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各知识点复习(7)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7讲外力作用与地貌第4课时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7讲外力作用与地貌第4课时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的冲积物在沟谷出口处不 冲积扇

断堆积
堆 洪积扇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堆积而成,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积 河水流速变缓,所挟带的碎石和泥沙在岸边(一岸或两岸)沉积,洪水时被淹
地 河漫滩平原 没,枯水时出露的河边滩地

三角洲
河水流到入海口时,流速极缓,加上海潮顶托,其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 积
4.关于图中边石坝的形成条件错误的是( D )
A.池水的水位基本稳定 B.空气中高CO2含量促进其形成 C.池水的补给以滴水为主 D.池水排泄主要是靠径流外泄 解析 图中含有碳酸氢钠的水滴在下滴过程中砸向洞壁,沿洞壁向池中流动 补给池水,沿洞壁流动的水在流动过程中,水中的二氧化碳析出,促使碳酸 钙沉积,形成边石坝,所以空气中高二氧化碳含量也促进其形成,而池水的 水位基本稳定,避免水位变化大对洞壁边石坝沉积处的侵蚀,促进了边石坝 的形成,A、B、C选项均错误。边石坝的形成与池水排泄方式关系不大,D 正确。
1.海蚀地貌与冰蚀地貌
【素能升华】
2.海积地貌与冰积地貌
【对点精练】
(2022·湖南岳阳质检二)小茗同学利用暑假到福建省平潭 县海坛岛进行研学,他发现该岛河流较多,有第四系海积 平原和风积砂堆积。某处海面礁石上屹立着两块形似双桅 帆船的花岗岩巨石,巨石边缘圆滑,东面如刀切一样的平 整,当地人称其为“半洋石帆”(右图)。据此完成5~6题。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解析 羊背石长轴延伸的方向和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纵剖面前
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因
此,图中形成羊背石的冰川向北运动。故选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星球地球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蟹状星云是金牛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

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

它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3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3

第三部分第十六章第2课时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解析: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答案:A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析: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答案:C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转移的趋势在加大。

据此完成3~4题。

3.跨国公司将汽车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B.本国汽车市场饱和,急需开辟海外市场C.中国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靠近中国市场,利于产品本土化解析:中国汽车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并不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答案:C4.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迁出,肯定会削弱该区域的经济实力B.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C.产业转移改变区域的经济结构,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D.对转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解析:产业转移可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答案:B(2010·临沂质检)下图为某企业空间扩展的过程,图中1~8为扩展的顺序,其扩展过程可分为Ⅰ、Ⅱ两个阶段。

读图回答5~7题。

5.在Ⅰ阶段,企业的扩展优先选择()A.人口多、规模小的市场B.距离近的市场C.人口多、规模大的市场D.距离远的市场解析:企业的扩展之初,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竞争力也不足,因此总是优先选择与企业距离近的市场。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7讲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7讲生物圈与植被学案鲁教版

第7讲 生物圈与植被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作用。

2.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分布区及常见树种。

3.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4.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的植被特征和气候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地理实践力:结合景观图识别植被类型并分析其特征。

一、认识生物圈1.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①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②影响⎩⎪⎨⎪⎧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2)具有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地面气温15 ℃左右)。

二、识别植被类型 1.森林植被 (1)常绿阔叶林①分布区:一般分布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常青,树冠浑圆,树叶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较硬。

③常见树种:樟树、椰子树。

(2)落叶阔叶林①分布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夏季葱绿,冬季落叶。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③常见树种: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

(3)针叶林①分布区:比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

②主要特征:叶子呈针状。

③主要类型: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

2.草原植被(1)分布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干旱气候区。

(2)主要特征:大多数植物根系发达,以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生产量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

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气候:在热量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情况下⎩⎪⎨⎪⎧降水丰富的地区:森林植被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草原植被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荒漠植被(2)土壤:在亚热带气候区⎩⎪⎨⎪⎧碱性土壤利于紫薇等植物生长酸性土壤利于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生长(3)地形:海拔不同,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不同。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7)时间计算(学生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7)时间计算(学生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填空(学生专用)专题7 时间计算【学习目标】1.理解时间计算的本质,掌握地方时计算的原则和方法,能在日照图上判定各地的地方时。

