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探讨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维普资讯

7 5・ 5
第2 1卷
第 7期
医 学 研 究 生 学 报
J u n lo dc lP s r d ae o r a fMe ia o t a u ts g

V0 . No 7 1 21 .
20 0 8年 7月
J 12 0 u. 0 8
K yw r s Q ai a ae n ss m; Cii l l dt nfs n e od : u lym ngmet yt l c o as i t e n ab o r uo

0 引

采集 、 成分制备 、 验和 服务等 环节 的质量 管理 已经 检 取得 明显成效 , 但还没有要求建立临床输 血的质量体
a e n n ci ia lo rn f s n s o l e sr n e e . An ef cie q ai n g me t s se g me ti l c l b o d t su i h u d b t  ̄h n d n a o e f t u l y ma a e n y tm e v t
Z O o gbn E inh n , A e -og H U T n —i,L I a —o g Y O G nh n Q
( eat etfBod Tas s n aj g G nrl o i lfN n n layC m n ,P A a — Dp r n o lo rn ui ,N n n eea H s t aj gMitr o ma d L ,N n m f o i pa o i i
o ulym n a,dcmet rcd rs tn a p rt gpoeue S P ad q at rcrs nq a t au l ou ne po eue,s d r o ean rcd rs( O ) n u ly eo i d a d i i d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概述: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输血过程中,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从而保障受血者的健康。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框架,本文将继续深入探讨该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1. 确定适当的机构设置:建议在医疗机构内设立专门的输血质量管理部门或委员会,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输血质量管理相关的政策和程序。

2. 合理的人员配备: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输血专业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他们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考核,以保证其胜任相应的工作职责。

二、质量控制流程1. 采血和筛查环节:建立合理的采血程序和筛查标准,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和血液质量的合格。

包括采集血样的方法、采样时的标本标签和记录、输血前的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等。

2. 血液储存和保存:确保输血产物的质量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害,包括适当的温度控制、保存容器的选择和标识等。

3. 交接和输血操作:建立明确的交接程序,确保输血前后的操作过程准确无误,包括记录患者信息、核对血液类型和数量、验证身份等。

4.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对输血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

5. 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定期进行输血质量的自我评估,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核,以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三、质量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 监督:建立监督机构对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监督,包括定期的检查和审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评估:建立定期的评估机制,对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

评估内容包括质量指标的达标情况、不良事件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等。

四、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1. 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与输血相关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包括患者与受血者的匹配风险、供血者的健康状况、输血过程中潜在的感染风险等。

现代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探讨

现代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探讨

压、 脉搏 , 开紧身 的衣 服 , 解 把献 血者放 在 凉快 的地方 , 同时指 [ ] 余文 华. 偿献 血晕厥 3 原 因分析 [] 广西 医学 , 0 , 3 无 4例 J. 2 32 0 5
是第 一次献血 , 当广泛宣传无偿献血 知识 , 应 告知献血前 、 后应
・ + - - + + - 呻 + 呻 ¨ - +
【 文章编号 】 63 78 20 )202- 17 - 6 (090 - 1 2 7 3 0
{ 教学・ 管理・ 护理{
+ —+ - + 呻 - 一+ - ・ + + 一
现 代 临 床 输 血 质 量 管 理 的 探 讨
林红艳 ( 广西 北海 市 中心血 站 ,300) 560
[ 关键词】 临床输血 ; 质量管理 【 中图法分类号 】 R3 11 3. [ 文献标识码 】 B
1 认真贯彻执行法律、 规范 , 规范 操作 是安全 输血的原则是保 证输血 安全和有效 , 中安全性是居于首要位 其 根据《 中华人民共 和 国献 血法 》 、 生部 《 … 卫 医疗 机构 临 置的。要提 高输 血安全性 , 限度 减少 输血不 良反应 的发生 最大
中心 出版社 ,0 2:2—18 20 8 6.
[ ] 李大鹏 , 2 徐学芳. 队无偿献血采 血中献血人员发生 不良反应的 部
原因分析【 ] 临床军医杂志 , 0 , ( ) 16 J. 2 43 4 : . 0 2 2
( )8 1 :4—8 . 5
应立即停 止采血 , 双腿 , 抬高 降低头部 以增 加血液供应 , 检测 血 压人中、 合谷穴 , 口服冷饮 料或糖水 。( ) 2 对无偿 献血者 , 尤其
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 , 争静脉 穿刺 一次成功 , 力 用鼓励 性语言

