了巴黎人民的愤怒,巴黎人民坚决地选择了武装斗争的方式,再次掀起革命.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导致革命的爆发!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3)直接原因: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2、巴黎公社的成立:经过1871年3月18日革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8.2课文注释:自由民权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8.2课文注释:自由民权运动

课文注释:自由民权运动
明治政府的藩阀专制及其政策,引起中下资产阶级和地主、没落士族阶层的不满。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这些阶层为基础,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并演变为全国范围内的运动,史称“自由民权运动”。

运动可分两个阶段:1874~1881年是第一阶段,内容为召开国会,制定宪法。

运动的领导人是些在中央受排斥的官员。

1874年1月在明治政府任过参议的板垣退助和几个人一起,提出设立民选院的建议书,标志着运动的开始。

1881年颁布天皇诏书,允诺十年后召开国会,制定宪法。

1881~1889年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准备参加未来的国会,成立了一些政党。

1889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自由民权运动的结束。

自由民权运动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从钦定宪法的内容看,自由民权运动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毕竟取得了一定成果,终究立宪政治已开始。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整合8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整合8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整合
一、网络构建
二、典题训练
材料假如支那(中国)、朝鲜政府的陈旧专制体制无法律可依,西洋人就怀疑日本也是无法律的国家;假如支那、朝鲜的知识人自我沉溺不知科学为何物,西洋人就认为日本也是阴阳五行的国家。

既然如此,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

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待即可。

与坏朋友亲近的人也难免近墨者黑,我们要从内心谢绝亚细亚东方的坏朋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依据材料,指出福泽谕吉“脱亚入欧”的实质是什么?明治维新以后,“脱亚入欧”论对19世纪后期日本的发展和对外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实质:倡导“全面西化”;学习引进西方近代文明。

影响: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日本政治、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近代化;反映出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和利己意识,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对外扩张、侵略邻国的重要思想根源。

三、升华拓展
日本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高中历史选修一配套练习2.1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一配套练习2.1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解析】材料中楚国的楚庄王、韩国的韩桓惠王,表明分封制存在;而从材料“已破陈,即县之”“上党郡”可以判断郡县制存在。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2.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

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赫赫宗周,褒姒灭之”B.“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解析】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遭到破坏,私田出现并得到发展,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被动摇。

【答案】 D3.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的瓦解,《吕氏春秋》曾记载:“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据此判断“围剿公田”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解析】解读图片信息,“围剿公田”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

春秋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公田之外开垦大量荒地,逐步导致“公田不治”,井田制逐步瓦解。

【答案】 B4.“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解析】“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私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 B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1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8.1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幕府时代,日本统治者曾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

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

”这表明() A.日本统治者提倡节俭B.日本统治者关心民众的生活C.日本农民的生活困窘D.日本农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答案】 C2.如图是日本的封建等级示意图,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区分四个阶层B.便于管理、剥削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D.有利于控制人口【解析】抓住关键词“根本目的”,即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其阶级利益。

【答案】 C3.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的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他们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反映了伴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答案】 D4.右图是日本典型的武士形象,但到了19世纪上半叶,“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

……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C.日本的封建秩序出现变化D.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强烈不满【解析】材料体现了日本武士境况下降,A、B、C三项均是这一问题的反映,D项在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答案】 D5.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的事件是()A.美国入侵日本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大盐平八郎起义D.《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答案】 C6.据记载,“‘黑船’到来的当天夜里,江户城一片混乱,武士们忙于备战,城外大小寺院内钟声齐鸣,妇孺凄厉地哭喊,有钱人准备逃往乡间,更多的人拥进神社。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2.2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2.2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解析】主要出发点即主要目的。

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 A2.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实行县制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解析】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

据所学知识,A项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答案】 A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题干中材料的意思是,商鞅变法引起了旧贵族的怨恨,A项与变法内容不符,可排除。

B、C、D三项均为变法的内容,注意选出与旧贵族利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

【答案】 D4.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走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解析】商鞅变法实行的最根本的条件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答案】 A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

