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波动

合集下载

货币流通公式

货币流通公式

货币流通公式货币流通公式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用来描述货币在经济中的流动过程。

货币流通公式是由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三个因素组成的,它的公式为MV=PT。

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货币流通公式的含义、应用和影响因素。

一、货币流通公式的含义货币流通公式是描述货币在经济中的流动过程的数学公式,它包含了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三个因素。

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中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和存款等货币形式。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货币在经济中的流动速度,它反映了货币流通的快慢程度。

物价水平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它反映了货币的购买力。

货币流通公式的公式为MV=PT。

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这个公式可以表达为:货币供应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等于物价水平乘以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这个公式说明了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和商品和服务的总量之间的关系。

二、货币流通公式的应用货币流通公式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广泛应用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等领域。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货币流通公式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

2. 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货币流通公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了解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

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三、货币流通公式的影响因素货币流通公式的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经济周期、政治因素和自然灾害等。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影响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物价水平。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以涵盖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分析并应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经济波动等问题,以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目标。

2、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用来定义基本宏观经济变量关系,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账户,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知识。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基本概念,度量一定时期一国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总产出价值。

4、名义GDP:采用现行物价衡量总产出价值。

5、实际GDP:采用不变价格衡量总产出价值,用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通缩。

6、支出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收入法: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部门法、生产法: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

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9、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10、个人收入: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的部分。

11、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12、劳动生产率: 一个单位的劳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出量。

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13、社会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生产函数: Y= AF(L,K)。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从短期看问题”分析角度,体现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该模型显示总需求决定经济运行规模的原理和条件。

2、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一单位收入变动带来的消费变动量。

3、总供求模型:描述宏观经济中的短期波动问题,表述一般物价水平与总供求数量(消费:总支出;供给:总收入/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中级经济师口诀记忆大全

中级经济师口诀记忆大全

中级经济师口诀记忆大全以下是格式错误和有问题的段落,已删除:第18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o传统货币数量说美国XXX现金交易数量说XXX交易方程式口诀:XXX在T台上唱歌oP = MV。

T第25章抽样调查o系统抽样两简单一复杂(抽样框简单,操作简单,方差复杂)o分层抽样内小外大,信息多中级经济师口诀记忆总结工业产权的特征:工(地拾砖)工业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特征。

所有权的法律特征:单独弹棉(面)絮(续)所有权具有单一性、独占性、弹力性、全面性和存续性等特征。

市场失灵的原因:外公不聋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像粪桶,像猪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包括相对独立、相互衔接、分级编制、逐步实施、统筹兼顾和适度集中等。

金融危机的类型:活宰XXX金融危机的类型包括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和综合性危机等。

第21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我不确定相关大肠杆菌的传染性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包括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和传染性等。

第29章会计循环会计确认会计确认包括确认收入、确认费用、确认资产和确认负债等,具体确认时间和条件根据会计准则和实际情况而定。

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的核心,其中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是重要的方面。

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主要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构成。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是不同的计量属性,其中历史成本是指在取得资产时的原始成本。

会计记录是通过三账一证的口诀来实现的,即设置账户并进行复式记账。

对于资产、成本和费用类账户,借增贷减,余额在借方;对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借减贷增,余额在贷方。

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而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账簿有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等,对账工作至少每年一次。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引 言
提 取 了货 币 流 通 速 度 对历 史 趋 势 的偏 离 并 通 过 实 证 分 析
货 币 主 义 者认 为货 币供 给 是 影 响经 济 波 动 的主 要 因 素 ,并 主 张通 过 稳 定 货 币供 给 来 稳 定 实 际 总 产 出 。更 进

