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庄氏庄园大木构架营造技艺及文化特征研究

庄氏庄园大木构架营造技艺及文化特征研究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03062庄氏庄园是明清时期集群式宦官地主庄氏家族居住和生活的空间,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地区,鼎盛时期曾有72家著名堂号,是以堂号为特征的庄园式建筑群体[1]。

在抗日战争时期,它曾临时作为山东省政府所在地。

现存的建筑遗址有居业堂、慎余堂及四余堂等。

其中,居业堂和四余堂都是明清时期建筑遗址。

庄氏庄园建筑的大木构架按照当地俗称可以分为“垛梁”和 “重梁瓜柱”两种形式。

在本文的论述中,作者仍沿用莒南当地工匠的惯用称呼。

1. 垛梁体系1.1 样式及演化庄氏庄园院落空间的正房及厢房采用一种类似抬梁式大木构架,“垛梁”是当地工匠对此种大木构架最为常见的俗称。

“垛”在辞海中解释为“成堆的东西”,与此相对应,“垛梁”指的是成堆的梁,其结构主要特征是使用三根贯通的大梁和四根短梁,由此带来包括柱、檩在内的整个木构架体系。

在形式上,与传统民居的抬梁结构体系不同之处是在七檩建筑的三架梁、五架梁及七架梁之间分别插入四根短梁和短柱。

当地工匠对结构部件的命名如图1所示。

图2是庄氏庄园四余堂正房边贴梁架,是垛梁的基本结构形态。

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其变化的两种演化形式。

一是增加挑檐,四余堂厢房在明间山缝梁架使用的是挑檐结构,其屋架的主体也是使用“垛梁结构”,将与屋内主体结构连接的挑梁伸出墙体以承托檐檩,檐口出墙距离较短,约80-90厘米(图3),形成不太宽文化特征研究黄晓曼 梅剑平摘 要本文从样式名称、做法工艺以及受力方面,对莒南庄氏庄园传统大木构架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产生的可能性进行推测。

研究结果表明,庄氏庄园建筑的大木构架是正统文化与莒南当地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即以抬梁为基础,结合当地气候、经济及民俗文化产生了“垛梁”和“重梁瓜柱”两种大木构架。

这一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对北方地区明清民居的研究有所补充,为北方明清民居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探索山东地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的渊源与变迁奠定基础。

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

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

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大店庄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家族之一,其影响力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在当时,大店庄氏家族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大店庄氏家族简介大店庄氏家族起源于山东省的济南市,其始祖是明代王直。

从明代开始,大店庄氏家族便拥有了非常广泛的家族网络,成为了一个名族家族。

在清朝时期,大店庄氏家族的核心人物是大店庄叔世和大店庄叔吉两位人物。

他们是当时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

除此之外,大店庄氏家族的成员还拥有着非常广泛的商业和经济联系,成为当时商业和经济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大店庄氏家族在政治领域上的影响非常大。

在明代时期,大店庄氏家族的成员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重要职位,如礼部尚书、保定巡抚、河南巡抚等。

在清朝时期,大店庄氏家族的成员更是负责过京城的治安,成为当时京城的第一势力。

另外,大店庄氏家族在当时还拥有着非常广泛的家族网络,这使得他们在政治领域上的影响更加深入和广泛。

在当时的军政、太监和文化等领域,大店庄氏家族都有影响力。

大店庄氏家族在商业和经济领域上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曾经拥有过多种商业和经济模式,如侨乡贸易、雇佣、投资等。

在当时的社会中,大店庄氏家族是当时主要的商贾团体之一,他们在当时的商业领域上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当时的商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店庄氏家族在文化领域上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明代时期,大店庄氏家族的成员王时敏和王世贞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名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在清朝时期,大店庄叔世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此之外,大店庄氏家族在当时还赞助过很多文化活动,在文化领域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大店庄氏

大店庄氏

大店庄氏大店,历史上曾称诸陈店、朱陈店、朱陈村,民国初年始称今名。

考古发现,周边有多处龙山文化遗址,这里原是春秋向国故城。

庄氏家族在这里已繁衍发展600余年,是鲁南苏北望族之一。

一据《重修莒志》记载:大店西门里旧有兴福寺,墙上嵌有金大定四年(1164年)度僧牒刻石,碑阴书施主姓名,有庄洪,说明金代以前已有庄氏在莒南定居,但他们的后裔早已失考。

现在的大店庄氏,据宣统二年(1910年)刊行的《庄氏族谱》记载,原籍江南东海郡海东村(也称海东十八村,旧址在今连云港市云台山北麓),明洪武初年来菖朱陈店。

明代谱牒毁于兵火。

清代第一次修谱,时在顺治辛丑年(1661年),根据墓碑所记,以庄瑜为始迁祖。

乾隆丙辰年(1736年),庄保泰在大店兴福禅院发现一千斤铁钟,洗去泥土,见钟铸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所载之施主3世12人皆系庄氏。

据此可知其为庄氏先人昔年所赠。

庄宝泰经过考证,绘下钟图,写出《钟图附记》:“按钟图男孙之众,福祖当年约六旬有奇。

福祖之生,非正统即景泰年间:正统至洪武仅五十八年,景泰至洪武七十二年,其居朱陈也,非三世即四世矣。

”“揣之于时,度之于理,其来自洪武初年可知矣。

”庄保泰又参照碑记写出《世系图前小图记》:“此图钟碑所记也。

福祖兄弟三人,瑜祖兄弟六人,考之碑记,海涟浩祖皆奉瑜祀,浩祖失考,而朱陈四支,皆瑜祖后也,瑜祖而外,世系皆阙。

”“然钟图瑜居第二,碑记又称大公,大约瑜祖兄弟六人,乃同堂非同胞也。

福祖兄弟三人,不知瑜祖出自几公后。

图中以福祖三人并列于瑜祖之上,不敢湮没,世系则仍以瑜祖始。

”此后五次修谱,均以钟图为依据,庄福三人列于上,始祖庄瑜,二世分五支:海、涟、浩、秀、伸。

清代最后一次修谱,开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历四年完成,载庄瑜以下18代,除世居大店者外,分迁于本县各乡及江苏、河北、陕西、辽宁等省300多个乡村。