2.理解时区的划分方法,掌握有关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3.掌握航程问题中的时间计算方法。

4.掌握运动物体上昼夜交替周期的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1.地方时计算的原则和方法,日照图上地方时的判定。

2.有关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3.航程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4.运动物体上昼夜交替周期的计算。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的原则和方法时间计算的本质是 的计算。

地方时是因 而不同的时刻,即每条 的时刻。

在地方时的比较和计算中,原则和方法是:1)“东 西 ,东 西 ”;2)“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 小时(或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

简记为:“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方法与技巧】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

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右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已知量,再根据以上方法可求出第四个量。

【提示】为了规范统一,严谨准确,便于表达,在地理学中,地方时和区时都使用全天 制。

【警示】时间迟早的确定方法:1)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时间迟早比较:时间数越大的地点,越在 边,其区时越 ;时间数越小的地点,越在 边,其区时越 。

2)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出现的时间迟早比较:时间数值越小,在同一地点出现越 ,即时间越 ;时间数值越大,在同一地点出现越 ,即时间越 。

【例1】 当我国最西端(73°E )太阳最高时,湖南长沙市(113°E )的地方时是多少?【例2】当甲地(115°E )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乙地的地方时为6时20分,求乙地的经度。

2.日照图上地方时的判读在日照图上根据以下方法判读和计算各地的地方时:1)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时,与其正相对的经线(即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时。

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路

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路

三地 理复习一般 可分为 i个 阶段 :第一轮全 面复
-I
习, 第二轮专题 复习 , 第三轮综 合训练 。第 一轮复 ’ ’习起 着开篇布局 、 石奠基 的作用 , 铺 其效果 的好坏 将直接影 响后面两 阶段 的复习 , 大程度上左右 着考生 很

高考成绩 。 搞好 高三地 理一轮复 习 , 注意 以下几 方面。 应
( 程标 准 ) “ 课 和 考试 说 明” 考 生 的知识 和能 力要 求 , 真 对 认
落实基 础知识 既要 全面 , 又要抓 住重 点 , 即要突 出 主干知识 的教 学 。地理 学科 内容 多 , 考试 范 围广 , 如果 复 习时 不分重 点 , 均衡 用力 , 只能 是浅 尝辄 止 , 理 则 地 知识也得不到很好地 落实。因此 , 一轮复习 中应突 出重 点 、 点知识 , 难 就某些 主干知识 、 核心 问题深入挖 掘 、 钻 深研透 ,准确地理解 其内涵和外延 ;弄清其来龙去脉 、 适用范 围和条 件 ,挖 掘出知识点间 的横 向、纵 向联 系 , 及 时进 行拓展 延伸 , 进知识 的迁移发 散 , 以一定 的 促 并 线 索 将 相 关 知 识 整 合 ~ 起 , 建 知 识 体 系 框 架 , 成 知 构 形 识 网络 ; 应多层 次 、 多角度 、 全方位疏通 每一个 知识点 ,
1 究 两纲 . . 研 明确 复 习 目标
《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是对各科课程进行规范的纲 ( 领性文件 ,其思维 的角度和考虑的重点是教学工作 的开
展, 它不仅要对教学 的目标和教学 内容做 出清晰精确的规
定 ( 许 多 内容 点 有 量化 的标 准 , 如 多数 内容 点有 深 度 和 难
一 十
-+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3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3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010年佛山质检)长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每天的光照时数超过一定限度(14~17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期白天短(少于12小时,但不少于8小时)夜间长。

完成第1题。

1.小麦、亚麻、油菜等属于长日照植物,棉花、玉米、谷子等属于短日照植物,关于两类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长日照植物适合中、低纬度地区B.短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C.长日照植物适合中、高纬度地区D.短日照植物适合高、低纬度地区(2010年沈阳检测)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

完成2~3题。

2.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A.河谷农业B.灌溉农业C.绿洲农业D.立体农业3.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

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④病虫害较少⑤热量条件好A.①②③〖DW〗B.①②④C.②③④〖DW〗D.①②⑤(2010年陕西四校联考)读下图,完成4~5题。

