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
三毫针刺法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求的深度。
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挟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挟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
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注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一般分为以下三种角度:(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
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即横刺、沿皮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2.深度(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
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四肢、臂、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毫针刺法的基本行针手法
毫针刺法的基本行针手法毫针刺法,又称细纱刺法,是中国的古老的刺绣技术,把金箔、丝线等材料在绣花布上形成灵巧精美的图案,从古而今一直广受欢迎,深受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即行针手法。
这种技术经过了数百年的筛选改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刺绣技艺,可以满足各种需求。
行针,又称绣针,是指用于刺绣的筒形针头,用其通过绣花布上的金箔、丝线等材料,刺出各种形状的图案。
毫针刺法,又称细纱刺法,是以行针为主要刺绣工具的刺绣技术,是把金箔、丝线等材料穿过绣花布,以行针的力量把金箔、丝线等材料贴紧到绣花布上,形成灵巧精美的图案和装饰。
行针手法的基础,是控制行针的拔除力度与针头的进出深度,它的基本步骤是将行针的针头贴合贴紧到绣花布上,然后在贴紧的状态下,动作稳健,顺利地拔下行针,再将行针插入绣花布上的另一处,以此循环完成图案的刺绣。
在刺绣过程中,很多技巧要掌握,如掌握不同的进出深度、拔除力度,以及把握不同图案的刺绣顺序,以及穿意的把握。
行针刺法的技艺主要有普通刺法、叠压刺法、拆衣刺法等。
普通刺法,把金箔、丝线等材料用行针一针一线刺出古朴简约的图案;叠压刺法,把多种金箔、丝线等材料以叠压的方式,刺出立体感强的艺术图案;拆衣刺法,把较细的金箔、丝线等材料,用行针拆衣法,从绣花布里拆出任意形状的图案,可以制作出精美绝伦的艺术图案,是绣花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行针刺法的技艺涉及的科目极为广泛,从金箔、丝线、绣花布等材料的选择,到行针的类型、进出深度与拔除力度,以及把握图案上细微结点的把握,都要求技艺者善于把握。
把握多种技艺与科目非常重要,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力量的柔和与稳定,才能灵巧地操纵行针,将图案完美地刺出。
行针刺法的技艺深受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可以利用各种金箔、丝线等材料,灵秀地刺出艺术图案,让原本单一的绣花布变得精美多彩,成就了刺绣艺术的精美。
掌握行针刺法的基本技艺,可以让刺绣技巧更上一层楼,制作出更加精美的艺术图案。
毫针刺法中职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和评价,包括对各种临床研究、实验 研究的归纳和总结。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毫针刺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06
毫针刺法的教育与培训
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是培养毫针刺法技能的重要 阶段,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 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毫针刺 法技能。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行针的手法
采用提插、捻转、刮柄等行针 手法,以激发经气、调节气血
。
得气与补泻
根据治疗的需要,掌握得气和 补泻的技巧,以达到治疗的目
的。
针刺后的护理
留针时间
根据治疗的需要,合理安排留针 时间,以保证治疗效果。
出针的技巧
医生应掌握正确的出针技巧,避免 出血和疼痛。
患者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针刺后应注意保暖、避免 剧烈运动等。
经络学说
毫针刺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刺 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学说
气血学说
气血学说认为气和血是维持人体生命 活动的基本物质,毫针刺法通过调节 气血运行,改善人体内环境,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脏腑学说认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 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毫针刺法 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平衡来治疗疾病。
毫针刺法中职
• 毫针刺法概述 • 毫针刺法的操作技巧 • 毫针刺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毫针刺法的科研进展 • 毫针刺法的教育与培训
01
毫针刺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毫针刺法,也称为微针疗法,是 一种使用极细的针具刺激人体穴 位的治疗方法。
特点
具有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等特 点,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毫针的基本刺法
毫针的基本刺法持针法(一)"刺手"与"押手": 毫针操作时,一般将医者持针的右手称为"刺手",按压穴位局部的左手称为"押手"(又 称"压手")。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述的"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说明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毫针,进针时将臂、腕、指之力集于刺手,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然后行针。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够准确地刺中腧穴,并使长毫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进针时,刺手与押手配合得当,动作协调,可以减轻痛感,行针顺利,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提高治疗效果。
古代医家非常重视双手配合动作,如《标幽赋》所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确是经验之谈。
(二)持针姿势: 持针的姿势、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式持针法。
根据用指的多少,一般又分为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持针法。
1.二指持针法 即用右手拇食两指指腹挟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角。
一般用于针刺浅层腧穴的短毫针常用持针法。
2.多指持针法 即用右手拇、食、中、无名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
一般用于长针深刺的持针法。
进针法进针法,又称刺针法、下针法、入针法、内针法,是指毫针在刺手与押手的密切配合下,运用各种手法将针刺入腧穴皮下的方法,是毫针刺法的首要操作技术。
在进针时要注意指力与腕力的协调一致,要求做到无痛或微痛进针。
毫针进针方法很多,有以进针速度快慢分,以刺手刺入术式分,以押手姿势分,以使用进针器具分等。
现代常用的进针法举例如下。
(一) 以进针速度分法1.速刺法(图示): 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快速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
速刺法适用于四肢腧穴和耳穴。
2.缓刺法(图示): 即将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缓缓刺透表皮,针入皮下的手法。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一)进针法进针法是指将针刺入皮肤的操作方法。
《素问·针解篇》说:“义无邪(同斜)下者,欲端以正也。
”其意是进针的姿势必须端正,而且必须十分审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减少疼痛、顺利进针的目的。
临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之为“刺手”,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之间相对,其状如持毛笔(见图5《0)。
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之为“押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使针顺利刺入皮肤,行针时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刮搓震,以及出针时的操作。
押手的作用是固定腧穴的位置,挟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而保持垂直,力达针尖,便于进针,减少刺痛,协助调节和控制针感。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计者信其右。
”说明在针灸临床上,刺手和押手都十分重要,两手应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方法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和管针进针法三种。
1.单手进针法即只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其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透皮肤(见图5-.11)。
此外,还有两种单手进针法,一是扶持针柄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柄下段,中指指腹紧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指关节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穴位(见图5《2)。
二是挟持针身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其后拇、食指沿针身上移挟持针身上段或针柄,将针刺向深层(见图5十3)。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常用的方法有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4种:1)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短针的进针(见图5至4。