2000年大店庄氏再次续修族谱,又增续4代,总人口7万余。

长支庄海后裔主要分居于林后、西北庄和莒县中泉一带;二支庄涟之后住涝坡乡址坊一带,其中庄日烈清朝中期在辽宁任职,其次子庄在乾去昌图县金家屯落籍,后人改姓严;三支庄浩原已失考,经查沂水后南社和赣榆土城乡庄家留赞村一带庄氏,确认为三支庄浩后裔;四支庄秀后裔人数最多,主要在大店、河湾、街疃、庄家埠墩、洙流、庄家围子一带;五支庄伸后人住汲家庄子、庄家洪沟等村。

莒南大店庄氏

莒南大店庄氏

莒南大店庄氏原标题:临沂莒南大店庄氏家族:耕读传世600年曾经的名门望族历经变革深灰的屋顶,洁白的院墙,在莒南大店镇政府驻地,一大片旧式四合院与周围的普通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就是当年声震四方的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山东省政府旧址暨大店庄氏庄园。

进得院来,脚踏青砖,手扶门墙,环顾这片古朴精美的古宅,听着一个个关于庄园的故事,仿佛时光也倒流到过去……庄氏家族声名远扬。

自明初,庄氏迁徙大店,世代耕读,400余年,科举登第不断,先后有进士10名,举人20名,拔贡等200余名,这些人大多人在京城地方做官,上至翰林、巡抚,下至议员、区长,庄氏成为鲁南苏北最大的名门望族。

庄家土地连陌千里,势力延至苏鲁豫皖四省,有“人走一月不宿别家店,马行千里不吃外姓草”之说。

庄园宏大,楼房林立,堂号鳞次栉比,有150多家堂号,有名的72家,如“状元府”、“翰林第”、“余庆堂”等,在国内外皆赫赫有名。

到上个世纪40年代,庄氏家族还经营有6万多亩土地、5万6千亩山场,百余个知名堂号,还大力兴办工商业。

在现存的庄园内,尽管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青砖黛瓦的房屋依然非常坚固。

屋顶雕饰的麒麟、海狮;屋内陈设的精美屏风、牛筋古床;门沿上的门当、户对,无不显示着当年庄园的兴旺。

600年风雨,这个大家族虽历经变革,而在变动中惟其不变的,是家族的延续。

德字诀打破“富不过三”魔咒在庄氏后人庄涤非陪同下,记者见到了庄氏第十五世传人庄维林。

80岁高龄的庄维林,精神矍铄,退休在家爱写写画画。

从庄谦中进士到庄瑶、庄锡级父子进士再到清末翰林庄陔兰,说起家族的发展史,庄维林如数家珍。

庄氏族谱上一次修订是在清末。

1988年,庄维林远在台湾的叔叔庄仲儒回乡探亲,提出续修族谱,庄维林是主笔人之一,他正是从这次续修中,重新发现先祖的历史,承接家族的精神。

人们都说富不过三,可庄氏家族昌盛了600多年。

庄氏缘何逃出“富不过三”的魔咒?“忠厚传家”是庄维林从续修中总结出来的。

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题目: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序言:庄姓作为中国姓氏的重要一员,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族群分布,是我国姓氏中的瑰宝之一。

本篇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庄姓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力。

第一部分:庄姓的历史渊源根据史书记载,庄姓起源于夏朝时期,属于中国古代较早确定的姓氏之一。

庄姓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人物,如唐代贞观年间宰相庄子垣,北宋文学家庄南杰等,他们在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江南地区,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庄姓家族更是占据着颇为重要的地位。

庄姓在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既反映出庄姓族群积极适应社会变迁、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又展示了庄氏宗族的先锋奉献精神。

第二部分:庄姓的文化底蕴庄姓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多彩,包括语言、习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例如,传统的庄氏家训强调家族和睦、协调共处,讲究“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庄姓美食以甜品为主,尤其是以“庄家糯米鸡”享誉中外,堪称江南地区的代表性美食。

在文化活动方面,庄姓自古便重视教育,不少庄姓成员都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和社会公益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庄姓的传统精神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社会各个层面,体现了庄姓家风的精髓和档次。

第三部分:庄姓在现代社会的分布与影响力现代社会中,庄姓已经成为我国种姓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国内、海外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和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约有超过2000万人姓庄。

同时,庄姓的家族组织和社群性质也逐步明确,如近年来庄姓社团及宗亲会逐渐普及,并涌现出了一批庄氏家族“文化名人”。

他们通过文化、科技和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勇攀时代新高峰。

结语:庄姓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地位均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报告只是点到了庄姓发展的部分重要方面,期望庄氏宗亲能够为更深入地探究庄姓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和现代社会地位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参观心得体会

参观心得体会

参观省政府、115师司令部旧址心得体会按照办事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案,4月29日,我们办事处全体党员干部来到莒南县大店镇,这里是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和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是山东省内唯一的一块国家“红色丰碑”、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系统展示沂蒙革命精神的教育场所。

明清两代,大店庄氏家族以农耕立业,教育起家,拥有良田万顷,家财万贯。

自明朝至民国年间,大店庄氏家族科第蝉联,仕途通衢,秉承儒学致仕为官六百年不衰,成为势冠鲁、苏、豫、皖,名满京都的一门望族,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产生堂号,到民国初期有堂号300多个,著名的有庄氏七十二堂号之称。

抗战期间,为了抗日民族大义,开明的庄家就把这座庄园就提供给了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及抗日军队。

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

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

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

在讲解员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先后参观了省政府旧址、115师司令部旧址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全面了解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山东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了解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朱瑞、黎玉、肖华、谷牧、江华、陈仕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英勇战斗、辛勤工作、简朴生活的感人事迹。

通过观看纪念馆陈列的历史文物、图片影像和文字档案,使全体党员干部又一次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当年八路军115师的卓著功勋和山东省政府诞生、成长、发展的光辉历程,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不屈不挠、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人民群众无私奉献、淳朴真实、誓死不屈的精神。