4.形成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与生态;科技B.城市化与水土流失;耕作方式C.产业结构调整;生物技术D.农业政策与人口政策;生产投入5.2002年人均粮食产量突变的可能原因是()A.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减少B.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了生产率C.该年份风调雨顺,农业增产D.因市场因素,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读下面材料,回答6~7题。

东方市是海南省北运瓜菜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瓜果蔬菜北运。

2009年种植的品种有:圆椒、尖椒、黄瓜、苦瓜、番茄、茄子等蔬菜,供应时间在2009年11月~2010年4月,西瓜供应时间在2009年11月~12月。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7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7

第二部分第十章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时作业]一、选择题(2010·临沂质检)下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交通运输方式为()A.水路运输B.航空运输C.铁路运输D.高速公路运输解析:根据图中等时线的数值与距离可知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运输。

答案:B2.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A.澳门工业原料的来源地范围B.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范围C.澳门农副产品的来源地范围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解析: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图示信息最能反映的问题是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答案:D(2010·淄博质检)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条件最好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甲处有天然海湾,并且位于背风坡,风平浪静;而丙、乙位于迎风坡,风浪较大;丁则位于河口沙岸,泥沙淤积严重港口深度欠佳。

答案:A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最容易发生泥沙淤积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丁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

答案:D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建盐场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从风向来看,乙、丙位于迎风坡,多阴雨天气,不适宜于晒盐;从海岸类型来看,甲、乙、丙均为岩岸,不宜建盐场。

综合考虑,尽管丁处位于河口,盐度偏低,但为沙岸,位于背风坡,加上靠近都市,接近消费市场,因此,丁处最适合建盐场。

答案:D(2010·福州质检)2008年11月15日15时许,浙江省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风情大道塌下去100多米长,塌陷深度20米左右。

据此完成6~7题。

6.对城市地下铁路建设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①城市货物流量和物流公司分布②城市人流量和交通流量密集区分布③城市地面、上部空间进行地铁建设的可能性④城市绿地分布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城市地下铁路主要用于客运,故城市货物流量和物流公司分布对地铁修建不起决定作用;城市绿地分布与其也没必然联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 常见天气系统(教师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7讲 常见天气系统(教师版)

第7讲常见天气系统【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锋与天气1.锋面特征(1)锋面是一个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锋面上侧一定是①团,下侧为②团;(2)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答案】暖气冷气【注意提示】冷、暖气团的比较2.升高 气温和湿度 冷气团 上升 下降阴雨连绵 冬春 梅雨 阴雨冷湿【注意提示】(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2)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

冬、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2.高压脊: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 。

3.低压槽: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 。

【答案】高气压 山脊 低气压 峡谷【课前基础练习】——学生课前基础知识检测读图,回答1~2题。

1.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②④和ab B.②③和cd C.①④和ad D.①④和cd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地气温最高B.乙图中的城市天气晴朗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D.乙图中的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解析】选A。

①地因离锋面较远,受冷气团影响不明显,故①地气温最高。

④地未来将受冷气团控制。

乙图中a、b两地可能形成降水,c、d两地处在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

城市因处在气旋中心区域,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阴雨天气。

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回答3-5题。

3.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5.据图分析影响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 )A.暖气团势力强 B.冷气团势力强C.地形影响 D.海陆位置影响【解析】第3题,昆明准静止锋的形成多在冬季。

