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8-2019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5.4身高的变化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 身高的变化课件(共49张PPT)
38
(合理即可)
不锈钢
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
(合理即可)
2. 某校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了解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每人都用100粒
小麦种子做发芽试验,发芽的粒数记录如图所示。
(1) 按发芽的粒数将上面的数据分段整理,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发芽粒数段
六(1)班的人数
六(2)班的人数
60以下
知识讲解
0
1
2
3
4
5
6
身高段/cm
140以下
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甲班
乙班
甲、乙两班10名同学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知识讲解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
练习巩固
1. 下面是红队、蓝队队员的跳高情况。(单位:cm)
通过比较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认为蓝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
两个班10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差不多,还可以把数据分段看看。
我画图表示分段后的情况……甲Biblioteka :132,155,
134,
147,
164,
159,
143,
154,
153,
155;
乙班:
148,
152,
147,
149,
148,
149,
143,
153,
152,
154。
知识讲解
要怎么表示表中的两行数据呢?
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图中表示甲、乙两班的统计图。
红队:51 45 55 60 77 65 53 59 56 58 64蓝队:66 58 57 72 67 78 50 54 59 61 69你认为哪个队队员的弹跳力好些?你是如何比较的?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身高的情况》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身高的情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身高的情况》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了解身高的分布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不同年龄段身高的参考数据,学生需要通过这些数据,绘制出条形图、折线图等,进一步直观地了解身高的变化趋势。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条形图、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同时也能够通过数据的变化趋势,了解到身高的分布情况。
但是,学生在分析数据时,可能对于数据的解读和分析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身高的分布情况,掌握绘制条形图、折线图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数据的变化趋势,了解到身高的分布情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身高数据的和分析。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绘制条形图、折线图的方法,能够通过数据的变化趋势,了解到身高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数据的深入解读和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数据,了解到身高的分布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身高数据的和分析。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年龄段身高的数据,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身高的分布情况。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身高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年龄段,进行身高数据的。
3.整理数据:学生将到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制作成。
4.绘制图表:学生根据数据,绘制出条形图、折线图,直观地了解身高的分布情况。
5.分析数据:学生通过图表,分析身高的变化趋势,了解到身高的分布情况。
6.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4课时《身高的情况、 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4课时《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的内容包括身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身高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他们对统计学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自身的身高变化比较关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然而,学生对于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身高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身高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身高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学生身高数据,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身高变化规律的相关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学生身高数据,引导学生关注身高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学生身高数据,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身高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身高数据,尝试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身高数据,验证身高变化的规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5.4 身高的变化(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5.4 身高的变化(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平均数,并能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2.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 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平均数的计算过程3. 平均数在身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分析班级同学身高数据的平均数- 讨论平均数在身高数据中的作用和意义4. 身高变化的趋势分析- 探讨影响身高变化的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平均数在身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过程2. 身高变化趋势的分析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身高数据表格、计算器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身高变化的问题- 展示班级同学身高数据,引发学生兴趣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生分组,收集本组同学的身高数据- 学生将数据整理到表格中,并进行分类3.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 介绍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平均数的计算过程4. 平均数在身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讨论平均数在身高数据中的作用和意义5. 身高变化的趋势分析- 学生分析班级同学身高数据的变化趋势- 探讨影响身高变化的因素6. 总结与反思-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3. 平均数在身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4. 身高变化的趋势分析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2. 分析给定数据集的变化趋势3. 探讨影响数据变化的因素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平均数,并能用平均数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身高的变化》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统计》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掌握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还不够熟练,对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可能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身高变化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掌握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掌握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身高数据,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制作统计图。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身高数据,包括学生身高、父母身高等。
2.准备统计图的制作工具,如纸张、直尺、彩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身高的变化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身高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身高数据。