强烈感悟到了只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才能发动群众,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这次参观,也使我对4月23日邱平书记在给办事处全体党员上党课时所强调的“加强学习”的深刻含义,更有了新层次的认识:加强学习可以让我们增加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看清楚当前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不正之风,特别是长期积累和形成的那十二种问题和现象,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真正从自身做起,坚决克服和清除污垢弊端,坚决去掉不良做法和陋习,坚决改正以往的错误和不足,坚决刹住歪风邪气。

大店“庄閻王”罪恶史

大店“庄閻王”罪恶史

作者: NULL
作者机构: 中共莒南县委办公室;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62-71页
主题词: 庄家;佃户;农民;穷人;恶霸地主;鲁中南;罪恶;大地主;王家庄;粮食投机
摘要: <正> 一、貪赃枉法成富豪勾官通匪害良民山东莒南县大店鎮这个地方,在解放前,有户庄氏大地主,骑在鲁中南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百多年,犯下了滔天罪行,欠下了累累血债,当地群众对他恨之入骨。

庄氏家族,家大业大,从明朝到蔣介石反动统治时期,已形成有名的地主七十二家。

每家都起个什么“三余”、“四喜”、“清恕”、“居业”、“双榴”等好听的名字,叫做堂号,只因他们霸占的财产多、权势大、做尽了坏事,人们送给他们一个总外号,叫“庄閻王”。

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教育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莒南县大店庄氏家族教育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的形式传 于后人 , 作为后学不断进取的经验与教训 . 组成 了
家 族 教 育 的重 要 部 分 , 效 的 促进 了 家 业 的 延续 。 有
母 亲是孩子 的第一任 老师 , 国著 名教育 家福禄 培尔 德
称 母 亲 为 人 类 的教 育 者 。庄 氏家 族 的道 德 教 育 离 不 开 庄 氏 女 性 对 其 子 女 的教 育 。庄 位 中 出生 三 个 月 , 父亲 即殁 , 其母
中 图 分 类 号 :7 G8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 2 1(000 — 09 0 1 — 86 21)2 06 — 4 0 1重 视 道 德 , 承 家训 、 传
大店 庄 氏 家族 是 明 清 时 期 临 沂 地 区著 名 的 科 举 望 族 、 官僚 世家 。庄 氏初 到莒 州 朱 陈 村 ( 今 临 沂 市 莒 南 县 大 店 即
镇驻地 ) 生活贫苦 , , 以务 农为 生 , 俭持家 , 勤 逐渐 由一个贫
弱之 家 变 为 文 墨 之 家。 自五 世 庄 谦 明 万 历 四 十 七 年 (6 9 中进 士 , 为 庄 氏 第 一 个 获 取 功 名 的 人 起 , 氏 家 11 ) 成 庄
业初振 。明清鼎革 以降 , 社会 动荡 , 氏家族 由此进入一个 庄
短 暂 的沉 寂 期 ; 至八 世 庄 若 胃 , 族 再 次 复 兴 , 一世 庄 瑶 、 家 十 十 二 世 庄 锡 级 “ 子 进 士 ” 成 就 了 家 族 科 举 辉 煌 。这 一 时 父 , 期 , 氏 家业 鼎盛 , 才 辈 出 , 庄 人 家族 实 力 大增 , 为 临 沂 地 区 成
变为科宦 满门 、 锦衣玉食 的地方望族 , 其独 具特 色而又富有

明末到民国临沂大店庄氏家族兴盛原因解析

明末到民国临沂大店庄氏家族兴盛原因解析

膨胀 。 作为庶族地主 的庄 氏家族与栖霞牟氏家族相类似 , 都是重 农 重耕 的世族 , 在封 建社会 , 土地作 为主要的获利手段 , 成 为世
族追 逐的焦点。 时有 民谣称 : “ 马行千里不食别姓草 , 人行十 日不 宿别 家店” , 充分显示 了庄 氏家族强大 的经济实力 。 庄氏家族 重农 的同时 , 也非常重视其他产业 的发展 , 尤其到
反 内战 、 反蒋介石为 内容 的民主运动。1 9 4 7年 , 相继当选 为中国 农 工 民主 党 中央 委 员 、 中监 委 委 员 。1 9 4 9年 , 他 婉 言 拒绝 了 与 陈
诚共赴台湾的邀请 , 留在 了新 中国。新 中国成立后 , 历任交通部
供应处副处长 、 材料供应局副局长 、 第 四届全 国政协委员 。庄 映
三、 务 实的家风传统
庄氏家族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形成 了一种与时俱进 、务实进 取的家风。 清初 , 著名文字狱庄廷罐《 明史案》 和庄氏族人庄鼐被 通缉 , 庄氏韬光养晦 , 沉寂近百年 。 随着社会发展 , 庄 氏凭借成功 的家庭教育再次复兴 , 成为当地望族 。
随着科举 士子 的增多 , 官宦人数 逐渐扩大 , 家族 财力也迅速
生关系 。清乾隆六年( 1 7 4 1 ) , 大店庄 氏族人在大店浔河南 岸建 立
豫和庄恩绶 的家教箴 言 : “ 读 书即生命 , 保 身保 家 , 承先 带后 , 胥 在于是” 、 “ 譬诸 一身 , 财者 , 肉也 ; 地者 , 骨也 , 而读 书则气脉也 。 有骨肉而无气脉 , 人 胡以生 ” 。他们以朴素的比喻诠释着 读书兴
清末 , 依托大店 繁荣 的商业 , 庄 氏族人几 乎涉足 了从酒 店 、 药店
到当铺 、 钱庄等 当地主要 的产业 。 在大店众 多堂号 中实力较大 的 柳堂 、 德兴堂等 , 时有民谣称 : “ 大店街 , 赛北京 ; 居业堂 , 二朝廷 , 传本 的御史东德兴” 。 强大的家族财力反哺了科举事业 ,为家族发展提供 了物质 保障 , 更 多的家族成员在别 墅园林和专 门书院中学 习 , 从而进一

