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

合集下载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剖析及其重构探讨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剖析及其重构探讨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剖析及其重构探讨1. 引言1.1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重要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通过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可以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和有效利用,避免了政府干预和行政干扰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入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和市场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实现经营效益的提升和企业价值的增值。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还有助于降低国有企业的运行成本和风险。

通过引入股权激励和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内部浪费和资源损耗,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健增值。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和国有资产增值,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概念解析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指国家将特定的国有资产授权给特定的主体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是在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旨在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增值。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核心是对国有资产进行划分、资产产权关系的界定和经营权的明确,通过授权经营,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2.2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现状分析目前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国有资产进行授权经营,可以更灵活地调动资产的使用价值,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和增收。

在实际操作中,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范围较窄。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和特定企业,而其他领域和企业的授权经营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监管体制相对薄弱,一些企业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滥用权力、挪用资产等问题,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国资授权体系问题及建议

国资授权体系问题及建议

国资授权体系问题及建议国资授权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 授权体系设计不清晰:这主要表现在授权的来源、对象和内容等方面的不明确。

例如,对于“谁来授、授给谁”的问题,没有明确界定,这可能导致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问题。

2. 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授权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授权管理机制,包括授权的程序、标准、监控和评估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方面往往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标准化、透明度和公正性等。

3. 国有资产管理效能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意识薄弱、基础工作不扎实等方面。

例如,一些单位存在超数量和超单价标准配置资产、长期积压不处置已停用设备和房产等问题,这都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效能的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建议:1. 明确授权主体和对象:在国资委、财政部或其他部门机构作为授权主体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明确授权的对象,确保授权范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完善授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授权程序、标准和监控评估机制,确保授权操作的标准化、透明度和公正性。

3. 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能:通过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夯实基础工作等方面,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例如,可以通过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和水平;同时,加强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4. 加强监督和评估: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授权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5. 推进国资管理体系改革:通过推进国资管理体系改革,建立健全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明确各层级政府的权责利关系,进一步优化国资监管方式和方法,提高国资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总之,针对国资授权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建立健全的授权体系和管理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和水平。

国有企业决策授权审批制度

国有企业决策授权审批制度

国有企业决策授权审批制度一、背景国有企业决策授权审批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规范国有企业的决策流程,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二、目的该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决策的授权和审批程序,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主要内容1. 决策授权:国有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制定决策授权规定,明确决策权限的分配和层级关系。

2. 决策审批:决策涉及重大事项或可能对企业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应进行决策审批。

决策审批程序应包括申请、初审、终审等环节,涉及的审批权限应明确。

3. 决策材料:决策审批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应的决策材料,包括决策建议书、相关数据和信息等。

决策材料应准确、完整,以支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决策记录:决策审批完成后,应及时记录决策内容和决策结果,建立决策归档制度,以备后续查阅和审查。

四、责任分工1.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负责制定决策授权审批制度,并监督和检查其执行情况。

2. 决策授权委员会:负责对重大决策进行授权,并监督和指导决策审批的实施。

3. 决策审批部门:承担决策审批的具体工作,负责审查决策材料,进行决策审批,并及时记录决策结果。

五、监督与评估国有企业决策授权审批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并及时处理违规操作。

六、附则1. 国有企业决策授权审批制度的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调整。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历史决策应逐步纳入决策归档制度。

以上为国有企业决策授权审批制度的主要内容,旨在优化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保障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良好运营。