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统计图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图的作用,巩固对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 《身高的变化》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1.引导学生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测,发展学生 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3.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统计图在交流和传递数据信息中的 作用。 4.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测,体会数据的作用。 5.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四课《 身高的变化》。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己从中获取信息、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 础,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和特点,在绘 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 掌握。
《 身高的变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身高的变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 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 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填空题。 男、女生在不同阶段的平均身高统计图
1. 13岁前,男、女生平均身高相比,( )生身高较高。 2.男生平均( )岁至( )岁身高增长得最快,女生平均( ) 岁至( )岁身高增长最快。 3.男、女生平均身高( )岁相差最大,大约相差( )厘米。
【参考答案】: 1、略 2、(1). 女 (2). 13 15 11 13 (3). 13 10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交流的能力。考虑到本 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 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六上数学第4课时 身高的变化公开课教案教学课件课时训练作业练习知识点总结
第4课时身高的变化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4 身高的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高变化,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材中通过身高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增长和减少的概念,进一步掌握用数学方式描述和表达身高变化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和图形的处理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方式描述和表达身高变化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方式描述和表达身高变化。
2.难点:理解身高变化的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自主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身高数据表格和图片,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与身高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身高数据表格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高变化这一主题。
提问:“你们观察过自己的身高变化吗?身高与年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高数据表格,让学生找出年龄和身高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会相应地增长。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身高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如:“小明今年10岁,身高1.4米,预计他12岁时身高会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身高的变化》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身高变化的原因,掌握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身高变化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身高变化的原因,再到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于曲线图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身高变化的原因,可能还存在一些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身高变化的原因,并运用曲线图来表示身高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身高变化的原因,掌握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身高变化的原因,掌握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身高变化原因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身高数据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身高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身高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身高变化的原因: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原因,如遗传、营养、锻炼等。
3.用曲线图表示身高变化:教授曲线图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动手绘制身高变化的曲线图。
4.总结和拓展:总结身高变化的原因和曲线图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身高变化的曲线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身高变化的原因2.曲线图的表示方法–横轴:时间–纵轴:身高–曲线:表示身高的变化趋势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身高变化原因的理解程度。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身高与年龄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身高与年龄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和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问题时,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积极思考,愿意参与探究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身高与年龄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数据,探究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身高与年龄的关系。
2.数据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身高年龄数据。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身高年龄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儿童身高年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觉得身高与年龄有关系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年龄数据写在纸上,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米,请问这个班级中身高最高的学生可能有多少米?”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5.4 身高的变化》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教材通过身高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引导学生感受身高随年龄变化的一般规律,体会数量变化的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理解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发展统计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于身高变化这一现象,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感受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统计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理解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理解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环节,感受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身高数据、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身高数据,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你的身高是否也在变化?2.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环节,探讨身高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展示: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让学生理解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5.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未来的身高。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身高变化的一般规律。
5.4《身高的变化》(教学课件)六年级 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 110 ) ( 0)一
118 125 132 139 145
155
120 127 135 141 147 154
一到六年级笑笑身高与全市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13
12
5 13
7
2
12
5
15
14
14 7 14
5 15 4
113
5
9
全市女生平均身高 笑笑身高
二
三
四
五
六
年级
达标练习
身高/cm
( 160)
(140×6+150×4+55)÷10 =1495÷10 =149.5cm
小试牛刀
右面是奇思家12月生活支出情况统计图。
(1)从这个扇形统计图 中,你知道了什么?
食品 36%
文化 20%
食品支出最%
水电气 10% 赡养老人 16%
的增长情况一致吗? 六年级
一致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 有变化
探索新知
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64 cm, 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
165 cm左右
探索新知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 况,看看有什么不同。
可以怎样比较?与同伴交流。
可以比较最 高的身高。
六年级(1)班 六年级(2)班
课后作业
作业: 本节课同学们你们学会了什么?写一
写,然后小组交流。还有什么疑惑?
Thank you!