山东历史文化名镇莒南大店镇

山东历史文化名镇莒南大店镇

山东历史文化名镇莒南大店镇
莒南县大店镇位于莒南县北部,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之地,是鲁东南三大名镇之一。

金朝时期,朱陈两姓始迁定居,称朱陈村,清朝中期改称大店。

1938年,中共鲁东南特委在大店成立。

1941年,八路军115师进驻大店。

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省政府在大店成立。

著名历史人物有明代巡按陕西八府的庄谦,清代任湖北荆宜施兵备道的庄瑶,民国时期任山东省议会议长的庄陔兰等。

自明代以来,庄氏家族共出了10名进士,20多名举人,拔贡等200余名,300多名致仕为官,五品以上官员达80多位。

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这里生活、战斗、工作过。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和山东省政府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境内还有西周向国故城遗址、老龙腰古墓遗址、葛埠岭英雄塔、薛家窑陶器遗址、庄氏庄园等。

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庄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庄姓的历史渊源、分布现状以及相关文化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

庄姓源于中国古代,据《百家姓》记载,庄姓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宋国,当时宋国有一位大臣名叫庄辛。

庄姓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和周代。

庄姓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出自姬姓,有的说是出自姜姓,还有的说是出自炎帝的后代。

无论哪种说法,都显示了庄姓在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庄姓在中国各地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尤其以江浙地区为主要聚居地。

在江浙地区,庄姓人口众多,且庄姓家族较为集中,形成了不少庄姓大家族。

此外,庄姓在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地也有一定的分布。

值得一提的是,庄姓在台湾地区也有较为显著的分布,可以说庄姓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姓氏之一。

庄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庄姓先祖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

比如,庄姓先祖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庄子》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庄姓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名人,如庄周、庄燕、庄忌等,他们在文学、历史、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现代社会,庄姓人口逐渐增多,庄姓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承。

许多庄姓后裔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庄姓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庄姓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庄姓作为中国传统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庄姓的历史渊源、分布现状以及相关文化特点都显示了庄姓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厚的影响力。

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庄姓文化将会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明清大店庄氏家族文化述略

明清大店庄氏家族文化述略

个 儿子 均 有所 成 就 ,考取 了太 学生 、廪 生 、 国学 生或 岁 进士 ,并 出任 知州 、训导 、教谕等职 。十世庄 咏 ( 5 — 1 9 7 1823) ,字 赓 唐 ,号杏 园 ,嘉庆 四年 ( 1799)进 士 , 官至 沧 州知 州 、河 间府知 府 ,有 “ 明慈 惠 ”之誉 。他 廉 还 是 一位 儒 学 学 者 ,著 有 《 学庸 困知 录 》 杜 律 浅 说 》 、《 等 。 这 时 的 庄 氏家 族 ,人 才 辈 出 ,“ 子 进 士 ”十 一 、 父 十二 世庄 瑶 、庄锡 级 更是 为人 们所 津 津乐 道 。 庄瑶 ( 91 ,字 琪 园 ,号漱泉 ,嘉 庆二 十 1 7 —1 6 8 5) 二年 ( 1 1 8 7)进 士 ,先后任 工部 都水 司主事 、郎 中,顺 天乡 试 同考 官 ,湖 北 荆宜 施道 ,河南 河 北兵 备 道 ,河 南 彰怀 卫道等 职 。在河 南彰怀 卫道任上 ,为 了加 固河堤 ,植 树 防 洪 ,庄 瑶 身先 士 卒 ,“ 短衣 草 履 ,与 夫役 同甘 苦 。 ” “ 民沿河 种 柳 ,数 岁蔚 然 成林 。堤 岸 既 固 ,材 料 有储 , 谕 人 咸 呼 为 ‘ 公柳 ’ ”2 道 光 皇帝 对 庄瑶 颇 为满 意 , 经 庄 。[ 常对 赴 河南任 职 的官员 说 :“ 尔等 到官 日,作 事用 心如庄 瑶 ,则朕信汝 。 【 ] ” 2 庄瑶 与林 则徐 曾共 同督修 黄河 ,两人在 共事 的过程 中 建立 了深厚 的友谊 ,在后来轰 轰烈烈 的禁烟运动 中 ,庄瑶 对林 则徐始终 给予 了坚 定 的支 持 。林则徐 曾书赠庄 瑶横 幅 条 , 表 达 了 对庄 瑶 的敬 重 之 情 , 日 : 庶 官修名 ,大 臣捐 名 。修 名者 口不敢念 是非 ,心不敢 计利 害 ,潜 行 密用 如 龙 之养 珠 也 。大 臣则 惟一 ,诚无 所

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

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

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
大店庄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河北省南部地区的一个大族,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尽管该家族在历史上曾经历过许多变迁和困难,但它的地域影响却一直持续到了现代。

大店庄氏家族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其族长大店庄郎中寄贤曾任职于朝廷。

他的孙子
大店庄子英则在清朝乾隆年间成为一位太学教授,享有很高的声望。

通过他们的努力,大
店庄氏家族逐渐成为了当地的豪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大家族的传统日子着有许多规矩,如:n、俗称“洗孙子”,寓意着要洗去一切不幸
和阴影,使孙子能够健康长大。

大家族还会举办规模较大的家庭婚礼和祭祖仪式,以强化
家族联系。

这种传统的家族文化及其所代表的地域影响对后来的大店庄氏家族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大家族在明清时期及其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家族内部,还在当地社会和政治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大家族能够雇佣大量的工人和农民,并给予他们保护和关怀。

同时,大家族
还能够对当地的商业、政治和法律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他们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和法律,来确保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大家族还通过赞助文化和艺术活动,以及修建公共建筑等方式,为当地社会做
出了贡献。

他们在当地留下了许多文化和历史遗迹,如大店庄书院和大店庄祠堂等。

总之,大店庄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及其后的地域影响非常重要。

他们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已经深入到了当地社会中,直到现在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通过研究大店庄氏家族的历
史和传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莒南庄氏家园:春秋古镇600年沸点岁月

