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师:蒋介石到达西安后,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告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甚至张学良哭着劝蒋也遭到蒋介石的怒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到74页小字部分内容,体会张学良的心情。
(大屏幕打出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师:张学良、杨虎城看到蒋介石一意孤行,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爱国之心使他们毅然决然地决定以下犯上,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他抗日。
(大屏幕打出经过: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又称“双十二事变”),链接到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刊登)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九一八事变是近代中日关系的转折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的发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预示联合抗日局面的到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大幸。
本课有两目内容:第一目:九一八事变。主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第二目:西安事变。主要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平解决及意义。
师: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受到了两位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拥护。他们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哪位同学给大家简单介绍你所了解的这两位将军的情况。
生:他们都是东北军将领,在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迫使下,率领东北军撤入关内。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课程标准】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讨论分析九一八事变原因及西安事变的解决,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勿忘国耻,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1课,日本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从全民族利益出发,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已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对近代史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对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等人物有所了解,甚至有的学生能说出一二来,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9月18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请看视频(纪念九一八事变83周年视频),为什么这个日子让人莫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了解那段苦难的岁月。 (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

AB CE

√√√背景、目的、时间、主要经过、结果—和

平解决(原因、过程、结果、意义)

西安事变

初中历史_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MTV,谁能告诉大家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一首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

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近代史前期,日本曾经发动或参与过哪两次侵华战争?

生: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自近代以来,日本始终没有停止侵略中国的战争。1931年,趁蒋介石正全力“剿共”之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让我们来学习第一个篇章。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互动,并善于正确运用网络工具。

3.让学生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并根据知识的联贯性分析两次事变的内在联系与必然性;利用东北学生的乡土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与兴趣,使他们融于家乡、融于历史、融于国家的命运,并以此产生共鸣。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难忘九一八

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内容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标准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形成学生的大局观、民族利益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教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心里很难受。

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九一八变成了一个悲惨的时刻,从此东北三省的人民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而只能到处流浪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九一八事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分析:

1、作用和地位:《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第14课内容,本课教材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介绍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及中国爱国军民积极抗日的知识,对于本单元《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肉筑长城》两课介绍全民族抗战及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课的主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随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的时刻,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抗日。这一主题主要反映在“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两个子目。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

真正代表。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与教

学反思

课题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作者及工作单位防城港东兴市第二中学卢焕强

教材分析

1.课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明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熟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课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要紧内容。这一主题要紧反映在“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两个子目。

3.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关于本单元《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肉筑长城》两课介绍全民族抗战及取得抗日战争成功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已经有了必然的历史知识的储蓄,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必然的提高,且本课的内容,通过新闻、影视等各类媒体,学生都有所了解,知识的积存为本课学习制造了较好的条件。

2.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仅明白其一点事件,对这些知识还未系统的把握,对现象存在的缘故也不了解,因此要从头构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一、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把握九一八事变的通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二、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通过的讲述,培育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蒋介石不抗击的缘故,培育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什么缘故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大体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事变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事变 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

八事变说课稿

前言

本节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第14课,主题为难忘九一八事变。本课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

1.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本课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历史。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互动式教学法。

3.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的情景,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研究课文(30分钟)

本环节重点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通过一些案例向学生展示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讨论互动(20分钟)

1. 小组讨论:你们如何看待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 班级讨论:以小组讨论为基础,展开班级大讨论,促进同学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知识梳理(10分钟)

1. 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课外作业(5分钟)

请同学们预下一课,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

总结

本堂课重点讲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看待历史。同学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难忘九一八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案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教学设计

峄城区曹庄中学:王伟

教材分析

《难忘九一八》是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重要。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在这期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启下指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学习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

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

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

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法学法:采用“诱思自学、合作探究、分层评价”教学模式、多媒体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

八年级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诸城一中戴翠梅

【教案背景】

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感到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学生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尤其是“九一八事变”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效果很好。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课题】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有两个小标题内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从内容上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下”——“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进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尤其“九一八事变”一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对待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后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等问题。这部分内容情感色彩特别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强烈地感受这段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1、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资料的合理运用,开阔了学生眼界,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尤其学生编演的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特长的平Hale Waihona Puke Baidu,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特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再现了西安事变的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吸取知识。然后我设计了这些问题,“西安事变是如何解决?如何处置蒋介石”,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一讨论,让学生明白大敌当前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只有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才能赶跑侵略者,同时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大家风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运用了ppt技术,包括音频、视频、flash动画、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再加上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打造高效和谐充实的历史课堂。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选择了歌曲《在松花江上》,利用歌曲导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当学生进入那种同情、愤怒的情绪时,提问“是什么原因是东北人民这样的呢?”顺理成章,进入主题,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为学生进入状态奠定基础。

难忘九一八

难忘九一八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难忘九一八》是初中课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重要。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在这期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启下指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学习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2、说目标①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和平解放及意义。

②能力目标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九一八事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西安事变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合作学习的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放及其意义

