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7)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关于世界两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知识。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使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人文地理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多少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
同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两大洲的人文特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亚洲及欧洲》是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的第6.1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亚洲和欧洲的地域特色,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两个洲的基本认识。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关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图像、图表等视觉资料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地理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中的一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的重要国家和地区。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能够阅读并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2.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选取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2.亚洲和欧洲的地图;3.亚洲和欧洲的相关文字材料;4.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案:亚洲及欧洲【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2-P12。
主要包含“亚细亚和欧罗巴”、“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学生还将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并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将通过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描述、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及其成因、亚洲河流的特点以及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理解亚洲人口与国家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2.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2.1 经纬度位置分析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在经纬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亚洲,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其经纬度范围广阔,横跨东西经度从东经25度到西经170度,纬度则从南纬10度延伸至北纬80度,覆盖了寒、温、热三带。
这种纬度跨度使得亚洲拥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从北极的严寒到赤道的热带气候。
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则相对集中,主要位于北纬35度至北纬71度之间,东经6度至东经69度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且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欧洲的地理形状相对规则,三面临海,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2 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极为重要,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亚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世界多条重要航线的交汇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新版)湘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和播放相关资源。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内容。
2.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记忆亚洲和欧洲的国家、首都、人口等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练习、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这些信息。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中包含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国家、首都等详细内容,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资源。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研究报告或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观察: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观察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地图和图表等。
-组织学生进行亚洲和欧洲的地理考察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current events,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这些事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进行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学习亚洲和欧洲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纲: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4)完成课本活动44、归纳总结:欧洲气候特点:(1)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5、析疑点拨:6、拓展训练:讨论: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见课本P9图1-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7、自学提纲: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和欧洲教案 湘教版 教案
6.1 亚洲和欧洲主题单元序号6标题学科地理年级七课题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案序号01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重难点2)确立地理位置的方法2)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目标一: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方法:趣味引导识图法1)由“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名称的来由,引导学生观察第二页中得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寻相关位置。
(“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地理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欧大陆的分布范围。
(面积分布最广的大陆:5000多万平方公里)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本初子午线~180°经线→主要在东半球,赤道附近~北极圈内→主要在北半球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靠北冰洋,西接欧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4)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面地中海,东接亚洲,西南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目标二: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方法:读图分析法1)观察图6-3,由颜色的变化总结亚洲的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找寻主要的山脉和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3)观察亚洲的地形的变化。
(中部有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四周有低平的平原;珠穆朗玛峰:8844米,死海湖面:-400米,相对高差大;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4)观察亚洲河流的分布,总结地势的特征。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5)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低处:死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亚洲东部弧形排列的群岛)6)通过教材中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总结欧洲地形特征方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阅读第5页到第 6页的内容,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欧洲平均海拔低,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小;在图6-3种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由山脉分布分析→欧洲地势的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亚洲及欧洲》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2-14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候、河流、⼈⼝和国家,以及国际⽇期变更线的介绍、简单的时区和⽇期的换算。
学⽣分析初中⼀年级下学期的学⽣,想象⼒丰富,但注意⼒不够集中,所以本节的学习要从兴趣⼊⼿,利⽤地图、资料、辅助图⽚、投影、录像、电脑等各种⼿段和⽅法来引起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好奇⼼,产⽣了解这个问题的兴趣,注意⼒集中,思维活跃,产⽣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已经学习了半年的地理知识,已具备了⼀定的经验性逻辑思维能⼒和读图识图的能⼒推理能⼒和归纳总结能⼒较弱,故本节课教师在各个环节要尽⼒通过学⽣的亲⾝感受和体验来启发他们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完成读图识图——析图、总结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教学⽬标:知识与能⼒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3.能正确阅读亚欧⽓候类型图,分析亚洲⽓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结合已学的⽓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候的思考题,从⽽提⾼读图、综合归纳、对⽐分析等地理能⼒。
4.阅读亚欧地形图,归纳出亚洲的河流特点,了解亚洲著名的河流和湖泊。
从欧洲地形和河流⼊⼿,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阅读亚欧⼈⼝分布图,说明亚洲⼈⼝分布特点,分析亚洲⼈⼝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6.初步学会分析地形、⽓候、河流及⼈⼝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7.通过亚欧⼈⼝问题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观念。
8.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简单的时区和⽇期换算能⼒。
过程与⽅法本节主要采⽤“读图分析法”、“⽐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法展开教学。
在采⽤读图分析法时,要充分利⽤⼤量的数据、景观图⽚等资料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学⽣在读图、分析图和资料等⽅⾯的能⼒。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1亚洲及欧洲1-湘教版
二、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
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
三、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意见,解答疑难问题,老
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四、巩固记忆知识点然后检测
拓
展应用
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在横渡太平洋的轮船上,结果后
生的按日期要比早出生的还大一天,那姐妹俩出生可能()
A、轮船正在由东向西跨过日界线
B、轮船正在由西向东跨过日界线
C、轮船正由南向北跨过赤道
D、以上事情不可能出现
讨论问题,各组代表发言
板
书设计(一)时区、区时的概念(二)日期的换算
课
后记
本节解决重难点的关键在以“世界时区图”的基础上,边讲边演示,使学生多世界各地所处的时区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利用版图边讲边练,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对时区,日界线的完整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时区计算。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这一章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特征的课程。
本章内容丰富,包括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基本情况,认识两大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但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实例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在培养中,需要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两大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特征。
2.教学难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讲解、提问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6.1亚洲及欧洲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
