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选五篇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选五篇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选五篇教案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进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浏览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有些学校只是让老师把课堂的每一活动,每一句话都写进去,这样的教案应当是课堂记录,都不能说是教案。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黛玉初进荣国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情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写法。

2、进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通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评态度。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情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显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以及世界文学发展占有重要位置。

鲁迅先生给与它高度的评判。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故事,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要点在敢于照实描写,并无遮掩。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红楼梦》的《黛玉初进荣国府》。

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红楼梦》创作进程。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借助工具书,通读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交换不知道的词句。

四、理清情节,掌控结构1、这篇课文以什么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内容?2、交换并归纳。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到了荣国府。

第二部分(2~8)故事情节的发展,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以及《红楼梦》创作进程,理清了故事情节。

下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贾府,了解环境,同时感知林黛玉和王熙凤的艺术形象。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林山水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林山水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林山水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2.能够理解和朗读相关课文,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感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桂林山水相关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通过课堂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1.利用图片或照片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初步了解;2.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桂林山水的感想和所知。

2. 学习环节1.上课目标呈现:教师出示《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桂林山水的教材目标;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纠正发音、语感;3.学生合作阅读,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和文化背景;4.学生自主朗读,自我检查朗读效果。

3. 巩固环节1.学生自行编写一段关于桂林山水的短文,要求包括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2.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并制作桂林山水的相关文化产品,如手抄报、图片展览、演讲等;3.学生互相分享,展示并评价彼此作品。

4. 综合应用1.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桂林山水文化与自己所在地的山水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中的相似与不同,并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成品,如比照图、PPT等呈现;2.学生自行设计并制作各类活动,如摄影比赛、文化交流会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桂林山水。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绘制出比照图、PPT等成品。

四、教学展示桂林山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具有独特的江南山水风貌。

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桂林山水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学习到了很多有关桂林山水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并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提高综合素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篝火燃烧的时候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篝火燃烧的时候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篝火燃烧的时候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内容为第二单元《火》,第四课《篝火》,主要介绍篝火的意义、种类、构筑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篝火文化,增强对篝火文化的感知和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1.篝火的概念;2.篝火的意义;3.篝火的种类;4.构筑篝火的方法;5.篝火文化的历史渊源。

同时,本课还配有许多图片和示例,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理解篝火的概念和意义;2.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篝火;3.能够掌握构筑篝火的方法;4.能够简单介绍篝火文化的历史渊源;5.能够感受篝火文化的魅力,提升情感认知。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篝火的概念、意义、种类、构筑方法和篝火文化历史渊源的介绍。

教学难点篝火文化历史渊源的简单介绍,需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映像等方式进行讲解和解释。

教学方法1.演讲式教学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篝火的概念、意义等知识点。

2.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篝火、篝火构筑方法等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3.群体活动法:分组让学生尝试构筑篝火,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篝火的意义和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来加深对篝火文化的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篝火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篝火的起源和意义,并以“篝火燃烧的时候”为引子,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

2.学习篝火基础知识(20分钟)教师通过演讲式教学法,向学生介绍篝火的种类、构筑方法、意义等基础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模拟构筑篝火。

3.展示和解析(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种类的篝火和构筑方法,同时解析篝火的构筑过程。

4.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尝试构筑篝火,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篝火的意义和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来加深对篝火文化的理解。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感知篝火文化,增强传统文化情感认知。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詹天佑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詹天佑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詹天佑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科学家詹天佑的生平和科技成就。

2.能够感受到困境中奋斗、探索无止境的科学精神。

3.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学生能不能成功理解课文的内容成为考察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关注关键词语举例:中国、近代、科学、家、詹天佑等。

2.听取、阅读、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学习方式三、教学方法1.通过投影/黑板小结构,简单了解到詹天佑的生平和科技成就。

2.朗读全文,举例讲解生词和语病3.倾听音频,加深理解/加强连贯性4.进行微型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四、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1. 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 - 安排激励任务,渗透进学生内部,而不是像通常的安排口号等传统方式2)新知介绍首先,通过轻松的方式简介分享詹天佑生平及科技成就其次,通过示范,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詹天佑是中国闻名于世的近代科学家,亦是首批“科技型人才”。