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

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
的相 关 工 作 具有 基 础 性 作 用 。 如 果 在 构 建 上 就 存 在先 天 上 的缺 陷 和不 足, 将为 E t 后 的 国有 企 业 授 权 审 批 带 来 很 大 的 障碍 和 阻挠 , 不 利 与 国有 企 业 的竞 争 力 的提 高 , 更 不 利 于 未 来 在 社会 中 的 发 展 。 目前 . 我 国许 多 国有 企 业 在 审批 程序 的设 计 上 都 欠 缺 一 定 的 合 理 性 ,而 不合 理 的 审批
效 的 构 建 授 权 审批 系统提 出几 点 建 设 性 意见 。 关 键词 : 国 有 企 业 授 权 审批 系统 企 业 管 理 授权 审批 体 系 的 构成 要素
相 关 授 权 审 批工 作 。一 套 制 度 的 最 基 本 核 心所 在 就是 其 合 理 的 整体 框 架构建 , 就 像 是 房屋 的地 基 作 用 一 样 , 框 架 的合 理 性构 建 对 于 审批 程 序
障 同时 也 对 于 员 工 的相 关 管 理 起 不 到 相 应 的 作 用 。 严 重 的 影 响 了 审 批 授 权 的效 果 和 工作 的质 量 。同 时 对 于 各 工 程 项 目由 于 缺 乏 有 效 的 跟 踪 和反 馈 使 得 企 业 不 能对 授 权 的 情 况 进行 全 面 的 了解 。
( 口) 缺 乏 有 效跟 踪 和反 馈
是 对 应 了具 体 的员 工 个 人 ,使 构 建 出来 的授 权 审 批 体 系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僵 化 了 审批 过 程 , 降 低 了 管理 效 率 。 然 而合 理 的组 织 架 构 和 岗位 设 置 不
仅 有 利 于知 道 相 关 员 工 进行 合 理 的授 权 审批 ,更 有 利 于 推 动 整 个 国 有 企 业 决 策实 施 的有 效 化 。

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

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

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国有金融企业在中国经济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承担着诸多社会责任。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金融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授权机制不够灵活、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的思路出发,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

一、优化国有金融企业机构设置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优化企业的机构设置。

目前,一些国有金融企业机构设置庞大,冗余的问题比较普遍,导致了企业内部决策机制不够灵活,效率较低。

应该对国有金融企业的机构设置进行精简,减少冗余的部门和岗位,强化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提高整体经营的效益。

二、明确授权边界和权限范围国有金融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业务,需要明确授权边界和权限范围,规范内部决策体系。

只有明确了授权边界和权限范围,才能确保国有金融企业内部的决策不被拖延,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需要建立科学的授权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者的权责,使之既有独立的决策权,又有一定的监督与制约。

三、加强内部监管和风险防范国有金融企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国有金融企业的授权机制改革,需要加强内部监管和风险防范。

只有通过强化内部监管和风险防范,才能有效减少国有金融企业出现违规行为的可能性,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四、改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改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国有金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只有通过改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国有金融企业内部改革和发展,提升整体业绩和市场竞争力。

五、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流程国有金融企业在授权机制改革中,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流程,确保各项决策能够快速有效地得到落实。

只有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流程,才能保证国有金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反应,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

六、加强国有金融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确保企业内部有素质高、技能强的人才队伍。

国企改革强化授权管理措施

国企改革强化授权管理措施

国企改革强化授权管理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着授权管理不足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深化国企,授权管理措施被引入到国企中。

授权管理措施是指通过明确职责、权力和责任,将管理权限下放给各个企业单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管理精细化和高效化的一种管理手段。

在国企中,授权管理措施的强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建立健全国企授权体系。

国企授权体系是国企的基础。

通过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相互配合,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授权机制,明确企业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形成企业自主经营的机制。

政府在授权时需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范围,合理进行授权。

其次,加强授权的监督和评估。

监督和评估是确保授权管理措施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政府在授权过程中,应设立监督机构,监督企业运营情况,对企业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企业也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授权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和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倒逼其认真负责地履行职责。

此外,完善国企的激励机制也是加强授权管理的重要手段。

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国企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国企的效益。

国有企业在授权的同时,应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奖励、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和进取。

同时,还可以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激励,推动国企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企业效益。

最后,加强国企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有企业在授权管理中,应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交流会议、组织培训班等方式,为国企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企业间的合作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提升。

总之,国企强化授权管理措施是提升国有企业效益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政府在国企授权时需要合理授权,加强监督和评估,完善激励机制,推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授权审批管理制度

授权审批管理制度

授权审批管理制度授权审批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流程,它涵盖了对各类事务的授权及审批流程。

为了确保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制定一套完善的授权审批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授权的背景和意义、授权审批的流程、相关职责以及授权审批管理制度的落实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授权的背景和意义1.1 背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各项业务日益繁琐,单一管理者已无法胜任所有工作。