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

上述现象说明()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深层次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武装倒幕开始的标志是()
A.高杉晋作夺取长州藩政权
B.大久保利通掌握萨摩藩政权
C.1866年幕府征讨长州藩
D.西南强藩联合倒幕,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答案】 D
2.倒幕运动的根据地主要分布在()
①长州②萨摩③北海道④土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长州、萨摩、土佐等西南强藩联合起来,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答案】 B
3.如图是日本德川幕府时期典型的中下级武士的形象,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解析】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决定了当时日本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

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

【答案】 B
4.幕府统治末期的京都,是动荡不堪的日本的震源地。

尊攘派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尊攘派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
C.幕府统治者支持“尊王攘夷”运动
D.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了严厉的镇压
【解析】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掀起“尊王攘夷”运动,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主张。

【答案】 B
5.右图展示了日本武士形象。

明治维新前,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够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C.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
【解析】在倒幕运动的过程中,中下级武士构成了倒幕派的主体力量,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答案】 A
6.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②抨击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③为废除封建身份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④学习借鉴西方的民权思想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福泽渝吉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口号体现了通过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来抨击封建制度,故①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 C
7.
高杉晋作
一张电影海报贴在闹市,一群学生经过,驻足观看海报内容,下面议论正确的是() A.这是日本的维新志士,是明治维新的领导者,我要抽空去看这部电影
B.是值得一看!听说他还指挥新政府军在伏见、鸟羽大败幕府军
C.没啥看头,这人不过是日本武士而已!只知道搞暗杀
D.还是看一下的好,他也是日本的民族英雄啊!他曾大力推行改革,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组织军队
【解析】A项错在维新志士,1867年高杉晋作病逝,未参加维新变法;B项错误,指挥伏见、鸟羽战役的是西乡隆盛;C项是尊攘派前期的活动。

【答案】 D
8.倒幕派是明治维新前重要的政治派别,他们在推翻幕府统治的过程中,除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讨伐外,还巧妙地利用了()
A.农民起义军的力量B.城市平民的力量
C.天皇和大名的力量D.西方列强的力量
【解析】在倒幕运动的过程中,中下级武士构成了倒幕派的主体力量,他们控制了西南诸藩的藩政,建立了根据地;与此同时,他们又巧妙地利用了明治天皇的名义。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倒幕派顺利地完成了倒幕的目标,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吉田松阴
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材料二木户孝允
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
【答案】
(1)中下级武士。

武装倒幕。

(2)幕府准备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还同法国组织合资公司,垄断日本的蚕丝贸易。

(3)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10.阅读下列材料:
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

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

”证据为“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

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

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

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尊攘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高杉晋作成为“尊攘派的急先锋”的原因是什么?
(2)攘夷运动失败后,高杉晋作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
(3)此后日本出现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运动,结果如何?
【解析】本题以高杉晋作的思想为依托材料,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主要从高杉晋作对日本和中国社会现实的看法分析。

第(2)问高杉晋作的思想变化及活动体现在倒幕运动上。

第(3)问考查倒幕运动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
(1)认识到中国衰败是由于不能抵抗外侮,日本要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下场就要反抗外来侵略;他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心。

(2)避免西方列强侵略,不能盲目攘夷,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改革,才能改变日本现状。

(3)结果: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奠定了基础。

11.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反抗井伊直弼的高压政策,1860年3月,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井伊直弼发动袭击。

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

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尊王攘夷”运动就开始了。

“尊王攘夷”运动的参加者被称为尊攘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尊王攘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尊攘派得到哪些人支持?
(2)“尊王攘夷”这一口号的中心是什么?这一口号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之间
的关系怎样?
【答案】
(1)樱田门事件。

尊攘派得到一些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其他社会阶层也纷纷响应。

(2)尊攘派是为了“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

当时日本新的生产关系还不成熟,还不能产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思想。

在当时的条件下,为了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立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

这是尊攘派的局限性所在,是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