发 现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每低 于历 史 趋 势 0 l . ,则 经 济 增 长 随 0 后提 高 0 . 06 百 分 点 ;宋 兆 晗 (0 4 也 采 用 同 样 3到 .个 [ 20 ) 的方 法 研 究 了 我 国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与 经 济 波 动 之 间 的 关 系 . 发 现 我 国货 币 流通 速 度 每 高 于 历 史 趋 势 0 1则 经 他 . . 0
的意 义。
关键 词 : 币流 通 速 度 ; 关 性 分 析 ; 冲 响 应 ; 差 分 解 ; 货 相 脉 方 实证 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8 04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9 3 (0 9 0 — 0 3 0 10 — 0 12 0 )1 0 1— 4
( ) 据选 取 与 变量 平 稳 性 检 验 一 数
的 研 究 也 比较 少 , 要 有 夏斌 、 善 文 和 陈道 富 (0 3 , 主 高 20 ) 他 们 在 估算 我 国 白 18 9 5年 以来 货 币 流通 速度 的 基 础 上 ,
收 稿 日期 : 0 8 1 1 2 0 —1 — O
步 看 ,货 币 主义 者 认 为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是 由制 度 性 因素
决 定 的 , 而独 立 于货 币供 给 和 短 期 的经 济 波 动 , 就 是 从 也
说 货 币 流 通速 度 在 理 论 上 应 该 是 稳 定 的 。 而 自 2 然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于 金 融 制 度 、 融 产 品 的 创 新 等 多 方 面 由 金 的 因 素 , 币流 通 速 度 变 的 非 常 不稳 定 . 且 变 化 的 方 向 货 而 也 难 以预 测 ,因 此研 究 货 币 流通 速 度 与经 济 波 动 之 间 的 关 系也 就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一、引言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机制和经济效应。

二、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作用机制1. 影响货币市场供求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增加,从而形成货币的过剩。

在货币供给超过需求的情况下,市场上的货币资金会向利率较低的方向流动,压低市场利率。

相反,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导致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减少,从而形成货币的短缺。

在货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上的货币资金会向利率较高的方向流动,推高市场利率。

2. 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提高利率,抑制通胀。

三、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经济效应1. 利率对投资和消费决策的影响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

当利率降低时,借款成本下降,企业和个人更愿意进行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当利率上升时,借款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对借款的需求减少,导致投资和消费下降,抑制经济增长。

2. 利率对货币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利率的波动对货币市场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当利率大幅上升或下降时,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的预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投资者的行为调整,导致市场出现剧烈波动。

这种波动可能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对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3. 利率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指的是货币单位在一定时间内被使用的次数。

利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低利率会导致货币持有者倾向于持有现金,不愿流通,从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而高利率则会促使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迅速投入流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四、总结货币供应量对利率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调节货币市场供求关系和影响货币政策执行两个方面。

银保监会高频考点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经济学讲义笔记4(宏观经济现象)

银保监会高频考点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经济学讲义笔记4(宏观经济现象)

理论攻坚-经济学4(讲义)第六章宏观经济现象第一节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地扩张和收缩。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一)按照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1.长周期又称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为50—60年。

2.中周期又称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约为8年。

3.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它的平均长度为3—5年。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二)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1.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2.增长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GDP只是相对减少。

三、经济周期的划分和阶段特征(一)经济周期的划分一般来说,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具体地,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1.复苏和繁荣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但也常伴随通货膨胀。

2.衰退或萧条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

四、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假说(一)外因论1.实际经济周期模型该模型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根源是技术冲击。

2.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

3.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

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

4.政治性理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

(二)内因论1.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乘数原理是指投资变动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加速原理指产量变动引起的投资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众多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

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

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一、经济周期的衡量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被认为是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

GDP的增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

我们由GDP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GDP=C+I+G+NX。

因此,GDP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GDP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

短期经济繁荣的时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上升。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GDP存在着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

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个函数: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3%-2×失业率的变动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通常下降2%。

短期中,失业率和GDP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研究GDP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

在GDP核算中,我们知道GDP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的分析中,GDP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

二、短期经济的假设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上。

宏观经济学假设,在长期,经济中的价格是具有弹性的,很灵活,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

2024年中级经济基础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重点

2024年中级经济基础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一、知识点:价格总水平1、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状态平均。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物价总水平。