2.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亚洲地形三大特征:一、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三、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欧洲地形特征:一、欧洲地势低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二、地面起伏小,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洲。
三、地形以平原为主(分布在中部),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3.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亚洲气候特点:一、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二、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三、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很广。
四、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欧洲气候特点:一、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二、欧洲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广的、最典型的地区。
三、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4.河、湖状况亚洲河流两大特点:一是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
欧洲河流的特点:水流平缓,水量丰富,流量季节变化小。
5.人口与主要国家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6.时区、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个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相差一天,即东12区的日期总比西12区的日期多一天。
二、友情提醒地理位置的学习:主要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三方面来分析。
地形特征的学习: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以及特色地形等方面来分析。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 下列对亚洲河流流向的说法,最适当的是()A.自中部流向四周B.自沿海流向内陆C.自东流向西D.自南流向北2.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有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D.气候主要是高山、高原气候3.地球上地势最低平、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是()A.大洋洲 B.南极洲 C.亚洲 D.欧洲4.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的海是()A.波罗的海B.地中海C.黑海D.北海读图 1-1,完成5――9题:图 1-15.面积最小的洲是()A. AB. BC. CD. D6.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的大洲是()A .A B.B C.C D. D7.关于B和D的分界线正确的是()A.巴拿马运河B.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C.苏伊士运河D.白令海峡8.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存在的大洲是()A. AB. BC. CD. D9.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是()A. AB. BC. CD. D10. 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气候主要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1. 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180度经线完全重合B.与0度经线完全重合C.东侧是西12区 D.从其东侧进入西侧日期要减去一天12. 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B.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C.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西距离最大D.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西所跨经度最大13. 以下亚洲河流不流入海洋的是()A.恒河B.长江C.叶尼塞河D.塔里木河14. 有关亚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整个亚洲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B.亚洲地跨热带、温带,没有寒带气候C.亚洲的东部、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D.亚洲分布最广的是热带季风气候15.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是在()A.黑海 B.里海 C.死海 D.红海16.亚洲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A.东邻欧洲,西临太平洋B.南望大洋洲,北邻北冰洋C.东邻北美洲,西临太平洋D.西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北隔河与非洲相望17.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西欧去旅行,你会告诉他那里()A.冬季比北京冷B.冬季比北京温暖C.冬季气候和北京差不多D.冬季比北京干燥18.著名球星姚明于8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直播()A.19时 B.20时 C.21时 D.22时19.图1-2中,甲是某地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在乙图中属于此气候类型的地点是()图A.A B.B C.C D.D20.玲玲对贝贝说:“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珍惜时光就是珍惜生命!”,贝贝说:“这话道理是对的,但如果不考虑生命,只看时间,可以回到过去,只要()A.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B.自北向南越过赤道C.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D.自南向北越过赤道2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区域,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常年受来自海洋上的西风的影响B. 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C.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阿尔卑斯山脉南北走向,有利于水汽深入内陆D. 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洋较近22.下列对于欧洲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B. 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 本区出现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的现象D.本区有些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现象,导致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23.图1-3是四个大洲轮廓图,读图并回答问题图1-3(1)四个大洲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2)其中,有热带草原分布的大洲是洲和洲;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是洲,该洲人种主要是;世界最大的高原分布在洲,除B洲外,其它三洲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建筑物是图1-424.读“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图”,回答问题Array图1-5⑴数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②气候③______气候④_____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⑵在图中用字母填注下列气候类型分布的位置。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主要介绍亚洲及欧洲这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培养对不同大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b. 能够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
c. 能够比较亚洲及欧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b.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了解有限。
他们对地图的使用和解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使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例如,指出亚洲位于欧洲的东方,与非洲相连,与北美洲通过白令海峡相望。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和欧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呈现知识-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
例如,指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欧洲则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大洲。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涉及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框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大洲的概念以及一些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地理知识。
因此,学生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地理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分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查询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各国的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图,了解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
2.资料查询: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资源、人口、文化等信息。
3.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典型国家,深入了解两洲的地理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准备好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观察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
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三、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61 亚洲及欧洲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doc
课题第二节亚洲及欧洲课时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欧洲气候海洋性的原因及表现,并解答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欧洲气候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具课件学法教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板书设计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1.多样的地域文化2.经济发展差异教学过程时间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 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到了什么?[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样的地域文化[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回答]黄河一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展示交流经济发展差异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教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学生]完成P16活动2[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
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结合活动题1、2思考亚洲的经纬度范围和海陆位置,并总结分析某一区域位置的方法。
4、独立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
5、学会绘制亚洲、欧洲轮廓图,并标注重要的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激情
互动
魅力
精讲
拓展
应用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二、欧洲的地理位置
组间:以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
师生:老师筛选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1、如何找大洲的东西南北四至点?
2、四至点上没有具体经纬线,应该怎么堵?
3、大洲周围的大洋有哪些?
4、大洲周围相邻的大洲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分界线呢?
5、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课题
亚洲及欧洲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名称由来。
2、了解亚欧大陆的概念。
3、看地图分析亚洲的经纬度范围和海陆位置,并总结分析某一区域位置的方法。
4、独立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
5、学会绘制亚洲、欧洲轮廓图,并标注重要的经纬线及相邻的大洲、大洋。
重点难点
重点:亚洲的经纬度范围和海陆位置
难点:掌握分析某一区域位置的方法。
(1)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2)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请一名学生站起来描述他的位置。(以行和列代替经纬线)
见《看谁做的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激情
导入
自主
学习
(放《亚洲雄风》)同学们,这首歌是什么歌?它歌唱的是哪一个大洲?与其陆地相连的大洲是哪一个?我们如何描述他们的地理位置呢?
科主任出示自主学习目标,科代表带领小组成员独立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记录下自己学习中的疑问。
1、阅读第一段,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