针刺方法.
毫针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针具,临床具
有很高的操作技术要求,下面我们将学 习掌握毫针的具体操作方法,内容包括 持针、进针、留针、运针、出针等。
一、持 针 法
(一)刺手与押手
针刺乃要求双手协同完成,左右手各司其能。 《灵枢 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 《标幽赋》“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 入,有痛之因” 刺手:持针之手,一般为右手。作用:掌握毫针,集 刺手各部之力,使 针尖透入皮肤,再行运针。 押手:爪切按压局部,一般为左手。作用:探明穴位 所在 促使经气聚散,感知穴位处皮肉筋骨的分布和 气血运行 减轻进出针的不适感,转移患者注意力稳 定腧穴部位和针身,便于施行各种手法。 双手各有不同作用,不可有所偏重,古人为防偏向刺 手之用,而常更有重视押手之用如《难经》“知为针 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为进针时及进针后针尖所朝方向—针向。
根据治疗要求而定。多针尖向病所,针 尖向可导气而行。 与针刺角度及经脉循行方向密切相关 针刺角度重在以穴位的部位而定 针向重在根据不同病症 治疗的要求而定
如:颊车穴为例
面颊痛,张口不利——针向颞部斜刺,针 感可放射到整个颊部 面瘫,口眼歪斜——针向口角平刺 痄腮——针向腮腺 牙痛——针向直透 根据需要而取用不同角度来导向
5经络浅深:根据辩证论治所选经络不同各经循行深
浅有异而有深浅不同取穴法。
6 7
手法:根据所用不同手法而选用不同深浅取法一般补法
浅取引气入内,泻法深取引气外出
时令:“天人合一”根据自然界的变化,人气亦 不 断有变动,随其变动,针刺各异。一般而言: 春夏——浅取,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万物 生发 秋冬——深取,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物主 收藏 8 针感:针感快,强者——宜浅 针感慢,弱者——宜深 可结合2体质
常用针法
⑥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压为泻法。
⑦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施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为平补平泻法。
(2)复式补泻手法 ,
①烧山火:视腧穴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人、地),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补法)九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即将针按至深层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多用于治疗冷痹、虚寒性疾病等。
2.常规消毒。
3.进针。
4. 针刺入穴位有得气感应后,将输出电位器调至“0”位,将导线任意接在两个针柄上。5.打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通电时间一般在5~20分钟,如感觉弱时可适当加大输出电流量,或暂时断电1~2分钟后再行通电。当达到预定时间后,先将输出电位器退至“0”位,然后关闭电源开关,取下导线,将针取出。
5. 血肿
处理: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再做热敷。
预防:仔细检查针具,避开血管针刺。手法不宜过重,切忌强力捣针,不可随便移动体位。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针刺注意事项]
①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3.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这一针灸治病的基本原则而确立的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单式补泻手法
①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拇指捻转时,补法须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左手用力为主;泻法须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右手用力为主。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细目一:针刺准备一、消毒包括针具器械消毒(以高压蒸汽灭菌法为佳)、医者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治疗室内的消毒。
二、体位1.仰卧位适宜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侧身部(侧头、胁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取后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背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侧伏坐位适宜于取侧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细目二:进针方法常用的进针方法分为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针管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包括以下4种:一、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甲切掐穴位,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刺入穴位。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二、夹持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针尖露出2~3分,并固定在穴位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双手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将针刺入穴位。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习题】夹持进针法适用于A.短针的进针B.长针的进针C.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D.皮肤紧张部位腧穴的进针E.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正确答案』B三、舒张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刺入。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A.单手进针法B.舒张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夹持进针法E.指切进针法『正确答案』B四、提捏进针法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位的上端刺入。
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
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A.指切进针法B.舒张进针法C.夹持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E.单手进针法『正确答案』D细目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一、针刺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
一般可分为直刺、斜刺和平刺3种。
1.直刺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适用于肌肉较为丰厚的大部分腧穴,如四肢、腰臀、腹部的穴位。
针刺操作规范及流程
⑦用过的针具应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半小时后可用纱布擦净,并检查针体有无锈蚀、折弯、针尖有无倒刺,不能使用者应挑出报废。将修好之针具整齐插入带盖方盘内的棉垫上,送高压灭菌,方可继续使用。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毫针法操作流程图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
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②针具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穴位皮肤应用75%酒精充分消毒,并坚持作到一穴一针,避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染。
③向病人作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在过度疲劳、饥饿进,避免立即行针,以免晕针。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毫针刺法(全)_图文
单手持针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2. 双手进针法(Double-handed needle insertion) 指刺手和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腧穴皮肤上,
刺手持针,紧靠押手切按腧穴的手指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短针的 进针。 (2)夹持进针法
震颤法(handle vibratingmethod)
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 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 身轻微震颤的方法
作用
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 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 气、行气的作用。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 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 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刮法、弹法不宜施行大角 度捻转)
3. 方向 (1)依经脉循行定方向 (2)依腧穴部位特点定方向 (3)依治疗需要定方向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二)进针法
刺手: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将针刺入穴 位。 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固定针身。 1. 单手进针法(Single-handed needle insertion)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XX得气啦!得气 的临床表现是什
么呢?