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及冲刺复习策略

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及冲刺复习策略

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及冲刺复习策略1.宇宙探索与极地科考(1)嫦娥二号发射(2)我国成功发射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3)第27次南极科考(4)第4次北极科考(5)其他:“神舟八号”飞船等2.全球极端天气和重大自然灾害(1)中国:我国南冻北旱、内蒙古的白灾、舟曲泥石流等(2)世界:日本地震和海啸、北美和欧洲暴雪、巴基斯坦洪灾、智利矿难、巴西洪水和泥石流、澳洲洪灾等3.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1)中国高铁的建设:京沪高铁等(2)中国跨海大桥的修建:青岛跨海大桥、厦漳跨海大桥等(3)跨区域调水工程:海水西调工程等(4)其他: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4.重大体育盛会(1)南非世界杯(2)广州亚运会(3)其他:5.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兴战略产业(1)中国经济圈建设:大北京经济圈、合肥经济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等(2)北京治理城市交通拥堵(3)资源与新能源开发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喀什经济特区成立(3)其他: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7.重大国际会议(1)G20峰会在韩国首尔举行(2)坎昆会议(墨西哥)(3)其他: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等8.我国领导人的重大访问(1)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2)温家宝总理出访印度和巴基斯坦(3)温家宝总理出访欧亚四国(希腊、比利时、意大利、土耳其)9.其他:(1)我国的粮食安全(2)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备考:热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概况、结合政治历史了解其意义。

补充:2010年11月5日,“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坛提出了“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设想。

该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

“海水西调”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高考地理讲义(一轮复习)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
高考地理考试的重点在于理解与记忆,细节的记忆需要在平时
多加练。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轮复,系统性地研究高考地理知识。

1.1 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地球由内向外分为核心、地幔、地壳和水圈四个部分。

地球的
自转和公转分别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季节的变化。

1.2 气候与天气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统计下来的天气状况,天气则指较为短
暂的自然现象。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

1.3 植被和土壤
植被反映了某个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土壤则与植被和气候密切相关,不仅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能对水源的净化和保持有一定的影响。

1.4 地貌和水文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隆起或凹陷的形态,水文则指地表水的循环和分布。

地貌和水文的性质、特点以及变化都受到大气和水文圈的影响。

本章内容复习囊括地球的结构和运动、气候与天气、植被和土壤、地貌和水文这四个方面。

请同学们复习好笔记,并结合实践多练习,确保在考试中能够轻松应对。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测试题2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测试题2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11)【新人教】命题范围: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选对的得分,多选、错选、漏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读西气东输图,回答1~5题。

1.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A.宁、陕、晋、吉、川、鲁B.青、甘、宁、内蒙古、皖C.甘、宁、陕、晋、豫D.新、青、陕、晋、豫2.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A.地下水B.支流汇水C.湖泊水D.降水3.F区是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生长期长B.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C.灌溉条件良好D.夏季风影响时间长4.与“西气东输”工程气管相交的铁路线是()A.包兰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B.湘黔线、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C.京包线、陇海线、京九线、京沪线D.兰新线、陇海线、焦柳线、京广线5.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其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河流状况C.城市分布D.人口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

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线路短,建成后可自流引水,投资较小②南水北调“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③南水北调工程不会对北方地区产生不利影响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调水量大,但水质较差,必须加强取水区的保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青海输出的主要是火电,主要输送到上海②内蒙古输出的是火电,主要输送到北京、天津③四川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④云南输出的主要是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土壤盐碱化④空气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9.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10~11题。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三维设计复习题7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三维设计复习题7

第一部分必修①第三章第1课时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09·广东高考)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解析:河水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四选项中地下水补给最稳定并且是枯水期的主要补给水源。

答案:B(2009·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解析:a由废水指向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应表示污水处理;b由供水系统指向废水应表示污水收集,故选A。

答案:A3.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解析:提高区内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增大供水量的有效措施,故选C;区内水体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储量则很难改变。

答案:C4.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解析: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污水排入造成的,水体封闭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因此针对水体可采取增加来水量和出水量的方法来增加水体的流通,从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答案:A下面为某河流水位变化及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根据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汛期应出现在夏季,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节,又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河流水位更低,故答案为B。

答案:B6.为了遏止图示水位变化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A.下游疏浚河道B.中游加固堤防C.上游退耕还林D.强化用水管理解析:恢复流域内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对河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三维设计复习题17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三维设计复习题17

第一部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0·临沂检测)右图可表示某些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1~3题。

1.如果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模式图,MN为软流层,①为岩浆活动,③为变质作用,则()A.甲为岩浆岩B.乙为沉积岩C.丁为变质岩D.④为沉积作用解析:若MN为软流层,①为岩浆活动,则甲为岩浆,由此可知丁为变质岩。