数学成绩情况。(单位:分)
按分数段整理数据,并分析预测哪
六(1)班数学成绩
98 91 69 94 84 97 100 93 83 96 94 93 99 9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身高的变化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身高的变化,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5.4节“身高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身高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身高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主要包括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学具主要包括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让学生思考身高的变化规律。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班级中学生的身高,看看是否有变化的规律。
2. 讲解: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身高的变化规律。
解释身高的变化是由于遗传、营养、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练习: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他们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身高的变化规律和数学的描述方法。
可以用图示和公式来表示身高的变化规律,并用实例来说明数学的描述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和分析你身边的某个物体的变化规律,并给出实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身高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身高的变化。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考虑在下一节课中进行复习和巩固。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物体的变化规律,例如温度的变化、光强的变化等,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这些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对于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思考身高的变化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和统计的方法,了解身高随着年龄的变化趋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数据,引发学生对身高变化规律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和统计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学生在身高变化规律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身高变化规律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身高变化情况,能从统计图中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收集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统计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身高变化情况的方法,能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从统计图中深入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身高变化的数据,引发学生对身高变化规律的思考。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进行,收集身高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身高变化规律。
3.实践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身高变化问题。
4.巩固拓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身高变化规律的发现,提出改进措施。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年龄身高(cm)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独立完成身高变化统计图的绘制,正确分析身高变化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感受身高的变化,了解身高的增长与年龄的关系。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身高变化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但是,对于身高变化的规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身高变化的规律,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身高变化的特点。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身高变化的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身高数据,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身高变化的主题。
2.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讨论身高变化的规律。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身高变化的规律,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身高变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身高变化的规律1.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也在增长。
2.身高的增长速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收集和整理身高数据的能力。
2.学生分析身高变化规律的能力。
3.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是否掌握了身高变化的规律?2.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上就是我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的说课稿,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4课时《身高的情况、 身高的变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4课时《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身高的情况、身高的变化》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高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处理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身高数据的收集、身高数据的整理、身高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身高变化规律的分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于身高这个主题,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如何将这些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表示和分析身高数据,能够根据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表示和分析身高数据,能够根据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身高变化规律的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身高数据,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身高的变化规律吗?”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身高数据,尝试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3.展示:学生将各自的分组结果进行展示,分享分析和结论。
4.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
5.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身高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身高变化规律,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5.4《身高的变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身高的变化》是一节探讨身高变化规律的数学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身高数据的分布特点,掌握身高变化的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和收集身高数据,绘制身高条形图、折线图,并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对身高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然而,对于身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他们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身高变化的规律和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和收集身高数据,绘制身高条形图、折线图,并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对身高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统计学的兴趣和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和收集身高数据,绘制身高条形图、折线图,并分析身高变化的规律;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对身高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身高变化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身高数据进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问题驱动、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统计软件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身高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身高的变化-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课《身高的变化》。
该教材主要讲述了身高的变化规律、身高增长所需的营养和锻炼等内容。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身高的变化,帮助学生了解身高的增长规律,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1.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知道身高增长所需的营养和锻炼。
2.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和身高增长所需的营养和锻炼。
2.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老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身高和身高的变化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然后,老师可以展示几幅身高增长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身高增长的过程和规律。
2.探究身高的变化规律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测量身高,然后将学生身高数据汇总,制作成条形图或折线图,让学生观察图表,从中探究身高的变化规律。
3.探究身高增长所需的营养和锻炼通过观察图表,学生可以了解身高增长的规律,进而讨论身高增长所需的营养和锻炼。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并讨论哪些食物和运动可以促进身高增长。
4.合作探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探究不同主题,例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科学睡眠等,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总结与评价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身高的变化规律和身高增长所需的营养和锻炼,教学难点是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测量身高和制作图表等活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身高变化的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探究身体健康问题;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 110 )
11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年级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淘气的身高在一、四 _____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 三 年级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最大,在_____ (2)淘气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的平均身 高的增长情况一致吗? (3)淘气的身高在全市男生中所处的位置有变化吗?
根据统计,全市初三男生的平均身高是 164 cm,请你 估计三年后淘气初三时的身高。
天津市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表
年级 男生平均身高/cm 女生平均身高/cm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121 119
127 126
133 131
138 137
143 143
148 150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 看看有什么不同。
第 5 单元
数据处理
第 4 课时 身 高 的 变 化
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身高/cm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淘气身高
( 170 )
( 160 )
● ●
154 153
( 150 ) 145 ●
●
( 140 ) 130●
138 ●
●
143
( 130 ) 124 ●
●
135
130
( 120 ) 118 ●
2.李老师教两个班的数学课,下面是他记录的某次测试两个 班数学成绩情况。(单位:分)
⑴李老师所教两个班中哪个班 的数学成绩好一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你是如 何比较的? ⑵按分数段整理数据,并制成 条形统计图。
⑶如果90分以上(含90分)算优秀,那么两个班的优秀率分
别是多少? ⑷估计两个班的平均分哪个班会高一些?说一说你的依据是 什么? ⑸再说说你认为哪个班的数学成绩好些,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