因此,合理地将权力下放至各个部门和团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授权的背景可总结为两点:一是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避免过多的事务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二是为了激发各级管理者和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潜力。

1.2 意义授权可以有效地实现决策和事务的迅速处理,减轻高级管理者的工作负担,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此外,授权还能够充分激发下属的工作动力,增加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

有效的授权可使组织更加灵活、高效地运作,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二、授权审批的流程2.1 授权流程(1)确定授权原则: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运营需要,制定授权原则,明确授权的范围和职责。

(2)授权申请:下级管理者或团队成员根据工作需要,在授权审批管理系统中提交授权申请,详细列出所需权限和事务范围。

(3)审批流程:申请提交后,系统将自动发送审批通知给相关的上级管理者或审批人员。

审批人员根据申请内容和授权原则进行审批,并及时做出回复。

(4)授权措施:审批通过后,系统将根据审批结果自动授予申请人相应的权限,并生成授权文件,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2 审批流程(1)申请人提交授权申请。

(2)上级管理者收到通知后,进行审批。

(3)审批结果及时回复给申请人。

(4)系统自动更新权限并生成授权文件。

三、相关职责3.1 申请人职责(1)明确授权和审批的需求,准确填写授权申请内容。

(2)确保授权申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得滥用授权权限。

(3)及时关注审批状态,并积极响应审批人员的需求或调整意见。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剖析及其重构探讨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剖析及其重构探讨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的剖析及其重构探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是指国家依法对国有资产实行授权经营,通过授权将国有资产的管理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交给具有经营能力的主体进行经营活动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委托经营,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和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和意义:1. 激发活力:通过授权经营,国有资产可以得到更加灵活、有效的运营,发挥资本的活力和创业的潜力,促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2. 防范风险:通过授权经营,国家可以将国有资产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转移到授权经营的主体身上,降低了国家承担的风险,并且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有效处理和分摊风险。

3. 提高效率: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授权经营,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在实施“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委托条件:对于授权经营的条件应该明确规定,包括管理能力、财务状况、市场经验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被授权经营的主体具备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进行经营活动。

2. 监管机制:国家对于授权经营的主体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法性,以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3. 利益分配: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应该明确利益分配的原则和方式,确保国有资产的收益能够最大化地回报给国家和社会,同时也要保障授权经营的主体能够获得合理的收益。

1. 市场化导向:进一步增强市场导向,加强国有资产与市场的对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产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2. 制度完善: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3. 社会责任: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应该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环境保护、员工权益保障等方面的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授权审批控制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授权审批控制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授权审批控制作者:孟杏花来源:《经济师》2013年第04期摘要:授权审批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中控制活动的一个方面,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文章对时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授权审批控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剖析了导致授权审批控制出现缺陷的主要原因,并给出如何科学规范授权审批控制的建议,以期为提高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缺陷建议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66-02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要素,授权审批控制是控制活动中常见的控制措施之一,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避免因授权不合理、权限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原因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失。

一、国有企业授权审批控制现状近年来,多数国有企业非上市公司组织架构设计都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

但由于国企的特殊性,一般还设有党委会、纪委。

纪委和审计部门分担了监事会的一些职责。

一些中小型国有企业则不设董事会,领导班子由总经理、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分管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的副经理组成。

各分管领导下设相关专业部门,专业部门工作职责根据常规业务隶属关系制定,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有一个大致的分工。

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有许多业务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由哪个部门主抓,各部门职责如何划分。

就具体业务而言,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权限具体如何划分,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分工不细、职责不明确、程序不清晰等现象,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决策链条过长,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科学发展。

国有企业董事会授权指南

国有企业董事会授权指南

国有企业董事会授权指南
1. 背景
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董事会的授权是一项关键性工作。

国有企业董事会授权指南旨在提供一套简单、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董事会有效地进行授权决策。