答案:C2.如果该图为热力环流模式图,MN为下垫面,则()A.甲处气压低于丁处B.风由甲处吹向丁处C.甲处气压低于乙处D.甲处天气晴朗解析:若MN为下垫面,甲处气流上升,气压降低,丁处气流下沉,气压升高,丁、甲都位于近地面,故甲气压低于丁处。

答案:A3.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MN为下垫面,则()A.甲处代表陆地B.环节②代表水汽输送C.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D.人类活动对环节③的影响最大解析:若为海陆间水循环,MN为下垫面,可判断②为水汽输送。

答案:B下图是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如图所示时间,关于A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盛行西北风B.盛行西南风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山麓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解析:该河位于40°N以南的大陆西侧,该河流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图中等温线为最热月等温线,此时该河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答案:C5.下列关于A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正处于枯水期B.此时正处于汛期C.北岸泥沙淤积严重D.径流比较稳定解析:该河流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河流处于枯水期。

答案:A6.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斜成谷,背斜成岭B.①处可找到石油C.③处可能为变质岩D.②处比①处更不易被侵蚀解析:①处为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②处为背斜顶部,最易被侵蚀;③处下面为花岗岩,上面为页岩,花岗岩为侵入型的岩浆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页岩会变质为板岩。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验收试题1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验收试题1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7)【新人教】命题范围: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选对的得分,多选、错选、漏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l:100 000),回答第1~2题。

1.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A.a B.b C.c D.d2.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①穿越河流②临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甲镇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京石铁路客运专线于2 008年1 0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

该专线全长约281公里,速度目标值是350公里/小时,建设总工期为4年。

读图完成4~5题。

4.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全线设计桥梁28座,桥路总长218.472公里,占专线总长度的77%。

这样设计所考虑的因素是()A.冬季冻土发育B.沿线地质灾害频发C.沿线河流众多D.节约用地()5.建设京石铁路客运专线的主要意义不包括...A.稳定繁荣,巩固国防B.缩短北京至石家庄的铁路运营时间C.缓解京广铁路北段运力紧张状况D.完善华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回答6~8题。

6.“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选项中的哪种资源问题()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D.木材短缺7.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A.大气污染B.垃圾污染C.水污染D.地下水污染8.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气候条件D.河流状况读下图“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9~11题。

9.图中a、b两曲线()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10.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A.遥感技术B.卫星导航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11.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17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单元模块测试题17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检测卷(测试时间:6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2009年江苏卷)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2008年海南卷)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

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B.NPP与温度变化都呈正相关C.②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4.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到高依次是()A.③①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①③②5.若①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A.河南省B.吉林省C.安徽省D.福建省(2010年临沂模拟)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6~7题。

6.该森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带B.常绿硬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针叶林带7.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由南向北各山地雪线高度的递变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渐高经度B.渐低纬度C.先增高,后降低高度D.先降低,后增高海拔9.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山地雪线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变化B.厄尔尼诺C.全球变暖D.酸雨读“2009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0~11题。

10.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C.各地纬度差异大D.各地经度差异大11.立冬日,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小B.南岭阻挡弱冷空气南下C.临海比热容大,气温高D.刚好有台风登陆,气温高下图分别是东欧和北亚的植被与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及东欧和北亚地区简图。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5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5

第二部分第十一章第1课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B.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C.环境问题都是全球性的D.人类不合理活动会导致环境恶化解析: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原因产生的和由人为原因产生的,只不过当前的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自然灾害属于自然原因产生的原生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使环境问题加剧,尊重自然规律就会缓和。

答案:D2.(2009·广东高考)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解析:东北地区不会出现土壤酸化。

答案:B(2009·江苏高考)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据此回答3~4题。

3.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解析: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城市交通压力依旧,甚至更大;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汽车消费的确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内需,但新能源车的推广主旨不在于此;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但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没有明显优越性。

答案:B4.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解析: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势必会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可能引发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耕地压力,引发土地退化,在干旱地区造成土地荒漠化。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汽车数量、燃料使用量等相关,如果控制得当,未必会增加。