2、衡量指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4、费雪方程式:MV=PT(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总水平,T为商品的交易数量)MV上升,P上升;总产出上升,P下降(生产的多,产品过剩,价格自然下降)P上升,总需求下降;P下降,总需求上升(价格上升买的就少,价格下降买的就多)长期看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无关,无论P如何变,总产出不变。

短期看P上升,总供给上升;P下降,总供给下降(价格上升,生产开足马力,价格下降,生产利润低就少生产)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增长时,价格有可能上升(求大于供,自然抬价格)总结:MVP、短期总供给同向变化,其他反向变化。

5、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1)对工资的影响名义工资(可以理解为:账面工资)实际工资(可以理解为:实际购买力工资)结论:价格总水平上涨,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效益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

(通俗说:物价上涨,账面工资不变,实际购买的东西减少)一般来讲: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企业和政府,而通货紧缩有利于劳动者和居民。

(教材原文原话)(2)对利率的影响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明白公式既能明白三者的关系,不用死记)(3)对汇率的影响两国汇率=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购买力是价格总水平的倒数)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水平上涨率一本国货币贬值一以本币表示的汇率(1美元=7元人民币)本国的汇率上升(1美元可以换的人民币更多,美元可以买的东西更多)以本币表示的本国汇率上升,本国货币贬值。

直接标价法--以本币表示的汇率--1美元=7元人民币间接标价法--以外币表示的汇率人民币=1〃美元(4)价格总水平的间接效应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这种作用只是暂时的不可能是长期的。

宏观经济学原理曼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曼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曼昆-名词解释(带英文)(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宏观经济学原理曼昆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consumption),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investment),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net?export),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名义GDP(nominal?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真实GDP(real?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总之,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真实GDP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GDP,?deflator),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er?price?index),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rate),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index),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运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指数化(indexation),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最新精选】关于货币流通速度

【最新精选】关于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特点的分析关于货币流通速度,许多经济学家都有不同主张。

费雪看到货币流通速度是可变的,认为仅基于技术的提高而促使运输成本降低一项,便可以得出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长期上升的趋势。

但是他认为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很小,在其现金交易方程式的分析中假定其为常数(费雪,1911)。

现金余额说代表人庇古认为货币收入有多种用途,且相互排斥,当觉得保持现金所得收益大于其损失时,则必定会增加现金余额,这就意味着流通中现金的增加,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庇古,1923)。

凯恩斯将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可塑的”。

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国民收入与货币需求的比例,它是实际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函数,实际收入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通过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起作用的。

一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要慢于收入变化。

并且利率上升将减少实际货币需求,从而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凯恩斯,1933)。

弗里德曼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不是一个常数,但却与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利率有着十分稳妥的函数关系。

但是,这个结论在70年代末受到了挑战。

随着金融创新和制度的变迁,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越来越大,它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一般特征是不稳定的。

这里我们用我国1994—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

对于货币的流通速度的计算,其理论依据不外乎传统的交易型货币数量公式MV = PT 和收入型货币数量公式MV = Y ,其中M 为货币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为交易商品的价格, T 为商品交易量, Y 为名义收入。

我们收入用GDP代替,货币量分别M1、M2,并计算流通速度。

年份M1(亿元) M2(亿元) GDP(亿元)V(M1)V(M2) 1994 20540.70 46923.50 48197.90 2.346458 1.0271591995 23987.10 60750.50 60793.70 2.534433 1.0007111996 28514.80 76094.90 71176.60 2.496128 0.9353661997 34826.30 90995.30 78973.00 2.267625 0.867881998 38953.70 104498.50 84402.30 2.166734 0.8076891999 45837.30 119897.90 89677.10 1.956422 0.7479462000 53147.15 132487.52 99214.60 1.866791 0.748862001 59871.59 152888.50 109655.20 1.831506 0.7172232002 70882.19 183246.94 120332.70 1.697644 0.656672003 84118.81 219226.81 135822.80 1.614654 0.6195542004 95971.01 250802.79 159878.30 1.665902 0.6374662005 107279.91 296040.13 183217.40 1.707844 0.6188942006 126028.05 345577.91 211923.50 1.681558 0.6132442007 152519.17 403401.30 257305.60 1.687038 0.637842008 166217.13 475166.60 300670.00 1.808899 0.6327682009 221445.81 610224.52 340507.00 1.537654 0.558003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货币的流通速度并不是一个常数,而且呈现出总体向下,有一定的波动,而且M1的波动大于M2的特点。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