他在科学研究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和崇高的名声,同时,对于发展科技和建设国家有着居功至伟的贡献。

他的精神和事迹为当今科学家们所传颂,广泛地影响着人类文明。

而我们作为一位中国人,还应当认识他的生平和业绩。

3)阅读理解(1)带领全班学生大声跟读(2)学生小组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3)学生花20分钟时间自己完成卡片式阅读理解詹天佑,一个伟大的人物。

由于出生陋巷,贫困,甚至有时会感觉嗓子很渴,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科学之路。

最终他以出色的成就从游泳运动员变成了科学家。

了解了自己的造诣和能力,同时科技复杂,他认为他远离祖国,并放弃了国外机会选择回到了祖国,它一直为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互动讨论环节(1)学生小组,共同寻找和汇总关键词展示在大屏幕上(2)以学生主题式互动的方式分享自己阅读所得的结论通过各种形式,例如讨论、互动、观点谈话等,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科学家的传承精神是什么:业精于勤,学以致用,并具有无尽的探索精神。

沪教版教材小学的语文五年级教案案例五篇

沪教版教材小学的语文五年级教案案例五篇

沪教版教材小学的语文五年级教案案例五篇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母校》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

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

(齐读)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的情思。

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3、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月光曲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月光曲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月光曲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月光曲的内容,体验月光曲的情感表现;•学生能够掌握掌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提高语文表达的能力。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教师激励和引导下,积极参与、热爱阅读;•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提高自己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月光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懂得平淡生活中的美好和珍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讲述月光曲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用感性的语言表达对月光曲的理解;•鼓励学生讨论月光曲中实质的主题。

2.2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掌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如意境描写、人物特点等;•让学生体验并理解月光曲中表达的情感。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营造安静梦幻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2 讲授环节:(1)月光曲的情节梗概月光曲的主人公叫做卢梭,他是一个古怪、寂寞的人,每天晚上都在街头演奏钢琴,让路人驻足。

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个小女孩,名叫珍妮。

珍妮对卢梭的钢琴演奏欣赏有加,她希望一直听卢梭演奏,卢梭则将珍妮视为小精灵一般的存在。

在一段时间内,他们彼此陪伴,就这样奏出了一曲美好的月光曲。

(2)月光曲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介绍月光曲中的人物形象,如卢梭、珍妮,让学生掌握掌描写人物形象的技巧。

(3)月光曲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品味月光曲所表达的情感,通过阅读、讨论、语言表达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月光曲中的情感和主题。

3.3 实践环节:(1)小组合作阅读月光曲,归纳和总结月光曲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小组展示阅读后的体验和理解,与全班分享,并开展深度讨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3.4 作业环节:请学生结合月光曲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自行创作一篇小故事,并体现出“心心相印”、“友谊万岁”等主题。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开国大典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开国大典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开国大典一、教学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内容;2.掌握阅读理解技巧,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3.提高学生口语和听力能力,促进学生语言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内容;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口语和听力能力,促进学生语言交流。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1. 教师引入教师通过放映影片、播放音乐、介绍历史背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教学主题。

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听取教师讲解、观看资料等方式,掌握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内容。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1. 教师引入教师通过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介绍电影《开国大典》等方式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开国大典》、听取教师讲解、进行语言表达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课时1. 教师引入教师通过谈论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开国大典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口语表达等方式,加深对开国大典的理解。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口语表达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互相启发。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影片、音乐、图片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及工具1.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音响、投影仪等;2.电影《开国大典》。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表现、作业以及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将此教学方案和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体会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民族的光辉事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启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001]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教材名称: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 编写单位编写单位:上海教育出版社3. 教材简介该教材是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写。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习文字、语言、阅读和写作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各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会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包括:•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本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以下是教学内容的概述:•第一单元: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格萨尔王传》。

•第二单元:学习现代文学作品《智取威虎山》。

•第三单元:学习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四单元: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孔子的家》。