1、患者的感觉、反应; 2、医者刺手的感觉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 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 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少数患者还会 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 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毫针刺法(全)_图文.pptx
毫针 刺法
➢ 毫针刺法
震颤法
方法:用小幅度、 快频率的提插捻转 动作,使针身产生 轻微的震颤 作用:催气、守气
➢ 毫针刺法
针刺得气
得气的定义: 经气感应 (也称针感)
得气的表现:
医者:下沉紧/徐和/ 患者:麻/胀/酸/重(热/凉) 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灵枢·刺节真邪》
➢ 毫针刺法
得气的意义
毫针构造与检查
针尖:松针状钩。 针柄:圈柄、花柄(盘龙
针)平柄、管柄 针根:牢固。 针身:光滑挺直、弹性。 针尾:装饰
➢ 毫针刺法
规格
长短规格
寸
1 1.5 2 3 4 5 6
毫米(mm) 25 40 50 75 100 125 150
粗细规格
号数 24 26 28 30 32 34 36
毫米(mm) 0.45 0.40 0.35 0.30 0.25 0.22 0.20
➢ 毫针刺法
原因:体质与精神,体位 手法 留针
晕 症状: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 出 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严重 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紫、
➢ 毫针刺法
项目四 针灸技能
任务一 毫针刺法
➢ 毫针刺法
毫针
毫针为古代“九针”之一,因其针体细微,故也称 “微针”、“小针”。现在临床所用毫针多用不锈钢制 成,也有用金、银制成的。不锈钢毫针有较高的强度和 韧性,针体挺直滑利,能耐热、防锈,不易被化学物品 腐蚀,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具。
➢ 毫针刺法
持针法:
消毒
一、针具器械消毒
1.高压蒸气灭菌法: 1-1.4kg/cm2 ,115~123oC, >30min 2.药液浸泡消毒法:75%酒精 30~60min 3.煮沸消毒法:水沸后15~20min
毫针刺法
进针法
4、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 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 皮肤向两侧撑开,使 皮肤绷紧,右手持针, 使针从左手拇、食二 指的中间刺入。 主要用于皮肤松 弛部位的腧穴。
进针法
5、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 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 皮肤捏起,右手持针, 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 入。 主要用于皮肉浅 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等。
进针法
2、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 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 切按在腧穴位臵的旁 边,右手持针,紧靠 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 的进针。
进针法
3、夹持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 指持捏消毒干棉球, 夹住针身下端,将针 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 皮肤表面位臵,右手 捻动针柄,将针刺入 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 的进针。
针刺异常情况
7、引起创伤性气胸
表现:胸闷、胸痛、咳嗽、气短、心悸,甚至呼吸困难、 紫绀、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PE:肋间隙变宽,叩诊呈 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偏向健侧。X线胸 透可确定气胸的程度。 原因:胸背部穴位针刺过深,刺伤了肺组织,肺内空气 进入胸腔。 处理:立即起针,采取半卧位休息。一般漏气量少者, 可自然吸收。对症处理:镇咳、消炎,以防止肺组织因 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严重者需及时组织抢 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
针刺异常情况
在临床针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八种异 常情况: 1、晕针 3、弯针 5、血肿 7、引起创伤性气胸 2、滞针 4、断针 6、刺伤脑脊髓
针刺异常情况
1、晕针
表现: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 细,或神志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 微细欲绝。 原因:患者,医生,环境。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 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 复正常。
针灸学-毫针刺法
针灸学-毫针刺法针刺准备消毒针刺前要注意做好消毒工作,包括针具消毒、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和治疗室内消毒。
针具消毒①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高压蒸汽锅内灭菌。
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
②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擦干后使用。
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按规定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
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戊二醛溶液(保尔康)浸泡10~20分钟。
③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加温煮沸。
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可达到消毒目的。
医生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方可持针操作。
持针施术时,如操作需要触及针身时,应注意接触手指的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在穴位皮肤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
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
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体位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患者感到疲劳或晕针;对患有严重心脏病和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俯卧位。
进针方法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辅助针刺的手称为“押手”。
进针方法包括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管针进针等方法。
毫针刺法
单式补泻手法
②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中风病
1、“醒脑开窍法”
主穴:内关
水沟 辅穴:极泉 三阴交 委中
针刺时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晕针: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由于精
神紧张、体位不适、针刺刺激太强等,患者 会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汗出、 晕厥等。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让患者仰卧,头部放低,可指掐或针刺水沟、 素髎、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涌泉等 急救穴,并采取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毫针刺法
湘潭市中医医院 成建平
概念
毫针刺法,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
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 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刺法的适应症非常广泛,能治疗内、外、 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物品准备
一次性针灸针 75%酒精(安尔碘)
物品 准备
消毒棉签
消毒干棉球
滞针:由于患者精神紧张,或针刺后患者因
疼痛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进针后患者体位 变动,使肌肉纤维缠绕针体,导致行针时或 留针后针下滞涩,行针或出针困难,使患者 感觉疼痛。应嘱患者放松,或在滞针腧穴附 近,进行循按或扣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 针。
弯针:由于手法不熟练,或针下碰到坚硬的
组织,或留针时患者体位变动,或因滞针处 理不当,使针柄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的方向, 行针及出针困难,患者感到疼痛。应停止行 针,将针顺着弯曲的方向缓慢退出。
针灸疗法---毫针刺法
治疗失眠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效果
毫针刺法在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三
抑郁
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焦虑等症状。
要点一
要点二
治疗方法
采用毫针刺法,选取心经、肝经、胆经等相关穴位,如神门、内关、阳陵泉等进行刺激以缓解症状。
效果
治疗抑郁可获得一定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但抑郁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的定义
毫针刺法起源于我国古代,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毫针刺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
毫针刺法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现代针灸疗法中的毫针刺法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果。
发展
毫针刺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领域,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针灸治疗的三大基本方法之一。