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部分第十二章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4、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5、总投资: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的部分。

6、国民收入: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7、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边际消费(储蓄、进口)倾向:增加的消费(储蓄、进口)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储蓄、进口)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4、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假定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与收入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即当期消费决定取决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

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的交易频率,即货币单位在经济中流通的快慢程度。

当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货币单位可以更快地传递,经济的总需求也会增加。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探讨一下。

1.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带来的积极影响当货币流通速度增加时,经济的活力也会提升。

货币流通速度增加不但能够促进交易的频率,还会导致货币单价上涨。

因为货币的价值不断提高,企业与个人就会更加积极地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当然,货币流通速度增加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促进货币的流动。

当货币流动性增加时,各类资产的价值也会增加,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 货币流通速度减缓的负面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减缓则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当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时,经济各个层面的需求都会减缓,因为货币单位一次只能流转一次或数次,这样就无法在经济内部更快更广地传递,货币的稀缺也会导致货币的单位价值上涨。

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和投资热情也会降低,经济就难以维持商业活力,制造业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3. 如何应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应对经济的波动,我们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当货币流通速度过快时,我们可以适当调整利率,减缓货币单位的增长,这样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当货币流通速度减缓时,我们可以增加货币的数量,促进流动性,这样可以激励人们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4. 结尾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是反应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信号之一,当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或减缓时,它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们必须加强监管和调控,使货币流通速度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引言货币作为一种经济交换媒介和价值计量工具,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流通规律涉及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收过程,它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货币流通规律进行简述,从货币发行、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求和货币回收等方面进行分析。

货币发行货币发行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决策和实施货币政策,向经济体内注入流通中的货币。

货币的发行量直接影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货币的购买力。

货币发行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通货膨胀预期,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利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和政府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货币的交易次数。

它反映了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频繁程度,对于货币的流通性和经济活跃程度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货币流通速度的高低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程度、人们支付习惯的变化以及经济活动的强弱。

通常情况下,经济活动的增加和人们支付习惯的改变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意愿和能力。

货币需求主要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两部分构成。

交易需求是指由于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而需要持有货币;投机需求是指持有货币以获得对未来货币价值变动的投机收益。

货币需求的变化受到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以及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变动等因素。

货币回收货币回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手段从市场中回收过多的货币,以维护货币的稳定和防止通货膨胀。

货币回收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利率、开展逆回购操作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进行。

合理的货币回收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货币的产生、流通和回收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发行与货币需求的平衡关系: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与货币需求相匹配,过多或过少的货币都会导致经济波动和不稳定。

2.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活跃程度的关系:经济活跃程度越高,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3.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供给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不足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宏观经济学总结

宏观经济学总结

一、宏观经济学总结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

由于产出的增长率,专门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最终决定一国的贫富程度,因而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确实是弄清人均产出增长率的决定因素。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显现的时期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通常由收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几部分组成。

经济周期中发生波动的指标有实际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及通货膨胀。

3、失业:失业是指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情愿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失业可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4、通货膨胀:简称通胀,通常是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与之相反的是通货紧缩,指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5、开放经济: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差不多上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经济体,或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进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国经济进展的阻碍,而宏观经济的研究范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6、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阻碍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的支出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阻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这一政府机构操纵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阻碍宏观经济的运行;最终要达到经济增长,稳固经济、减少失业、操纵物价、对外平稳的目标。

二、国民收入衡量的方法。

1、总支出法中,GDP可分为四大部分: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及净出口,则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NX.其中,消费支出指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可分为耐用消费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对服务的支出。

投资支出是由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和储备投资三部分组成。

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差额。

2、总收入的方法中,国民收入要紧由劳动者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收入和净利息收入五部分组成。