莒南庄氏家园:春秋古镇600年沸点岁月

莒南庄氏家园:春秋古镇600年沸点岁月大店庄氏族谱记载,庄氏自明初由江南东海郡海东村迁徙踞地,以农耕立业,经明、清、民国至今有600余年历史。

随着家业兴旺,从清朝乾隆年间庄氏开始产生堂号,一个庞大的家族群体,到民国初期有堂号300余个。

“堂号是官宦富贵人家的名称,尊贵显赫的意思。

”61岁的大店村民庄会玲解释,成立新堂号有要求,这户拥有的农田、商铺等经济硬实力必须过硬,否则,后辈只能跟着父辈祖辈的堂号名下生活。

那个光景,大家谈论彼此时不直呼某一家族,冠以堂号称谓。

有堂号的大家,偌大的厅堂上悬挂写有“堂号”的牌匾,门梁上悬挂的灯笼黏贴有“堂号”。

庄氏族谱中描述,随着各门户的兴衰,有的堂号发展,有的堂号保持,有的堂号则衰落。

开始有慎守堂、恒山堂、明伦堂等堂号,后来又新兴了双榴堂、强恕堂、对山堂等堂号,“庄氏往上推,一个老祖宗,家族人丁兴旺,各堂号均属一个家族。

”庄会玲说,1940年,大店庄氏堂号发展到近300余个,主要是大店庄氏四支街东门和街西门的后人。

“庄氏地盘大得很,鲁苏都有庄氏堂号的农田、山场,名满京都。

”大店镇65岁村民孙宝荣说,经过明清两代持续发展,鼎盛时期,庄氏家族拥有土地50多万亩,佃户2万多户,富甲一方,“人走百里不宿别家店,马行千里不食外姓草。

”大店以东山脉相连,以西是平原,北侧为浔河。

所谓的山场,最初是上山画个圈即可圈山据为己有,都是没有经过开垦的荒山。

“九顶莲花山、蝎子山、东岭等,漫山栽种着橡树、马尾松等树种。

”庄海平说,这些都是庄氏富家的基础。

“大堂号兴办工商业,小堂号吃老本经营土地。

”汽车站、车行、贸易公司、鸦片馆、药店、赌场、酒馆、杂货店、油坊……庄会玲说:“哪个堂号都有几处甚至几十处生意。

”生意越做越大,省内外都有庄氏经营的店铺。

不同时期出现的有淄博同兴煤矿、济南电灯公司、青岛货栈、北京银行等,天津、上海、苏州、南京等地也有大店庄氏族裔兴办的实业,“一家子祖辈做生意,后辈从小跟着熏,熏出了营商头脑。

庄氏家训——大店庄氏家族兴旺发达的“内在支柱”

庄氏家训——大店庄氏家族兴旺发达的“内在支柱”

庄⽒家训——⼤店庄⽒家族兴旺发达的“内在⽀柱”⼭东望族⼤店庄⽒,起源于何时,有不同的说法,据《重修莒志》记载,庄⽒在莒南,⾃⾦代以前。

⽽庄⽒的族谱相传原籍是江南东海⼗⼋村,明洪武初年来莒朱陈店。

”之后家族逐步兴盛。

到⼗⼀世庄瑶的时候,与⼦庄锡级都考中进⼠,“⽗⼦双进⼠”成为美谈。

据有⼈统计,明清以来,庄⽒正途出⾝者共有进⼠8⼈、举⼈22⼈、“五贡”34⼈,其余各类⽣员300余⼈。

庄⽒家族成为地⽅望族,其根本原因在于始终重视家族教育,形成了“庄⽒风格” 的家族家训⽂化——⼤店庄⽒第九世庄位中留有“仁圃斋治家⼗⼆忌”,第⼗世庄咏著有《慎守堂家训》,第⼗⼀世庄瑶结合⾃⼰读书、做官、治家的经历编辑⽽成《式古编》,则是庄⽒家训的代表作,此外他还著有《课⼦随笔》、 “余斋忠⾔⼗⼆则”等。

庄瑶(公元1791—公元1865年),字琪园,莒州⼤店(今⼭东省临沂市莒南县)⼈。

⼆⼗⼆年中进⼠,曾任⼯部都⽔司主事、营缮司员外郎、都⽔司郎中、湖北荆宜施兵备道。

咸丰⼗⼀年(1861年),捻军活动于⼤店⼀带,庄瑶奉旨在家乡督办民团。

同治四年(1865年)去世,死后追赠太仆寺卿。

《式古编》全书共分五卷,分别为⽴⾝、居家、应世、贻后、涖官,⽤作者的话说是“集古⼈名⾔,撮⼈⽣⼤要”,“资于教⼦训家”。

每卷卷⾸有序⾔,作为⼀卷内容的总括。

书中的⼀些“名⾔”录⾃古⼈家训,还有⼀些是作者见闻的族⼈名⾔和故事,实⽤性指导性很强,富有感染⼒。

在封建社会,尽管仕进是⼀条“正途”,但今天我们从历代庄⽒家族家训看,家族教育最为重视的却是⽴⾝修德,《式古编》就提出“⼈之仕未可必也,未可必则勿存急仕之⼼”,就是说庄⽒家族并没有把读书做官看得⾮常重要,所以《式古编》在成书体例上把“⽴⾝”列为居家、应世、贻后、涖官之前。

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庄⽒家族⼗分重视素质教育,⿎励⼦孙⼴泛涉猎⽂学、书法、绘画、医学等众多领域,家族中有⽂集者众多,知名书画名家数⼗位。

庄姓的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

庄姓的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

庄姓的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标题:庄姓的研究报告一、引言庄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庄姓的起源、分布和文化含义。

二、庄姓的起源庄姓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庄姓是周朝的后代宗族之一。

庄姓的起源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和山西省一带。

后来庄姓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

三、庄姓的分布庄姓在中国各地都有分布。

在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等地,庄姓人数相对较多;而在北方地区,如河北、山西等地,庄姓人口较少。

此外,庄姓在海外华人中也有一定的分布。

四、庄姓的文化含义庄姓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首先,庄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勤奋和勇敢。

