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docx

合集下载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一. 引入 (100 字)农业是人类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而农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是指农业生产者在选择农业生产地点时考虑自己和生产环境的要求,从而在具备可行性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生产地点。

区位选择与农业生产的投入输出、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二. 内容 (1000 字)2.1 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200 字)1.原则:区位选择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农业生产地。

2.意义:对生产者来说,选择较为合适的生产地点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对社会和国家来说,农业的稳定生产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均至关重要。

2.2 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400 字)1.土壤条件:土壤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在种植特定作物时,需要考虑土壤中是否含有特定的营养元素。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另一重要因素。

不同的作物,对气温、日照等环境要求不同,因此选择生产地时应该仔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3.水资源:水资源的缺乏或过度利用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地点时要考虑自己的水资源要求,并寻找合适的水源。

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不同对农业生产可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平原适宜广泛种植庄稼,而山地适合果树种植或生态畜牧等。

5.交通条件:交通状况直接影响了产品销售渠道,因此农业生产者也应考虑区位选择地的交通状况。

2.3 区位选择的应用实例 (400 字)1.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区位选择岳阳市洞庭湖地区气候适宜,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生产。

然而,该地区缺水问题严重,因此在选择生产地时需要选择有水文资源的地区。

同时,由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稳定,适宜作物生长,因此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黑龙江省鹤岗市黑龙江头道河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区位选择该地区土壤质量好,适合种植大葱、大豆、洋葱等作物,并且有足够的水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课时计划课题: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解决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的概念——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两要素:位置、空间联系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并扩大范围2.及时改造:使之更合理地发展农业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讲授过程】学生学、思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农业区位 1、区位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

2、农业区位即农业生产所处的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位置环境构成的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其他事物的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

3、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为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降水-多少(过干、过湿)、季节分配(如华北的春旱、夏涝);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般年降水少于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种植作物。

高中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高中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高中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2. 学习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3. 掌握运用区位选择原则进行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地理(高中必修2)》高一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地理现象图片,激发学生对于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解释区位选择的含义和意义;
2. 简要介绍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交通、气候、水资源、市场等因素。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提供一个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如某地选择建设水稻种植基地;
2. 将案例分析过程分为交通、气候、水资源、市场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该地的优势和劣势。

四、讨论互动(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农业项目进行区位选择;
2. 学生讨论并用笔记、PPT等形式呈现各自的区位选择策略及理由;
3. 各组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提升(10分钟)
总结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并让学生总结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农产品,完成该农产品的区位选择方案,并用报告形式提交。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于区位选择的理解。

同时,布
置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教案课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时第1(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

(4)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1)运用阅读、举例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通过练习、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所学进行正确的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呈现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图片: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小麦、水稻田、内蒙古三河牛、东北的大豆生产等图片,提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2、讲授新课(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阐述、分析、推导、采用的教学方法等。

) 一.区位的含义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样的农业生产活动问题:农业是不是只有种植业?农业包括农业、林业、副业、渔业、牧业请同学们看P42的图3.1和图3.2,观察两地农业景观的差异,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思考什么是“区位”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位置(即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分布(相对区位)。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指导学生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及相关课文,分析: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列出的因素外,影响农业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③举例说明上述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选择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漂洋过海卖山葵的视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并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三代人买草莓的探究活动,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疑导入 .师:今天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东西,就是这个,同学们猜下是什么?生:猜并且品尝,确定是芥末。

师:芥末是食用生鱼片这种美食必不可少的调料,但是大家知道芥末是由什么制成的吗?芥末的主要原料就是山葵,而且因为山葵不仅可以去除生鱼片的腥味,还能杀死生鱼片中的寄生虫,所以在日本的市场需求巨大。

那山葵是不是在哪里都可以种植呢?(不是)那它可以在哪种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1农业的区位选择。

活动2【讲授】一、引导自悟,合作学习-----农业区位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评论 .【教师】观看一段视频,思考:山葵在哪种植?为什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云南保山市,有合适山葵生长的条件。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选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部分内容。

本节系统的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无论阐释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

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对“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们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和人文素养。

2.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居住在城市,部分学生虽然来自农村,都对农业生产了解很少,只知皮毛,缺少系统的认识。

3.思维特征:学生们现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②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六个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力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的选择》教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的选择》教案教学文稿

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作者:翁美娥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布局与变化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不同农业景观图片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方法、比较方法以及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区位因素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2、通过对区位因素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含义2、分析和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的影响三、教学策略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具多媒体、自制powerpoint课件五、教学过程农业区位的含义师:(投影图3.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图3.2澳大利亚牧场)请同学们看以上这两幅图,即课本42页图3.1和图3.2,同学们先找出两个地点在世界上的位置,说一说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什么是区位?(学生思考,教师画以下表格)(板书)一、农业区位含义图3.1 图3.2引导学生填写下表,找出两地的不同农业景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简称泰湄水稻)水田广布泰国湄南河平原降水多,气温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现代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低澳大利亚牧场(简称澳牧)牧场广阔,远处有树林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结合案例2)降水较少,气候温暖,地形开开阔平潭,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师:是否有同学可以根据以上表格的提示对我们刚刚问题做个总结呢?生:泰国湄南河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所造成,也就是两者的区位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