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

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
并有工作人员的全名签字。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方法
• 自上而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 册→程序文件→规程类文件→相关表单
• 自下而上:规程类文件→程序文件→质量 手册
• 从中间向上下: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和规 程类文件→相关表单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步骤
• 成立编写小组:院领导参与,能代表各相关部门, 有管理经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所要求的硬件 • 深入理解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参考文件
• (一)参照标准
• 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质量 管理体系 要求》
• GB/T 19000-2008 idt ISO 9000:2005《质量 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
•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完成并经过拟任质量 负责人审核后,应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分组(根据人 员类别或岗位)培训,使所有相关人员熟知以下内容:
• 临床输血适应性法规 • 本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 各职能部门及科室在临床输血质条件
• 人才:专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医生素质 • 环境:适宜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环境——包括临
床输血过程所涉及的场所、设施、人员及其质量意 识
• 设备: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必要的设备——如血 液的贮存设备、运输设备、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设 备等。
• 技术:能开展必要的技术项目以保证临床输血质 量——如抗球蛋白技术(输血相容性检测经常使用 的试验方法,证实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必须的试 验)、血型抗体检测技术等
输血科(血库)基本规章制度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输血器的选择与使用
输血器选择
根据输血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 适的输血器,确保输血安全。
使用前检查
使用前应检查输血器包装是否完 好,无破损、无污染。
正确操作
按照输血器使用说明正确操作, 避免输血过程中的污染和浪费。
输血过程的监测与记录
监测指标
输血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反应等指标,确保输血 安全。
引进先进技术
引进先进的血液筛查、检测技 术,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输血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 设备对输血过程进行实 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输 血效率和质量。
个性化输血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输血方案,提高 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新技术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 展,未来可能出现更多 新型血液制品和替代输 血技术,为输血治疗提 供更多选择。
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输血过程、输血反应及处理措施,为输血质量控制提供 依据。
信息化手段
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输血过程监测和记录的准确性和效率。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01
采取严格的输血前评估和配血试验,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处理流程
02
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
施,并及时上报。
提高输血质量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2
03
04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全面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涵盖血液采集、储存、运输
、配血、输血等各环节。
强化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和 技能水平,确保输血操作规范
、安全。
推广无偿献血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标题: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患者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一、输血前的质控1.1 病史与体格检查: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子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输血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输血。

1.2 实验室检测: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病原体筛查等,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1.3 输血适应症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输血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

二、输血中的质控2.1 输血前核对:在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多次核对,确保输血的血袋标签、患者信息等无误。

2.2 输血过程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输血速度控制:控制输血的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导致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同时确保输血的有效性。

三、输血后的质控3.1 输血后观察: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等情况。

3.2 输血后实验室检测:输血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液学指标、凝血功能等,评估输血的效果。

3.3 输血后随访:对于接受输血的患者,需要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输血质控记录4.1 输血记录完整性:对于每一次输血,需要建立完整的记录,包括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中的监测、输血后的观察等,确保记录的完整性。

4.2 输血记录保存:输血记录需要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后续查阅和追溯。

4.3 输血记录审核:输血记录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输血质控改进5.1 定期评估:对于输血质控制度,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5.2 临床研究: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提升输血的质量控制水平。

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7
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结构
应该做什么?
应如何开始? 应如何去做? 应获得的结果
质量体系要素方针
质量体系要素过程描述 SOP、培训指南、能力评价 表格、记录、报告

8

9
GB/Z 19031-2009/ISO/IWA1:2005



10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目的是帮助医疗服务组织(见 3.1.8)建立或改进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提倡持续 改进,强调预防错误或不良结果,减少不稳定状态和浪费, 如无价值的附加活动。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结合了GB/T I9004-2000《质量管 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的内容,并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指 南,包括有助于医疗服务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持 续改进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应能使所有顾客对医疗服务组织 提供的医疗产品、专业技术或医疗服务感到满意。