•第五单元:学习现代文学作品《爸爸的童年》。

•…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格萨尔王传》•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教学步骤:1.导入课题,引导学生了解格萨尔王传的背景和内容。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林山水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林山水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桂林山水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2.学习相关的汉字及词语;3.通过阅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和美景;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点1.桂林山水的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2.桂林山水的特点和美景。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阅读表达出桂林山水的美景;2.如何灵活运用相关的汉字及词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问学生有没有去过桂林旅行,如果有的话,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印象。

2. 学习桂林山水的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并通过图片介绍桂林山水的历史及文化背景。

通过简单的讲解和问题互动,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和背景。

3. 学习相关词语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汉字和词语,如“独特”“秀美”“古老”等。

通过让学生认读和造句等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

4.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关于桂林山水的文章,并引导他们理解作者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桂林山水的美景和特点,鼓励他们灵活运用词汇,从多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课堂反思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或几篇关于桂林山水的文章,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在作业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汉字和词语。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和美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些难以理解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背景,需要更多的实物和图片帮助理解。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背景,并提供更多的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飞夺泸定桥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飞夺泸定桥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飞夺泸定桥》一、教学背景该教学案例为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一节课,主要涉及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知识和能力。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文言文的经典作品《飞夺泸定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鉴赏技能,培养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包括注音、断句和翻译。

2.能理解《飞夺泸定桥》的主题,领悟文化遗产的意义。

3.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并进行鉴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

2.领悟文化遗产的意义。

3.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教学材料。

2.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和电脑。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课前,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川藏公路和飞夺泸定桥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第二步:阅读文言文将文言文原文投影到课堂上,带领学生逐句阅读和标注,注重讲解生字词和语法结构。

第三步:翻译文言文按照课堂教学进度,对生字词进行解释,逐句翻译文字,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

第四步:分析鉴赏通过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表现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

第五步:课堂笔记在讲解完后,带领学生翻阅教材,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课堂笔记,辅助学生后期的复习和巩固。

六、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文言文理解和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欣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由于文言文的难度较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课堂笔记,提升学习效果。

七、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言文经典作品,帮助学生进一步锻炼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烟台的海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烟台的海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烟台的海一、教学目标:1.了解烟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了解烟台市的人文地理特点;3.学习有关烟台市的词语;4.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烟台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理解;2.学生对烟台市的人文地理特点有所了解;3.学生学习并能正确运用有关烟台市的词语。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烟台市的人文地理特点的理解;2.学生对烟台市的词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用图片展示烟台市的美景,学生看图说话,感性认识烟台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貌。

2. 学习新知1.“青泥洼桥”、“牵牛花”,学生根据图片或者生活经验猜测词语意思,并结合教师补充的知识完善对词语的认识。

2.“避风塘”、“胶东半岛”,教师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相关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

3. 课堂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讨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向同学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名胜,名人等,让学生在谈论中深入了解自己生长的土地。

4. 独立思考学生回家后,查阅有关烟台市的资料,写一篇题为“烟台的海”的短文。

而后,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文章,一面展示个人思考成果,一面分享同学的家乡之美。

5. 教学小结老师在小结中再次引导学生认真品味“烟台的海”这篇文章,让他们能从中理解“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为题,激发学生喜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与自发思考,以求让学生能真正从心底对自己来自的土地充满情感和热爱,从而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关注、保护这片自然美丽的家园。

同时,采用了创新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内容。

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探索创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001]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001]第一单元课文《竹篮打水》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问候方式,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

3.学生能够明白竹篮打水的方法和蕴意。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主题。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式和问候方式。

3.熟悉课文中竹篮打水的方法和蕴意。

教学难点1.熟悉文章的问候方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

2.掌握竹篮打水的方法和蕴意。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和讲解。

2.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法。

3.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导入环节1.让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自己去打过水,如何打水。

2.通过回答问题引入课文,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的课文。

阅读环节1.先由教师带读全文。

2.请学生自己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感悟环节1.请学生听老师讲解竹篮打水的方法和蕴意,引导学生自己产生感悟。