应用
毫针刺法的治疗原理
要点三
毫针刺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06
国际针灸教育标准的制定
国际针灸教育标准委员会已经发布了《针灸教育质量保证国际标准》等多项标准,为针灸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国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
国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工作已经启动,将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毫针刺法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针灸教育体系的完善
慢性疼痛
采用毫针刺法,选取相关穴位及疼痛点进行刺激,以缓解疼痛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慢性疼痛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效果
毫针刺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是指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睡眠障碍。
毫针刺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毫针(普通针刺《20穴)
普通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普通针刺即毫针技术,是指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适应症适用于内、外、妇、儿科等各种常见疾病。
二、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类型主要为环柄针、平柄针,规格主要根据针体的直径和长度来区分(见表1、表2)。
臀部穴位,以及瘫痪、麻木等针感迟钝者;细针多用于头面、眼区穴位,以及小儿、体虚患者。
者用得最多。
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
(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操作前准备、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操作前准备(1)要求: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戴好口罩,洗手(2)用物:治疗盘、消毒液、棉签、无菌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干棉球、纱布、镊子及清洁弯盘、必要时备屏风(3)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调节适宜的温度,关闭门窗,防止对流风,必要时屏风遮挡。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5)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6)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2.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3.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第六章 第一节 毫针刺法
金元.窦汉卿<<标幽赋>>:
“ 轻滑慢则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
“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之沉浮;气
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遂。”
得气意义 1、是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2、反映出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的轻重。 3、判断疾病的转归及疗效的快慢。
4、是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不得气的原因
1、取穴不准
2、针刺不当
3、正虚邪盛
捻转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 后,施行前后、左右 的行针动作。即将针 向前、向后来回旋转 捻动,反复多次的一 种行针方法。
辅助手法
——为了促使针后得气或加强针感的一些方法。
常用的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弹柄法 用手轻弹
针尾,使针体
微微震动,以 加强针感。
循法
指用手顺 着经脉的循行经 路,在腧穴的上下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内心无慕,
如待贵人。”&l泻之,虚则 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 则灸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 ,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陈 之,邪盛则虚之。”
补泻 补法——能补益正气,使虚弱的功 能状态得到恢复的针刺方法。 泻法——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
不得气的处理
1、纠偏
2、候气
3、催气
4、补气
治神
治神——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
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
<<素问宝命全形论 >>:“是故用针者, 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
守神
——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精神集中,全神贯
注,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感觉和观察病人反应。 “必一其神。”<<灵枢终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自身练习
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定的 指力和手法后,可以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 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 行针的手法等。 要求自身练针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 痛,针身挺直不弯,刺人顺利,提插、捻转 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同时,仔细体 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 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
2.医者手指消毒
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 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 针操作。
3.针刺部位消毒
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
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 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 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 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 新污染。
(二)复式补泻手法
2.透天凉 方法是针刺入后直插深层,按深、中、浅的 顺序,在每一层中紧提慢按(或捻转泻法) 六数,然后插针至深层,称为一度。如此反 复操作数度,将针紧提至天部留针。在操作 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 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九、留针与出针
(一)留针法 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 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 继续行针施术。 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 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 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 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 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 增强、巩固疗效。 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不可一概而 论,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
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严 格消毒的左手拇、食二指夹住针身下端,将 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 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 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 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 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一)毫针的选择
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 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 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 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之深度,针 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0.5寸, 可选用1寸的毫针,应刺人1寸时,可选用 1.5~2寸的毫针。
九、留针与出针
(二)出针法 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 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 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两指持消毒 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 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用 力过猛),静留片刻,然后出针。 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 “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 出针。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 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 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 的。