效用原则:保障血液的有效利用,防止任何导 致血液浪费的行为。 公平原则:在血液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 公正的分配这些血液,确定谁有获得血液的优 先权。


3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85号)
第十一条 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 推动临床合理用血; (二)负责制定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 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 况协调临床用血 …… (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 任务

4
全面质量管理 TQM
ACT
PLAN
PACD
DO
CHEC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戴明循环 Deming Cycle PDCA循环 PDCA Cycle PDSA循环 PDSA Cycle

建立健全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建立健全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输血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保证输血安全、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建立健全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在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得到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同时,要建立标准化的输血记录和报告系统,对于每次输血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和报告。

建立血液库存管理系统:对于血液库存管理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对血液的收集、储存、运输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科学、合理地调配血液,确保患者得到合适的输血治疗。

培训医护人员:要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培训、定期培训和应急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提高医院输血管理的整体水平。

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输血质量和安全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

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所有医护人员都应该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注重每个环节的细节和安全管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总之,建立健全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输血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从制度、流程、管理和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临床输血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公共卫生。

近年来,我国在临床输血领域不断加大质量控制力度,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本文将对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指标体系、措施、现状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二、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提高医疗安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有助于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降低因输血引起的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风险。

2.减少不良事件通过对临床输血质量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输血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优化资源配置质量控制有助于合理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医疗成本。

三、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指标体系1.输血适应证合理把握输血指征,遵循输血医学规范,确保输血治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输血操作规范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3.输血安全评估对患者输血前进行全面的评估,降低输血风险。

4.输血效果评估对输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为优化输血方案提供依据。

5.输血资源管理合理调配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四、临床输血质量控制措施1.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完善的输血管理制度,规范临床输血工作。

2.加强输血培训与教育提高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知识水平,提升输血操作技能。

3.落实输血审核制度加强对输血申请的审核,确保输血安全。

4.推进输血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输血信息的实时传递、追踪和分析。

5.开展输血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定期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持续改进输血工作。

五、临床输血质量控制的现状与挑战1.输血质量意识不足部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对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输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区、医疗机构输血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3.输血资源分布不均血液资源在地区间的分配不合理,部分地区血液供应紧张。

4.输血相关法规与标准不完善需进一步完善输血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临床输血工作。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救治病患和维护患者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一个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血液采集、血液检测、血型鉴定、血液保存和输血过程的监控等方面。

一、血液采集1.1 采集器具的选择与消毒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对于保证血液质量至关重要。

常用的采集器具包括针头、管道、采血管等。

这些器具应该具备一次性使用、无菌、无毒、无菌、无致敏物质等特点。

此外,还需要对采集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1.2 采集部位的选择与准备在进行血液采集时,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采集部位包括肘窝静脉、桡侧静脉等。

在选择采集部位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确保血管充盈度和通畅性。

此外,还需要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1.3 采集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在进行血液采集时,操作规范是确保血液质量的关键。

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规范。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采集速度、采集量、采集时间等因素,以确保血液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血液检测2.1 血液常规检测血液常规检测是评估患者血液状况的重要手段。

在输血前,需要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常规检测,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供血者的血液质量和适宜输血的程度。

2.2 传染病标志物检测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血液检测中还需要进行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

常见的传染病标志物包括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通过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相应的标志物检测,可以确保输血过程中传染病的风险最小化。

2.3 特殊血型抗体检测在进行输血前,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型进行鉴定,并进行特殊血型抗体的检测。

这是为了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血型不合的反应。

通过对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鉴定和抗体检测,可以确保输血过程中的血型匹配和安全性。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大 职 称 ,并 具 有 一 定 的 管 理 经 验 ,有 3年 以上 输 血 工 作 经 历 。重 点 应 制 定 员 工 继 续 教 育 计 划 ,特 别 是 日常 的 业 务 学 习 和 技 术 培 训 , 定 期 进 行 考 核
输血过程管理是质量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 输血过程管理 程序应 明确各个环节及应达到的 F的、 j 责任 , 并规定各接 口的
维普资讯