庄姓人多做农事工作,勤劳耐劳是他们的传统美德。

其次,庄姓在古代经典《易经》中有“庄严敬慎”的含义,表示庄重和谨慎。

最后,庄姓在一些地方被视为门楣族姓,象征家族的尊贵和兴盛。

五、庄姓的名人庄姓有许多杰出的名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庄子,他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提出了很多精辟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还有庄辰超、庄敬之等一些历史上的名人都是庄姓。

六、结论通过对庄姓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庄姓的起源和分布,并探讨了庄姓的文化含义。

庄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勤劳、庄重和尊贵。

庄姓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名人,为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参考文献- 《庄姓起源考》- 《庄姓源流与族谱研究》以上是对庄姓的研究报告,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庄姓有所帮助。

庄姓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庄姓是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历史悠久,其源起有多种说法。

根据族谱记载以及文献资料推测,庄姓的起源有以下几种可能:
1.源于姬姓:相传庄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姬姓,庄姓是姬姓的
一个分支。

姬姓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姓,与周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庄姓后人自称来自姬姓,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庄姓。

2.源于地名:一些庄姓的起源可能与地名有关。

庄字在古代常
用作地名,例如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有庄姓流传甚广,可能是因为当地有庄字的地名而形成的。

3.源于职业:在中国古代社会,庄一词还常常用来指称职业,
如庄稼、庄户等。

有一些人姓庄可能是因为其家族世代从事庄稼种植或其他与庄相关的职业而得名。

现今,庄姓人口较多的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其中,江苏省是庄姓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庄姓的分支家族。

这些地区的庄姓后人以传承家族文化为重,许多家族有完整的族谱和世系图,世代相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庄姓人口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华人社区。

庄姓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

例如,庄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现今的庄姓人物也在政界、商界、文化艺术等领域有着显著的成就,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庄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其起源有多种可能性。

现今,庄姓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庄姓后人以传承家族文化为重,世代相传。

庄姓人物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店的庄氏是莒南历史上的望族,清代出了一位名人叫庄瑶

大店的庄氏是莒南历史上的望族,清代出了一位名人叫庄瑶

大店的庄氏是莒南历史上的望族,清代出了一位名人叫庄瑶在临沂市莒南县的北部,有个大店镇。

这个乡镇在沂蒙旅游圈很有名气,因为这里有一座“庄氏庄园”。

庄氏庄园,坐落于陡山脚下、浔河之畔,是一座以堂号为特色的庄园式建筑群体。

它见证了从明代到清末民初数百年之间大店庄氏家族的发展历史,在鲁南地区很有代表性。

(莒南县大店镇的位置示意)大店的庄氏,是莒南县历史上的望族。

根据族谱记载,明洪武初年自江南东海郡移民来莒州朱陈店(今莒南县大店),随后开枝散叶,成为鲁苏之间的一大家族。

庄氏家族以耕读传家,明清两代共考取了多名进士和举人,涌现出了不少知名人物。

本文就选择清代的一位名人庄瑶,具体介绍其事迹。

庄瑶(1791~1865),活跃在嘉庆朝至咸丰朝时期。

他在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二十二年(1817)联捷进士,踏入仕途。

前几年,在临沂的古玩界,也曾发现过庄瑶的殿试答卷,字迹工整,文采斐然。

进士分配有层次的不同,有的入翰林院,有的入六部,有的外放地方(通常是担任知县)。

当时,庄瑶的分配是“分部学习”,这一点,在《清实录》中就有记载。

根据史料记载,庄瑶到的部门是工部,任工部都水司主事。

在工部历年多年之后,道光年间,他外放到湖北省,担任荆宜施道道员。

旋调河南彰怀卫道。

彰怀卫道的辖区地处黄河沿岸,朝廷派他到此,可能也是看中了他在工部治水的经验。

他到任后,适值大雨多日,黄河堤岸漏水,他冒着风雨督率军民抢险,保住了大堤。

根据《临沂地区志》记载,庄瑶在河南任职期间,还有“庄公柳”的政绩。

当时,黄河于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决口,庄瑶着短衣,穿草鞋,与民众同修大堤,并以疏导之法,消除水患。

为确保河堤安全,他发动民众沿河植柳。

数年后,岸柳成林,当地人称此柳为“庄公柳”。

庄瑶不仅有政绩,而且没有放松对学问的研究。

史载:《声韵易知》四卷,首一卷为莒邑庄瑶撰,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孟春留有余斋刊,光绪十五年莲池书院重刊。

晚年的庄瑶,称病回乡,但也没有歇下来。

姓庄的历史研究报告

姓庄的历史研究报告

姓庄的历史研究报告
姓庄是一个中国常见的姓氏,具有悠久的历史。

根据历史研究,姓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据史书记载,姓庄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庄国是一个较大的国家,据说庄国的国君姓庄,后来国家灭亡后,庄国的部分子民以姓庄来纪念他们的国家和国君。

因此,庄氏家族的祖先多是庄国的后裔。

在隋唐时期,姓庄的人数逐渐增多。

根据《姓氏考略》一书的记载,庄姓在唐代已经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江南地区为多。

很多庄姓的后代均以祖先的生活地点或职业来命名,如庄桥、庄荫、庄严等。

在宋代,庄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宋朝时期,庄姓的人数逐渐增加,庄氏家族的发展开始进入繁荣期。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当时庄姓聚居的地区主要包括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明清时期,庄姓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并且庄姓分布范围更广。

根据《中国姓氏大辞典》的记载,明代时期,庄姓分布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尤以江苏、浙江、河南等地为多。

明清时期,庄姓还有一些著名的人物,如庄云、庄士敦、庄信治等。

在现代社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迁徙的影响,庄姓的数量和分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如今,庄姓多分布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庄氏家族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总之,姓庄作为中国的一个常见姓氏,其历史渊源丰富多样。

从庄国的子孙到现代庄氏家族,庄姓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的历史发展密不可分。

庄姓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深入探索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

庄氏研究报告表

庄氏研究报告表

庄氏研究报告表1. 引言本研究报告为庄氏家族研究的详细报告,旨在对庄氏家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文化传承进行全面分析和阐述。