讨论环节1.分成小组,组内讨论竹篮打水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

2.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理解。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反应和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点。

本节课后作业1.读完本节课的课文,并了解文章的问候方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

2.围绕竹篮打水的方法和蕴意,自由发挥,并体验一下自己如何打水。

第五单元课文《武则天的生平事迹》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武则天的生平事迹。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生字和成语的意思。

3.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的妇女地位和女性的地位。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武则天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2.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和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古代的妇女地位和女性的地位。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和成语的意思。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和讲解。

2.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法。

3.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导入环节1.在掌握篇章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历史人物中有哪些女性人物,并简单介绍一下她们的生平事迹。

2.通过回答问题引入课文,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的课文。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单元:高山上的花环•第二单元:异想天开的机器人•第三单元:读历史为明天而读•第四单元:爱在祖国上空飞翔•第五单元:小琴童和祖母参团每个单元都包含现代文、古诗文、新闻阅读、生字词、情感教育、新课标说课、考点解析等内容。

1.2 教材特点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有以下特点:•课程设置科学、内容丰富,紧扣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要求•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实用性•细节处设计考究,有利于学生细致观察、思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了解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内容•掌握教材中的基本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点•精讲教材中关键词汇和结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五、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六、教学流程本教案的教学活动流程如下:6.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并对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学生提前预习本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6.2 导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6.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教材中的文本、词汇、语法结构等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理解并牢记相关内容。

6.4 课堂讨论和互动在讲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式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陨石教案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陨石教案沪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能够理解陨石的形成和特点,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陨石的研究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陨石现象进行探究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能够理解陨石的形成和特点,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陨石的形成和特点的理解。

(2)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陨石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陨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陨石的形成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究陨石现象。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陨石的形成和特点。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陨石知识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能力: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陨石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陨石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陨石奥秘的欲望。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诗歌与韵律课时一:《孟浩然的秋天》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孟浩然的秋天》,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学习理解和运用一些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2.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的捕捉和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诗歌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回忆并复述上一节课学的关于诗歌的知识。

2.学习课文–播放《孟浩然的秋天》课文的录音,并让学生跟读。

–对于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分别请几个学生朗读课文,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

3.分析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如“野径遂难宽”,“青冥之障矣”等。

–分析诗歌中的一些艺术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4.配乐朗诵–给学生放一段钢琴伴奏的《孟浩然的秋天》,同时学生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选择伴奏音乐,并进行朗诵练习。

5.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让每个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培养。

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了诗歌中的丰富意象和艺术手法。

这将为后续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单元讲说与非讲说课时三:故事与议论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与议论的特点和区别。

2.学会正确运用故事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故事和议论的区分和理解。

2.学生对故事和议论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回忆并复述上一节课学的关于讲说和非讲说的知识。

2.学习课文–向学生介绍故事与议论的特点和区别,如情节、观点等。

–播放课文《小兔愿望》和《我的鞋子》的录音,并让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故事和议论部分。

3.讨论与分析–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所听到的故事和议论的特点和区别。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

4.辩论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游戏开始后,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辩论。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庄严肃穆的凯旋门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庄严肃穆的凯旋门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庄严肃穆的凯旋门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小说《凯旋门》中央议会大厦建造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2.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及行动,领会小说的主旨;3.学生能够体味小说语言的优美和具有韵律感的叙述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小说中央议会大厦建造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及行动,领会小说的主旨;3.感受小说语言的优美和具有韵律感的叙述技巧。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凯旋门》的作者马拉尼夫斯基和小说的背景及主旨;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的内容,铺垫本节课的主题。

阅读与分析(45分钟)1.学生分小组阅读《凯旋门》第三章和第四章;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分析以下问题:–中央议会大厦的建造对于罗曼尼亚的历史有什么影响?–小说中反映的是怎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作者采用了哪些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氛围和感染力?–人物在本章中的思想、行动、言语等表现形式。