医 院 管理 ・
28 4 第 卷 4 WrH lDe 0 年 月 5 第 期 o ehi 0 l a g d t  ̄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岳 挺
( 南 驻 马 店 市 中心 血 站 河
4 3() 60) ) (
关键词:医疗机构
关 系 。 个 环 节 应 制 定 详细 的操 作规 程 与 之 呼 应 , 实细 致 的 每 真
记录操作过程或结果 。 输血过程 至少应包括 向血站订血、 血液 接收登记入库、血 液库存管理 、输血 申请单及样本审核、血型 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操作 、交 叉配血操作 、血液发出、血液 样本采集与送检、血液输注等 。
实 旖 全 面质 量 管 理 是 本 文 探 讨 的 目的 。 1质 量 管 理职 责
质量体系文件应覆盖包括血液接收审核、血液登记入库 、
血液 库 存 管 理 、 液 样 本 采集 、样 本 审 核 及 交 接 、血型 鉴 定 与 血
交叉配血 、血液发出、输血等全过程,应 包括 质量手册 、过程
机 构 已经 按照 《 站 质 量管 理 规 范 》的要 求 ,建立 了覆 盖 从 献 血 血 者 招 募 、血液 采集 、成 分 制 备 到 血液 放 行 、储 存 、发 放 、运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
社会受益
质量体系
是指对质量进行质量检查,统一质量控制及全
面质量管理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 是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 和资源。 质量体系是由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四 个要素构成。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适用于哪些行业
1 2 3 4 5 6 7 8 农业、渔业 采矿业及采石业 食品、饮料和烟草 纺织品及纺织产品 皮革及皮革制品 木材及木制品 纸浆、纸及纸制品 出版业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航空、航天 其他运输设备 其他未分类的制造业 废旧物质的回收 发电及供电 气的生产与供给 水的生产与供给 建设
运输、仓储及通讯
金融、房地产、出租服务 信息技术 科技服务 其他服务 公共行政管理 教育 卫生保健与社会公益事业
19
20
电子、电器及光电设备
造船
39
其他社会服务
ISO15189与其它ISO文件关系
ISO9000 ISO17025 ISO15189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实验室技术要求
实验室技术要求
8. SOP有助于经验传承
9. SOP可以用来估计工作的复杂度、有助于改善工作流程 10. SOP可以为工作引入稳定性
SOP的“P”
SOP编写与实施的八步骤
弄清SOP的(5W和2H)
SOP的格式
1、明确职责:包括负责者、制定者、审定者、批准者。 2、格式: 每页SOP页眉处注明“标准操作规程”字样; 制定 SOP单位全称; 反映该份SOP属性的编码、总页数、 所在页码; 准确反映该项目SOP业务的具体题目; 反 映该项SOP主题的关键词,以利计算机检索; 简述该 份SOP的目的、背景知识和原理等; 主体内容:具体内容简单明确,可操作性强,以能使 具备专业知识和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理解和掌握为原 则; 列出制定该份SOP的主要参考文献; 每份SOP的 脚注处有负责者、制定者、审定者、批准者的签名和 签署日期; 标明该份SOP的生效日期。

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探讨

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探讨

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探讨临床输血过程复杂,涉及环节和部门较多,需要临床医师、护士和输血科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才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因此,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有效途径。

由于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输血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因此,建立和完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临床输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保证临床输血合理、安全和有效十分必要。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质量体系不完善;(2)缺乏接受过输血专业技术培训的人才;(3)文件化不够,难以应对举证责任倒置;(4)无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持续质量改进[1]。

1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一个组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的体系。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包括该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和资源管理、运行的全过程和持续改进过程等[2]。

1.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依据我国近十几年来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要求,血液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

各项法规实施以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血液管理工作以及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各地对血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尚存在很大差异,血液管理工作水平及工作进展尚不均衡。