针刺的角度
(1)直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 人。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 斜刺人。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 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 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 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人。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 腧穴等。
(2)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 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 主者为补法;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一)单式补泻手法 2.其他补泻
(1)疾徐补泻
进针时徐徐刺人,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疾速刺人,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六、行针手法
毫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
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 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 “行针”,亦称“运针”。 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 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人深层的操作谓 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 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
(一)毫针的构造
毫针的构造,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
针尾5个部分 。
二、毫针刺法的练习
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
针刺的练习,一般分三步进行:
。
(一)指力练习
主要在纸垫上练习。 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 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 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 柄,如持笔状地持1~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 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交替捻动针柄, 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 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 法。
(2)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人为补法, 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人为泻法。
(一)单式补泻手法 2.其他补泻
(3)呼吸补泻
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4)开阖补泻
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1.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用右手拇、食指持 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 将针刺人,直至所需的深度。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 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 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人腧 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常用体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 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 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 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 部位的腧穴 。
得气的表现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反应和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 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 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 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 扩散的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 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 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 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 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二)辅助手法
2.弹法 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 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 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气、行气的作 用。
(二)辅助手法
3.刮法 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 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 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 方法称为刮法。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 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五、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 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人皮肤,行针 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 针时手法操作等。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 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 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 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2.深度
(1)年龄 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 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 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 者,宜深刺。 (3)病情 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2.双手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 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 起的上端将针刺人。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 堂穴。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
3.针管进针法
将针先插人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
短3分左右的小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 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 尖迅速刺人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 刺入穴内。 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 也有用安装弹簧的特制进针器进针者。
八、毫针补泻手法
(一)单式补泻手法 1.基本补泻 (1)捻转补泻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 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 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 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一)单式补泻手法 1.基本补泻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二)消毒
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切实做 好消毒工作。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 具器 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 治疗室内等。
1.针具器械消毒
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
菌法为佳。 (1)高压蒸气灭菌法 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 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一般在 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 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2)药液浸泡消毒法 (3)煮沸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