2. 指南内容
2.1 确定授权范围
在进行授权前,董事会应明确确定授权的范围。

这意味着董事会需要明确授权的目的、范围、权限和限制。

2.2 考虑风险因素
在进行授权决策时,董事会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

这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等。

董事会应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减轻这些风险。

2.3 确定授权程序
董事会应明确确定授权决策的程序和流程。

这包括确定授权的具体步骤、参与人员、决策机制和时间安排等。

2.4 监督和评估
董事会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授权决策的执行和效果。

这包括定期审查授权决策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2.5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在进行授权决策时,董事会应保持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这意味着董事会应向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并确保决策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3. 总结
国有企业董事会授权指南提供了一套简单、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董事会进行有效的授权决策。

通过明确授权范围、考虑风险因素、确定授权程序、监督和评估以及保持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董事会可以更好地履行其授权职责,并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议构建企业授权审批体系

浅议构建企业授权审批体系

授 权 审批 制度 的构 建 有 利 于企 业 防范 重 大 决 策风
建, 更关 系着企业 授权决 策 以及组 织机构 的完善 。 四是在 确定 审批事 项 的内容 时 ,还要 对各种 突发情 要相 对完 善 , 有 相 应 的解 决 措施 , 以保证 企业及 时应对 。 ( 三) 申请 与批准 审批 申请 与批准 审批程序是 申请 、 审核 和批 准的过程 。 审 批 申请 是具 有 相 关 经 济业 务 或往 来 业 务 需求 的职 能 部 门, 为实现 企业经 营 和财务 目标 , 提 出拟实施 的相 关方案 或计划 ;审批 审核是 指对 申请人 提 出的 申请 由申请 人之 外 的人 员 , 从 企业 发展 全局 出发 , 以对 岗位 负责 的精神对 相关 审批事 项进行 分析 整合 , 及 时排 除该 申请事 项可能 带来 的经 营风险 和财务 风险 ;申请批 准 主要 是指 具有审 批权 限的部 门经过 民主协 商和集 体决策 最终 决定该 申请 事项是 否予 以实施 。 从 内部 控制 和管理 的角度看 , 审核与
的跟踪 和反馈 的 问题 。为 了科 学地构 建 完善 的授 权 审批体 系, 应 明确授 权 审批 范围和责任 , 确 定授权 审批的 层次 , 规 范 授 权 审批 的程序 , 建立全 面授权 审批控 制体 系。
【 关 键 词】 企业 ; 授 权审批 ; 体 系构建 【 中图 分 类号 】 F 2 7 2 【 文 献标 识 码】 B
不 仅有 利 于 加 强各 岗位 的 自身 建 设 ,还 有 利 于 企业 整 个 授权 审 批 体 系效 率 的提 升 。
仁 ) 审批 事项 的 内容
在 授权 审批体 系建设 中 , 一 是要 确立 审批事 项和 内 容在授 权审批 体系 中的地位 。 一般来 说 , 审批事项 是构成 授权 审批体 系的核 心 内容 , 在 审批 开始 , 应对 审批 事项 的 类 别进 行判定 , 通 过事 项判定 和分 类确定 , 对 相关 的决策

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

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

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作者:林小娟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1期摘要:授权审批体系是防范企业在重大决策和企业正常运营中存在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使为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保障。

在我国国有企业构建授权审批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申请批准职责未分离、审批程序不合理、特殊授权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的问题。

本文就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对我国国有企业合理有效的构建授权审批系统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授权审批系统企业管理一、授权审批体系的构成要素(一)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是我国国有企业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

在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过程中,对于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的科学性从一定意义上会直接影响授权审批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有一些国有企业在组织架构和人员岗位安排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从而建立起来的授权审批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应到岗位,而是对应了具体的员工个人,使构建出来的授权审批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审批过程,降低了管理效率。

然而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不仅有利于知道相关员工进行合理的授权审批,更有利于推动整个国有企业决策实施的有效化。

(二)决策事项类别和范围国有企业要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首先要注重决策事项在整个授权审批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策事项是国有企业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核心内容。

首先,要对审批的类别进行认真的判定,确定相关的决策事项类别,以便与日后的工作开展。

其次就要做到对于审批范围的定界,要将审批的范围限定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在类别和范围上都要做到认真严格的要求。

这不仅关系着企业相关体系的构建是否能够成功并取得相应的成效,更是对企业的相关决策以及组织结构的认真负责的体现。

并在做好类别和范围的工作时,还要对各种其他突发状况进行一定的预判并作出周祥的解决措施,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达成。