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

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

古典学派理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制度决定的常数凯恩斯主义——货币流通速度是变化的现代货币主义——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清晰的阐述。

货币数量论最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表示为:MV=PY。

那么货币流通速度V=PY/M。

该式中,Y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

费雪在这里认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所以它在短期内是不变的,V 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影响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所以在短期内可视为不变的常量,这样决定物价水平的是市场上的货币量。

费雪方程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最大的特点是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稳定。

凯恩斯主义假定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3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他的实际货币需求模型是Md/P=f(i,Y),式中i表示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即货币的需求是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把上式代入V=PY/M,其中M用Md代替可以得出:V= PY/M=Y/f (i,Y),该式反映出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

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因此货币流通速度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实际国民收入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同样,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水平呈正方向变动,其原因在于利率水平的上升,货币持有成本增加,货币需求就会减少,这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正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对收入和利率的变化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收入和利率水平变化又是事实,这就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否定了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它分析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并得出,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影响实际的货币量,其中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影响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首先通过改变货币总需求影响收入和利率,收入和利率又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而货币流通速度又会影响国民收入。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一)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Circulation)首先,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

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

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

例如,在一定时间内,甲用10元向乙买花生,乙用这10元向丙买布,丙又用它向丁买衣服,这10元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了30元的商品价值,其流通速度是3次。

(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况: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通常有两种:交易型货币流通速度和收人型货币流通速度。

本文采用常用的收入型货币流通速度计算。

根据MV=PY,V=PY/M=GDP/M,GDP为名义GDP,由1998年第l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的数据,得到货币的流通速度V0、V1和V2,计算公式分别为V0=GDP/M0,V1=GDP/M1,V2=GDP/M2,其中GDP为根据季度GDP数据调整而得到的估算年度数据,M0、M1、M2皆为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只是范围不一样,M0为流通中的现金,M1是M0加上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M2是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三)从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

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

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

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②产业结构及生产专业化状况的影响。

不同生产周期、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重不同,以及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程度不同等,都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生产周期长的部门,资金周转慢,其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反之,则较快。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在宏观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它衡量了货币在经济中的动态变化速度,反映了社会总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接下来,我们将从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是指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交易中的平均转手次数。

具体的说,就是单位时间内货币在经济交易中的使用次数。

它可以用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和货币总量的比率来表示。

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 GDP/货币总量。

货币流通速度展现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总效应,它是文献约定俗成的普遍术语。

当货币流通速度增高时,说明货币在社会生产中的使用效率提高,经济交易的频繁程度也相应增加。

反之,当货币流通速度降低时,意味着货币在社会生产中的使用效率变低,价格调整速度减慢,总需求不足等问题也会相应产生。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流通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利率、通货膨胀以及市场信心等因素。

在具体实践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是很常见的。

首先,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速与经济周期的走势息息相关。

在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中,通货膨胀水平在一定时间内往往突出,而货币流通速度也随着整个经济的周期运动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经济扩张阶段,产出增长与就业率上升引导消费者支出增加,实质需求增高,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相反,当经济复苏缓慢或经济衰退时,货币在经济交易中的使用次数下降,货币流通速度明显减缓。

这与GDP的增速紧密相关。

其次,货币政策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措施的实行会影响货币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当央行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给等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加快。

反之,则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缓。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供给是指货币当局向经济中注入的总货币数,包括现金和存款等。

而经济增长则是指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货币供给对投资的影响,二是货币供给对消费的影响。

1.1货币供给对投资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而货币供给对投资的影响则是通过利率来体现的。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货币的需求量会减少,这将导致贷款利率下降,这对于那些需要借款进行投资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一种好处。

因为利率的降低,会使得他们的债务负担减轻,对于企业的利润增长也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增加货币供给可以促进经济中的投资,从而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1.2 货币供给对消费的影响消费是市场经济中的另一重要动力,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也非常大。

同样,货币供给对消费的影响也是通过利率来体现的。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下降会刺激借款消费,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推动经济的发展。