本报告包括庄氏家族的历史背景、家族结构、社会影响、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以期提供庄氏家族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2. 方法和资料本研究报告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途径: - 史书资料:利用相关的史书资料,了解庄氏家族的历史演变过程。

- 地方志和家谱:查阅地方志和庄氏的家谱,了解庄氏家族的地域分布和家族成员的重要信息。

- 口述资料:通过采访庄氏家族的后裔,获取相关的口述资料和个人经历,了解庄氏家族的具体情况。

3. 庄氏家族的起源与发展庄氏家族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国,据史书记载,庄氏家族出自一个叫庄畿的地方。

庄氏家族在当地逐渐壮大,后来分布到了广大的地域。

根据家谱记载,庄氏家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庄氏四大分支。

庄氏四大分支分别为: 1. 庄畿分支:起源于庄畿地区,以庄畿为始祖。

2. 庄京分支:起源于庄京地区,以庄京为始祖。

3. 庄港分支:起源于庄港地区,以庄港为始祖。

4. 庄山分支:起源于庄山地区,以庄山为始祖。

4. 庄氏家族的家族结构庄氏家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家族结构。

庄氏家族的家族结构包括庄氏宗祠、庄氏家族委员会以及各级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

4.1. 庄氏宗祠庄氏家族的宗祠是家族的精神象征,宗祠是庄氏后裔膜拜祭祖、祈福祭祀的场所。

庄氏宗祠在不同地域分布较广,是庄氏家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

4.2. 庄氏家族委员会庄氏家族委员会是庄氏家族内的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家族事务、管理家族财产,并组织庄氏家族的聚会和重大庆典活动。

4.3. 家族成员庄氏家族的家族成员主要包括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和子女。

家族成员之间通过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传承庄氏家族的文化和传统。

5. 庄氏家族的社会影响庄氏家族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庄氏家族在地方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当地人尊重和崇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地域影响研究作者:朱维闯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5期摘要: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以科举起家,带动了家族在莒州地域的初步兴盛。

庄氏家族依靠纂修族谱、积极参与地域交通建设及教育文化事业等行为,成功地由移民家族转变为乡绅望族。

大店庄氏家族以宗族的身份参与到地域治理体系中,不仅树立了自身的权威,对莒州地域社会的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地域影响;大店庄氏;明清大店庄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典型的科举望族,凭借着科考功名,大店庄氏家族成为有名的仕宦家族。

在成为仕宦家族之后,大店庄氏家族通过一系列敦宗睦族行为来凝聚宗族力量,并积极参与到莒州的地方赈济公益、教育文化等公共事业中去。

一、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概述据宣统二年刊载的《重修莒志》记载,大店庄氏家族原籍在江南东海县海东村,于明代初年迁居至莒州大店。

因此,从迁移史来看,明清时期的大店庄氏家族在始居大店之时当属移民家族。

“庄氏祖先初到此地时生活贫苦,凭着精湛的家庭教育,逐渐由一个贫弱之家变为文墨之家。

自五世庄谦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成为庄氏第一个获取功名的人,家业初振”[1]。

庄谦科考的成功,提高了大店庄氏家族在莒州区域社会中的影响力,也揭开了大店庄氏家族由移民家族至科考仕宦望族转变的序幕。

庄谦中进士后,晚辈科名频出,带动了大店庄氏家族在莒州的初步兴盛。

清初,大店庄氏家族科名寥落,趋于沉寂。

清代乾隆年间,以乾隆二十五年(1760)庄訚中举为标志,大店庄氏在科举上再次崛起。

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大店庄氏科考史上的巅峰——“父子进士”庄瑶、庄锡级,而且家族成员人才辈出[2]。

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同治元年(1862)的102年中,大店庄氏家族共出了3位进士、8位举人、5位拔贡、8位岁贡。

据学者统计,纵观整个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共考中进士8人、举人22人、“五贡”34人、其余各类生员300余人。

”[3]科举的成功为大店庄氏家族转变为仕宦家族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当庄氏家族紧密与科举联系在一起后,家族子弟科考入仕便成为庄氏家族之常态。

大店庄氏家族之中,出任道台、知府、知州、知县、州判、州同、县丞、典史、教谕、训导及内阁中书,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中下级官吏的族人近200人 [2] 。

由此,大店庄氏家族实现了由移民家族到仕宦家族的转变。

科举与入仕为官增加了大店庄氏家族在地域社会中的权威与话语权,增强了其在莒州地域社会的影响力和支配力。

二、大店庄氏家族的地域影响策略科举的成功成为庄氏家族由移民转向乡绅望族的重要契机,也为庄氏家族扩大地域影响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店庄氏家族通过敦宗睦族行为、积极参与地方赈济公益、教育文化事业等策略,逐渐扩大其在莒州社会的地域影响力,使其历经明清两代而不衰。

首先,庄氏家族通过一系列的敦宗睦族行为来敬宗收族,保持宗族的良性发展。

第一,纂修家谱。

清顺治十八年,庄士行首修家谱。

为维护家族凝聚力,康熙四十七年(1708),庄捷继修家谱,将散居各地之族人登记入家谱。

乾隆年间大店庄氏家族进行了第三次修谱,首次将家族刊印成书。

[4]三次家谱的纂修,将散居于各处的大店庄氏族人联结在一起,强化了宗族观念,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

第二,重视宗族内部教育。

以科举成为望族的庄氏家族极为重视教育,通过设立“因园”等私塾来教育宗族子弟,使其家族保持了长久的教育及科举优势,从而保证了其家族内部的良性发展 [5] 。

宗族制是明清基层社会运行的支配制度,大店庄氏通过一系列实质性的睦族义举来加强宗族内部建设,凝聚宗族人心,这实际上是为发挥宗族制的力量奠定基础。

前文提到,大店庄氏家族发展过程中有过科举的沉寂期,但科举的寥落并没有阻碍其宗族势力的继续发展,宗族内部的建设延续了其家族的兴旺。

大店庄氏家族在加强内部团结的同时,也提升了其家族在地域社会中的影响力。

团结的宗族势力成为大店庄氏家族拥有地域影响力最坚实的基础。

其次,庄氏家族通过积极参与赈济公益、交通建设等地方事业来扩大在莒州的地域影响力。

以赈济公益事业举例,庄氏家族所在的莒州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

庄氏家族通过积极参与赈济公益,以获取名望,而名望的获得则有利于加强庄氏家族对莒州地域的控制与管理。

例如,崇祯七年(1634)秋,莒州发生水灾,继而此年冬天又发生雪灾,水灾及雪灾导致了莒州出现严重饥荒[2]。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明末政府面对饥荒,救灾乏力。