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

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

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随着国有金融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财务业务复杂度也不断提高。

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授权管理、规范管理和数据汇总等问题,国有金融企业需要进行授权机制改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思路,以供参考。

一、精细化的授权管理随着国有金融企业规模的扩大,其业务分类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精细化的授权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主要表现在:1.合理划分授权范围。

合理划分授权范围能够防止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同意了某一业务但会涉及到风险,则应将该业务授权范围排除。

2.规范授权流程。

有规范的授权流程才能够保证授权的合法性、严禁滥用授权等问题。

例如,在签订协议前需要征得上级同意,或在涉及到大额贷款等高风险业务时,需要进行任职资格的审核和许可等。

3.动态化的授权管理。

随着业务和法规的不断变化,授权管理也需要时刻更新,通过不断的监管和创新,实现业务流程的协调性和规范性。

二、信息化的授权处理在现今时代,授权处理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的控制业务流程,实现财务数据的汇总和管理。

主要表现在:1.建立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授权处理的信息流可以实现高效自动化,避免人为失误,保证授权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信息共享和整合。

通过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不仅能够提高授权处理的效率,也能够避免重复录入信息,并实现后期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数据安全保护。

对于涉及机密信息的授权流程,需要加强数据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加密等,防止数据泄漏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完善的授权监管对于国有金融企业而言,完善的授权监管很重要,是授权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主要表现在:1.强化授权审核。

在授权流程中,需要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和资格审核,以确保审核过程的严谨性和标准化。

2.明确授权结果。

在进行授权处理时,需要明确授权结果,例如可述性说明、授权文件等。

3.定期诊断和自我修复。

定期诊断授权流程,通过活动监控和绩效评价,以及自我反省等手段进行自我修复,保证授权管理的效果和科学性。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第一篇: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建立授权审批制度要完善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在实施好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矩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责任范围和要求。

对于库存现金的收支与核算,企业管理部门规定或指派业务人员办理有关现金结算的经济业务,对于大宗或特殊现金收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应作专门批示。

并且经办人员必须在反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上签字盖章,经办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盖章。

对于银行存款的业务,业务部门批准业务人员经办,负责人员需核实原始凭证并签章,超过业务部门权限的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徐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签字盖章。

收取审批可以保证现金很银行存款业务按照授权进行,增强经办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感,保证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违纪违规情况发生。

海尔集团创始于1984年,从创立以来海尔集团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海尔能在短短几十年内享有如此成绩,正是得益于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

海尔集团有严格授权和责任控制系统,每项经济业务都有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和相应的检查制度,以保证授权后各项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此外,海尔集团组织架构清晰合理,每年12月都会根据本年度的目标完成情况制定下年度的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员工。

全方位的管理使得各要素全部处于控制之下,使各项工作都确定了主管人、责任人、配合者、审核者等,企业责权明确,通过自控,互控和专空形成严密的控制系统。

第二篇:存货授权审批制度8.3.1 存货授权审批制度企业建立存货授权审批制度,用以规范企业存货管理,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以下是某企业存货授权管理制度,供读者参考。

存货授权审批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了明确企业各部门和相关岗位在存货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确定授权审批的流程、责任、权限、方式及相关控制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国企 授权管理制度

国企 授权管理制度

国企授权管理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国有企业授权管理行为,提高授权管理效率和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应遵循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授权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第三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机关是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机构或者根据法定授权和授权文件设立的授权机构。

第四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授权管理工作机构或者授权管理委员会,负责授权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适用范围包括法定授权、合同授权和一般授权。

第六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机关应当建立授权管理制度文件、授权合同、授权管理记录等授权档案,确保授权管理工作的便捷和规范。

第七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机关应当建立授权管理程序和流程,包括授权申请、授权审核、授权决定、授权履行和授权监督等环节,确保授权管理工作的及时和有序进行。

第八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授权管理信息系统,用于授权管理数据的收集、保存、分类、分析和应用,以提高授权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第九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授权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授权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十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授权管理考核评价制度,对授权管理机构、授权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和奖惩。