此外,货币供给增加也会使得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使价格上升,提高人们的物价预期,从而促进消费行为。

二、货币供给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货币供给政策是货币当局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的一种主要手段。

货币供给政策可以分为宽松政策和紧缩政策两种。

其中,宽松政策通常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政策则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胀。

然而,货币供给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它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最优水平和政府政策等。

2.1 经济最优水平对货币供给政策的影响经济最优水平是指国民经济的最理想状态,它与货币供给政策的合理性密切相关。

在实践中,货币当局需要结合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维护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

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

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货币流通是指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不断流转和传递过程。

货币作为社会生产和交换的媒介,不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包括货币的产生、流通和消失三个方面。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

货币流通的过程是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不断流转和传递。

货币流通的关键在于货币不断从手中流入市场,通过购买商品和劳务,再流转到其他人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不断实现了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功能,推动了商品和劳务的流通和交换。

货币流通还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实现资金的流动和融通。

货币流通的快慢和顺畅与经济活动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密切相关。

货币的消失是货币流通的终点。

货币在流通过程中会经历多次交易,最终可能会流向不同的渠道,例如在银行中进行存款或投资,或者被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通过这些方式,货币不断流动和消失,实现了经济价值的转化和再生。

货币的消失也表明了货币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和演变。

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包括货币的产生、流通和消失三个方面。

这些规律反映了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只有深入理解货币流通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货币作为经济运行的动力和基础,其流通规律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第二篇示例:货币流通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货币的流通规律是指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运行规律,主要是指货币的发行、流通、收回、再投放等方面的规律。

下面将对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进行详细介绍。

货币的发行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关系。

在现代货币经济中,货币的发行量是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来制定的。

如果货币发行量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的价值下降;如果货币发行量过少,会导致经济活跃度下降,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

为什么货币量与流通速度成反比

为什么货币量与流通速度成反比

为什么货币量与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量与流通速度成反比,主要是因为当货币量增加时,人们在相同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会增加太多,但货币流通速度会减缓。

这是由于人们会把更多的货币存储在银行账户或其他媒介上,而不是用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另外,当货币量增加时,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人们会预期货币的价值会下跌,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花费现有的货币或将货币用于投资,而不是保存。

这也会导致货币的流通速度减缓。

反之,当货币量减少时,人们更倾向于谨慎支出并且更加节俭,他们会选择保存更多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这导致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另外,当货币量减少时,通常会导致通货紧缩,导致人们更加注重现金的价值并愿意更快地花费它们,再次导致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因此,货币量与流通速度成反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同的货币量下对货币的使用和投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经济运行的稳定具有深远的影响。

理解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的原因对于我们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方面的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结合货币理论和宏观经济学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

货币量指的是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通常指的是M1、M2或M3等不同的货币供应定义,包括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具有支付能力的金融资产。

而货币流通速度则是指单位时间内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它衡量了单位时间内单位货币的能力,用来反映货币对实际交易的影响。

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的关系可以用费雪方程式来解释。

费雪方程式是一个描述货币数量与商品交易量之间关系的基本方程,它可以用来解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费雪方程式的一般形式为MV=PT,其中M是货币总量,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T是交易量。

从这个方程式可以看出,当货币量增加时,如果其他变量不变,即P和T不变,那么根据费雪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V必然会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 币供 给 、 币流 通 速 度 与 经济 波 动 货
潘 李 剑
( 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 院, 成都 6 13 ) 1 10