故选B。

答案:B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据此回答5~6题。

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B.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条既能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又能降低环境污染、缓解资源供给压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最重要的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其中包括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解析: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目前通过科技进步,发展经济、降低环境污染的途径,而不是唯一。

2011届高考地理旅游地理分类汇编复习

2011届高考地理旅游地理分类汇编复习

16-旅游地理16-旅游地理0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010年高考地理(浙江卷)自选模块)题号:11 科目:地理“旅游地理”模块(10分)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流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地。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10(1(2①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③④⑤(3)图中的吴哥窟是世界遗产地之一,简述其文化、建筑特色。

(4分)题号:11 科目:地理“旅游地理”模块(10分)(1).B (2).C (3) .印度教;柬埔寨古代石构建筑和石刻浮雕。

16-旅游地理0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2010年高考(新课标试题)地理)41.(10分)旅游地理35°26'特旱重旱中旱轻旱(1)图9中右江的流向为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6分)(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

(6分)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10。

(3)据图10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8分)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

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图11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12 红树林旅游景区的浮桥(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岸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11、图12)。

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

(9分)12.(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1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复习题1

第三部分第十二章第2课时高中地理课时作业: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时作业]一、选择题(2010·潍坊模拟)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

据此回答1~2题。

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解析:遥感技术是“视觉的延伸”,对某项事物的观测要利用的就是遥感技术。

答案:A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B.洪涝C.地震D.森林病虫害解析:地震是长期内力作用下岩层断裂,能量释放产生的,遥感是对地理事物的感知,却无法对一种作用力进行监测。

答案:C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之一,多媒体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读上海市多媒体产业布局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企业密度等级是对专题地图进行叠加分析而生成,所用的信息技术是()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虚拟现实(VR)解析:GIS技术就是对不同的事物以专业图层的方式进行处理保存,并根据需要生成多图层的叠加。

答案:C4.关于上海多媒体产业集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市场影响自发形成②均围绕市、区政府驻地密集分布③交通区位优越④有良好的科学技术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多媒体产业是属于高科技含量、高度创新内涵和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其分布要求有较高的科技条件和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