第二章授权管理程序第十一条国有企业授权管理程序包括授权申请、授权审核、授权决定、授权履行和授权监督。

第十二条授权申请是授权管理的起始环节,授权申请人应当提出书面授权申请,说明授权事由、授权目的、授权依据、授权对象和授权期限等内容,并附上必要的材料和证明。

第十三条授权审核是授权有效性和合法性的审查环节,授权审核人应当对授权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细致审查,核实授权事实和授权依据,并提出审核意见。

第十四条授权决定是授权管理的核心环节,授权管理机关应当根据授权审核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作出授权决定,明确授权内容、授权范围、授权对象和授权期限等要求第十五条授权履行是授权管理的保障环节,授权管理机关应当组织授权执行人员根据授权要求开展工作,并进行跟踪检查和督促反馈。

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

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

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国有金融企业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授权机制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有金融企业的授权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授权范围不清晰、授权过程不透明、授权决策不科学等,影响了国有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能力。

对国有金融企业的授权机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改革思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明确授权范围国有金融企业授权范围不清晰是当前授权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实际运作中,国有金融企业往往存在着超范围授权、跨行业授权等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风险不可控。

国有金融企业应当明确自身的授权范围,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依法合规经营。

国有金融企业在明确授权范围的基础上,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不断进行创新和扩大授权范围。

可以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业务领域;可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明确授权范围,国有金融企业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二、完善授权管理机制目前,国有金融企业的授权管理机制存在着授权决策不科学、授权流程不透明等问题,难以保障授权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需要通过完善授权管理机制,提高授权管理效率和水平。

建立健全的授权决策流程,强化科学决策。

国有金融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授权决策机构,由相关领导、专家和代表共同参与,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对授权决策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评估。

加强授权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国有金融企业应当将授权决策相关信息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增强内外部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国有金融企业的授权决策更加透明化和科学化。

要建立完善的授权管理制度,健全授权后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授权审批制度和授权监督制度,对授权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及时纠正不合规行为,确保授权决策合法、合规。

三、推进授权机制改革为了推进国有金融企业授权机制的改革,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相应的具体改革措施。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授权审批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和管理授权行为,保证企业内部决策的合规性和效率性,制定的一套审批流程和权限设置的制度。

通过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可以达到规范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减少决策风险等目的。

以下是我对建立授权审批制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建立授权审批制度需要明确企业的决策层级和权限设置。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组织架构和业务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决策层级,并明确每个层级的权限范围和审批流程。

例如,可以将决策层级分为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每个层级的权限和审批流程都有所不同。

其次,建立授权审批制度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角色。

企业应该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将其写入岗位说明书或工作合同中。

同时,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内部人员权限数据库,记录每个员工的权限范围和审批权限,以便管理和监控。

第三,建立授权审批制度需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关系。

在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会有合作和协同的需求,因此在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时,应该考虑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

可以通过制定合作协议、建立协同平台等方式,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第四,建立授权审批制度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流程。

企业可以制定一套相关规范性文件,例如授权审批制度、授权审批流程、授权审批表格等,以规范和操作化授权审批过程。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授权审批制度的理解和遵守度。

第五,建立授权审批制度要灵活适应企业发展和变化。

随着企业业务的变化和发展,授权审批制度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

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定期评估和优化的机制,对授权审批制度进行检查和改进。

总的来说,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规范和管理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

通过明确决策层级和权限设置、明确责任和角色、加强部门协同、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流程、灵活适应企业发展等措施,可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授权审批制度,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授权审批制度是组织或企业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资源、规范和提高工作效率,对员工进行授权和权限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

通过授权审批制度的建立,可以确保每个员工在工作中的权限和责任明确,避免滥用权限和违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单位整体的运行效能。

首先,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有利于规范和明确权限的分配。

在现代组织中,不同的岗位和部门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要求。

通过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可以明确不同岗位和部门的权限范围和操作流程,避免权限交叉和重复,并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限,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授权审批制度有助于防止滥用权限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授权的目的是让员工能够按照工作职责进行必要的操作和决策,但同时也需要设置一系列审批流程和机制,限制员工权限的滥用。

通过授权审批制度,可以建立起一道防线,对员工的操作和决策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的审查,确保其行为符合公司的合规要求和职业道德。