撰写读书笔记(20分钟)1.学生按照上述讨论的要点,撰写读书笔记,归纳各自的阅读心得。

合作分享(1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分享,介绍各自的阅读笔记和分析结果。

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2.布置下节课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分组研究本书的极品句子,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现力,撰写读书笔记。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小说《凯旋门》中央议会大厦建造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及行动,领会小说的主旨;并能够感受小说语言的优美和具有韵律感的叙述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掌握文学作品解读方法,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题和意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掌握文学作品解读方法,理解主题和意义;3.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图片信息,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画面。

教学难点1.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题和意义;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文学作品,领略其艺术魅力。

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简介1.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2.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3.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和现代思想的影响。

2. 文学作品解读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主题和意义;2.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3.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态度。

3. 书写练习1.观察图片信息,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图片信息;2.描述画面,用恰当的词语表达画面感受。

教学过程1. 鲁迅先生简介1.教师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影响;2.学生自主阅读和查找相关材料,了解鲁迅先生;3.学生参与讨论,总结鲁迅先生的思想和影响。

2. 文学作品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写;2.学生分组阅读,分析文章中的结构和语言;3.学生个别或小组讲解,总结主题和寓意。

3. 书写练习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信息,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图片信息;2.学生描述画面,用恰当的词语表达画面感受;3.互相交换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了解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文学作品解读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作品分析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解和讨论,对阅读信息有了更深入理解。

书写练习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信息和描述画面,提高了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林海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旨在让学生:
1.了解并掌握《林海》的基本情节;
2.掌握本文的重要生词、短语和句型;
3.通过朗读、背诵、理解等多种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林海》的情节和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这一文学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简单介绍林海的景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背景。

2. 学生阅读
学生分小组阅读《林海》,教师适时介入,解释生词和短语,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

3. 分析文章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隐含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如:•这片林海象征着什么?
•文中人物的名字有何寓意?
4. 语言练习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填空等方式,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生词、短语和句型。

5. 提升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大自然?
6. 教师总结
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对文章的情节、背景、主题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反思
此教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林海》这篇文章,但也存
在以下问题:
1.学生阅读速度较慢,需要加强阅读训练;
2.某些学生理解力较差,需要加强师生互动和辅导。

针对问题,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并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
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快乐的杉树林【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

第2—5节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

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感情。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杉树林图象,板书:杉树林简介杉树2、填空:()的杉树林3、出示课题:快乐的杉树林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是快乐的呢?二、学生小组自学课文,讨论学习。

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

3、完成填空: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家门前杉树林_________的不同的景色以及_________的情景,抒发了我 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一年四季的景色的?三、小组学习交流。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交流填空。

3、学习总起句,总结句。

理解“无穷”。

4、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四、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5节。

1、默读课文,杉树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1)、第二节:春天抓住树叶生长的过程,颜色、形状的变化,突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

板书:长叶指导朗读:春天,杉树长叶了,带着欣喜来朗读。

(2)、第三节:夏天抓住“火辣辣地烤着”、“拼命地叫着”是表明天气的炎热程度,说明了盛夏的“酷暑难挡”,理解“极好、避暑胜地”,说明杉树遮阴,凉风习习,给人带来的阵阵凉爽。

板书:胜地想想该怎样朗读好这前三句?(3)、第四节:秋天抓住杉树林“更新换貌”的具体内容:“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夕阳和晚霞增加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增加了它的红”、“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

”理解比喻句,把杉树叶子比作火焰,突出了它的红,红得耀眼,加上夕阳、晚霞、雨后的水塘使它红得可爱。

板书:最美指导朗读:这里充分显示了秋天杉树林的美丽,语速可以稍慢,音量稍轻,表现出幽雅而柔和的秋景之美。

(4)、第五节:冬天:抓住“……地面上,……树干上,……屋顶上,……粉妆玉砌的世界”表现出杉树林冬天所特有的美。

板书:粉妆玉砌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5)、小结:杉树林一年四季的美景让“我”喜爱,让“我”陶醉,同时,它还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