答案:B(2010·鞍山模拟)自然地理环境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深刻的影响。

据此回答5~6题。

5.欲在巴黎北部建一卫星城,其城市规划布局将采用上图D区域的布局模式,主要考虑的环境要素是() A.河流的流向 B.地形的起伏C.人们的审美观念D.主体风向解析:为减少工业区对居民区的污染,在布局中依据城市盛行风向,把工业区放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并用绿化带隔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57
【解析】3选B,4选C,5选A。 第3题,图中城市①是黄山 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第4题,图中的城市体系共分3级, 最高级的是省会合肥,其次是地级城市,如宣城、巢湖等, 最低级的是舒城和金安区。第5题,考查城市带发展的区位 优势。皖江城市带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h
53
中安在线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我省发展带来重 大的历史机遇,对实现安徽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 义。长江流经安徽400余千米,有“皖江”之称。据有关材 料并结合下图回答3~5题。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4.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h
36
【命题立意】该题组以“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 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为背景,考查CBD布局及其特点。 【精析精讲】能灵活运用所学规律和原理解释实际问题是解 答本题组的关键。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1990年 之间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密度变化越来越大,即 人口白天到中心商务区工作,夜间到住宅区休息,体现出住 宅区和中心商务区的分离。第4题,只有城市交通改善,使 人们上下班更为快速便捷,才有利于两者的分离。 【参考答案】3.C 4.B
近,紧邻轻工业区,应该为低级住宅区;D附近分布花园式
小区公寓楼,为中高档住宅;E为别墅区,属高级住宅。第
(3)题,汽车销售店要求交通便利,而且店面往往占地较
多,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外缘;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
的主导区位是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人才、技术保障;
同时,高新科技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h
47
(2007·宁夏文综·T3、4·8分)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 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 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下 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7、 8题。
h
48
7.该地区(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3天 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 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 8.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h
40
第(4)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 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 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参考答案】(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 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
A.建筑材料厂
B.化肥厂
C.冶炼厂
D.电镀厂
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若该城镇规划一处住宅区,
你认为较合理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华北某小城镇略图为背景,考查城市
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合理布局。
h
32
【精析精讲】仔细阅读题干,抓准关键词语是解答本题组的 关键。第1题,解答本题需抓住以下几点:
h
34
(2009·安徽文综·T25、26·8分)下图为某特大城市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 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3、4题。
h
35
3.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h
39
【精析精讲】第(1)题,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且
交通便利地带。从交通上看,图示A的交通通达度明显高于
B;从位置上看,A位于市中心附近;故A为城市的中心商务
区,服务范围大,涵盖了等级低的B的服务范围。第(2)题,
城市低级住宅一般分布在内城区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质量相
对较差。根据图示,C区附近为老式公寓楼,处于商业区附
h
41
6.(2009·福建文综·T7·4分)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 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 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 展走廊。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h
45
h
46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命题立意】本题以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为背景, 考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读图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精析精讲】由图例可知苏州市有地级市、县(市、区)、 乡(镇)3个城镇等级;城镇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昆 山等级不高,因而服务范围不是最大的。常熟、张家港等级 相同,服务范围并不重叠。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可使苏州 的服务范围延伸到对岸的南通,其服务范围会变大。 【参考答案】D
h
50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1980年和2009年城市功能区 分布图,比较两幅图,回答1、2题。
h
51
1.关于该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0年菜地和饲养场位于城市东北和西南,冬季严重污染 城市大气环境 B.1980年钢铁机械工业区位于铁矿区附近,铁路运输条件较 好 C.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城市将污染严重的工 业迁向东南郊区 D.城市化和交通的改善使菜地和饲养场规模缩小,并布置于 交通便利的地区
h
49
【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集市的周期性为切 入点,考查集镇的等级体系。本题属于生活地理,引导学生 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精析精讲】集市是乡村聚落的一种典型商业行为。根据集 镇的日期可判断出当地的人口及商品购买力,①地为较高级 别的集镇,其余六镇为同一级别;对于①地来说集市的周期 为三天或四天,其余六镇为十天。①地服务功能最齐全,服 务范围比其余六地大。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 是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参考答案】7.A 8.D
h
60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 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 ③拟建蔬菜基地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化工厂 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h
52
2.2009年,行政文教区C以北的广大区域(B区周围)最有可能 成为( ) A.低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园产区 D.高级住宅区 【解析】1选B,2选D。第1题,图例中显示1980年A为钢 铁机械工业区,附近有铁矿资源和便利的铁路交通;注意该 地位于华北地区,冬季主要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第2题,B区周围大片地区位于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西侧 有森林公园,环境条件很好;同时与C(行政文教区)相邻, 是高级住宅区的理想区位。
h
66
2.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 分异。读下图,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 式分别为( )
h
67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解析】选C。由图示信息可知,①位于中心商务区的高楼顶 部,最适宜做办公室使用;②位于高楼底层适宜商业零售活 动;③处位于中心商务区外围,是住宅区的理想区位;④处 位于城郊,是工业区的理想区位。
h
59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 _______、________。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______ 因素的影响。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 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33
第2题,该地位于华北,冬季吹西北风,住宅区布置在①处, 邻近化工厂且占用耕地,不合理。住宅区布置在③处,占用 耕地,且位于河流上游易污染水质,不合理。住宅区布置在 ④处邻近铁路,噪音污染较大,不合理。住宅区布置在②处, 邻近河流,离工矿区较远,环境质量较高,靠近公路,交通 便利,而且不占耕地。 【参考答案】1.A 2.B
h
63
h
6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图为某城市(由西至东相距25千米)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 统计。图中甲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最合理的解释 是( )
h
65
A.位于城市中心,为市政中心广场 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利于房地产开发 C.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 D.位于郊区,只适合电子工业发展 【解析】选C。因图示表示的是某城市由西向东的人口密度 与土地价格的统计汇总,甲处因刚好位于城市边缘,远离市 中心,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这里的土地价格及人口分布。
h
37
5.(2009·江苏地理·T28·14分)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 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h
38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 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 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高新技术产 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某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为背 景,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及其影响因素、城市 地域结构模式、城市等级体系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