第三,授权审批制度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效能。

在没有授权审批制度的情况下,员工的权限和责任不够明确,很容易造成重复操作、反复沟通和资源浪费。

通过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减少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和沟通成本,提高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效能。

最后,授权审批制度也为组织或企业提供了一种内部管理和监控的手段。

通过审批的流程和机制,可以及时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和行为动态,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同时,审批制度也为组织或企业提供了一种应对外部审计和监管的准备,能够提供相关的授权和审批记录作为证据,保护组织的合法权益。

在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组织或企业的业务特点和需求,明确各个岗位和部门的权限和职责范围;其次,要确定授权流程和机制,包括授权的方式、审批的环节和权限分配的原则;再次,要建立相关的授权和审批记录体系,确保授权和审批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被记录和追溯;最后,要定期评估和改进授权审批制度的运行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的内容和流程。

授权审批制度范文

授权审批制度范文

授权审批制度范文授权审批制度是一种组织机构内部管理的制度,它明确了授权的范围和程序,并对授权审批的相关流程进行规范和管理。

授权审批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层次,加快决策速度,增加工作透明度和责任感,并为组织带来更高的效益。

本文将以授权审批制度的意义、制定与实施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授权审批制度的意义之一在于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明确的授权范围和程序,可以减少决策层次,使下级部门或个人有权利做出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决策。

这样一来,不必等待上级领导的批准,工作可以得到及时推进,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资源。

其次,授权审批制度可以加快决策速度。

在传统的决策流程中,决策需要在各级领导之间来回传递和审批,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而通过授权审批制度,可以将决策权下放给适当的层级甚至个人,使决策速度大幅提升,提高组织的反应能力。

此外,授权审批制度的实施可以增加工作透明度和责任感。

每一个授权的行为都要依据制度规范,明确授权的范围和限制,使工作过程具有可见性,同时增强了被授权人的责任感。

被授权人必须对所做的决策和行为负责,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性。

为了确保授权审批制度的有效实施,制定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制定授权审批制度需要充分考虑组织的特点和需求,包括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目标和价值观等。

其次,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最后,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宣传和培训,确保所有员工都了解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能够正确运用。

然而,授权审批制度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权责不对等问题。

有些部门或个人可能担心授权后失去自主权,造成权责不对等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组织可以设立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授权的执行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其次是滥用和失控的风险。

如果授权不当或者授权范围过大,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滥用和失控的情况。

为减少这种风险,组织可以制定明确的授权标准和控制措施,对授权人和被授权人进行培训和指导,并设立相应的监督和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作者:林小娟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2期
摘要:授权审批是企业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中防范风险、提升管理的重要措施,但我国国有企业在构建授权审批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申请批准职责未分离、审批程序不合理、特殊授权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等问题。

本文就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进行了研究,从而对我国国有企业构建合理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授权审批体系
一、授权审批体系的构成要素
授权审批是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具体而言,授权审批体系的要素由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构成:
(一)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
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是我国国有企业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

在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过程中,对于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的科学性从一定意义上会直接影响授权审批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部分国有企业在组织架构和人员岗位安排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授权审批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应到岗位,而是对应了具体的员工个人,使构建出来的授权审批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审批过程,降低了管理效率。

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不仅有利于各层级员工进行合理的授权,更有利于推动整个国有企业决策实施的有效化。

(二)决策事项类别和范围
国有企业要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首先要注重决策事项在整个授权审批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决策事项是国有企业构建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的核心内容。

首先,要对审批的类别进行认真的判定,确定相关的决策事项类别,以便与日后的工作开展;其次就要做到对于审批范围的界定,要将审批的范围限定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

在类别和范围上都要做到认真严格的要求,这不仅关系着企业授权体系的构建是否能够成功并取得相应的成效,更是对企业的授权决策以及组织结构的认真负责的体现。

在做好类别和范围的工作时,还要对各种其他突发状况进行一定的预判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授权与审批程序
授权与审批程序指的是申请、审核与批准的过程。

申请是指具有相关业务需求的岗位,为实现企业业务目标,提出拟实施的事项;审核是指由申请人之外的人员,从自身岗位职责出发,对该决策事项进行分析,排除该事项可能带来的风险;批准是指具有权限的岗位最终决定该事项的实施与否。