課時計劃課題: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課型:新課【教學目標】(1)、區位的含義;(2)、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3)、農業地域的概念、類型。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辦法]】重點:影響農業的主要自然區位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及其發展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

難點:運用所學原理,合理評價選擇農業區位。

解決方法:知識講授、案例分析、問題探究與討論【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缺勤登記:【板書設計】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3.1 農業的區位選擇一、區位的概念——人文地理學的基本概念兩要素:位置、空間聯繫二、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充分利用:光熱水土並擴大範圍2.及時改造:使之更合理地發展農業四、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1.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2.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冷藏技術的發展,擴展了市場【講授過程】第一課時【新課導入】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特點,決定了農業生產應“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農業生產類型和特點都有所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考慮多種因素而實現對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農業區位1、區位某事物的區位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絕對區位);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學生學、思過程設計如何考慮多種因素而實現對土地的合理利用呢?空間聯繫(相對區位)。

2、農業區位即農業生產所處的區域位置(包括該區域位置環境構成的所有組成,如氣候、土壤、地形等)和該區域內與農業生產活動有關的其他事物的狀況(如交通運輸、市場、政策、科技水準等)。

3、農業的區位選擇農業的區位選擇,就是綜合考慮多種農業區位因素對農業的影響,實現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獲得生態系統的最佳效益(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二、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1、氣候熱量-影響農作物的分佈、復種制度光照-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因為植物體內的幹物質絕大部分來自光合作用)降水-多少(過幹、過濕)、季節分配(如華北的春旱、夏澇);一般年降水少於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種植作物。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通过这样的作业小结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
2.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同时,我还会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本案例选取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典型农业区位选择问题,将实践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主体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同时,我还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实验教材必修(2)的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两部分。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俗话说“无农不稳”。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

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观念。

3、重点与难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二、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

主要采用了图导图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立足于案例分析,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首任。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读图分析法2、案例分析3、总结归纳法四、设计思想本节课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让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学得积极、愉快,主动地参与了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地理素质。

五、教学程序:教学纲要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以朱总理提出的“三农”问题引入。

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中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时代性。

二、讲授新课<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的含义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②社会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等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2、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幅地理景观图,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其特点(2)明白得农业区位的含义(3)把握阻碍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区位因素及其在实例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差异学会地理区域比较分析方法。

(2)通过分析具体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性,把握地理综合分析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阻碍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紧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预备1、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情形制作出来,增强直观成效并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好,导入到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

2、收集新闻资料及不同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案例,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12汶川大地震震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我们期望天佑中华,我们也时刻关注着灾区的灾情。

同学们,你们知不明白目前灾区人民最缺的是什么?(吃的,穿的)对!专门是吃的,中央为解决灾区人民吃饭问题,从国家粮食储备库调集大批稻米运往灾区,伊利集团也向灾区捐赠了大量牛奶,那个地点我想请同学们摸索一下,刚才我们那个地点提到的稻米产自哪个地点?(南方地区),那牛奶又出自我国哪个地区?(内蒙古草原)。

同学们对这些现象是专门熟悉的了,那大伙儿想过没有,什么缘故我国南方地区进展的是水稻种植业,而畜牧业却布置在内蒙古草原呢?这确实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内容,3.1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引导】本节课我们将要探讨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就应该明白什么是农业,它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41页的序言内容,摸索一下什么是农业?【板书】一、农业1、概念【提问】想必大伙儿都差不多看完了,那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大伙儿课本上是如何为我们定义农业的。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传授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成长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太过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区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读图剖析能力。

(二)历程与要领1.培育案例剖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举行农业区位选择。

2.议决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成长的影响,学会剖析地区农业成长条件的剖析和成长偏向的选择。

3.议决具体案例学习理解农业地区的含义。

(三)情绪、态度与代价观1.议决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成长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育用成长的眼光看标题的思想。

二、传授重难点(一)传授重点1.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地区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剖析要领。

(二)传授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举行农业区位选择。

三、传授计谋本节课的传授中,力图充分挖掘课本资源,采取标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传授活动。

议决对图表的判读和课本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进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知识层面上,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到场,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明白,使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传授历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吃货眼里的中国舆图”,以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食材导入新课。

(二)主要传授环节1.农业区位西席对学生分组,部署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41页内容,指出42页图3.1和图3.2中农业活动的劳动场所、劳动工具。