此时,大店庄氏慷慨施惠,救助了很多饥民。

大店庄氏的赈济义举一方面在平民百姓中获取良善之家的名望,加强了基层民众对庄氏家族的认同,另一方面也解明代地方政府之所急,赢得了地方政府的好感与信任。

大店莊氏家族还积极参与莒州地方建设、交通建设事业。

在明清皇权止于县的历史大背景下,乡绅及其家族通常被视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中间人”,扮演着缓冲器与协调者的角色,在地方政府难以触及的角落来控制与管理基层民众。

大店庄氏家族就典型地体现出居于皇权与基层社会之间的中间人特征。

通过积极参与政府承担的赈济义务救助乡民,参与地方公共建设,大店庄氏赢得了政府与民众两方面的信赖与尊重,从而增加了其在莒州地域社会的话语权。

第三,庄氏家族通过积极参与地方教育文化事业来增强在地域文化方面的权威和影响力。

大店庄氏本身作为科举望族,自然而然地成为地方社会成员在科举应试方面的榜样和模范。

因此当庄氏家族建立“文昌社"、“文昌继社”、“思诚社”等教育机构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地方社会成员的关注与加入。

再加上机构内学习氛围浓厚,宗族乡党多有所成,从而大大增强了庄氏家族的教育影响力。

清代莒州知州蒋楷曾评价称:“数十年而成名者多社中人,迄今士林犹称述不忘”[6]。

可见大店庄氏已通过建立教育机构的方式,获取了莒州教育权威的地位。

大店庄氏家族通过本身科举望族带来的影响力和建立教育机构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在莒州地域文化的权威和影响力。

第四,庄氏家族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巩固地域影响力。

“大店庄,北杏王,功名出在小窑上。

”这句顺口溜反映了莒州当地三个重要的仕宦家族。

其中的“小窑”是指莒州管家窑的管氏,之所以“功名出在小窑上",是因为管氏曾“一门四进士,叔侄三翰林”,大店庄氏与其素与联姻。

此外,大店庄氏与沂水刘氏、日照丁氏等山东仕宦家族也有联姻。

如庄阿聚之妻丁氏,就是日照丁氏之女,赢得了“诗礼名门,知书名义”的赞誉 [2]。

乡绅望族之间的联姻无疑有利于加强乡绅望族之间的合作,巩固其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力。

庄氏家族除了敦宗睦族、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业以获取和巩固地域影响力外,还通过以聚族而居的形式造就繁荣一时的大店庄氏庄园,带动当地经济和以士绅代表的身份联合修建村杅,抵御捻军。

这些措施都大大加强了庄氏家族对莒州地域社会的影响。

三、大店庄氏家族对莒州地域社会的影响评析大店庄氏家族通过各种策略获取地域权威和话语权的同时,对莒州地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庄氏家族通过祭祖修谱等手段加强宗族内部建设,从而以宗族的身份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是对地域社会治理体系的一种参与。

明清时期,地域治理体系以地方政府和宗族制为基础。

大店庄氏通过加强宗族内部建设,以宗族的身份参与到地方治理中,实际上是宗族制作用的一种发挥。

而大店庄氏通过发挥宗族制的作用,积极参与到地方赈济公益、教育文化等事业中,一方面便利了政府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得到了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大店庄氏的影响力,大店庄氏在部分政府难以触及的角落甚至能够代替政府职能,拥有和政府类似的权威。

其次,大店庄氏家族以宗族的身份参与到地方事务中,对莒州地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事务上,大店庄氏参与到地域治理体系中,不仅大量族人充任莒州府的中下层官员,而且将住宅也租借给莒州知州充任官署,因此庄氏家族凭借此优势,自然可以对整个莒州地域的事务发挥重要影响。

而在经济事务中,有民谣这样形容鼎盛时期的庄氏家族势力“人走百里不宿别家店,马行千里不吃外姓草”[2] 。

这样辽阔的土地,自然显现的是庄氏显赫的势力和巨大的财富。

庄氏凭借其巨大的财富和力量,自然可以对其所处的莒州地域经济发挥重要影响。

在军事上,庄瑶等人建设村杅,防御捻军。

实际上影响也主要集中于莒州地域。

因此在整个明清时期,从空间上来说,庄氏家族的影响力主要限于莒州。

总之,大店庄氏家族以科举起家,依靠纂修族谱等敦宗睦族行为和积极参与地域赈济公益教育文化事业等地域影响策略,对莒州地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大店庄氏代表人物庄谦“金顶御葬”的故事。

虽说是明朝后期产生的故事,却仍然保存在如今的大店民众的历史记忆中。

虽然大店庄氏家族在明清时期的辉煌已经隐退于历史舞台,但其家族文化已经化为一种可供地方社会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现代社会仍有其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1] 熊春锦.德道行天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2] 朱亚非.明清山东仕宦家族与家族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3] 宋祥龙.莒南县大店庄氏教育成功的原因及啟示[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02):69.[4] 宋祥勇.明末至民初山东仕宦家族的发展与转型[D].济南: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2008:22-23.[5] 庄辛杰.大店庄氏家族历经数百年不衰的原因分析[J].时代文学,2014(4):203.[6] 周洪宇.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374.[7] 邓庆平.名宦、宗族与地方权威的塑造[J].清史研究,2005(2):60.基金项目:该文是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明清时期大店庄氏家族的地域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7104521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维闯(1997.09- ),男,江苏淮安人,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学生,本科,研究方向:明清史;左桂秋,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为论文指导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