从管理上看,申请与审核、申请与批准彼此是不相容职责,不得由同一人实施,否则无法防范舞弊风险或决策失误。

二、国有企业授权审批控制现状分析
多数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都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下设几个专业委员会。

由于国企的特殊性,一般还设有党委会、纪委,纪委和审计部门分担了监事会的一些职责。

各分管领导下设相关专业部门,专业部门工作职责根据常规业务隶属关系制定,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有一个大致的分工。

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就具体业务而言,普遍存在分工不细、职责不明确、程序不清晰等现象,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决策链条过长,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科学发展。

(一)申请批准职责未分离
在国有企业构建授权审批体系的控制过程中,申请和批准的职责往往被混淆,责任和义务没有进行严格的划分,使得申请批准在工作中往往很难达到相应的要求。

有些国有企业过分的注重相关的权利和权限,对于责任和义务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和辨别,缺少独立的申请和批准空间,这不仅严重危害着授权审批体系的建设,更容易在国有企业内部滋生腐败以及权力滥用的现象。

因此,在申请、批准的职责分离上急需得到有效地解决和治理。

(二)审批程序设计不合理
在审批程序的设计上缺乏合理性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有企业的授权审批工作。

一套制度的最基本核心所在就是其合理的整体框架构建,就像是房屋的地基一样,框架的合理性构建对于审批程序的相关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

如果在构建上就存在先天上的缺陷和不足,将为日后的国有企业授权审批带来很大的障碍和阻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的审批程序设计欠缺一定的合理性,而不合理的审批程序必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三)特殊授权机制不完善
在特殊授权方面国有企业本应加强防范,做到认真严谨的对待,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授权机制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

如某岗位的工作人员休假时将手中工作交给他人,由于特殊授权机制的不完善在这时候恰恰是最易发生问题的阶段,所以国有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特殊授权机制进行一定的完善和修补。

(四)缺乏有效跟踪和反馈
在国有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有效的跟踪和反馈,但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授权审批控制现状却是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严重的影响了审批授权的效果和工作的质量。

因此,国有企业不仅要关注事前审批,也要建立对审批后事项落实的跟踪和反馈机制。

三、构建国有企业授权审批体系的措施
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体系,需要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避免个人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国有企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体系需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由于其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导致计划经济的痕迹还存在于企业的管理运行当中。

就治理结构而言,从形式上看,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一应俱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机构职能交叉,履职情况缺乏监管,使企业的高层管理处于日常无监督,完全靠企业外聘事务所来履行事后审计,或者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给企业管理埋下隐患。

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调研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意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正确履行各机构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业务流程等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避免职责不清、业务流程不清晰影响企业工作效率,需要按照企业经营性质合理设置相关职能部门,并制定详细的有关部门职责权限、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同时细化部门衔接工作的职责,明确各部门传递资料或信息的办结时限,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提高运行效率。

(三)加强内部沟通与监督独立性
企业的审批授权过程中还要加强内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

同时也要注重监督机制的应用,要使监督独立于内部之间的沟通,不能使二者逾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但也不是使监督和沟通隔绝交流,不能因为人情的原因而对工作的要求有所降低,监督的作用不仅仅可以使相关员工提高工作的认真度,也可以使员工们对于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准则,提升相应工作的质量,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审批授权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持续跟踪与反馈机制
企业要建立一套持续跟踪和反馈机制,大多数企业的审批授权体系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便在无人问津,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有效的跟踪与反馈机制。

在建立持续跟踪与反馈机制时一定要掌握好科学性的原则,构建一套科学的跟踪反馈机制可以使国有企业全面的了解审批授权的相关状况,并及时的发现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很快的解决,而且跟踪与反馈机制还会对企业中的各种违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管理,维持国有企业内部应有的和谐环境,保证企业的工作效果。

四、结束语
授权审批体系是企业在重大决策和企业运营中防范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管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保障。

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在授权审批体系的建设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企业应尽快构建合理、有效的授权审批体系,实现科学管理,以避免因授权不合理,权限不清晰、责任不明晰等原因给经营带来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