医疗机构对临床输血的管理还相对滞后,普遍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尚未颁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规范性文件,但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性文件,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即ISO9000族标准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护理和输血科技术人员在临床输血中的行为,控制整个临床输血过程,使临床输血逐步步入规范化管理[3~5]。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科的质量管理

6、标本管理制度
(1)配血标本送到输血科后,要有专人接受标本,并 检查血量、标本联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齐全, 如有遗漏应拒收。 (2)初检和复检标本送到实验室后,要有专人接收手 续,并要检查留样试管、标签、编号、血型是否齐全, 检查合格双方签字,做好登记,注意标本份数、来源 和日期等。 (3)检查血标本留样足量,并观察是否有溶血、乳糜 血,如有此现象应重新留取标本并做好记录。
2、供血制度
(4)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关 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做到临床规范用血。 (5)遵循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积极开展成分输血、 自身输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严防血源性传染病的 发生与传播。 (6)交叉配血和发血,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 规程,必须做到双查双签后,方可发出。
(3)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清输血的利弊, 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后,方可输血。 (4)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填写,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经上级医师审签后同血样本一起提前呈交输血科。
4、输血管理制度
(5)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急诊外凡需输血者均应 提前申请,各种血液成分应提前2-3天,全血及红细胞 悬液<2000ml提前2天,2000ml以上者提前3天,> 3000ml者应提前4天。 (6)勤工人员和家属一律不许代替医护人员取血和代 替医师签字、填写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 (7)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 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 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 输血安全。
一、输血科(血库)的组织管理
(一)输血机构的等级与作用
1、输血研究所 为专门从事输血研究的机构, 可以是独立经济核算的法人单位,也可以作为 输血机构内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种血液 制品生产的研制中心。 2、血液中心 是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采供 血的业务、教学和科研中心,负责直辖市、省 会和自治区首府市的采供血工作,是我国血站 系统的最高形式。 3、中心血站 是设区的市级血站,负责所在市 的采供血工作,设有较完善的行政、业务管理 体系和必备的采供血、成分分离和输血研究设 施,对辖区内的基层血站及医院血库有业务指 导责任。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血液是生命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份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范本,供参考:一、概述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并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和输血工作过程。

二、质量管理体系1. 质量管理目标: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2. 质量管理原则: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科学决策、全员参与。

3. 质量管理职责:(1)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流程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

(2)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监督评估质量管理工作。

(3)医护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做好各项质量控制工作。

三、质量管理制度1. 质量控制文件:制定和完善药品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记录管理制度等相应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章可循。

2. 质量考核与改进:建立科室质量考核机制,对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流程。

3.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输血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控制。

4. 培训与培养: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安全意识培训,确保技术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5.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汇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6. 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相关资料的保存和使用。

四、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操作规范:(1)员工要佩戴工作服、帽子、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要保持个人和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2)血液制品的采集、输注、贮存等工作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操作规范,防止污染。

(3)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血型鉴定、配血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物资管理:(1)建立血液制品和相关试剂的管理制度,确保质量和安全。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救治危重病患和手术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一、血液供应管理1.1 血液库存管理:确保血液库存充足,避免血液短缺或过期造成的问题。

1.2 血液采集和储存:规范血液采集和储存过程,保证血液质量不受污染和变质。

1.3 血液筛查和检测: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和检测,确保血液不携带传染病。

二、输血操作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包括核对患者身份、血液配型、交叉配血等,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2.2 输血设备检查:检查输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无菌性,确保输血过程中无细菌感染。

2.3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反应风险,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三、输血质量监控3.1 输血反应监测:对输血过程中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3.2 输血效果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输血效果,确保治疗效果。

3.3 输血后随访:对输血后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血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四、质量培训和教育4.1 员工培训:对从事输血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

4.2 宣传教育:向患者和公众宣传输血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增加其对输血的认识和信任。

4.3 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临床输血质量的提升。

五、质量评估和改进5.1 质量评估指标: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输血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和监测。

5.2 质量问题分析: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5.3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质量问题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输血质量和安全性。

结论: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血液供应管理、输血操作规范、输血质量监控、质量培训和教育以及质量评估和改进等五个方面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输血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东莞东华医院输血科吴远军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