14课难忘九一八(打出课题)

导入新课

有一首歌,老一辈人都非常熟悉,这首歌记载了一个苦难的时代。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这首悲壮的旋律(播放《松花江上》)。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悲壮的歌曲中进行“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从情绪上激发起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同时体现出师生同喜同悲,容为一体的课堂气氛。

说课稿-难忘九一八

说课稿-难忘九一八

《难忘九一八》说课稿

说课者:永州市双牌县第一中学刘志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板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内容。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通过本课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知识的归纳和讲述,培养学生的处理教材信息的能力和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师生交流,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野蛮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有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哪些因素促成日本不惜用战争手 段侵略中国?
二、勿忘国耻 —— 九一八事变
事 变 时 间 名 称 九 一 八 事 变 地 点 策 划 者 简单经过 结果
日 日军制造柳条湖 1931年 事件,并以此为 沈 本 9月 阳 关 借口,进攻东北 18日 东 军驻地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军
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 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 住了蒋介石,就是杀他一百次也不解心 头之很。释放他,只会放虎归山。
杀了蒋介石国民党就会群龙无首, 国内又会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日本帝国主义必将乘乱而入,加重中 国的民族危急。
民族大幸: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小结
国 民 党 日本 趁机
Baidu Nhomakorabea
只有四个 多月,东 北三省全 部沦陷。
思考: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 造柳条湖事件?
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要以此为 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 阳城。九一八事变的最终目的是侵占整 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 很近,便于日军在事变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 地进行攻击。
攘外必先 安内 破 占东北 产
内 战
侵华北
西安事变 实 现
合 作 抗 日
共 产 党
主张合作抗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设计

一. 课标要求:

掌握九一八事变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发生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内容上主要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发生并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与上一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时空上成并列关系,与下一课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存在时序上的先后关系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学好本课,对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观念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阶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是近代化的内容,有些概念很难理解,所以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

2、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

3、分析和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课标要求: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某某事变的概况,认识某某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和某某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某某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X和平解决某某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探究X学良、杨虎城发动某某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某某平解决某某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和查阅相关资料,训练学生收集和整理史料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及史料,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增强感性认识,掌握基础知识,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针对设问,引用史料,合作探讨,加以辩论,培养分析能力,初步引导学生了解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某某事变。

难点:为什么和平解决某某事变。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手抄报作品,播放全国各地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新闻报道视频,引起学生思考:为什么全国各地会不约而同地在那一天以不同方式纪念九一八事变?事变的原因、经过、结果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九一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认识其历史作用。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能听见鸣响警报的声音,这是在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堂主题──难忘九一八

二、新课学习

(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教师:“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的国耻日。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关于“九一八事变”,我想,同学们应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教师: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

学生:1931年9月18日

教师:具体地点发生在哪里?

学生:沈阳柳条湖

教师:日本以什么借口侵略我国?

学生: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教师:目侵略我国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

教师:侵略我国的经过是怎样的?

学生:日军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教师: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怎样?

学生: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亡

教师:九一八事变有什么影响?

学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日本在我国所犯下的罪行及华北的地图。

教师: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学生:日本大陆政策内容: 吞并台湾-吞并朝鲜-吞并中国东北和蒙古-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学生: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日本,日本政府急于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以摆脱危机。

学生:国民党竭力围剿南方工农红军,无遐北顾,让日本有机可乘。

思考: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学生: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军事上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教师:面对日军的暴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东北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又是什么态度?

教师: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文史资料选辑》教师: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革命文献》

教师: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教师: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会阶层也在坐以待毙呢?

学生: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将士组成的抗日义勇军。

学生: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教师: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组织名目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中著名的一支。嫩江大桥之战就是在马占山将军指挥下进行的。他的军队被称颂为“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抗日英雄的图片。

讨论: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学生: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学生: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学生:攘外必先安内

学生:寄希望于国联

学生:让出局部保全局

多媒体展示中华民族的危机

教师: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陷。(多媒体展示)

教师: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多媒体展示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图片。)教师:虽然东北抗日英雄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正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沦陷了。东北三省沦陷后,日本侵略者扶持末代皇帝溥仪,粉墨登场,成立了伪滿洲国,建立了傀儡政权。然而,侵略东北只是日本的一小步,接着,他们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五省,企图将华北五省变为第二个伪伪满洲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多媒体展示地图――华北危急。)同学们都知道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当时,中国的军队主要有二股力量:一股是国民政府领导下的正规军,人数多,装备精良,力量比较强大;另一股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人数少,装备差,力量较弱。可是在国家危难、民族危急存忘的时候,国共两党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在这民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号召。可是蒋介石却仍然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做法。)(多媒体展示,加深学生印象。)就在这时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二)西安事变

教师:结合文章内容找出西安事变的重点内容。

学生:西安事变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

学生:西安事变的地点是西安

学生:西安事变的发起人是张学良、杨虎城。

学生: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

学生: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

学生: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教师: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