要 :通过修正的计算货 币流通速度 的指标 , 结合 广 义货 币供给 增加量 来考察我 国货 币冲击 对经 1 年 的季度数据通过建 立 V R模型 、 兰杰 因果关 系检验 、 冲响应及方差分 解来实 97 0 1 A 格 脉
自20 年金融危机 以来 , 08 我国政府采取果断
收缩对于一 国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在经济景气期
的措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 使 我 国经济 得 以实现 V型 反转 。但 是 自 2 1 00年 l O 月 物价 水 平上 涨超 过 4 , % 特别 是 自 2 1 0 1年 6月
M o t r p y.Veo i a d o m i l tl y ne a y Su pl l c t n Ec no c Vo a i t y i
P nL ・ i a i- a j n
( otw s r n esyo iac n cn mc , col f iac , hnd 110 C a Suh et U i r t f nneadE o o i S ho o nn e C egu6 13 ,  ̄n ) e n v i F s F
我 国经济 波动 的真 正 原 因 , 究 发 现来 自总供 给 研 的 冲击是 导致 我 国经 济 波 动 的 根源 , 供 给 冲击 总 可解 释产 出波 动 的 9 %左 右 , 货 膨 胀波 动 6% 0 通 5 左右 。杨 柳 、 力 (0 1 运 用 一 个 包 含 C l 李 21 ) av o价
e a tp l y rc mme ain c odn otee iia eut. v oi o n c e nd t sa cr igt h mprclrsls o
Ke r s: n tr h c s c n ni oaii ;i us e p n e;v ra c e o oiin ywo d mo eays o k ;eo o l v ltl e y t mp l rs o s e ain e d mp st c o
上升 , 响到 一 国的社会 稳定 , 影 国内外 的学 者在 这
国内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对央行是否超发货币引起
我 国通 货 膨胀 上 升 的讨 论 , 观点 各 异 。虽 然 越 来
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 但得 出了差别化 的结论。
造成 经 济波 动 的原 因 有很 多 , 比如 消 费 、 价 、 物 政
q atryd t ho g h sa l h n fVAR d l,Grn e a s l et mp l so s dv l c e o o io .Fn ly u r l aatru htee tbi me to e s mo es a g rcu ai ts ,i u s r p n ea a' ed c mp st n ial,ma igrl y t e e n i n a i kn - e
我 国经 济波 动 的根 源 。米 咏梅 、 宪 勇 (0 1 从 王 21)
引起的却值得去研究 , 这也为我国政府找到当前
我 国物价 水平 上 涨 的主 要 原 因 , 为今 后 制 定 宏 观 调控 政策 遏制 物价 的过 快上 涨提供 理论 依据 。

影响经济波动 的因素——供给、 财政和货 币探讨
开 始 , 国的通货 膨胀 率 已连 续 四个 月超 过 6 , 我 %
间, 实际 G P的上升 , D 消费和投资往往 比较强劲, 就业 上升 而失 业 率 下 降 ; 反 , 衰 退 期 间 , 际 相 在 实 G P下 降 , 费 、 资 和 就 业趋 于疲 软 , D 消 投 而失 业 率
越多的学者认为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 , 但 是 当前 我 国物价水 平 的较 大 幅度 的上涨 是 否 完
全 是 由 自金融 危机 以来 央行 大幅增 加货 币供 给 所
府收支 、 币供应量及货 币的流通速度 。其 中有 货 不 少学者 从 不 同的角度 实证 分 析认 为货 币并 不是
Ab ta t T i a e n et ae h mp c fmo ea yfu tain ntee o o yu igtervsdidc tro ac ltd tevlct f n sr c : hsp p riv si tstei a to n tr cu to so h c n myb sn h eie iao f luae h eo iyo ・ g l n c mo e n h n raetea u t fbo dmo e u py t mprclytsstei a t fmo eayf cuain ntee o o yusn 9 7-2 1 ya d te ice s h mo n ra n ys p l.I o e i al et h mp c n tr u t t so n myb ig1 9 i o l o h c 0 1
证 检 验 我 国货 币 冲击 对 经 济 波 动 的 影 响 。
关键词 :货 币冲击; 经济波动 ; 冲响应 ; 脉 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 : 25 1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编号 :6 1 7 1 (0 2 0 — 0 2— 7 F 3 .9 A 17 — 12 2 1 ) 1 0 6 0
21 0 2年第 1期 总 12期 2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UR NAL OF HAR I U VER IY B N NI ST OF C0MMER E C
No. 2 2 1, 01
S r lN . 2 ei o 1 2 a
金 融 理论 与 实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