(2)说出造成图3.1和图3.2农业活动差异的地理原理。

西席巡视各组讨论的环境,请各组学生代表发言,然后举行总结性说明。

根据课本41页对农业生产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工具是动物和植物。

而动植物生存所依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带性纪律,各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必然存在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1【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本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得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连续进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把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缘故。

通过教材p43的活动的第1、2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要紧阻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阻碍的。

通过课本p43活动的第3题,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阻碍变化较大,使学生把握阻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

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案例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明白得农业区位的含义。

2、明白得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阻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缘故,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明白得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关心学生明白得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阻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明白得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得在进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进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阻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进展的阻碍。

【教学难点】农业的要紧区位因素及区其进展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配套)

3.3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l.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读一下杜牧的《过华清池》诗句,屏幕展示诗句,并启发学生思考皇帝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清宫呢?导入本课学生读诗句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由诗到农产品到农业的区位,启发学生思维知识点一1.农业的区位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是我们必须要弄懂的问题。

介绍概念。

2请同学们读P42图3.1和图3.2,先找出两个地点在世界上的位置,说一说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引导学生填写表格(灰色部分),找出两地的不同:(总结)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 请同学们读图3.3思考如下问题: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图中的因素外,说一说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学设计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阻碍农业生产的要紧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阻碍。

教学重点:1、阻碍农业的要紧自然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及其进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阻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判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2′)[教师提问]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是什么为我们提供了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呢?[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同学们回答的专门好,要紧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活动为我们提供日常的生活资料,而农业是我们的基础产业,因而成为第一产业,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深入了解农业,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2页。

二、自主学习(13′)1、依照初中所学或课外知识,农业有哪五大类型?2、阅读P42的图3.3及《新坐标》P29-30内容,阻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说出各因素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有利或不利于农业的进展?3、认真阅读并摸索阻碍P43活动题1、2、3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三、小组讨论(8′)阻碍农业生产的要紧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区位选择的阻碍,完成下表(结合《新坐标》)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阻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阻碍(能够不讲)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紧密;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依照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势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进展种植业;山地适宜进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进展种植业,宜进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进展种植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依照不同的土壤类型,进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进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进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截了当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畴内进展农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化能够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的地区进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养阻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能够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四、展现交流(12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自愿或老师点名回答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精讲的内容在阻碍农业生产的要紧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区位选择的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三维目标 :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 42 页图 3.1 和图 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
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图中信息引申信息经营方式
湄南河平原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气候湿热、机械人力耕种的水的水稻田、地势低平、红化程度低。

稻田
色土壤;
澳大利亚牧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地势平坦,降水牧场
场群、草茂密,远处有树较图 3.1 地区
林;少。

教师归纳: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
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
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图 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 42 页图 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
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
通运输、政策等。

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
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
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 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
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教师总结】 1.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
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
的生长。

2.我国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
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教师总结】 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
大。

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
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
作业。

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
塘养鱼业。

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
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①候均温是指连续 5 日的平均气温。

【教师总结】 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
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
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

同时东南
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
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
素。

以上我们既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地价、产
值、投入成本、市场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来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教师总结】案例 1 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
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
造的因素。

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
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合作探究】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 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
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

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
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
区位提出建 ?
【教】 (2)市和交通运因素、自然灾害地区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力用低、低温冷害少的;法国具有史悠久、技水平高、近消市的。

两国可以互,利用气候的季差异分占不同季的市,西班牙以中低档品主,法国以中高档品主⋯⋯
2.以你的家例,明区位因素的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化。

【教】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学生任意,行。

【教】根据以上的案例,我可以看出影响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的。

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定,而社会因素展化快。

由于地理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
因素的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化。

尤其是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展,自然
境的影响很大,而的区位影响也很大。

三、地域的形成
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史展段,在社会、、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
的合作用下,形成的生地区。

同一地域内,生的条件、构、方式、展方向
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形成——因地制宜展、合理利用土地的果。

由于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
了多种地域型。

更好的理解一,我来看一下澳大利混合的形成的案例。

【合作探究】通个案例,使学生明确如下:
1、混合主要是耕作与畜牧相合的地域型。

2、澳大利既是世界小麦市的主要供国,也是世界畜品的主要地之一,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国和出口国。

【合作探究】分析澳大利混合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混合地域在生构、方式、科技用、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
点 ?
2.在澳大利混合地域形成的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教】通案例完成活 1 的内容。

根据澳大利小麦一牧羊分布,确定小麦一牧羊在澳大利降水分布、气温分布和人口分布上的位置,合地册中澳大利的地形分布,分析明澳大利小麦一牧羊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力、市等社会条件,完成活中 2 的要求。

【教】
1.生构:种植与畜牧合的混合
方式:家庭大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降水、温度、水源等自然条件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了必要条件,
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
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

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
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

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
导作用。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板书设计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三、农业
地域的形成
1、概念:
2、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四、混合农业
1、概念: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