2、自由地读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划出有关的语句,讨论学习。

(1)、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

玩累了,……有的还带着“牙牙”学语的娃娃来观看。

大伙儿轮流荡秋千……毫不在乎“。

写孩子们在杉树林荡秋千。

从“一……就……”能看出孩子们是多么喜欢杉树林,“毫不在意、自顾自”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在杉树林林里尽情地荡秋千,玩得很快乐。

即使吃尽苦头,屁股疼上两三天也“毫不在乎”,反映出孩子们尽情玩耍,心中充满了欢乐。

指名读,读出欢乐的语气。

(2)、“当然这里是我们的天下喽!……有的做游戏。

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欢乐。

”理解“天下、不约而同、有的……有的……”看出杉树林是孩子们玩耍和学习的天地,同时也是避暑的好去处。

(3)、“我们时常迎着夕阳在这条用红叶铺满的路上来回走动,脚下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从“舒服、时常、来回走动”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秋天的杉树林能给我们提供特殊玩耍的方式。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欢乐,在加上它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不仅让我喜爱,让我陶醉,更让我难以忘记。

板书:喜爱五、各自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小节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试着背出来。

六、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1、夏天,大地被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雨下得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写段练习。

【板书设计】1、快乐的杉树林春天帐叶一……就……、还不在乎、自顾自夏天胜地天下、不约而同、有的……有的……、喜爱秋天最美时常、来回走动、软绵绵、舒服极了冬天粉妆玉砌、高兴地、有的……有的……、回荡教学反思:⒈重视文本,注重朗读积累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文品句,既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用自己已有的理解水平、感情经验解读课文,又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个别读、集体读、范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水到渠成,熟读成诵。

⒉说写结合,强化语言实践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精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不能游离与文本内容,应依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把习得的语言巧妙地加以运用,促使学生在迁移中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

《快乐的杉树林》这篇课文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较易把握,学生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跟随作者一起在杉树林里嬉戏,感受到了那片杉树林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2 捅马蜂窝【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2、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我”捅马蜂窝前后的情感变化。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

媒体出示:冯骥才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二、初知课文1、板书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童年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

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作家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①课文那几节写了捅马蜂窝的经过?②捅马蜂窝前、捅马蜂窝时、捅马蜂窝后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的句子三、讨论交流1、学习1~3节体验朗读爷爷、奶奶的话。

奶奶:怨恨爷爷:无奈2、学习4~6节捅马蜂窝前⑴那都有趣!⑵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校门口。

(交流板书:兴奋、)捅马蜂窝时⑴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⑵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是我惊呆了。

(交流板书:迟疑、惊呆、狼狈)捅马蜂窝后⑴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的时间,以至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呢!(交流板书:害怕、后悔)朗读感悟(反复朗读,体验感悟)四、总结课文师:学了课文,你觉得童年时的冯冀才是个怎样的孩子?1、其实,我们也和作家一样,由于自己的年少无知,干了不少傻事,吃了不少亏。

但是,那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才是我们的童年更加值得追忆!2、练笔:师:让我们和作家一起回到他的童年,你想和冯骥才说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作家亲切的密语几句。

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后交流。

五、感悟写作方法师:大家都喜欢童年时期的冯骥才,那么,他的文学作品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

范例:他的作品语言很幽默。

比如:后院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屋檐下的马蜂窝了。

壮观一般形容气势很大景物,这里用来形容马蜂窝,比较夸张,很幽默。

学生自己讨论。

六、拓展阅读查资料:冯骥才的其他小说作品。

3、瑞恩的井【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捐助、羞怯”等的意思。

2、在理解关键句段的基础上,体悟瑞恩的善良、坚毅和执着,并懂得只要真心向往,努力奋斗,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1、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

”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1、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

2、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通过简介,感受非洲人民的痛苦生活。

同学们,在遥远的非洲,由于地理条件等特殊原因,哪儿的人们饱受折磨。

出示: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引用水,又缺医少药,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

指名读2、学生谈感受。

此时,你心理会想些什么?理解后出示:这真是一个痛苦的社会。

朗读。

二、学习课文3—8节,体悟瑞恩的善良、坚毅和直着。

过渡:一个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听说这一切后也和我们一样深切的同情他们,并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是什么?出示:我希望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