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发散性思维一般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我们教师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发散性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问题提供的所有信息,以多维联动的方式,从多个方面以分析探索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以求得大量新颖思维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一般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我们教师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对思维速度的评价,指导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即解决问题的时候,能从一个方向上流畅地产生出多种同类型的方案。
(一)激发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一般对许多现象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然而由于受自身知识的面的限制,思维的流畅性受到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通过课堂教学、科技活动、科技讲座、野外实习、探索性实验等途径,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未知欲,以尽可能地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为提高思维速度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突破“瓶颈”,减少思维发展的障碍。
学生因受知识面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对有些问题不能一下子全面理解,尤其是对一些关键所在,如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速度和发散的数量,如对遗传基本规律的学习,学生往往只注重遗传现象和子代的分离比,而对其本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而自由组合,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含互换后的)随该染色体而连锁遗传——常出现理解困难,教学中,必须抓住这一“瓶颈”,应用板画、幻灯、习题等手段,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充分理解该遗传规律的实质,从而使他们能在碰到具体问题时,抓住实质后尽可能地发散思维。
(三)诱导发散,培养自由联想的习惯。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极其丰富,通过积极的诱导,可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自由联想、自行探索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具备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后,开始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思维向不同的方向扩展、联
想、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会使学生联想赿来多,思路越来赿宽,思维速度赿来越快,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何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尽可能地积累有机物,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讲授完这部分知识以后,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丰富的联想和热烈的讨论,去寻找解决的措施。
经过一定的诱导,学生常可从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环境中的C02浓度、适当降低夜间的温度等方面,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立体状的辐射思维,又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而且常有学生联想出一些超越书本范围的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对思维的广度的评价,指思维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即在解决问题时,从不同方向上产生出不同类型的方案,是思维量的面状扩张,思维的变通性是以灵活性作为基础的。
(一)多提供变式,培养灵活思维的习惯。
变式是同一问题或同一内容的转换,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变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二)以点织网,探索发散思维的方法。
思维的过程,一般总是从一个问题出发,然后以众多的思路的方法向外衍射,进而把问题解决。
学习过程也基本类同,从一个点——核心出发,象滚雪球似的不断向外延伸,最后形成网状立体的知识体系,对思维衍射过程的教学相当比较困难,而知识体系的辐射织网过程,也就基本学会了发散思维的方法,对知识而言,点是每个概念、原理,而是各个概念和原理间的联系,将它们纵横“串联”或“并联”,就能编织成一个个纵横交叉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经学让学生围绕一个点或一个面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就能使学生逐步地探索出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
(三)采用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是以一个问题作为源头,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将问题纵向延伸和横向展开形成网络,可用变条件、变过程、变要求、变题型等方式,变化的顺序是由简单到繁杂,由特殊到一般、由顺向到逆向。
经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向深处发展,向广处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三、思维的独特性
独创思维是以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为基础的,它不仅要求思维的范围广,速度快,而且要求质量高,特别要求有一定的独特性。
(一)坚持探索原则,发扬民主教风。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富于探索性,乐于为自己的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把教学看作是科学研究的“模拟”,充分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一些有一定道理的独特见解,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欠佳的也不能嘲讽,更不能压制和打击,而要予以积极的引导,当学生的思路或观点与教师不符时,不能一下子就予以否定,而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结果中合理的成分和新颖的东西,鼓励其独创精神。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点,应帮助他们一同分析、探索,力争有所突破。
只有有所怀疑,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见。
(二)鼓励积极实践,扩展发散思维。
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积极组织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和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为思维的扩展提供源泉;实验和实践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为思维的扩展提供动力,实验和实践能检验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结果的正确程度,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发现不足和错误之处,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向,以达到提高生物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能整体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