实体:产品、服务、人员、活动等。

明确需要:产品或服务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隐含需要: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等的期望。

☐质量管理:是对为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须的全部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予实现的体系。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套用概念☐临床输血质量:反映医疗机构实施临床输血的人员、服务、使用的血液及输血活动过程符合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和满足患方的期望的总和。

实体:血液、服务、医护技人员、输血活动过程。

明确需要:符合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隐含需要:患方的期望。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为使临床输血质量达到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及患方的期望,而对临床输血活动过程及相关职能所进行的管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输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予实现的具体措施的体系。

组织: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弥补临床输血管理普遍存在的以下问题。

☐适应法规不建全:如目前我国临床输血相关法规对急诊输血及稀有血型患者的相容性输血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医院对急诊患者及稀有血型患者不能采取正确的输血措施,一味坚持所谓的“同型输血”,导致许多患者不能及时接受输血治疗,而最终失去成功抢救的时机。

☐相关责任人对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们通过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科室、岗位的责任,有利于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对输血科的人才、设施、设备投入不足:通过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对输血科(血库)的投入力度,从而保证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输血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类文件及规程类文件正是临床输血专业理论与临床输血实践的有机结合,直接运用现有的输血专业基础理论指导临床输血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探讨
作者:关艳丽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03期
【摘要】临床输血过程复杂,涉及环节和部门较多,需要临床医师、护士和输血科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才能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因此,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族标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95
由于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规范化建设相对滞后,输血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因此,建立和完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临床输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保证临床输血合理、安全和有效十分必要。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质量体系不完善;(2)缺乏接受过输血专业技术培训的人才;(3)文件化不够,难以应对举证责任倒置;
(4)无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持续质量改进[1]。

1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一个组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的体系。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包括该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和资源管理、
运行的全过程和持续改进过程等[2]。

1.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依据我国近十几年来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要求,血液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

各项法规实施以来,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血液管理工作以及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各地对血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尚存在很大差异,血液管理工作水平及工作进展尚不均衡。

医疗机构对临床输血的管理还相对滞后,普遍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虽然我国尚未颁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规范性文件,但应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性文件,采用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即ISO9000族标准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护理和输血科技术人员在临床输血中的行为,控制整个临床输血过程,使临床输血逐步步入规范化管理[3~5]。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1.2.1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准备阶段该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计划;(2)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方案;(3)教育培训;(4)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5)合理配置资源。

1.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阶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依据,由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技术规程、记录表单四层文件组成。

1.2.3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阶段,包括:(1)内审员教育培训;(2)严格按照文件运行并重视运行的检查;(3)内部审核;(4)管理评审;(5)持续改进。

2 ISO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2.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非政府性质的世界性联合会,ISO成立于1947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来自世界170个国
家和地区标准化团体加入ISO。

我国于1978年正式加入ISO,成为正式会员国。

2.2 ISO9000族标准(简称ISO9000) ISO9000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

这些标准可帮助组织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

它适用于各行各业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在行业中提高竞争力。

因此,ISO9000族标准一经诞生,就形成了ISO9000热和以ISO9000为依据的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与注册热。

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ISO9000系列标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提炼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并将其归入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内,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

这八项原则是:(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这些原则是当代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通用的规律,它奠定了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条主线,贯穿于ISO9000标准中。

只有充分理解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理念和内涵,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每一个条款。

八项管理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为基本点,“领导作用”是
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其他原则是手段和方法。

医疗机构的临床输血如果能以ISO9000为依据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则可使医疗机构和患者都得到实惠,实现双赢。

理由是:(1)ISO9000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将会极大地提升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水平;(2)ISO9000侧重于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发生输血医疗纠纷时举证;(3)ISO9000包括了服务的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参与临床输血的医疗、护理和输血科三方人员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使受血者满意。

参考文献
[1]田兆嵩,何子毅,刘仁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4]刘景汉,兰炯采.采供血及临床输血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9-
[5]杨存江,曹晓莉.最新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收稿日期:2011-12-09)
(本文编辑:王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